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治療風濕濕疹的常用方法

治療風濕濕疹的常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4-01-31 03:50:07

Ⅰ 濕疹的治療方法哪些

治療濕疹的方法,總的可以分為內服葯治療、外用葯治療,還有非葯物療法。在內服葯方面,輕度的濕疹主要使用抗過敏止癢葯物,比如氯雷他定、依巴斯汀、西替利嗪等,進行對症治療。嚴重的可以考慮口服免疫抑制劑,包括雷公藤、甲氨蝶呤、環孢素等,進行治療。在外用葯方面,根據濕疹不同的皮損類型選擇葯物。急性期滲液較多時,選擇生理鹽水或硼酸液濕敷,皮疹乾燥後可改用軟膏制劑,比如糖皮質激素軟膏,或者非激素類他克莫司軟膏等進行治療。對於頑固比較粗糙、肥厚的慢性濕疹,可以使用軟膏制劑等進行封包治療。另外還有非葯物治療,比如採取紫外光療或者中葯泡浴、水療等方式,對於濕疹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Ⅱ 濕疹的最好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治療濕疹首先盡量去尋找過敏的原因,因為濕疹是一種過敏性的疾病,如果能夠找到過敏原,相對來說治碼早療就更容易一些。如果實在找不到過敏的原因,治療從口服葯物治療、外用葯物治療、理療和配合中醫中葯治療這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是口服葯物,濕疹一般常用的是抗組胺葯,就是俗話說的抗過敏葯,像依巴斯汀、依匹斯汀、氯雷他定等都可以。如果濕疹比較頑固或者進展的挺快,就得考慮加上免疫調節劑,比如復方甘草酸苷、白芍或者雷公藤。如果濕疹發展得非常劇烈,皮疹也很嚴重,用常規的葯物控制不了,就得考慮短期吃一段時間的激素。

外用葯根據皮疹的程度,如果在急性期,皮疹寬模宴滲出流水的時候就做濕敷,用高錳酸鉀溶液、苯扎氯銨溶液、復方黃柏溶液等液體的葯物,把它浸透了紗布以後蓋在皮損上。如果皮疹比較乾燥,有一定的肥厚,或者是上面有點脫皮,這種情況就適合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的葯膏,或者可以用非激素的像0.1%的他克莫司、0.03%的他克莫司或者吡美莫司。如果濕疹在比較薄嫩的部位,像面部或者腋下、腹股溝、陰部這些地方,在外用葯的時候盡量用弱效的激素,減少副作用。物理治療,可以配合光療,比如氦氖激光,有些滲出的時候,可以考慮聯合用紅外線,或者是紫外線照射。對於慢性濕疹,相對比較穩定,或者時間比較長,也可以配慎銀合中醫中葯的治療。

Ⅲ 治療濕疹的方法有哪些比較有效

大家對於濕疹都是比較熟悉的吧,濕疹在我們生活中還是比較常見的,那麼大家知道濕疹的治療 方法 是什麼嗎?濕疹治療的方法有哪些?本文是我整理的治療濕疹的方法,僅供參考。

濕疹的治療方法
一、一般治療

1、應盡可能的尋找患者發病或誘發加重的原因,詳細了解病史、工作環境、生活習慣、思想情緒等;作過敏原檢查,如皮膚點刺試驗或皮內試驗、特異性IgE抗體及斑貼過篩試驗等,以發現可能的致敏原。

2、盡可能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如熱水洗燙、劇烈搔抓等;盡量不穿化纖貼身內衣、皮毛製品;避免食用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海鮮、辣椒、酒、咖啡等。

3、保持皮膚清潔,防止皮膚感染,避免過勞、保持樂觀穩定的情緒。

二、濕疹的葯物治療

1.非甾體類抗炎葯:濕疹的治療也能用這個。這些葯能抑制前腺素合成,可做為發熱、關節痛、肌痛的對症治療。如消炎痛對濕疹的發熱、胸膜、心包病變有良好效果。由於這類葯物影響腎血流量,合並腎炎時慎用。

2.抗瘧葯:使用能抑制DNA與抗DNA抗體的結合,對皮疹,光敏感和關節症狀有一定療效的葯物,長期服用此類葯物,會因在體內積蓄,可引起視網膜退行性變。早期停葯可復發,由於此葯的特殊性應定期檢查眼底。這也是濕疹的治療常用的方法。

濕疹的治療偏方 內服葯療法

1) 急性期可選用鈣劑(每次二片日三次)、維生素C(每次二片日三次)

2) 抗組胺葯:如酮替芬(每次一片日二次)或撲爾敏(每次一片日二次)吃這些葯會睏倦。

3.局部葯物治療

根據皮損形態特點,選用適當的劑型和葯物。急性期,紅腫明顯,滲出多時,可選擇溶液作冷濕敷,滲出減少,呈水皰和糜爛時,可用氧化鋅油,或用皮質類固醇霜劑;亞急性期,

呈紅斑和丘疹時可選用洗劑、乳劑、糊劑;慢性期可選用軟膏、硬膏、塗膜劑。

1)糖皮質激素外用制劑 :該類制劑具有抗炎、抗過敏、止癢特性。應根據患者年齡、皮損部位及程度選擇不同強度的糖皮質激素。強效如新適確得軟膏、中效如芙美松、艾洛松、澳能軟膏。

2)免疫抑制劑:用於對糖皮質激素或其他療法反應不佳或不適宜應用糖皮質激素

的2歲以上濕疹患者,常用的有他克莫司、吡美莫司軟膏等。

3)中葯制劑:除濕止癢軟膏、羌月軟膏、鈹寶軟膏、舒膚特擦劑、冰黃膚樂軟膏等可選用。

4)止癢劑:5%多塞平霜、辣椒辣素、艾迪特軟膏等外用均有減輕瘙癢作用。

5)抗生素制劑 :由於細菌或真菌可通過產生超抗原的作用,誘發或加重皮炎或濕疹,在外用糖皮質激素的同時加用可有利於加快控制炎症。如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等。

6)其他:有些大醫院的自配葯如復方鋅糊、硼酸溶液等。

用五倍子30克、蛇床子30克、紫草15克、土槿皮20克、白鮮皮20克、石榴皮15克、生黃柏30克、赤石脂20克、苦參30克,裝於紗布袋中,水煎湯,先熏後洗肛門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鍾。本法用於肛門濕疹,熏洗至痊癒。

下面參考:

1. 在疾病初期僅有潮紅、丘疹或少數小皰而無滲液,治宜緩和消炎,避免刺激,可選用濕敷或具有止癢作用的洗劑,常用2%~3%硼酸水濕敷,爐甘石洗劑或2%冰片,5%明礬爐甘石洗劑等。如僅有潮紅者可酌用硼酸滑石粉1日多次頻頻撒撲。

2. 水皰糜爛滲出明顯者,宜收斂、消炎,以促進表皮恢復,可選用防腐收斂性葯液作濕敷或罨包,常用的如復方硫酸酮溶液,2%~3%硼酸水,0.5%醋酸鉛或醋酸鋁溶液。輕度滲出者,可用氧化鋅油外塗或氧化鋅糊包紮。

治療濕疹效方九則

1.青黛、滑石粉、賞柏各15克,冰片9克。共研細末,用麻油調糊狀,外塗患處,1日 3次。治療急性濕疹有良效。

2.枯礬10克,爐甘石30克,冰片6克,苦參15克,共研細末備用,外敷患處,1日2次,治療有良效。

3.蒲黃研末,將粉直接撒在濕疹處,外用紗布包紮,1日1次。

4.吳茱萸100克,研細末,加膚輕松軟膏調糊狀,外敷濕疹處,1日3次,一般用1次癢止,用6-15天可愈。

5.滑石、爐甘石各50克。冰片lO克,艾葉15克。共研末,裝入廣口瓶內備用,撒在濕疹上,外用消毒紗布包紮。

6.苦參研末,紫皮大蒜掐爛成泥外敷患處,1日3次。冶慢性濕疹效佳。

7.茄子1個,雄黃、枯礬各15克,先將茄子挖一個小孔,將上葯灌入孔內後封口,用草木灰火烤,將茄子烤軟,枯礬、雄黃滲透到茄肉內,再將茄子放患處輕輕磨擦5~t0分鍾。一般邊擦邊止癢,治急性濕疹有良效。

8.黃丹15克,冰片6克,20克。共研末,調香油外塗患處。1日3次。

9.蛇床子、大黃、苦參30克,楓球15克,黃柏12克,水煎外洗患處,1日3次,每次外洗30分鍾即可。一般用1次急性濕疹即消。

內服葯療法

1) 急性期可選用鈣劑、維生素C、硫代硫酸鈉等,或用普魯卡因靜脈封閉療法。如合並感染者,應加用抗生素。

2) 抗組胺葯:如酮替芬、賽庚定、羥嗪、苯海拉明等傳統鎮靜抗組胺葯主要應用於晚間瘙癢者,第二代較少鎮靜作用的抗組胺葯 (西替利嗪或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或地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匹斯汀等)具有抗過敏、抗炎作用。

3)糖皮質激素:具有抗過敏、抗炎、抗增生及免疫抑製作用,起效迅速而作用肯定,對病重及—般治療不能控制者,可考慮短期用葯,但宜逐漸減量,以免反跳。原則上盡量不用或少用,尤其是 兒童 。

4)免疫抑制劑:對病情嚴重及—般治療不能控制者,可考慮酌情選用雷公藤製劑、硫唑嘌呤等,需密切監視不良反應。

5)免疫調節劑:重組人Y一干擾素、胸腺肽、轉移因子或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等。

6)抗生素:細菌 (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在皮膚上繁殖,往往加重濕疹,可選用大環內酯類、頭孢類或喹諾酮類抗生素,中成葯丹參酮膠囊也可選用。

7)其他:甘草酸二銨、抗白三烯 (如孟魯司特、扎魯司特)、沙利度胺及中醫葯等可選擇應用。

3.局部葯物治療

根據皮損形態特點,選用適當的劑型和葯物。急性期,紅腫明顯,滲出多時,可選擇溶液作冷濕敷,滲出減少,呈水皰和糜爛時,可用氧化鋅油,或用皮質類固醇霜劑;亞急性期,

呈紅斑和丘疹時可選用洗劑、乳劑、糊劑;慢性期可選用軟膏、硬膏、塗膜劑。

1)糖皮質激素外用制劑 :該類制劑具有抗炎、抗過敏、止癢特性。應根據患者年齡、皮損部位及程度選擇不同強度的糖皮質激素。強效如新適確得軟膏、中效如芙美松、艾洛松、澳能軟膏。嬰幼兒宜選用中、弱效,成人多使用中、強效。對於眼瞼、面部和皮膚皺褶部位宜

選擇較弱效的糖皮質激素。

2)免疫抑制劑:用於對糖皮質激素或其他療法反應不佳或不適宜應用糖皮質激素的2歲以

上濕疹患者,常用的有他克莫司、吡美莫司軟膏等。

3)中葯制劑:除濕止癢軟膏、羌月軟膏、鈹寶軟膏、舒膚特擦劑、冰黃膚樂軟膏等可選用。

4)止癢劑:5%多塞平霜、辣椒辣素、艾迪特軟膏等外用均有減輕瘙癢作用。

5)抗生素制劑 :由於細菌或真菌可通過產生超抗原的作用,誘發或加重皮炎或濕疹,在外用糖皮質激素的同時加用可有利於加快控制炎症。如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等。

6)其他:有些大醫院的自配葯如復方鋅糊、硼酸溶液等。
濕疹的治療方法及食療
一、 內服中葯葯方:

1、濕疹中葯方-脾虛化熱

【濕疹症狀】皮膚濕疹,以四肢為多,開始散在全身,以後逐成片狀增多,瘙癢,搔破後流黃水,無發熱,飲食尚佳,睡眠不實,大小便正常,舌質正常,苔黃膩,脈陳弦細數。

【濕疹治法】養血清熱,祛風除濕

【濕疹方葯】歸尾5克,赤芍6克,乾地黃9克,川弓5克,丹皮6克,何首烏9克,胡麻仁5克,黃柏6克,白蒺藜9克,苦參6克,蟬蛻3克,紅花3克,蛇蛻3克

【用法】一日一劑,水煎,分兩次服。忌辛辣腥發之物

【濕疹按語】此型濕疹,以四肢為多,四肢為諸陽之本,脾主四末,並主肌肉,其病因由脾弱生濕,濕聚生熱,熱則生風,風濕博結,發於皮膚,四肢尤甚,所以治以養血,清熱、祛風、除濕之法。

2、濕疹中葯方-胃經積熱

【濕疹症狀】初起丘疹色紅,灰白色鱗屑成斑,小者如豆,濕疹大者如錢,日久蔓延,擴大成片。毛發乾枯,容易折斷,易於剝落,而不疼痛,瘙癢,稍數患者有輕微的紅腫,皮疹,膿瘡,結痂而稍有疼痛。病程纏綿。

【濕疹治法】養血熄風,殺蟲清熱

【濕疹方葯】荊芥10克,白蘚皮15克,當歸10克,大黃10克,防風10克,百部10克,連翹10克

【用法】共炒研極細末,每次6克,飯後兩小時,滾水沖服,每日兩次。

【外洗法】用艾葉一把,加鴿糞一把熬水,溫洗禿瘡後,再用溫水淋洗一次,拭乾。

【濕疹按語】該病由於胃經積熱,化風生蟲所致。故方中以荊芥、防風透散風熱於外;大黃盪滌胃熱於下;連翹、百部、白蘚皮泄熱殺蟲;當歸養血祛風。

【濕疹方葯】全蟲方 全蟲(打)6克,皂刺12克,豬牙皂角6克,苦參6克,刺蒺藜15克,炒槐花15克,威靈仙12克,黃柏15克,白蘚皮15克,川軍15克

【用法】久煎,一日一劑,每兩服。忌食辛辣

3、濕疹中葯方-血熱外感

【濕疹症狀】周身疹點細小堅硬為粟,質白根紅,瘙癢異常,抓破則有黃色水液浸淫蔓延,癢極則膚紅發熱,舌紅苔黃,脈滑數。

【濕疹治法】疏風祛濕,敗毒瀉火

【濕疹方葯】金銀花30克,土茯苓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白蘚皮15克,野菊花10克,炒黃柏10克,炒黃苓10克,干生地10克,連翹10克,蟬蛻10克,荊芥3克 【用法】濃煎,分三次服。三劑為一個療程。瘡愈後則停服,未痊癒可續服三劑。如經數月或一年後再發時,可照方再服

【濕疹按語】方中以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清熱敗毒而消腫;生地、黃苓、黃柏、連翹清熱涼血瀉火,並能燥濕;土茯苓、白蘚皮祛風除濕;蟬蛻、荊芥疏風散熱。

4、濕疹中葯方-風濕蘊毒

【濕疹症狀】皮損肥厚,粗糙,乾燥,脫屑,皮紋增寬加深,色素沉著、苔蘚樣明顯,瘙癢無度,色薄白苔少,脈細數。

【濕疹治法】熄風止癢,除濕解毒

【濕疹方葯】全蟲方 全蟲(打)6克,皂刺12克,豬牙皂角6克,苦參6克,刺蒺藜15克,炒槐花15克,威靈仙12克,黃柏15克,白蘚皮15克,川軍15克

【用法】久煎,一日一劑,每兩服。忌食辛辣

【濕疹按語】方中全蟲性辛、甘、平。有毒。入肝經,走而不守,能息內外表裡之風;皂刺幸散溫通,功能消腫托毒,治風殺蟲;豬牙皂角能通肺及大腸之氣,滌清胃腸積滯,消風止癢散毒。蓋“熱”性散,“毒”性聚,若欲祛其濕毒,非攻發內托幸揚不得消散,而全蟲、皂刺、豬牙皂角三者為伍,既能熄風止癢,又能托毒攻伐,對於頑固蘊久深在之濕毒作癢,用之最為相宜。白蘚皮性寒善行,味苦性燥,清熱散風,燥濕止癢,協同苦參以助全蟲祛除表淺外風蘊濕而止癢;刺蒺藜辛苦溫,祛風“治諸粉病瘍”、“身體風癢”有較好的止癢作用;刺蒺藜協同祛風除濕通絡的威靈仙,能夠輔佐全蟲祛除深在之風毒蘊濕而治頑固性的瘙癢。另外脾胃氣滯則蘊濕,濕蘊日久則生毒,頑濕聚毒,客於皮膚則瘙癢無度,故方中佐以炒枳殼、黃柏、炒槐花,旨在行氣清腸胃之結熱,以期調理胃腸,清除濕熱蘊積之根源,標本兼顧,寓意較深。川軍能活血破瘀,少用則瀉下,多用反而厚腸胃,與諸葯相配合,不但止癢功效增強,而且可以促進肥厚皮損的消退。

二、外治葯方

濕疹除內服用葯(食)外,同時配合外治法,療效會更好。

外治方:

(1)紫草油:紫草9克,用香油適量炸焦,待油成紫色撈出紫草即可,每日數次,用油塗患處 。

(2)雞蛋餾油:雞蛋7個,煮熟取蛋黃,鍋內放麻油50~100克,文火將蛋黃內油熬出,待蛋 黃呈焦糊狀即可,取油頻塗患處。

(3)烏賊骨粉:烏賊骨適量研細粉,散敷濕疹處,每日數次,適用於有滲出者。

(4)文蛤散:文蛤100克,川椒50克,輕粉3克。將文蛤打成細塊,炒至金黃,入川椒同炒至 黑色,以起煙為度,入密封罐內封存。第二日加入輕粉,共研細末。香油調搽。

(5)濕樂康:蒲公英、苦參、連翹、蛇床子、金銀花、土荊皮等多種保密成分,針對各型濕疹(慢性濕疹、急性濕疹)。每日兩次、最好配合皮膚病血毒丸、濕毒清相加減,療效果更加獨特!

(6)柴胡膏:柴胡30克、香仁2克、白菊花3克、連翹3克、甘草3克、青黛30克。研磨,百凡士林伴成膏狀,直接上葯塗擦,清熱利濕涼血。適用於慢性濕疹乾裂和感染者。

(7)包雲膏:松香末60克,硫磺末30克,研勻,麻油拌成糊狀,攤於紗布上捲成如指頭粗條 ,用線扎緊,再入麻油中泡1天,取出。用火點一頭,下用粗碗接著。布灰陸續剪去,取所 滴葯油,浸冷水中一夜,外搽用,尤適合伴局部感染者。

濕疹患應該從生活和飲食上加強防復發,用再好的葯,不去預防也會復發,這種病不宜吃含熱量高,及易上火的食物,平時多食一些涼血性能的茶,或草葯。三分治療,七分保養要記牢。 一般防治,發生濕疹後,注意皮膚清潔衛生,避免再刺激,切勿搔抓,熱水燙, 肥皂洗及塗刺激。辛辣,白酒,海鮮,等不吃,避免熱,或出汗,心要冷靜,才不宜復發.

可預防濕疹的3種蔬菜

適當多吃以下三種蔬菜有助預防和治療濕疹:

1、苦瓜

苦瓜內含奎寧。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止癢之功。可用於治療熱毒、癤瘡、痱子、濕疹等病症。

2、番茄

番茄內含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煙酸,維生素E;還含有蘋果酸、檸檬酸,鈣、磷、鐵及番茄鹼等物質。具有生津止咳、健胃消食、涼血平肝、清熱等功效。番茄中的果酸對維生素C有保護作用,故而能有效地補充維生素C;番茄鹼有抑菌消炎、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所以外用番茄汁治療濕疹可起到止癢收斂的作用。

3、韭菜

韭菜內含胡蘿卜素、維生素B:、維生素C及鈣。磷、鐵、蛋白質、纖維素等。韭菜還有解毒祛濕的功效,故韭菜汁外搽可治濕疹。

1?食療

(1)薏米紅豆煎:薏米30克,紅小豆15克,加水同煮至豆爛,酌加白糖,早晚分服。

(2)馬齒莧煎:鮮馬齒莧30~60克,水煎,每日分數次服用,並可配合外洗。

(3)冬瓜湯:帶皮冬瓜250克,切塊,煮湯食用。

(4)黃瓜煎:黃瓜皮30克,加水煎煮沸3分鍾,加糖適量,1日3次,分服。

(5)綠豆海帶粥:綠豆30克,水發海帶50克,紅糖適量,糯米適量。水煮綠豆、糯米成粥, 調入切碎的海帶末,再煮3分鍾加入紅糖即可。
濕疹治療期間的護理方法:
1、衣著宜寬松,以減少摩擦刺激,勿使化纖及毛織品直接接觸皮膚。盡量避免搔抓,開水燙洗,肥皂擦洗,飲酒及辛辣食物等,以免加重濕疹的病情。

2、生活要規律,注意勞逸結合。

3、過敏性體質或有過敏性家族史者。要避免各種外界刺激。如熱水燙洗、搔抓、日曬等,盡量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

Ⅳ 治療濕疹的36種常用中葯

一、祛風類葯

1.防風

性味歸經:味辛甘,性溫。歸膀胱,肺,脾經。

功效解析:防風具有祛風解表,勝濕止痛的功效。《醫學啟源》記載,防風「主治諸風及祛濕也」。防風辛溫發散,可治療一切風邪,而且在祛風葯物中作用比較溫潤,祛風而不傷陰液。皮膚科常用其與荊芥配伍,增強止癢之效,治療濕疹伴瘙癢者。

現代研究:防風含酚類物質、甘露醇、有機酸等,有解熱發汗作用,並能促進皮膚血液循環,抑制組胺釋放。

2.刺蒺藜

性味歸經:味苦、辛,性溫。歸肝,脾經。

功效解析:刺蒺藜具有散風行血,疏肝明目的功效。因其辛散苦泄,能祛風止癢,常與防風、荊芥、地膚子等祛風止癢葯相配,增強止癢效力,用於治療亞急性、慢性濕疹伴皮膚瘙癢者。還可用與何首烏配伍,一補一散,既可養血,又能疏風止癢,適用於濕疹日久,血虛風燥,症見皮損肥厚、乾燥脫屑、瘙癢甚者。

現代研究:刺蒺藜含揮發油、皂甙、黃酮類化合物及微量生物鹼等。皂甙可以抑制機體衰老過程中某些退化性變化。刺蒺藜提取物有抗過敏作用,並能改善皮損部血液循環狀態。

3.全蠍

性味歸經:味辛、咸,性平。歸肝經。

功效解析:全蠍具有祛風止癢,通絡止痛,解毒散結的功效。《玉楸葯解》中記載全蠍:「穿筋透節,逐濕除風。」就是說其葯力能夠入絡脈,祛除深藏於其中的風濕邪。因其祛風而止癢故可用治風邪入絡引起的皮膚瘙癢。臨床則多用來治療慢性濕疹伴皮膚瘙癢者,效果良好。全蠍與蜈蚣配伍使用,兩葯走竄搜剔,可以增強祛風活絡、息風止痙的功效。另外,全蠍還善解毒,有以毒攻毒散結的作用,尤適宜於風毒惡血蘊結肌膚引起的頑固性瘙癢、皮膚增厚者。

現代研究:全蠍含有蠍素、氨基酸、無機元素、甜菜鹼、膽甾醇、蠍酸等成分,具有抗驚厥、抗癲癇、鎮痛、抗腫瘤等葯理作用。全蠍與蜈蚣配合使用可達到止癢的原因,與兩葯均有鎮靜作用,可降低皮膚神經末梢的敏感性有關。但二葯均有毒,用量過大可引起溶血反應,臨床曾有出現嚴重過敏反應者。因此,使用時應注意劑量。

4.僵蠶

性味歸經:味辛、咸,性平。歸肝、肺、胃經。

功效解析:僵蠶具有祛風解痙,化痰散結的功效。《本草綱目》記載僵蠶可治「皮膚風瘡」。因其祛風止癢,多用於治療濕疹伴皮膚瘙癢者;又因其有疏風熱的作用,可治療風熱蘊結肌膚引起的濕疹,常與桑葉、菊花等疏散風熱葯配伍使用。

現代研究:僵蠶主要含蛋白質、脂肪、草酸胺,以及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醇水浸出液有抗驚厥作用,體外試驗有輕度抑菌作用。

二、祛濕類葯

1.蒼術

性味歸經: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肝經。

功效解析:蒼術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可祛上、中、下三焦之濕。因其有特異香氣,還可以進行香療,即中醫理論所說的「芳香辟穢」。中醫認為,身體異味,如腋臭、口臭、汗臭等,真正原因是機體內有濕熱,體表孔竅是散味的「門窗」。香療可以疏通體內代謝,祛濕熱,讓身體「門窗」自然散發清香。使用蒼術時,需要注意因其性味辛溫,不宜用於有熱象證候者。

蒼術對脾虛濕盛型的亞急性、慢性濕疹尤為適宜。如果伴有面色無華,食慾不佳,大便溏薄,小便不黃等脾虛癥候,可與白術、茯苓、澤瀉配伍使用。若伴胸悶惡心,腹脹等氣滯症狀,常與陳皮、厚朴合用,增強除濕理氣的效力。

現代研究:蒼術含揮發油,並含豐富的維生素A,有助於皮損部位癒合。

2.厚朴

性味歸經:味苦、辛,性溫。歸脾、胃、肺、大腸經。

功效解析:厚朴具有燥濕消痰,溫中下氣除滿的功效。中醫認為,性味苦燥的葯物可以祛除濕邪。厚朴苦燥辛散,能祛濕邪,同時,因其性溫可下氣除脹滿,與其他葯物配合使用可以治療濕疹證屬脾虛濕盛者。常與蒼術、陳皮同用,如平胃散。

現代研究:厚朴甲醇提取物和厚朴酚對皮膚腫瘤有抑製作用。

3.茯苓

性味歸經:味甘、淡,性平。歸心,脾,腎經。

功效解析:茯苓具有滲濕健脾的功效。《世補齋醫書》記載,茯苓可以行水,又可行濕。皮膚科常用治療亞急性、慢性濕疹,泛發性濕疹,證屬脾虛濕盛者。臨床上多同山葯、白術、薏苡仁配伍,達到健脾利水之功,如參苓白術散、朱仁康的健脾除濕湯等。

現代研究:茯苓含糖類、酸類物質,有抗菌、利尿的作用。

4.薏苡仁

性味歸經:味甘、淡,性涼。歸脾,胃,肺經。

功效解析:薏苡仁有利水消腫,滲濕健脾,清熱排膿的功效。因其性涼,能清熱而利濕,又能健脾,臨床常用治濕疹證屬脾虛濕盛型。常與人參、白術、茯苓配伍,如參苓白術散。薏苡仁除了是一味中葯外,還是一種美容食品,經常食用可以保持人體皮膚光澤細膩,消除雀斑、老年斑、妊娠斑,對粉刺、脫屑、痤瘡、皸裂、皮膚粗糙等都有良好療效。

現代研究:薏苡仁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薏苡仁酯為有效成分之一,可用於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增強機體抗炎作用。

5.車前子

性味歸經:味甘,性微寒。歸肝,腎,肺,小腸經。

功效解析:車前子具有清熱利尿的功效。《神農本草經》記載,車前子可利水道,除濕痹。且本葯利濕而不傷陰,車前子利水作用大於清熱作用。車前子與健脾祛濕葯配用,可利濕止瀉,用治濕疹水皰明顯,皮膚濕爛者;與清熱利濕葯同用,增強清熱效力,並通過利小便的作用使濕有出路,如配伍龍膽草、黃芩、澤瀉、通草之龍膽瀉肝湯,清熱利濕,治療證屬濕熱的急性濕疹、接觸性皮炎、葯疹等。

現代研究:車前子含黏液、琥珀酸等,有利尿作用。

6.茵陳

性味歸經:味苦、辛,性微寒。歸脾,胃,肝,膽經。

功效解析:茵陳具有利濕退黃的功效。《神農本草經》記載「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其祛濕作用強,又有解毒療瘡之功,為治濕熱黃疸的要葯,還可用治小便不利,風癢瘡疥。茵陳配伍清熱葯,如茵陳蒿湯,用於治療濕熱內蘊的濕疹。

現代研究:茵陳含香豆精、茵陳酮、茵陳揮發油,有利膽解熱作用,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製作用。

7.萆薢

性味歸經:味苦,性平。入肝,胃,膀胱經。

功效解析:萆薢具有祛風除濕功效。《本草綱目》記載,萆薢為足陽明、厥陰經葯也。厥陰主筋屬風,陽明主肉屬濕,萆薢祛風濕功效顯著,能治頑痹、遺濁、惡瘡諸病之屬風濕者。臨床常配伍茯苓、薏苡仁、扁豆以健脾除濕,治療脾虛濕濁不化之急性、亞急性濕疹。

現代研究:萆薢含薯蕷皂甙,有抗真菌作用,並能擴張末梢血管。

8.藿香

性味歸經:味辛、微,性溫。入脾,胃,肺經。

功效解析:藿香不僅具有芳香化濕、祛暑辟穢、和中止嘔的功效,又可以健胃,助脾胃正氣。《本草正義》記載,藿香芳香而猛烈,溫煦而燥烈,能祛除陰濕邪,同時助脾胃正氣,是濕困脾陽、倦怠無力、飲食不甘、舌苔濁垢者有效葯物。皮膚科常用來治療暑濕引起的皮膚病,如亞急性濕疹、皮炎等,如藿香正氣散。

現代研究:藿香含揮發油,促進胃液分泌,並有抗菌作用,對皮膚真菌也有抑製作用。

三、清熱類葯

1.黃芩

性味歸經:味苦,性寒。歸肺,膽,脾,胃經。

功效解析: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尤其善於清中上焦的濕熱。金代醫家張元素歸納黃芩瀉熱功效顯著。皮膚科常用其治療皮炎濕疹類過敏性皮膚病,辨證屬濕熱者。清代名醫鄒澍總結張仲景使用黃芩的經驗,其中一條就是黃芩與黃連配伍,清中焦之濕熱。現代臨床中也常使用黃芩與黃連配伍來增強清熱燥濕力量。黃芩與金銀花、連翹等葯同用,對熱毒瘡瘍有治療效果。

現代研究:黃芩主要成分為黃芩苷,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強的特點,而且不易產生抗葯性。黃芩苷對皮膚和指甲的致病真菌亦有抑製作用。

2.黃連

性味歸經:味苦,性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

功效解析: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其清熱燥濕作用大於黃芩,並且對中焦濕熱最有效,而且善於清心經實火。中醫認為,火分為實火或虛火,實火多為外感邪氣,治宜瀉火,若外邪已傷陰則瀉火同時還要滋陰。虛火為陰虛而不制陽,治療宜滋陰,若陰損及陽則需陰陽共補,不過仍以滋陰為主。

黃連可內服或外用治療濕疹、癰腫、顏面紅斑等。黃連配伍黃芩、梔子可治療急性濕疹皮炎類疾病,辨證屬濕熱證者,又因黃連可清心胃之火,故心胃經有實火而兼見口舌生瘡、咽喉腫痛表現的,使用黃連尤為適宜。黃連制軟膏外敷,可治皮膚濕疹。單味黃連外洗亦有收斂止癢作用,可治療陰囊濕疹、下肢濕疹。外塗黃連浸汁,可治耳道流膿。

現代研究:黃連主要成分是小檗鹼,有較強的廣譜抗菌作用,同時還能通過抑制過敏介質的釋放對抗過敏反應。黃連煎劑對多種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

3.黃柏

性味歸經:味苦,性寒。歸腎、膀胱經。

功效解析: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長於清泄下焦濕熱,也是治療濕疹最常用的外用葯之一。內服可用於因濕熱下注、瘀阻經絡而引起的諸多皮膚病,症見焮紅腫痛、潰破滲出等均可使用,尤其對下肢皮膚病效果較好。若外用該葯,還有清熱燥濕,收斂瘡面的作用。常與蒼術配伍使用,即二妙散。皮膚科對濕熱見症明顯的濕疹,手足汗皰症,脂溢性皮炎等可用此方。

現代研究:黃柏含小檗鹼,具有抗菌作用,對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此外,黃柏可降低血管通透性,減少滲出。

4.龍膽草

性味歸經:味苦,性寒。歸肝、膽經。

功效解析:龍膽草有清熱燥濕,瀉肝膽火的作用。《醫學衷中參西錄》記載,因肝膽有熱而致病者,龍膽草皆能治癒。可見其清肝膽熱功效顯著。因此,龍膽草常用於治療以濕熱為主證的急性濕疹、過敏性皮膚病,方用龍膽瀉肝湯、清熱除濕湯(趙炳南創制)等。龍膽草配伍苦參、梔子、黃柏、車前子效力更強。外用龍膽草單味葯水煎冷敷,可以治療急性濕疹。

現代研究:龍膽草含龍膽苦苷、當歸苦苷等苷類苦味成分,有顯著的抗炎、抗過敏作用,對常見細菌及致病性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5.苦參

性味歸經:味苦,性寒。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

功效解析:苦參具有清熱燥濕、祛風殺蟲的功效,自古就是治療濕疹皮炎類皮膚病的主葯。《本草圖經》就評價苦參「古今方用治瘡疹最多」。因其清熱燥濕止癢,治療濕熱所致的急性濕疹、皮炎效果顯著,且常用於治療陰囊濕疹。內服外洗均有較好療效。常與蛇床子配伍,蛇床子燥濕殺蟲,二葯相合,煎水外洗,燥濕功力更強,且寒熱相濟,可以治療寒熱屬性不明顯的男子陰囊濕疹。

現代研究:苦參含多種生物鹼和黃酮類。苦參鹼有減輕炎症反應的作用,而且具有類似皮質激素的抗炎、抗過敏效果。

6.玄參

性味歸經:味甘、苦,性寒。歸肺,胃,腎經。

功效解析:玄參具有養陰生津,清熱解毒的.功效。因其既清熱瀉火,又可滋養津液,所以熱毒實證、陰虛內熱證均可使用。臨床常用於慢性濕疹遷延日久,證屬陰傷有虛熱者,因病程較長,以致耗陰傷血,生風化燥。常見皮損浸潤肥厚,乾燥脫屑,瘙癢劇烈,常有舌紅苔花剝或舌淡苔光。朱仁康老中醫創滋陰除濕法,治療此型濕疹,方用滋陰除濕湯,便以玄參為其中一主葯。

現代研究:玄參含生物鹼、糖類、甾醇、氨基酸、脂肪酸、微量揮發油、胡蘿卜素等。玄參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製作用。此外,本品對多種致病性及非致病性真菌還具有抑製作用。

7.白鮮皮

性味歸經:味苦,性寒。歸脾,胃經。

功效解析:白鮮皮具有清熱解毒,祛風燥濕的功效。《葯性論》記載,白鮮皮可治一切熱毒風、惡風、風瘡,為皮膚科常用葯。常與苦參、地膚子配伍,煎湯內服、外洗,治療風熱濕毒所致的濕疹、外陰濕疹、陰囊腫痛。

現代研究:白鮮皮含白鮮鹼、白鮮內脂等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能明顯抑制變態反應,減少病變部炎症滲出,促進皮損癒合。

8.金銀花

性味歸經:味甘,性寒。歸肺,胃,大腸經。

功效解析: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是治療瘡癰的要葯。清代陳士鐸對金銀花大加贊賞,認為金銀花最能消火熱之毒,主張清火熱之毒必用本葯。臨床中金銀花常用於治療急性濕疹、葯疹、接觸性皮炎等辨證屬濕熱而熱象明顯者。熱象明顯且有化毒趨勢,常見皮膚大片紅斑、丘疹,皮色焮紅灼熱,疼痛。常與連翹、蒲公英、地丁配伍,以清解熱毒,如五味消毒飲。

現代研究:金銀花含綠原酸、異綠原酸、黃酮類,對多種致病菌有抑製作用。金銀花莖葉提取物能明顯的抑制真菌生長,對病毒也有抑製作用。金銀花水煎劑對免疫系統有雙向調節作用。

9.青黛

性味歸經:味咸,性寒。歸肝,肺經。

功效解析:青黛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的功效。其性寒能清熱,味咸可入血,故能清熱解毒,消斑。臨床上青黛常用於治療急性濕疹、葯疹、過敏性皮炎等,尤其適用於血熱引起的皮膚紅斑、熱痛。外用可與黃柏、石膏等配伍。

現代研究:青黛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抑製作用。青黛中分離出的色胺酮對皮膚病真菌有較強的抑製作用。

10.土茯苓

性味歸經:味甘、淡,性平。歸肝,胃經。

功效解析: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濕的功效。其功效能入絡,清除濕熱蘊毒。土茯苓湯最早是用來治療比較嚴重的瘡毒的,據說,土茯苓還是治療梅毒的要葯。作為治療梅毒的要葯,土茯苓湯對於一般的「濕熱」也有明顯的功效。現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濕熱瘡毒以及濕熱久郁的濕疹。

現代研究:土茯苓根莖含皂苷、鞣質、樹脂等。土茯苓苷能給肌膚補充充足的水分和養分,促進人體自身對皮脂的調理,達到平衡。鞣質等酸性成分及其衍生物有滋養肌膚,抑制炎性反應的作用。

11.馬齒莧

性味歸經:味酸,性寒。歸肝,大腸經。

功效解析:馬齒莧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散血消腫的功效,對治療癰腫毒熱有明顯療效。如《醫宗金鑒》記載的馬齒莧膏即以馬齒莧鮮品搗爛外敷,治療血熱毒盛的腫瘍。現代臨床多用其煎湯外洗,單味水煎劑有明顯收斂、消炎、止癢作用,所以,常用於治療急性濕疹,有滲出糜爛者。

現代研究:馬齒莧含大量去甲腎上腺素和鉀鹽,及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P等,具有抗菌作用,對多種致病性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並有抗過敏作用。

12.地膚子

性味歸經:味苦、甘,性寒。歸腎,膀胱經。

功效解析:地膚子具有利濕清熱止癢的功效。《本草原始》記載,地膚子可以去皮膚中濕熱,皮膚外濕癢。臨床常用與白鮮皮、苦參、黃柏同用,煎湯外洗,治療濕疹伴瘙癢者;與豬苓、澤瀉、車前子配伍可以清利下焦濕熱,止癢。

現代研究:地膚子含苷類及生物鹼、維生素A等,有保護皮膚、抑菌的作用。

四、理血類葯

1.生地黃

性味歸經:味甘,性涼。歸心,肝,腎經。

功效解析:生地黃具清熱滋陰,涼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珍珠囊》記載生地黃「涼血,生血,補腎水真陰」。因其有涼血的功效,所以,可以清解血分熱毒,可用於治療血熱毒盛型濕疹。常與黃芩、丹皮等配伍。又因其能潤燥生津,也可用於治療血虛風燥之慢性濕疹。

現代研究:生地黃含地黃素、甘露醇、生物鹼、β-谷甾醇、菜油甾醇等成分,具有抗輻射、保肝、降低血糖、強心、止血、利尿、抗真菌的作用。

2.當歸

性味歸經: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

功效解析: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全當歸根略呈圓柱形,根上端稱「歸頭」,主根稱「歸身」,支根稱「歸尾」,全體稱「全歸」。 《本草新編》記載:「當歸,味甘辛,氣溫,可升可降,陽中之陰,無毒。雖有上下之分,而補血則一。」當歸頭止血,當歸身和血(既能補血,又能活血),當歸尾破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雖然當歸有頭、身、尾之分,功效也略有不同,但補血為其最大功效。常用於治療血虛證的慢性濕疹。常配伍白芍、熟地以養血潤燥。

現代研究:當歸含揮發油、酯類、菸酸、維生素A類等。當歸提取物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致炎物質的釋放,從而起到抗炎作用。當歸煎劑對多種細菌有抑製作用,並且能促進機體免疫功能。

3.赤芍

性味歸經:味苦,性涼。歸肝經。

功效解析:赤芍具有化瘀、止痛、涼血、消腫的功效。因其性涼入肝經,可涼血、活血化瘀,臨床上適用於血熱型濕疹皮炎等皮膚病。應用時常與丹皮配伍。

芍葯以其根入葯,有赤芍和白芍之分,應用時有人常把兩者混淆。白芍味苦、酸,性涼,歸肝、脾經,具有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的功效。白芍補血斂陰,凡虛寒腹痛、泄瀉者慎服;赤芍活血涼血,凡血虛者慎服。

現代研究:赤芍含有芍葯苷、苯甲酸、揮發油、樹脂、糖類、澱粉等,對痢疾桿菌、葡萄球菌有抑製作用,並有鎮痛、鎮靜和抗驚厥的作用。

4.紫草

性味歸經:味甘,性寒。歸心,肝經。

功效解析:紫草具有涼血活血,解毒透疹的功效。《本草綱目》記載:「紫草,其功長於涼血活血,利大小腸。」因其長於清理血分之熱,所以可以治療一切臟腑火熱熾盛之實火病。常用於麻疹及其他熱病發斑疹而斑疹紫暗,色不紅活或疹出不暢等。常與赤芍、生槐花、白茅根等配伍。

現代研究:紫草含乙醯紫草素(水解後生成紫草醌)、紫草紅、異丁醯紫草素等,有抗炎、抗菌作用,同時對皮膚真菌及流感病毒有抑製作用。

5.丹參

性味歸經:味苦,性微寒。歸心,心包,肝經。

功效解析:丹參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癰,除煩安神的功效。《本草匯言》記載:「丹參,善治血分,去滯生新,調經順脈之葯也。」臨床常用於慢性濕疹,濕熱久郁而致血瘀者。與金銀花、連翹、乳香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葯配伍,用於治療瘡癰腫痛。

現代研究:丹參含丹參酮類、丹參醇類、維生素E等,能改善機體微循環,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丹參制劑可以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

6.白茅根

性味歸經:味甘,性寒。歸肺、胃經。

功效解析:白茅根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其性寒,善清肺、胃之熱,又因其可涼血止血,同時又有利水作用,故能導熱下行。作用特點是性寒而不礙胃,利水而不傷陰,尤以熱證而有陰津不足者,最為適用。

現代研究:白茅根含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蘋果酸、三萜烯、鉀鹽、白茅素、蘆竹素、羊齒烯醇等,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其水浸劑有利尿作用。

7.莪術

性味歸經: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

功效解析:莪術具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的功效。《本草經疏》記載:「莪術行氣破血散結,是其功能所長。」莪術苦泄辛散溫通,既入血分,又入氣分,能破血消瘀,行氣止痛。臨床用於病情遷延日久,濕熱毒邪瘀熱互結於肌膚的慢性濕疹。常與活血葯配伍應用。

現代研究:莪術含有的揮發油成分,有抑菌、抗炎作用,並能促進局部微循環。

五、補益類葯

1.白術

性味歸經: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

功效解析:白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術炒用其健脾益氣效力更強,臨床用於治療脾虛濕盛型的亞急性、慢性濕疹。常用炒白術配伍黨參、茯苓等,以健脾除濕,同時佐以清熱葯,如參苓白術散。

現代研究:白術能顯著增強白細胞吞噬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能力。白術多糖對淋巴細胞的增殖功能有恢復的作用。白術對腫瘤細胞有細胞毒作用,能提高機體抗腫瘤反應的能力。

2.黨參

性味歸經:味甘,性平。歸脾,肺經。

功效解析:黨參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血的功效。黨參為常用補氣中葯,但其力量較人參弱,一般慢性虛弱病證都可選用。皮膚科常用其與茯苓、白術、黃芪配伍,以健脾益氣,治療濕疹屬脾虛濕盛證。

現代研究:黨參含皂苷、蛋白質、維生素、糖類、生物鹼以及多種氨基酸等,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3.熟地黃

性味歸經:味甘,性微溫。歸肝,腎經。

功效解析:熟地黃具有滋陰補血,補精益髓的功效。《本草綱目》中記載:「熟地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熟地黃甘溫質潤,補陰益精以生血,為養血補虛之要葯。臨床常用其與當歸、白芍配伍,治療濕疹遷延日久,有血虛證候者。

現代研究:熟地黃含地黃素、維生素A、糖類及氨基酸等,有抗炎和減少滲出的作用。

4.沙參(南沙參、北沙參)

性味歸經:南沙參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胃經;北沙參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胃經。

功效解析:南沙參具有清肺化痰、養陰潤燥、益胃生津的功效;北沙參具有養陰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南沙參與北沙參雖是不同科屬的兩種植物葯材,但一般認為兩葯功用相似,但細分起來,南沙參偏於清肺祛痰,而北沙參偏於養胃生津。皮科用於治療慢性濕疹後期,陰傷有熱者。

現代研究:北沙參含生物鹼,有降溫、鎮痛作用;南沙參含皂苷,有抗菌作用。

5.何首烏

性味歸經:味苦、甘、澀,性微溫。歸肝,腎經。

功效解析:何首烏具有養血祛風,補益肝腎,烏須黑發的功效。《本草綱目》記載,何首烏可養血益肝,固精益腎,健筋骨,烏髭發。其性不寒不燥,是滋補的良葯,其功效又在地黃、天冬之上。臨床常用何首烏與天冬、麥冬、白芍配伍以養血潤燥,用於治療慢性濕疹而血虛風燥見症者。

何首烏的藤莖可入葯,名首烏藤,又名夜交藤,味甘、微苦,性平,歸心、肝經,能養血安神,祛風止癢。《本草綱目》記載首烏藤:「風瘡疥癬作癢,煎湯洗浴,甚效。」可以治療失眠多汗、血虛身痛、皮膚瘙癢,特別適宜濕疹膚瘙癢伴睡眠差者。

現代研究:何首烏含卵磷脂等細胞新生和發育所必需的物質,有利於皮損細胞新陳代謝和再生。

閱讀全文

與治療風濕濕疹的常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導線截面積計算方法 瀏覽:122
陰虱怎麼去除簡單方法 瀏覽:788
燙傷掉皮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2
運動技術訓練方法簡答 瀏覽:780
這個方法讓你的電腦變好看 瀏覽:652
數學中的簡便運算方法有哪些 瀏覽:903
康復的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847
花椒治療感冒方法 瀏覽:898
自然點位訓練方法 瀏覽:736
老黃牛吃什麼東西描寫運用說明方法 瀏覽:679
淘米水洗衣服正確方法 瀏覽:234
求椎體外接球常用方法 瀏覽:308
初期腦梗的鍛煉方法 瀏覽:745
荀子主張的教學方法 瀏覽:194
降低眼睛度數的最有效方法有哪些 瀏覽:533
拉籃的連接方法 瀏覽:229
快速祛痘印方法勤敷面膜可以嗎 瀏覽:194
感冒用什麼方法好得快 瀏覽:946
中邪後有哪些破解方法 瀏覽:729
升降兒童學習椅安裝的正確方法是 瀏覽: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