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詩歌鑒賞常用的方法有幾種

詩歌鑒賞常用的方法有幾種

發布時間:2024-11-19 09:28:14

⑴ 詩歌鑒賞的方法有哪些

詩歌鑒賞方法大全

一、仔細體察物關情 ——詠物言志詩的鑒賞
寫作特點:
1、既然詠物,要實寫其形態、色澤特徵,或寫其所處環境,求其「形似」。[曲盡其妙]
2、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滯於物]
3、從整體構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徵、擬人、對比。
4、從具體描寫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寫之外,還常用側面烘托的手法。
鑒賞方法:
1、「讀清」全詩。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徵、環境特點和內在品性。
3、聯系詩人自身經歷和所處社會環境,揣摩詩人所託之情,所言之志。
4、體會詩人手法的高妙。

二、何人不起故園情 ——思鄉懷人詩鑒賞
1、了解常見思想情感。羈旅愁思;思念親友;徵人思鄉; 閨中懷人:王昌齡《閨怨》
2、分析人們思鄉緣由。戰亂頻繁;山長水闊;久戍邊關;宦遊不歸;漂泊在外;貶官異地;雁歸故鄉;逢年過節。
3、人們在詩中如何表達思鄉之情?
觸景傷情: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王禹偁 村行)
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除夕;傷春悲秋;日暮思歸
托物傳情:月、雁、笛、柳
因夢寄情:夜來有夢登歸路,不到桐廬已及明。(思江南 方干)
鑒賞方法:
1、初讀全詩,整體感知,確定情感類別
2、抓關鍵句,挖掘字詞,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構建圖景,再悟情感
4、根據題目,組織語言,形成答案

三、古來征戰幾人回——邊塞征戰詩的鑒賞
邊塞詩賞析要注意:
①了解時代背景;②體會思想感情;③感受藝術風格
鑒賞方法:
第一,了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邊塞詩是最能體現國運興衰的作品,因此,我們在接觸這類詩歌時,如果能對作者所處的時代有所了解,對體會作品的內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幫助的。
簡介「大唐盛世」:從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這半個世紀通常稱為盛唐。經濟繁榮,國力強盛,開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筆從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現了大量的邊塞戰爭題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為壯觀的邊塞詩派。又稱為「高岑詩派」。
到了中晚唐,國勢開始衰微,雖然詩人們也仍保持著昂揚向上的基調,但不免夾雜了多少悲壯,多少婉傷:「磧里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陳陶)。
到了宋代,國家在民族斗爭中一直處於劣勢,外侮不斷,國難當頭,在邊塞征戰詩中流露出來的感情,就更多地體現為報國無門的憤懣,如陸游的「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更多地體現為歸家無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漁 家 傲》范仲淹)。盡管仍洋溢著一股愛國熱情,但和盛唐時代的邊塞詩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厲,更多一些惆悵。
第二、注意區別各自的思想內容感情特點。有對建功立業的渴望:「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楊炯);有報效國家的激情,有的寫出徵士兵的鄉愁和家中妻子的離恨,有的表現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的殘酷,有的反映對帝王黷武開邊的不滿和對將軍貪功啟釁的怨恨,有的陳述久戍邊關對家鄉和親人的懷念,有的驚異於塞外絕域那種迥異於中原的風光……
第三,分析邊塞詩的不同藝術風格。在大量邊塞征戰詩中體現出來的藝術風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曠達,如前述的「醉卧 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有的雄奇壯美,如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有的豪壯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有的委婉清麗,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只有通過對詩歌字句的細細體會,才有可能准確領會到由於不同時代、不同內容,以及不同詩人的不同藝術素養、不同生活遭際,反映在邊塞征戰詩這個大主題下異彩紛呈的不同藝術風格。
邊塞詩的主要特點:
(1)內容:邊塞風光(奇麗壯闊) 統治者 ( 窮兵黷武) 將士 (生活艱苦)
(2)情感:對家鄉思鄉念親;對友人惜別感傷;報國豪情;壯別感奮
(3)風格——雄壯豪邁。
(4)常用手法——比喻、誇張、用典。
(5)常用詞語:金鼓旌旗 烽火羽書 戈矛劍戟 斧鉞刀鎩 夜郎 長雲秋月 雪山孤城 雁飛
常用評析詞語:
雄奇 奇寒 遼闊 壯闊 廣闊 豪邁 報國之志 殺敵豪情 英雄氣概 昂揚精神 厭戰情緒 深切同情

四、古今多少興亡事——詠史懷古詩鑒賞
我國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江山勝跡,人物風流。盡管歷史如大浪淘沙,但無數前人在歷史舞台上叱吒風雲,留下多少輝煌業績,令人欽佩仰慕;留下多少經驗教訓,讓人唏噓感慨。於是以歷史故事、古人事跡為題材的懷古詠史之作在魏晉甚至更早一些時候便已產生,到了唐代蔚然成風,甚至出現了像劉禹錫、杜牧等卓有成就的詠史大家。 懷古詠史詩有的對歷史的理性思考,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寫過《題烏江亭》,杜詩「江東弟子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是對項羽自刎的惋惜;王詩「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則是意識到了項羽失敗的歷史必然。有的把史事與現實結合起來,或借史抒懷,或借古諷今。如 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借周瑜的少年得志,感慨自己的懷才不遇;辛棄疾的《京口北固亭懷古》用了六個典故,抒寫自己理想落空,抗金復國無望的苦悶,諷刺南宋當局的用人不當,不思復國。有的就史論事,如杜甫的《蜀相》。
(一)弄清史實
對於作品所涉及的史實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這就要求我們要積累一些歷史知識。在閱讀一首詩時,一定要讀好註解,這也是讀懂材料的一把鑰匙。
〔二〕要體會意圖
後代作家對塵封的往事發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現實的原因或觸發感慨的媒介。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被貶黃州,到過當地一處叫赤鼻磯的地方——傳聞就是當年三國時的古戰場赤壁——憑吊,這赤鼻磯也可以說是觸發詩人感想的媒介。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詩人登上京口北固亭,從歷史上的孫權、劉裕以京口為基地堅持抗擊北方勁敵,聯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風雨飄搖中苟且偷安,這京口北固亭是觸發詩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報國無門,是詩人引發詩情的現實原因。
(三) 領悟感情
詩人懷古詠古,大致有這樣幾種情況:
一種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詩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寫過《題烏江亭》詩。杜牧為項羽自刎而惋惜:「江東弟子多俊才,卷土重來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卻感到項羽的失敗歷史的必然:「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二種情況是把史實和現實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搏擊社會現實。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和《京口北固亭懷古》。第三種情況是只抓住歷史的影子,故意借題發揮,如李商隱的《賈生》借古諷今: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四)、分析寫法
在構思上,懷古詠史詩可以說百花齊放,有以景襯情的,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有議論引發的,如清人劉獻庭的《王昭君》,對漢元帝的統治無能作了辛辣的諷刺。在章法上,或作正對比,或側面烘托等。

五、把酒話桑麻——山水田園詩的鑒賞
山水詩源於南朝(宋)謝靈運,田園詩源於晉代陶淵明,以唐代王維、孟浩然為代表。這類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多用白描手法。
鑒賞中常用到的術語:
1.思想內容:熱愛自然 嚮往自由 歸(退)隱 閑適淡泊 悠然自得
2.表現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3.語言特點:清新自然 質朴自然 清新洗練

六、聚散皆是緣——送別詩的鑒賞
古人由於道路崎嶇難行,交通工具落後,一別動輒多年,再會難期,因而古人更重離別。士大夫們送別,不光是備酒餞行,折柳相送,還常常寫詩送給行者(送別),或留給居者(留別),所以,表達離愁別緒是古代詩歌常見的一種主題。送別詩是古詩詞中的一個大類。他們一般按時間、地點來描寫景物、表達離愁別緒,從而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這類詩歌大多纏綿凄切,充滿感傷情調,如柳永的《雨霖鈴》。這類詩歌在藝術手法上大多是採用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藉助於想像、聯想塑造形象。以婉約派詞人、詩人寫的較多。
送別詩的特徵:季節:春季或秋季;時間:清晨或傍晚;地點:路口、驛站、碼頭等;景物:楊柳、酒肆等。
唐人送別的習俗:
1、折柳送別
2、飲酒餞別
3、唱歌送別
折柳送別習俗產生於漢代,產生原因大體有三:
1、千絲萬縷的柳條隨風舞動與離人千絲萬縷、斬不斷、理還亂的離愁非常相似。
2、「柳」與「留」諧音,因此折柳送別有挽留、惜別、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隨地而生的習性,折柳相贈還有祝願友人在異地他鄉生活順利、欣欣向榮之意。
送別詩中常見的時空背景:
1、多出現傍晚和月夜等時間意象。
2、多出現長亭、渡口、南浦等空間意象。
送別詩的情感:
1、哀傷凄婉。
2、慷慨豁達。

七、悔教夫婿覓封侯——閨怨詩的鑒賞
閨怨詩有兩類,一類是婦女對丈夫的思念,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一類是對易逝青春的哀怨,對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嚮往。
描寫對象:
閨中少婦、宮嬪宮女、商婦、征婦
常見手法:
1比喻;2對比、襯托;3.細節描寫(動作,心理、神態)
感情基調——怨:
1.夫妻分離,年華空老;2.不得寵幸,無緣愛情;3.孤苦無依,少人關懷;4.對丈夫的掛念與擔憂。

⑵ 古詩詞賞析的方法

一、寫景抒情詩。

寫景抒情詩主要描繪的是山水名勝、唯美的自然風光,其寫景手法通常採用比喻、擬人、借代、誇張、反襯、對比等。

在賞析時,第一步就是要指出其寫景的手法;第二步就是簡要概況一下詩中呈現出的景象和寫景手法的作用。

第三步就是要揭露出詩人抒發的是何種感情,有的是贊揚祖國的大好河山,有的僅是抒發對眼前美景的喜愛,有的抒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有的反襯自身仕途或遭遇的不幸等,這主要從寫景手法和詩人當時所處的背景展開論述。

二、詠物言志詩。

詠物言志詩主要描繪所詠之物的形與神,以此寄託詩人高尚的情懷,表現詩人的志向。這類詩主要是狀物,描寫手法包括比喻、誇張、擬人、反襯、正襯、對比、欲揚先抑等。

在賞析時,第一步是將詩人所狀之物的形給概括的描述出來;第二步將形反映出來的神加之於詩人身上,可結合詩人歷來的形象和所處的背景來綜合判斷。

例如,陶淵明詠菊,菊花可能並不能給人帶來淡泊名利的神韻,但是結合對詩人的了解可知,陶淵明是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人,故可綜合判斷詩中所傳之意。

三、懷古詠史詩。

懷古詠史詩主要通過緬懷歷史英烈或描述歷史典故,來表明詩人的立場和情感。這類詩主要是繪史,描寫的方法最常見的有對比和襯托。

在賞析時,第一步就是要點明詩人所描繪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這需要我們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基礎;第二步就是要結合作者寫詩當下的時事背景,兩者加以比較;第三步就是道明詩人的主觀看法和抒發的情感,這類詩多半是借古諷今,亦或是抒發滄桑巨變、物事人非的悵然之情。

四、邊塞征戰詩。

邊塞征戰詩主要通過描繪邊塞壯麗的風光和將士們的軍旅生活,來表現將士們的思鄉之情。這類詩的繪景通常大氣豪邁、恢弘壯麗,故而多採用誇張、比喻等手法。

在賞析時,第一步簡要描述一下詩中描繪的景象和邊塞將士的生活;第二步就是道出將士們的思鄉之情和保家衛國的英雄氣魄;第三步就是以詩人的立場表達其自身的情感,通常是對將士們的敬意。

五、山水田園詩。

山水田園詩主要描繪自然風光和農家生活,詩境大多清新淡雅,寧靜雋永。這類詩一般融合寫景和記事,手法多變,詞藻優美。

在賞析時,第一步描繪自然田園風光和農家生活的景象;第二步抒發詩人對恬靜美好生活的嚮往,還可結合詩人背景,考慮是否還表達了詩人想要歸隱田園的隱居之意。

⑶ 詩歌賞析手法

1.詩眼: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

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徵;「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有時詩人還會創造一群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著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讀者想像和思索的藝術境界。優秀的古詩詞都創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詩歌意境(情景)關系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於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等。可見,抓住這幾個關鍵處,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境界,解詩答題。

古詩詞鑒賞方法:常見表現手法

1.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飾,直陳自己的喜怒哀樂。

2.間接抒情:即通過寫景、敘事、描繪人物舉動來表達情感,披露心跡。

3.借景抒情:古代詩詞中,有些景物被詩人們賦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徵意義,如柳象徵離別,梅象徵高潔,月象徵團聚,雁象徵音信等等。詩人們在描繪這些景物的同時,往往也寄寓了某種情懷。

4.融情於景:即詩人提筆之際內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動,將情感含蓄於筆下的景物之中,讓讀者去感受、體會。

5.因情造景:詩中的幻境、夢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詩人所描寫的景物不是處於一時一地或並非寫詩時所聞見,而詩人為了抒情的需要卻將它們集聚到一首詩中進行描繪,可稱之為「因情造景」。

6.虛實相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詠物詩的重要手法。

7.誇張:誇張是指誇大或縮小事物原有的形態、規模、程度,以增強詩歌的主觀感情色彩。(李白常用誇張)

8.象徵:象徵是指通過具體形象以表現與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9.用典:運用典故來抒情言志、表明心跡。

10.對比:對比就是使對比的雙方的特徵更加鮮明,如黑與白的對比,生與死的對比,對與錯的對比,動與靜的對比,通過鮮明的對比來強調、揭示某一種現象,闡釋某一個道理。

11.反襯:「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以「蟬噪」襯「林靜」,以「鳥鳴」襯「山幽」。與對比相比,不難看出反襯是以相反的一方寫另一方,「犧牲」相反的一方來突出另一方,如以動寫靜、以樂寫悲、以黑寫白等;對比卻不具備這樣的特質,對比雙方不存在誰為誰服務的問題,而是雙方都為某一個目標服務。

12.正襯(烘托):是綠葉對牡丹的襯托,是雲彩對明月的烘托。如《山園小梅》的頸聯「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林逋在這里是虛擬「霜禽」和「粉蝶」對梅的喜愛,烘托自己對梅花的喜愛。正襯與反襯的性質一樣,只是正襯的陪襯者與被襯者取同一「立場」,反襯的陪襯者與被襯者取相反「立場」。

13.化用:詩詞的詩句是由前人的詩句變化而來。如王實甫《牡丹亭·長亭送別》中的句子「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就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14.借代:較普遍的技巧。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白居易《琵琶行》)「帆」代「船」;「朱門」是朱紅色的大門,這里代指權貴豪門之家;「絲竹」,「絲」本指琴瑟一類的弦樂器,「竹」本批簫笛一類的管樂器,這里「絲竹」一起代指音樂。

15.通感:一種特殊的比喻。「通感」就是把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溝通起來。如「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白居易《琵琶行》)用觸覺「冰泉冷澀」寫聽覺琴聲低沉(「弦凝絕」),傳達出琴聲的幽愁暗恨。再如「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山園小梅》)用視覺「暗」寫嗅覺「香」,突出梅香的清淡、時斷時續。

16.互文:一種特殊的省字法,使詩句更精練。如「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實際是說「秦漢時明月秦漢時關」,即古時的明月,古時的關;「秦」字後省去了「漢」,「漢」字前省去了「秦」,不僅語言精練,而且給讀者一種時空闊大之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實際上是說「迢迢皎皎牽牛星,皎皎迢迢河漢女」。「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木蘭辭》),實際上說「雄兔腳撲朔眼迷離,雌兔眼迷離腳撲朔」,所以兩兔在地上跑時很難分辨出誰雄誰雌。

閱讀全文

與詩歌鑒賞常用的方法有幾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常見的門安裝方法有 瀏覽:90
打鐵棍的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510
如何學好初三化學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336
供給潤滑油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537
蔥爆蛋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221
油性擦色寶使用方法 瀏覽:227
分析復調方法 瀏覽:910
fluent計算方法 瀏覽:364
橢圓暖氣片安裝方法 瀏覽:145
如何自己懲罰自己的方法 瀏覽:487
新客戶開發率測量方法 瀏覽:17
經常失眠快速入睡的方法 瀏覽:459
數據的離散程度的三種計算方法 瀏覽:898
海藻的種植方法圖片 瀏覽:353
手機二手資料的方法 瀏覽:603
有兩根棍子倒庫最簡單又準的方法 瀏覽:728
硬水轉換成軟水的簡單方法 瀏覽:242
潰瘍快速痊癒方法 瀏覽:463
詩歌鑒賞常用的方法有幾種 瀏覽:426
花式裁員的最佳方法 瀏覽: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