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鑄鐵鑄鐵熱處理
鑄鐵熱處理是針對鑄件內部應力和組織結構優化的重要工藝。首先,去應力退火是常用的方法,通常在500~550℃保溫2~8小時,通過爐冷或空冷方式,可消除90%~95%的應力,但需注意溫度過高可能導致石墨化,影響鑄件性能。對於白口鑄件,高溫石墨化退火是消除其硬脆白口組織的關鍵,通過550~950℃保溫後爐冷至500~550℃空冷,促使滲碳體分解並石墨化,提升機械性能。
為了提高球鐵的機械性能,需要進行淬火,一般加熱至Afc1以上30~50℃,淬入油中,形成馬氏體,隨後進行回火以降低應力和調整組織,如低溫回火(350~500℃)使組織為回火屈氏體加球狀石墨,中溫回火(350~500℃)則為回火索氏體加球狀石墨,高溫回火(500~600℃)以兼顧韌性和強度。球鐵等溫淬火則用於獲得高強度和良好的塑韌性,加熱溫度和等溫處理溫度需結合組織要求進行選擇。
表面淬火用於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灰鑄鐵和球鐵鑄件適用高頻感應加熱或電接觸表面淬火。對於特殊需求,如表面耐磨、抗氧化或耐腐蝕,可採用化學熱處理工藝,如氣體軟氯化、氯化、滲硼或滲硫等。
總的來說,鑄鐵熱處理是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工藝,旨在優化鑄件的內在性能和表面特性,以滿足不同應用場合的機械性能要求。
鑄鐵主要由鐵、碳和硅組成的合金的總稱。在這些合金中,含碳量超過在共晶溫度時能保留在奧氏體固溶體中的量。
❷ 要消除鑄件或鍛件的應力,應選擇何種熱處理方法
採用去應力退火最好襲睜磨,一般是500-650℃保溫一段時間,鍛件隨爐冷到300℃,鑄件直接出爐。
正火
對於熱軋、熱鍛加工過的材料(或者工件),空冷到室溫後,只要是沒有發生過「非擴散性固態相變」一般就不需要再進行熱處理。除非對於高碳鋼和高碳合金鋼,還應該附加「球化退火」熱處理工藝。應力也隨之消除了。
對於空冷過程中發生過「非擴散性固態相變」的材料,可進行附加的高溫去應力回火處理。降低硬度,消除應力。
熱處理規范:淬火880℃,水冷、油冷;回火500℃,水冷、油冷。
●交貨狀態:以熱處理(正火、退火或高溫回火)或不熱處理狀態交貨,交貨狀態應在合同中註明。
●20CrMo熱處理:
20CrMo材料屬於低碳合金結構鋼,適合滲碳淬火處理;熱處理規范:淬火880℃,水冷、油冷;回火500℃,水冷、油冷.
●20CrMo硬度
20CrMo淬火(860-880℃水或油冷),加低溫(150--200℃)回火,20CrMo硬度為HRC32-33
消除焊接應力的方法消除焊接應力的方法主要有:熱處理法、機械法、振動法和自然時效。最簡單的辦法是時效處理。焊後熱處理(退火)是消除殘余應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廣泛採用的方法。它可分為整體熱處理和局部熱處理。
HT200熱處理方式
1、消除應力退火(或稱人工時效) :消除鑄造後存在於鑄件內部的殘余應力。常需進行消除應力退火:(殘余應力可能引起鑄件翹曲和裂紋) 一般為500-550℃。加熱溫度越高,應力消除越快。溫度越高會發生石墨化和珠光體化,降低性能。保溫時間一般按5 min/mm 計算。後以 30-50 ℃、min速度隨爐冷到150-200℃出爐,空冷。
為消除或減小鑄件的內應力,對於不進行其他熱處理的鑄件可進行自然時效或人工時效: 自然時效:在常溫下放置6-12個月以上。如大型床身的時效一般都採用這種方法。但生產效率低。消除內應力也很有限。一般都採用人工時效(消除應力退火)。
2、灰口鑄鐵軟化退火和正火工藝:鑄件表面由於冷卻較快而形成一層很薄的白口層硬度高難以加工,常用熱處理工藝為:軟化退火通常採用900-950℃。退火保溫時間為2-3h。然後爐冷。緩慢爐冷過程中,A分解為F+石墨,而變為P+石墨。所以正火後的組織為P+石墨。
3、灰口鑄鐵的淬火與回火:灰口鑄鐵很少採用淬火與回火。常用等溫淬火代替淬火與回火,拍斗等溫淬火得到更高的力學性能。鑄鐵的組織為石墨分布在基體上,熱處理不能改變石墨的形狀,要提高強度只能通過熱處理強化基體的方法來達到。實際上淬火與回火常用於提高耐磨性和及疲勞極限。
HT200是灰鑄鐵的牌號,HT代表灰口鑄鐵,HT是灰色鑄鐵漢語拼音的縮寫,灰鑄鐵HT200指的是最低抗拉強度為200MPa的灰鑄鐵。材料名稱:灰鐵200;標准:GB/T 9439-2010;材料硬度:163~255HB。
去應力退火或重結晶退火,580~620度均溫隨爐冷卻;或680~730度均溫隨爐冷至500度以下,出爐空冷。
304不銹鋼屬於A(奧氏體)不銹鋼,不存在「回火」工藝。對該鋼製造的鑄件鑄造應力的去除採用「去應力退火工藝」。如果對材質的均勻性要求較高,則首先採取均勻化工藝;該工藝也就代替了「去應力退火」工藝。一舉兩得。即,加熱到900攝氏度保溫,然後空冷。去應力退火工藝只是加熱溫度在600--700攝氏度范圍就可以了。
耐熱鋼鑄件是指在高溫下工作的鋼材。耐熱鋼鑄件的發展與電站、鍋爐、燃氣輪機、內燃機、航空發動機等各工業部門的技術進步密切相關。由於各類機器、裝置使用的溫度和所承受的應力不同,以及所處環境各異,因此所採用的鋼材種類也各不相同。
淬火後的回火工藝,除了穩定組織以外,另一個作用就是消除殘余應力。因此無需再做其它處理。
❸ 問題一:球墨鑄鐵件常見的熱處理方式有哪些
鑄鐵的熱處理工藝主要有去應力退火和高溫石墨化退火兩種。
去應力退火通常在500~550℃的溫度下進行,保溫時間為2~8小時,然後進行爐冷。這種工藝可以消除鑄件內應力的90~95%,但鑄鐵組織不會發生變化。如果溫度超過550℃或保溫時間過長,則可能導致石墨化,使鑄件的強度和硬度下降。
高溫石墨化退火則是一種用於消除鑄件表面和薄截面上白口組織的工藝。白口組織硬而脆,加工性能差,容易剝落。退火工藝為:加熱至550-950℃,保溫2~5小時,隨後爐冷至500—550℃再出爐空冷。在高溫保溫期間,游高滲碳體和共晶滲碳體分解為石墨和A,在隨後的護冷過程中,二次滲碳體和共析滲碳體也分解,發生石墨化過程。由於滲碳體的分解,導致硬度下降,從而提高了切削加工性。
兩種工藝各有優勢,選擇哪種工藝取決於鑄件的具體要求和特性。通過合理的熱處理工藝,可以有效改善鑄件的性能,提高其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