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常用的拔罐方法有幾種

常用的拔罐方法有幾種

發布時間:2024-07-10 04:10:01

Ⅰ 拔火罐的方法有哪些

投火法:用酒精棉球(或紙片)燃燒後投入罐內,隨後將罐口罩在應拔的部位上。這種方法適於側面橫拔。

閃火法:用鑷子挾著燃燒的酒精棉球,在罐子內壁繞一下,隨將棉球抽出,迅速將罐口罩在應拔的部位上,即可吸著。

貼棉法:用約1厘米見方的棉花一塊,不要過厚,置於95%酒精內浸濕,貼於罐內壁的中段,以火柴點燃,罩於應拔的部位上。這種方法不受體位的限制,但棉花上所含酒精不宜過多,以免酒精燃著下滴,燙傷皮膚。

拔火罐的程序

先將火罐大小與施術部位對比一下,是否適合,然後拿好火罐,擺好適當體位,即可開始拔罐。使用新罐時,須在閉口抹一些凡士林,以免皮膚破損。拔罐時間,一般約10~20min,如患者感到灼痛過緊,可酌情提前。起罐時可用食指輕壓罐旁的肌肉,使空氣透入罐內,罐即落下。拔罐時,皮膚如有損傷,可用凡士林紗布妥為包紮,以防續發感染化膿。

拔火罐的適應症和禁忌症

適應症:外感風寒、頭痛眩暈、眼暴腫痛、羞明畏光等症可在太陽穴上拔之;風寒濕痹、關節酸痛可在痛處拔之。另咳嗽氣喘可在背部兩側拔之;腹痛腸鳴、大便泄瀉可在腹部拔之。

禁忌症:凡局部有皮膚病或全身枯瘦、肌肉失去彈性者,不可拔罐;凡血管多、骨凸起、毛發部、心跳處、眼、耳、鼻、口與乳頭等部位,均不可拔。此外,有高熱、昏迷、抽搐和婦女妊娠期間及水腫、腹水、腫瘤等亦不宜應用。

Ⅱ 拔葯罐有哪些常見方法

拔罐常見的方法
1、留罐法:是指把罐吸附在相應位置後滯留一定時間的方法。此法適用於治療風濕痹症、感冒咳嗽、胃痛、嘔吐、腹痛、泄瀉等病症。
2、閃罐法:是指把罐吸附於相應位置後,用一隻手壓住皮膚,另一隻手握住罐體快速拔下的方法。如此反復多次,直至皮膚潮紅、充血或淤血為度。此法適用於治療局部皮膚麻木、疼痛等病症。
3、走罐法:指拔罐時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膚上塗一層凡士林油後,再拔罐。然後,醫者用手握住罐子,在塗有凡士林油的部位上、下或左、右往返推動。當所拔部位的皮膚紅潤、充血、甚至淤血時,將罐起下。此法適用於治療肌肉豐厚,皮膚平坦部位的病症,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風濕痹痛等病症
4、刺絡拔罐法:即將皮膚消毒後,用三棱針點刺出血或用皮膚針叩打後,再行拔罐,以加強刺血治療的作用。此法多用於治療丹毒、扭傷、乳癰等病症。
5、投火法:將薄紙捲成紙卷,或裁成薄紙條,燃著到1/3時,投入罐里,將火罐迅速叩在選定的部位上。投火時,不論使用紙卷和紙條,都必須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燒一寸左右後,紙卷和紙條,都能斜立罐里一邊,火焰不會燒著皮膚。初學投火法,還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層濕紙,或塗點水,讓其吸收熱力,可以保護皮膚。
6、滴酒法:向罐子內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將罐子轉動一周,使酒精均勻地附著於罐子的內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後用火柴將酒精燃著,將罐口朝下,迅速將罐子叩在選定的部位上。
拔罐後,凡肌體及內臟功能失調者,均會出現不同顏色的火罐印跡,對於診斷和指導保健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那麼拔罐後的皮膚顏色要怎麼鑒別呢?下面的內容會詳細告訴大家拔罐後皮膚顏色鑒別的方法。
拔罐後為什麼皮膚會癢
拔罐後,邊緣會由於局部罐口的刺激和充血而發生緊縮瘙癢感,這是正常的現象。中醫表示有風邪和濕氣,先痛後癢表示體內有火毒。遇到皮膚癢不必驚慌,是病氣外排的必然現象。連續治療,堅持一段時間,反應自然消失,一般不會很長,有的1--2天,個別嚴重的需要1--2周左右。
但有一部分是對於罐子材質的過敏而導致的,多數是瓷罐或竹罐,尤其是竹葯罐,由於葯物的熏蒸會有部分患者出現過敏現象。一般的玻璃管是不會出現過敏現象的,但如果拔的時候罐口太燙或拔得時間長了,會導致局部血液循環不佳,出現紅腫、水皰甚至破潰現象。
拔罐後,一般火罐的印子會在3-5天消退,很多在第二天就會出現癢癢的,這是很正常的,這是末梢破壞組織的修復的過程,不用擔心。如果症狀持續,建議皮膚科就診,用點外用葯物。
拔火罐的方法
火罐一拔病體舒暢
「拔火罐」是民間對拔罐療法的俗稱,又稱「拔管子」或「吸筒」。它是藉助熱力排除罐中空氣,利用負壓使其吸著於皮膚,造成瘀血現象的一種治病方法。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所以,許多疾病都可以採用拔罐療法進行治療。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見,按中醫的解釋多屬風濕入骨。拔火罐時罐口捂在患處,可以慢慢吸出病灶處的濕氣,同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止痛、恢復機能的目的,從而治療風濕「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適。 由於拔火罐能行氣活血、祛風散寒、消腫止痛,所以對腰背肌肉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刁老師還介紹,火罐還可以用在人體穴位上,治療頭痛、眩暈、眼腫、咳嗽、氣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隻火罐同時施行。
頸椎病的拔罐療法
椎病的手法治療是脊髓型以外各型的首選療法,罐療也可以改善頸痙攣狀態。我們在臨床中,常將拔罐作為手法治療之前的放鬆手段使用,實踐證明:這一手段簡捷高效,明顯節約人力,可供醫道同仁參考。下面把頸椎病的拔罐方法介紹如下:
血瘀型:症見頸骨硬痛,固定不移,痛若針刺,兼見肢體麻木。選穴:肩貞(在肩部後面,正腋後紋頭上方一橫指)、天宗(肩胛骨岡下窩的中央)、阿是穴。操作:上述穴位拔火罐10分鍾,起罐後局部按摩,頭部做旋轉動作,隔日1次,3次為1個療程。
風寒濕痹型:症見肩臂疼痛、麻木,肌肉萎縮無力,頸項沉重酸痛,僵硬不能活動,惡寒畏風。選穴:大抒(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風門(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阿是穴。操作: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20分鍾,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治療時還應注意長時間屈頸工作時,經常做頸部及肩部功能鍛煉,避免感受風寒,枕頭高低適中。
湧泉穴拔罐法
人體的生長發育與衰老均與腎氣的盛衰直接相關,腎氣充足則生長發育正常,精力旺盛,骨堅齒固,發澤耳聰;腎氣衰弱則生長發育遲緩,精力不足,骨松齒脫,發枯耳背。所以古人非常重視人體的腎臟,稱之為「先天之本」、「生長發育之源」。湧泉穴是腎經的第一個穴位,位於人體的最下部足掌心處,體內濕毒之邪重著粘膩,容易蘊積於下,不易排出,日積月累,阻塞經氣,或隨經氣傳至身體的其他部位,造成多種疾病。所以湧泉穴經常拔罐可以及時排除體內的濕毒濁氣,疏通足少陰腎經的經氣,腎氣旺盛,人體的精力充沛,具有固齒烏發、聰耳明目、延緩衰老的作用。如果能夠在湧泉穴刺血拔罐效果更好。
大椎穴拔罐治療和預防感冒
大椎穴乃督脈之穴。「督」有總督、督促之意。督脈行於人體脊背正中,上至頭面,入絡於腦,具有統率和督促全身陽經脈氣的作用,故督脈有「總督諸陽」和「陽脈之海」之說。大椎穴位於人體背部極上,是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的交會穴,故為陽中之陽穴。具有統領一身之陽氣,聯絡一身之陰氣的作用。所以經常在大椎穴拔罐,具有調節陰陽,祛除邪氣,疏通經絡,行氣活血,預防感冒、咳嗽、頭痛、中風等疾病,增強身體抵抗力的作用。
穴位拔罐增補元氣
關元、氣海、命門穴拔罐具有增補元氣的作用。由於氣海和關元同屬於任脈,距離較近,所以可將此二穴同時吸拔於一個罐內。
關元與氣海穴都具有強壯作用,為中老年保健的重要穴位。古人認為氣海穴「為元氣之海」;關元穴亦稱為丹田,是人體足三陰經與任脈之交會穴;命門穴位於背部正中第二腰椎棘突下,是督脈的重要穴位,為「生命之戶」,乃真氣出入之所,具有補腎壯陽的作用。人至晚年往往腎氣虛損、陽氣衰微,所以經常拔這幾個穴位具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延年益壽的作用。
要想調血補血,就拔三陰交穴
中醫上講:三陰交穴位於內踝上三寸,是肝、脾、腎三條陰經的交會穴。肝藏血、脾統血、腎藏精,「精血同源」。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先天賴後天的滋養,後天賴先天的促動。
經常三陰交穴,可調補肝、脾、腎三經的氣血,三經氣血調和,則先天之精旺盛,後天氣血充足,因而可以達到調補精血,健康長壽的目的。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的中醫拔罐療法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組以慢性血葡萄糖(簡稱血糖)水平增高為特徵的代謝病群。主要特點是血糖過高、糖尿、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疲乏,具有現代文明病之稱。其典型症狀為「三多一少」,即多飲,多尿,多食消瘦。
中醫認為,拔罐療法是以罐具吸拔病變部位或穴位,以通暢氣血,疏導經絡,拔除病氣,調整人體陰陽平衡,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最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因此,中醫認為,拔罐療法具有 行氣活血,溫經通絡,消腫止痛,祛濕逐寒,泄熱除毒等作用。
拔罐治療糖尿病的操作方法
方法一:
(l)取穴:①三焦俞、腎俞。②石門。③三陰交。
足三里穴拔罐的保健作用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四總穴之一,是人體最重要的保健穴位,古人稱之為「長壽穴」。足陽明胃經是多氣多血之脈,從頭一直到腳,縱貫全身,主要分布於頭面、胸腹部及下肢外側的前緣。所以足三里穴拔罐除了可以調節消化系統的功能外,對於頭痛、牙痛、精神失常、發熱、鼻炎、口眼歪斜、口唇生瘡、哮喘、心悸、高血壓、腹痛、泄瀉等疾病都有一定的效果,故有「肚腹三里留」之說。
有關足三里的經絡理論已經被大量現代科學研究所證實,足三里穴對大腦皮層功能有調節的作用,對心血管功能,胃腸蠕動和內分泌功能都有良性的促進作用。在我國民間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幹」的經驗之傳。既古時候,民間常用灸的方法使足三里起泡流水,預防疾病。其實只要經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同樣的甚至更有效的保健作用。
喬治亞是世界上著名的長壽地區,在那裡盛行著一種放血方法,即採用極為簡單的工具,從腿膝的外側(正好是足三里穴)刺入使血滴出。每年用這種方法定期放血,一般是在體力充沛,體內毒素過剩時使用。那麼為什麼要這樣做?一位114歲的哈拉吉亞老人回答道,他們已經習慣於這樣做了,他曾祖父教導說:「不這樣,你就不能長壽。」
四關穴拔罐的保健作用
四關穴即合谷、太沖穴的總稱。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四總穴之一。位於第一、二掌骨之間,也就是俗稱的「虎口」。太沖穴是足厥陰肝經的輸穴和原穴。位於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間。合谷穴與太沖穴都是人體的重要保健穴位,兩穴合稱為「四關穴」,意即人體生命的關口。
手陽明大腸經從手出發,沿著手臂外側,終止於頭面部的迎香穴。因此頭面部以及五官的疾病,如頭痛、咽喉腫痛、口乾、流鼻血、牙痛、口眼歪斜等均可通過合谷穴拔罐進行治療和預防,所以有「面口合谷收」之說。同時合谷穴經常拔罐還可保持大腸經的氣血暢通,使體內的代謝產物和毒素及時排出體外。
足厥陰肝經從足出發,沿著下肢內側,繞過生殖器,循著兩脅,上達頭頂。肝藏血,主疏泄,肝主筋,開竅於目。太沖穴為肝經的輸穴和原穴,因此太沖穴拔罐可以防治人體的精神系統疾病,生殖系統疾病,肝膽系統疾病,以及頭暈、頭痛、目赤腫痛、筋脈拘急等疾病。太沖空經常拔罐可以調整血壓,使血壓趨於正常,並具有增強性功能,調整情緒,清頭明目的作用,使人具有的精力和舒暢的情緒面對生活。
肚臍上拔罐的作用
肚臍的穴名叫「神闕」,是任脈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兒通過臍帶從母體接受營養,所以臍是「生命之根蒂」,神氣出入之門戶。任脈總領一身之陰經,循行於胸腹正中,上聯心肺,中經脾胃,下通肝腎。所以神闕穴為經氣之海,五臟六腑之本,經常在神闕穴拔罐具有健脾強腎、回陽救逆、和胃理腸、行氣利水、散結通滯、活血調經的作用。目前市場上銷售的一些敷臍葯膏,就是根據這一原理而治病的,如果能在拔罐之後直接將葯物敷於臍部,則效果更加顯著。
神闕穴拔罐應注意,罐內的負壓不易過大,拔罐時間不易過長,最好選擇負壓罐,因為負壓罐容易調整負壓,而且不易燙傷皮膚,當皮膚出現充血或輕度瘀血時即可起罐。
拔火罐的誤區
火罐療法,又稱拔火罐,是借用杯罐的吸力,吸附於人體穴位或某個疼痛的局部,造成皮膚紅暈、紫紅而達到治療目的。很多人拔火罐習慣在家裡進行,由於缺少專業指導,易產生一些誤區。例如:
拔火罐後馬上洗澡 很多愛在浴池洗澡的人常說「火罐和洗澡,一個也少不了」。確實,溫熱的澡水和溫熱的火罐,洗完再拔,拔完再洗,想想都舒服。可是這順序還真要注意,可以洗完澡後拔火罐,但是絕對不能在拔罐之後馬上洗澡。
拔火罐後,皮膚是在一種被傷害的狀態下,非常的脆弱,這個時候洗澡很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發炎。而如果是洗冷水澡的話,由於皮膚處於一種毛孔張開的狀態,很容易受涼。所以拔火罐後一定不能馬上洗澡。
時間越長效果越好 不少人說火罐這一拔最少要半小時,有的人認為拔出水皰來才能體現拔火罐的效果,尤其是一些老人持這樣觀點的比較多。而拔火罐真的是時間越長越好嗎?
拔火罐根據火罐大小、材質、負壓的力度各有不同。但是一般以從點上火閃完到起罐不超過十分鍾為宜。因為拔火罐的主要原理在於負壓而不在於時間,如果說在負壓很大的情況下拔罐時間過長直到拔出水皰,這樣不但會傷害到皮膚,還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

Ⅲ 拔火罐療法的種類

(1)竹筒火罐:取堅實成熟的竹筒,一頭開口, 拔罐一頭留節作底,罐口直徑分3、4、5公分三 拔火罐種,長短約8~10公分。口徑大的,用於面積較大的腰背及臀部;口徑小的,用於四肢關節部位。至於日久不常用的竹火罐,過於乾燥,容易透進空氣。臨用前,可用溫水浸泡幾分鍾,使竹罐質地緊密不漏空氣然後再用。南方產竹,多用竹罐。
(2)陶瓷火罐:使用陶土,作成口圓肚大,再塗上黑釉或黃釉,經窯里燒制的叫陶瓷火罐。有大、中、小和特小的幾種,陶瓷罐,里外光滑,吸拔力大,經濟實用,北方農村多喜用之。
(3)玻璃拔火罐:是中華傳統醫療保健中醫器具。一、製作方法:徐州是出產玻璃製品的產地之一。有悠久的歷史。質量優,純度高。生產推出的玻璃拔火罐,是使用高溫玻璃鏈爐、池爐法機制的。是環保產品。二、質量:無色透明。壁厚邊寬,罐口光滑、沒毛刺。手感好。系以耐熱性好的玻璃製成,口小,腔大,罐口略外翻。有五種型號。玻璃罐的優點是罐壁透明,可隨時面察拔罐
部位的皮膚變化,因此臨床最為常用。又由於觀察方便,特別適於刺絡拔罐。
(4)抽氣罐:用青黴素、鏈黴素葯瓶或類似的小葯瓶,將瓶底切去磨平,切口須光潔,瓶口的橡皮塞須保留完整,便於抽氣時應用。現有用透明塑料製成,不易破碎。上置活塞,便於抽氣。
(5)角制罐:系用牛角或羊角等加工製成,用鋸在角頂尖端實心處鋸去尖頂,實心部分仍需留1~2cm,不可鋸透,作為罐底。口端用鋸鋸齊平,打磨光滑。長約10cm,罐口直徑有6cm、5cm、4cm三種。其優點是經久耐用,但因動物犄角不易收集而很少應用。
(6)紫銅罐:紫銅拔火罐是藏醫、蒙醫傳統的拔火罐。

Ⅳ 拔罐常見的方法有哪些尹氏保康的薩滿罐多長時間一個療程啊

1)留罐將罐吸附在體表後,使罐子吸拔留置於施術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鍾;多用於風寒濕痹、頸肩腰腿疼痛。
(2)走罐罐口塗萬花油,將罐吸住後,手握罐底,上下來回推拉移動數次,至皮膚潮紅;用於面積較大、肌肉豐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於感冒、咳嗽等病症。
(3)閃罐罐子拔住後,立即起下,反復吸拔多次,至皮膚潮紅;多用於面癱。
(4)刺絡拔罐先用梅花針或三棱針在局部叩刺或點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內出血3~5毫升;多用於痤瘡等皮膚疾患。
注意事項:
(1)操作禁忌拔火罐時切忌火燒罐口,否則會燙傷皮膚;留罐時間不宜超過20分鍾,否則會損傷皮膚。
(2)部位禁忌皮膚過敏、潰瘍、水腫及心臟、大血管部位、下腹部,均不宜拔罐。

Ⅳ 拔罐法的拔罐常用方法

火罐法:利用燃燒時的火焰的熱力,排去空氣,使罐內形成負壓,將罐吸著在皮膚上。有下列幾種方法:
a、投火法:將薄紙捲成紙卷,或裁成薄紙條,燃著到1/3時,投入罐里,將火罐迅速叩在選定的部位上。投火時,不論使用紙卷和紙條,都必須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燒一寸左右後,紙卷和紙條,都能斜立罐里一邊,火焰不會燒著皮膚。初學投火法,還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層濕紙,或塗點水,讓其吸收熱力,可以保護皮膚。
b、閃火法:用7~8號粗鐵絲,一頭纏繞石棉繩或線帶,作好酒精捧。
使用前,將酒精棒稍蘸95%酒精,用酒精燈或蠟燭燃著,將帶有火焰的酒精棒一頭,往罐底一閃,迅速撤出,馬上將火罐扣在應拔的部位上,此時罐內已成負壓即可吸住。
閃火法的優點是:當閃動酒精棒時火焰已離開火罐,罐內無火,可避免燙傷,優於投火法。
c、滴酒法:向罐子內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將罐子轉動一周,使酒精均勻地附著於罐子的內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後用火柴將酒精燃著,將罐口朝下,迅速將罐子叩在選定的部位上。
d、貼棉法:扯取大約0.5公分見方的脫脂棉一小塊,薄蘸酒精,緊貼在罐壁中段,用火柴燃著,馬上將罐子扣在選定的部位上。
准備一個不易燃燒及傳熱的塊狀物,直徑2-3厘米,放在應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塊酒精棉球,將棉球燃著,馬上將罐子扣上,立刻吸住,可產生較強的吸力。
水罐法: 一般應用竹罐。先將罐子放在鍋內加水煮沸,使用時將罐子傾倒用鑷子夾出,甩去水液,或用折疊的毛巾緊捫罐口,乘熱按在皮膚上,即能吸住。
抽氣法:先將青、鏈黴素等廢瓶磨成的抽氣罐緊扣在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從橡皮塞抽出瓶內空氣,使產生負壓,即能吸住。或用抽氣筒套在塑料杯罐活塞上,將空氣抽出,即能吸著。

Ⅵ 拔火罐的方法 拔火罐的方法介紹

1、拔火罐大多使用的是玻璃罐,其操作方法主要有閃火法、投火法、貼棉法和架火法四種。其中,閃火法是臨床上最常用,且比較安全的方法。具體操作步驟是,用鑷子夾起九十五%的乙醇棉球,點燃後在罐內中段位置繞一到三圈後,將火退出,並迅速將罐扣在應該施罐部位的皮膚上即可。

2、拔罐後,一般留罐時間為十到十五分鍾左右,此時留罐部位皮膚多會出現充血或瘀血現象。

3、取罐方法是用一隻手抓住火罐,同時用另外一隻手的手指,按壓罐口皮膚,使空氣進入罐內,即可完成拔罐。

Ⅶ 請教一下拔火罐的方法和要點

拔罐方法1.留罐法(罐吸拔在應拔部位後滯留一定時間的方法) 2. 走罐法(罐具吸拔住後,將罐自上而下反復拉動至皮膚潮紅) 3.閃罐法(罐具吸拔於施治部位後,手握罐體快速外拔發出聲響,以不留痕跡為宜) 4. 刺血拔罐法(用消毒後的三棱針刺破穴位病灶部表皮,使之出血,然後立即拔罐) 5.留針拔罐法 6.葯罐:(1)煮葯罐: 將配製成的葯物裝入布袋內,扎緊袋口,放入清水煮至適當濃度,再把竹罐投入葯 汁內煮15分鍾 (2)貯葯罐:在抽氣罐內事先盛貯一定的葯液(約為罐子的2/3-1/2)。 7.單罐:用於病變范圍較小或壓痛點。可按病變的或壓痛的范圍大小,選用適當口徑的火罐。 8.多罐: 用於病變范圍比較廣泛的疾病。可按病變部位的解剖形態等情況,酌量吸拔數個乃至拾數個。 操作方法 專家提醒:既然是一種專業的治療手段,拔火罐當然並不簡單,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自行在家拔火罐,容易造成危險,生活中並不乏拔火罐時出現意外的事件。如果亂施穴道,有時還會適得其反。 首先要注意選材,中醫多用竹筒,如找不到,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以免火罐口太薄傷及皮肉,底部最好寬大呈半圓形。 在拔火罐前,應該先將罐洗凈擦乾,再讓病人舒適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後點火入罐。點火時一般用一隻手持罐,另一隻手拿已點著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將著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幾晃後撤出,將罐迅速放在要治療的部位;火還在燃燒時就要將罐口捂緊在患處,不能等火熄,否則太松,不利於吸出濕氣,要有罐口緊緊吸在身上的感覺才好。注意不要把罐口邊緣燒熱以防燙傷。 一般拔15—20分鍾就可將罐取下,取時不要強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轉動,動作要領是一手將罐向一面傾斜,另一手按壓皮膚,使空氣經縫隙進入罐內,罐子自然就會與皮膚脫開。 還可以採用走罐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後,用一隻手或兩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體在患者的皮膚上移動。可以向一個方向移動,也可以來回移動。這樣就治療了數個部位。走罐時應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塗抹一些潤滑劑,如甘油、石蠟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時拉傷皮膚。 拔罐有保健和醫療的效果,後背排罐,特別是順夾脊,督脈和經絡排罐可以起到調理五臟六腑強身健體的功效。而對風症、痛症、寒症效果特別好。經常拔八大健康穴百會、大椎、內關、合谷、神闕、足三里、三陰交、湧泉、可起到通奇經八脈的作用。 吸拔的方法 1.火罐法:利用燃燒時的火焰的熱力,排去空氣,使罐內形成負壓,將罐吸著在皮膚上。有下列幾種方法: (1)投火法:將薄紙捲成紙卷,或裁成薄紙條,燃著到1/3時,投入罐里,將火罐迅速叩在選定的部位上。投火時,不論使用紙卷和紙條,都必須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燒一寸左右後,紙卷和紙條,都能斜立罐里一邊,火焰不會燒著皮膚。初學投火法,還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層濕紙,或塗點水,讓其吸收熱力,可以保護皮膚。 (2)閃火法:用7~8號粗鐵絲,一頭纏繞石棉繩或線帶,作好酒精捧。 使用前,將酒精棒稍蘸95%酒精,用酒精燈或蠟燭燃著,將帶有火焰的酒精棒一頭,往罐底一閃,迅速撤出,馬上將火罐扣在應拔的部位上,此時罐內已成負壓即可吸住。 閃火法的優點是:當閃動酒精棒時火焰已離開火罐,罐內無火,可避免燙傷,優於投火法。 (3)滴酒法:向罐子內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將罐子轉動一周,使酒精均勻地附著於罐子的內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後用火柴將酒精燃著,將罐口朝下,迅速將罐子叩在選定的部位上。 (4)貼棉法:扯取大約0.5公分見方的脫脂棉一小塊,薄蘸酒精,緊貼在罐壁中段,用火柴燃著,馬上將罐子扣在選定的部位上。 (5)架火法:准備一個不易燃燒及傳熱的塊狀物,直徑2-3厘米,放在應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塊酒精棉球,將棉球燃著,馬上將罐子扣上,立刻吸住,可產生較強的吸力。 2.水罐法:一般應用竹罐。先將罐子放在鍋內加水煮沸,使用時將罐子傾倒用鑷子夾出,甩去水液,或用折疊的毛巾緊捫罐口,乘熱按在皮膚上,即能吸住。 3.抽氣法:先將青、鏈黴素等廢瓶磨成的抽氣罐緊扣在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從橡皮塞抽出瓶內空氣,使產生負壓,即能吸住。或用抽氣筒套在塑料杯罐活塞上,將空氣抽出,即能吸著。操作步驟1.術前准備 (1) 仔細檢查病人,以確定是否適應症,有無禁忌。根據病情,確定處方。 (2) 檢查應用的葯品、器材是否齊備,然後一一擦凈,按次序排置好。 (3) 對患者說明施術過程,解除其恐懼心理,增強其治療信心。 2.患者體位 病人的體位正確與否,關系著拔罐的效果。正確體應使病人感到舒適,肌肉能夠放鬆,施術部位可以充分暴露。一般採用的體位有以下幾種 (1) 仰卧位:適於前額、胸、腹及上下肢前面。 (2) 俯卧位:適於腰、背、臀部及上下肢後面。 (3) 側卧位:適於側頭、面部、側胸、髖部及膝部。 (4) 俯伏坐位及坐位:適於項部、背部、上肢及膝部。 3.選罐 根據部位的面積大小,患者體質強弱、以及病情而選用大小適宜的火罐或竹罐及其它罐具等。 4.擦洗消毒 在選好的治療部位上,先用毛巾浸開水洗凈患部,再以干紗布擦乾,為防止發生燙傷,一般不用酒精或碘酒消毒。如因治療需要,必須在有毛發的地方或毛發附近拔罐時,為防止引火燒傷皮膚或造成感染,應行剃毛。 5.溫罐 冬季或深秋、初春、天氣寒冷、拔罐前為避免患者有寒冷感,可預先將罐放在火上燎烤。溫罐時要注意只烤烘底部,不可烤其口部,以防過熱造成燙傷。溫罐時間,以罐子不涼和皮膚溫度相等,或稍高於體溫為宜。 6.施術 首先將選好的部位顯露出來,術者靠近患者身邊,順手(或左或右手)執罐按不同方法扣上。一般有兩種排序: (1) 密排法:罐與罐之間的距離不超過1寸。用於身體強壯且有疼痛症狀者。有鎮靜,止痛消炎之功,又稱「刺激法」。 (2) 疏排法:罐與罐之間的距離相隔1--2寸。用於身體衰弱、肢體麻木、酸軟無力者。又稱「弱刺激法」。 7.詢問 火罐拔上後,應不斷詢問患者有何感覺(假如用玻璃罐,還要觀察罐內皮膚反應情況),如果罐吸力過大,產生疼痛即應放入少量空氣。方法是用左手拿住罐體稍傾斜,以右手指按壓對側的皮膚,使之形成一微小的空隙,使空氣徐徐進入,到一定程度時停止放氣,重新扣好。拔罐後病人如感到吸著無力,可起下來再拔1次。 8.拔罐時間 大罐吸力強,1次可拔5~10分鍾,小罐吸力弱,1次可拔10~15分鍾。此外還應根據患者的年齡、體質、病情、病程以及拔罐的施術部位而靈活掌握。 9.拔罐次數 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10次為1療程,中間休息3~5日。注意事項1.拔罐時要選擇適當體位和肌肉豐滿的部位。若體位不當、移動、骨胳凸凹不平,毛發較多的部位均不適用。 2.拔罐時要根據所拔部位的面積大小而選擇大小適宜的罐。操作時必須迅速,才能使罐拔緊,吸附有力。 3.用火罐時應注意勿灼傷或燙傷皮膚。若燙傷或留罐時間太長而皮膚起水泡時,小的勿須處理,僅敷以消毒紗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較大時,用消毒針將水放出,塗以龍膽紫葯水,或用消毒紗布包敷,以防感染。 4.皮膚有過敏、潰瘍、水腫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熱抽搐者,以及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5.身體虛弱者不適合拔火罐。身體虛弱者體內陽氣不足,如果再拔火罐會導致陽氣更加不足,更加破壞了自身的陰陽平衡。所以身體虛弱,陽氣不足,盡量不要考慮拔火罐。 6.有肺部基礎病的患者,如慢阻肺、肺結核、肺膿腫、支氣管擴張等,不適用拔火罐。肺部有炎症時,經常會伴隨肺泡的損傷或肺部有體液瀦留。如果用拔火罐進行治療,會使胸腔內壓力發生急劇變化,導致肺表面肺大泡破裂,從而發生自發性氣胸。 7.拔火罐後洗澡容易著涼。拔火罐後不宜洗澡,因為拔火罐後,皮膚是在一種被傷害的狀態下,非常的脆弱,這個時候洗澡很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發炎。而如果是洗冷水澡的話,由於皮膚處於一種毛孔張開的狀態,很容易受涼。所以拔火罐後一定不能馬上洗澡。 8.長時間拔火罐會導致皮膚感染。拔火罐根據火罐大小、材質、負壓的力度各有不同。但是一般以從點上火閃完到起罐不超過十分鍾為宜。因為拔火罐的主要原理在於負壓而不在於時間,如果說在負壓很大的情況下拔罐時間過長直到拔出水皰,這樣不但會傷害到皮膚,還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 9.各季節拔火罐要注意: 春天春天天氣轉暖,氣溫開始回升。但北方突然來襲的春寒,還是會讓猝不及防的人患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由風寒引起的感冒,用火罐將寒氣拔出可有效緩解症狀。治療時要注意罐口的潤滑。北方天氣乾燥,尤其是春天,又冷又干。這種環境下人的皮膚缺少水分,拔火罐時容易造成皮膚破裂。 夏天 夏天氣溫較高,加上雨水多,人很容易有皮膚病如痱子。這時拔火罐主要為了去濕氣。由於夏天出汗較多,拔罐前最好洗個澡,把身體擦乾,別讓汗液影響火罐的吸附。拔完不要洗澡,即使身上出汗很多也不要洗,以免感染。 秋天和冬天這兩個季節氣溫低、乾燥,拔罐要選擇溫暖的房間,注意保溫。對需要進行背、腹等部位拔罐的患者,可以適當減少拔罐時間,不要讓身體暴露太久。拔完及時穿衣,可以適當喝點熱水,暖暖身體。秋冬兩季皮膚乾燥,拔罐要潤滑罐口,保護皮膚不受傷。禁忌(1)飽腹、空腹都不宜拔火罐操作 (2)拔火罐前要先排凈大小便 (3)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火罐 (4)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等 (5)女性的月經期及其它出血症部位,不可拔罐。 (6)拔火罐後不要馬上洗澡,尤其是冷水澡 (7)高熱、抽搐、痙攣等 (8)皮膚過敏或潰瘍破損處 (9)肌肉瘦削或骨胳凹凸不平及毛發多的部位不宜應用 (10)孕婦腰骶部及腹部均須慎用
禁忌患有以下疾病的患者請勿嘗試拔罐,否則可能引起問題: 心臟病 血友症 全身浮腫 全身皮膚病或局部皮損(如皮膚過敏或潰瘍破裂處) 極度衰弱、消瘦、皮膚失去彈力者 高熱不退、抽搐、痙孿

閱讀全文

與常用的拔罐方法有幾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藍莓怎麼養殖方法 瀏覽:328
四年級數學未知數計算方法 瀏覽:348
已知等式求解方法視頻 瀏覽:392
通大便有什麼最快方法 瀏覽:899
女人如何長高的好方法 瀏覽:444
手機pin碼忘了怎麼辦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568
青島海珍品食用方法 瀏覽:667
如何創新黨課方式方法 瀏覽:118
手機殼鑒別方法 瀏覽:22
種豬使用方法 瀏覽:725
voto手機有沒有一種解密碼的方法 瀏覽:434
肯德基雞翅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779
中原通使用方法 瀏覽:992
農村無煙灶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93
電腦開機故障現象原因排除方法 瀏覽:458
瑜伽墊拉力器使用方法圖片 瀏覽:6
肌肉鍛煉的原則和方法 瀏覽:212
單相交流電機的檢測方法 瀏覽:43
腰大肌拉傷的治療方法 瀏覽:632
目前常用的幾種產前篩查方法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