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豬血製作過程
具體步驟如下:
1、取一個干凈的盆,盆中放3勺鹽後加入純凈水。然後加入豬血。
『貳』 我要最標準的觀察人血塗片的實驗操作,找的過程一定要具體啊,謝了,會有加分的
1.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
2.把顯微鏡放在實驗台上,略偏左(顯微鏡放在距實驗台邊緣7厘米左右
處)。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二、對光
3.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准通光孔(物鏡的前端與載物台要保持2厘
米的距離)。
4.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准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便於以後
同時畫圖)。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通過目鏡,可以
看到白亮的視野。
三、觀察
5.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也可以用印有「6」字的薄紙片製成)放在
載物台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6.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眼
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
7.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反方向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
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四 用高倍鏡觀察
8.移動裝片,使要觀察的目標移到視野中央
9.轉運轉換器,換用高倍鏡
10,調節細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物像
(換高倍鏡切不可動粗准焦)
給我分吧,謝了!
『叄』 編寫使用油鏡觀察血塗片中白細胞的詳細操作步驟
(一)樣本採集
將靜脈血採集於EDTA-K2抗凝劑中(濃度為每毫升血液含1.5~2.2mg EDTA-K2·H2O)。采血後立即混勻,應拒絕分析有肉眼可見凝塊的樣本。
(2)血塗片制備
血塗片制備是否合格、染色的好壞直接關繫到檢驗結果的質量。
1、要求所用玻片清潔、乾燥、無塵,大小為25 mm×75mm,厚度為0.8~1.2mm。使用載玻片時, 不要用手觸及玻片表面。
2、做好明確標記。
3、使用EDTA-K2抗凝血液樣本時,應在採集後4小時內制備血塗片。在製片前,樣本應充分混勻。注意,樣本不能冷藏。
4、每份樣本製作3張血塗片。
5、如果樣本中白細胞數量少時,需要制備更多血塗片(如6張)。
6、用楔形技術制備血塗片。在玻片近一端1/3處,加一滴(約0.05ml)充分混勻的血液,握住另一張較狹窄的、邊緣光滑的推片,從血滴前沿方向接觸血液,以30o~45o角使血滴沿推片迅速散開,快速、平穩地推動推片至玻片的另一端。
7、血細胞比容與塗片關系。血細胞比容高於正常時,紅細胞較多,血液粘度較高,用較小的角度塗片,可獲得滿意的血膜。相反,血細胞比容低於正常時,血液粘度較低,需用較大角度塗片。
8、良好血塗片的要求
1) 血膜至少長25mm,至玻片兩側邊緣的距離至少為5mm。
2) 血膜邊緣要比玻片邊緣窄,且邊緣光滑,適用於油鏡檢查。
3) 血細胞從厚區到薄區逐步均勻分布,末端呈方形或羽毛狀。
4) 血膜末端無粒狀、劃線或裂隙。所有這些情況會使白細胞集中在這些區域內。
5) 在鏡檢區域內,白細胞形態應無人為異常改變。通常,隨著保存時間的延長,抗凝血會造成白細胞形態的改變,如胞漿內形成空泡,核分解破裂等。應將抗凝血液保存時間的影響減小到最低限度。除部分淋巴細胞增生性疾病外,鏡檢區域內破損白細胞量應<2%。
6) 無人為污染。
9、 血膜必須充分乾燥,否則在染色過程中容易脫落
『肆』 血塗片的血塗片-實驗步驟
4.1ABO血型鑒定
4.1.1取一塊清潔玻片,用記號筆標上記號。
4.1.2用小滴管吸A型標准血清(抗B)一滴加入左側,用另一小滴管吸B型標准血清(抗A)一滴加入右側
4.1.3以穿刺法自左手無名指指尖取血,在玻片的每側各放入一小滴血,用牙簽攪拌,使每側抗血清和血液混和。每邊用一支牙簽,切勿混用。
4.1.4靜置室溫下10—15min後,觀察有無凝集現象,並據此判斷血型。
4.2血塗片的製作及血細胞觀察
4.2.1取末捎血一滴置於玻片的一端,左手持載玻片,右手以邊緣平滑的推片的一端從血滴前方後移接觸血滴,血滴即沿推片散開。然後便推片與載片夾角保持30-45度平穩地向前移動,載片上保留下一薄層血膜
4.2.2血塗片製成後可手持玻片在空氣中揮動,使血膜迅速乾燥,以免血細胞皺縮.
4.2.3用蠟筆在血膜兩側劃線,以防染液溢出,然後將血膜平放在染色架上.加瑞氏染液2-3滴,使覆蓋整個血膜,固定0.5-1.0分鍾.滴加等量或稍多的新鮮蒸餾水,與染料混勻染色5-10分鍾.
4.2.4用清水沖去染液,待自然乾燥後或用吸水紙吸干,即可置血塗片於顯微鏡下進行鏡檢。
4.2.5白細胞分類計數。
選擇塗片的體尾交界處染色良好的區域,在油鏡下計數100個紅細胞,按其形態特徵進行分類計數,求出各類細胞所佔比值。
1.瑞氏染液:瑞氏染料1g加甲醇(AR)600ML。將瑞氏染料放在清潔乾燥乳缽中,加少量甲醇,充分研磨使染料溶解.將已完全溶解的部分倒入棕色試劑瓶中,未溶解部分再加少量甲醇研磨,直至染料完全溶解於甲醇為止。新配製的染料偏鹼,須在室溫和37℃下一定時間待染料成熟,主要美藍逐漸增多為天青B後才能使用.貯存時間越久染色效果越好,因此,Deamgilliland等採用吸光度比值(rA)作為瑞氏染料的質量規格.rA測定方法如下:取瑞氏染液15-25ul(視染液濃度而定)加甲醇10ml稀釋,混勻後以甲醇為空白管分別以波長650nm,525nm比色,rA=A650/A525。因為美藍吸收峰為波長650nm,伊紅吸收峰波長為525nm,天青B吸收峰也為650nm,但吸光度A約為美藍的一半.所以新配製染料的RA接近2,隨著美藍逐漸氧化為天青B,RA也相應下降,RA下降達1.3±0.1即可使用.瑞氏染料在貯存過程中必須塞嚴,以防甲醇揮發和氧化為甲酸.有人主張配方中加入30ml甘油,防止甲酸揮發,並可使細胞染色清晰.甲醇必須純凈,如甲醇中丙酮含量過多,染色偏酸,使細胞著色不良。磷酸鹽緩沖液(PH6.4-6.8):磷酸二氫鉀0.3g加磷酸氫二鈉0.2g再加蒸餾水至1000ml,配製成磷酸鹽緩沖液調整PH,如無緩沖液可用新鮮蒸餾水代替。
『伍』 求觀察人血塗片的詳細步驟!!
1.右手握住井壁,左手托住鏡座。
2.把顯微鏡放在實驗台距邊緣7厘米左右處,略偏左。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3.移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准通光孔(物鏡前端與在物台要保持2厘米距離)
4.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准通光孔。一隻眼注視目境內,另一隻眼睜開。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圓形視野。
5.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台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6.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此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
7.一隻眼項目鏡內看,同時逆時針方向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象為止。再略微轉動細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注意事項:
實驗完畢,把顯微鏡的外表擦拭乾凈。如需擦拭目鏡和物鏡,請用擦鏡紙。轉動轉換器,把兩個物鏡偏到兩邊,並將物鏡緩緩下降到最低處。最後把顯微鏡放進鏡箱里,送回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