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增強葯物止血作用常用炮製方法

增強葯物止血作用常用炮製方法

發布時間:2023-09-04 06:44:40

㈠ 中葯炮製(二)

炮製方法是歷代逐步發展和充實起來的。參照前人的記載,根據現代實際炮製經驗,炮製方法一般來講可以分為以下五類:

一、修治

包括純凈、粉碎、切制葯材三道工序,為進一步的加工貯存、調劑、制劑和臨床用葯做好准備。

1.純凈葯材

藉助一定的工具,用手工或機械的方法,如挑、篩、簸、刷、刮、挖、撞等方法,去掉泥土雜質、非葯用部分及葯效作用不一致的部分,使葯物清潔純凈,這是原葯材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如揀去辛夷花的枝、葉,篩選王不留行及車前子,簸去薏苡仁的雜質,刷除枇杷葉、石韋葉背面的絨毛,颳去厚朴、肉桂的粗皮,挖掉海蛤殼、石決明的肉留殼,撞去白蒺藜的硬刺。再有如西洋參、天麻、冬蟲夏草等按葯材質量不同,經過挑選區分葯材的等級。

2.粉碎葯材

以搗、碾、研、磨、鎊、銼等方法,使葯材粉碎達到一定粉碎度,以符合制劑和其他炮製的要求,以便於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利用。如貝母、砂仁、郁李仁等用銅葯缸搗碎便於煎煮;琥珀研末便於吞服;水牛角、羚羊角等用鎊刀鎊成薄片或碎屑,或以銼刀銼成粉末,便於制劑或服用。現多用葯碾子、粉碎機直接研磨成粉末,如人參粉、貝母粉、三七粉、黃連粉等,以供散劑、制劑或其他炮製使用。

3.切制葯材

用刀具採用切、鍘的方法將葯切成片、段、絲、塊等一定的規格,使葯物有效成分易於溶出,並便於進行其他炮製,也利於乾燥、貯藏和調劑時稱量。根據葯材性質或制劑及臨床需要的不同,還有不同的切制規格要求。如檳榔宜切薄片,白術宜切厚片,甘草宜切圓片,肉桂宜切圓碟片,黃芪宜切斜片,麻黃、紫蘇、白茅根宜切段,葛根宜切塊等。

二、水制

用水或其他液體輔料處理葯材的方法稱為水製法。其目的主要是清潔葯物、除去雜質、軟化葯物、便於切制、降低毒性及調整葯性等。常見的水制方法有漂洗、悶潤、浸泡、噴灑、水飛等。

1.漂洗

其方法是將葯物置於寬水或長流水中,反復地換水,以除去雜質、鹽味及腥味。如將蘆根、白茅根洗去泥土雜質,海藻、昆布漂去鹽分,紫河車漂去腥味等。

2.浸泡

將質地松軟或經水泡易損失有效成分的葯物,置於水中浸濕立即取出,稱為「浸」,又稱「沾水」;而將葯物置於清水或輔料葯液中,使水分滲入,葯材軟化,便於切制,或用以除去葯物的毒質及非葯用部分,稱為「泡」。如用白礬水浸泡半夏、天南星。用膽巴水浸泡附子等。操作時要根據浸泡的目的、季節、氣溫的不同,掌握浸泡時間及攪拌和換水次數,以免葯材腐爛變質影響葯效。

3.悶潤

根據葯材質地的軟堅、加工時的氣溫、工具的不同,而採用淋潤、洗潤、泡潤、浸潤、晾潤、蓋潤、伏潤、露潤、復潤、雙潤等多種方法,使清水或其他液體輔料徐徐滲入葯物組織內部,至內外的濕度均勻,便於切制飲片。如淋潤荊芥、泡潤檳榔、酒洗潤當歸、薑汁浸潤厚朴、伏潤天麻、蓋潤大黃等。

4.噴灑

對一些不宜用水浸泡,但又需潮濕者,可採用噴灑濕潤的方法。而在炒制葯物時,按不同要求,可噴灑清水、酒、醋、蜜水、薑汁等輔料葯液。

5.水飛

是借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質分取葯材極細粉末的方法。將不溶於水的葯材粉碎後置乳缽、碾槽、球磨機等容器內,加水共研,然後再加入多量的水攪拌,粗粉即下沉,細粉混懸於水中,隨水傾出,剩餘之粗粉再研再飛。傾出的混懸液沉澱後,將水除凈,乾燥後即成極細粉末。此法所制粉末既細,又減少了研磨中粉末的飛揚損失。常用於礦物類、貝殼類葯物的制粉,如水飛硃砂、爐甘石、滑石、海蛤殼、雄黃等。

三、火制

火制是將葯物經火加熱處理的方法。根據加熱的溫度、時間和方法的不同,可分為炒、炙、煅、煨等。

1.炒

將葯物置鍋中加熱不斷翻動,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根據炒法的操作及加輔料與否,可分為清炒法(單炒法)和加輔料炒法(合炒法)。

(1)清炒法

根據加熱程度不同分為炒黃、炒焦和炒炭。

炒黃:是將葯物炒至表面微黃或能嗅到葯物固有的氣味為度,如炒牛蒡子、炒蘇子。

炒焦:是將葯物炒至表面焦黃,內部淡黃為度,如焦山楂、焦白術、焦麥芽等。

炒炭:是將葯物炒至外部枯黑,內部焦黃為度,即「存性」,如艾葉炭、地榆炭、姜炭等。葯材炒炭後要灑水,以免復燃。

炒黃、炒焦使葯材宜於粉碎加工,並緩和葯性。種子類葯材炒後則煎煮時有效成分易於溶出。而炒炭能緩和葯物的烈性或副作用,或增強其收斂止血、止瀉的作用。

(2)加輔料炒法

是根據所加輔料的不同而分為麥麩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等法。其中,加砂、蛤粉或滑石粉炒的方法也稱「燙」。它是先在鍋內加熱中間物體(如砂、蛤粉、滑石粉等),溫度可達150℃~300℃,用以燙制葯物,使其受熱均勻,膨脹鬆脆,不能焦枯,燙畢,篩去中間物體,至冷即得。如砂燙穿山甲,蛤粉燙阿膠珠,滑石粉燙制刺蝟皮等。

2.炙

將葯物與液體輔料共置鍋中加熱拌炒,使液體輔料滲入葯物組織內部或附著於葯物表面,以改變葯性,增強療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方法稱炙法。常用的液體輔料有蜜、酒、醋、薑汁、鹽水等。如蜜炙百部、款冬花、枇杷葉可增強潤肺止咳作用;酒炙川芎、當歸、牛膝可增強活血之功;醋炙香附、柴胡可增強疏肝解郁之功;醋制芫花、甘遂、京大戟可降低毒性;鹽炙杜仲、補骨脂可引葯入腎和增強補腎作用;酒炙常山可減低催吐作用;姜炙半夏、竹瀝可增強止嘔作用。

3.煅

將葯物用猛火直接或間接煅燒,使質地鬆脆,易於粉碎,便於有效成分的煎出,以充分發揮療效。堅硬的礦物葯或貝殼類葯多直接用煅燒,以煅至透紅為度,如紫石英、龍骨、牡蠣。間接煅是將葯物置於耐火容器中密閉煅燒,至容器底部紅透為度,如棕櫚炭、血餘炭等。

4.煨

將葯物用濕面或濕紙包裹,置於熱火灰中或用吸油紙與葯物隔層分開進行加熱的方法稱為煨法。其目的是除去葯物中的部分揮發性及刺激性成分,以緩和葯性,降低副作用,增強療效。如煨肉豆蔻、煨木香、煨生薑、煨葛根等。

四、水火共制

這類炮製方法既要用水又要用火,有些葯物還必須加入其他輔料進行炮製。包括煮、蒸、燉、燀、淬等方法。

1.煮法

是將葯物與水或輔料置鍋中同煮的方法。它可減低葯物的毒性、烈性或附加成分,增強葯物的療效。它又分不留殘液煮法,如醋煮芫花、狼毒至醋液吸盡為度;棄殘液煮法,即將葯物與輔料溶液共煮一定時間後把葯物撈出,棄除剩餘液體,如姜礬煮半夏。

2.蒸法

是以水蒸氣或附加成分將葯物蒸熟的加工方法。它分清蒸與加輔料蒸兩種方法。前者如清蒸玄參、桑螵蛸,後者如酒蒸山茱萸、大黃等。蒸制的目的在於改變或增強葯物的性能,降低葯物的毒性。如何首烏經反復蒸曬後不再有解毒、截瘧、通便作用而功專補肝腎、益精血;黃精經蒸制後可增強其補脾益氣、滋陰潤肺之功。

3.燉法

是蒸法的演變和發展,其方法是將葯物置於鋼罐中或搪瓷器皿中,同時加入一定的液體輔料,蓋嚴後,放入水鍋中燉一定時間。其優點是不致使葯效走失、輔料揮發掉,如燉制熟地黃及黃精等。

4.燀 chǎn 法

是將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暫潦過,立即取出的方法。常用於種子類葯物的去皮及肉質多汁類葯物的乾燥處理。如燀杏仁、桃仁、扁豆以去皮;燀馬齒莧、天門冬以便於曬干貯存。

5.淬法

是將葯物煅燒紅後,迅速投入冷水或液體輔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淬後不僅易於粉碎,且 輔料被其吸收,可發揮預期療效。如醋淬自然銅、鱉甲,黃連煮汁淬爐甘石等。

五、其他製法

1.制霜

中葯霜製品包括葯物榨去油質之殘渣,如巴豆霜、千金子霜;多種成分葯液滲出的結晶,如將皮硝納入西瓜中滲出的結晶,即西瓜霜;葯物經煮提後剩下的殘渣研細,如鹿角霜。

2.發酵

在一定條件(如溫度等)下使葯物發酵,從而改變原來葯物的性質,可增強和胃消食的作用,如六神曲、建曲、半夏曲等。

3.發芽

將具有發芽能力的種子葯材用水浸泡後,經常保持一定的濕度和溫度,使其萌發幼芽,稱為發芽,如稻芽、谷芽、麥芽。

4.精製

多為水溶性天然結晶葯物,先經過水溶除去雜質,再經濃縮、靜置後析出結晶即成。如將朴硝精製成芒硝、元明粉。

5.葯拌 葯物中加入其他輔料拌染而成,如硃砂拌茯神、砂仁拌熟地黃。

㈡ 清炒法簡介

這是一個關於清炒法的開放分類,共收錄詞條170個(含子類)。

清炒法是指不加任何輔料的炒法。根據火候及程度的不同又分為炒黃、炒焦和炒炭。

清炒法的目的

增強療效

通過加熱,使種子果實類葯物爆裂,易於有效成分的煎出而增效。如王不留行、紫蘇子、牛蒡子等;炒後增強焦香氣味,而增強消食健脾作用,如焦麥芽、焦山楂等。

降低毒性或副作用

如牽牛子有小毒,炒後可以降低毒性,同時緩和峻瀉作用。萊菔子、瓜萎仁等,生品有悶臭氣,易致惡心嘔吐寬豎辯,炒後可以降低或消除。

緩和葯性

有些葯物作用猛烈,炒後可以緩和,如葶藶子、牽牛子等。

增強或產生止血作用

某些葯本身就有涼血止血作用,炒炭後作用增強,如地榆、槐花、茜草等。另有一些葯本身沒有止血作用,但炒炭後可以產生止血作用,如荊芥、牡丹皮等。

保證療效,利於貯存

有些葯含有酶,可酶解其有效成分,但經炒制後可以破壞酶,即起到殺酶保苷的作用而保證療效,如槐米、苦杏仁等。有些葯物炒制後還可以除去水分,殺死微生物或蟲卵,從而利於貯存。

炒黃(包括炒爆)

炒黃是將凈制或切制過的葯物,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或中火加熱,並不斷翻動或轉動,使葯物表面呈黃色或顏色加深,或發泡鼓起,或爆裂,並逸出固有氣味的方法。是炒法中最基本的操作。

炒黃的操作雖然簡單,但炒製程度卻較難判定,因為很多葯物表面就是黑色或灰色的,根據經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判定:

1.對比看 炒制時可以留一點生品在外邊,一纖枯邊炒,一邊與生品比較,顏色加深即可。 2.聽爆聲 很多種子類葯材,在炒制時都有爆鳴聲,一般在爆鳴聲減弱時即已達到炒製程度,不要等到爆鳴聲消失。

3.聞香氣 種子類葯材炒制過程中一般都有固有的香氣逸出,所以嗅到香氣時,也就炒好了。

4.看斷面 當看錶面和聽爆鳴聲仍難以判定時,可以看種子的斷面。用兩手將種子掰開,種子斷面呈淡黃色時即達到了炒製程度。該條是判定標准中最關鍵的一條,可以說炒黃的程度體現,在多數情況下就是斷面的顏色。

以上幾點綜合運用,可很容易地判定炒黃的程度。

炒焦

炒焦是將凈選或切制後的葯物,置炒制容器內,用中火或武火加熱,炒至葯物表面呈焦黃或焦褐色,內部顏色加深,並具有焦香氣味。

炒焦的目的主要是增強葯物消食健脾的功效或減少葯物的 *** 。筆記:一些葯性過偏的葯物炒焦後可緩和葯性,如焦梔子緩和苦寒,焦山楂緩和酸性,焦蒼術緩和辛燥。

炒炭

炭葯是一類表面炭化而具有特殊作用的中葯。炒炭是將凈選或切制後的葯物,置炒制容器內,用武火或中火加熱,炒至葯物表面焦黑色或焦褐色,內部呈棕褐色或棕黃色。

炒炭要求存性。「炒炭存性」是指葯物在炒炭時只能使其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應保存葯物的固有氣味。花、葉、章等類葯材炒炭後仍可清晰辨別葯物原形,如槐花、側柏葉、荊芥之類。

炒炭的目的

經炒炭炮製後可使葯物增強或產生止血、止瀉作用。

葯物炒炭後理化性質可產生明顯變化。葯物經炒炭後增強或產生止血作用的物質基礎一直存有爭議,有學者認為是中葯中的鈣離子,也有人認為是鞣質的含量變化所致。但止血中葯的物質基礎是多種成分組成,葯物經制炭後,其所含成分一般均有較為復雜的變化,而且大多有具止血活性的新成分產生,因此,炭葯的止血作用不能慎缺單獨取決於某一類成分含量上的變化。

注意事項

1.操作時要適當掌握好火力,即達到「炒炭存性」的要求,質地堅實的葯物宜用武火。質地疏鬆的花、花粉、葉、全草類葯物可用中火,視具體葯物靈活掌握。

2.在炒炭過程中,葯物炒至一定程度時,因溫度很高,易出現火星,特別是質地疏鬆的葯物如蒲黃、荊芥等,須噴淋適量清水熄滅,以免引起燃燒。取出後必須攤開晾涼,經檢查確無余熱後再收貯,避免復燃。

清炒法注意事項

1.葯物必須大小分檔,選擇適當火力。

2.攪拌要均勻,出鍋要迅速。

3.炒前鍋要預熱。

㈢ 中葯炮製的方法有哪些

(1)水製法 能使葯物達到潔凈、柔軟、便於加工,並能減低葯物毒性、烈性及不良氣味。包括洗、漂、泡、潰、水飛等法。
(2)火製法 是把葯物直接或間接放置火上炮製以達乾燥、鬆脆、焦黃或炭化之目的。
炒:有清炒及輔料炒。清炒是將葯物放鍋內拌炒,由於使用目的不同,有炒黃、炒焦、炒炭之分。炒黃、炒焦之葯物有焦香味道,以增強健脾開胃之力或改善葯物之偏。炒炭的葯物可增強收斂止血之功,如荊芥炭。輔料炒是加輔料同炒,如土炒白術,醋炒柴胡等。其目的是增強葯性,更好地發揮療效。
炙:與輔料炒無多大區別,一般多將用蜜炒的叫炙。如炙甘草、炙黃芪。
煅:是將葯物直接或間接放在火上煅燒,使其鬆脆易於粉碎。多適用於礦石類或貝殼類葯物。
煨:是將葯物裹上濕紙或麵糊,埋於灰內或置於文火上烘烤,以紙或麵糊表面焦黑為度,冷卻後剝除紙或麵糊使用。目的是利用紙或麵糊吸收葯物中的部分油質,以減低葯物的刺激性,並增強葯物療效,如煨木香。
炮:是將葯物放入砂中加熱,炒至焦黃爆烈,便於加工,並增強其溫燥之性,同時能使葯物毒性降低,如炮附子、炮姜。
(3)水火同製法 包括蒸、煮、單三種方法。其目的是改變葯性、增強療效。

㈣ 中葯炮製學知識點輔導:清炒法

清炒法概念
1.定義
不加輔料的炒法稱作清炒法,包括炒黃、炒焦、炒炭三種方法。
2.目的
增強療效(焦三仙、炭葯)、降低毒性(牽牛子、蒼耳子)、消除副作用(決明子炒後消除瀉下作用)、緩和葯性(山楂、梔子)、改變葯性(萊菔子)、增敬腔加成分溶出(逢子必炒)、利於貯存(芥子炒後破壞分解酶,保存甙類成分)、便於凈制(蒼耳子去刺)、矯嗅矯味(九香蟲)等。

炒黃及炒爆

定義
將凈制或切制後的葯物,置於預熱過的加熱容器中,用文火或中火加熱翻炒,至葯物表面呈黃色或較原色加深,或發泡鼓起,或種皮破裂,並透出葯物的固有氣味。某些葯物需炒至種皮爆裂開花,又稱為炒爆。

適用葯物
種子類葯物由於種皮堅硬,不利於煎煮,炒黃後角質化或木栓化的外皮膨脹破裂,內部組織疏鬆,易於煎出有效成分。舊有「逢子必炒」之說。此外一些果實類葯物如山楂、梔子等也用炒黃。特別一些含甙類葯物如芥子、槐花、苦杏仁用炒黃法,可以破壞分解酶,保存甙類成分,利於這些葯物的貯存。

炮製工藝
炒黃的操作方法為:取凈葯物,置預熱的鍋內,用文火(或中火)加熱,翻炒至葯物表面呈黃色或較原色加深,或膨脹鼓起,或有密集爆裂聲,並透出葯物的固有氣味時,取出放涼。子類葯物宜用時搗碎。
炒爆的操作方法為:取凈葯物,置預熱的鍋內,用中火加熱,翻炒至葯物大部分爆花時,取出放涼。
掌握火候為:顏色——淺者炒至黃色,深者至較原色加深,蒼耳子為深黃色;氣味——炒至透出葯物的固有氣味(揮發性的芥子油、紫蘇醛等);聲音——加熱種皮膨脹爆裂的聲響,注意其爆裂聲的大小和多少;形態變化——膨脹鼓起,甚至爆裂開花。王不留行、水紅花子爆開白花。

炒焦法
定義
將凈制或切制後的葯物,置亮汪衫於預熱的炒制容器中,用中火或武火加熱,翻炒至葯物表面呈焦黃或焦褐色,內部顏色加深,並具有焦香氣味。
適用葯物
消導葯炒焦後可以增強其健脾開胃、消食導滯功效,如焦三仙。一些葯性過偏的葯物炒焦後可緩和葯性,如焦梔子緩和苦寒,焦山楂緩和酸性,焦蒼術緩和辛燥,焦檳榔緩和克伐傷正。
炮製方法
炒焦的工序為:⑴鍋預熱;⑵投葯分檔,火力一般為中火;操作時先用小火揮去水分再提高火力;⑶翻炒均勻,防止局部過熱炭化;⑷看火候出鍋,攤開晾涼。火候:顏色——質地輕薄、體小如檳榔、梔子、麥芽炒至焦黃色,質地堅實、體大如山楂、神曲、蒼術炒至焦褐色。氣味——均應透出焦香氣味。

炒炭法
定義
將凈制或切制後的葯物置預熱過的加熱容器中,用武火或中火加熱翻炒至葯物表面焦黑色或黑褐色,內部焦褐色或焦黃色的炮製方法,稱為炒炭法。
炮製目的
炭葯是一類表面炭化而具有特殊作用的中葯,中葯制炭後多具有增強或產生止血作用、降低毒性和副作用等目的。
炭葯的應用歷史悠久。《五十二病方》中已有「燔發」、「燔艾」;《金匱要略》王不留行炭治金瘡,血餘炭治小便不利;《千金方》有大黃炭治帶下,石榴皮炭治下痢等。炭葯在古代最主要的用途是「止血」,元代葛可久《十葯神書》中首先提出了炭葯止血的理論。以五行學說和「取類比象法」解釋炭葯止血的現象。其書首方為「十灰散」,前人張秉成、王孟英謂「十灰散」:此方匯集涼血、澀血、散血、行血之品,各燒炭存性,使涼者涼,澀者澀,散者散,行者行,故可用於熱瘀兼有之崩漏。止澀之品僅棕櫚一味,余皆清血之熱、行血之滯、破血之瘀之品。
炮製方法
炒炭的工藝要點為:①炒炭時要控制火力,一般陵茄質地堅實的根、根莖、厚片類葯物,宜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棕褐色;質地疏鬆輕薄的花、花粉、葉、全草、薄片類葯物,宜用中火炒至表面黑褐色或棕黃色。②炒炭過程中由於鍋溫較高,植物類葯物易出現火星迸起現象,為防止燃燒,宜噴淋適量清水熄滅鍋中的火星,防止燃燒灰化或釀成火災。但注意噴水量不宜過多,且要炒干後出鍋,防止飲片的含水量過大。③炭葯出鍋後必須攤開冷卻(約1周左右),或置於密閉容器中隔氧冷卻,防止余燼復燃;待充分冷卻後再入庫收貯。

閱讀全文

與增強葯物止血作用常用炮製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空調線管隱藏安裝方法 瀏覽:410
索賠的利率計算方法 瀏覽:727
房間砌體方正度測量方法 瀏覽:645
彈簧魚鉤的使用方法 瀏覽:446
pc肌的鍛煉方法女 瀏覽:279
約克夏犬訓練方法 瀏覽:191
瑪卡能泡酒的功效與食用方法 瀏覽:705
蘋果電腦設置一鍵還原方法 瀏覽:289
天正鋼筋安裝方法 瀏覽:227
101乘87簡便運算方法 瀏覽:335
小米搜狗輸入法快捷鍵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65
鍋底清洗有哪些方法 瀏覽:848
檸檬水怎麼製作方法 瀏覽:468
peikko螺栓連接方法 瀏覽:752
真空壓力表使用方法 瀏覽:616
插花中可以採用哪些顏色搭配方法 瀏覽:742
雙控開關燈管連接方法 瀏覽:485
致病菌分析方法 瀏覽:525
點贊操作方法視頻 瀏覽:559
缺牙如何處理方法 瀏覽: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