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醫最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哪些
生活中經常會出現小嗑小碰,導致出血情況。還有一種情況是出血症狀,面對這種情況時,中醫有哪些止血方法呢?
如何判斷出血來源
判斷出血來源可以針對性地止血。
噴射式出血為動脈出血。血液為鮮紅色,出血速度快,可危及生命。
冒出式出血為靜脈出血。暗紅色血液大量流出,也易危及生命。
滲出式出血為毛細血管出血。只要壓迫出血部位,不久即可止住血。
中醫教你物理止血招數
第一招:一般止血法。對小而淺的出血創口,用創可貼即可。
第二招:指壓臨時止血法。臨時用手指或手掌向骨面按壓。情況穩定及止血用品(如綳帶)准備好後,再選用其他止血方法。
第三招:加壓包紮止血法。適用於四肢小動脈、靜脈出血。在出血傷口上覆蓋幾層消毒紗布或較干凈的手帕、布類等,然後用三角巾或綳帶等緊緊包紮。壓力大小以能止血而又不影響傷肢的血液循環為宜。(註:當傷肢出現血液循環障礙時,可出現指端發紺現象。)
第四招:止血帶止血法。若用上述方法止血無效,或遇到四肢大動脈出血時,可採用止血帶止血。在傷口近心端,將傷肢扎緊,以達到止血的目的。
注意:上止血帶時間過久,容易造成肢體壞死,因此每隔50分鍾應放鬆一次,每次放鬆3~5分鍾。在放鬆止血帶的同時,要在傷口處加壓,以防止血帶放鬆後引起猛烈出血。
四種常見止血動作的利與弊
1、壓
當傷口流血時用手按住出血區。分兩種:一種是傷口直接壓迫,無論用干凈紗布還是其他布類物品直接按在出血區,都能有效止血。另外一種是指壓止血法。用手指壓在出血動脈近心端附近的骨頭上,阻斷運血來源,以達到止血目的。後者需要培訓才能學會。
2、包
包紮所用的材料是紗布、綳帶、彈性綳帶或干凈的棉布或用棉織品做成的襯墊。包紮的原則是先蓋後包,力度適中。先蓋後包,即先在傷口上蓋上敷料(夠大、夠厚的棉織品襯墊),然後再用綳帶或三角巾包紮。這是因為常用的普通紗布容易摩擦傷口,給後續處理增加難度。力度適中指的是包紮後應止血有效,檢查遠端的動脈還在搏動;包紮過松,止血無效;包紮過緊,會造成遠端組織缺血缺氧壞死。
3、塞
用於腋窩、肩、口鼻或其他盲管傷和組織缺損處的填塞止血法,是用棉織品將出血的空腔或組織缺損處緊緊填塞,直至確實止住出血。填實後,傷口外側蓋上敷料後再加壓包紮,達到止血目的。此方法的危險在於用壓力將棉織品填塞結實可能造成局部組織損傷,同時又將外面的臟東西帶入體內造成感染,尤其是厭氧菌感染常引發破傷風或氣性壞疽。所以,除非必要時,盡量不採用此法。
4、捆
止血帶止血法,通常用於手術時,用以控制肢體出血是有效的,但可能造成神經和肌肉的損傷,也會因肢體缺血引起全身性並發症,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要使用此法。
中醫方劑幫助止血
1、四生丸
成份:生荷葉9g,生艾葉9g,生柏葉12g,生地黃15g各等分。
主治:血熱妄行。吐血、衄血,血色鮮紅,口乾咽燥,舌紅或絳,脈弦數。
2、十灰散
成份:大薊、小薊、荷葉、側柏葉、白茅根、茜草、梔子、大黃、牡丹皮、棕櫚皮各等分。
主治:血熱妄行之嘔血、咯血等。
3、黃土湯
成份:甘草、乾地黃、白術、附子(炮)、阿膠、黃芩各三兩[各9g],灶心黃土半斤[30g]。
主治:陽虛便血。大便下血,先便後血,或吐血、衄血,及婦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溫,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者。
4、咳血方
成份:青黛水飛6g,瓜蔞仁去油9g,海粉9g,山梔子炒黑9g,訶子6g。
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證。咳嗽痰稠帶血,咯吐不爽,心煩易怒,胸脅作痛,咽干口苦,頰赤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
5、薴麻根綠豆湯
成份:鮮薴麻根250克,鮮綠豆1000克,砂糖500克、生薑汁60g。
做法:薴麻根去雜質,洗凈,切段備用;綠豆洗凈、泡發,加水熬煮至綠豆軟爛;加入薴麻根同煮10分鍾,加入砂糖小火慢慢熬膏,加生薑汁和勻,每次服三湯匙,早晚空腹時用開水沖服。
功效:祛濕止帶,涼血止血。適用於濕熱型白帶,氣味腥臭者。
以上僅僅是應急以及輔助的止血方法,如果情況嚴重,請及時就醫。
Ⅱ 常見的止血方法有哪幾種
在臨床上止血的方法很多,在奶牛方面有以下幾種。
1.止血帶止血
該法使用於四肢出血和斷尾止血,用止血帶或橡膠帶,如果情況緊急,可用繩子,在出血的上方扎緊來臨時止血。
2.壓迫止血
就是用手壓住出血端,或者用止血鉗夾住出血的斷端,或在創口處沒有找到出血的血管,則可用紗布按壓創口,以達到止血的目的。
3.結扎止血
先用止血鉗夾住出血的血管,然後用縫合線將血管結扎,這是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
4.填塞止血
就是在較大的創口出血,找不到出血的血管,或無法結扎,只有用紗布或毛巾填塞創口來止血,如子宮大出血,無法找到血管,只能用毛巾填塞子宮來止血。
5.全身止血
如果出血快,或臟器出血,只能注射止血葯來止血,如肌注止血敏。
Ⅲ 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哪些
1、指壓法:頭頂部出血:壓迫顳前動脈;顏面部出血:壓迫面動脈;前臂出血:壓迫肱動脈等
2、止血帶止血法:勒緊止血法;鉸緊止血法等
3、包紮:頂部包紮法;綳帶包紮等
Ⅳ 最常用的止血方法
1、壓迫止血,以一定的壓力使血管破口縮小,或者破口的血管閉合,此時血小板、纖維蛋白、紅細胞可以迅速形成血栓,破口出血得到止血,較廣泛滲血時可用比較溫熱的鹽水紗布,就是50℃-60℃的溫紗布壓迫止血,壓迫止血還可以用紗布填塞法,僅限於其他各種止血方法無效的情況下才能使用,紗布壓迫止血,3-5天後才逐漸取出;
2、結扎止血,有單純的結扎止血,還有縫合止血兩種方法;
3、電凝止血,通過電流電灼器使組織接觸熱點產熱,引起血液凝固;
4、局部葯物止血,主要有創面滲血,常用的葯物如明膠海綿、纖維蛋白膠、止血紗布或者止血葯物來止血;
5、血管阻斷和修復,利用止血帶的原理,在手術中出血時制止大出血,預防出血也可用手阻或者血管阻帶,就是在四肢手術過程中阻斷主要的供血血管,重要的血管損傷必要時並行血管的修復;
6、促進血液凝固,血管壁驟縮而達到止血的效果;
7、骨科手術時骨髓出血,用骨蠟達到止血,腦外科手術可以用銀夾止血。
Ⅳ 外出血的四種止血法
一、當傷口流血時用手按住出血區。一種是傷口直接壓迫,無論用干凈紗布還是其他布類物品直接按在出血區,都能有效止血。另外一種是指壓止血法。用手指壓在出血動脈近心端附近的骨頭上,阻斷運血來源,以達到止血目的。後者需要培訓才能學會。
二、包紮出血的傷口。包紮所用的材料是紗布、綳帶、彈性綳帶或干凈的棉布或用棉織品做成的襯墊。包紮的原則是先蓋後包,力度適中。先蓋後包,即先在傷口上蓋上敷料,然後再用綳帶或三角巾包紮。
這是因為常用的普通紗布容易摩擦傷口,給後續處理增加難度。力度適中指的是包紮後應止血有效,檢查遠端的動脈還在搏動;包紮過松,止血無效;包紮過緊,會造成遠端組織缺血缺氧壞死。
三、用棉織物塞住傷口。用於腋窩、肩、口鼻或其他盲管傷和組織缺損處的填塞止血法,是用棉織品將出血的空腔或組織缺損處緊緊填塞,直至確實止住出血。填實後,傷口外側蓋上敷料後再加壓包紮,達到止血目的。
此方法的危險在於用壓力將棉織品填塞結實可能造成局部組織損傷,同時又將外面的臟東西帶入體內造成感染,尤其是厭氧菌感染常引發破傷風或氣性壞疽。所以,除非必要時,盡量不採用此法。
四、用止血帶止血法捆住傷口。通常用於手術時,用以控制肢體出血是有效的,但可能造成神經和肌肉的損傷,也會因肢體缺血引起全身性並發症,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要使用此法。
(5)常用的四種止血方法擴展閱讀:
止血注意事項
1、止血時止血帶不直接與皮膚接觸,利用棉織品做襯墊。
2、上止血帶松緊要合適,以止血後遠端不再大量出血為准,越松越好。
3、止血帶定時放鬆,每40分鍾到50分鍾松解一次,松解時要用手進行指壓止血2分鍾-3分鍾,然後再次扎緊止血帶。
4、做好明顯標記,記錄上止血帶的時間,並告訴接替人員。上止血帶總的時間不要超過2小時-3小時。
Ⅵ 常用的止血方法
用繩子勒緊手指,隨後去包紮
Ⅶ 常用止血方法有哪些
在臨床上止血的方法很多,在奶牛方面有以下幾種。
1.止血帶止血
該法使用於四肢出血和斷尾止血,用止血帶或橡膠帶,如果情況緊急,可用繩子,在出血的上方扎緊來臨時止血。
2.壓迫止血
就是用手壓住出血端,或者用止血鉗夾住出血的斷端,或在創口處沒有找到出血的血管,則可用紗布按壓創口,以達到止血的目的。
3.結扎止血
先用止血鉗夾住出血的血管,然後用縫合線將血管結扎,這是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
4.填塞止血
就是在較大的創口出血,找不到出血的血管,或無法結扎,只有用紗布或毛巾填塞創口來止血,如子宮大出血,無法找到血管,只能用毛巾填塞子宮來止血。
5.全身止血
如果出血快,或臟器出血,只能注射止血葯來止血,如肌注止血敏。
Ⅷ 外傷出血常用的有那四種止血方法
四種常止血方法 常見的損傷按創傷類型分為皮膚擦傷、撕裂傷、刺傷、異物插入、骨折等, 按照損傷的部位可分為頭面部、頸部、胸部、腹部和四肢。在意外發生的現場, 控制出血是非醫療專業人員所能做的少數幾種影響後期救治效果的措施之一。成功控制外出血的重要因素是緊壓出血區並持續一段時間,直到出血停止或急救專業人員趕到。出血量與出血速度因損傷程度的不同而異, 所以採用的止血方法也不同。常用的止血方法簡單地說就是壓、包、塞、捆。 壓:當看見傷口流血, 最常做的急救動作就是用手按住出血區, 這就是壓迫止血法。壓迫止血法分兩種:傷口直接壓迫, 無論用干凈紗布還是其他布類物品直接按在出血區都能有效止血。另外一種是指壓止血法。用手指壓在出血動脈近心端的鄰近骨頭上,阻斷血運來源,以達到止血目的。找壓迫點時要用食指或無名指, 不要用拇指, 因為拇指中央有粗大的動脈,容易造成錯誤判斷。當找到動脈壓迫點後,再換拇指按壓或幾個指頭同時按壓。指壓止血法雖然操作容易, 但不經過系統培訓,很難達到止血目的。 包:無論什麼樣的出血, 最終都要用包紮來解決。包紮所用的材料是紗布、綳帶、彈性綳帶或干凈的棉布或用棉織品做成的襯墊。包紮原則是先蓋後包, 力度適中。先蓋後包即先 在傷口上蓋上敷料(夠大、夠厚的棉織品襯墊) , 然後再用綳帶或三角巾包紮。這是因為常用的普通紗布容易粘傷口, 給後續處理增加難度。力度適中指的是包紮後止血有效, 遠端的動脈還在搏動。包紮過松, 止血無效, 包紮過緊,會造成遠端組織缺血缺氧壞死。 塞:用於腋窩、肩、口鼻、宮腔或其他盲管傷和組織缺損處的填塞止血法, 是用棉織品將出血的空腔或組織缺損處緊緊填塞, 直至確實止住出血。填實後, 傷口外側蓋上敷料後再 加壓包紮, 達到止血目的。採用這種止血方法的危險在於, 用壓力將棉織品填塞結實可能造成局部組織損傷, 同時又將外面的臟東西帶入體內造成感染, 尤其是厭氧菌感染常引發破 傷風或氣性壞疽。所以, 在野外環境中, 非專業人員除非必須, 盡量不採用此法。 捆:止血帶止血法在某些特定條件下是有效的, 如戰傷、較大的肢體動脈出血等。通常止血帶用於手術室, 對控制肢體出血是有效的, 但潛在的不良作用包括暫時的或持續的對神經和肌肉的損傷, 也會因肢體缺血引起全身性並發症, 包括酸中毒、高鉀血症、心律失常、休克、肢體毀損, 甚至死亡。並發症與止血帶的壓迫力量過大和持續時間過長密切相關, 因此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非醫務人員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 不要使用此法。
希望採納
Ⅸ 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幾種
六種有效止血方法:A、一般止血法:針對小的創口出血。需用生理鹽水沖洗消毒患部,然後覆蓋多層消毒紗布用綳帶扎緊包紮。注意:如果患部有較多毛發,在處理時應剪、剃去毛發。B、指壓止血法:只適用於頭面頸部及四肢的動脈出血急救,注意壓迫時間不能過長。C、屈肢加墊止血法:當前臂或小腿出血時,可在肘窩、膝窩內放以紗布墊、棉花團或毛巾、衣服等物品,屈曲關節,用三角巾作8字型固定。但骨折或關節脫位者不能使用。D、橡皮止血帶止血:常用的止血帶是三尺左右長的橡皮管。方法是:掌心向上,止血帶一端由虎口拿住,一手拉緊,繞肢體2圈,中、食兩指將止血帶的末端夾住,順著肢體用力拉下,壓住「余頭」,以免滑脫。注意使用止血帶要加墊,不要直接扎在皮膚上。每隔45分鍾放鬆止血帶2—3分鍾,松時慢慢用指壓法代替。E、絞緊止血法:把三角巾折成帶形,打一個活結,取一根小棒穿在帶子外側絞緊,將絞緊後的小棒插在活結小圈內固定。F、填塞止血法:將消毒的紗布、棉墊、急救包填塞、壓迫在創口內,外用綳帶、三角巾包紮,松緊度以達到止血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