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給公婆拜年的正確方法
1、叩拜式,多見於農村古老地區,未成年小朋友多行叩拜禮在大年初一一早早起穿著新衣服給家中的爺爺奶奶還有族裡的長輩叩拜問候春節快樂。叩拜,顧名思義,雙腿屈膝跪下,手和頭均觸地,講究一點的需要拜下站起一共三次,同時說著喜慶的話語。部分新過門的媳婦兒也會在初一當天早晨叩拜公婆以及送上茶水點心等,但這種傳統習俗幾乎已消失了。
2、躬身作揖,看古裝戲經常有見到這種,兩手疊在一起半鞠躬形式,但很多電視劇中的動作卻並不準確。正確方法應該是:右手握拳,左手除拇指外四指末端頂於右手四指中間關節處,好似包裹住但卻並沒有握拳,這種手勢伴隨著30度鞠躬,算得上一種新形勢給老人拜年的方法,一般多為成年後的小輩這樣做,下屬給老上司拜年也可這樣做,
3、抱拳拱手,前面一種的變化版,把左手包裹住右手,然後再進行鞠躬,伴隨著鞠躬拱手。不要過於劇烈,也不要過於搖晃,注意恭敬心才是最重要的,拜年拜年心是第一位,其餘都是一種形式,哪怕不會說吉祥話也沒必要去網上學,新春快樂就是最好的祝福語了。
4、作揖,不同於上邊的是,這個一般是女性像自己的長輩或是高於自己職位的人拜年禮拜的一種方式,現已不常見到,在古時家中多女妾時會出現這種禮數,小妾行禮於正室就是這個樣子,不信你可去看一下後宮劇就知曉。
5、鞠躬,現在最普遍的給老人拜年的方式,簡單化到極致,只要鞠躬90度說一句恭喜發財,紅包就已到手,但是這在以前可真真是不行的。我們都知道壓歲錢是給孩子保平安的,只是一種形式,可不能這么輕松容易就得到手呀!可是社會不同,現在就如此拜年即可,其實只要做好自己做到禮儀得體不邋遢不負能量不迷糊糊懂得禮數就可以了。
㈡ 給長輩磕頭磕幾個
拜年磕頭磕幾個頭
拜年磕頭磕幾個頭,起源於原始社會的跪拜禮,通過對甲骨文、金文的研究來看,「拜」字就是人們拿著穀物祈禱,祈求神靈保佑。跪拜其實就是向前叩首。那麼,拜年磕頭應該磕多少個頭呢?
一般來說,給自家人拜年時磕三個頭,給別人家拜年時就磕一個頭。磕頭的正確步驟如下:
1. 單純磕頭(單叩首):這是兒童對長輩的常禮。一般情況是兒童隨家長見到長輩,家長說:「過來見過XX(長輩),給XX磕頭。」孩子要先說句:「給XX磕頭啦。」而後雙膝先後彎曲跪下、手扶地、頭觸地,完成磕頭的動作,然後起立側身站著。長輩在接受孩子磕頭後,必須做兩件事,一是應當及時說:「好,起來吧。」一是要給孩子來點「賞賜」,例如小玩意兒、糖果等,或給個零錢,「頭」是不能白受的!舊時代許多人在孩子說磕頭還沒跪下時,及時說:「不用啦。」而阻止孩子磕頭,以免拿不出禮物的尷尬。
2. 一拜一叩:成年人拜見長輩的常禮。一般是拜訪,或長輩來訪時,應當主動向前說:「我(自己名字或輩分、身份)給XX磕頭了。」並可以說句祝福的話,而後,正面對長輩拱手長揖,再屈膝下跪磕頭。長輩若接受了這一「頭」,也必須有所表示,大多要給錢的,並說句「給你喝壺茶(或喝壺酒)吧」,或者「買雙鞋穿吧」之類的話。否則(如表示謙虛或不想破費),就要在晚輩作揖後,及時說「不必磕啦」、「免磕了吧」等話語,最好同時伸手扶住對方身體以阻止繼續磕頭,因為只要「頭」磕下去就要掏錢的。
3. 一拜三叩:這是隆重的禮節,大多是以下場合,初次見面的長輩,見祖宗級的長輩,拜見德望高或身份地位高者,拜師,拜年,拜壽,拜謝等場合。其儀式是先做拱手長揖,再屈膝下跪,磕完第一個頭後,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後磕下第二個頭,同樣再磕下第三個頭,最後起立。
關於春節跪拜禮的爭議,有人認為是封建糟粕,不應該磕頭;有人認為是傳統良俗,應該予以繼承。我整理了一下,反對跪拜禮的理由有:一、封建陋習,奴性十足;二、侮辱人格,不平等;三、「男兒膝下有黃金」,如今男女平等,男女都不應該跪拜等等。
跪拜禮起源於原始社會,是古人最早都是雙膝觸地,屁股擱在腳後跟上「坐」在席子上,跪就是坐,長跪就是直起腰,跪拜就是向前叩首。跪拜禮從最初的祈求神靈,祭祀祖先,跪拜父母,發展到對封建帝王以及貴族都要行禮。
跪拜禮一直流行到上世紀辛亥革命,中華民國於1912年元旦發布文告,改革舊俗、保障民權,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條就是「廢止跪拜」。當時在廢除跪拜制度的細節操作上是非常有技巧的,只規定官員之間、官員和民眾之間不得跪拜,對民眾在私人場合則不加干涉,這主要是因為跪拜禮除了有「封建等級制度」的表徵外,還有表示禮儀的含義。
作為禮儀之邦,講究禮儀和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對官員和權貴行跪拜禮,既侮辱人格尊嚴,蔑視人權,也摻雜著統治階級對老百姓的奴化,自然,這種部分封建糟粕絕對應該廢除!而孝道裡面,最重要的是要求人們慎終追遠,祭祀祖先,孝敬父母,尊重長輩。中華文化能夠綿延不絕,與中國人的祖先崇拜不無關系,當外國人信主信上帝的時候,中國信仰的是自己幾千年來的文化。而孝順,就要有一定的禮儀,其中,跪拜就是最重的禮節。
在1966年後的十年,許多傳統文化被不分青紅皂白的小將們一股腦當成了封建糟粕,文化傳承出現了斷層,再加上改革開放後,西方文化的侵入,讓不少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後出生的孩子,對一些禮節感到陌生。然而,在大多數農村以及文化氣息較濃的家庭,跪拜禮依然存在。
所以上面說到的三條理由,前兩條其實早就廢除了,而第三條,則有些似是而非了。男兒膝下有黃金本意是說男兒當自強,不能輕易的屈服,不能喪失獨立自主的人格。按照當代的禮儀和道德標准,男女都應該如此,而非按照字面意思狹隘的理解。況且從我們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父母的付出並不是有價的黃金能衡量的。
可能有的人說了,孝順不一定要磕頭,這種想法也對。因此,跪拜禮究竟是社會良俗還是封建糟粕,我覺得大家要自己揣摩,畢竟當代社會,跪拜禮只是在至親之間才會出現,父母養育之恩,不求子女能回報什麼,只要子女能生活幸福,他們一輩子也就知足了。作為子女逢年過節給父母磕頭,也是一種禮儀和情感的表達,沒必要就扣上封建糟粕的大帽子。
過年磕頭是不是封建
最近,一篇山東人過年磕頭的視頻在網上走紅。在視頻下方評論區里,看到有很多人說封建迷信,說落後習俗,說文化糟粕。本人作為一個山東人來談談自己的說法。
首先這個我拜年是磕頭的,這個不否認。磕頭跪下時確實覺得很尷尬。但是現在山東基本上都是只給直系親屬拜年了(爺爺奶奶)。像是人多的也就是上墳時磕頭。(這個倒是無所謂,頂上一大堆爺爺,叔叔伯伯啥的都一起磕,也不尷尬。)
祭祖這個磕頭不過分吧,咱中國人不信神佛拜個祖宗應該不會有人說什麼吧。
其次呢現在磕頭也不是那麼嚴了。你要是不想磕也不是不行。畢竟也不能把你強行按在地上按著腦袋磕吧。再說了給你生命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磕個頭又沒什麼。反正沒外人。
我覺得山東磕頭這個事情也不是什麼文化糟粕啥的。就一習俗罷了,畢竟你爺爺,爸爸他們都是這么磕下來的。也無所謂了。
評論里真的啥都有。有說落後地區地方才有這樣的。有說跪著的人才會磕頭。還有拿魯迅名言:「頭上的辮子剪了,心中的辮子剪不斷」的。對此我只想說一句這個就是地方習俗而已,都是中國人沒必要這樣的。對於山東人來說這個就一個習俗罷了。沒啥大不了的。
在下未滿十八歲,文筆可能不是很好。請大家多多見諒。
最後希望大家理性看待問題,都是中國人不要搞地域黑。祝大家新年快樂,牛氣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