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拉胚怎麼學會拉西施
具體方法如下:
一、選用泥料:選用泥料也就是說泥的配比,不同的陶瓷用不同的泥料,鈞瓷的用料大致由黃道土、劉家溝土、黑膜土以及一些長石組成。
二、煉泥:煉泥也就是說把選好的石料經過球磨機的加工把它們磨碎,磨成漿,然後用壓濾機把泥漿里的水分給慮出來,之後再通過真空煉泥機一遍一遍的把泥給煉出來,直到適用與拉坯為止。(適用程度:根據個人掌握)
三、揉泥:揉泥就是在以上的基礎上使可塑泥更加有利於成型,其目的就是為了排除可塑泥中的雜質和氣孔。我們在製作陶藝作品之前,必須經過揉泥這道工序,因為揉泥可以令粘土緻密,不僅增加粘土的柔韌性和可塑性,降低收縮率,還會直接影響陶藝的燒成率與收縮率。如果揉泥的方法不恰當,令泥團中有空隙、氣泡,不僅收縮率增加,而且燒成時表面會鼓起氣泡,甚至會炸裂。揉泥的過程主要是把不同干濕度的粘土揉勻,令粘土干濕適度,如果粘土太硬,在揉壓的時候需要加水。反之則需要脫水。揉泥的意義就好像做面點之前要揉面一樣。注意:可塑泥一定要揉好才能更容易成型。揉泥的方法很多,一般我們常用的揉泥方法是:雞心式揉泥法和牛頭式揉泥法。
四、拉坯:拉坯就是整個工藝的核心內容,拉坯的好壞是直接決定了之後的上釉燒成的重要因素,首先拉坯要具備兩個個必要因素:心平氣和、眼准手穩。其次,拉坯之前一定要明確目的,要做什麼樣的器物,怎麼運用手法,這都是必須在心裡揣摩好的!要做的器物在本子上反復的畫上幾遍,想想這樣的線條該怎麼用手拉坯去完成,做好這些准備,就可以拉坯了。拉坯的第一個環節在與抱泥頭,泥頭正不正就決定了能不能拉成坯。抱泥頭指的是把揉過的泥摔在輪盤上,用雙手把這塊泥給抱正,所為抱正就是泥和輪盤是同一個圓心。這樣才能進行下一個工序。經過來回數次的拔高和摁壓,用以來再次排除泥之中的雜質、氣孔和提高泥的可塑性。然後開始拉坯,拉坯過程中一定要穩,速度要適當,根據你心中所想的器物線條,轉換成手法使手上的這塊泥運用自如。
五、修坯:修坯可以是藉助工具修的也可以在拉坯機上獨立完成的。它是在拉坯的基礎上完成,也就是說你所拉的器型的內形控制了外形,里型的線條順不順,也就決定了修坯的修的好壞,在修坯過程中,要做到:勤、穩、准、快。
Ⅱ 陶瓷的製作過程簡介
陶瓷製作的工藝流程是什麼
一、坯料制備德化的陶瓷坯料主要成分是石英、長石、高嶺土。按其製品的成型方法可分為可塑法坯料和注漿法坯料。二、制模三、成型成型就是用乾燥的石膏模,將制備好的坯料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製成所需要的坯件,目前德化產區常用的成型法有可塑成型、注漿成型、干壓成型和等靜壓成型四種方法。四、乾燥五、施釉施釉,德化俗稱「上釉」、「蘸釉」。有生坯施釉法和素坯施釉法兩種,根據不同產品及坯件大小、厚薄和釉料性能,採用浸釉、澆釉、刷釉、噴釉。六、裝燒裝燒是制瓷工藝中一道很關鍵的工序。經過成型、上釉後的半成品,只有在高溫的作用下,發生一系列物理化學反應,最後顯氣孔率接近於零,才能達到完全緻密程度的瓷化現象,稱之為「燒結」。這個過程稱之為「裝燒」。七、裝飾德化陶瓷裝飾源遠流長。新石器時代有印紋陶;魏晉時代有青釉陶;唐、宋、元時代有篾劃、印花、刻花;明、清時代有浮雕、通花、青花、貼花;民國時期有古彩、新彩;以至當代的噴花和藝術釉等,制工精細,色彩艷麗,具有朴實豪放的特點。八、包裝
古代制陶工藝流程有哪些
古代陶瓷生產 流程
1.淘泥 :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2.摞泥 :淘好的瓷泥並不能立即使用,要將其分割開,摞成柱狀,以便於儲存和拉坯用。
3.拉坯 :將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轉盤內,通過旋轉轉盤,用手及拉坯工具,將瓷泥拉成瓷坯。
4.印坯: 拉好的瓷坯只是一個雛形,還需要根據要做的形狀選取不同的印模將瓷坯印成各種不同的形狀。
5.修坯: 剛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過修坯這一工序將印好的坯修刮整齊和勻稱。
6.捺水 :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塵土,為接下來的畫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備工作。
7.畫坯 :在坯上作畫是陶瓷藝術的一大特色,畫坯有許多種,有寫意的、有貼好畫紙勾畫的,等等。
8.上釉: 畫好的瓷坯,表面粗糙,上好釉後則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
效果。
9. 燒窯: 瓷坯在窯內經受千度高溫的燒煉。
10. 成瓷 :經過幾天的燒煉,窯內的瓷坯已變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
請問陶瓷是如何燒制和上釉的
澆釉,淋釉,蘸釉,吹釉等。瓷器是一種由瓷石、高嶺土等組成,外表施有釉或彩繪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過在窯內經過高溫(約1280℃–1400℃)燒制,最早出現於商代中晚期,瓷器表面的釉色會因為溫度的不同從而發生各種化學變化。
燒結的瓷器胎一般僅含3%不到的鐵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較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廣為世界各地的民眾所使用。
原料純凈度高的瓷器,在相互碰撞時,會發出類似金屬相撞的清脆聲音。高級瓷器擁有遠高於一般瓷器的製作工藝難度,因此在古代皇室中也不乏精美瓷器的收藏。
燒制陶器的製作順序
具體步驟如下:
1、揉泥,用羊角揉的方法可以讓泥巴干濕不勻的地方充分揉均勻。
2、當泥料裡面有空氣的時候用菊花揉可以將氣泡擠破。
3、拉坯,將泥團摔擲在轆軲車上的轉盤中心,隨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體的大致模樣。
4、利坯,將坯覆放在轆轤車的利桶上,轉動車盤,用刀旋削,使坯體厚度適當,表裡光潔。
5、利坯也稱修坯或旋坯,是最後確定器物形狀的關鍵環節,並使器物表面光潔、形體連貫、規整一致。
6、曬坯,將加工成型後的坯擺放在木架上晾曬。
7、施釉,大部分陶瓷製品均需施釉後才能進窯燒造,施釉工藝看似簡單卻是極為重要和較難掌握的一道工序,要做到坯體各部分的釉層均勻一致,厚度適當,還要關注到各種釉的不同流動性。
8、最後一部分就是燒窯了。
陶瓷需要燒制多少時間
如果常用的瓷器的話,燒到1100度左右的,大概得30~40小時.
如果是你自己動手燒的話,應該要設一個燒結曲線的,一般地要一個升溫過程,高溫緻密化過程和一個降溫過程,三個過程對陶瓷器的質量都很重要.升溫過程大概得15~20小時,以保證不會發生裂紋等.高溫過程一般要2~4小時,降溫也要10~15小時.
製作陶瓷的化學方程式
陶瓷的燒制化學原理
(1)原料:純凈的高嶺土。主要成分表示為:Al2O3·2SiO2·2H2O
(2)瓷器的燒成溫度:1200℃以上(陶器的燒成溫度:大約950℃)
(3)瓷器胚體組織細膩,結構緻密,強度較高,吸水率較低,瓷器的表面素色潔凈,成半透明狀。
陶瓷的燒制化學原理,陶瓷的燒制工藝流程
陶器的燒制:
(1)陶器通常是用普通黏土做原料製成的
(2)黏土主要由鋁硅酸鹽組成,可表示為:xAl2O3·ySiO2·zH2O,還包含有鐵、鈦、鈣、鎂、鉀、鈉等元素
(3)鋁、硅的氧化物起骨架材料的作用鉀、鈉、鈣、鎂的氧化物起助熔的作用鐵、鈦的氧化物起呈色作用,含量越多顏色越深
(4)步驟:制泥,成型,乾燥,燒成
(5)陶器燒成中的主要工藝條件是溫度和氣氛
(6)需要控制的溫度環節是燒成溫度,升溫溫度,保溫溫度,降溫溫度。燒成的溫度大約是950℃,一般在燒到溫度高於原料熔點的三分之二時,胚體中的各種成分間開始發生各種復雜的化學反應,逐漸燒結。溫度太低,原料中的各種成分間未發生化學反應而不能燒結;溫度太高,超過熔點,固態物質便會融化,使陶器的形狀發生改變。
(7)氣氛指燒成時使用的火焰是氧化氣氛還是還原氣氛。
(8)紅陶和灰陶中鐵的存在形式: 在氧化氣氛中(氧氣過量)燒成得到紅陶,其中鐵的氧化物以Fe2O3的形態存在;在還原氣氛中(CO或H2)燒成得到灰陶,鐵的氧化物以FeO的形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