1. 桿秤上的刻度分為兩排,分別對應大提和小提。
2. 簡單的桿秤,如攔薯稱,上面一排刻度對應大提,我稱之為大提刻度。
3. 下面一排則是小提刻度。
4. 將物品放置在秤鉤或秤盤上,稱砣掛在桿上,提起小提,調整稱砣直至桿平衡。例如,大提右側標注「6」,表示從該位置起為6公斤。最左側的「30KG」表示秤的最大稱量范圍。
5. 通過移動稱砣,根據物品的重量進行調整。當桿秤保持平衡時,即可讀取數值。
(1)桿稱的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千百年來,手桿秤一直是華夏民族的「國粹」。它的設計輕巧、經典,使用方便,作為商品流通的主要度量工具,在全國各地廣為流傳,代代相傳。天地間有桿秤,人們不斷豐富其文化內涵,將其視為公平公正的象徵,天地的良心標尺。每一筆交易都在秤砣與秤盤的起伏之間完成。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傳統事物逐漸退出我們的生活,電子秤的普及預示著桿秤將逐步退出歷史舞台,成為民族文化的符號。
參考資料:網路-桿秤
B. 桿稱,如何使用
桿稱的使用方法:根據被稱物的輕重,使砣與砣繩在秤桿上緩慢移動,找出能使秤桿保持平衡的平衡點。秤桿平衡時,由砣繩所對應的秤桿上的星點,即可讀出被稱物的質量值。
桿秤(gǎnchèng)是秤的一種,是利用杠桿原理來稱重量的衡器,由木製的帶有秤星的秤桿、金屬秤錘、提繩等組成。以帶有星點和錐度的木桿或金屬桿為主體,並配有砣(砝碼)、砣繩和秤盤(或秤鉤)的小型衡器。按使用范圍和秤量的大小分為戥子、盤稱和鉤秤3種。
桿秤原理:桿秤由第一類杠桿組成,其重心在支點外端。稱重時根據被稱物的輕重,使砣與砣繩在秤桿上移動以保持平衡。根據平衡時砣繩所對應的秤桿上的星點,即可讀出被稱物的質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