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臨床常用進針方法有

臨床常用進針方法有

發布時間:2024-07-30 14:02:36

Ⅰ 頭針的操作方法是怎樣的

(一)進針法

1.進針

病人可取坐位或卧位,針刺部位常規消毒。一般選用粗細28~30號以及長1.5~3寸的毫針,兒童可選用0.5寸毫針,針體與頭皮呈30。夾角將針迅速刺入皮下。當針尖達到帽狀腱膜時,指下感到阻力減小,然後改變針刺方向,使針體與頭皮平行捻轉進針,根據不同刺激區進針深度可達0.5~2寸。

2.捻轉

一般以拇指的掌面和食指的側面挾持針柄,以食指的掌指關節快速屈伸,使針體左右旋轉,捻轉速度要求每分鍾200次左右。進針後持續捻轉2~3min,留針20~30min,留針期間反復捻轉2~3次即可出針。根據病情需要可適當延長留針時間。針刺偏癱病人時,留針期間可讓病人運動癱瘓的肢體,這樣有助於其運動功能的改善。一般捻轉2~3min後,部分病人病變部位可出現熱、麻、脹、抽動感等,但這種針感與療效並不成正比。

也就是說,沒有這種感覺並不一定療效不佳;即使有這種感覺,療效也未必就一定好。

進針後,也可以用電針代替手法捻轉,電針的頻率可選用100~150Hz,強度以病人能耐受為度,通電時間可持續留針的全過程。

3.出針

刺手挾持針柄輕輕捻轉以松動針身,如果針下無緊澀感,則以押手持無菌干棉球壓迫固定針身周圍的頭皮,迅速或緩慢拔出針身。出針後,要注意繼續按壓針刺部位2~3min,以防出針後局部出血。

(二)頭皮針的適應范圍

通過臨床實踐證明,頭皮針可用於治療以下疾病:

1.中樞神經系統疾患

包括腦血管疾病所引起的偏癱、失語、假性球麻痹、小兒神經發育不全、兒童腦癱、顱腦損傷後遺症、腦炎後遺症。此外,還可用於癲癇、舞蹈病、震顫麻痹等。

2.精神病症

可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癔病、抑鬱症,也可用於老年痴呆和小兒先天愚型等。

3.疼痛和感覺異常

可用於治療頭痛、三叉神經痛、頸項痛、肩痛、腰背痛、坐骨神經痛、膽囊炎、胃痛、痛經以及多發性神經炎所引起的遠端肢體麻木、皮膚瘙癢、蕁麻疹、濕疹、皮炎等。

4.皮質內臟功能失調所引起的疾患

包括高血壓、冠心病、潰瘍病、男性性功能障礙、婦女月經不調、神經性嘔吐、功能性腹瀉等。

(三)注意事項

1.在頭皮針治療時,應隨時觀察病人的表情、面色,及時詢問其感覺,以防暈針。

2.頭皮血管豐富,出針後局部容易出血。對出血較多形成皮下血腫者,可輕輕揉按,適當延長按壓針孔的時間,以促使其消散。

3.高熱、心力衰竭、病情危重者,不宜採用頭皮針治療。

4.囟門尚未完全閉合的嬰幼兒以及孕婦不宜施行頭皮針治療。

5.頭顱手術部位以及頭皮局部感染、潰瘍處不宜進行頭皮針治療,必要時可選用對側相應的部位進行針刺。

6.腦出血病人的急性期,用頭皮針治療應當謹慎。治療前要對病人認真檢查,治療時要避免過強的手法刺激,要盡量少留針或不留針。

Ⅱ 針刺方法有哪些

(一)進針法

針刺進針時,常需兩手配合操作。其中用於持針操作的手稱為刺手,主要作用是掌握針具,施行手法操作。持針方式,一般以刺手的拇、食、中三指挾持針柄,其狀如持毛筆,另一手按壓在所刺部位或輔助進針,稱為押手,其作用在於固定腧穴位置,協助刺手操作。一般多以右手稱為刺手,左手稱為押手。常用的進針方法有如下四種:

1.指切進針法又稱爪切進針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切按在腧穴位置的旁邊,右手持針,緊靠左手指甲面將針刺入腧穴(圖8-3)。適用於短針的進針。

2.挾持進針法

或稱駢指進針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夾住針身下端,將針尖固定在所刺輸穴的皮膚表面位置,右手捻動針柄,將針刺入腧穴(圖8-4)。適用於長針的進針。

圖8-3、圖8-4

3.針刺的深度

是指針體刺入輸穴部位的深淺而言。每個腧穴的常規針刺深度,在腧穴各論中將有詳述,在臨床實際中可根據病人的體質、病情和腧穴所在的部位以及針刺得氣的情況靈活掌握針刺的深度。

Ⅲ 鍙屾墜榪涢拡娉曟湁鍝浜

鍙屾墜榪涢拡娉曟湁錛氭寚鍒囪繘閽堟硶銆佸す鎸佽繘閽堟硶銆佹槸鑸掑紶榪涢拡娉曘佹槸鎻愭崗榪涢拡娉曘

鎸囧垏榪涢拡娉曪細

鎸囧垏榪涢拡娉曟槸鐢ㄥ乏鎵嬬殑鎷囨寚銆侀熸寚絝鍏堟寜鍦ㄨ収絀寸殑浣嶇疆涓婏紝鍙蟲墜鎸侀拡緔ч潬鍦ㄥ乏鎵嬬殑鎸囩敳闈㈠皢閽堝埡鍏ヨ収絀達紝榪欑嶆柟娉曢傜敤浜庣煭閽堢殑榪涢拡鎵嬫硶銆

澶規寔榪涢拡娉曪細

灝辨槸涓ユ牸娑堟瘨鍚庣敤宸︽墜鐨勬媷鎸囬熸寚浜屾寚澶逛綇閽堣韓鐨勪笅絝錛屽皢閽堝皷鍥哄畾鍦ㄦ墍鍒鴻収絀寸殑鐨鑲よ〃闈錛屽彸鎵嬩互鎹誨姩閽堟焺鐨勬柟寮忓皢閽堝埡鍏ヨ収絀淬傝繖縐嶆柟娉曢傜敤浜庨暱閽堢殑榪涢拡鎵嬫硶銆

鑸掑紶榪涢拡娉曪細

鑸掑紶榪涢拡娉曟槸鐢ㄥ乏鎵嬬殑椋熶腑浜屾寚錛屽皢棣栨¤収絀撮儴浣嶇殑鐨鑲ゅ悜涓や晶鎾戝紑錛屼嬌鐨鑲ゅ勪簬緇風揣鐘舵侊紝鐢ㄦ墜鎸侀拡錛屽皢閽堝埡鍏ャ傝繖縐嶆柟娉曚簡閫傜敤浜庣毊鑲ゆ澗寮涢儴浣嶇殑鑵х┐銆

鎻愭崗榪涢拡娉曪細

鎻愭崗鏄鐢ㄥ乏鎵嬪皢棣栨¢儴浣嶇殑鑵х┐鐨鑲ゆ彁璧鳳紝鍙蟲墜鎸侀拡灝嗛拡鍒哄叆鐨鑲わ紝榪欑嶆柟娉曚富瑕侀傜敤浜庣毊鑲夋祬鍚勯儴浣嶇殑鑵х┐錛屾瘮濡傚嵃鍫傜┐銆

閽堝埡鏂瑰悜錛

閽堝埡鏂瑰悜涓鑸鏍規嵁緇忚剦寰琛屾柟鍚戱紝鑵х┐鍒嗗竷閮ㄤ綅鍜屾墍瑕佹眰杈懼埌鐨勭粍緇囩粨鏋勭瓑鎯呭喌鑰屽畾銆傛湁鏃朵負浜嗕嬌閽堟劅鍒拌揪鐥呮墍錛屼篃鍙灝嗛拡灝栧瑰悜鐥呯棝澶勩

閽堝埡娣卞害錛

閽堝埡鐨勬繁搴︿竴鑸浠ユ棦鏈夐拡鎰熻屽張涓嶄激鍙婇噸瑕佺粍緇囧櫒瀹樹負鍘熷垯銆傛瘡涓鑵х┐鐨勯拡鍒烘繁嫻呴兘鏈夊師鍒欒佹眰錛屼絾鍦ㄤ復搴婂簲鐢ㄦ椂錛岃繕搴旀牴鎹鐥呭憳鐨勫勾榫勩佷綋璐ㄣ佺棶鎯呭拰鎵鍦ㄨ収絀寸殑瑙e墫閮ㄤ綅絳夋儏鍐電伒媧誨勭疆銆

Ⅳ 常用的針刺方法有哪些

1.持針法
持針就是拿針。持針的手叫「刺手」,一般習慣用右手;輔助刺手的手叫「押手」,一般用左手。《靈樞》說:「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難經》也說:「知為針者信其左,不知為針者信其右」。說明針刺操作時左右兩手協同作用的重要性。右手持針的姿勢,一般以拇、食、中三指夾持針柄,以無名指抵住針身,有如執筆,故又稱執筆式持針法。此法臨床上最常用。另外,還有拇、食指持針法,拇、中指持針法等。
2.進針法
(1)單手進針法:術者以拇指、食指持針,中指端抵住腧穴,指腹緊靠針身下段。當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壓時,中指隨之屈曲,將針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實際上,此法是以刺手的中指代替了押手的作用,具有簡便、快捷、靈活的特點。該法多用於較短毫針的進針。
(2)雙手進針法:即左右雙手配合,協同進針。根據押手輔助動作的不同,又分為指切進針法、夾持進針法、提捏進針法、舒張進針法四種。
指切進針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指甲切壓在穴位上,右手持針,緊靠指甲緣將針刺入皮膚。適用於較短毫針刺入肌肉豐厚部的穴位。
夾持進針法:用左手拇、食兩指夾持棉球,裹住針尖,直對腧穴,當押手兩指下按時刺手順勢將針刺入穴位。適用於長針的進針。
舒張進針法:用押手拇、食指將穴區皮膚撐開綳緊,右手持針從兩指間刺入。多用於皮膚松馳或有皺折部的穴位,如腹部穴位。
提捏進針法:用押手拇、食指將穴區皮膚捏起,刺手持針從捏起部側面或上端刺入。適用於頭面等皮膚淺薄處的穴位。
(3)管針進針法:用不銹鋼、玻璃或塑料等材料製成針管,代替押手。選平柄毫針裝入針管,上端露出針柄2-3分,然後快速將針拍入穴位內,再將針管抽去,施行各種手法。本法進針痛苦小,適用於疼痛敏感者。
3.針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1)進針角度:
直刺:針身與皮膚表面呈90度角或接近垂直刺入。常用於肌肉較豐厚的腰、臀、腹、四肢等部位的腧穴。
斜刺:針身與皮膚表面呈45度角左右傾斜刺入。適用於不能深刺的腧穴。
橫刺:又稱平刺或沿皮刺。即將針身傾斜與皮膚表面約呈15~25度角沿皮刺入。適用於皮肉淺薄處,有時在施行透穴刺法時也用這種角度針刺。
(2)針刺方向:針刺方向一般根據經脈循行方向,腧穴分布部位和所要求達到的組織結構等情況而定。有時為了使針感到達病所,也可將針尖對向病痛處。
(3)針刺深度:針刺的深度一般以既有針感而又不傷及重要組織器官為原則。每個腧穴的針刺深淺都有原則要求,但在臨床應用時,還應根據病員的年齡、體質、病情和所在腧穴的解剖部位等情況靈活處置。

Ⅳ 中醫執業醫師常用針刺基本手法

1.1進針法———手法輕巧 無痛少痛 進針是整個針刺手法中的第一步,亦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步驟,進針時少痛或無痛是患者樂意接受針刺治療的重要方面,故醫者要達到手法嫻熟輕巧。具體操作如下:

(1)速刺法: 進針時以左手拇指或食指切壓在穴位上,右手拇、食、中三指捏住針身下端,無名指頂住針身,針具靠在押手指甲緣,在進針時切按稍重,右手運用腕力、指力迅速按壓刺入皮下,而後將針緩慢插入或稍帶捻轉,使針刺至要求的深度。此法較多的適用於1.5寸以內的毫針。長針進針法,可用拇、食、中三指捏住針身下端,在押手的協同下,一壓一刺迅入皮下,再作插入或捻轉至一定深度。若針頭面部等皮膚淺表部或施透刺法時,可改用提

捏押手法相結合的速刺法。以上進針方法,只要定位準確,一般可以達到少痛或無痛的目的。亦即古人雲: “針入貴速,既入徐進”;“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氣散;右手輕而徐入,不痛之因” 。

(2)緩捻法: 在押手的協同配合下,用輕、慢、細的捻轉並微加壓力,向皮下捻入,此法常用於腹部腧穴及體質虛弱者。總之,在進針時可根據不同部位,施以不同的進針術式,但兩手的協同作用很重要。古人雲:“知為針者信其左,不知為針者信其右。”確為經驗之談。

1.2行針法 ———多種術式 務求得氣 進針後再施以一定手法,稱為行針。行針技術是針刺基本手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提插法和捻轉法又是行針中最常用的方法,定要熟練掌握,運用自如,這與針刺得氣有著直接的聯系,而得氣是取得療效的前提,亦是施行針刺補瀉手法的基礎。

(1)提插法 :進針達一定深度後,均勻上下提插,待針下有沉緊感,如“魚吞鉤餌之沉浮,氣未至也,如閑處幽堂之深邃” 。催令氣至,這是一種激發氣至(或氣至病所)的常用方法。行補瀉法時,在進針得氣基礎上,重插輕提為補,提重插輕為瀉。

(2)捻轉法 :進針後拇食兩指均勻捻轉,以催氣至,或結合提插作上下捻轉,以加速得氣。在應用補瀉手法時,拇指向前力量增強,食指後退用力稍輕為補。反之,拇指後退用力稍弱,食指前捻力量稍強為瀉。

(3)搓針法 :若用上法不得氣時,可用搓針法運氣,即將針單向捻轉幾次,這時多數能令氣至,而後將針反方向捻退1~2次,再輕提插1~2次,注意勿令滯針。應用此法後,一般多能較快得氣。

(4)輔助法 :其它如彈法、循法、刮法、搖法、飛法、弩法等等輔助手法均有一定的催氣、行氣作用,或可留針候氣片刻,再作行針手法。

1.3留針法 ———時間久暫 靈活應用 留針法是進針運用一定手法後,將針留置穴內,以加強針感的持續效應。目前常用動留針或靜留針兩種方式。

(1)動留針 :於留針過程中,每隔若干時間,結合捻轉或提插等手法(或結合其它補瀉手法),又如電針等亦屬動留針范疇。

(2)靜留針 :針刺得氣或行針後“靜以久留”,然後出針。使用動留針或靜留針,以及留針時間的久暫,均須視病情、針刺部位等靈活應用。

1.4出針法 ———雙手協同 輕捻緩提 施術完畢後即可出針,在出針時仍用押手按住穴位(最好用消毒干棉球按於針孔旁),刺手作小幅度輕捻轉,同時邊捻邊提,輕輕將針提出皮膚,押手按揉針孔,若遇針孔出血可用干棉球多按一刻並拭之。若用放血治療,則不閉孔(按補瀉法則以速閉其孔為補,不閉其孔為瀉)。

2補瀉手法的應用

針灸治病必須在正確辨證的`基礎上,採用不同的補瀉手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歷代醫家創造了許多有關補瀉的操作方法,茲摘舉古典手法與筆者實踐中提煉後的補瀉操作手法幾則,簡介如下,請同道指下。

2.1燒山火 又稱“熱補法”,由呼吸、徐疾、提插、捻轉、九六、開闔等單式手法中的補法組合而成。其具體操作方法是先確定穴位的針刺深度,分為三等分(古稱“天、人、地三部”),隨呼氣進針至天部,用緊按慢提(重插輕提)法九次,然後將針插入人部,再緊按慢提九次,再插入地部,緊按慢提九次(也可結合捻轉法),若已有溫熱感,將針由地部退至天部,隨吸氣時出針,速閉其孔。若無溫熱感,可按上法重復操作多次,然後出針。

筆者操作方法:在進針得氣基礎上,將針插入1~ 2分( “豆許”),重插輕提多次,然後用拇指向前,食指向後,單向捻轉多次,緊握針柄,毋令氣散 (不使針尖脫離針感),使得氣感增強或有溫熱感,一次不效可重復數次,在出針時以拇指向後退1~ 2次,並輕提插1~ 2次,防止滯針,然後退出皮下,速閉其孔。此法有溫陽調氣作用,多用於寒麻冷痹虛寒性疾病。

2.2透天涼 又稱“涼瀉法” ,由呼吸、徐疾等單式補瀉手法中瀉法組合而成。其具體操作方法是吸氣時進針,直達地部,用慢按緊提(輕插重提)法六次,退至人部;慢按緊提六次,然後退至天部;慢按緊提六次為一度。若無涼麻感,再依前法重復施術多次,呼氣時退針,出針時不閉其孔(或搖大其孔)。

筆者操作方法:在進針得氣基礎上,將針提出1~ 2分( “豆許”),然後重復提重插輕多次,再以拇指向後、食指向前單向捻轉多次,緊握針柄,勿令氣散,使得氣感增強或有涼麻感。不效可重復數次,出針時搖大針孔或慢按其孔。此法有瀉熱作用,常用於熱痹或急性腫痛和實熱性疾病。

2.3陽中隱陰 先補後瀉法 明·楊繼洲《針灸大成·三衢楊氏補瀉》:“凡用針之時,先運入五分,乃行九陽之數,如覺微熱,便運一寸之內,卻得六陰之數,以得氣,此乃陽中隱陰,可治先寒後熱之證,先補後瀉也。”

筆者操作方法:按穴位所針之深度,分為淺深二層操作,先在淺部行補法(緊按慢提多次和拇指向前捻轉數次,緊握針柄稍候,再進針至深層用瀉法(緊提慢按多次或拇指向後捻轉數次),稍停,然後出針。這是一種補瀉兼施的手法,常用於先寒後熱,虛中夾實的病證,含補中有瀉之意。

2.4陰中隱陽 先瀉後補法 《針灸大成·三衢楊氏補瀉》:“凡用針之時,先運一寸,乃行六陰之數,如覺微涼,即退至五分之中,卻行九陽之數,以得氣,此乃陰中隱陽,可治先熱後寒之證,先瀉後補也。”

筆者操作方法:與陽中隱陰相反,先進針至深層行瀉法(緊提慢按和拇指向後捻轉多次),稍停,將針提至淺層,行重插輕提,拇指向前捻轉多次行補法,稍停,將針起出,揉按針孔,這亦是一種補瀉兼施手法。常用於先熱後寒,實中夾虛的病證,含瀉中有補之意。

3注意點

在臨診中只要辨證、選穴、手法適當,一般均能應手取效。但在具體操作時應詳細觀察,對某個病人或某一病症,某個階段用某種手法,不能一成不變,必須以臨床效果作為檢驗標准。為此要因人、因病、因時制宜,隨機應變,不斷調整,以達到最佳效應。

Ⅵ 涓村簥甯歌佹敞灝勬硶鐨勬搷浣渱娉ㄦ剰浜嬮」

涓銆佺毊鍐呮敞灝勬硶

錛1錛夊畾涔夛細灝嗗皬閲忚嵂娑叉敞鍏ヨ〃鐨涓庣湡鐨涔嬮棿鐨勬柟娉曘

錛2錛夌洰鐨勶細鐨鑲よ瘯楠岋紱棰勯槻鎺ョ嶏紱灞楹誨厛椹辨ラゃ

錛3錛夐儴浣嶏細鐨鑲よ瘯楠屽湪鍓嶈噦鎺屼晶涓嬫碉紱棰勯槻鎺ョ嶅湪涓夎掕倢涓嬬紭銆

錛4錛夋寔閽堝Э鍔匡細鍙蟲墜椋熸寚鍥哄畾閽堟爴銆

錛5錛夎繘閽堣掑害錛氶拡灝栦笌鐨鑲ゅ憟5擄瑙掋

錛6錛夎繘閽堟繁搴︼細閽堝皷鏂滈潰錛岃揪琛ㄧ毊涓庣湡鐨涔嬮棿銆

錛7錛夋敞鎰忎簨欏癸細鐨鑲ゆ秷姣掑繉鐢ㄧ橀厭錛屾敞灝勯儴浣嶄笉鍙鐢ㄦ墜鎸夋弶錛屼互闃插獎鍝嶇粨鏋滅殑瑙傚療銆

浜屻佺毊涓嬫敞灝勬硶

錛1錛夊畾涔夛細灝嗗皬閲忚嵂娑叉敞鍏ョ毊涓嬬粍緇囩殑鏂規硶銆

錛2錛夌洰鐨勶細榪呴熻揪鍒拌嵂鏁堝拰涓嶅疁鎴栦笉鑳界粡鍙f湇緇欒嵂鏃訛紱灞閮ㄤ緵鑽錛涢勯槻鎺ョ嶈弻鑻椼佺柅鑻椼

錛3錛夐儴浣嶏細涓夎掕倢涓嬬紭銆佷笂鑷傚栦晶銆佽吂閮ㄣ佸悗鑳屻佸ぇ鑵垮栦晶鏂廣

錛4錛夋寔閽堝Э鍔匡細鍙蟲墜椋熸寚鍥哄畾閽堟爴銆

錛5錛夎繘閽堣掑害錛氶拡灝栦笌鐨鑲ゅ憟30擄鍀40擄瑙掋

錛6錛夎繘閽堟繁搴︼細閽堝ご鐨2/3錛1.5鍀2cm錛夈

錛7錛夋敞鎰忎簨欏癸細榪涢拡瑙掑害涓嶅疁瓚呰繃45擄瑙掞紝浠ュ厤鍒哄叆鑲屽眰錛涜嵂娑插皯浜1ml鏃剁敤1ml娉ㄥ皠鍣ㄥ惛鑽騫舵敞灝勶紱緇忓父娉ㄥ皠鑰呭簲鏇存崲娉ㄥ皠閮ㄤ綅銆

涓夈佽倢鍐呮敞灝勬硶

錛1錛夊畾涔夛細灝嗚嵂娑叉敞鍏ヨ倢鑲夌粍緇囩殑鏂規硶銆

錛2錛夐儴浣嶅強瀹氫綅鈶犺噣澶ц倢娉ㄥ皠錛堬級鈥滃嶮鈥濆瓧娉曪紙錛夎繛綰挎硶鈶¤噣涓銆佸皬鑲屾敞灝勨憿鑲″栦晶鑲屾敞灝勨懀涓夎掕倢娉ㄥ皠錛3錛変綋浣嶁憼渚у崸浣嶏細涓婅吙浼哥洿錛屼笅鑵跨◢寮鏇詫紱

鈶′刊鍗т綅錛氳凍灝栫浉瀵癸紝瓚寵窡鍒嗗紑錛

鈶浠板崸浣嶏細鐢ㄤ簬鍗遍噸鑰咃紱鍧愪綅錛氫究浜庢搷浣溿

錛4錛夋寔閽堝Э鍔匡細涓鎸囧滻瀹氶拡鏍擄紙鎻℃瘺絎斿紡錛夈

錛5錛夎繘閽堣掑害錛氶拡灝栦笌鐨鑲ゅ憟90擄瑙掋

錛6錛夎繘閽堟繁搴︼細閽堝ご鐨2/3錛2.5鍀3cm錛夈

錛7錛夋敞鎰忎簨欏癸細2宀佷互涓嬪┐騫煎効鍥犺噣澶ц倢鍙戣偛涓嶅畬鍠勶紝鎵浠ヤ笉瀹滈夌敤鑷澶ц倢娉ㄥ皠錛屽簲閫夎噣涓銆佸皬鑲屾敞灝勶紝浠ラ槻鎹熶激鍧愰ㄧ炵粡銆

鍥涖侀潤鑴夋敞灝勬硶

錛1錛夊畾涔夛細鑷闈欒剦娉ㄥ叆鑽娑茬殑鏂規硶銆

錛2錛夐儴浣嶏細璐佃侀潤鑴夛紝姝d腑闈欒剦錛屽ご闈欒剦錛屾墜鑳屻佽凍鑳屽拰韙濋儴絳夊勬祬闈欒剦錛堝傛墜鑳岄潤鑴夈佸ぇ闅愰潤鑴夈佸皬闅愰潤鑴夈佽凍鑳岄潤鑴夛級銆

錛3錛夋寔閽堝Э鍔匡細鍚岀毊鍐呮敞灝勩

錛4錛夎繘閽堣掑害錛氶拡灝栦笌鐨鑲ゅ憟20擄瑙掋

錛5錛夌郴姝㈣甯︾殑瑕佹眰錛氶儴浣嶅湪絀垮埡鐐逛笂鏂6cm浠ヤ笂錛屾椂闂村湪紕橀厭涓庝箼閱囨秷姣掔毊鑲や箣闂淬

錛6錛夋敞鎰忎簨欏癸細鎺ㄨ嵂涓鑻ュ矓閮ㄧ柤鐥涖佽偪鑳錛岃瘯鎶芥棤鍥炶錛屾彁紺洪拡澶存粦鍑洪潤鑴夛紝搴旀嫈鍑洪拡澶達紝鏇存崲閮ㄤ綅錛岄噸鏂版敞灝勩傞渶闀挎湡闈欒剦緇欒嵂鑰咃紝搴旂敱榪滅灝忛潤鑴夊紑濮嬶紝浠ヤ繚鎶ら潤鑴夈傛牴鎹鐥呮儏鍜岃嵂鐗╂ц川錛屾帉鎻℃敞鍏ヨ嵂鐗╃殑閫熷害錛岄殢鏃跺惉鍙栫棶浜虹殑涓昏瘔錛岃傚療娉ㄥ皠灞閮ㄥ強鐥呮儏鍙樺寲銆傚圭粍緇囨湁寮虹儓鍒烘縺鐨勮嵂鐗╋紝搴斿厛娉ㄥ叆灝戦噺鐢熺悊鐩愭按錛岃瘉瀹為拡澶村湪琛綆″唴錛屽啀鎹㈡湁鑽娑茬殑娉ㄥ皠鍣ㄦ敞灝勶紝浠ラ槻鑽娑插栨孩鑰屽彂鐢熺粍緇囧潖姝匯

Ⅶ 常用的毫針種類、進針方法、取穴原則及方法

1毫針的規格主要以針身的直徑和長度區分。一般臨床以粗細28~30號(0.32~0.38mm)和長短為1~3寸(25~75mm)者最為常用。短針多用於耳針及淺刺中之用,長針多用於肌肉豐厚部穴位的深刺和某些穴位作橫向透刺之用。x0dx0a22.進針法x0dx0ax0dx0a(1)單手進針法:術者以拇指、食指持針,中指端抵住腧穴,指腹緊靠針身下段。當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壓時,中指隨之屈曲,將針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實際上,此法是以刺手的中指代替了押手的作用,具有簡便、快捷、靈活的特點。該法多用於較短毫針的進針。x0dx0ax0dx0a(2)雙手進針法:即左右雙手配合,協同進針。根據押手輔助動作的不同,又分為指切進針法、夾持進針法、提捏進針法、舒張進針法四種。x0dx0ax0dx0a指切進針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指甲切壓在穴位上,右手持針,緊靠指甲緣將針刺入皮膚。適用於較短毫針刺入肌肉豐厚部的穴位。x0dx0ax0dx0a夾持進針法:用左手拇、食兩指夾持棉球,裹住針尖,直對腧穴,當押手兩指下按時刺手順勢將針刺入穴位。適用於長針的進針。x0dx0ax0dx0a舒張進針法:用押手拇、食指將穴區皮膚撐開綳緊,右手持針從兩指間刺入。多用於皮膚松馳或有皺折部的穴位,如腹部穴位。x0dx0ax0dx0a提捏進針法:用押手拇、食指將穴區皮膚捏起,刺手持針從捏起部側面或上端刺入。適用於頭面等皮膚淺薄處的穴位。x0dx0ax0dx0a(3)管針進針法:用不銹鋼、玻璃或塑料等材料製成針管,代替押手。選平柄毫針裝入針管,上端露出針柄2-3分,然後快速將針拍入穴位內,再將針管抽去,施行各種手法。本法進針痛苦小,適用於疼痛敏感者。x0dx0ax0dx0a3.針刺角度、方向和深度x0dx0ax0dx0a(1)進針角度:x0dx0ax0dx0a直刺:針身與皮膚表面呈90度角或接近垂直刺入。常用於肌肉較豐厚的腰、臀、腹、四肢等部位的腧穴。x0dx0ax0dx0a斜刺:針身與皮膚表面呈45度角左右傾斜刺入。適用於不能深刺的腧穴。x0dx0ax0dx0a橫刺:又稱平刺或沿皮刺。即將針身傾斜與皮膚表面約呈15~25度角沿皮刺入。適用於皮肉淺薄處,有時在施行透穴刺法時也用這種角度針刺。x0dx0ax0dx0a(2)針刺方向:針刺方向一般根據經脈循行方向,腧穴分布部位和所要求達到的組織結構等情況而定。有時為了使針感到達病所,也可將針尖對向病痛處。x0dx0ax0dx0a(3)針刺深度:針刺的深度一般以既有針感而又不傷及重要組織器官為原則。每個腧穴的針刺深淺都有原則要求,但在臨床應用時,還應根據病員的年齡、體質、病情和所在腧穴的解剖部位等情況靈活x0dx0ax0dx0a3其基本原則是「循經取穴」,這是根據「經脈所通,主治所及」的原理而來的。因此,在「循經取穴」的指導下,取穴原則可包括近部取穴、遠部取穴和隨證取穴。x0dx0a近部取穴:近部取穴是指在病痛的局部和鄰近的選取腧穴,它是以腧穴近治作用為依據的。其應用非常廣泛,大凡其症狀在體表部位反映較為明顯和較為局限的病證,均可按近部取穴原則選取腧穴,予以治療。例如,眼病取睛明、球後、攢竹、風池等,鼻病取迎香、巨_,面癱取頰車、地倉,胃痛取中脘等,皆屬於近部取穴。x0dx0ax0dx0a遠部取穴:遠部取穴在距離病痛較遠的部位選取腧穴,它是以腧穴的遠治作用為依據的。這是針灸處方選穴的基本方法,體現了針灸辨證論治的思想。遠部取穴運用非常廣泛,臨床上多選擇肘膝以下的穴位進行治療,在具體應用時,既可取所病臟腑經脈的本經腧穴(本經取穴),也可取與病變臟腑經脈相表裡的經脈上的腧穴(表裡經取穴)或名稱相同的經脈上的腧穴(同名經取穴)進行治療。例如,咳嗽、咳血為肺系病證,可選取手太陰肺經的尺澤、魚際、太淵(本經取穴),也可選擇與足太陰脾經的太白(同名經取穴);胃脘疼痛屬胃的病證,可選取足陽明胃經的足三里,同時可選足太陰脾經的公孫(表裡經),面部疾患選取合谷,目赤腫痛取行間,久痢脫肛取百會,急性腰扭傷取水溝等,均為遠部取穴的具體應用。x0dx0ax0dx0a隨證取穴:隨證取穴,亦名對證取穴,或辨證取穴,是指針對某些全身症狀或疾病的病因病機而選取腧穴,這一取穴原則根據中醫理論和和腧穴主治功能而提出的。因在臨床上有許多病證,如,如發熱、失眠、多夢、自汗、盜汗、虛脫、抽風、昏迷等全身性疾病,往往難以辨位,不適合用上述取穴方法,此時就必須根據病證的性質,進行辨證分析,將病證歸屬於某一臟腑和經脈,再按照隨證取穴的原則選取適當的腧穴進行治療。如因心腎不交的失眠,辨證歸心、腎兩經,故取心、腎經神門、太溪等腧穴。x0dx0ax0dx0a對於各別突出的症狀,也可以結合臨床經驗而選穴。如,發熱者可取大椎、曲池,痰多者取豐隆等,也可歸於隨證取穴的范疇。

閱讀全文

與臨床常用進針方法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檢測是否對粉底液過敏的方法 瀏覽:675
鍛煉大腦前廳的方法有 瀏覽:255
什麼方法豐胸最見效 瀏覽:464
手提袋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869
機械五金cad圖紙測量方法 瀏覽:171
濃痰怎麼去除方法 瀏覽:782
生產食用菌保存最多的方法是什麼 瀏覽:249
茶花的嫁接方法視頻 瀏覽:935
天麻丸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254
提前還貸等額本金計算方法 瀏覽:943
新車除味有哪些方法 瀏覽:247
心的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372
百度地圖位置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09
如何改變電腦連接方法 瀏覽:24
vivo手機屏幕鎖定方式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79
如何製作膠水最簡單方法 瀏覽:760
山東萊陽立碑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146
做事的方法論怎麼做 瀏覽:772
毛栗子剝殼的方法及如何保存 瀏覽:205
簡易縫紉機的使用方法 瀏覽: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