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常用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決策方法是什麼
常用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決策方法有:
1、 5w法
2、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稱為態勢分析法,它是由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於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來的,SWOT四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威脅(Threat)。所謂SWOT分析,即態勢分析,就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並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後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
3、swot職業規劃自我分析法
在求職時,可以不妨採用這一工具對自己進行一番從里到外的體檢。 SWOT分析是檢查您的技能、能力、職業、喜好和職業機會的有用工具。如您對自己做個細致的SWOT分析,那麼,您會很明了地知道自己的個人優點和弱點在哪裡,並且您會仔細地評估出自己所感興趣的不同職業道路的機會和威脅所在
Ⅱ 大學生職業決策怎麼做啊
職業決策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一個重要步驟,大學生經過一系列的職業選擇過程後,就要進行最後的職業決策。因此,我們應該了解一些職業決策的方法和過程。
一、職業決策的方法
職業決策的方法有多種,在職業決策過程中,我們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培養良好的決策技能,還要了解和掌握有效的決策方法。
(一)確定職業目標
職業決策問題是人生的重大問題,有什麼樣的職業就有什麼樣的人生。沒有切實可行的目標作驅動力,人們很容易對現狀妥協,因此,我們為自己制定的職業目標,至少在自己看來應該是偉大的、可行的,以便排除不必要的猶豫和干擾,全身心投入到目標的實現。職業目標通常分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和人生目標。短期目標是3年內的規劃和目標,短期目標又分為日目標、周目標、月目標、年目標。中期目標一般為3至5年的目標和任務。長期目標為5至10年的規劃,主要是設計較長遠的目標。
(二)培養決策技能
有些學生盡管有很好的自我知識,也對職業世界有較多的了解,但是在進行職業選擇時常常作出了錯誤的決策,這是因為缺乏進行職業決策的技能。職業決策能力包括自我評價的能力、獲取職業信息的能力、目標設定的能力、職業規劃的能力和問題解決的能力。進行職業決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因此,要有適當的心理承受能力。決策專家賈尼斯和曼恩總結了5種應對風格:(1)不管有什麼風險或是負面反饋都死抱著某個選擇不放;(2)不假思索地迅速改變目標;(3) 逃避責任;(4)一拖再拖,直到截至日期臨近時才在極度的壓力下做出某種決定;(5)以機敏審慎的態度、在掌握情況和進行了敏銳觀察的情況下做出有效決策。當然,只有第5種風格才是最有效的一種決策方式。
(三)掌握決策方法
了解自己、了解職業的目的是為了收集盡可能多的供自己選擇的備選職業。而職業決策則是一個逐步排除不適合自己的備選職業的過程。從興趣、價值觀、技能、需要、動機等個體個性特徵出發,結合對職業世界的認識,可以確定為數眾多的備選職業,大學生必須學會一些方法才能確定最適合自己的職業。常見的方法有:把備選職業同自己對理想職業的描述進行比較,刪除與理想職業描述差別較大的職業;排除通過各種測評量表、職業夢想練習、職業願望回憶等各種方法中出現機會很少的職業;排除與自己的核心職業價值觀不符的職業;排除技能要求遠高於或低於自己能力的職業;排除與自身優勢不符的職業等。
另外,在市場營銷管理中經常使用一種的功能強大的分析工具,在大學生的職業決策過程中,我們不妨借鑒使用——SWOT分析法:S代表strength(優勢),W代表weakness(弱勢),O代表opportunity(機會),T代表threat(威脅)。市場分析人員經常使用這一工具來掃描、分析整個行業和市場,獲取相關的市場資訊,為高層提供決策依據,其中,S、W是內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
SWOT分析也是檢查自己的技能、職業、喜好和職業機會的有用工具。對自己做個細致的SWOT分析,就會很明了地知道自己的優點和弱點,還會評估出自己感興趣的不同職業道路的機會和威脅所在。因此,首先要分析自己喜歡的工作和事情是什麼?自己的優勢或才幹是什麼?每個人都有某種才幹,每個人的才幹都經久不變、與眾不同;只有反復地、愉快地和成功地做一件事情時,自己的能力才算得上是優勢;每個人最大的成長空間在於其最終的優勢領域。其次要分析自己討厭的工作和事情是什麼?自己的弱點是什麼?當你做起事來使你感覺壓抑、不愉快,並且成績平平時,你做這些事的能力便是你的弱點。不是每個人都能學會做好幾種事情,人的弱點只能避開,較難改變。然後再分析目前自己所處的環境、地位有哪些威脅?又有哪些機會?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機會和威脅都是相互並存,並可互相轉化的。
一般來說,求職者在進行SWOT分析時,應遵循以下4個步驟:
第一,評估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技能、天賦和能力。每個人都有擅長的領域,如有的人喜歡做辦公室文員,有的人喜歡跑市場等,為此,我們可以做個表,列出自己喜歡做和不喜歡做的事情及原因,找出強勢和弱勢。
第二,找出自己的職業機會和威脅。不同的行業(包括這些行業里不同的組織)都面臨不同的外部機會和威脅,找出這些外界因素將能幫助自己成功地找到一份適合的工作。如果組織處於一個常受到外界不利因素影響的行業里,那麼這個公司能提供的職業機會將會不多,職業升遷的機會更少。相反,充滿了許多積極的外界因素的行業將為求職者提供廣闊的職業前景。我們可以選擇感興趣的一兩個行業,然後認真地評估該行業所面臨的機會和威脅。
第三,提綱式地列出今後5年內的職業目標。對自己做一個SWOT分析評估,列出自己畢業後5年內最想實現的4~5個職業目標。這些目標可以包括:想從事哪一種職業,將管理多少人,希望自己拿到的薪水屬哪一級別。我們必須竭盡所能地發揮出自己的優勢,使之與行業提供的工作機會完滿匹配。
第四,提綱式地列出一份今後5年的職業行動計劃。這一步主要涉及到一些具體的東西。擬出一份實現上述第三步列出的每一目標的行動計劃,並且詳細地說明為了實現每一目標,我們要做的每一件事,何時完成這些事。如果需要一些外界幫助,就說明需要何種幫助以及如何獲取這種幫助。
做完詳盡的個人SWOT分析後,我們將有一個連貫的、現實可行的個人職業策略供自己參考。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社會里,擁有一份挑戰和樂趣並存、薪酬豐厚的職業是每一個人的夢想。這需要我們在認真分析自己,確定正確目標的基礎上,持之以恆地去努力。
二、職業決策的過程
職業決策是人生必經的門檻,是大學生必須面對的人生關鍵一步。擁有一個好的職業,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就一番事業,是我們畢生的追求,為實現這一目標,在職業決策過程中就需要作好幾個定位。
(一)自我定位
自我定位就是要了解自己的需要、特點和能力,並客觀評價自我。自我定位首先應從自身實際出發,客觀地分析、評估自己的文化素質、能力特徵、性格特點、身體條件,總結出自身的特長、興趣、愛好;其次應進行橫向比較,將自己放於同班、同專業、同年級、同區域乃至全國同專業同學中進行比較,分析自身的綜合素質以及在求職中的優勢和劣勢。通過縱向和橫向的定位分析,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確切入社會的起點,避免自我定位過高或過低。
(二)行業定位
在進行了較為准確的自我定位之後,還應該進行行業定位。認真了解行業的整體情況、發展趨勢、對人才的基本要求,從而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行業定位,避免盲目擇業和無從擇業的現象出現。行業的選擇還取決於家庭影響和個人的理想,以及社會輿論。參考他人意見時應該避免社會、家庭和周圍人群不正確的輿論導向對自身擇業定位的影響,做到真正從社會需求出發,結合個人理想、興趣以及實際能力作出較為理性的行業定位,而不是片面地追求熱門行業和高薪行業。
(三)地域定位
地域定位是指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對於工作區域的考慮。不少學生趨向於把經濟發達地區和大城市作為自己地域定位的首選地。其實,我們還應當看到近幾年城鎮化建設有了很大的進展,城鎮和廣大農村地區也有廣闊的就業市場。同時,國家正在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以及「三支一扶」政策,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和發展機會。因此大學生在進行地域定位時,應該多思考自己的能力、優勢究竟在何處能得到較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發展空間在何地能得到較大限度的拓展,而不僅僅著眼於大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同時在定位時也不要局限於一個城市、一個區域,以便於情況改變時可及時調整方向。
(四)崗位定位
崗位的選擇因人而異,它受個人偏好、能力、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在進行崗位定位時,要在客觀評價自我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長處、短處,對照相關用人單位的標准、條件、要求,實事求是地選擇自己力所能及的崗位,不要人雲亦雲、追隨大流,更不能僅從收入和工作環境的舒適度出發去選擇職業,以免在今後的職業生涯中出現個人與工作崗位的不適應,妨礙自身進一步的順利發展。
(五)收入定位
在近期對高校畢業生的調查中發現,收入佔了大學生職業理想的主要組成部分。准確的收入定位應建立在對市場行情充分了解的基礎上,綜合考慮自身的素質、能力和崗位發展趨勢後得出的收入期望值。不要僅僅從眼前待遇出發,要以發展的眼光來定位。
在完成上述幾方面的准備工作後,並不等於就業會水到渠成,這僅僅是職業選擇的一個開端,還應把握好以後的各個必要的環節。此外還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具備誠信務實的精神,注意適時調整自己的擇業定位,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技能,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更新自己的知識與技能,未雨綢繆,為順利實現就業做好充分而扎實的准備。
總之,了解自我、認識職業並把二者結合起來考慮,永遠是職業決策的基礎和前提。不追求熱門、不隨大流,分清主次,確定哪些是自己最想要的,並根據現實情況,最終作出職業決策。
三、國外職業決策理論概述
1909年,帕森斯提出了職業決策的第一個正式模型。內容包括:第一,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第二,對工作要求、成功標准、優勢與劣勢、機會和發展前景有一個清晰的理解;第三,對這兩者之間關系的正確推理。
飛利浦斯認為「正確推理」包含了職業決策模型的兩種基本類型:理性選擇模型和非理性選擇模型。理性模型精確地描述了職業決策,具有價值推理、邏輯、系統性、客觀性和獨立性的特點。而非理性模型則具有直覺的、情感的、主觀的和依存性的特點,強調決策過程環境因素的作用,把對個體有意義的環境因素考慮在內。本文依據飛利浦斯理性和非理性的分類方法對國外職業決策理論進行分析。
(一)職業決策的理性模型
理性的職業決策模型分為廣義的過程理論、任務理論(階段理論)和期望效價理論。
1.職業決策的過程理論
該理論主要從職業決策的過程來描述職業決策,主要包括CIP理論和逐步消除模型
(1)認知信息加工過程理論,簡稱CIP理論。帕森斯等人提出了CIP理論。他認為可以通過教給個體必要的職業和生活技能而使其成為足智多謀的和有責任心的職業問題解決者和職業決策者。所必須的知識和技能被看作一個按等級排列的金字塔。自我知識和職業知識構成了這個金字塔的底部。金字塔的第二層是決策技能領域,包括了從問題識別到執行決定的程序性知識。金字塔的頂部是執行加工領域。執行加工領域中的高級認知加工過程——元認知。
3個主要的元認知是自我談話、自我意識和監控。負性的自我陳述嚴重地限制甚至消減個體決策技能的效能,而正性的自我陳述能夠激發正性的期望和強化有效的問題解決行為,自我意識能使個體識別執行加工過程。它涵蓋了帕森斯提出的明智職業選擇的3個過程:自我知識、職業知識和正確推理。
(2)逐步消除模型。特沃斯基和凱特提出了逐步消除模型。該模型認為工作的屬性可以根據重要性來排序,每種屬性都有一個可接受的范圍,擁有在可接受范圍之外屬性的工作被消除掉,重復這個過程,直到只有少數幾個為止。
2.職業決策的任務理論
該理論主要從職業決策中個體所涉及的任務來描述職業決策,主要包括PIC模型、克魯姆伯爾茨模式、泰德曼模式和蓋拉特模式
(1)職業決策的預掃描、深入分析和選擇模型,簡稱PIC模型。蓋提和安勝把決策過程分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預先篩分階段。人們在面臨大量的教育培訓和工作的機會選擇時,可能會感到困惑,為了消除困惑,把要選擇的職業項目縮減到5~7個。第二階段:深入分析階段。選出一種適合你的職業,既要考慮某個職業是否適合你,同時也要考慮你是否具備這項職業的要求。第三階段:作出選擇階段。第四階段:執行自己的決定階段。把自己的決定付諸實施。
(2)蓋拉特模式。蓋拉特認為職業決策過程包括以下活動:評估可能的結果、權重,這些結果的價值和選擇適當的活動。早期蓋拉特的職業決策模式是典型的理性取向的。
(3)泰德曼模式。泰德曼模式注重描述職業決策歷程,並特別強調個人的獨特性和主動性。泰德曼將職業決策視為一個連續的過程,它與個人心理發展同時進行,認為只有通過系統的問題解決,以個體的整體認知能力為基礎,把個體的獨特性與職業世界的獨特性結合在一起,才能作出合理的職業決策。
(4)克魯姆伯爾茨模式。克魯姆伯爾茨模型把職業決策步驟分為:界定問題、設立行動目標、澄清價值、認同替換、發現可能的結果,系統的消除可選項和開始行動。該模式強調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它們對職業選擇的影響,把職業決策看作是一種習得的技能;並主張職業決策技能是可以在教育和職業輔導課程中教授,把職業決策看作是一個終身的過程。
3.理性職業決策理論的特點
當個體意識到要作決策,所有可能的選擇都能被個體認同;個體根據每個選擇的可能結果和個人偏好收集信息;收集到的信息都經過反復思考,並把他們轉化為反映具有個體意義差別的項(可能是數字);根據個體偏好和可能的結果加以權衡,把這些項進行混合運算得出每種選擇的值;最優選擇也就是具有最大值的選擇,就是個體所要的選擇,個體然後實施這個選擇,並根據結果調整。
(二)非理性的職業決策模型
1.適應決策模型
飛利普斯提出適應決策的概念。他認為影響決策的因素很多,且不斷發生變化的。而個體本身的局限性決定了決策不一定是理性的,決策的結果不可能到達期望效價模型強調的決策最優化,而現實中的決策只能達到此時此地的最大化。
2.AI模型
托馬斯.S.克瑞沙克提出AI模型,這個模型根據認知和實驗社會心理學對職業決策的研究,認為人類的大部分決策過程和決策行為是在意識水平之下進行的,因此對決策過程的反思可能是對作出一個好的決策無用的甚至是有害的。
3.蓋拉特的「積極的不確定論」
1989年蓋拉特提出了「積極的不確定論」。是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及接納作決策時的不確定以及成功幾率的不確定,以直覺、開放的心態面對職業決策。他把作決策重新定義為「決策是一種將信息調整再調整,融入決策或行動內的歷程」。
(三)對國外職業決策理論的展望
每一種職業決策理論只集中關注職業決策過程的一個側面,也只限於特定的方面,既沒有綜合性,也沒有包容性,而且在很多情況下,這些理論的經驗性測驗,也僅僅部分地支持其觀點。而且,國外的職業決策理論,(無論是理性的職業決策理論,還是非理性的職業決策理論)主要遵循著2種研究思路。一種是從經驗出發的研究思路,這種研究思路可能出現的問題是難於建立系統的職業決策理論,不利於職業決策理論的發展,但它的實證效度很高,能區分職業決策是否存在困難。一種是從理論出發的研究思路,這種研究思路理論性會比較強,但由於決策核心要素之間可能出現的邏輯交叉和重疊,會導致用這種辦法編制的檢測工具難於獲得理論支持。如何使二者結合,相互取長補短,實現對職業決策問題理論與經驗脫節問題的很好解決,仍是一個難題。
綜上所述,在人的一生中,好像不可能找到惟一的最好的決策策略。因此,更多的理論、經驗和實踐工作應該關注職業決策困難的機制和拙劣決策的缺陷和危害。
Ⅲ 職業生涯決策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定性決策方法有很多種,常用的有經理人員決策法、專家會議法、頭腦風暴法、德爾斐法等,其中德爾斐法(delphi
technique)是最具代表性的方法。尤其在長遠的戰略決策中,由於許多條件的不肯定性,德爾斐法特別適用
Ⅳ 職業生涯決策的職業決策工具和方法
1.平衡單
「決策平衡單」(decision-making balance sheet)經常被應用於問題解決模式和職業咨詢中,用以協助咨詢者有系統地分析每一個可能的選項,判斷分別執行各選項的利弊得失,然後依據其在利弊得失上的加權計分排定各個選項的優先順序,以執行最優先或偏好的選項。
主體框架
(1)自我物質方面的得失(utilitarian gains or losses for self)。
(2)他人物質方面的得失(utilitarian gains or losses for significant others)。
(3)自我贊許與否(self-approval or disapproval)。
(4)社會贊許與否(social approval or disapproval)。
實際應用時,由於認為「自我贊許與否」和「社會贊許與否」仍顯得籠統,所以台灣生涯輔導專家金樹人將最後的兩項改為「自我精神方面的得失」與「他人精神方面的得失」,就是從以「自我——他人」,以及「物質——精神」所構成的四個范圍內來考慮。
平衡單的設計,是用來協助決策者作出好的重大決定。它可以幫助決策者具體地分析每一個可能的選擇方案,考慮各種方案實施後的利弊得失,最後排定優先順序,擇一而行。
步驟
(1)列出可能的職業選項:咨詢者首先需在平衡單中列出有待深入評量的潛在職業選項三至五個。
(2)判斷各個職業選項的利弊得失:平衡單中提供咨詢者思考的重要得失,集中於四個方面,分別是:自我物質方面的得失、他人物質方面的得失、自我贊許(精神方面)的得失、他人贊許(精神方面)的得失。詳如下表所示。咨詢者可依據重要的得失方面,逐一檢視各個職業選項,並以「+5」至「-5」的十一點量表(+5,+4,+3,+2,+1,0,-1,-2,-3,-4,-5),來衡量各個職業選項。
(3)各項考慮因素的加權計分:咨詢者在各個方面的利弊得失之間,會因身處於不同情境而有不同的考量。因此,在詳細列出各項考慮層面之後,須再進行加權計分。即對當時個人而言,重要的考慮因素可乘以一至五倍分數(*5),依次遞減。
(4)計算出各個職業選項的得分:咨詢者須逐一計算各個職業選項在「得」(正分)與「失」(負分)的加權計分與累加結果,並計算各個生涯選項的總分。
(5)排定各個職業選項的優先順序:最後,依據各職業選項在總分上的高低,排定優先次序,(如表)。職業選項的優先次序即可作為咨詢者職業生涯決策的依據。
2.決策樹法
決策樹法利用了概率論的原理,並且利用一種樹形圖作為分析工具。其基本原理是用決策點代表決策問題,用方案分枝代表可供選擇的方案,用概率分枝代表方案可能出現的各種結果,經過對各種方案在各種結果條件下損益值的計算比較,為決策者提供決策依據。
決策樹分析法是常用的風險分析決策方法。該方法是一種用樹形圖來描述各方案在未來收益的計算。比較以及選擇的方法,其決策是以期望值為標準的。人們對未來可能會遇到好幾種不同的情況。每種情況均有出現的可能,人們目前無法確知,但是可以根據以前的資料來推斷各種自然狀態出現的概率。在這樣的條件下,人們計算的各種方案在未來的經濟效果只能是考慮到各種自然狀態出現的概率的期望值,與未來的實際收益不會完全相等。
如果一個決策樹只在樹的根部有一決策點,則稱為單級決策;若一個決策不僅在樹的根部有決策點,而且在樹的中間也有決策點,則稱為多級決策。
決策樹法對於職業猶豫者在做職業決策時提供了有效的幫助。
Ⅳ 簡述主要的職業決策的方法與技巧
關於SIFM職業能力評估信息表的填寫技巧●「職業能力評估」是高級國際財務管理師(SIFM)考試/考核科目之一,其綜合考查您的職業素養、職業成就和發展潛質,包括職業倫理觀念、實際工作經驗和能力(尤其是管理經驗和能力)、專業知識和管理知識、重要的工作業績、專業視野、認識水平、分析和表達能力等等。●在填寫《職業能力評估信息表》中您所提供的信息被作為評估的主要根據。專家在進行評估的過程中,特別重視您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性和充分程度。如果提供的信息不充分,則無法充分展示您本人的職業素質和思想水平,會對評估成績產生不良影響;同時,該評估表的各個主題之間設有證偽因子,因此,在評估過程中,不真實的信息大多會被揭示出來。值得注意的是,所提供信息的真實程度本身也體現出您本人的職業素養。●文字理解和表達能力是高級國際財務管理師應具備能力之一。考慮到文字表達能力會影響您所提供信息的清晰度、充分度和深刻度等,評估專家同意在第一次評估後給您一次補充或修正信息的機會(目前正在執行)。●本科目要求提供您個人的真實情況和觀點,而個人情況、經歷經驗、看法、觀點各不相同,並且,協會承諾對所提供的信息嚴格保密,故不可能提供統一的範文供參考。●填寫《高級國際財務管理師職業能力評估信息表》不僅是完成「職業能力評估」科目的需要。同時這個過程也提供了兩個重要機會:第一,系統梳理和總結您本人職業發展歷程、理性規劃您本人未來職業生涯;第二,與工作單位領導溝通,了解領導對您職業能力的評價和看法。(提醒您應充分珍惜和利用上述機會)●為了幫助您理解《高級國際財務管理師職業能力評估信息表》中的各項內容,詳細解釋該表各部分填寫要求如下:1、填寫前,必須仔細閱讀填表說明;2、項目1~5.6,按要求提供真實信息;3、項目5.7,提供最近3年來本人參與完成的重大專業工作項目,須闡明項目背景、個人在項目中承擔的具體工作以及所取得的工作成果;4、項目5.8~6.1,按要求提供真實信息;5、項目6.2,應提供本單位財務部門或系統的組織結構圖,並簡述設計思路,管理流程和管理原則等。應當提供充分、具體、清晰的信息,不應過於簡單。(字數應不少於500字);
Ⅵ 職業決策的方法有哪些
1、探索。
根據自己的常識、經驗和能力,來收集各種感興趣的有關職業信息。
2、成形。
在上述基礎上進行具體的定向。主要考慮所確定的職業生涯方向的價值、目的和能夠獲得的報償等因素。
3、選擇。
分析、考慮並初步選擇確定具體的職業目標。
4、澄清。
從多方面自我質疑,最終確定好具體的職業目標。
5、就職。
按照既定職業目標會計實施,走上工作崗位。
6、堅定或矯正。
根據所選職業目標的正確與否,來判定是否繼續堅持下去。若所選擇的職業目標是正確的,那就堅定地走下去。若所選擇的職業目標是不完全正確或甚至完全錯誤的,那就適時地更正,或重新選擇正確的職業目標。
7、總結提高。
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得不斷地自我總結,積累職場智慧和經驗,豐富精彩人生。
Ⅶ 職業生涯決策的如何做好職業決策
1、要有明確的職業目標。
今天的生活狀態不由今天決定,它是我們過去生活目標的結果;明天的生活狀態不由未來決定,它將是我們今天生活目標的結果。
2、職業決策需要結合自己的氣質、性格、特長、興趣和能力。
3、要考慮到實際情況,並具有可執行性。
4、正確面對問題,不要逃避問題!
5、職業決策的三條底線:一是不要危害社會;二是不要危害他人;三是不要危害自己。好決定的三個特徵:一是最好十全十美;二是一般三全其美;三是最次也要你好,我也好。不要把自己的思維局限太多,否則思考問題本身就成了問題。
6、向你信任的人求助:可以向你的朋友、學長、家長、配偶來交流,這個階段也可以求助職業顧問。
7、善於系統長遠分析但不要只做利弊分析,在生涯發展中沒有統一有效的程序,所以你要琢磨的是在職業中如何發揮你的優勢,如何讓你更自如,從長遠來看能促進你發揮優勢,讓你更加自信的都是好的決定。所以不要把自己拘泥在對個人是否有利益這個方面去思考。
8、對已經做了的決定特別是重要事項的決定,不要朝秦暮楚,不要游離不定,更重要的是只有行動、積極的行動才能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Ⅷ 職業生涯決策的分析方法()+A+五「what」歸零思考法+B+SWOT分析法+C+決策平衡+
摘要 您好,我這邊正在為您查詢,請稍等片刻,我這邊馬上回復您~
Ⅸ 3、簡述職業生涯決策的步驟與特性
一、職業生涯規劃評估
對目標、任務完成情況我們可以自我評估一番。比如說按時間進度,某項任務到一定時間該有一個結果,我們可以以此為點進行評估。作為在校大學生每個學期可作為一個評估時間,如實習可按月來評估等。
作評估時我們對不同階段的職業生涯可以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成長階段或職業生涯准備期,評估可根據學習成績、專業知識、掌握能力、證書、獲獎等情況進行。職業生涯探索階段,則根據工作態度、工作適應性、專業知識、工作績效、責任感、協調合作、發揮潛力、品德言行、出勤及獎懲等情況,評估是否「人職匹配」。在職業生涯建立階段,根據是否進入領導崗位,領導能力、策劃能力、工作績效、責任感,協調溝通,授權指導,成本意識等情況進行評估。
›首頁›網路知識›職業生涯規劃的評估與調整
職業生涯規劃的評估與調整
時間:2020-08-25 網路知識
職業生涯規劃的評估與調整_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
第三節職業生涯規劃的評估與調整
大學生職業生涯時間跨度長,變化因素多,有的因素難以預測,而有的變化也難以預測。因此,要使職業生涯規劃行之有效,使每個人的職業生涯取得成功,就要對自己設計好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評估與調整。
一、職業生涯規劃評估
對目標、任務完成情況我們可以自我評估一番。比如說按時間進度,某項任務到一定時間該有一個結果,我們可以以此為點進行評估。作為在校大學生每個學期可作為一個評估時間,如實習可按月來評估等。
作評估時我們對不同階段的職業生涯可以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成長階段或職業生涯准備期,評估可根據學習成績、專業知識、掌握能力、證書、獲獎等情況進行。職業生涯探索階段,則根據工作態度、工作適應性、專業知識、工作績效、責任感、協調合作、發揮潛力、品德言行、出勤及獎懲等情況,評估是否「人職匹配」。在職業生涯建立階段,根據是否進入領導崗位,領導能力、策劃能力、工作績效、責任感,協調溝通,授權指導,成本意識等情況進行評估。下面給個樣表供同學們參考。
最後,我們要明白項目評估是為了改進我們的不足,修正我們的錯誤,以達到激勵我們做得更好的目的。
二、職業生涯規劃的調整
有人說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我們自己的職業生涯也可能發生變化。因而當我們規劃職業生涯時,一定要考慮到這一點。當我們制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後,在行動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需要調整的情況不外乎這么幾種:
1.主次方向的調整
2.在原定目標基礎上的調整
3.獲得信息反饋之中的調整
4.從未來的預測中進行調整
5.視情況對具體階段進行調整
最後,我們要說,調整是對變化做出的反應,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當我們作好職業生涯規劃後,實施過程中的堅持也很有必要,不要一遇到困難便想放棄,以調整之名,作放棄之實。這也是要不得的。在堅持與調整之間我們要掌握好平衡,把握好分寸,把握好自己職業生涯的正確方向,把握好自己的命運。
Ⅹ 職業生涯決策方法有哪四種
摘要 4.5w1H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