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心理咨詢的主要理論與方法有哪些
心理咨詢的理論流派和模式眾多。 從本世紀20年代初始到如今,各種理論此起彼伏,發展迅速。其中,對心理咨詢過程的性質、目標、方法等方面影響最大的有四個流派的理論,即精神分析理論、行為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和認知理論。精神分析理論的創始人為佛洛伊德,該理論強調無意識的沖突對行為主導作用和重要影響,認為非理性的意欲與外界現實在內心引起的沖突是精神異常的原因。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納等人,該理論強調環境和情況決定人的行為,行為的產生受當時行為條件的制約,即行為會因情境而改變。人本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馬斯洛、羅傑斯等人,該理論強調研究對個人和社會有意義的問題,關心的是個人的創造性和自我實現。認知理論強調認知的決定性作用,認為心理障礙源於不正確的認知,主張以改變認知以糾正心理障礙。 在眾多理論的影響下,心理咨詢的方法也眾說紛紜,多達四百多種。這里只能簡要地介紹幾種國內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常用的方法。 (1)支持療法。 支持療法通過支持與鼓勵,細聽傾訴和解釋指導,使面臨困難產生心理問題的人得到依靠,恢復自信,從而減輕心理負擔,培養合理的適應方式。 (2)心理分析法。 即精神分析法。其理論依據是精神分析理論。心理分析法力圖破除來訪者的心理阻抗,把壓抑在潛意識中的沖突誘發出來,使來訪者明了症狀的實質,從而使症狀失去存在的意義而消失。 (3)行為療法。 (4)人本主義療法。 基於人本主義理論而創立。人本主義療法強調創造一種良好的環境,形成真誠相待,互相理解,彼此尊重的氣氛,幫助來訪者進行自我探索,認識自身的價值和潛能,發現真正的自我,對自己的成長負責,並朝著自我實現的目標前進。 (5)認知療法。 認知心理學認為人的心理行為受人的認知所支配,某些人的心理問題主要是由於在錯誤前提下對現實曲解的結果。咨詢的關鍵就在於指導來訪者改變原來的認知結構,解除歪曲的想法,糾正不合理的信念,從而改變行為。 (6)森田療法。 由日本學者森田正馬創立。主張「順應自然」,即指導來訪者接受自己的症狀而不企圖排斥它,帶著症狀生活,象正常人一樣,這樣症狀就會慢慢淡化而消失。還主張「為所當為」,即控制那些可以控制之事,例如人的行為。團體咨詢的對象可由背景、問題相似的人組成,其好處在於每個人都能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了解自己於他人的聯系及行為方式,增進理解與溝通太
⑵ 寫論文的理論方法有哪些
1、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2、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3、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4、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5、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6、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7、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8、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9、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10、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11、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12、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13、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或產品。
14、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並應用於實踐,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
15、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16、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它將已有的現象、規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給予敘述並解釋出來。它是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更多的是解釋別人的論證,但在科學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它有利於普及工作,它的實例很多,有帶揭示性的多種情況的調查;有對實際問題的說明;也有對某些現狀的看法等。
17、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數學方法主要有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
18、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19、系統科學方法
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法。
希望可以幫到你,望採納
⑶ 寫論文常用的理論有哪些
理論框架究竟指什麼?理論框架與支撐理論有什麼區別?這是一些網友的看法:
A:把幾個理論擰在一起說明一個主題?
B:我覺得說明主題不是在拼湊理論,而是你這個主題到底發現了什麼問題、你打算怎麼解決、解決過程會用到什麼理論和方法等等,自然就引出來你能用到的理論,如果僅僅為了「理論基礎」而羅列理論,就有葯不對症之嫌了
C:不少學生以為在論文中或者研究計劃書中,只要單獨介紹一下某個理論,就是有理論框架了,其實不然。任何理論框架的應用,關鍵是應用這一理論背後的推斷邏輯(所謂理論,是對兩個或多個現象之間具有某種關系的陳述)。為此,需要把理論涉及到的主要方面放到你自己的研究情景(context)下,進行具體化應用,包括概念定義、操作定義(conceptualization and operationalization)。
D:寫論文要持之以據,而不同的理論其前提假設不一定相同。寫論文就是要在同一前提假設下多個理論相互結合從而說明同一問題。而這些理論構成的框架、結構,就是理論框架。
E:不同的理論有不同的理論框架,寫法有所不同。
常見的主要有三種方式:
縱向分析:沿著時間脈搏,將理論的緣起、發展、成熟及展望歸類整理;
橫向分析:理論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歸納與整理;
從大到小:從研究對象理論的外延到內涵,層層分剝至研究的領域和方向。
一般而言,我們常用的理論框架是縱向分析與橫向分析的結合。而從大到小更多的是在理論綜述階段運用。不知你的研究方向,只能概而言之,呵呵~~~
F:這是理論框架的定義:理論框架:利用已有的理論對研究中各概念或變數間的相互關系作說明,該理論則為該研究的理論框架。
通過以上的材料,大概可以得出對理論框架的一些基本認識:
1,理論框架具有系統性,既這些理論是跟研究問題緊密相關的,通過研究問題將這些理論結合在一起,來支持你的研究。因此,理論框架不是理論的羅列。
2.理論框架是為研究問題服務的,因此,理論一定是根據研究問題涉及到的理論,涉及到了什麼就寫什麼,涉及到了理論的某一部分就寫那一部分。然後後續的研究就需要根據理論框架進行具體化分析,因為你的研究是建立在這些理論基礎之上的,沒有這里理論基礎你的研究就是bull shit,你的研究就不成立。
⑷ 基本理論與方法
(一)流體勢的概念
地下流體的滲流過程是一個機械運動過程,流體總是自發的由高能區向低能區運動。M.K.Hubbert(1940,1953)將地下單位質量流體相對於基準面所具有的總機械能定義為流體的勢(ψ):
斷陷盆地油氣二次運移與聚集
式中:z——測點高程(m);
g——重力加速度(9.81m/s2);
P——測點壓力(Pa);
ρ——流體密度(g/cm3);
q——流體的流動速度(m/s)。
可以看出流體勢是單位質量流體的位能、壓能和動能的總和。在靜水環境或流速很慢時,流體的動能可忽略不計;由於油和水的壓縮性很小,在某一特定深度(溫度、壓力)時其密度ρ可視為常量,則在地層條件下流體勢可表示為:
斷陷盆地油氣二次運移與聚集
當油在地層中呈游離狀態時,考慮到毛管壓力的影響,M.K.Hubbert(1953)又將油勢表示為:
斷陷盆地油氣二次運移與聚集
式中Pc為毛細管壓力。
與油、水不同,氣的可壓縮性較大,其密度ρg為壓力的函數,在此條件下,氣勢為:
斷陷盆地油氣二次運移與聚集
從上可以看出,流體的勢是對地下流體運動時所受到作用力的綜合反映,且可以定量描述,故在研究油氣二次運移和聚集時有著重要的實用價值。M.K.Hubbert是第一個詳細論述流體勢與油氣運聚關系的學者,故流體勢又稱為Hubbert勢。
在實際工作中,用單位重量的水勢即水頭(與測點壓力相當的靜水面標高)表示:
斷陷盆地油氣二次運移與聚集
式中:z——含水層的高程(m);
斷陷盆地油氣二次運移與聚集
式中下標f表示油、氣或水,即Φf與水頭相差g常數倍。
當流體性質一定時,勢與基準面高程z和壓力P有關,但勢與壓力的意義並不相同。在靜水條件下,不同測點高程z1和z2(z1>z2)之間的壓力差為:
斷陷盆地油氣二次運移與聚集
根據式(3-5)不難得出Φ1=Φ2,即靜水條件下各點的流體勢是相等的。
(二)地下流體的力場及力場強度
根據勢的概念,在充滿流體的地層空間,流體總是由高勢區向低勢區流動,必然存在一個處處與等勢面垂直指向的勢梯度負方向的力,並形成一個由力線系組成的力場。M.K.Hubbert將單位質量的流體在力場中受到的力(即負勢梯度)定義為力場強度:
斷陷盆地油氣二次運移與聚集
在靜水條件下,水的浮力與重力相等,則力場強度(即水的凈浮力)為:
斷陷盆地油氣二次運移與聚集
由於烴的密度較水小,故烴的力場強度(即單位質量烴的凈浮力)為:
斷陷盆地油氣二次運移與聚集
由式(3-12)和(3-13)可得:
斷陷盆地油氣二次運移與聚集
式中ρh表示烴(油、氣)的密度。可見在靜水條件下力場強度是由流體的密度引起的。
在動水條件下,若不考慮毛細管力,則單位質量油、氣、水所受到的力為浮力和重力的合力,故此時油、氣的力強度為:
斷陷盆地油氣二次運移與聚集
式中
上式表明,在動水條件下,由於流體的密度不同,導致流體的力場強度大小和方向的差異,此時在地下三維空間內,這三種流體將按各自的大小和方向運動,尤其是在傾斜的運載層中油氣的運移路線將有明顯的差別(圖3-16)。
(三)UVZ法則
解方程(3-8)得到P,將P代入下式
斷陷盆地油氣二次運移與聚集
圖3-16動水條件下油氣的運聚與等勢面的分布(據E.C.Dahlberg,1982)
得到某點的油頭ho
斷陷盆地油氣二次運移與聚集
上式經數學變換可得
斷陷盆地油氣二次運移與聚集
令
斷陷盆地油氣二次運移與聚集
和
斷陷盆地油氣二次運移與聚集
則(3-18)式成為
斷陷盆地油氣二次運移與聚集
同理,對氣有
斷陷盆地油氣二次運移與聚集
和
斷陷盆地油氣二次運移與聚集
故
斷陷盆地油氣二次運移與聚集
式中:Uo——相對於水的油勢;
Ug——相對於水的氣勢;
Vo——相對於油的水勢;
Vg——相對於氣的水勢。
合並式(3-21)和式(3-24)則有
斷陷盆地油氣二次運移與聚集
上式即為對烴的UVZ法則。
可以看出,用U(或烴頭)和V(或水頭)來描述烴和水勢的分布。在實際中,通過做等U值圖(等烴勢圖)、等V值圖(等水勢圖)和等z值圖(構造等高線圖),可以分析地下流體勢的分布、油氣運移方向及聚集部位。垂直於烴等勢圖的方向就是油氣運移的方向,等勢圖封閉的低值區就是油氣可能聚集的部位。
顯然,通過流體勢的研究確定油氣的運移方向和路線以及預測圈閉位置,在勘探中有很大的意義。但是,要特別注意的是,油氣生成後區域水動力條件的重大變化、構造起伏的明顯變動都會影響流體勢場的改變。因此,在用流體勢分析油氣運、聚過程時,盆地古構造、古地形、古水動力條件的分析就顯得特別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