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聞攝像構圖方法 新聞攝影的構圖技巧精選
1、新聞類的構圖上,為配合後期剪輯和播出的需要,拍攝時,盡量把新聞現場的所有場景分為不同的景別進行拍攝,比如,大全景的現場環境交代、重要人物的中近景和特寫、各種活動內容的全景、活動或者新聞元素的特寫、輔助新聞的相關信息、參與的觀眾、有趣或者生動的突發內容、現場氣氛鏡頭。
2、其中,任何新聞事件的最重要的內容或者有代表性的鏡頭畫面一定要及時准確地抓拍下來,比如,重要的人物、重要的講話內容和重要的儀式等等。這個時候,可以多採用全景或者中景的景別來拍攝,就是為了保證畫面內容的完整性,避免失去精彩的瞬間。
3、拍攝的機位選擇也要求攝像師靈活掌握,絕對不能懶,要擅於觀察現場。拍攝之前,做到構圖心中有數,比如,占據什麼位置可以得到大全景、站在什麼位置能夠更接近拍攝主體,而不會被觀眾或者同行的記者所阻擋鏡頭,如果有時間,在新聞開始之前,可以拍攝一些空鏡頭,作為後期製作的候補素材,比如,相關的產品、相關人員的准備工作、相關事件的資料、觀眾關注的情緒、現場的氣候、季節、周邊的環境等等,都可能作為一條視頻新聞的好元素,對整個新聞的表達具備重要的作用。
4、拍攝新聞,應該盡量以固定鏡頭、固定的景別來進行分鏡頭拍攝,因為,在視頻剪輯中,靜態的固定鏡頭時間較短,在一條本來時長有限的新聞中,盡可能多的靜態畫面,可以在不同的角度更大范圍內表達新聞的內容,如果使用較長的搖移鏡頭,由於此類鏡頭時長比靜態的固定鏡頭要長,那麼,整段新聞就會被拉長,要是新聞限定為幾十秒,搖移鏡頭佔用了很多時間,必然導致觀眾看到的新聞內容減少,弱化了新聞涵蓋的內容,顯得有些單調,讓觀眾無法了解更多的表達,這就不符合新聞傳播的基本理念了。
『貳』 新聞圖片的要求和拍攝技巧與注意事項
在工作上,特別是檔案管理、痕跡管理和工作宣傳越來越多的需要照相。攝影技術,無論是個人生活還是工作需要,都顯得比以往更為重要。為了普及攝影知識,提高新聞圖片的質量,我們從網上收集整理出這篇文章,從新聞圖片的要求、拍攝技巧與注意事項,介紹了一些實用的知識,供大家學習參考。
1、什麼是新聞圖片
新聞圖片,用新鮮、真實、生動、感人的圖像和簡短的文字說明,及時報道新聞事件,其主要特徵是藉助視覺圖像及時生動地報道新聞。
2、新聞圖片的要求
①求真,新聞中圖片必須是這一事件中真實的照片,無修飾無PS。
②求新,圖片包含的景象必須新鮮,色彩鮮明,清晰!
③求活,圖片可以將新聞事件的現場氣氛表現出活力,富有感染力!
④求情,能夠抓住圖片主體的表情特徵,藉以抒發主體的心理感情!
⑤求意,根據整體新聞的要求,新聞圖片必須對新聞內容的側重點有所表現。
⑥文字說明要規范,描述畫面的事實,包括日期、人物、事件等要素必須精確嚴謹,然後說明新聞事件的背景,最大限度地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
3、新聞圖片的攝影技巧
(1)善於捕捉信息含量大的瞬間,圖片含有的信息要能表達這則新聞的主題,交代新聞的背景及時間等。例如拍會議,有會標的就要把會標拍下來;拍防汛,要將水面與建築物和植物的關系甚至水的洶涌等環境交待出來。讓人一眼就從畫面中了解新聞事件。
(2)善於捕捉象徵性瞬間,它是一種以形象的概括性和寄寓性見長的瞬間,其畫面形象常常表露出某種若明若暗的寓意,喻示著某種畫外的內涵,更多地滲透著攝影記者的主觀認識和思想情感。
(3)善於捕捉幽默瞬間,新聞圖片中如果加有幽默的鏡頭,既從另一角度、側面反映事件意義、本質,又能啟人心智、令人輕松愉快。例如在比賽時,將一些鴿友歡笑、談論的表情攝入鏡頭,可以表現出鴿友對比賽勝利的堅定信心。
(4)善於采攝新穎瞬間,即在新聞事件發生的現場,在不同的拍攝位置和角度,所采攝到的新聞事件讓人耳目一新、與眾不同的瞬間形象。這種瞬間以畫面的新穎、獨特見長。
(5)仔細觀察人物動作,對於人物動作的拍攝,能夠表現人物的精神、氣質和性格特徵等。如會議中的聚精會神,服務中的熱情、發放補貼時群眾的喜悅、防汛中的緊張氣氛等等。
4、新聞攝影的注意事項
(1)抓拍的時候要注意新聞人物的姿態。不能把眼神、口型、行走和其他情形中看起來表情和姿態不好的動作拍下來用作新聞圖片。如半睜眼、打哈欠、伸懶腰等。
(2)不能把新聞人物抽煙、撓頭、摳鼻子等看起來不文明不雅觀的照片拍下來用作新聞照片。如穿著過於暴露或衣裝不整,或與人握手時將一支手插在兜里等。還有非特定場合不能出現吃東西、打手機的畫面。
(3)拍新聞人物照片的時候不能拍背影,特別是新聞人物作為主體時,更不能拍的分辨不出是誰,這樣就不好了。新聞人物的主體應該在畫面突出位置或突出顯示,不能被次要人物遮擋或搶風頭。
(4)拍攝新聞人物事件照片時,要以突出主題為准越簡潔約好,畫面盡量讓讀者一看就知道反映的是什麼內容,切不可畫面凌亂,沒有主次之分。
5、一般攝影知識
(1)橫幅表現寬廣,豎幅表現高聳。即使是手機,也要根據需要採用橫拍還是豎拍。
(2)構圖有很多方法,最常用的是井字形構圖,簡單地說就是把主體或重點放在畫面的三分之一處。在構圖時要注意避開雜物和破壞畫面的因素,還可以在後期進行裁剪取捨。
(3)合理的機位。同樣的場景,不同的機位拍出的畫面有不同的視角效果。根據需要可以把相機或手機舉高腑拍(現場有條件可以站到較高的位置拍)或是蹬下仰拍。
(4)盡量保證相機穩定,相機不穩照片就拍糊了。可將機相或手機靠近牆壁、樹桿等較穩定的地方進行拍攝。
(5)自動拍攝時避免畫面過亮過暗控制曝光的簡單方法。相機本身對光線強或非常亮的地方(如逆光和白牆)人物往往會暗甚至出現剪影,而對較暗的地方拍人物會過亮。控制曝光的簡單辦法是:畫面過亮時稍對亮一些的地方拍,過暗時稍對暗一些的地方拍。
6、攝影構圖常見錯誤
(1)畫面太滿 有些初學攝影者拍照時喜歡讓被攝主體頂天立地充滿畫面,這很不利於照片後期製作過程中進行裁剪。同時也會令到作品顯得拘謹、死板。
(2)畫面歪斜 有的人為了將一些高大的景物拍全,便在取景時採取了讓畫面傾斜的方法。這實在是個得不償失的做法。如此,勢必造成地平線傾斜,畫面失衡,視覺感受不舒服。
(3)頭撞南牆 拍攝側面的人像或帶有向前沖勢的物體時,沒有在畫面主體的前方留一定的空間,給人一種頭撞南牆的感覺,畫面顯得沉悶、壓抑。
(4)附物纏身 背景選擇不當,產生了煙囪長在肩膀上、腦袋上冒出大樹杈等現象,破壞了人物原來的形象。
(5)人景落格 當被攝者與高大的襯景在一起時,顧景不顧人,一味將鏡頭抬高,結果是拍全了,可人物在畫面上常常只剩下個腦袋,落在畫面的下端,非常難看。
(6)畫面分裂 取景時沒有處理好地平線的位置,將其置於畫面正中,於是畫面被一分為二,呈分裂狀,缺乏和諧、統一之感。
(7)喧賓奪主 在畫面中過多地表現了陪襯體,使主體物處於次要的地位,反而不引人注目。
(8)缺乏趣味 取景時缺乏忍痛割愛的精神,“魚”區,“熊掌”亦取,意欲兼收並蓄,反而造成了畫面無主次、小頭緒、結構鬆散、雜亂無章的現象。
(9)各顧東西 在拍攝眾人合影照時,人物的位置沒安排好,不能形成一個向核心靠攏的趨勢,畫面形勢呈分裂狀,與作品所欲表現的主題不相符。
『叄』 新聞攝影的構圖技巧精選
畫家旨在創建;攝影師旨在披露。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新聞攝影的構圖格式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新聞攝影的構圖:新聞現場素材的拍攝
新聞的現場報道,需要一定比例的視頻畫面和同期音素材,拍攝前務必檢查足夠的電池和隨機MIC的正確設置。如果是不可間斷的重要內容,因為又不可重復拍攝,需要提前找好機位,最好使用三腳架。
以一場普通的發布會為例,因為新聞采訪未必是全程的記錄,攝像師可以在發布會的各個角度和各個環境,拍攝各種景別的畫面素材作為後期剪輯使用。素材的比例根據攝像師的拍攝水平,大概在1∶3—1∶5之間,其含義是,同一個鏡頭,反復拍攝3-5遍,這樣,就可以充分保證畫面拍攝的成功率。成熟的攝像師可以做到一次性拍攝成功,這就需要大量的實踐經驗才行。
新聞類的構圖上,為配合後期剪輯和播出的需要,拍攝時,盡量把新聞現場的所有場景分為不同的景別進行拍攝,比如,大全景的現場環境交代、重要人物的中近景和特寫、各種活動內容的全景、活動或者新聞元素的特寫、輔助新聞的相關信息、參與的觀眾、有趣或者生動的突發內容、現場氣氛鏡頭等等。
其中,任何新聞事件的最重要的內容或者有代表性的鏡頭畫面一定要及時准確地抓拍下來,比如,重要的人物、重要的講話內容和重要的儀式等等。這個時候,可以多採用全景或者中景的景別來拍攝,就是為了保證畫面內容的完整性,避免失去精彩的瞬間。
拍攝的機位選擇也要求攝像師靈活掌握,絕對不能懶,要擅於觀察現場。拍攝之前,做到構圖心中有數,比如,占據什麼位置可以得到大全景、站在什麼位置能夠更接近拍攝主體,而不會被觀眾或者同行的記者所阻擋鏡頭,如果有時間,在新聞開始之前,可以拍攝一些空鏡頭,作為後期製作的候補素材,比如,相關的產品、相關人員的准備工作、相關事件的資料、觀眾關注的情緒、現場的氣候、季節、周邊的環境等等,都可能作為一條視頻新聞的好元素,對整個新聞的表達具備重要的作用。
拍攝新聞,應該盡量以固定鏡頭、固定的景別來進行分鏡頭拍攝,因為,在視頻剪輯中,靜態的固定鏡頭時間較短,在一條本來時長有限的新聞中,盡可能多的靜態畫面,可以在不同的角度更大范圍內表達新聞的內容,如果使用較長的搖移鏡頭,由於此類鏡頭時長比靜態的固定鏡頭要長,那麼,整段新聞就會被拉長,要是新聞限定為幾十秒,搖移鏡頭佔用了很多時間,必然導致觀眾看到的新聞內容減少,弱化了新聞涵蓋的內容,顯得有些單調,讓觀眾無法了解更多的表達,這就不符合新聞傳播的基本理念了。
當然,不是說,新聞就不能用動態的鏡頭畫面,如果你拍攝的新聞內容是比較動感、時尚的類別,那麼,適當的運動鏡頭反倒會加強現場感,把活動的內容激情化一些,對於此類題材的表達是合適的,比如,拍攝大型的演唱會、運動會、T台秀場、競技類節目的新聞,添加符合該新聞的搖移、甩跟、快速推拉等主觀性更強的鏡頭,對後期的剪輯師來說,是很樂於接受的。同時,也別忘了一定比例的靜態畫面的拍攝,動靜之間,取得本新聞的視覺平衡。
新聞攝影的構圖:新聞現場的用光
由於新聞現場的燈光較為復雜,不同的環境下,現場光的效果差距很大。在拍攝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攝像機的低照度性能,在什麼樣的光照強度下能正常拍攝。除非萬不得已,不要使用攝像機的增益功能,增益後的畫面會產生明顯的雜訊干擾,是不符合廣播電視對畫面高質量要求的。也有例外的是,現場必須打開增益,不允許使用燈光,此時新聞的紀實性超過了畫面質量的價值,那麼,先拍下來比拍好畫面更重要,這也是視頻新聞的宗旨之一。
在現場光的環境下,時間允許,盡量使用手動調整白平衡,雖然我們很多DV攝像機的自動白平衡性能很優越,但做到適應各種復雜光線都完全准確,顯然是難度很高的。
手動曝光也是新聞拍攝的基本功,手動控制光圈,能夠得到很不錯的主體曝光,表現現場的氣氛。比如,在聚光燈下,一束燈光照射主體,自動曝光則很容易過爆,手動會很好地控制畫面的高光,曝光原則是,主體唯一,一切以拍攝的主要畫面元素為主,要是一個畫面中不能涵蓋更廣泛的動態曝光范圍,可以使用分鏡頭拍攝,一個鏡頭拍攝主體曝光正常的畫面,另一個鏡頭交代陪體或者背景環境,攝像機對光比的控制能力較弱,不能期望在一個鏡頭畫面中,表現高光和暗部所有的細節。
除了盡可能利用現場的環境光之外,新聞攝像也通常使用固定的新聞燈進行輔助照明,以往新聞攝像師經常使用標准低色溫的3200K新聞燈進行照明,但這種光源發熱量大、功率大、持續照明會出現問題。現在標准色溫的新聞便攜采訪燈也有很多種,可以配合攝像機進行離機的側光照明,也可以安裝在攝像機手柄上,直接照明采訪對象,其缺點是照明距離較短,不適合大范圍的全景布光。
新聞攝影的構圖:帶主持人的出鏡拍攝
很多新聞可以用主持人或記者進行現場報道,主持人可以利用語言和行動對新聞內容進行導引,此類的拍攝要注意把主持人和現場新聞結合起來,避免主持人自己說自己的,然後再配上新聞畫面,那就太單調了。要把主持人融合到新聞現場環境中,用他的視角代替觀眾去觀察、去感悟,從而讓觀眾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這才達到主持人出鏡的目的。
新聞攝影的構圖:出鏡記者的畫面視角
出鏡記者在畫面中的視角也很關鍵,這和新聞的內容一樣重要。要求攝像師根據拍攝之前的策劃和經驗,採用不同的機位高度進行拍攝。
一般來說,採用和記者視線平等高度的視角較為常用,這種稱為“眼平視角”的畫面適合表達客觀、平等的視覺感受,觀眾也和記者一樣,對被采訪的對象給予不帶主觀情緒的理解。
抬高機位,壓低天空在畫面中的比例,攝像師採用的是俯視的視角,這樣的構圖方式,除了能夠交代出鏡記者的狀態,還能涵蓋記者背後畫面的表達,避免天空或者雜亂的上方場景干擾畫面的表達。高機位視角適合表達大場景的人群、街道、配合使用小光圈延長畫面的景深,可以清楚交代記者所處的環境和新聞現場的氣氛。也可以採用跟隨記者拍攝,這樣,記者的身影相對縮小,不會占據畫面較大的空間,觀眾就更容易看到更多畫面內容,所謂,站得高,看得遠就是這個道理。
壓低機位,讓記者用仰視的方式出現在畫面中,也是一種常見的構圖方式,這種機位適合表達高位的畫面背景內容,比如,拍攝較大的工程現場、高大的建築、晴朗或者污染的天空等內容,這個時候,需要記者用身體動作和語言,引導觀眾仰視觀察畫面的背景內容,此時採用低機位的仰視更能表現宏大、壯觀、開闊的畫面感覺。
新聞攝影的構圖:出鏡記者在畫面中的位置
出鏡記者一般採用半身或全身景別,根據拍攝內容不同,可以使用讓記者位於畫面中央和兩邊的黃金分割點附近進行構圖。
記者位於畫面中央的構圖,突出了記者的重要性,此時要求記者的語言表達具備新聞的要素,可以加入記者自身對新聞事件的點評和觀點,觀眾的主要關注點在記者身上。記者位於畫面的左右黃金點的構圖,兼顧了記者的表達和現場環境的交代,這是一種非常常用的位置分配,它把記者和環境結合到一起,記者的描述是現場環境所不能表達的抽象內容,比如,時間、新聞背景資料、相關的信息等等,而畫面中的其他構圖內容則是輔助記者表達的環境和氣氛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