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文言文的寫作手法
互文是古漢語中特有的修辭格之一,它是在結構相同或相近的兩個或幾個並列片語或語句中,相應位置上的詞語互相補充、互相滲透、互相隱含的修辭手法。運用互文可以使文章的內容更加豐富,使文章表達得更加深刻
賦
賦,是與比興並稱的古代詩歌的基本手法。賦陳,一作鋪陳。鋪排,是鋪陳、排比的簡稱。在篇幅較長的詩作中,鋪陳與排比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用的。鋪排系將一連串內容緊密關聯的景觀物象、事態現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為,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組結構基本相同、語氣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盡致地細膩鋪寫,又可以一氣貫注、加強語勢,還可以渲染某種環境、氣氛和情緒。 在賦體中,尤其是富麗華美的漢賦中,賦法被廣泛地採用。漢樂府和漢代某些五言詩也與漢賦互相影響,更將鋪陳與排比相結合,相得益彰。
比
賦比興是我國三種傳統的手法,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為普遍。 一般說,用來作比的喻體事物總比被比的本體事物更加生動具體、鮮明淺近而為人們所知,便於人們聯想和想像。
興
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從特徵上講,有直接起興、興中含比兩種情況;從使用上講,有篇頭起興和興起興結兩種形式。
寫作手法屬於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寫作手法屬於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前後照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等。. 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表達方式就是常見的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其實也屬於藝術表現手法)。修辭手法就是常見的比喻、對比、比擬、對偶、借代、誇張、互文、雙關、反問、設問、反復、反語、引用等。
寫作手法屬於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前後照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等.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表達方式就是常見的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其實也屬於藝術表現手法).修辭手法就是常見的比喻、對比、比擬、對偶、借代、誇張、互文、雙關、反問、設問、反復、反語、引用等.寫作手法指寫作中使作品更好的藝術表現手法,包括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方面 一、表達方式常見的有五種: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二、修辭手法種類很多,有大家熟悉的:比喻(明喻、暗喻和借喻,博喻),借代,誇張,對偶,比擬(擬人、擬物),排比,設問,反問.其它的互文,起興等在文言文中用得較多,也可以了解一下.三、表現手法較多,較復雜,下面都是常見的表現手法:聯想、想像、象徵、對比、襯托、抑揚、前後照應、正面側面描寫、虛實結合、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於景.另外還有不少,譬如渲染、動靜、創設意境、用典等.。
現在可知的語文積極修辭手法:有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
具體有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復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較喻(又名強喻)、譬喻、飾喻、引喻、隱喻; 有白描,比擬(又名比體),避復,變用,層遞,襯墊(又名襯跌) ,襯托(又名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又名聯珠),對比,對仗(又名對偶、排偶),翻新,反復,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又名並提、合敘、合說); 有復迭錯綜,復合偏義,共用,合說,呼告,互體,互文,換算,回環,迴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又分為:摹形,摹聲,摹色),列錦,連及,誇張,警策,示現,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須真(又名聯珠),諧音,歇後,象徵,鑲嵌,析字,委婉(又分為:迂迴語、謙敬語、避諱語),婉曲,通感(又名移覺、移就),跳脫,轉文,復踏。[編輯本段]常用修辭作用特點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構成: 1、本體 2、喻體 3、比喻詞 (比喻和擬人最大的不同在於比喻含有喻體,擬人沒有。)
作用: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即打比方,幫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類別 特點 本體 比喻詞 喻體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現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 出現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樣。
暗喻 甲是乙 出現 是、成為 出現 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就是一幅青山綠水畫。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現 無 出現 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例句: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老舍《濟南的冬天》 2.比擬: 藉助豐富的想像,把物當成人來寫,或把人當成物來寫,或把甲物當成乙物來寫。
作用:能啟發讀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動。 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 (1)擬人: 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思想、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例句: 1.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春》 朱自清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杜甫 3.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春》 朱自清 (2)擬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 例句 1.人群不顧一切,涌了上來。 2.在群眾的呼喝聲中,那個惡霸夾著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當成乙事物來寫。 例句 1.火山發出一聲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 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朱自清) 3.誇張: 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故意地誇張或縮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類別 特點 例句 擴大誇張 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誇大 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 縮小誇張 對事物形象、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塊天地 超前誇張 把後出現的說成先出現,把先出現的說成後出現 她還沒有端酒懷,就醉了。
4.排比: 把三個或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語氣一致、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 作用:加強語勢、語言氣氛,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表達效果)。
例句: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5.對偶: 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音樂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對。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例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 例句:.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6.反復: 為了強調某個意思,表達某種感情,有意重復某個詞語句子。 1. 連續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 例句:山谷迴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
2. 間隔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 7.設問: 為了此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啟發讀者思考;有助於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 例句: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
8.反問(激問、反詰、詰問): 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只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反問句中。 作用:加強語氣,發人深思,激發讀者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增強文中的氣勢和說服力。
例句: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 9.引用: 引用現成的話(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和兩種。 作用:使論據。
1、姜白石論書曰『一須人品高.』文征老自題其米山曰『人品不高,落墨無法.』--引用權威人物的言論,加強說服力.2、必須胸中廓然無一物,然後煙雲秀色與天地生生之氣,自然湊泊,筆下幻出奇詭.若是縈縈世念,澡雪未盡,即日對丘壑,日摹妙跡,到頭只與髹采圬墁之工爭巧拙於毫釐也.--運用對比手法,褒貶分明.3、運用四字語,形式整齊,節奏鮮明,音節和諧,朗朗上口.4、石老而潤,水淡而明;山勢崔嵬,泉流麗落;雲煙出沒,野徑迂迴;松偃龍蛇,竹藏風雨;山腳入水澄清,水源來歷分曉.--連用對偶手法,典雅優美,表意充分;平仄相間,抑揚頓挫.。
1、姜白石論書曰『一須人品高。
』文征老自題其米山曰『人品不高,落墨無法。』 --引用權威人物的言論,加強說服力。
2、必須胸中廓然無一物,然後煙雲秀色與天地生生之氣,自然湊泊,筆下幻出奇詭。若是縈縈世念,澡雪未盡,即日對丘壑,日摹妙跡,到頭只與髹采圬墁之工爭巧拙於毫釐也。
--運用對比手法,褒貶分明。 3、運用四字語,形式整齊,節奏鮮明,音節和諧,朗朗上口。
4、石老而潤,水淡而明;山勢崔嵬,泉流麗落;雲煙出沒,野徑迂迴;松偃龍蛇,竹藏風雨;山腳入水澄清,水源來歷分曉。 --連用對偶手法,典雅優美,表意充分;平仄相間,抑揚頓挫。
⑵ 寫文言文的方法
一、掌握基本的語言結構。
文言文大體上可以分為詞和句。其中,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句可分為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類。
系統掌握文言文的語言結構,弄清其與現代漢語的區別和聯系,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 二、正確斷句。
古人寫文章沒有標點符號可用,因此,如何斷句直接影響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斷句須注意以下幾點:理解關鍵詞語,判斷詞與詞之間關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賞識;掌握文中對話、轉述、引用的規律;根據句首和句尾的詞語以及句中的慣用語進行判斷。
三、學會正確的翻譯方法。翻譯文言文的原則是:忠實原作,字字敲定,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翻譯時應注意以下幾點:補充省略的部分;調整語序;適當增減。 四、反復誦讀。
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多誦讀可以培養語感,達到熟練閱讀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
此外,古文很講究內在的韻律和節奏,反復誦讀可以充分領略作品的音樂美,提高學習興趣。
1.掌握基本知識結構
文言文大體上可以分為詞和句。詞可以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其中,實詞又可以分為五類:①單音詞和雙音詞。文言文以單音詞居多,現代漢語以雙音詞居多。如「妻子」一詞在現代文中是一個雙音詞,意指老婆,而在文言文中則是兩個單音詞,是指老婆和孩子。②古今異義。包括同義擴大、詞義縮小、詞義轉移、感 *** 彩改變和名稱說法改變等。③一詞多義。如「引」字,本義為開弓,引申義有五種之多:延長、伸長;拖、拉;引導、帶領;拿、引用;後退、退卻。④通假。包括通用、假借和古今字。其基本規律是「同音代替」。⑤詞類活用。包括:名詞活用作狀語;名詞活用作動詞;形容詞作名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使動用法、能動用法、意動用法和為動用法。 句也可分為五大類: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其中倒裝句又可分為主謂倒裝句、動賓倒裝句、賓語後置句和狀語後置句。
2.斷句
古人寫文章,沒有標點符號,因此,如何斷句直接影響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斷句,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准確把握文言文的基礎知識,理解關鍵的詞語,判斷清楚詞與詞之間的關系。其次,要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識。如人名、地名、官職名等的表達方法,委婉、避諱的行文習慣等。第三,掌握文中對話、轉述、引用的一些規律等。如文中常以「曰」、「雲」、「謂」等詞語作為引用、轉述內容前的標志。第四,根據常用於句首、句尾的詞語來判斷。如常用於句首的詞有蓋、夫、是時、後、既而、然且、然則、公、竊、寡人等詞。常用於句尾的有與、邪、乎、哉等語氣助詞和奈何、也夫、矣哉、雲爾、雲雲等復音虛詞。還有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嘻等等。第五,還可以根據句中常見的慣用詞語來斷句。如表示序數和表示順序的詞語,表示疑問的詞語。此外,還可以根據常用句式、固定句式或修辭手法來斷句。
3.掌握正確的翻譯方法
人們通常以「信、達、雅」作為衡量一篇譯文好壞的標准,文言文的翻譯也是如此。好的譯文能夠將一篇文章在另一種語言環境中真實、完美地再現出來。如果將一篇寓意深刻、很有文採的文章翻譯得乾巴生硬,或艱澀難懂,就沒有完全達到翻譯的目的,同時也歪曲了原作。可見,翻譯不僅是文言文綜合水平的體現,也反映出譯者的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 「忠實原作、字字敲定、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是翻譯文言文時應遵循的總原則。具體來說,翻譯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補充省略的部分。原文中省略的部分,如謂語、主語、賓語等,要視情況補充完整。②調整語序。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裝句,如謂語前置、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等,都與現代漢語的語序不同,翻譯時應調整過來。③適當增減。有些文言文的語句,非常精練,言簡意豐,翻譯時應做適當擴充,以充分表達原文的意思。相反,有的文章為增加氣勢,強化效果,故意用一串有同樣意思而說法不同的句子,這時,翻譯就要合並凝縮。此外,還要注意句子的語氣、句子間的關系、修辭手法等,翻譯時要完整貼切地表達出來。
4.多讀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多讀,尤其是反復誦讀。是學好文言文的法寶,脫離語言環境,乾巴巴地去記一些語法規則是很難達到效果的,最好是在閱讀過程中,掌握詞語的用法及重要的語法現象。多讀可以鞏固加深課堂所學的知識,培養語感,以達到能夠熟練閱讀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放聲的反復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它可以使我們對文言文有豐富的感性知識。而且,古代的作品很講究內在的韻律和節奏,反復閱讀可以充分地領略古文的音樂美,增加學習的興趣。
我且談談我的經歷,希望對你有幫助. 記得那是上高一,我在古文方面還是小白. 因為一個特殊的原因,我下定決心要把古文學好. 於是就每天跑圖書館, 記得當時借了一本1973年出版的《昭明文選》,裡面的字全是繁體的。。。更別說其中的文章了。
但是咱不怕,於是從江淹的《別賦》、《恨賦》開始,一個字一個字的用字典查,慢慢通讀了許多文章,一個月後我們課文開始上《史記》中的某些章節,我突然發現我不用查字典和工具書大概就能通其意了。
所以我總結了一下,學這個需要的東西還是老生常談:興趣、決心、毅力、時間。
這是我的親身經歷。
方法一:三多
1、多讀:不僅要讀課本,而且要讀讀本,可能的話,盡可能閱讀一些文言作品,擴大自己的視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師要求背誦的課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誦下來。倘若你可以堅持到底,那麼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語習慣和遣詞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來。
3、多練: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捷徑之一,不僅要認真完成課後訓練,而且要多做相關的字詞句的分類訓練,以拓展視野,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方法二:預習和復習
學習文言文不僅要學會聽課,而且要重視預習和復習。
1、課前預習,除了結合腳註疏通文意之外,還應當進行詳細的圈點勾畫,結合語境,反復揣摩,找出自己暫時還無法理解的東西,對那些與現代漢語不 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當然,有條件的話,還應當搜集相關的資料,以備不時之需。在預習的時候,千萬別忘記了反復誦讀課文,如果有時間,還可以將不懂 的地方製作成問題卡片,以便上課時及時與老師交流或互動,切忌不懂裝懂。
2、課後復習,不僅可以鞏固學習成果,而且還可以加深理解,觸類旁通,培養自己的遷移能力。因此,同學們一定不要貪圖省事兒,要是上課聽聽就了事,那麼,你就有可能到頭來,自己什麼也得不到!
方法三:了解句式和翻譯
文言特殊句式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它與現代漢語有所區別。這種區別主要體現在語序、省略、句子格式等方面,包括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和省略句。了解並掌握這些文言知識,我們首先應從各種特殊句式,基本結構入手。
方法四:推斷句子成分
與現代漢語一樣,古代漢語也有一定的語法結構,除個別的文言特殊句式外,大部分與現代漢語相同,尤其是句子成分之間的關系。基於此,同學們就可 以從語法結構入手來推斷詞語意思。通過語法知識我們知道,主語、賓語往往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是動詞、形容詞,而定語則多是形容詞、名詞、代詞,狀 語往往是副詞。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實詞所處的語法位置來推斷它的詞性,進而推斷它的意思。
方法五:要學會學習
有的同學認為,學習文言文不外乎翻譯課文,因此,上課時一般不怎麼愛聽老師的講解,更不會動腦筋去思考問題,滿以為參考書上什麼都有,根本用不著操這份閑心,抱著參考書不放,一切唯參考書是聽。一旦關上參考書,他們就像一個失去拐杖而又不會走路的孩子,收獲的是一臉的茫然,因此,我們要科學的使 用參考書,只有在萬不得已時才借用一下,路得靠自己一步一步的走,任何投機取巧都只能是徒勞和枉然。
方法六:重視歸納和積累
一般說來,初學文言文,最好做到每課一歸納,單元一小結。歸納整理時可以從特殊字詞的注音、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 式、成語典故、重點語句以及文化常識等個方面來進行,每個單項都可以自行規定一種特殊的符號,以提高學習效益。當然,無論做什麼整理,都必須積累相應的例句,否則,你的知識點就成了無本之木和無源之水。
要學好文言文,就要多做這方面的題目或者多看一些文言文方面的書,多翻譯一些文言篇目和故事,從而提高文言水平。
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文言文試題是高考的重頭戲,有的同學經常會問,平時如何學好文言文才不至於在高考中失分呢?我認為能注意以下幾點,學好文言文、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沒什麼問題了。 第一,要有相關的歷史知識。
常言說,文史不分家。每個人都是生活在一個時代里的,這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必定會對他產生影響。
所以,我們只有了解了這個人所處的時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內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國強大,但楚王「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先疏遠屈原,後把他流放汨羅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實現,投江而死。
了解了這段歷史,我們在理解《離騷》時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備相關的文化常識。
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並且有許多內容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地演變。如姓名和稱謂,官職和科舉,地理常識,宗法禮俗,服飾和器物,歷法和刑法,古籍注釋體例等八個方面所涉及的內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別。
這些內容雖然不需要學生全部掌握,但平時學習中遇到的也應積累下來作為自己的知識儲備,以便在文言文學習和考試中隨時調用。 第三,學會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
我們生活在當今社會,面對災難,會團結一心,眾志成城;面對丑惡,會抨擊、鞭撻;我們會同心抵禦外辱。其實這種思想感情是一脈相承的。
面對外辱,文天祥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對百姓的困苦,杜甫寫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所以我們在學習古文時,應善於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對比聯想,從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確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實質。 第四,把握課本,扎實文言文基礎。
平時的文言文學習,一定要熟練掌握課本中所出現的知識點: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異讀字。②詞義,包括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
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復句。 第五,在學習一篇文言文中應做到如下幾點:首先,整體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其次,在整體把握課文上落實對段的理解;再次,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聯繫上下文進一步理解詞句;最後,在前三個條件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
總之,平時的學習能做到以上幾點就會為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 文言,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漢語為基礎的書面語。
文言文,是指用文言寫成的文章。 教育部2000年頒布的新語文教材中,高一文言文的比重上升到50%,高考語文試卷中文言文的份量也在不斷加大。
這的確給我們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困難,學生因此而產生畏難情緒。其實,學好文言文並非難事,只要從以下兩方面做起: 一、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1、反復誦讀。
宋代朱熹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
古人是聰明的,幼童入學,老師並不多講理論,而是讓其一遍一遍、踏踏實實地去將看上去一字不通的《三字經》、「四書」、「五經」等背得爛熟於心,文章的意思也自然明白了。著名文學評論家、小說家李國濤先生說:「中國古詩古文是不能不背的。
當時不懂或不全懂的,先背下再說。」郭沫若老先生也說,「兒時背下的書,像一個大冰山,入了肚子,隨年齡增大,它會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財富了。」
由此可見,學習文言文最簡單快捷的方法就是多讀多誦,然後就能達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境界了。 2、字詞積累。
學習文言文就像學習外語一樣,沒有足夠的詞彙量,一切都是空中樓閣,紙上談兵,所以字詞積累是學好文言文的基礎。字詞積累分兩大類:實詞積累和虛詞積累。
相比較而言,實詞又好記一些,而虛詞是難點,因為文言虛詞意義較抽象,使用頻率高,用法靈活多樣。這時用一些靈活巧妙的方法也不難記憶。
例如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一共有23處用到「而」這個虛詞,我們可將其用法歸納為五種,就比較好記了。 ①「溪深而魚肥」,表示並列關系; ②「日出而林霏開」,表示承接關系; ③「雜然而前陳者」,表示修飾關系; ④「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表示遞進關系。
⑤「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表示轉折關系。 3、語法歸納。
一篇文言文中,通假活用、前置後置、古今異義等弄得學生暈頭轉向,怎麼辦?我們不如用歸納法將它們分類總結,可畫一簡表,將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疑問句、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變式句分門別類標在表中,這樣一目瞭然,記憶起來就很容易了。 二、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1、喜愛文言,培養興趣。有些同學抱怨我們今天不用文言文,幹嘛去學「之乎者也」?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我國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載形式。
無論是醫學、數學、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寫成,流傳至今。文言文是淵源流長的瑰麗財富,我們不懂它,又如何領略中國文化的古典深厚,搏大精妙呢? 其次,現代漢語中的成語和典故絕大部分來自文言文。
例如:緣木求魚(盂子·粱惠王上)、遠。
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多看,不要光看書本上的那些課文,要找一些寫原著看一下,當然不要找難得,要從自己大概能知道意思的看起,你比如說,你可以看史記,但是你看史記,別看錶,書,紀,你可以先從列傳開始看,列傳呢,你可以看你比較感興趣的人,那樣你更有動力把他看下去,你要抱著一種我這是在讀歷史,這是真實地發生的事,如果我在那會兒我會怎麼辦等等,然後就是,如果你有看不懂的地方,可以查查字典,實在不懂就跳過去,有時候字典也不用查,你知道大概意思就行了。
我說的這些事我本人的經歷。當然,你要有那麼一點點的基礎,還要有興趣。
簡要介紹幾種學習方法: 一、掌握基本的語言結構。
文言文大體上可以分為詞和句。其中,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句可分為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類。
系統掌握文言文的語言結構,弄清其與現代漢語的區別和聯系,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 二、正確斷句。
古人寫文章沒有標點符號可用,因此,如何斷句直接影響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斷句須注意以下幾點:理解關鍵詞語,判斷詞與詞之間關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賞識;掌握文中對話、轉述、引用的規律;根據句首和句尾的詞語以及句中的慣用語進行判斷。
三、學會正確的翻譯方法。翻譯文言文的原則是:忠實原作,字字敲定,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翻譯時應注意以下幾點:補充省略的部分;調整語序;適當增減。 四、反復誦讀。
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多誦讀可以培養語感,達到熟練閱讀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
此外,古文很講究內在的韻律和節奏,反復誦讀可以充分領略作品的音樂美,提高學習興趣。
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文言文試題是高考的重頭戲,有的同學經常會問,平時如何學好文言文才不至於在高考中失分呢?我認為能注意以下幾點,學好文言文、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沒什麼問題了。
第一,要有相關的歷史知識。常言說,文史不分家。
每個人都是生活在一個時代里的,這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必定會對他產生影響。所以,我們只有了解了這個人所處的時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內涵。
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國強大,但楚王「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先疏遠屈原,後把他流放汨羅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實現,投江而死。了解了這段歷史,我們在理解《離騷》時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備相關的文化常識。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並且有許多內容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地演變。
如姓名和稱謂,官職和科舉,地理常識,宗法禮俗,服飾和器物,歷法和刑法,古籍注釋體例等八個方面所涉及的內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別。這些內容雖然不需要學生全部掌握,但平時學習中遇到的也應積累下來作為自己的知識儲備,以便在文言文學習和考試中隨時調用。
第三,學會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們生活在當今社會,面對災難,會團結一心,眾志成城;面對丑惡,會抨擊、鞭撻;我們會同心抵禦外辱。
其實這種思想感情是一脈相承的。面對外辱,文天祥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對百姓的困苦,杜甫寫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所以我們在學習古文時,應善於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對比聯想,從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確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實質。
第四,把握課本,扎實文言文基礎。平時的文言文學習,一定要熟練掌握課本中所出現的知識點: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異讀字。
②詞義,包括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復句。
第五,在學習一篇文言文中應做到如下幾點:首先,整體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其次,在整體把握課文上落實對段的理解;再次,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聯繫上下文進一步理解詞句;最後,在前三個條件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總之,平時的學習能做到以上幾點就會為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