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熬中葯的講究和服用方法
要選好煎熬中葯的容器
煎熬中葯最好是沙鍋,陶瓷瓦罐(鋁製品、搪瓷器也可用),忌用鐵器。因為陶瓷化學性質穩定,在葯物水煎復雜的化學應中,不會“干擾”葯物的合成與分解,導致影響葯效。而我們常用的鐵鍋容器在葯物煎煮過程中,極易同中葯內所含的鞣酸質、甙類等成份起反應,造成葯物的療效降低或失效,以至發生反作用,所以不宜使用。
中葯的'煎法
一、煎葯容器以砂鍋、搪瓷器皿、不銹鋼為宜,嚴禁用鐵器。
二、中葯入煎前應先用冷水浸泡20分鍾左右。煎葯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葯面1-3厘米。大劑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葯物可適當增加用水量。
三、煎葯時間應根據葯性而定,一般葯為30分鍾。解表葯、清熱葯、芳香類葯物不宜久煎,沸後煎15-20分鍾。滋補葯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鍾。煎葯時要攪拌葯料2-3次。每劑中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
四、煎葯量:兒童每劑50-100毫升。成人每劑150-200毫升。
要掌握服用方法。
中草葯有“冷服”、“熱服”之說,服葯時間也有講究。
溫服法:即葯液不涼不熱時服用,一般葯物和補葯多用此法。
熱服法:趁葯液比較熱時服用。熱服可發汗解表,治療內寒症,可助祛除沉寒痼疾,寒葯熱服可治假寒真熱證。
寒服法:將葯液放涼或冷藏後服用。此法用於治療內熱症,寒服可助清解熱毒。
頓服法:即一次將葯服完,能迅速發揮葯效,適用於治療重病和胃腸道疾病。
頻服法:即數次頻飲或含咽,此法多用於咽喉疾病。
沖服法:因沉香、木香等芳香葯久煎影響葯效,故先將葯物置入杯中,趁熱將湯葯沖入杯內,溫浸片刻後再服之。
調服法:此法多用於犀角、羚羊角、牛黃、田七等葯物。一般將這些葯物另行研成粉末,用適量湯劑調和或用水、酒、醋、蜂蜜、蔗糖等調勻服下。
送服法:丸、散、丹、膏等用溫開水送服;祛寒葯用淡鹽水送服;活血化淤葯用酒送服均可助葯效。
含化法:將葯丸或葯片含在口中,讓其逐漸在口中溶化,以發揮療效。
空腹服法:空腹服葯就是在飯前半小時或飯後兩小時服葯。主要用於驅蟲、攻下或治療四肢血脈病。
飯前服法:飯前30-50分鍾服葯,治療虛證和腸胃病時常選此法。
飯後服法:飯後15-20分鍾服葯,治療心肺疾病時常選此法。
解表葯一般宜溫服,為了達到發汗的目的;解毒葯、止咳葯、清熱葯則應冷服;滋補葯宜空腹溫服,易於消化吸收,但量不宜太多;安神葯在睡前半小時,以加強葯物作用;脾胃虛弱者宜飯後服葯,對胃腸有較強刺激的葯物更應飯後服;瀉下葯須空腹時服,而不宜於夜間服用,大便通暢後則應停葯;嘔吐病宜少量多次飲葯,減輕胃的負擔,或先服薑汁少許,以降逆止嘔;中葯不宜用茶水和乳汁送服,因茶葉、乳汁易和某些葯物發生化學作用,降低葯效。
特殊葯物的煎煮方法
1) 先煎 先煎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葯物的溶解度,降低葯物的毒性,充分發揮療效。①礦石類:貝殼類、角甲類葯物,因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須先煎。②有毒的葯物:如烏頭、附子、商陸等等,要先煎1~2小時,先煎、久煎能達到減毒或去毒的目的。③某些植物葯:如天竺黃、火麻仁、石斛、只有先煎才有效。2) 後下 後下的目的是為了減少揮發油的損耗,有效成分免於分解破壞。①氣味芳香,含揮發油多的葯物;②不宜久煎的葯物3)包煎 ①花粉類葯物;②對含澱粉、粘液質較多的葯物如車前子在煎煮過程中易粘鍋糊化、焦化,故需包煎。③對附絨毛葯物,如旋覆花等,採取包煎,可避免由絨毛脫落混入湯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4)烊化沖入 對於一些膠類或糖類,粘性大,如阿膠、鹿角膠、蜂蜜、飴糖等等,宜加適量開水溶化後,沖入湯液中或入湯液中烊化服用。如若混煎,會導致葯液的粘性大,影響其它成分的溶出,膠亦受一定損失。
一副中葯應該煎煮幾次為好?
一般而言,一副中葯在煎煮兩次後所含的有效成分已大為降低,故以煎煮兩遍為佳。但對於葯量較大的處方,在兩次煎煮後可能存留的有效成分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為一日3次服用,以節約中葯資源,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療效。
喝中葯的禁忌及注意事項
喝中葯的禁忌,雖然在現今這個社會,西葯的種類繁多,但是還是不少疾病需要喝中葯來治療,中葯並不是西葯那麼普遍使用,那麼喝中葯的禁忌有哪些呢?這也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以下就給你詳細介紹一下:
一、在服用中葯的時候千萬不要喝濃茶,因為茶葉里含有鞣酸,如果與中葯同時服用的話會影響人體對中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減低療效。
二、在服用中葯的時候千萬別吃吃蘿卜,因為蘿卜有消食、破氣等功效,特別是服用人參等滋補類中葯時,吃蘿卜不僅會降低補葯的效果,還有可能影響葯物的補益作用。
三、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腸炎病人,在服用健脾、溫胃和胃葯的時候,千萬別吃大蒜。因為大蒜裡面含有大蒜素能刺激胃腸黏膜,使所服的中葯不能有效地發揮治療作用。
四、服中葯煎劑及丸葯的時候,不宜吃生、冷、油膩的食物。因為生、冷類食物不但刺激胃腸,而且還影響胃腸對葯物的吸收,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膩食物與葯物混合,更能阻礙胃腸對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從而降低療效。
此外,患有瘡、皮膚病人忌食魚、蝦、蟹及羊肉、豬肉等食物。水腫患者忌食食鹽。肝炎患者忌食辛、辣、油膩。
⑵ 中葯應該怎樣煎服
中葯的煎服方法是十分有講究的,它直接影響著治療和調理的效果,因此必須十分注意。
一般中葯的煎法是:煎葯前,先將葯物放入容器(以陶瓷沙鍋罐為宜)內,加冷水漫過葯面約3厘米左右,浸透後再煎煮,則有效成分易於煎出。煮沸後改用小火,以免葯汁溢出或過快熬干。煎葯時不宜頻揭葯蓋,以盡量防止氣味走失,減少揮發成分的外溢。對於發汗解表及止咳、清熱類中葯,宜武火(大火)急煎,以免葯性揮發、葯效降低甚至改變;對味厚滋補類中葯,宜文火(小火)久煎,才能使葯效盡出;某些有毒葯物如烏頭、附子等,亦宜慢火久煎方可降低毒性。某些特殊葯物還須用特殊方法處理,如介殼、礦石類葯物應打碎先煎30分鍾左右再下他葯,如龍牡、石膏、龜板、鱉甲等;氣香質輕者宜後下,待葯煎好後下入4~5分鍾即可,如薄荷、勾藤、砂仁等;某些葯物如旋覆花等包好再煎。另外,有些名貴補葯宜單獨煎服或燉服,如人參、西洋參等;膠類葯物也不宜和其他葯物共煎,應隔水蒸至烊化再趁熱兌入葯液。某些芳香或貴重葯末葯粉還需沖服,如沉香末、三七末等。
服葯也應注意時間和方法:一般葯物多應在飯前1小時服;對胃腸有刺激的葯物應在飯後服;滋補葯宜空腹服;安眠葯宜睡前服;急病不拘時間服;慢性病應定時服,一般每日1劑或每日2劑,特殊病情一定要謹遵醫囑。另外,補葯要溫服,冬季尚須熱服,因為補葯冷服容易礙胃,影響消化吸收;老年人脾胃多較虛弱,服中葯可採取少量頻服、溫服的辦法,這樣可以減輕胃部的負擔;中葯最好在當日煎服,葯液存放時間也不宜超過10個小時。
⑶ 鎬庝箞鐓庢湇涓鑽奼ゅ墏錛
奼ゅ墏鏄灝嗚嵂鐗╂斁鍦ㄦ按涓鐓庣叜錛岀劧鍚庡彇奼佹湇鐢ㄣ傛堡鍓傛棦鍙鐢卞崟鍛充腑鑽鐓庣叜鑰屾垚錛屼篃鍙鐢卞嚑鍛熾佸嶮鍑犲懗銆佺敋鑷沖嚑鍗佸懗涓鑽閰嶄紞緇勫悎鐨勫嶆柟鐓庣叜鑰屾垚銆
姘存槸奼ゅ墏鐨勪富瑕佹憾濯掞紝鐓庤嵂鐢ㄦ按浠ユ磥鍑涓哄師鍒欙紝鍙浠ユ槸浜曟按銆佹硥姘存垨鑷鏉ユ按銆傜厧奼ゆ椂鐨勫姞姘撮噺涔熸槸涓涓涓嶅瑰拷瑙嗙殑闂棰橈紝鍥犱負鍔犳按閲忕殑澶氬皯鐩存帴褰卞搷奼ゅ墏鐨勮川閲忋備竴鑸璁や負錛屾按瑕佸姞鍒拌秴鍑鴻嵂鐗3鍀5鍘樼背涓哄疁錛岀厧絎浜屾℃椂搴斿姞姘村埌瓚呭嚭鑽鐗1鍀2鍘樼背銆傝嵂鐗╁姞姘村悗錛岃繕蹇呴』嫻告場涓孌墊椂闂達紝浣誇腑鑽婀挎鼎杞鍖栵紝緇嗚優鑶ㄨ儉錛屼互渚挎湁鏁堟垚鍒嗙殑嫻稿嚭錛岄伩鍏嶅姞鐑鐓庣叜鏃訛紝鑽鏉愮粍緇囦腑錏嬬櫧璐ㄥ嚌鍥猴紝娣綺夌硦鍖栵紝闃葷嶆湁鏁堟垚鍒嗙殑鍒╃敤銆備竴鑸嫻告場鏃墮棿綰︿負30鍀60鍒嗛挓錛岀浜屾$厧鐓鏃舵蹈娉℃椂闂村簲緙╃煭銆傜厧鑽浠ラ櫠緗愪負濂斤紝涔熷彲鐢ㄧ幓鐠冩垨闄剁摲鍒跺搧錛屽繉鐢ㄩ搧鍣ㄣ侀摐鍣ㄥ拰閿″櫒銆備竴鑸鐓庤嵂鏃跺厛鐢ㄦ︾伀灝嗚嵂鍝佺叜寮錛岀劧鍚庢敼鐢ㄦ枃鐏浣胯嵂娑蹭繚鎸佸井娌哥姸鎬佺害30鍒嗛挓鍗沖彲錛屾粙琛ヤ繚鍋ョ被鑽鍝佺厧鐓鏃墮棿鍙浠ョ◢闀匡紝鍙鐓涓灝忔椂宸﹀彸銆備竴鍓傝嵂涓鑸搴旂厧浜屾★紝鐒跺悗鎶婁袱嬈$厧鍙栫殑鑽娑插悎璧鋒潵鍒嗘℃湇涓嬨備腑鑽奼ゅ墏涓鑸姣忓ぉ涓鍓傦紝鍒嗘棭鏅氫袱嬈℃湇鐢ㄣ傛粙琛ョ被鑽鐗╂渶濂藉湪楗鍚庢湇鐢錛屼嬌涔嬪悓椋熺墿娣峰悎錛屽歡闀垮湪娑堝寲閬撶殑鍋滅暀鏃墮棿錛屽苟涓庨ギ椋熶腑鐨勮惀鍏繪垚鍒嗕竴騫跺惛鏀訛紝浠ュ埄韜浣撲繚鍋ワ紝鏈嶈嵂鍚庯紝搴斿皯楗鑼躲傚皯椋熻悵鍗滐紝鍥犺尪鍙躲佽悵鍗滀細闄嶄綆琛ョ泭鑽鐗╃壒鍒鏄鍙傜被鑽鐗╃壒鏈夌枟鏁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