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樣才能觀察物體的細微形變
1.體積 用細口徑刻度表 就像在瓶蓋上加個細管注意密封 你擠壓瓶子 細管液面變化很大
2.扭轉 用光學棱鏡 用光學原理使細小的扭轉變形表現為光線的入射反射光線夾角變大 當光線半徑確定時,弧長變化很大
3.還有很多辦法 以上兩種最常用
Ⅱ 常見觀察法的步驟
小學生常用的觀察方法:
(一)、順序觀察法。就是讓學生有順序的進行觀察,從整體到部分、從外到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觀察方法。如《觀察身體》一課,重點指導學生認識我們身體的外部形態教學時一點點引導學生從整體到部分、由上到下有順序的觀察。《蝸牛》、《螞蟻》的教學也是採用同樣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引導去觀察蝸牛、螞蟻的身體是什麼樣的,可分為幾部分?各部分有什麼特徵,逐漸使學生形成有順序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二)、比較觀察法。在科學課的教學中,有許多課都運用了比較的觀察方法。如《大米的觀察》、《不同用途的紙》等都可以用比較的方法來觀察物體的大小、形狀、顏色、質地等。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這種方法的不斷使用,逐步讓學生明白在觀察二種或二種以上同類物體時,都可以用對比觀察,如《一杯水的觀察》時,為了讓學生弄清水是一種什麼樣的物體及水的基本性質,我讓學生親自嘗試通過眼看、鼻聞、舌嘗等了解水的形態及顏色。用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讓學生得出結論:水是沒有顏色透明的,沒有氣味,沒有味道。再用一杯白酒進行比較,明確水是沒有氣味的。最後學生通過認真觀察、比較得出結論,一杯牛奶或(植物油)來觀察,得出水的特徵和性質。再和沙進行比較觀察,得出水是一種液體的概念,觀察比較是科學課中一種常用的觀察方法。
(三)、實踐操作觀察法。就是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邊操作邊觀察,在自己的親身活動中感知觀察現象。如教學〈〈氣溫的變化〉〉一課,可先讓學生事先連續幾天對天氣的變化進行觀察、測出不同環境的氣溫,並做好記錄。教學時先讓學生匯報觀察結果,針對學生觀察中的問題,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糾正講解,引導學生悟出怎樣觀察天氣的變化,以及氣溫的變化,做好觀察記錄,課外活動時讓學生再觀察一周的天氣變化,學生就能達到觀察的要求了。
Ⅲ 二年級觀察物體方法順口溜是什麼
四周看、抓特徵、找同點、分辨清。
1、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一般是不同的。
2、觀察物體時,要抓住物體的特徵來判斷。
3、觀察長方體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長方形或正方形。觀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4、觀察圓柱體,看到的可能是長方形或圓形。觀察球體,看到的都是圓形。
具體方法:
在觀察這個物體的時候,應該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面去觀察,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就不同,而且形狀不一樣。
從不同的位置,全面地去觀察,這樣才可以更加正確地去看清楚明白這個物體的特徵。在仔細觀察這個物體,需要從上看到下,從前看到後,反正就是從不同的位置去看。
接著在從左看到右,這樣我們才能更加簡潔明了的看清楚這個物體,我們就可以去查看這個物體的高度,這樣就觀察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