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建水銅炊鍋
在我家鄉建水,只要一提起銅炊鍋,那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啊!這么多食材經過這銅炊鍋具一煮,那味道令人想想都咽口水。
炊鍋是春節里我們家必不可少的「招牌菜」。每年春節一到,奶奶都要親自燒炊鍋來犒勞忙碌了一年的家人。清明節我們一家人上山掃墓,奶奶也會將炊鍋燒好,由爸爸挑著上山掃完墓,一家人圍著炊鍋盡情享用著那熱氣騰騰的美味。
銅炊鍋的做法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這炊鍋雖說是按一定的順序來擺放食材的,那還不如說是按食客平常吃的順序來擺放的。第一層當然是先引起人們的食慾:在醬油里親過的五花肉和豆腐褐中帶金,炸好的酥肉閃著油光,還有那有名的建水豆腐白嫩q彈;第二層便是炊鍋的「中心」:爽脆的筍絲、金燦燦的黃花菜、鮮嫩的雞肉和排骨散落其間;最後一層便是在人們吃飽後當「零食」吃的了,那時他們吃不下也想吃:白里透紫的芋頭如同一塊塊珍寶、青青的萵筍如同翡翠一般、一顆顆青豌豆嵌在湯里。炊鍋的食材「鋪」好後,澆上用雞和筒子骨熬制的高湯,把木炭放入爐膛中就可以「靜候佳音」了。
在建水,當地人吃銅炊鍋時,一般都先吃菜再喝湯,越吃到後面菜就更入味兒,他就更鮮美,所以每次在客人來之前都要提前幾個小時熬湯,在奶奶家,做炊鍋的精華便是湯。奶奶做湯最為講究,採用的都是用建水的土雞和筒子骨熬湯,湯中除了食鹽和少許味精以外,是不加其他佐料的。這樣做湯才鮮甜,才地道,才是真正的原汁原味,香氣四溢。
建水的銅炊鍋有大有小,但是每一個銅炊鍋都分為兩部分——上部分是煮菜的,下部分是燒木炭的,煙囪穿鍋而上,佔了鍋中的中間部分,二者合為一體,頗像一朵盛開的蓮花。
建水人愛「吃炊」不僅僅是因為它好吃,還因為當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炊鍋,暖暖的說著、笑著時,總會令人陶醉在團圓和美滿的親情之中,這也許才是建水人對銅鍋情有獨鍾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