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工廠里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哪四種
工廠里常用的淬火方法有下列四種:
1) 單液淬火(單介質淬火)
工件在一種液體介質中冷卻,如水淬、油淬。優點是操作簡單,易於實現機械化,應用廣泛。缺點是在水中淬火應力大,工件容易變形開裂;在油中淬火,冷卻速度小,淬透直徑小,大型工件不易淬透。
2) 雙介質淬火
工件先在較強冷卻能力介質中冷卻到 300℃左右,再在一種冷卻能力較弱的介質中冷
卻,如:先水淬後油淬,可有效減少馬氏體轉變的內應力,減小工件變形開裂的傾向,可用於形狀復雜、截面不均勻的工件淬火。雙液淬火的缺點是難以掌握雙液轉換的時刻,轉換過早容易淬不硬,轉換過遲又容易淬裂。為了克服這一缺點,發展了分級淬火法。
3) 分級淬火
工件在低溫鹽浴或鹼浴爐中淬火,鹽浴或鹼浴的溫度在 Ms點附近,工件在這一溫度停留 2min~5min,然後取出空冷,這種冷卻方式叫分級淬火。分級冷卻的目的,是為了使工件內外溫度較為均勻,同時進行馬氏體轉變,可以大大減小淬火應力,防止變形開裂。分級溫度以前都定在略高於 Ms 點,工件內外溫度均勻以後進入馬氏體區。現在改進為在略低於 Ms 點的溫度分級。實踐表明,在 Ms 點以下分級的效果更好。例如,高碳鋼模具在160℃的鹼浴中分級淬火,既能淬硬,變形又小,所以應用很廣泛。
4) 等溫淬火
工件在等溫鹽浴中淬火,鹽浴溫度在貝氏體區的下部(稍高於 Ms),工件等溫停留較長時間,直到貝氏體轉變結束,取出空冷。等溫淬火用於中碳以上的鋼,目的是為了獲得下貝氏體,以提高強度、硬度、韌性和耐磨性。低碳鋼一般不採用等溫淬火。
『貳』 金屬淬火金屬淬火的主要方法以及作用!
鋼的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Ac3(亞共析鋼)或Ac1(過共析鋼)以上某一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化,然後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
通常也將鋁合金、銅合金、鈦合金、鋼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處理或帶有快速冷卻過程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然後配合以不同溫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鋼的強度、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韌性等,從而滿足各種機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過淬火滿足某些特種鋼材的的鐵磁性、耐蝕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能。
淬火能使鋼強化的根本原因是相變,即奧氏體組織通過相變而成為馬氏體組織(或貝氏體組織)。
『叄』 表面淬火都有哪些方式方法
一、火焰加熱表面淬火
將工件置於氧-乙炔火焰中,表面快速加熱至淬火溫度後噴水淬冷。火焰溫度一般為3000℃左右。本法設備簡單,常用於小批、單件生產或零部件的維修。
其設備包括:
1、噴嘴。氧-乙炔按一定比例混合,在相當高的壓力下從噴嘴小孔噴出並被點燃。噴嘴的布置,一般按工件表面製成仿形狀。
2、淬火機床。固定工件和噴嘴位置,並可控制工件的旋轉和移動。
3、燃燒控制裝置。保證氧-乙炔氣有穩定的混合比和噴出壓力。
二、電接觸加熱表面淬火
利用觸頭和工件的接觸電阻,低電壓、大電流,使觸點溫度迅速上升。將觸點以一定速度移過工件表面,即可將表層加熱至淬火溫度,並在工件自身的冷卻下淬硬。本法簡易可行,適於大件的局部表面淬火。
三、電解液加熱表面淬火
以工件作陰極,置於電解液中,以電解槽為陽極,通入200-300V直流電。由於電解作用使陰極(工件)表面形成一層氫氣膜。氫氣膜具有大的電阻,溫度迅速升高,並將工件表面加熱到淬火溫度。停電後電解液將工件淬冷。本法適用於大批量生產工件的局部表面淬火。
四、電磁感應加熱表面淬火
電磁感應加熱表面淬火通常是將工件置於一加熱感應圈內,感應圈通入交變電流以形成交變磁場。感應圈多用銅管製成,可以是單圈或多圈的,管內通入冷卻水防止工作時升溫。加熱和噴冷淬火可採用連續和斷續兩種方式。
噴水圈設在加熱器的下方,在連續式加熱-噴冷時,工件在自旋轉(使加熱均勻)的同時向下移動,表面各部位依次加熱和淬冷;在斷續式加熱-噴冷時,工件自旋轉時位置不變,待一定面積被加熱到淬火溫度時,迅速下降並噴水冷卻。
五、激光淬火
激光淬火是利用激光將材料表面加熱到相變點以上,隨著材料自身冷卻,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從而使材料表面硬化的淬火技術。
激光淬火現已成功地應用到冶金行業、機械行業、石油化工行業中易損件的表面強化,特別是在提高軋輥、導衛、齒輪、剪刃等易損件的使用壽命方面,效果顯著,取得了很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近年來在模具、齒輪等零部件表面強化方面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肆』 鋼鐵熱處理方式有哪些
問題一:鋼鐵的熱處理主要有哪幾種方法? 鋼鐵整體熱處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種基本工藝。 退火是將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根據材料和工件尺寸採用不同的保溫時間,然後進行緩慢冷卻,目的是使金屬內部組織達到或接近平衡狀態,獲得良好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為進一步淬火作組織准備。 正火是將工件加熱到適宜的溫度後在空氣中冷卻,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組織更細,常用於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時用於對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為最終熱處理。 淬火是將工件加熱保溫後,在水、油或其它無機鹽、有機水溶液等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淬火後鋼件變硬,但同時變脆。 為了降低鋼件的脆性,將淬火後的鋼件在高於室溫而低於650℃的某一適當溫度進行長時間的保溫,再進行冷卻,這種工藝稱為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體熱處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與回火關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四把火」隨著加熱溫度和冷卻方式的不同,型簡又演變出不同的熱處理工藝。為了獲得一定的強度和韌性,把淬火和高溫回火結合起來的工藝,稱為調質。某些合金淬火形成過飽和固溶體後,將其置於室溫或稍高的適當溫度下保持較長時間,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強度或電性磁性等。這樣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時效處理。把壓力加工形變與熱處理有效而緊密地結合起來進行,使工件獲得很好的強度、韌性配合的方法稱為形變熱處理;在負壓氣氛或真空中進行的熱處理稱為真空熱處理,它不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脫碳,保持處理後工件表面光潔,提高工件的性能,還可以通入滲劑進行化學熱處理。 表面熱處理是只加熱工件表層,以改變其表層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為了只加熱工件表層而不使過多的熱量傳入工件內部,使用的熱源須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單位面積的工件上給予較大的熱能,使工件表層或局部能短時或瞬時達到高溫。表面熱處理的主要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應加熱熱處理,常用的熱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感應電流、激光和電子束等。 化學熱處理是通過改變工件表層化學成分、組織和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化學熱處理與表面熱處理不同之處是後者改變了工件表層的化學成分。化學熱處理是將工件放在含碳、氮或其它合金元素的介質(氣體、液體、固體)中加熱,保溫較長時間,從而使工件表層滲入碳、氮、硼和鉻等元素。滲入元素後,有時還要進行其它熱處理工藝如淬火及回火游祥。化學熱處理的主要方法有滲碳、滲氮、滲金屬。 熱處理是機械零件和工模具製造過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大體來說,它可以保證和提高工件的各種性能 ,如耐磨、耐腐蝕等。還可以改善毛坯的組織和應力狀態,以利於進行各種冷、熱加工。 例如白口鑄鐵經過長時間退火處理可以獲得可鍛鑄鐵,提高塑性;齒輪採用正確的熱處理工藝,使用壽命可以比不經熱處理的齒輪成倍或幾十倍地提高;另外,價廉的碳鋼通過滲入某些合金元素就具有某些價昂的合金鋼性能,可以代替某些耐熱鋼、不銹鋼;工模具則幾乎全部需要經過熱處理方可使用。
問題二:鋼的熱處理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根據工藝方法不同,鋼鐵的熱處理分為三大類。
一 整體熱處理(包括 退火, 正火,淬火,淬火+回火,調質及其他)。
二 表面熱處理 (包括 表面淬火和回火等,)
三 化學熱處理(包括 滲碳 ,滲氮,碳氮共滲,氮碳共滲,滲其他非金屬,滲金屬,多元共滲,溶滲)。
所有熱處理都是有 加熱 保溫 冷卻三個神租搏階段組成的。
問題三:鋼鐵的熱處理工藝有哪幾種?其特點是什麼? 1.退火 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Ac3+30~50度或Ac1+30~50度或Ac1以下的溫度(可以查閱有關資料)後,一般隨爐溫緩慢冷卻。 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與壓力加工性能;2.細化晶粒,改善力學性能,為下一步工序做准備;3.消除冷、熱加工所產生的內應力。 應用要點:1.適用於合金結構鋼、碳素工具鋼、合金工具鋼、高速鋼的鍛件、焊接件以及供應狀態不合格的原材料;2.一般在毛坯狀態進行退火 。
2.正火 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Ac3或Accm 以上30~50度,保溫後以稍大於退火的冷卻速度冷卻。 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與壓力加工性能;2.細化晶粒,改善力學性能,為下一步工序做准備;3.消除冷、熱加工所產生的內應力。 應用要點:正火通常作為鍛件、焊接件以及滲碳零件的預先熱處理工序。對於性能要求不高的低碳的和中碳的碳素結構鋼及低合金鋼件,也可作為最後熱處理。對於一般中、高合金鋼,空冷可導致完全或局部淬火,因此不能作為最後熱處理工序。
3.淬火 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相變溫度Ac3或Ac1以上,保溫一段時間,然後在水、硝鹽、油、或空氣中快速冷卻。 目的:淬火一般是為了得到高硬度的馬氏體組織,有時對某些高合金鋼(如不銹鋼、耐磨鋼)淬火時,則是為了得到單一均勻的奧氏體組織,以提高耐磨性和耐蝕性。 應用要點:1.一般用於含碳量大於百分之零點三的碳鋼和合金鋼;2.淬火能充分發揮鋼的強度和耐磨性潛力,但同時會造成很大的內應力,降低鋼的塑性和沖擊韌度,故要進行回火以得到較好的綜合力學性能。
4.回火 操作方法:將淬火後的鋼件重新加熱到Ac1以下某一溫度,經保溫後,於空氣或油、熱水、水中冷卻。 目的:1.降低或消除淬火後的內應力,減少工件的變形和開裂;2.調整硬度,提高塑性和韌性,獲得工作所要求的力學性能;3.穩定工件尺寸。 應用要點:1.保持鋼在淬火後的高硬度和耐磨性時用低溫回火;在保持一定韌度的條件下提高鋼的彈性和屈服強度時用中溫回火;以保持高的沖擊韌度和塑性為主,又有足夠的強度時用高溫回火;2.一般鋼盡量避免在230~280度、不銹鋼在400~450度之間回火,因為這時會產生一次回火脆性。
5.調質 操作方法:淬火後高溫回火稱調質,即將鋼件加熱到比淬火時高10~20度的溫度,保溫後進行淬火,然後在400~720度的溫度下進行回火。 目的:1.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提高加工表面光潔程度;2.減小淬火時的變形和開裂;3.獲得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 應用要點:1.適用於淬透性較高的合金結構鋼、合金工具鋼和高速鋼;2. 不僅可以作為各種較為重要結構的最後熱處理,而且還可以作為某些緊密零件,如絲杠等的預先熱處理,以減小變形。
6.時效 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80~200度,保溫5~20小時或更長時間,然後隨爐取出在空氣中冷卻。 目的:1. 穩定鋼件淬火後的組織,減小存放或使用期間的變形;2.減輕淬火以及磨削加工後的內應力,穩定形狀和尺寸。 應用要點:1. 適用於經淬火後的各鋼種;2.常用於要求形狀不再發生變化的緊密工件,如緊密絲杠、測量工具、床身機箱等。
7.冷處理 操作方法:將淬火後的鋼件,在低溫介質(如乾冰、液氮)中冷卻到-60~-80度或更低,溫度均勻一致後取出均溫到室溫。 目的:1.使淬火鋼件內的殘余奧氏體全部或大部轉換為馬氏體,從而提高鋼件的硬度、強度、耐磨性和疲勞極限;2. 穩定鋼的組織 ,以穩定鋼件的形狀和尺寸。 應用要點:1.鋼件淬火後應立即進行冷處理,然後再經低溫回火,以消除低溫冷卻時的內應力;2.冷處理主要......>>
問題四:常用鋼的熱處理方法有哪些? 鋼的熱處理是將鋼在固態下,通過加熱、保溫和冷卻的方式來改變其內部組織,從而獲得所需性能的一種工 藝方法。熱處理的主要種類如下:退火:把鋼加熱到一定溫度並在此溫度下保溫,然後緩慢地冷卻到室溫,這一熱處理工藝稱為退火,常用的 退火方法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去應力退火。正火:將鋼加熱到一定溫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在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方法稱為正火。正火與退火的目的 基本相同,但正火的冷卻速度比退火冷卻速度快,得到的組織較細,硬度、強度較退火高。淬火:將鋼加熱到一定溫度,經保溫後快速在水(或油)中冷卻的熱處理方法稱為淬火。它的目的是提高材料 的強度、硬度、耐磨性等。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單介質淬火法、雙介質淬火法、分級悴火。常川淬火劑有水、油或 鹽、鹼的水溶液。回火:將淬火後的鋼重新加熱到某一溫度,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以一定的方式冷卻至室溫,這種熱處理方 法稱為回火。回火是淬火的繼續,經淬火的鋼須進行回火處理.回火的目的是減少或消除工件淬火時產生的內應力 ,適當調整鋼的強度和硬度,穩定組織,使工件在使用過程中不發生組織轉變。回火的種類有低溫回火、中溢回 火和高溫回火,其中「淬火十高溫回火」也稱「調質處理」,經調質處理的零件具有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表面淬火:通過快速加熱使工件表面迅速達到淬火溫度.不等到熱量傳到心部就立即冷卻的熱處理方法。常用 的方法有火焰加熱表面淬火、感應加熱表面悴火等。化學熱處理:鋼的化學熱處理是將工件置於化學介質中加熱保溫,改變表面的化學成分,從而改變表層性能 的熱處理工藝。常見的方法有滲碳、滲氮、液體碳氮共滲等。
問題五:鋼鐵材料的熱處理常識有哪些 金屬材料常用的熱處理方法有:
退火:將鋼加熱到一定溫度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使它慢慢冷卻,稱為退火。鋼的退火是將鋼加熱到發生相變或部分相變的溫度,經過保溫後緩慢冷卻的熱處理方法。退火的目的,是為了消除組織缺陷,改善組織使成分均勻化以及細化晶粒,提高鋼的力學性能,減少殘余應力;同時可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和韌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所以退火既為了消除和改善前道工序遺留的組織缺陷和內應力,又為後續工序作好准備,故退火是屬於半成品熱處理,又稱預先熱處理。
正火:正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使鋼全部轉變為均勻的奧氏體,然後在空氣中自然冷卻的熱處理方法。它能消除過共析鋼的網狀滲碳體,對於亞共析鋼正火可細化晶格,提高綜合力學性能,對要求不高的零件用正火代替退火工藝是比較經濟的。
淬火: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保溫一段時間,然後很快放入淬火劑中,使其溫度驟然降低,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速度急速冷卻,而獲得以馬氏體為主的不平衡組織的熱處理方法。淬火能增加鋼的強度和硬度,但要減少其塑性。淬火中常用的淬火劑有:水、油、鹼水和鹽類溶液等。而高速鋼的淬火劑可以是「風」,所以高速鋼又被稱為「風鋼」。
回火:將已經淬火的鋼重新加熱到一定溫度,再用一定方法冷卻稱為回火。其目的是消除淬火產生的內應力,降低硬度和脆性,以取得預期的力學性能。回火分高溫回火、中溫回火和低溫回火三類。回火多與淬火、正火配合使用。
調質處理:淬火後高溫回火的熱處理方法稱為調質處理。高溫回火是指在500-650℃之間進行回火。調質可以使鋼的性能,材質得到很大程度的調整,其強度、塑性和韌性都較好,具有良好的綜合機械性能。
時效處理:為了消除精密量具或模具、零件在長期使用中尺寸、形狀發生變化,常在低溫回火後(低溫回火溫度150-250℃)精加工前,把工件重新加熱到100-150℃,保持5-20小時,這種為穩定精密製件質量的處理,稱為時效。對在低溫或動載荷條件下的鋼材構件進行時效處理,以消除殘余應力,穩定鋼材組織和尺寸,尤為重要。
表面處理:
表面淬火:是將鋼件的表面通過快速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但熱量還未來得及傳到心部之前迅速冷卻,這樣就可以把表面層被淬在馬氏體組織,而心部沒有發生相變,這就實現了表面淬硬而心部不變的目的。適用於中碳鋼。
化學熱處理:是指將化學元素的原子,藉助高溫時原子擴散的能力,把它滲入到工件的表面層去,來改變工件表面層的化學成分和結構,從而達到使鋼的表面層具有特定要求的組織和性能的一種熱處理工藝。按照滲入元素的種類不同,化學熱處理可分為滲碳、滲氮、氰化和滲金屬法等四種。
滲碳:滲碳是指使碳原子滲入到鋼表面層的過程。也是使低碳鋼的工件具有高碳鋼的表面層,再經過淬火和低溫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層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工件的中心部分仍然保持著低碳鋼的韌性和塑性。
滲氮:又稱氮化,是指向鋼的表面層滲入氮原子的過程。其目的是提高表面層的硬度與耐磨性以及提高疲勞強度、抗腐蝕性等。目前生產中多採用氣體滲氮法。
氰化:又稱碳氮共滲,是指在鋼中同時滲入碳原子與氮原子的過程。它使鋼表面具有滲碳與滲氮的特性。滲金屬:是指以金屬原子滲入鋼的表面層的過程。它是使鋼的表面層合金化,以使工件表面具有某些合金鋼、特殊鋼的特性,如耐熱、耐磨、抗氧化、耐腐蝕等。生產中常用的有滲鋁、滲鉻、滲硼、滲硅等。
問題六:什麼是鋼的熱處理?常用熱處理方法有哪幾種? 熱處理分為:回火、退火、正火、淬火等
其中回火等又分為高溫、低溫。
這些熱處理主要是把鋼加熱到不同的溫度,然後採用不同的冷卻方法和冷卻速度來做處理,以使鋼的內部結構發生變化,來達到想要的鋼材性能。
表面淬火
化學熱處理
問題七:什麼是鋼的熱處理/ 鋼的熱處理是指將鋼在固態下施以不同的加熱、保溫和冷卻,以改變其組織,從而獲得所需性能的一種工藝。
通過熱處理可以充分發揮鋼材的潛力,提高工件的使用性能,減輕工件的重量,節約材料,降低成本,還能延長工件的使用壽命
問題八:熱處理工藝有哪些 金屬熱處理工藝大體可分為整體熱處理、表面熱處理和化學熱處理三大類。1、整體熱處理是對工件整體加熱,然後以適當的速度冷卻,以改變其整體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鋼鐵整體熱處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種基本工藝。2、表面熱處理是只加熱工件表層,以改變其表層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為了只加熱工件表層而不使過多的熱量傳入工件內部,使用的熱源須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單位面積的工件上給予較大的熱能,使工件表層或局部能短時或瞬時達到高溫。表面熱處理的主要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應加熱熱處理,常用的熱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感應電流、激光和電子束等。
3觸化學熱處理是通過改變工件表層化學成分、組織和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化學熱處理與表面熱處理不同之處是後者改變了工件表層的化學成分。化學熱處理是將工件放在含碳、氮或其他合金元素的介質(氣體、液體、固體)中加熱,保溫較長時間,從而使工件表層滲入碳、氮、硼和鉻等元素。滲入元素後,有時還要進行其他熱處理工藝如淬火及回火。化學熱處理的主要方法有滲碳、滲氮、滲金屬。
問題九:為什麼要對鋼進行熱處理?有哪些分類方法?其依據是什麼? 20分 為了優化性能…增加其強度硬度等性能…符合使用要求
問題十:鋼材進行熱處理的時候 淬火都有哪些常用方法 淬火常用方法:
1、單介質淬火法(單液淬火法)
2、雙介質淬火法(雙液淬火法)
3、分級淬火法:
4、等溫淬火法
5、局部淬火法:
6、表面淬火法(包括中高頻感應加熱淬火法、火焰加熱淬火法、激光表面加熱淬火法、電解淬火法等等)
『伍』 常用的表面熱處理方法有
表面熱處理方法、特點和應用
表面熱處理是通過改變零件表層組織,以獲得硬度很高的馬氏體,而保留心部韌性和塑性(即表面淬火),
或同時改變表層的化學成分,以獲得耐蝕、耐酸、耐鹼性,及表面硬度比前者更高(即化學熱處理)的方法。
火焰表面淬火
用乙炔-氧或煤氣-氧的混合氣體燃燒的火焰,噴射到零件表面上,快速加熱,當達到淬火溫度後,立即噴水或用乳化液進行冷卻
淬透層深度一般為2-6mm,過深往往引起零件表面嚴重過熱,易產生淬火裂紋。 表面硬度:鋼可達HRC65,灰鑄鐵為HRC40-48,合金鑄鐵為HRC43-52
這種方法簡便,無需特殊設備,但易過熱,淬火效果不穩定,因而限制了它的應用
適用於單件或小批生產的大型零件和需要局部淬火的工具或零件,如大型軸類、大模數齒輪等
常用鋼材為中碳鋼,如35、45及中碳合金結構鋼(合金元素
碳含量過低,淬火後硬度低,而碳和合金元素過高,則易碎裂,因此,以含碳量右0.35-0.5%之間的碳素鋼最適宜。
感應加熱表面淬火;將工件放入感應器中,使工件表層產生感應電流,在極短的時間內加熱到淬火溫度後,立即噴水冷卻,使工件表層淬火,從而獲得非常細小的針狀馬氏體組織。
根據電流頻率,感應加熱表面淬火,可以分為:
高頻淬火;100-1000kHz. 中頻淬火;1-10kHz. 工頻淬火;50Hz
1表層硬度比普通淬火高2-3HRC,並具有較低的脆性:
2疲勞強度,沖擊韌性都有所提高,一般工件可提高20-30%:
3變形小:
4淬火層深度易於控制:
5淬火時不易氧化和脫碳:
6可採用較便宜的低淬透性鋼:
7操作易於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生產率高
8電流頻率愈高,淬透層愈薄。
高頻淬火一般1-2mm, 中頻淬火一般3-5mm, 工頻淬火能到>=10-15mm
表面淬火零件的中間熱處理是調質
表面淬火 缺點:處理復雜零件比滲碳困難
常用中碳鋼(0.4-0.5%C)和中碳合金結構鋼,也可用高碳工具鋼和低合金結構鋼,以及鑄鐵。
一般零件淬透層深度為半徑的1/10左右時,可得到強度、耐疲勞性和韌性的最好配合。 對於小直徑10-20mm的零件,建議用較深的淬透層深度,即可達半徑的1/5; 對於截面較大的零件可取較淺的淬透層深度,即小於半徑1/10以下。
『陸』 簡述各種淬火方法及其適用范圍
淬火常用方法:1、單介質淬火法(單液淬火法)2、雙介質淬火法(雙液淬火法)3、分級淬火法:4、等溫淬火法5、局部淬火法:6、表面淬火法(包括中高頻感應加熱淬火法、火焰加熱淬火法、激光表面加熱淬火法、電解淬火法等等)
『柒』 淬火的最簡單方法
冷卻階段不僅零件獲得合理的組織,達到所需要碰液睜的性能,而且要保持零件的尺埋清寸和形狀精度,是淬火工藝過程的關鍵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