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黃連和醋作用及食用方法

黃連和醋作用及食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5-02-17 08:30:18

1.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黃連為毛茛科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或雲連的乾燥根莖,黃連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黃連用於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於目赤,口瘡。姜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於寒熱互結,濕熱中阻,痞滿嘔吐。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於肝胃不和,嘔吐吞酸。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黃連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的知識,歡迎閱讀。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

1、黃連治火燙傷: 川連研末,調茶油搽之。 〔《中醫雜志》(2):170,1922〕

2、黃連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大黃二兩,黃連一兩。上二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傷寒論》大黃黃連瀉心湯)

3、黃連治心經實熱:黃連七錢,水一盞半,煎一盞,食遠溫服。小兒減之。(《局方》瀉心湯)

4、黃連治癰疽腫毒,已潰未潰皆可用: 黃連、檳榔等分,為末,以雞子清調搽之。 (《簡易方論》)

5、黃連治膿皰瘡,急性濕疹: 黃連、松香、海螵蛸各三錢。共研細末,加黃蠟二錢,放入適量熟胡麻油內溶化,調成軟膏。塗於患處,每日三次。塗葯前用熱毛巾濕敷患處,使瘡痂脫落。(內蒙古《中草葯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6、黃連治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三兩,甘草三兩(炙),乾薑三兩,桂枝三兩(去皮),人參二兩,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服,晝三夜二。(《傷寒論》黃連湯)

以豬膽汁拌炒,佐以龍膽草,則大瀉肝膽之火。下痢胃熱噤口者,用黃連、人參煎湯,終日呷之,如吐,再強飲,但得一呷下咽便好。

7、黃連治小兒胃熱吐乳: 黃連二錢,消半夏二錢。共為細末,分100等分,日服三次,每次一分。(遼寧《中草葯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8、黃連治消渴能飲水,小便甜,有如脂麩片,日夜六、七十起:冬瓜一枚,黃連十兩。上截冬瓜頭去穰,入黃連末,火中煨之,侯黃連熟,布絞取汁。一服一大盞,日再服,但服兩三枚瓜,以差為度。 (《近效方》)

9、黃連主羸瘦氣急。《本草拾遺》

10、黃連治臟毒: 鷹爪黃連末,用獨頭蒜一顆,煨香爛熟,研和入臼,治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陳米飲下。(《本事方釋義》蒜連丸)

11、黃連治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黃連一兩,半夏半升(洗),橋樓實大者一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樓,取三升,去滓,內諸葯,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傷寒論》小陷胸湯)

12、黃連,今人多用治痢,蓋執以苦燥之義。亦有但見腸虛滲泄,微似有血,便即用之,更不知止,又不顧寒熱多少,但以盡劑為度,由是多致危困。若氣實初病熱多,血痢,服之便止,仍不必盡劑也。若虛而冷者,則不須服。《本草衍義》

12、黃連治嘔吐酸水,脈弦遲者: 人參、白術、乾薑、炙甘草、黃連,水煎服。(《症因脈治》連理湯)

14、黃連苦人心,寒除熱,大黃、黃連之苦,以導瀉心下之虛熱。上熱者泄之以苦,黃連之苦以降陽。蛔得甘則動,得苦則安,黃連、黃柏之苦以安蛔。《註解傷寒論》

15、黃連止吐利吞酸,解口渴,治火眼,安心,止夢遺,定狂躁,除痞滿。《本草新編》

16、黃連治目及痢為要葯,古方治痢香連丸,用黃連、木香;姜連散,用乾薑、黃連;變通丸,用黃連、茱萸;姜黃散,用黃連、生薑;治消渴,用酒蒸黃連;治伏暑,用酒煮黃連;治下血,用黃連、大蒜;治肝火,用黃連、茱萸;治口瘡,用黃連、細辛,皆是一冷一熱,一陰一陽,寒因熱用,熱因寒用,主輔相佐,朋陽根濟,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無偏勝之害也。(《綱目》)

黃連(去須)、吳茱萸(去梗,炒)、白芍葯各五兩: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濃煎米飲下,空心日三服。(《局方》戊己丸)

17、黃連治心煩懊憹反復,心亂,怔忡,上熱,胸中氣亂,心下痞悶,食入反出:硃砂四錢,黃連五錢,生甘草二錢半。為細末,湯浸蒸餅,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十丸,食後時時津唾咽下。 (《仁齋直指方》黃連安神丸)

18、黃連瀉心火,心下痞。酒炒、酒浸,上頸已上。《珍珠囊》

19、黃連治肝火: 黃連六兩,吳茱萸一兩或半兩。上為末,水丸或蒸餅丸。 白湯下五十丸。(《丹溪心法》左金丸一名回令丸)

20、黃連,擊中焦濕熱而瀉心火,若脾胃氣虛,不能轉運者,則以茯苓、黃芩代之。(朱震亨)

21、黃連治心氣不足,吐血衄血,亦治霍亂: 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金匱要略》瀉心湯)

22、黃連治小兒口疳: 黃連、蘆薈等分,為末。每蜜湯服五分。定馬牙疳,入蟾灰等分,青黛減半,麝香少許。(《簡便單方》)

23、黃連治大熱盛,煩嘔,呻吟,錯語,不得卧:黃連三兩,黃芩、黃柏各二兩,梔子十四枚(擘)。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忌豬肉、冷水。(《外台秘要方》黃連解毒湯)

24、黃連能去心竅惡血。《仁齋直指方》

25、黃連殺小兒疳蟲,點赤眼昏痛,鎮肝去熱毒。《葯性論》

26、黃連治葯中巴豆,下痢不止: 末乾薑、黃連,服方寸匕。(《補缺肘後方》)用葯禁忌胃虛嘔惡,脾虛泄瀉,五更腎瀉,均應慎服。

27、黃連治心腎不交,怔忡無寐: 生川連五錢,肉桂心五分。研細,白蜜丸。空心淡鹽湯下。(《四科簡效方》交泰丸)

28、黃連解巴豆毒。《本草經集注》

29、黃連,久服之,反從火化,愈覺發熱,不知有寒。故其功效,惟初病氣實熱盛者,服之最良,而久病氣虛發熱,服之又反助其火也。(《本草蒙筌》)

30、諸病癢瘡瘍,皆屬心火,凡諸瘡宜以黃連、當歸為君,甘草、黃芩為佐。(李杲)

31、黃連治脾受濕氣,泄利不止,米穀退化,臍腹刺痛,小兒有疳氣下痢,亦能治之:

32、黃連治妊娠子煩,口乾不得卧:黃連末,每服一錢,粥飲下,或酒蒸黃連丸,亦妙。(《婦人良方》)

33、黃連治醇酒厚味,唇齒作痛,或齒齦潰爛,或連頭面頸項作痛:黃連(炒)一錢五分,生地黃、牡丹皮、當歸各一錢,升麻二錢。上水煎服,實熱便秘加大黃。(《婦人良方》清胃散)

34、黃連治諸痢脾泄,臟毒下血: 雅州黃連半斤,去毛,切,裝肥豬大腸內,扎定,入砂鍋中,以水酒煮爛,取連焙,研末,搗腸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米湯下。(《仁齋直指方》)

35、 古方以黃連為治痢之最,蓋治痢惟宜辛苦寒葯,辛能發散,開通郁結,營能燥濕,寒能勝熱,佼氣宣平面巳。諸苦寒葯多泄,惟黃連、黃柏性冷而燥,能降火去濕,而止泄痢,故治痢以之為君。(劉完素)

36、黃連解服葯過劑煩悶及輕粉毒。《綱目》

37、黃連,酒浸炒,則上行頭目口舌;薑汁炒,辛散沖熱有功。一切濕熱形瘦氣急,一切時行熱毒暑毒、諸般惡毒穢毒,諸瘡瘍毒,俱以姜和其寒,而少變其性。(《醫學入門》)

38、黃連主熱氣目痛,眥傷泣出, 明目,腹痛下痢,婦人陰中腫痛。《本經》

39、黃連治大冷洞痢腸滑,下赤白如魚腦,日夜無節度,腹痛不可堪忍者: 黃連六兩,乾薑二兩,當歸、阿膠各三兩。上四味,末之,以大醋八合烊膠和之,並手丸加大豆許,干之。大人飲服三十丸,小兒百日以還三丸,期年者五丸,余以意加減,日三服。(《千金方》駐車丸)

40、黃連治口舌生瘡: 黃連煎酒,時含呷之。 (《肘後方》)

41、黃連以薑汁炒,辛散除熱有功。《本草衍義補遺》

42、黃連治眼赤痛,除熱: 黃連半兩,大棗一枚(切)。上二陳,以水五合,煎取一合,去滓,展錦取如麻子注目,日十夜再。(《僧深集方》黃連煎)

43、黃連治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卧: 黃連四兩,黃芩二兩,芍葯二兩,雞子黃二枚,阿膠三兩(一雲三挺)。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納膠烊盡,小冷,納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台,日三服。(《傷寒論》黃連阿膠湯)

44、黃連主心病逆而盛,心積伏梁。(王好古)

45、黃連主五臟冷熱,久下泄膿血,止消渴,大驚,除水利骨,調胃厚腸,益膽,療口瘡。《別錄》

46、黃連治婦人熱勞羸瘦: 黃連三兩(去須),人參一兩(去蘆頭),赤茯苓一兩,黃芪一兩(銼),木雷半兩,鱉甲一兩半(塗醋,炙令黃,去裙讕),柴胡一兩(去苗),地骨皮半兩,桃仁一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上葯,搗細羅為散,用好嫩豬肚一枚,將前葯末安豬肚內,以線子縫合,蒸令爛熟,砂盆內研令如膏,為丸如梧桐子大。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聖惠方》黃連豬肚丸)

47、黃連苦燥,故入心,火就燥也,然瀉心,其實瀉脾也,為子能令母實,實則瀉其子。治血,防風為上使,黃連為中使,地榆為下使。(《湯液本草》)

48、黃連治癰疽瘡疥,酒毒,胎毒。 除疳,殺蛔。《本草備要》

49、黃連治五勞七傷,益氣,止心腹痛。驚悸煩躁,潤心肺,長肉,止血;並瘡疥,盜汗,天熱疾;豬肚蒸為丸,治小兒疳氣。《日華子本草》

50、黃連治下痢: 宣黃連、青木香,同搗篩,白蜜丸,如梧子。空腹飲下二、三十丸, 日再。其久冷人, 即用煨熟大蒜作丸。嬰孺用之亦效。 (《兵部手集方》香連丸)

2. 黃蓮可以怎樣使用

(1)醫師處方用2~5g。

(2)黃連15g。共研為細末,裝入膠囊,每次1.5g,1曰3次,開水A服。用於急、慢性膽囊炎;或黃連15g,置100g50%的酒精內,浸泡40小時後,取葯液塗搽患處。用於皮膚瘙癢。

(3)黃連3g、紫蘇葉9g。水煎服。用於胃熱嘔吐。

(4)黃連3g、鹿角霜6g、炮姜6g、陳皮6g、半夏6g、肉桂9g、炒谷芽9g。共研為細末,每次6g,1曰1次,開水A服。用於噎膈,反胃,消化不良。

(5)黃連8g、連翹10g、雞內金10g、紅豆蔻5g。水煎服,每曰1劑,分3次服用。用於胃潰瘍。

(6)黃連60g、煅牡蠣60g、丁香6g。共研為細末,每次3g,1曰2次,開水A服。用於胃痛,吐酸。

(7)黃連30g、吳茱萸30g、罌粟殼30g、木香30g。共研為細末,加麵粉、米醋,調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20粒,1曰2次,空腹時服用。用於久瀉不止(慢性腸炎)。

(8)黃連30g、黃芩30g、大黃30g、棕櫚炭30g、白茅根30g、丹皮30g、荷葉30g。將上葯分別炒焦(棕櫚炭除外),共研為細末,每次15g,1曰3次,溫開水送服。用於吐血。

(9)黃連30g、天花粉135g、薏苡仁150g、茯苓125g、知母90g、麥冬60g。將方中各葯裝入豬肚子內,蒸熟後將其焙乾,研為細末,制丸如梧桐子大,每次20丸,1曰2次,開水送服。用於糖尿病。

(10)黃連20g、菊花20g、羊肝適量。將黃連和菊花研末,與羊肝片拌勻,1曰分2次蒸熟食之。用於肝陰不足、肝火上炎之頭痛目眩。

(11)黃連3g、肉桂2g、燈心草適量。水煎服。用於失眠。

(12)黃連3g、龍膽草3g、桔梗3g、生薑適量。水煎服。用於小兒驚風。

(13)黃連1.5g、兒茶1.5g。共研為細末,用梨汁A服。用於小兒流涎。

(14)黃連3g、燈心草3g、薄荷3g、淡竹葉少許。水煎服。用於小兒夜啼。

(15)黃連10g、核桃4個。將黃連研為細末,同核桃仁共研為糊狀,每晚塗於肛門處,外用紗布敷蓋,連用5曰為1個療程。用於痔瘡腫痛。

(16)黃連15g、豬苦膽1個。將黃連研為細末,裝入豬苦膽內,用紗布包裹苦膽,溫水泡10分鍾後,外敷陰部,1曰2~3次。用於陰癢。

(17)黃連3g、蓖麻油9g。將黃連研為細末,與蓖麻油共調勻。塗抹患處。用於奶癬。

(18)黃連10g、硼砂1.5g。先將黃連研為細末,加開水浸泡5分鍾後,取葯液,再加入硼砂溶化調勻,用棉簽蘸葯液塗眼瞼,1曰3次。用於結膜炎。

(19)黃連3g、冰片1.5g。共研為細粉,取少許吹入患耳內,1曰3次。用於中耳炎。

(20)黃連3g、黃柏3g、青黛3g、人中白3g、硼砂1g、枯礬1g。將上葯共研為細粉,取少許撒患處,1曰3次。用於口瘡。

(21)黃連10g、大黃10g、明礬10g。水煎,取汁含漱,1曰數次。用於牙痛。

(22)黃連9g、黃柏9g、雄黃3g、甘草3g。水煎濃汁,含漱,1曰3~5次。用於牙周炎,牙齦出血。

(23)黃連1g、當歸5g、白芍5g、黃芩3g。切成小碎塊,一起置入茶杯內,倒入剛沸的開水,蓋嚴杯蓋,浸泡20分鍾左右即可代茶飲,可反復加入沸水浸泡數次,直至無味,每曰上、下午和晚上各泡服1劑。用於痢疾,症見下痢赤白,如膠如凍,曰行數次,腹痛腸鳴,里急後重等。

(24)黃連2g、老鸛草5g、馬齒莧5g。一起置入茶杯內,倒入剛沸的開水,蓋嚴杯蓋,浸泡15分鍾左右即可代茶飲,可反復加入沸水浸泡數次,直至無味,每曰上、下午和晚上各泡服1劑。用於急性腸炎。症見大便清溏,如水下注,腹痛腸鳴,不思飲食,小便短赤等。

(25)黃連3g、當歸5g、炮姜3g、沱茶2g。將前3味葯切成小碎塊,與茶葉一起置入茶杯內,倒入剛沸的開水,蓋嚴杯蓋,浸泡20分鍾左右即可代茶飲,可反復加入沸水浸泡數次,直至無味,每曰上、下午各泡服1劑。用於慢性痢疾,症見下痢赤白,曰久不愈,腹中冷痛,喜溫喜按,肢冷畏寒等。

(26)黃連3g、烏梅5g。一起置入茶杯內,倒入剛沸的開水,蓋嚴杯蓋,浸泡20分鍾左右即可代茶飲,可反復加入沸水浸泡數次,直至無味,每曰上、下午各泡服1劑。用於慢性痢疾,症見便痢膿血,曰久不愈,曰行數次,腹中隱痛等。

(27)黃連2g、生地5g、苦丁茶2g。將生地切成小碎塊,與其他葯一起置入茶杯內,倒入剛沸的開水,蓋嚴杯蓋,浸泡20分鍾左右即可代茶飲,可反復加入沸水浸泡數次,直至無味,每曰上、下午各泡服1劑。用於暑熱所至的口乾口渴,心中煩躁等。

(28)黃連2g、竹茹5g。一起置入茶杯內,倒入剛沸的開水,蓋嚴杯蓋,浸泡15分鍾左右即可代茶飲,可反復加入沸水浸泡數次,直至無味,每曰上、下午各泡服1劑。用於妊娠惡阻,症見惡心欲吐,甚者嘔吐頻作,飲食不下等。

(29)黃連3g、菊花5g、草決明5g。一起置入茶杯內,倒入剛沸的開水,蓋嚴杯蓋,浸泡15分鍾左右即可代茶飲,可反復加入沸水浸泡數次,直至無味,每曰上、下午各泡服1劑。用於眼結膜炎和眼淚囊炎,症見目赤腫痛,或眼緣發紅,眼眵增多,淚水外溢等。

(30)黃連5g、木香5g。切成小碎塊,一起置入茶杯內,倒入剛沸的開水,蓋嚴杯蓋,浸泡20分鍾左右即可代茶飲,可反復加入沸水浸泡數次,直至無味,每曰上、下午各泡服1劑。用於痢疾,症見下痢赤白,里急後重,腹痛腸鳴,口渴思飲等。

(31)黃連3g、法半夏3g、乾薑3g。將半夏砸碎、黃連和乾薑切成小碎塊,一起置入茶杯內,倒入剛沸的開水,蓋嚴杯蓋,浸泡25分鍾左右即可代茶飲,可反復加入沸水浸泡數次,直至無味,每曰上、下午各泡服1劑。用於嘔吐證,症見嘔吐如噴,吐出物臭穢難聞等。

(32)黃連2g、生薑5g、甘草5g。將生薑和甘草切成小碎塊,一起置入茶杯內,倒入剛沸的開水,蓋嚴杯蓋,浸泡15分鍾左右即可代茶飲,可反復加入沸水浸泡數次,直至無味,每次欲吐時泡服1劑。用於惡心嘔吐,甚者嘔吐頻作,胃中隱痛等。

(33)黃連3g、升麻3g、丹皮5g、生地5g。將葯切成小碎塊,一起置入茶杯內,倒入剛沸的開水,蓋嚴杯蓋,浸泡20分鍾左右即可代茶飲,可反復加入沸水浸泡數次,直至無味,每曰上、下午各泡服1劑。用於牙周炎,症見牙齦紅腫疼痛,口臭等。

3. 黃連五克,金銀花十克,調醋治什麼

你好,黃連和金銀花一起具有清熱解毒,燥濕的功效,祝你健康快樂!

閱讀全文

與黃連和醋作用及食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原中歸納的方法有什麼局限性 瀏覽:508
燈具遙控安裝方法 瀏覽:984
在家地震預警有哪些方法論 瀏覽:398
氣缸圓柱度的檢測方法 瀏覽:214
東風制動燈故障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309
簡諧運動研究方法 瀏覽:123
幼兒異物吸入的搶救方法有哪些 瀏覽:210
開衫毛衣尺寸的經典計算方法 瀏覽:356
廣電有線連接方法 瀏覽:826
局解血管的檢查常用方法 瀏覽:987
瑜伽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833
寫出五種植物的傳播方法 瀏覽:97
治療脾氣差的最佳方法 瀏覽:814
花卉滿天星的種植方法 瀏覽:966
風控未通檢測方法 瀏覽:767
根管治療術的步驟和方法 瀏覽:180
去腳臭的簡單的方法 瀏覽:934
二年級語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瀏覽:68
學前教育研究方法課題 瀏覽:866
瑜伽胳膊鍛煉方法 瀏覽: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