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醫學常用的記憶方法

醫學常用的記憶方法

發布時間:2024-11-13 21:52:15

如何學好中葯葯性

中葯記憶妙法多 1.五行配屬記中葯
五行配屬記憶中葯是通過五行配屬的五色、五味的關系來記取中葯的性味、功效、主治等的一種記憶中葯的方法。
(1)五色記憶中葯:利用葯物的青、赤、黃、白、黑的五種顏色,按照五色入五臟的關系來記憶葯物的功效、主治。如:
青色入肝,青色葯物多治肝經疾病。如青皮入肝經,能疏肝破氣,散積化滯,善治肝氣不疏而致肋肋疼痛或乳房脹痛之證;青蒿清泄肝膽之功,善治濕熱黃疸;青箱子清肝明目退翳,善治肝熱目赤之證。
赤色入心,赤色葯物多治心經疾病。如丹皮入心經,有清熱涼血,活血祛瘀之功,善治熱入血分之出血證;丹參為植物丹參的根,色紅紫入心經,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經之功,善治瘀血證。
黃色入脾,黃色葯物多治脾經疾病。如:黃芪色黃而柔軟,能健脾益氣、固表升陽,善治脾虛氣弱,中氣下陷之證;黃精色黃而帶黑,有補脾潤肺之功,善治脾虛食少或少氣無力之證。
白色入肺,白色葯物多治肺經疾病。如石膏清肺泄熱,除煩止渴,善治肺熱咳喘之證;貝母止咳化痰,清熱散結,善治痰熱壅肺之咳嗽痰稠之證。
黑色入腎,黑色葯物多治腎經疾病。如熟地為地黃反復蒸曬後呈黑色之飲片,有滋補腎陰之功,善治肝腎陰虛而致腰膝酸軟、眩暈盜汗、消渴、遺精之證。制首烏是何首烏的塊根經加黑豆煮汁蒸曬而成,色黑入腎經,功能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善治陰虛血枯,須發早白之證。補骨脂為補骨脂的黑色種子,功能補腎壯陽,善治下元虛冷所致的陽痿、腰痛、早泄、遺尿等證。
(2)五味記憶中葯:利用葯物的辛、甘、苦、酸、鹹的五種味道,按照五味入五臟的關系來記憶葯物的功效、主治。如:
辛味的葯入肺(衛)經,善治肺衛之表證。如:麻黃辛溫,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善治風寒外束,肺氣不宣所致惡寒發熱,無汗而喘之表證。荊芥辛溫解表,善治肺衛表證,感冒頭痛。薄荷辛涼,疏散風熱、清喉利咽,善治風熱外感或溫病初起,病在肺衛之表證。
甘味的葯入脾(肉)經,善治脾胃病變。如:白術甘苦性溫,能補脾益氣、燥濕健脾,主治脾胃氣虛,運化失常所致納少便溏、氣短、倦怠之證;甘草甘平,補中益氣、緩急止痛,主治脾胃氣虛,倦怠乏力及胃腹疼痛等證;山葯味甘性平,補脾益胃、養肺固腎,主治脾胃虛弱,食少倦怠,便溏久瀉等證。
苦味葯入心(血)經,善治心經病變。如:黃連味苦性寒,清心除煩,又瀉火解毒,主治心火亢盛,煩躁不眠等證;牛黃味苦性涼,清心解毒,主治溫病逆傳心包,高熱譫語,痙攣抽搐,神昏等熱閉之證;蓮子心苦寒之品,清心除熱而治溫熱病煩熱神昏。
酸味的葯入肝(筋)經,善治肝經病變。如:木瓜為酸溫,舒筋活絡,主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急,不能轉側之證;白芍酸苦微寒,有養血柔肝,平肝抑陽,緩急止痛之功。
鹹味葯入腎(骨)經,善治腎經病變。如龜板味咸、性平,能滋陰潛陽、補腎健骨,主治腎陰不足,骨蒸勞熱,盜汗遺精,或陰虛陽亢,眩暈耳鳴等證;鹿茸咸溫,有補腎壯陽,生精補血,強筋健骨之功;蛤蚧咸平,有補腎益肺,納氣定喘之功。
2.異部擅長記中葯
清代張仁安在《本草詩解葯性注》載歌賦雲:
質輕上行入心肺,質重下行入肝腎,
中空發汗內攻實,枝達四肢皮行皮,
為心為干走臟腑,枯燥入衛潤入營,
上下內外以此分,氣血亦以類相從。
我們從這首歌賦中可以體會到,中葯葯用部位的不同,其功效會有差異,而利用其不同葯用部分的擅長功效,可以幫助我們記取中葯葯性。
(1)以皮行皮:動、植物的表皮入葯,其葯性擅長作用於人體皮膚或皮里膜外、肌肉部位,常用於治療皮膚病及水腫病。如:冬瓜皮、茯苓皮、生薑皮、桑白皮、大腹皮利水消腫;檳榔的果皮,有下氣寬中,利水消腫之功。再如動物葯蟬蛻為蚱蟬羽化後脫落的皮殼,能疏散衛表風熱,透疹止癢,治外感風熱表證、麻疹初期,疹出不暢常用;蛇蛻(皮)善於疏風,可治皮膚瘙癢。
(2)以枝達肢:植物的枝、枝梢、根尖入葯,其葯性擅長作用於人體四肢及人體末梢部位,常用於治療四肢、手指、足趾及陰莖等病證。如:桑枝祛風濕利關節,主治風濕痹痛,四肢酸痛,麻木拘攣;桂枝發汗解表,又溫經通絡,主治風濕痹痛,肩臂肢節冷痛。
(3)以仁潤腸:植物的果仁入葯,由於果仁多含潤質的油脂,多有潤腸通便之功,可治療便秘等證。如:柏子仁養心安神,潤腸益脾,主治老人虛秘;火麻仁潤燥滑腸,主治腸胃躁熱,大便秘結;郁李仁潤腸緩下,主治氣血虛弱,津枯便秘;松子仁潤腸益脾,主治老性習慣性便秘;決明子祛風明目、潤腸通便,主治腸道積熱,大便不暢。
(4)以藤通絡(筋):纏繞性藤本植物入葯,其葯性擅長作用於人體之筋絡部位,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筋脈拘急等病變。如:絡石藤祛風通絡、化瘀止血,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攣筋骨疼痛之證;雞血藤活血、通絡、補血,主治風濕痹痛,關節酸痛,手足麻木等證;海風藤祛風濕、通經絡、止痹痛,主治風寒濕痹,筋骨酸痛,手足拘攣等證;千年健祛風濕、健筋骨,主治風濕痹痛,肢節酸痛,筋骨痿軟等證。
(5)中空發汗:用植物呈中空的梗、莖入葯,其葯性擅長作用於人體上部或肌表部位,具有發汗解表,疏散風邪的作用,常用治療表證、痘疹等。如: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升麻發表透疹。
(6)根多補益:用植物的根部入葯,其葯性擅長滋補人體之不足,治療人體虛證。由於植物根植深土中,營養物質豐富,故有「根多補益」之說。如:人參補氣救脫、補益脾肺,主治氣虛欲脫或脾肺氣虛證;黨參補中益氣主治脾盛氣弱,納少便溏等證;山葯補脾益胃、養肺固腎,主治脾胃虛弱、肺虛喘咳等證;黃精補牌潤肺、生津養液,主治陰虛肺燥、陰血不足、脾胃虛弱等證;何首烏補血益精、滋補肝腎、烏須發,主治肝腎兩虛、精虧血虛證。
(7)以臟補臟(以腑補腑):是依照人體的臟腑組織器官與動物的臟腑組織器官對應關系,通過進食對應動物的臟腑組織器官,達到以臟補臟(以腑補腑)的目的。如:雞肝、羊肝、魚肝等補肝明目,主治目盲;豬腰、羊腰等補腎壯腰,主治腎虛腰痛;豬肚(豬胃)、 雞內金等健脾和胃、益氣養血;豬心、牛心等補心安神;魚腦、猴腦、豬腦等補髓養腦,主治髓海不足,健忘失眠等。再如牛蹄、豬蹄、熊掌、鴨掌等有補益足力之功,主治腳跟疼痛等;虎骨、牛骨、豬骨、狗骨能補髓壯骨,主治小兒先天不足,足軟無力等證。
3.顧名思義記中葯
通過從葯物的名稱理解和記憶葯物的葯性、功效,顧其名而思其義,正是記憶中葯的常用方法之一。如:益母草是婦科經產要葯,有活血調經之功,故名為益母之草。番瀉葉是瀉下葯物,產於「番」而葯用「葉」,「瀉」即通便瀉下。續斷補肝腎,強筋骨,有筋骨折斷可以續之,故治挫傷骨折等。寒水石有寒水如冰之意,足顯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功。通草寓有「通利」之意,能通絡下乳,通利水道。接骨木有寓接骨續筋之意,有理傷接骨之功。斷血流之葯名有阻斷血流之意,因而可治各種出血證。骨碎補即骨碎能補,腎主骨,故能補腎強骨,活血祛風。
4.音同(近)義通記中葯
由於中醫葯知識的傳承是由漢字作為工具的,在漢字的使用上也和漢字的發展變化一脈相承,尤其是古今字和通借字使用頻繁,其中通借字尤為多見,即兩個字的形體和意義本不相同,由於讀音一樣或比較接近,甲字被借作乙字,而甲字與乙字意義就相通了。如「藏府」通「臟腑」、「鞠華」通「菊花」、「蚤」通「早」、「利」通「痢」等。在中葯葯名上也常常使用這種音同(近)義通的通借字。利用這種音同(近)義通來記憶中葯也是記憶法中經常應用的。如:澤瀉通「擇瀉」,具有選擇性地瀉邪作用,故瀉濁而不瀉清,利水而不傷津;藁本通「高本」,人之高本在巔頂,故善治巔頂之頭痛;磁石通「滋石」,石,五行屬水,與腎配屬,故有滋腎之功,主治腎虛之耳鳴。萆薢通「痹解」,即能解除風濕之痹痛;破故紙通「補骨脂」,即能補骨強筋、補養肝腎,主治下元虛損、手足沉重。
5.形態象徵記中葯
把葯物的形態與人體及病證的徵象進行抽象聯系,以達到記取中葯葯性的目的。如:人參其形態似人形,人以氣為本,故人參為大補元氣之要葯;鉤藤形態似四肢抽搐,故有平肝熄風之功;懷牛膝其形態如牛之膝關節,故有補肝腎強筋骨之功,主治腰膝關節疼痛,曲伸不利等;狗脊其形似狗脊椎,故有補肝腎強筋骨之功;胡桃仁其形如人之腦,腦為髓之海,故有補腎助陽之功;海狗腎其形若男子外陰,故常能補腎益精,壯陽起痿。
6.因地取效記中葯
葯物的產地、生長環境對葯物的功效有影響。因地取效記憶中葯就是通過對葯物的產地、生長環境有共同特點的加以歸類並記取葯性的一種方法。
生於背陽陰寒之地的葯物多有清熱瀉火解毒之功。如:黃連生於高山蔭蔽的草叢中,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功;龍膽草生於山坡陰濕地和灌木叢中,有清熱瀉火,清泄肝膽濕熱之功;魚腥草常生於陰濕的溝、塘邊,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水通淋之功;鳳尾草又名井邊草,生於井邊(內側)、山石背陰處,有清熱解毒、利尿止血之功;垂盆草生長在陰濕的岩石、山溝、溪邊,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之功;夏枯草常生於竹林、樹木陰濕之地,有清肝明目,散結消腫之功。
長於水澤湖沼之地的葯物多有利水滲濕之用。如:車前子生於路邊低窪積水處,有利水通淋,清肝明目之功;瞿麥生於山腳、溪坑、濕地之處,能利水通淋,治小便淋漓澀痛;川木通生於山溝、溪邊半陰濕地,有清熱利尿、通經下乳之功;澤瀉為沼澤植物,有利小便,清濕熱之功;扁蓄生於路邊低佳積水處,有利水通淋、殺蟲止癢之功。
成於海濱大洋之中的葯物多有軟堅散結之性。昆布、海藻軟結散結,消痰利水;海蛤殼、浮海石清肺化痰、軟堅散結,主治由肺熱咳喘;牡礪平肝潛陽,軟堅散結,主治陰虛陽亢,煩躁失眠,痰火郁結,痰核累癧。
7.因質取效記中葯
中葯來源於不同的植物、動物、礦石,又有根、莖、葉、種子、花卉之別,故中葯質地有輕重之分。根據葯物質地而分為不同的類別,同一質地的葯物其葯性有相同之處,通過葯物質地來分類記取憶中葯的葯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因質取效中葯。
(1)質重多降,鎮逆潛陽:如代赭石平肝降逆,既治肝陽上亢頭暈目眩,又療肺胃氣逆之咳喘、呃逆等;磁石鎮驚安神、潛陽納氣,治陽亢之耳鳴;龍骨、龍齒鎮驚安神、平肝潛陽、收斂固澀,治神志不安,心悸失眠等;石決明平肝潛陽、清肝明目,治肝陽上亢頭暈目眩諸證。
(2)質輕多升,升浮發散:如馬勃質輕如粉末,清熱解毒又利咽,主治熱邪火毒上攻所致的咽喉腫痛火失音;薄荷葉芳香清涼,疏散風熱,清理頭目;桑葉祛風清熱,治頭目之疾。
(3)子類多降,泄降下氣:如蘇子下氣消痰、止咳平瑞,治咳逆痰喘之證;萊菔子消食導滯、降氣祛痰,治食滯胃院、噯氣吞酸;白芥子豁痰除飲、散結止痛,治痰飲壅滯,胸脅脹滿,咳嗽上氣等;葶藶子瀉肺行水、祛痰定喘;治咳逆上氣、一身浮腫之證;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治肺氣上逆咳嗽氣喘。
(4)花類升散,舒心解郁:合歡花寧神解郁,治情志不遂,憂郁忿怒、虛煩不眠;玫瑰花行氣解郁、和血止痛,治肝胃不和,胸脅脹滿,月經不調;綠萼梅疏肝解郁、理氣和胃,治肝胃郁滯,胸脅脹滿,噯氣納差;菊花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治外感風熱表證及肝陽上亢所致頭目眩暈,目疾等。
(5)蟲蟻搜風,解痙止痛:如蜈蚣熄風止痙、通絡止痛,治急慢驚風、破傷風、痙攣抽搐等;全蠍熄風止痙、解毒散結、通絡止痛,治急驚風及中風所致口眼歪斜;僵蠶熄風止痙,治驚風、癲癇;地龍(蚯蚓)清熱止痙、通經活絡,治高熱驚癇及中風後半身不遂;水蛭(螞蟥)破血、逐瘀、通經,治瘀血阻滯的經閉,症瘕。
(6)血肉補益,填補精血:動物類葯物多為血肉有情之品,能填補精血。如:龜板滋陰潛陽、補腎健骨;鱉甲滋陰潛陽,軟堅散結;羊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鹿茸補腎壯陽,益精補血,強筋健骨。豬脊髓有補陰益髓之功;雞子黃有滋陰潤澡之效。阿膠補血止血,治血虛眩暈及出血證;紫河車補腎益精,益氣養血。
(7)炭類葯物,止血止瀉:血餘炭止血化瘀,治尿血、吐血、便血等;側柏炭涼血止血,治血熱妄行的各種出血證;藕節炭止血消瘀,治各種出血證;棕櫚炭收斂止血,治無瘀滯的各種出血證;地愉炭,涼血止血,治各種出血,尤適宜於便血、崩漏等。再如:大黃生用瀉下,炒炭則可止瀉。
8.背誦歌訣記中葯
把中葯的葯性,編成歌訣詩賦加以背誦,是中醫傳統的一種記憶方法。由於中葯歌訣編排的內容緊湊,朗朗上口,只要熟讀順口,背至滾瓜爛熟時,定能永久不忘。較早的如《葯性賦》,文字簡練,但不便理解,故1962年北京中醫學院中葯方劑教研組又編輯了《葯性賦四百味白話解》,更適合初學者背記和理解。書中還附錄了「十八反葯歌」、「十九畏葯歌」、「妊娠禁忌葯歌」等。
9.巧用聯想記中葯
《中葯學》每一章節中含有多種葯物,要想記住所有葯名,必須要動一番腦筋。如解表風寒葯,可以通過聯想編成歌訣,如:「蘇麻藁桂細白薷,生活夷耳荊防風」。——含中葯紫蘇、麻黃、藁本、桂枝、細辛、白芷、香薷、生薑、羌活、辛夷、蒼耳子、荊芥、防風等。
此為聯想記憶法,諧音寓意可讀作:「蘇麻高貴細白濡,生活宜耳謹防風」。你可以想像為:在《康熙王朝》中有一位蘇(紫蘇)麻(麻黃)喇姑,她倍受康熙垂愛,其高(藁本)貴(桂枝)之處是有著細(細辛)嫩潔白(白芷)而濡(香薷)潤的肌膚。要保持美白高潔之態,生(生薑)活(羌活)中何法最宜(辛夷)耳(蒼耳子)?那就是謹(荊芥)防風寒傷體。根據這種想像法,你便在趣味聯想、諧音寓意之中記住了13味辛溫解表葯。

閱讀全文

與醫學常用的記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去地上鐵銹最簡單方法 瀏覽:810
釣小魚方法如何開紅蟲拉餌 瀏覽:60
muji化妝水使用方法 瀏覽:467
觸摸屏的安裝方法 瀏覽:246
如何製作腌制雞蛋的方法 瀏覽:866
用什麼方法清除玻璃痕跡 瀏覽:911
香水的正確使用方法圖解 瀏覽:959
抽屜安裝的正確方法 瀏覽:918
測量脈動最好的方法 瀏覽:185
紗窗清潔方法視頻 瀏覽:87
新軒逸扶手箱上蓋安裝方法 瀏覽:313
最簡單的電動車修車寶製作方法 瀏覽:134
3345的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60
尿酸高有哪些方法 瀏覽:328
陰陽之氣的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161
折紙花簡單的方法 瀏覽:565
胸貼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55
研究生通知書查詢方法 瀏覽:334
假性尖銳濕檢測方法 瀏覽:72
闡述直發造型的步驟與方法 瀏覽: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