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推拿常用檢查方法PPT

推拿常用檢查方法PPT

發布時間:2023-09-10 05:05:14

Ⅰ 孩子各種鼻炎鼻塞,圖解六步推拿法

秋冬季節,鼻炎的孩子越來越多,小兒推拿是強項!



鼻子問題表現形式是鼻子局部的問題,而各種葯物口服後,通過脾胃的吸收,有效成份要達到鼻子可能都少得可憐了。特別推薦一套簡單易操作的「鼻炎」推拿手法,可有效調理鼻(竇)炎,幫助鼻涕排出,有助於鼻炎的康復。此推拿法主要分六步走:


最近一次見他是在武漢,很憔悴,說工作後 每個月 還得還錢,都沒有了正常的生活,也不敢找爸媽要。問他現在還欠了多少,他比了一下是5W,三四個借貸的平台輪流還……

第一步,四大頭面部手法(開天門,推坎宮,運太陽,揉耳後高骨)3分鍾

第二步,揉印堂2~3分鍾

第三步,揉按鼻通穴(又名上迎香)2分鍾

第四步,揉按迎香穴2分鍾

第五步,揉黃蜂入洞200次

第六步,鼻翼兩側晴明至迎香來回擦50次

五個操作重點:

1、記住:推拿的部位要局部潮紅和發熱!局部血液循環加強了。血液循環加強的最終結果肯定是充血和腫脹減輕,炎性產物被帶走,自我修復更快更好的進行。於是,鼻炎可以很快得到控制,可以很快痊癒。

2、揉按鼻通穴,位於鼻子正中間兩側的鼻唇溝處,如果小朋友好動,家長可以其他四指固定小朋友頭部,同時使用拇指揉按此穴位。

3、揉按迎香穴,在鼻孔兩側鼻唇溝處,迎香穴是胃經的起點。很多鼻塞的大小朋友,聞不到味道,按壓這個穴位就可「迎接香味」,通鼻竅作用顯著。另外,但凡上牙痛,均可用此穴配合合谷穴按壓。

4、擦鼻翼兩側,用拇指從鼻根部從上下來回推。小孩鼻炎,家長用雙手八個手指固定住小兒頭部,左右輪流用拇指推。

5、日常可配合兩個鼻炎保健手法

一個是雙手合攏「大魚際」部位上下對擦,擦熱為止。

另外一個是揉雙合谷穴,哪個鼻孔堵塞就多揉對側合谷穴。

6、給小孩子做,做的過程中好好安慰小朋友,如果小朋友哭鬧得很厲害,可以在他睡著後做。這幾個動作,簡單實用,經過大量臨床觀察,對各種鼻炎有非常好的療效。

----------


鼻炎臨床中分很多種,以上手法適合各種鼻炎,包括成人。不同的鼻炎側重點又有所不同,說明如下:

第一種,過敏性鼻炎。

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常在早晨發作,一過性短暫流涕,打噴嚏或者咳嗽。

治法:汗法以增強鼻粘膜的適應能力。

處方:拿風池、拿肩井,推上三關等。或艾灸雙肺腧30分鍾左右。

第二種,肥大性鼻炎。

鼻塞更加嚴重,鼻部通氣困難,常常張口呼吸,因張口呼吸而刺激咽喉出現咳嗽。檢查發現鼻甲肥大,充血腫脹非常明顯,也包括鼻中膈偏歪。鼻部脹痛,症狀長期存在。

治法:清熱消炎與化痰法消除肥大腫脹。

處方:熱重用清法,如清天河水、平肝清肺、揉板門或魚際穴等;

鼻涕多用化痰法有運內八卦、四橫紋、清補脾,揉天突等。

第三種,鼻竇炎。

長期鼻流濁涕或黃涕粘稠、腥臭,頭昏腦脹,頭痛。

治法:清熱排膿

處方:平肝清肺,清天河水,搓摩脅肋、揉太沖等。


搓摩脅肋 太沖



第四種,萎縮性鼻炎或鼻竇炎後期

鼻乾燥、鼻癢,嗅覺減退,頭昏記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

治法:滋陰法恢復粘膜功能,活血法緩解干癢症狀。

處方:補法有清天河水配二人上馬,清補脾等;活血法為縱擦脊柱和橫擦頭頸之交的風池與風府,擦熱為度。

特別溫馨提示:推拿後,很多孩子當時就會流出鼻涕, 切記:擤鼻涕時,一定一個鼻孔一個鼻孔擤,兩個鼻孔一起擤容易中耳炎!

相信媽媽爸爸們,對孩子的鼻炎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只要堅持按以上圖解六步推拿法用心操作,一定會取得滿意的效果。




Ⅱ 常用的推拿手法有哪些

一、按法

按法是用力向下按壓的一種方法。可用指、手掌、肘、足跟在病人身體某個部位或穴位上下按壓。可由輕而重,可一按一松,也可按緊一處約一分鍾,然後突然放鬆。需重按時可用雙手重疊按壓。按的用力度可淺達皮膚、皮下組織,重達肌肉,深按可達關節、骨骼、內臟。按法的練習較易,但需要穩、准、有耐力。此法根據不同部位,可選用指按、掌按、肘按、足跟按,分述如下:

1.指按

指按一般都用在穴位上,可一手按,也可雙手相對按,按在穴位上,使有酸脹反應為合適。背部穴位用掌按,頭上太陽穴常用雙手按。也有用拇指按住大血管,如股動脈,按緊一會兒,然後放鬆,反復數次。

2.掌按

掌按用於面積較大的部位。如掌按腹部用單手操作,按時要隨呼吸起伏。掌按背部用雙手重疊按,按脊柱兩側肌肉,自上而下逐漸移動,反復數遍。又可用雙手掌按頭部,兩掌心相對用力,由輕漸重,由重漸輕至結束。

3.肘按

肘按用於軟組織較豐滿或較深的部位或穴位上,用肘關節屈曲時鷹嘴尖端按壓,如按環跳穴。按壓力度也以有酸脹反應為度。

3.肘按肘按用於軟組織較豐滿或較深的部位或穴位上,用肘關節屈曲時鷹嘴尖端按壓,如按環跳穴。按壓力度也以有酸脹反應為度。

二、摩法

摩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身體某個部位上,以腕部連同前臂做迴旋性摩動的一種手法。

施用時以指或掌在皮膚表面做迴旋性摩動,作用力溫和而淺,僅達到皮膚下。摩法的頻率根據病情需要而定,一般慢則30~60次/分,快則100~200次/分。可用單手,也可用雙手操作。常用於推拿治療的開始,或疼痛劇烈的部位,或強烈手法以後。根據治療部位不同,分指摩、掌摩、掌根摩三種。

1.指摩

用拇指的指腹平伏在身體某部位或穴位上做迴旋摩動,單手或雙手均可。雙手摩時,二指的動作要協調,著力要一致。在背部操作時,拇指平伏接觸皮膚,其餘四指放鬆,拇指靈活而協調地回摩,自中心向四周慢慢擴展,周而復始,頻率可在60~100次/分。穴位雙指摩時,拇指平伏緊觸穴位,其餘四指不接觸皮膚,自然展開微屈,用腕力帶動拇指做迴旋摩動,頻率在100~200次/分,但移動幅度極小。另有四指摩膻中穴,拇指自然屈曲,其餘四指並攏,指腹著力於膻中穴上,做迴旋摩動,頻率在120次/分左右。

2.掌摩

用全掌平伏在身體某個部位的皮膚上做摩動。著力要均勻,一般用單手操作,頻率為30~60次/分。常用於面積較大的部位,如腹、背、腰、臀部。如腹部掌摩,要沿順時針方向摩動,並自中心逐漸向四周擴展,周而復始。

3.掌根摩

用掌根的大小魚際處用力,在身體某一部位摩動,單手或雙手交替操作,操作時掌根觸及皮膚,各指微屈翹起,用腕力使掌根擺動,邊摩邊進。由於此法用力稍大,且頻率較快,達100~200次/分,故皮膚產熱感較明顯,病人會有舒適輕松之感。此法常用於頭、背、腰、臀部。

三、推法

推法是用指或掌在身體某部或經絡上做前後、上下、左右推動的手法,也可用指在穴位或某一固定點吸定而推。推的深度隨用力大小而異,既可浮於皮,又可深及筋骨、臟腑。推法用力須由輕而重,依病人而定。推法的頻率一般在50~150次/分,由慢而快。操作時根據不同部位可用拇指平推、拇指尖推、拇指側推、四指推、掌推五種方式。

1.拇指平推

用拇指指腹接觸皮膚,做定向推動,向前向下時拇指著力,回收時拇指指間關節微屈、指背接觸皮膚而帶回。其他各指不用力,只幫助固定方向。頻率為60~120次/分,由慢而快。拇指平推適用范圍廣泛,頭、背、四肢皆可應用,一般多用於頭、背、肩部。

用雙手拇指同時在穴位上向左右推開的稱分推法,如分推印堂穴、大椎穴。分推著力深達筋骨,稱分筋法,多用於腰背肌肉部位,分筋方向與肌肉走向垂直。

2.拇指指尖推

用拇指指尖在穴位上或在某一固定點上推動。推時指尖移動范圍極小,如吸附在固定點上,腕部屈曲下垂,拇指的指間關節靈活屈曲擺動,運用腕力和指力,使推力漸漸深入。推的強度一般較大,有酸、脹、微痛的感覺,稱「得氣」感。頻率為100~150次/分,由慢而快,頻率快時指尖稍帶旋轉。可單手或雙手操作。此法多施用於穴位和疼痛點。

3.拇指側推

用拇指外側的部位接觸皮膚做長推或點推,操作要領可參照拇指平推法和拇指指尖推法。

4.四指推法

此法用單手操作。用拇指以外的其餘四指的指腹接觸皮膚,掌指、指間關節伸開並微屈,腕部伸屈,靈活擺動,運用腕力和指力。拇指起固定方向的作用,主要運用於頸、肩、頭、四肢等部位。

5.掌推

用手掌在身體上推動,將手掌平伏在皮膚上推動。多用於胸腹部,在腹部推時需隨呼吸起伏,當病人呼氣開始,即向上推動,吸氣時放鬆,反復進行。另有用掌根部大小魚際緊貼肢體,著力推動,從肢體遠端向近端,然後收回原處,反復推動。掌推常用於肢體腫脹,可促進血液、淋巴迴流。

四、拿法

拿法是用手指提拿肌肉的一種手法,可結合穴位提拿,亦可提拿某一肌腹。一般拿方向與肌腹垂直。方法是拿起組織後,持續片刻再鬆手復原。此法強度較大,一般以提拿時感覺酸脹、微痛、放鬆後感覺舒展為度。如提拿後疼痛感不消,則說明用力過大。一個部位一般拿1~3次即可。根據不同的部位可用三指拿、抖動拿、彈筋等幾種操作方法。

1.三指拿

用拇指和食、中指提拿,適用於較小的部位,如拿肩井,拿委中、頸項等。

2.五指拿

用五個手指提拿,適用於面積較大、肌肉豐滿的部位,如股四頭肌、腓腸肌等。單雙手均可,或雙手一松一拿交替進行。

3.抖動拿

用雙手五指提拿,多用於腹部或肌腹較鬆弛的部位。用手指拿起肌腹後,做前後抖動3~5次或8~9次後松開。

4.彈筋

用拇、食兩指或拇、食、中三指,沿肌肉垂直方向提拿起肌腹或肌腹與肌腱交接處,並向外盡量牽開後,再讓肌腱在指間滑脫歸位(如拉弓射箭一樣)。在肌腹滑脫過程中,可發出「咔嗒」聲響。此種手法較重,刺激強度很大,病人會有重度酸脹感,但彈後感覺鬆快。

彈後也可用柔和手法,幫助緩解酸脹反應。每次進行1~2次即可。此法多用於慢性病痛的肌肉部位,如股內收肌、股二頭肌、股三頭肌、背闊肌、斜方肌、菱形肌、胸鎖乳突肌等部位。

五、捺法

捺法是用拇指指面捺緊一處,重重下壓,然後用腕部左右擺動,使指勁逐漸深入。這種手法動作不需快,頻率為100次/分左右,但必須深透而有實力使捺到深部組織,以有酸脹感覺為度。捺法較難,必須刻苦鍛煉,使動在腕,勁在指,緊捺不放鬆,同時又能隨心移動。

在捺時還要體察病變的重點部位,找到要害反復捺。經過鍛煉,使有耐力,才能達到治療要求。捺法常用於軟組織深部的損傷和慢性炎症的治療。例如肌肉筋膜炎等,用捺法治療就有較好療效。

六、纏法

纏法是用拇指尖在穴位上做螺旋性動作,如旋螺絲釘一樣,越旋越深,使穴位上有較強的酸張反應為度。纏法必須由輕而重,逐漸深入,而且根據病人的體質和各個穴位的敏感程度而定。一個穴位上纏約一分鍾。然後由重而輕,由深而淺。纏法的動力在腕,鍛煉時使腕做旋轉樣活動,要熟練而有耐力。此法主要用於穴位推拿,例如胃腸功能紊亂的疾患,可在背部兩側的穴位上做纏法推拿。

七、法

法是用手背在身體上滾動,手呈半握拳狀,四指略微伸開,先以手的小指掌指關節處貼緊患處,然後用力下壓並向前滾到手背,使手背用力於推拿處,如此一滾一回,反復滾動。

法頻率在100次/分左右。法要做到用力均勻,滾動的手吸附推拿部位,不能有跳動或擦動,以免造成病人有不舒服感覺,或損傷術者的手背皮膚,但滾動時又必須能隨心上下左右移動,使滾動到較寬廣的部位。所以法需先在砂袋上練習,練到非常成熟,並有腕勁和耐力方可用於治療。法可單手操作,也可左右手交替進行,也可用雙手同時滾動。此法適用於面積較大,肌肉較豐厚的部位,如背、腰、臀、腿等處。現時,也有使用木製的滾軸的,或用電動的滾動推拿床或推拿椅做推拿,可以代替人工推拿,雖然可節省術者體力,但療效遠不如手法滾動得好。

八、捏法

捏法是用手指擠捏軟組織,用拇指和其他各指相對捏住肌肉或肌腱,上下各指相互轉動,邊捏邊向前推進。

操作時要用柔勁,使感到溫柔舒適為好,不宜捏得疼痛難忍。捏法的頻率可慢可快,60~150次/分。捏時也要腕部轉動助勁。該法可用拇、食二指相對捏,適用於兩骨之間較窄的部位;又可用拇、食和其他各指相對捏,適用於肌肉豐厚、面積較大的部位,如肩部和大小腿。

九、揉法

揉法是用手指的指面或掌面揉動的方法。揉法不同於摩法,揉時手與皮膚之間不移動,手貼緊皮膚,把皮下和更深的組織旋轉揉動,所以,揉法可深達皮下組織和肌肉。此法比較溫和而有揉勁,動作頻率較緩慢,50~60次/分。一般單手操作,必要時可兩手重疊加大壓力揉動,根據不同部位選用指揉或掌揉。指揉一般用拇指指面,適用在較小的部位或穴位上,常在強刺激手法後用揉法緩解酸脹等反應。部位較大處也可用食、中指或食、中、無名指一起揉動。掌揉是用整個掌或掌的根部或大魚際進行揉動,一般用在面積較大的部位,如肩、背、腰、臀等處,揉力要由小到大,越揉范圍越大,用力越深。

十、搓法

搓法是用雙手搓動肢體的一種手法。一般用兩手的手掌相對用力搓動,強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結束時再由快轉慢,其力度可達肌肉、骨骼。用力小時可覺肌肉鬆展,用力大時,可產生明顯的酸脹反應。根據病情需要選擇用力大小。行搓法時運用手掌和臂力,左右二手將患處挾住,邊搓邊上下來回移動。也可搓下肢,需病人仰卧抬起患肢後搓動。搓法一般用手掌,如需要較強力度時,可用手掌的尺側相對用力搓動,可有明顯的酸脹感覺。用搓法使肌肉鬆軟後就可結束。

十一、掐法

掐法是用手指尖或指的側面,在身體某一部位或穴位上進行深在、持續的掐壓的手法,又稱指針法,就是以指代針,所以常用在穴位上。如用拇指尖掐壓合谷穴。也可用中指伸直,拇食指挾持中指,使中指保持正直,可強有力地掐壓穴位。也可用中指屈曲,以中指的指間關節處掐壓穴位。掐壓穴位力度宜大,使穴位上有強烈的酸脹反應為好。掐法刺激較強,所以掐時要漸漸施勁,指力慢慢掐入,切不可突然用力,而且要根據不同的對象,用力因人而異。每個穴位掐到有酸脹反應後,再持續施勁約30s,隨後用摩、揉等手法使局部酸脹反應緩解。

另有一種掐法,用一手或兩手拇指的側面,對腫脹的軟組織掐壓,邊掐邊向前推進。

此法用力要巧,但又要深在。操作時可見腫脹局部受指端掐壓、推擠而下陷。如此重復進行,使腫脹部位掐成一道密集的指切壓痕而使腫脹消散。

十二、振法

振法是用指端或手掌緊壓身體某部或穴位上做震顫樣動作。操作時主要是利用手和前臂的肌肉收縮,並持續用勁發力,形成震動力,達到手指或掌而作用於推拿部位。術者要施以頻率很快的震動,又要有較長久的耐力,所以需要進行較長時間的鍛煉才能成熟。振法如用拇指或中指作用於穴位上,可增強或維持穴位的刺激。也可用手掌作用於腰背、大腿等處,可緩解肌肉胃腸痙攣,但振時手掌必須隨呼吸起伏。做振法,術者很費力,現在可用電振器代替人工發力。電振器一般配有各式不同的觸頭,適合不同的推拿部位。電振與人工振的作用近似,可選用。

十三、擦法

擦法是用指或掌在皮膚上來回快速擦動的手法。其用力表淺,只作用於皮膚和皮下組織。頻率較快,150~200次/分;皮膚有較大反應,一般擦到皮膚發紅為度。行擦法時,不能用力過猛,防止擦傷皮膚,可用指擦,即食、中、無名三指擦動,適用於手足等較小的部位;也可用掌擦,即用掌的尺側擦動,適用於背部。擦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強皮膚新陳代謝。進行背部擦動,有緩解疼痛、調整胃腸功能等作用。

十四、彈點法

彈點法是用手指做急速的彈點動作。彈時用拇指或中指扣住食指,然後食指發力在拇、中指處滑落,使食指指背著力彈擊患處。點時用中指指尖,拇指支持中指做點叩動作。彈的強度由輕而重,適用於關節周圍表淺的部位。點的強度較重,適用於穴位上。如需著力較重時,可用五指點叩。

十五、拍打法

拍打法是用指或掌拍打身體的一種手法。作用輕時,用指面、指背或空心掌拍打;如需作用強時,可用拳或掌側捶擊。拍打主要動在腕,使腕輕巧而有彈性,並有腕勁。可單手操作,也可雙手交替拍打。拍打適用於胸、背、腰、大小腿和關節處。用指面拍打,操作時各指張開,指關節略微屈曲,用指面拍打患處。又可用手指拍打,操作時各指略微分開並微屈,用食、中、無名、小拇指背著力拍打。又可用空心掌拍打,操作時各指並攏,拇指伸直,掌心形成空凹,拍打患處。又可用拳拍打,操作時雙手虛握拳,使食、中、無名、小指的第二節的背面排齊,用此部位著力捶擊患處。此法需用巧勁,捶時要有彈力,可快一陣慢一陣,上下移動捶擊。又可用拳側拍打,操作時雙手虛握拳,各手指間略微分開,用小指側捶擊(圖9-28)。又可各指伸直時,用小指側捶拍。現在有用各種拍擊器拍打的方法,拍擊器有用海綿做的,也有木製的,等等。專業用的拍打器是用布製成圓柱筒狀,中充以棉花或中草葯,用此推送拍打。以上各種拍法均有一定療效,可根據病情選用。

十六、刮撥法

刮撥法是用拇指端的側面在身體某一部位深深緊壓並做刮動或撥動的手法。刮動時指力要透過皮膚而深達組織有粘連部位或慢性疼痛點,進行刮撥。刮撥的方向需隨情況而定。

此法強度較大,病人有明顯酸脹反應,要注意囑其忍耐一點,與術者配合。用力強度還需適可而止,並注意勿損傷皮膚。撥動時用力較輕,一般拇指深掐於肌肉或肌腱的縫隙中進行撥動。一個部位撥5~10次即可。刮撥法多用在關節周圍、背部筋膜、韌帶或肌肉、肌腱等組織,有松解粘連,促進慢性炎症吸收,緩解疼痛等作用。

十七、抖動法

抖動法是把肢體抖動起來的手法,屬被動性運動手法。操作時術者握住患肢末端,像抖繩子一樣抖動病人肢體。抖時要注意該部肢體可動的角度和范圍,用柔勁抖動,使被抖動的肢體像波浪起伏。可上下抖動,也可橫向抖動。如抖手指:術者握住手指指端,輪流抖動每個手指,每指抖3~5次。又如抖手腕:術者一手緊握其前臂遠端,另手捏住食、中、無名指,相對方向拉緊,然後做抖動,約抖10次。又如抖上肢:術者一手握住肩部,另手握緊腕部,雙手反方向拉緊後做抖動。用同樣方法可抖動下肢或抖動腰部。抖法主要有牽松肌肉攣縮,活動關節等作用。

十八、搖動法

搖動法是搖動關節的一種手法,屬被動性運動手法。做此手法必須熟悉各種關節的可動范圍。凡雙軸或三軸活動的關節都可做搖動手法。操作時把病人體位安置恰當,並盡量使其軀體肌肉放鬆。搖動動作要緩慢而穩妥,幅度由小到大,直至達到最大可能的幅度。搖動次數需隨病情而定。搖動方向可按順時針方向,也可按逆時針方向。搖法主要使僵硬或強直的關節逐漸松解,逐漸恢復正常的活動功能,所以操作時,術者須檢查關節活動的可能性,測量關節活動度,經多次治療逐漸增加搖動的范圍,不可急於求成,以病人感到輕微酸痛為好。搖法有搖指、搖肘、搖肩、搖踝、搖髖、搖腰等。

十九、松動法

松動法是松動關節和軟組織的手法,屬被動性運動手法。術者必須熟悉全身關節和關節周圍的肌腱、韌帶等組織的解剖及其活動關系。可對頸、腰、手、肩等各部位做松動法。如松頸時,病人取坐位,肌肉放鬆後,將其頭向一側轉動一點,並向一側側屈,然後輕輕一扳,有頸部松動一下的感覺即可。同樣可做另一側的松動。松頸也可仰卧位下進行。又如松腰時令病人取坐位,向前彎腰,並轉向一側,然後輕輕一扳,有腰部松一下的感覺即可。手指松動方法較易,把需要松動的手指先牽拉一下,然後將其屈曲,有「咔嗒」一聲的松動感覺即可。

其他關節部位的松動方法相似,可參考上法。松動法適用於關節強硬的病症和椎間盤病變。

二十、伸屈法

伸屈法是對脊柱和關節部位做伸屈活動的手法,屬被動性運動手法。伸法操作前,必須仔細檢查病人肢體關節活動幅度,然後用緩慢、均衡、持續的力量徐徐加大其可伸展的幅度,並在此幅度范圍內連續地彈動。伸展到最大可能的幅度後保持1~2min,然後放鬆,休息片刻再重復一次。做伸法切忌突然發力,也不能用蠻勁。操作時需使著力點有效地達到受限關節。此法常用在肩、肘、髖等關節。屈法的操作要領同伸法一樣,常用在髖、膝、踝等部位。

二十一、引神法

引神法是對脊柱和關節部位用巧勁進行突然牽神的手法,為特殊的被動活動手法。此法發力的作用可使關節和周圍組織超過平常活動幅度運動。操作技巧較難,要順勢而行,輕巧發力,不可用蠻勁,幅度要大而恰如其分。此法只有在臨床實踐中才能悟得其巧。

1.引神上肢

病人坐位,術者靠患側相對而立。術者雙手捏住患側的五指,掌心對病人的臉。提起患肢,做旋轉上肢的活動,轉數遍後,當患肢肌肉已經很放鬆時,將患肢由下而上突然用力提神一下,可重復操作2~3次。

2.引神下肢

病人仰卧,術者弓步立於患側,前臂托住患側小腿,另手扶膝部,先將患肢屈曲,使大腿盡量貼近腹部。然後發力,用巧勁將患肢向外上方牽拉。可重復數次,每次牽拉,可逐漸增加患肢離床面的高度。

3.引神腰

引神腰的方法要根據病情而定,主要是使腰向後引神,也可根據病情需要,使腰向前屈曲引神。

(1)腰向後引神:有數種方法。如扳腰法,病人健側卧,術者一手抵住病人腰部,另手握住患肢踝部,將患肢後神牽拉,雙手協調地一牽一抵,當感覺病人腰部肌肉放鬆時,雙手突然用較大力牽抵一下,使病人腰部有過伸的動作。此法只需做一次。又如壓腰法,病人俯卧,術者一側前臂緊按腰部,另側前臂抬託病人雙大腿膝部,一臂向下壓時,另臂用力向上抬,如此雙手協調地一壓一抬,使腰部彈動性地活動數次,待覺病人腰部肌肉放鬆時,突然增大發力強度,使腰向後引抻一下,腰部應有較大的過伸動作。此法需要術者有較大的力量才能成功,如術者力量不足,可二人協同操作。

(2)腰向前屈引抻:病人健側卧,術者站於病人身後,一手抱托患肢,使屈髖屈膝,並使大腿盡量貼近腹部,用力推送,使脊柱向前屈曲,活動的幅度需一次比一次大,待覺其腰部肌肉放鬆時,突然發力,向前推送一次。此法如一人力量不足,可使病人仰卧,二人協同操作。

另有一法,病人健側卧,術者站於病人身後,一手抱托患側下肢,另手推住患側肩後,抱托的手使患肢向腹部,推肩後的手用力向前推動,一屈一推使腰部有扭轉的動作,待覺病人腰部肌肉放鬆時,突然加力,一屈一推,使腰部有扭動感。

引伸法主要對脊柱的椎間盤組織病變或關節位置不正有較好的作用。如針對合適的病情,施用得法,可有明顯療效。

二十二、踩踏法

踩踏法是一種古法,用腳在身體某部或穴位上推拿的方法。操作時用全足、足弓、足跟三處,有踩踏、踩搓、踩研三種。病人一般取俯卧或卧仰位,術者手攀屋頂上面的橫杠,然後單腳或雙腳踩在病人身上的經穴進行治療。

1.踩踏

病人俯卧,在胸和大腿處墊枕,使其腰部凌空,術者單腳踩於病人骶部,踩踏時彈動性地一起一伏,使腰部像挑扁擔樣彈動起伏,如此踩10~50次,力量須由輕而重。此法對某些腰部病變和椎間盤病變有療效。

2.踩搓

病人俯卧,術者一手攀住上面橫杠,一腳踩於病人背、腰、大小腿處,用足弓著力做橫向搓動,每處可搓數十次。此法對肌肉、筋膜的病變有效。

3.踩研

病人仰卧,術者手攀橫杠,用一腳的足跟踩於下腹或穴位上,做旋轉研磨樣動作。踩研的力量由淺入深。此法可治腹部的某些慢性病。

二十三、其他推拿手法

其他推拿手法尚有很多,如捻法、扯法、抹法等。捻法是用拇、食二指相對捏住皮膚捻動,用於小兒背部和腹部皮膚,可治療小兒消化不良症;扯法是用拇、食二指拿住皮膚,向一側拉開,然後突然放脫,可有「嗒嗒」聲,一處可扯十餘次,扯到皮膚發紅為度,可治療中暑、消化不良等症;抹法是用拇指的指面按住一處皮膚或穴位上,按緊後向兩側分開,反復數次,常用在抹前額,治頭痛、視力疲勞等症。

Ⅲ 孩子感冒發燒的推拿手法,一學即會!(推薦收藏)

進入年底以來,

全國南北各大城市,

包括北上廣深、成都、溫州、杭州、南京等地

醫院兒科都爆棚,

發燒的孩子和家長大排長龍。

本次流感特點:

① 快速高燒,不易退,退燒後再次發熱。

② 多數兒童發燒伴嘔吐或者腹瀉,被許多醫生誤以為諾如病毒或輪狀病毒感染。有的孩子在醫院住了一個多星期,燒還是退不下來了,輸了液後還上吐下瀉。

③ 燒後轉入咳嗽期,持續時間長。

④ 兒童居多。成人以咽部症狀為重,伴頭痛和周身不適。

⑤ 傳染性強。

⑥ 血常規檢查多顯示白細胞總數不高,粒細胞比例偏高,快速CRP多顯示略高或者正常。

⑦ 易造成心肌受損。

其實,對於感冒發燒,除了吃葯,小兒推拿也是個不錯的輔助治療方法,媽媽們不妨學習一下這種簡單的去病方式,那麼,小兒感冒應當取哪些穴位推拿?每個穴位又應做多長時間呢?下面結合不同清況做簡明扼要的說明。家長在開始操作之前一定要分清下面三種不同情況再開始!!!

一、一般感冒(37.5℃~39℃)治法:

①平肝10分鍾,從小兒食指指根推到指尖。

平肝能夠發散外邪。感冒,中醫認為是風寒或風熱邪氣侵襲體表皮膚,通過推拿這個穴位,能夠將入侵身體的風寒、風熱邪氣發散出體外以治癒疾病。

② 清肺10分鍾,從小兒無名指指根推到指尖。

中醫認為肺合皮毛,外邪侵襲皮膚,肺部就 會受到影響進而積熱,用清肺的方法就能清除肺熱,防止感冒咳嗽,並 且能促進皮膚排除邪氣。

③ 推天河水15分鍾。從小兒腕橫紋均勻推到肘橫紋。

推天河水能退熱,普通感冒發熱症狀用推天河水的方式就能夠解決了。

④掐五指節2~3遍。

掐五指節可以用於傷風感冒,調和氣血。

簡簡單單四步,媽媽只要找准穴位堅持做完相應時間,就一定會起到效果,很多高燒兒童的體溫在短短幾十分鍾內就能降下來。

二、發熱重的感冒(39℃~40℃)

①平肝、清肺各5分鍾

平肝以發散外邪

清肺以清除肺熱、解表

②推六腑15分鍾

六腑,為涼穴,推之以清除壯熱,清熱作用比推天河水更強。

③掐五指節2~3遍

掐五指節可以調和氣血,抵抗病邪,快速治癒。

④鼻塞嚴重者,揉陽池10分鍾

陽池穴可以治療頭部一切疾病包括鼻塞,且頭痛不論寒熱虛實皆可以用。

⑤咳嗽重者,加八卦10分鍾

八卦主治胸腹氣機不暢導致的咳嗽痰喘、胸悶、食積等。

注意:6個月~2歲嬰兒高燒若超過40度可能會引發驚厥,請盡快就醫。

三、感冒夾食滯 (感冒兼乳食停滯者,症見嘔吐、腹脹、腹痛、腸鳴)

①平肝、清肺15分鍾。

清肺以除肺熱、解表。

平肝以發散表邪

②推天河水10分鍾

推天河水能退熱,感冒發熱常用穴位之一。

③清脾10分鍾

清脾穴能消除積滯,消除脹滿,解決食積不消化的內部問題。

④清胃10分鍾,用於嘔吐、腹脹者

清胃能夠治理肚腹脹滿,積滯腹痛,惡心嘔吐,納獃等,也是清除食物為本。

⑤運八卦10分鍾

運八卦能增強中氣(脾胃之氣),增進消化,消痞化積。

四、寒熱往來、寒熱錯雜型感冒

①分陰陽穴10分鍾。

分陰陽,顧名思義,能分離寒熱,治理寒熱往來這個典型病症。

②推大四橫紋10分鍾

開臟腑寒熱,和氣血,左右來回推。

③揉外勞宮穴15分鍾

驅寒,治療寒冷。

④平肝清肺15分鍾

平肝,發散外邪。

清肺,清除熱邪

⑤推天河水10分鍾

推天河水能退熱,感冒發熱常用穴位之一。

關於感冒和流感的謠言與誤區

1、保持喉嚨不幹燥能預防流感?

防治流感的關鍵並不是保持喉嚨粘膜濕潤,而是避免接觸傳染源。喉嚨乾燥可能是有咽喉炎的表現,並不是缺水。

2、放洋蔥、醋熏蒸房間能消毒殺菌?

雖然蔥蒜能抑制細菌,但其對空氣中的病毒作用微乎其微。食醋醋酸濃度很低,遠不能起到消毒的效果。如果在封閉空間長時間熏醋,不但會引起呼吸困難、惡心等症狀,還會對皮膚和呼吸道黏膜造成傷害。

3、喝板藍根能預防流感?

板藍根屬於清熱解毒類中葯,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常用於治療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喉炎等。但並不能預防流感,過量服用還會引起消化功能和造血功能的不良反應。

4、孩子感冒,在家配幾種葯吃?

目前市售感冒葯很多為復方感冒制劑,需要注意劑量,不要重復用葯。比如孩子感冒發燒時,給孩子吃退燒葯,又給吃可以退熱的復方感冒葯,這樣容易造成肝腎損害。

同時服用多種成分的感冒葯,或者不當聯合用葯,都有可能因為成分超量而引起肝腎損害,增加不良反應。

家長給孩子用葯,一定要嚴格按照說明書劑量,如果無法自己把握,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葯。

因為本次流感來勢兇猛,兒科醫生敬告各位家長:

1、不要帶寶寶去人多地方,公共場合,以免交叉感染;出門一定要戴口罩,做好預防工作;

2、再次提醒,這次流感覆蓋范圍廣,涉及各個年齡階段,大家重在預防,家裡隨時保持通風,飲食清淡,盡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適時加減衣物!飲食清淡,多喝水多休息!

• end

 

Ⅳ 推拿的常用診斷方法

推拿治療在臨床上最多應用的還是頸、肩、腰腿疼痛和四肢骨關節、肌肉、神經等病變,為了杜絕不必要的醫療事故發生,現代醫學的診斷方法是完全可以借鑒並融為一體的。通過此方法可以排除炎症、腫瘤等各種非推拿治療適應證的疾病。而且還能使疾病得到明確診斷和提高治療效果。由於現代醫學的診斷方法甚多,醫學科學又是日新月異地發展,本書重點介紹四肢骨關節和脊柱最基本而又是最實用的物理診斷方法。
上肢部的物理診斷法
肩關節
1.望診由於肩關節周圍肌肉豐富,所以望診時必須兩側對比檢查。檢查時兩肩一定要裸出,對比兩肩外形是否對稱,高低是否一致,有無畸形、腫脹、竇道、腫塊及靜脈怒張、有無肌肉萎縮等情況。正常肩關節外形為渾圓形,若三角肌膨隆消失,呈「方肩」狀,多提示有肩關節脫位或三角肌萎縮。若肩腫高聳,多為先天性肩腫骨高聳症。除靜觀外,還要視其動態情況,囑患者做肩關節各方向的活動,觀察有無活動障礙及其異常活動,如前鋸肌癱瘓向前平舉上肢,可出現「翼狀肩胛」。
2.觸診首先要知道在肩部有幾個骨性標志。在肩外側最高點骨性突出是肩峰;其下方的骨性高突處是肢骨大結節;肩峰前方為鎖骨外側端;鎖骨中,外1/3交界處的下方一橫指為喙突。還要檢查局部皮膚溫度,有無腫脹,如系腫物,要檢查其硬度,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如何。要仔細地尋找壓痛點,肩關節周圍常見的壓痛點為: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壓痛點在結節間溝;岡上肌腱損傷,壓痛點局限於大結節的尖頂部;肩峰下滑囊炎,壓痛點局限在肩峰部。除壓痛外應檢查肩關節有無異常活動,如肩鎖關節脫位時,當按壓鎖骨外端,可有彈性活動。肱二頭肌長頭腱滑脫,可在結節間溝觸及肌腱的彈跳。
3.肩關節活動度檢查要注意其運動方式,幅度,有無疼痛、受限,尤其注意其肩腫骨的動態;避免肩胛骨一起參與活動而造成的假象活動度。
肩關節的中立位為上臂下垂,屈肘90°,前臂指向前方。
關節活動度(圖18)如下:
前屈:70°~90°後伸:40°外展:80°~90°內收:20°~40°內旋:70°~90°外旋:40°~50°上舉:160°~180°(是前屈、外展和肩腫骨旋轉的復合動作)
4. 特殊檢查
1.搭肩試驗:患肢肘關節屈曲,手放在對側肩關節時,如肘關節不能與胸壁貼緊,則為陽性,表示肩關節脫位、粘連。
2.肱二頭肌長頭緊張試驗:囑患者屈肘並做前臂旋後動作,檢查者給以阻力,如肱骨結節間溝部位疼痛,則為陽性,表示肢二頭肌長頭腱鞘炎。
3.直尺試驗:正常人肩峰位於肽骨外上髁與肱骨大結節連線之內側。用直尺的邊緣貼在上臂外側,一端靠近肱骨外上髁,另一端如能與肩峰接觸,則為陽性,表示肩關節脫位。
肘關節
1.望診首先觀察有無畸形。正常肘關節伸直時,有5°~15°的攜帶角。一般女性比男性要稍大。若大於此角度稱之為肘外翻;若小於此角度稱之為肘內翻。肽骨髁間骨折、肘關節脫位、橈骨小頭脫位等未經整復時,均可見到肘部輪廓的改變。
其次要觀察肘部有無腫脹。當肘關節腫脹時,肘後肱三頭肌腱兩側飽滿。肽骨內或外上髁骨折時,腫脹區常較局限。撓骨小頭骨折,鷹嘴撓側正常皮膚凹陷消失2.觸診首先要注意肘部壓痛點位置。肱骨外上髁壓痛,多為防骨外上髁炎;肱骨內上髁壓痛,多為肱骨內上髁炎;尺骨鷹嘴壓痛伴囊性腫物,多為鷹嘴滑囊炎。此外還應包括對肘關節周圍皮膚張力,肱動脈的搏動、尺神經硬度及粗細的改變,有無腫塊以及腫塊大小,硬度、部位,與活動的關系,以及滑車上淋巴結是否腫大等。
3.肘關節活動度檢查
肘關節中立位為前臂伸直。屈曲:135~150°過度伸直:10°旋前:80°~90°旋後:80°~90°
4.特殊檢查
1.網球肘試驗:又稱腕伸肌緊張試驗。肘關節伸直,同時前臂旋前,腕關節被動屈曲,能引起肱骨外上髁處疼痛者觀為陽性,表示肱骨外上髁炎。
2.肘關節外翻擠壓試驗:肘關節伸直位,檢查者一手抵住肘關節外側,並使肘關節被動外翻,如有疼痛,則為陽性,表示橈骨小頭骨折。
3.肘三角(圖20):正常的肘關節於完全伸直時,肽骨外上髁、肱骨內上髁和尺骨鷹嘴三個骨性突起點,在一條直線上;當肘關節於完全屈曲時,這三個骨性突起點構成一等腰三角形。若肘三角關系改變,表示有骨折、脫位。
腕關節與手
1.望診 對比檢查兩腕關節與兩手,觀察有無畸形、腫脹和異常動作等。
常見畸形有橈骨遠端骨折引起的銀叉樣畸形;正中神經損傷所致大魚際肌萎縮,呈猿手畸形;橈神經損傷所致腕下垂;尺神經損傷所致小魚際肌和骨間肌萎縮,呈爪形手;以及並指、多指、鈕扣畸形、鵝頸畸形等。
腕關節腫脹以背側指伸總肌腱兩側明顯。「鼻煙窩」消失常提示有腕舟狀骨骨狀。兩側腕關節腫脹伴多發性、對稱性近節指間關節棱形腫脹多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指骨棱形腫脹常見於指骨結核或內生軟骨瘤。手指末節呈鼓褪樣腫脹,則提示為肺性骨關節病變,也稱槌狀指。腕背或掌指關節的掌側面有局限性腫塊,與皮膚無粘連,但附著於深部組織,有囊性感,多為健鞘囊腫。
手指震顫,多見於甲狀腺機能亢進、震顫性麻痹、慢性酒精中毒等。雙手呈搓泥丸的顫動,在運動時減輕,靜止時加重,多為巴金森綜合征。
2.觸診自尺撓骨遠端向指骨方向依次檢查腕及手部壓痛的部位和程度,是否伴有腫脹、放射痛、異常感覺等。手掌部位應包括大小魚際肌及屈肌肌健部位有無壓痛。局部腫塊的性質,是否隨肌腱活動等。在屈伸手指過程中,如有彈響,多為彈響指或稱為指屈肌腱狹窄性腱鞘炎。當前臂旋轉時,下橈尺關節發生彈響,多為三角纖維軟骨盤損傷。
3.腕關節及手部各關節活動度(圖21)檢查
1.腕關節中立位為手與前臂成直線,手掌向下。
伸;30°~60°掌屈:50°~60°橈側傾斜:25°~30°尺側傾斜:30°~40°
2.手指關節中立位為手指伸直。
掌指關節:伸為0°,屈可達90°近節指間關節:伸為0°,屈可達90°遠節指間關節:伸為0°,屈可達60°~90°
3.拇指中立位為拇指沿食指方向伸直。
外展:可達40°屈曲:掌拇關節可達20°~50°,指間關節可達90°對掌:不易量出度數,注意拇指橫越手掌之程度內收:伸直位可與食指橈側並貼
4. 特殊檢查
1.握拳尺偏試驗(圖22):患者握拳,拇指在其餘四指之下,使腕關節做被動尺偏運動,引起橈骨莖突部疼痛為陽性。見於撓骨莖突部狹窄性腱鞘炎。(2)橈側伸腕肌腱摩擦試驗:醫生握住患肢前臂遠端,手掌放在前臂撓側背部,囑患者主動做腕屈曲活動或握拳及放鬆的連續運動。如醫生掌下有明顯摩擦聲則為陽性。見於橈側伸腕肌腱周圍炎。
3.腕關節尺側擠壓試驗:腕關節於中立位,並被動使之向尺側偏斜井擠壓,若下橈尺關節疼痛為陽性,見於三角纖維軟骨盤損傷或尺骨莖突骨折。
下肢部物理診斷法
髖關節
1.望診 站立位有無髓關節畸形、臀部肌肉萎縮、腰前凸代償性增加、大腿皮膚皺折加深,下肢有無內收、外展或內外旋轉畸形和下肢短縮或增長的改變;同時還要觀察兩側髂嵴和兩側臀皺襞是否在同一水平線上。行走時患肢能否持重,步態是否均勻、穩定,並描述步態的特點。2.觸診 髖關節腫脹,可觸及其周圍皮膚張力增高。髖關節脫位,可在異常部位觸到股骨頭或捫及股動脈搏動減弱。臀肌攣縮可在臀部觸及緊張的束帶。彈響髖可在粗隆處觸及肌腱的彈跳,並出現彈響聲。大粗隆處淺壓痛伴有囊性腫塊,多為大粗隆滑囊炎。
3.髖關節活動度檢查 中立位為髖關節伸直,髕骨向上。
關節活動度(圖23)如下:屈曲:130°~140°後伸:10°~15°外展:30°~45°內收:20°~30°內旋:40°~50°外旋:30°~40°4.特殊檢查
1)單腿獨立試驗(圖24):患者直立,背向醫生,患肢屈髓屈膝上提,用健肢單獨站立。正常時,骨盆向健側傾斜,患側臀皺襞向上提起,稱為陰性。同法使患肢單獨站立,如發現健側骨盆及臀皺襞下降,即為陽性,見於髖關節病變或臀中、臀小肌麻痹。
2)望遠鏡試驗: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醫生一手握住小腿,沿身體縱軸向上推;另一手摸著同側大粗隆,此觸及有活塞樣活動感,為陽性。見於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尤以幼兒體征更為明顯。
3)「4」字試驗(圖25):患者仰卧,囑患肢屈髖屈膝並外旋髖關節,使其外踝置於健側下肢膝關節上部,形如「4」字。若無法完成「4」字動作而髖部疼痛者,為髖關節病變。若能完成「4」動作時,醫生一手壓對側的髂前上棘,另一手將患肢膝關節內側向下壓,如出現骶髂關節部疼痛,則為陽性。見於骶髂關節炎等骶髂部病變。圖25
4)屈膝屈髖分腿試驗:患者仰卧,雙下肢屈曲外旋,兩足底相對,醫生兩手分別置於膝做雙膝分腿動作,出現股內側疼痛,為陽性,提示內收肌痙攣。
5)足跟叩擊試驗:患者仰卧,兩下肢伸直,醫生以一手將患肢略作抬高,另一手沿體縱軸叩擊其足跟,使髖部產生震痛,為陽性,見於髓部骨折、炎症或下肢骨折。
6)中立位試驗:患者仰卧,下肢伸直,醫生用手平托患肢足跟,足呈外旋位為陽性,見於股骨頸骨折。
7)髂脛束攣縮試驗(圖26):患者側卧位,患側在上,將健側髓膝關節屈曲,抱於胸前;醫生站在患者背後,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握住患肢踝關節上方,使膝關節屈曲90°,患髓先屈曲後外展再伸直,此時醫生除去外力使其自由墜落,如有髂脛束攣縮,則患肢可被動地維持在外展位,則為陽性,並可骼崎與大粗隆之間摸到攣縮的髂脛束。8)托馬征(圖27):患者平卧,健側髓膝關節盡量屈曲,使大腿貼緊軀干,雙手抱住膝關節,並使腰部貼於床面,如患髓不能完全伸直,或雖伸直但腰部出現前突,則托馬征陽性,並應記錄患髓關節屈曲角度。見於髓關節僵硬,腰椎結核或骼腰肌痙攣。
膝關節
1.望診 比較兩側股四頭肌,特別是觀察股四頭肌內側頭有無明顯萎縮。當膝關節屈曲位,骸韌帶兩側「膝眼」消失,表明關節有腫脹。站立時雙腿並攏,兩腿股骨內髁及雙足內踝可以接觸。若兩內踝分離,即為膝外翻,又稱「X」型腿;若兩內髁分離,即為膝內翻,又稱「O」型腿(圖28)。膝內、外翻畸形,常見於佝僂病、股骨下端或脛骨上端骨折、骨髓炎或軟骨發育不良等引起,因骺板生長不對稱所致。在站立時,膝關節呈明顯的過伸狀態,稱為膝反屈或稱為軍刀腿(圖29),常見於小兒麻痹後遺症。股骨內、外髁任何一側見有局限腫大,伴淺靜脈怒張,提示有腫瘤的可能性。2.觸診確定壓痛的部位,對診斷膝關節疾患十分重要,膝部常見壓痛點(如圖30)示。若發現腫塊(包括胭窩部),應檢查其大小,硬度,深度,有無壓痛與周圍組織及膝關節活動的關系。膝關節周圍觸及滑膜增厚、變韌,提示慢性滑膜炎。在伸直膝關節時,將骸骨作上下或左右推移時,出現沙沙的摩擦音及痙痛,提示骸骨軟化症。膝關節在運動時出現音調清脆的彈響同時伴有疼痛者,提示半月板損傷。
3.膝關節活動度檢查 中立位為膝關節伸直。
膝關節活動度(圖31)如下:
屈曲:120°~150°過伸:5°~10°內旋約:10°外旋約:20°4. 特殊檢查
1)浮髕試驗(圖32):患者仰卧位,患肢伸直放鬆,醫生一手虎口對著骸骨上緣,手掌壓在骸上囊上,使關節積液集中在骸骨之下,另一手食指以垂直方向擠壓髕骨,並迅速放開。如感覺髕骨浮動或有撞擊股骨髁的感覺,即為陽性,提示膝關節內有積液。
2)髕骨摩擦試驗:患者仰卧,患肢伸直放鬆,醫生用一手按壓住骸骨,並使其在股骨髁關節面上作上、下及左、右的移動,如有摩擦音或患者感覺疼痛,則為陽性。提示骸骨軟化症。
3)麥氏(McMurray征)試驗(圖33):患者仰卧,醫生一手握住患肢足部,另一手拇指及其餘四指分別摸住膝關節內、外側關節間隙,先使膝關節極度屈曲,然後將小腿內收,外旋,並逐漸伸直膝關節,此時內側膝關節疼痛或有彈響,說明內側半月板損傷。反之使小腿外展、內旋,逐漸伸直膝關節,如有外側膝關節疼痛或彈響,說明外側半月板損傷。
4)研磨試驗(圖34):此試驗為鑒別側副韌帶損傷與半月板損傷的方法。患者俯卧位,下肢伸直,患膝屈曲90°,可請一助手將大腿固定不使轉動,醫生雙手握住足踝沿小腿縱軸提起小腿,然後再內外旋轉小腿,此時側副韌帶處於緊張狀態,如有損傷,在旋轉時會引起疼痛,提示側副韌帶損傷。另一方法是醫生雙手按壓足部,並內外旋轉小腿,若出現疼痛,提示半月板損傷。5)側向擠壓試驗(圖35):患者仰卧,伸直下肢,醫生一手握住踝關節向外側施加壓力,另一手在膝關節作向內側加壓,使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承受外翻張力,如有疼痛或有側方活動,則為陽性,提示內側副韌帶損傷。如作相反方向施加壓力,使膝關節外側副韌帶承受內翻張力,此時有疼痛或側方活動,提示外側副韌帶損傷。
6)過伸試驗:患者仰卧,膝關節伸直,醫生一手抬起小腿,另一手按壓住膝部,使膝關節出現被動過伸運動,如有疼痛為陽性。可見於半月板前角損傷、股骨髁軟骨損傷或脂肪墊肥厚、損傷等。
7)抽屜試驗(圖36):患者仰卧,屈膝90°,足平放於床上,醫生可坐在患者的足部,以穩定其足,雙手握住小腿上端作前拉後推的動作,如小腿上端能向前拉動,說明前交叉韌帶損傷;如小腿上端能向後推動測說明後交叉韌帶損傷。

Ⅳ 推拿臨床常用檢查方法,臨床常用基本檢查方法有哪些

推拿學運用手、指的技巧,在人體皮膚、肌肉組織上連續動作來治病,這種方法,叫作按摩療法。按摩的優點很多,操作簡便,經濟實用,有時還可代替葯物。由於按摩有利於循環系統和新陳代謝,對於一般慢性病或身體過度虛弱的患者,是比較安全可靠的。 按摩療法,大致有如下兩種:一種是主動按摩,又叫自我按摩,是自己按摩自己的一種保健方法。另一種是被動按摩,是由醫生掌握用於患者的醫療法,按摩手法,並不一致,但歸納起來,常用手法可選如下八種:按、摩、推、拿、揉、捏、顫、打等法,常常是幾種手法相互配合進行的。 (1)按法:利用指尖或指掌,在患者身體適當部位,有節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叫作按法。通常使用的,有單手按法、雙手按法。臨床上,在兩肋下或腹部,通常應用於背部或肌肉豐厚的地方。 (2)摩法: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身體的適當部位,給以柔軟的撫摩,叫作摩法。摩法多配合按法和推法,有常用於上肢和肩端的單手摩法,和常用於胸部的雙手摩法。 (3)推法:在前用力推動叫推法。臨床常用的,有單手或雙手兩種推摩方法。推摩的手法是多樣的。把兩手集中在一起,使拇指對拇指,食指對食指,兩手集中一起往前推動,叫作雙手集中推摩法,這種方法,是推摩法中最得手的一種手法。 (4)拿法:用手把適當部位的皮膚,稍微用力拿起來,叫作拿法。臨床常用的有在腿部或肌肉豐厚處的單手拿法。 (5)揉法:用手貼著患者皮膚,作輕微的旋轉活動的揉拿,叫作揉法。揉法分單手揉和雙手揉。象太陽穴等面積小的地方,可用手指揉法,對於背部面積大的部位,可用手掌揉法等。 (6)捏法:在適當部位,利用手指把皮膚和肌肉從骨面上捏起來,叫做捏法。捏法則著重在手指上。拿法用力要重些,捏法用力要輕些,捏法是按摩中常用的基本手法,由於捏法輕微擠壓肌肉的結果,能使皮膚、肌腱活動能力加強,能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 (7)顫法:是一種振顫而抖動的按摩手法。動作要迅速而短促、均勻為合適。要求每秒鍾顫動10次左右為宜,也就是一分鍾達到600次左右為宜。將大拇指垂直地點在患者痛點,全腕用力顫動,帶動拇指產生震顫性的抖動,叫單指顫動法。 推拿的保健作用: (1)疏通經絡。《黃帝內經》里說:「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說明按摩有疏通經絡的作用。如按揉足三里,推脾經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按摩主要是通過刺激末梢神經,促進血液、淋巴循環及組織間的代謝過程,以協調各組織、器官間的功能,使機能的新陳代謝水平有所提高。 (2)調和氣血。明代養生家羅洪在《萬壽仙書》里說:「按摩法能疏通毛竅,能運旋榮衛」。這里的運旋榮衛,就是調和氣血之意。因為按摩就是以柔軟、輕和之力,循經絡、按穴位,施術於人體,通過經絡的傳導來調 節全身,藉以調和營衛氣血,增強機體健康。現代醫學認為,推拿手法的機械刺激,通過將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的綜合作用,以提高局部組織的溫度,促使毛細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使血液粘滯性減低,降低周圍血管阻力,減輕心臟負擔,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3)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如小兒痢疾,經推拿時症狀減輕或消失;小兒肺部有干濕性羅音時,按揉小橫紋。掌心橫紋有效。有人曾在同齡組兒童中並列對照組進行保健推拿,經推拿的兒童組,發病率下降,身高、體重、食慾等皆高於對照組。以上臨床實踐及其他動物實驗皆證明,推拿按摩具有抗炎、退熱、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

閱讀全文

與推拿常用檢查方法PPT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核桃樹嫁接方法視頻 瀏覽:799
男性問題的治療方法 瀏覽:2
快速脫單方法和技巧 瀏覽:240
三星的錄音許可權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93
鼻炎怎麼治好徹底除根方法視頻 瀏覽:700
佰草集太極泥使用方法 瀏覽:193
批量安裝機械硬碟的方法 瀏覽:30
板薯的種植方法 瀏覽:541
單片機銷售技巧和方法 瀏覽:849
小飛蛾的最佳消滅方法 瀏覽:898
快速背知識的方法 瀏覽:651
硒鼓用什麼方法打不開 瀏覽:661
如何學好語文教學方法 瀏覽:561
等差的最佳方法 瀏覽:966
失眠恢復訓練的方法 瀏覽:235
高三升學最佳方法 瀏覽:188
租賃車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609
房屋用粘鋼方法加固如何檢測強度 瀏覽:578
食用油哪幾重提煉方法 瀏覽:690
手機檢測手機真假有幾種方法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