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矩矱的意思是什麼
規矩法度的概念,最早見於《楚辭·離騷》中的一句:「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這里的「矩」,王逸注釋為「法也」,而「矱」,則指度量的標准。在漢代嚴忌的《哀時命》中,有這樣一句話:「上同鑿枘於伏羲兮,下合矩矱於虞唐。」表明了矩矱被用來作為衡量的標准。明代,胡蘊玉在為《中國文學史》撰寫序言時提到:「至啟禎時,錢謙益、艾南英准北宋之矩矱,張溥、陳子龍擷東漢之芳華,各樹一幟,以召學者。」這里的「矩矱」被用來形容一種規范和標准。
除了作為法度和標準的含義,矩矱還被用來指定為法度,作為法式。南朝梁代劉勰在《文心雕龍·序志》中提到:「但言不能盡意,聖人所難,識在缾管,何能矩矱?」這句話表明,即使是聖人也難以完全表達意思,而矩矱則被用來作為理解和表達的標准。宋代洪邁在為《唐黃御史公集》撰寫序言時說:「於時墨儒詞匠所為詩若文,咸矩矱自然,不以雕飾為工,相與贊翊道真。」這里,矩矱被用來形容那些詩歌和文章自然而成,不需要過分雕琢,能夠真實地表達思想。
總的來說,矩矱這個詞在古代文獻中有著豐富的含義,它不僅被用來描述法度和標准,還被用來指定為法度,作為法式。這些意義反映了古人對於規范和標準的重視,以及對於自然和真實表達的追求。
隨著時間的推移,矩矱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成為衡量事物的標准之一。無論是文學創作,還是社會治理,矩矱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提醒人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不應忽視規則和標準的重要性,同時也要追求自然和真實,避免過度雕琢和修飾。
在現代社會,矩矱的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意義。無論是個人行為,還是社會制度,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規矩和法度。同時,我們也應該追求自然和真實,避免過度的裝飾和矯飾。矩矱不僅是古代智慧的結晶,也是現代人應該遵循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