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葯物最常用的給葯方法
葯物最常用的給葯方法有口服、舌下給葯、直腸給葯、皮膚黏膜給葯、吸入給葯、注射給葯弊舉散等。根據查詢相關資料信息,葯物只有進入人體,被人體吸租氏收才能發揮治療作用,葯物進入人體的方法叫給葯途答啟徑。
2. 簡答題v 1.葯物的吸收途徑有哪些
口服給葯:口服給葯(oral administration,per os,p.o.)是最常用的給葯方式,其主要吸收部位為小腸,吸收方式主要為脂溶擴散。東方燕園旗艦店
直腸給葯:過去傳統觀點認為,直腸給葯(per rectum)的最大優點在於可避開肝臟的首關消除,因而比口服葯物吸收率高。但近年來有學者研究發現,直腸內給葯其實大部分葯物仍可經痔上靜脈通路進入門靜脈到達肝臟。因此,經直腸給葯仍避免不了首關消除。由於直腸吸收表面積很小(0.02 m2),腸腔內液體量又少,pH 高(約8.0),故對許多葯物來說直腸內給葯的吸收反而不如口服迅速和規則。因此,直腸內給葯的優點僅在於可避免葯物對上消化道的刺激性。
舌下給葯:雖然口腔吸收面積僅0.5~1.0 m2,但此處血流豐富,故舌下給葯(sublingual administration)吸收迅速,加之葯物在該處可經舌下靜脈繞過肝臟直接進入體循環,無首關消除,特別適合口服給葯時易於被破壞(如異丙腎上腺素片等)或首關消除明顯(如硝酸甘油片等)的葯物。
注射給葯:最常用的注射給葯(injection administration)途徑為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和肌內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注射後葯物多可沿結締組織迅速擴散,再經毛細血管及淋巴管的內皮細胞間隙(d﹥400 nm)迅速通過膜孔轉運吸收進入體循環(見圖3-3),所以注射給葯的最大特點是吸收迅速、完全。另外,注射給葯也適用於在胃腸中易被破壞(如青黴素G 等),不易吸收(如慶大黴素等)和在肝臟中首關消除明顯(如硝酸甘油片等)的葯物。
但必須指出,也有極少數葯物注射給葯不僅不能增加其吸收速度或吸收量,反而會因 為葯物在注射部位發生理化性質的改變,而導致吸收障礙和注射部位的不適及疼痛,吸收反而比口服差,如地西泮、苯妥英鈉、地高辛等。
吸入給葯:吸入給葯(inhalation administration)是指一些氣體及揮發性葯物(如吸入麻醉葯、亞硝酸異戌酯等)經過呼吸道直接進入肺泡,由肺泡表面吸收,產生全身作用的給葯方式。由於肺泡表面積大(約200m2),又與血液只隔肺泡上皮及毛細血管內皮各一層,且毛細血管內血流量又大,故葯物只要能到達肺泡,其吸收是極其迅速的。
3. 同樣的給葯途徑,不同劑量同一葯物的給葯方式有哪兩種
1、腸內給葯:包括口服、舌下給葯和直腸給葯。口服:是最常用,也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經濟的給葯方法。其缺點為:某些葯物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