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這個恭菜,也叫做莙達菜,俗名牛皮菜、厚皮菜。為藜科甜菜屬中的變種,給您說一下做法,望採納:
一、素攢絲雜燴
材料:牛皮菜、雞蛋、米粉、豆粉、麵粉、香菇、冬筍、腐竹、黃花
做法:
1.牛皮菜洗凈,除去葉,裝入蒸籠蒸至熟,取出晾乾水氣;
2.晾乾水分的牛皮菜用刀切成6.5厘米長的段;
3.將雞蛋打入盆內,加米粉、豆粉、麵粉、適量鹽和水,調勻呈糊狀;
4.然後將牛皮菜放入拌勻;
5.拌勻的牛皮菜逐塊下油鍋,油溫掌握在七成熱以上,炸至金黃色,即成素酥肉;
6.素酥肉、素火腿、鮮菜、香菇(留一個不切)冬筍、腐竹(水發後)均切成筷子條;
7.雞蛋攤成蛋皮切絲;
8.黃花挽結;
9.以上各絲定碗,加鹽、糖、味精、胡椒、湯等,入籠蒸軟,取出翻扣於大圓盤中;
10.鍋中下好湯、鹽、糖、味精、胡椒、吃好味,勾玻璃芡,淋於雜燴上,滴上香油即成。
二、腐乳汁胡豆炒牛皮菜
材料:牛皮菜、胡豆(蠶豆)、干辣椒、花椒、腐乳
做法:
1、牛皮菜摘掉老葉子,從中間掰斷撕去筋(不撕也可以),洗凈瀝干水分;
2、鍋里水燒開後把牛皮菜放入,焯熟後撈起;
3、把胡豆放入焯牛皮菜的水裡,放1/2勺鹽,煮熟後撈起瀝干水分;
4、把牛皮菜稍擠一下水,切成約2cm左右的段;
5、炒鍋放油40cm左右,燒到6-7成熱;
6、放入干辣椒和花椒爆鍋,倒入切好的牛皮菜和胡豆,翻炒幾下;
7、依次放入1/2勺鹽、一大勺白腐乳汁,一點白糖翻炒幾下,放一點味精後起鍋。
2. 敗醬草作用
敗醬草別名:苦菜、節托蓮、小苦麥菜、苦葉苗、敗醬、苦麻菜、黃鼠草、小苦苣、活血草、陷血丹、小苦蕒、苦丁菜、苦碟子、光葉苦蕒菜、燕兒衣。生於山地及荒野,為田間雜草。分布於中國北部、東部和南部,原蘇聯、朝鮮、日本、越南也有。
性味:味辛、苦,微寒。
歸經:歸肝、胃、大腸經。
葯用價值:清熱解毒,涼血,消癰排膿,祛瘀止痛。
主治:腸癰,肺癰高熱,咳吐膿血,熱毒瘡疔,瘡癤痛腫,胸腹疼痛,闌尾炎,腸炎、痢疾,產後腹痛,痛經。
除作葯用外,嫩根和葉可食用,還可作家畜飼料。山苦蕒屬中等牧草。莖葉柔嫩多汁,在青鮮時綿羊、山羊喜食。據牧民反映,它於春季對小畜有抓膘作用。牛、馬也少量採食,但乾枯後不能利用。此外,它還是養豬、養兔、養禽的良好飼料。
3. 麥菜和窩筍的關系
麥菜的梗不是萵筍麥菜,是萵筍的變種,又名莜麥菜,有的地方又叫苦菜(不知道「苦菜花兒開」是不是這冬冬),屬菊料,是以嫩梢、嫩葉為產品的尖葉型葉用窩苣,葉片呈長披針形,色澤談綠、質地脆嫩,口感極為鮮嫩、清香、具有獨特風味,含有大量維生素和大量鈣、鐵、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VB1、VB2等營養成分,是生食蔬菜中的上品,有「風尾」之稱。 食用方法以生食為主,可以涼拌,也可蘸各種調料。熟食可炒食,可涮食,味道獨特。油麥菜具有降低膽固醇、治療神經衰弱、清燥潤肺、化痰止咳等功效,是一種低熱量、高營養的蔬菜。 萵筍又名萵苣、春菜、生筍、千金菜、莖用萵苣、青筍、萵菜、香馬筍。 為菊科,屬一年生或兩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地中海沿岸,約在七世紀初,經西亞傳入我國,各地普遍栽培。萵苣分莖用和葉用兩種,前者各地都有栽培,後者南方栽培較多,是春季及秋、冬季重要的蔬菜之一。莖用萵苣是由葉用萵苣經長期長工選育而成,食用部分主要是花莖,嫩味也可食用,其莖肥如筍,肉質細嫩,故又名「萵筍」。萵筍的品種,根據其葉片的形可分為圓葉和尖葉兩個類型。圓葉萵筍,葉長倒卵形,莖粗大,中下部較粗,兩端漸細,品質好。尖葉萵筍,葉披尖型先端尖,莖似棒狀,下部粗上部漸細,品質不及圓葉萵筍。萵筍一般應以粗短條順,不彎曲,大小整齊;皮薄,質脆,水分充足,筍條不蔫萎,不空心,表面無銹斑;不帶黃葉、爛葉、不老、不抽苔;整修潔凈,無泥土者品質最佳。萵筍莖部肥大而脆嫩,味鮮美有香氣,其莖葉均可做菜。萵筍日感鮮嫩,色澤淡綠,如同碧玉一般,製作菜餚可葷可素,可涼可熱,口感爽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