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准時間=觀測時間*評比系數*(1+寬放率)=正常時間*(1+寬放率)觀測時間:是實際觀測得到的時間值的平均,而觀測時間由於受到作業者熟練度、工作意願、情緒等的影響,並能代表真實的情況,故此應加以修正,乘上一定的評價系數,求得實際時間作為標准時間的主體,而實際時間應考慮一定的寬放,作為疲勞、等待、喝水、上廁所等必須要項的預備,這樣才得到標准時間。
評比系數: 評比是一種判斷或評價的技術,目的是將實際的操作時間調整到平均工人的正常速度。
其中影響評比的因素包括:
a)操作者的熟練程度
b)設備工具的完善度
c)操作者的教育程度
d)工作的困難度
以100%作為正常速度的基準,如果評價系數為1.1(即110%),代表比正常速度快10%左右,如果評價系數為0.6(即60%),由代表作業速度相當於正常速度的60%。
寬放:寬放是指由於疲勞,生理需求,管理需求等不可避免的因素而給予標准工時制定調整的一個方法。
產能的定義
產能:是指單位工作時間內的良品的產出數
工作時間:員工的實際的作業時間,由出勤時間減去相關活動產生的等待時間
良品產出數:生產現場的產出必須一定要是良品才能作為產能計算的依據
產能的計算
產能的計算公式:
產能=單位工作時間/周期時間
拉的周期時間是指該拉產出單位產品的時間間隔,它等於該拉的瓶頸時間
單位工作時間是指出勤時間減去相關活動產生的等待時間
通過工時系統的實施,可實時掌握現場所有生產線人員或生產線的狀態,根據需要靈活安排及調度生產線人員,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通過系統的工時統計等數據,為相關部門提供准確的工時、產能及效率數據,用於核算員工工資及計算人力成本,無需耗費大量的人力進行統計、核算。該系統收益如下:
績效管理:幫助客戶輕松實現生產績效管理,實時掌控個人、班組、車間的效率數據;
生產效率:幫助企業提高生產效率,減少加班時間;
生產調度:隨時掌握各生產線人員的工作狀況,幫助實現靈活的人員調度;
消除浪費:減少生產閑置時間,減少人員及時間的浪費;
物料管理:通過移動終端的網路功能,及時通知倉庫補充物料;
管理決策:為管理決策提供全面、實時數據;
客戶服務:使生產過程更加透明化,實時掌控訂單進度,提高出貨的准時性。
② 工時是怎麼算的
法律分析:工時的計算方法: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第四十六條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
一、制度工作時間的計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時數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
二、日工資和小時工資的折算
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