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顱內壓監測常用的方法

顱內壓監測常用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31 18:49:11

『壹』 顱內壓是用什麼辦法測量出來的

顱內壓是用什麼辦法測量出來的
顱內壓監護是指通過各種小型的顱內壓計對顱內壓進行直接監測.原理是將顱內壓力傳送到壓力感測器,通過壓力換能器和定標器再經訊號放大器加以放大後在監護儀上顯示記錄.根據顱內壓計放置位置的不同,顱內壓測量方式有三種:腦室內壓監護(VFP)、硬腦膜下壓監護(VDP)和硬腦膜外壓監護(EDP).

『貳』 顱內壓的測定

顱內壓(ICP)是指顱腔內容物對顱腔壁上所產生的壓力,又稱腦壓。由於存在於蛛網膜下腔和腦池內的腦脊液介於顱腔壁和腦組織之間,並於腦室和脊髓腔內蛛網膜下腔相通,所以腦脊液的靜水壓就可代表顱內壓,通常以側卧位時顱腦脊液壓力為代表。穿刺小腦延髓池或側腦室,以測壓管或壓力表測出的讀數,即為臨床的顱內壓力。這一壓力與側卧位腰椎穿刺所測得的腦脊液壓力接近,故臨床上都用後一壓力為代表。正常顱內壓,在側卧位時,成人為0.7~2.0kPa(5~15mmHg),兒童為0.5~1.0kPa(3.5~7.5mmHg),此壓力比平卧位時側腦室的最高點要高。坐位時腰穿壓力可達3.3~4.0kPa(25~30mmHg),但這壓力比坐位時側腦時的最高點要底。這是因為顱脊髓腔雖然是一個閉合的空腔,但並非閉合得絕對嚴密,在枕骨大孔及頸靜脈孔處都受到外界大氣壓的影響。另外採用的測壓方法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這一現象說明顱內壓與單純的腦脊液靜水壓是不同的。顱內壓對靜脈壓的變動很敏感,側壓時如壓迫頸靜脈,顱內壓立即升高。咳嗽、噴嚏、憋氣、用力等也引起顱內壓相應明顯波動。因此早在1936年Pallock和Boshes就認為,顱內壓的形成主要是由於大氣壓作用於顱外大靜脈的結果。這種解釋至今仍被公認是較合理的。
腦組織內含有組織間液,它與腦脊液壓力應該是平衡的,組織間液的壓力與毛細血管遠端的壓力也應是平衡的。因此顱內壓應與毛細血管遠端壓力相等,或稍高於頸靜脈壓力。
顱內壓隨著心臟的搏動而波動,波幅為0.27~0.53kPa(2~4mmHg)不等,這是由於心臟的每一搏出引起動脈擴張的結果。隨著呼吸動作改變,顱內壓亦有緩慢的波動,波幅約為0.7~1.33kPa(5~10mmHg),這是由於胸腔內壓力作用於上腔靜脈引起靜脈變動的結果。此外顱內壓還有自發節律性波動,是全身血管和腦血管運動的一種反應。由於顱內受多種因素影響是波動的,因此在單位時間內所測得的壓力只有相對的意義。較正確地了解顱內壓的情況,應採用持續的壓力測量和記錄的方法。連續測量並記錄壓力,可隨時了解顱內壓變動情況,並可取得更精確的顱腔顱內壓數據,這種方法稱為顱內壓監護術。臨床上表達顱內壓都採用平均值,即曲線圖上相當於波幅的1/3處,也就是曲線下緣的舒張壓加上1/3得脈壓(曲線上、下壓力之差),相當於0.7~2.0kPa(5~15mmHg)。

『叄』 怎麼檢測有沒有顱內高壓的症狀

你好,顱內壓升高,可以壓迫正常的腦組織,導致劇烈的頭疼,頭暈,惡心嘔吐等症狀,一般是由於腦出血,腦外傷或者大面積腦血栓引起的。顱內壓增高臨床表現為,頭痛嘔吐以及視乳頭水腫,顱內壓增高的治療一般需要進行內科常規治療,建議到醫院去掛內科在內科大夫的幫助下進行治療。建議到醫院查一下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凝血功能測定,胸部x片和頭顱ct用來明確努力壓增高的診斷。這種情況,可以去醫院的神經內科就診,做個腦部的CT,測量血壓,看一下具體是那種情況,如果真的是顱內壓力高,需要用甘露醇等葯物降低顱內壓,並針對病因治療。

『肆』 顱內壓監測高時,我們如何

側卧位測量成年人平均腦脊液壓力超過1.96kPa(相當200mm水柱)時,稱為顱內壓增高.顱內壓增高是臨床常見的許多疾病共有的一組癥候群.顱內壓增高有兩種類型,即彌漫性顱內壓增高和先局部性顱內壓增高,再通過擴散波及全腦.彌漫性顱內壓增高通常預後良好,能耐受的壓力限度較高,可以通過生理調節而得到緩沖,壓力解除後神經功能恢復較快,而局部性顱內壓增高調節功能較差,可耐受的壓力限度較低,壓力解除後神經功能恢復較慢.
【病因和機理】
引起顱內壓增高的原因甚多,諸如顱腔狹小,顱骨異常增生、顱內炎症、腦積水、腦水腫、高血壓、顱內血管性疾病、腦出血、腦膿腫、腦寄生蟲及顱內腫瘤等.
在疾病情況下,通過生理調節作用以取代顱內壓的代償的能力是有限度的,當顱內病變的發展超過了這一調節的限度時,就可以產生顱內壓增高.其主要機理有①生理調節功能喪失;②腦脊液循環障礙;③腦血液循環障礙;④腦水腫.
【臨床表現】
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是顱內壓增高的三主征.
1.頭痛:頭痛是顱內高壓的常見症狀,發生率約為80~90%,初時較輕,以後加重,並呈持續性、陣發性加劇,清晨時加重是其特點,頭痛與病變部位常不相關,多在前額及雙顳,後顱窩佔位性病變的頭痛可位於後枕部.急性顱內壓增高者,由於腦室系統產生急性梗阻,所以頭痛極為劇烈,腫瘤內出血,可產生突發而劇烈的頭痛.
2.嘔吐:嘔吐不如頭痛常見,但可能成為慢性顱內壓增高患者的唯一的主訴.其典型表現為噴射性嘔吐,與飲食關系不大而與頭痛劇烈程度有關.位於後顱窩及第四腦室的病變較易引起嘔吐.
3.視神經乳頭水腫:是顱內壓增高最客觀的重要體征,發生率約為60~70%.雖然有典型的眼底所見,但患者多無明顯自覺症狀,一般只有一過性視力模糊,色覺異常,或有短暫的視力喪失.這些視覺症狀只持續數秒,少數可達30秒左右,稱為弱視發作.弱視發作常見於慢性顱內壓的增高晚期,常與頭痛程度平行.如果弱視發作頻繁時提示顱內壓的增高持續存在,最終導致視力永久性喪失.
4.其他症狀:可有頭昏、耳鳴、煩躁不安、嗜睡、癲癇發作、展神經麻痹、復視等症狀.顱內高壓嚴重時有生命體征變化:血壓升高、脈搏及呼吸變慢,血壓升高是調節機制的代償作用,以維持腦血液供應,呼吸慢可能是延髓呼吸中樞功能紊亂所致,生命體征變化是顱內壓增高的危險徵兆,要警惕腦疝的發生.
5.腦疝:急性和慢性顱內壓增高者均可以引起腦疝.前者發生較快,有時數小時就可出現,後者發生緩慢,甚至不發生.
【鑒別診斷】
(一)顱腦損傷(craniocerebral injury) 任何原因引起的顱腦損傷而致的腦挫裂傷、腦水腫和顱內血腫均可使顱內壓增高.急性重型顱腦損傷早期即可出現顱內壓增高.少數患者可以較遲出現,如慢性硬膜下血腫等.顱腦損傷後患者常迅速進入昏迷狀態,伴嘔吐.腦內血腫可依部位不同而出現偏癱、失語、抽搐發作等.顱腦CT能直接地確定顱內血腫的大小、部位和類型,以及能發現腦血管造影所不能診斷的腦室內出血.
(二)腦血管性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 主要為出血性腦血管病,高血壓腦出血最為常見.一般起病較急,顱內壓增高的表現為1-3日內發展到高峰.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表現為頭痛、頭暈、嘔吐、肢體癱瘓、失語、大小便失禁等.發病時常有顯著的血壓升高.多數患者腦膜刺激征陽性.腦脊液壓力增高並常呈血性.腦CT可明確出血量的大小與出血部位.
(三)高血壓腦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 高血壓腦病是指血壓驟然劇烈升高而引起急生全面性腦功能障礙.常見於急進型高血壓、急慢性腎炎或子癇,偶或因嗜鉻細胞瘤或服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同時服用含酪胺的食物、鉛中毒、柯興氏綜合征等.常急聚起病,血壓突然顯著升高至33.3/20kPa(250/150mmHg)以上,舒張壓增高較收縮壓更為顯著.常同時出現嚴重頭痛、惡心、嘔吐、頸項強直等顱內壓增高症狀.神經精神症狀包括視力障礙、偏癱、失語、癲癇樣抽搐或肢體肌肉強直、意識障礙等.眼底可呈高血壓眼底、視網膜動脈痙攣,甚至視網膜有出血、滲出物和視神經乳頭水腫.參診CT檢查可見腦水腫、腦室變窄.腦電圖顯示彌漫性慢波,α節律喪失,對光刺激無反應.一般不做腰椎穿刺檢查.
(四)顱內腫瘤(intracranial tumours ) 可分為原發性顱內腫瘤和由身體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轉移至顱內形成的轉移瘤.腦腫瘤引起顱內壓的共同特點為慢性進行性的典型顱內壓增高表現.在病程中症狀雖可稍有起伏,但總的趨勢是逐漸加重.少數慢性顱內壓增高患者可突然轉為急性發作.根據腫瘤生長的部位可伴隨不同的症狀,如視力視野的改變,錐體束損害、癲癇發作、失語、感覺障礙、精神症狀、橋腦小腦角綜合征等.頭顱CT可明確腫瘤生長的部位與性質.
(五)腦膿腫(brain abscess) 常有原發性感染灶、如耳源性、鼻源性或外傷性.血源性初起時可有急性炎症的全身症狀,如高燒、畏寒、腦膜刺激症狀、白血球增高、血沉塊、腰椎穿刺激脊液白細胞數增多等.但在膿腫成熟期後,上述症狀和體征消失,只表現為慢性顱內壓增高,伴有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經系統體征.腦膿腫病程一般較短,精神遲鈍較嚴重.CT掃描常顯示圓形或卵圓形密度減低陰影,靜注造影劑後邊緣影像明顯增強,呈壁薄而光滑之環形密度增高陰影,此外膿腫周圍的低密度腦水腫帶較顯著.
(六)腦部感染性疾病(brain infections diseases) 腦部感染是指細菌、病毒、寄生蟲、立克次體、螺旋體等引起的腦及腦膜的炎症性疾病.呈急性或亞急性顱內壓增高,少數表現為慢性顱內壓增高,起病時常有感染症狀,如發熱、全身不適、血象增高等.部分病例有意識障礙、精神錯亂、肌陣攣及癲癇發作等,嚴重者數日內發展至深昏迷.有些病例可出現精神錯亂,表現為呆滯、言語動作減少、反應遲鈍或激動不安、言語不連貫,記憶、定向常出現障礙,甚至有錯覺、幻覺、妄想及譫妄.神經系統症狀多種多樣,重要特點為常出現局灶性症狀,如偏癱、失語、雙眼同向偏斜、部分性癲癇、不自主運動.其他尚可有頸項強直、腦膜刺激征等.腦脊液常有炎性改變,如腦脊液白細胞增多,蛋白量增多,或有糖或氯化物的降低,補體結合試驗陽性等.頭顱CT可見有炎性改變.
(七)腦積水(hydrocephalus) 由於各種原因所致腦室系統內的腦脊液不斷增加,同時腦實質相應減少,腦室擴大並伴有顱壓增高時稱為腦積水,也稱為進行性或高壓力性腦積水.在不同的時期其臨床表現亦不同.嬰兒腦積水主要表現為嬰兒出生後數周或數月頭顱迅速增大,同時鹵門擴大並隆起、張力較高,顱縫分開、頭形變圓、顱骨變薄變軟.頭部叩診呈「破壺音」,重者叩診時有顫動感,額極頭皮靜脈怒張.腦顱很大而面顱顯得很小,兩眼球下轉露出上方的鞏膜,患兒精神不振、遲鈍、易激惹、頭部抬起困難.可有抽搐發作、眼球震顫、共濟失調、四肢肌張力增高或輕癱等症狀.腦室造影可見腦室明顯擴大.CT檢查可發現腫瘤、准確地觀察腦室的大小並可顯示腦室周圍的水腫程度.
(八)良性顱內壓增高(benign intracraunial hypertension) 又名「假性腦瘤」,系患者僅有顱內壓增高症狀和體征,但無佔位性病變存在.病因可能是蛛網膜炎、耳源性腦積水、靜脈竇血栓等,但經常查不清.臨床表現除慢性顱內壓增高外,一般無局灶性體征.
(九)其他 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顱內壓增高的情況在臨床上也相當多見.如感染中毒性腦病、尿毒症、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失調、糖尿病昏迷、肝昏迷、食物中毒等.這些病發展到嚴重程度均可出現顱內壓增高的表現.結合疾病史

『伍』 顱內壓監測適用於哪些病症

根據病因不同,顱內壓增高可分為兩類: 因顱內有局限的擴張性病變,病變部位壓力首先增高,使附近的腦組織受到擠壓而發生移位,並把壓力傳向遠處,造成顱內各腔隙間的壓力差,這種壓力差導致腦室、腦干及中線結構移位。 根據病變發展的快慢不同,顱內壓增高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類: (1)急性顱內壓增高:見於急性顱腦損傷引起的顱內血腫、高血壓性腦出血等。其病情發展快,顱內壓增高所引起的症狀和體征嚴重,生命體征(血壓、呼吸、脈搏、體溫)變化劇烈。 (2)亞急性顱內壓增高:病情發展較快,但沒有急性顱內壓增高那麼緊急,顱內壓增高的反應較輕或不明顯。亞急性顱內壓增高多見於發展較快的顱內惡性腫瘤、轉移瘤及各種顱內炎症等。 (3)慢性顱內壓增高:病情發展較慢,可長期無顱內壓增高的症狀和體征,病情發展時好時壞。多見於生長緩慢的顱內良性腫瘤、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等。美國神經外科醫師協會和腦外傷基金會顱內壓監測指征:ICP監測適用於入院CT檢查有異常(血腫、腦挫裂傷.腦水腫)的昏迷病人,GCS3—8分者,適於作ICP監護。ICP的上限,大多數中心取20mmHg,ICP高於此指標為增高,需進行治療,要了解患者ICP增高是處於高危狀態。監護腦灌注壓(CPP)更為重要,通過連續監護ICP及血壓,可測定CI)P。應採取降ICP治療,保證適當的CPP,達到最大限度的復甦效果。

『陸』 顱壓如何測試,有沒有方便的儀器

02測試顱壓可以用儀器,方法見說明書。
02MICP-1A型顱內壓無創檢測分析儀用於顱內壓的無創檢測和分析。
基於閃光視覺誘發電位檢測和監護顱內壓的臨床意義1)無創檢測顱內壓值
利用閃光刺激誘發視覺電位,獲得誘發FVEP波形,確定N2波潛伏期時間,從而可無創獲得患者顱內壓值。2)動態監測顱內壓變化情況
通過對患者住院期間的定時間斷監測,
可動態獲得患者顱內壓值變化的趨勢,從而有效掌握患者病情發生、發展情況。3)左右兩側顱壓值差值可提示腦疝
臨床實驗發現,當左右通過顱內壓差值很大達到150mmH2O時
,提示患者可能有出現腦疝的危險。4)觀察葯物治療效果
盡管無創顱內壓監測方法有一些不適應症,
但對同一患者連續觀察結果是非常有意義的,通過對用葯前、
用葯後顱內壓變化情況的對比,
可對指導臨床治療方案提供指導和幫助。5)避免感染及並發症
有創腰椎穿刺法可能存在創傷、感染、腦疝並發症,
給患者帶來痛苦和風險,無創顱內壓監測儀可避免以上不良後果,
給臨床診斷治療帶來極大方便。6)幫助預後判斷
若閃光視覺誘發電位出現消失情況,如排除其他因素的影響,
則可能提示患者預後不良。

『柒』 顱內壓增高的檢查方法有哪些

(一)顱內壓監測 是了解顱內壓最准確的方法。監測方法有;①腦室內壓監測;②硬腦膜下監測;③硬腦膜外監測,其中以硬腦膜外監測最為常用。(二)頭顱X線平片 顱內壓增高持續1個月以上,可有陽性所見:①腦回壓跡增多,加深;②顱縫裂開,顱骨的局部破壞或增生;③蛛網膜顆粒壓跡增大,蝶鞍擴大等,可提示病變的大體性質及方位;④小兒可見顱續分離。(三)顱腦超聲波 如發現中線偏移,說明對佣可能有佔位性病變存在。這種檢查簡便易行,可重復追蹤觀察,對確定顱內壓增高有幫助。(四)腦造影檢查 包括腦室造影和腦血管造影,這是目前診斷腦血管疾病及顱內壓佔位性病變最常用的方法。

『捌』 請問顱內壓監測是怎麼監測的

顱內壓監測對於神經科眾多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對治療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幫助。
目前顱內壓監測的手段包括硬膜內、硬膜外、腦室等植入探頭方法,能夠准確反映出顱內實際測得的顱內壓的數值,主要相關的疾病包括腦出血、硬膜外出血、腦膜囊腫、顱內靜脈竇閉塞、腦干損傷、顱高壓綜合征。
顱內壓監測是一種創傷性的檢查,有一定的副作用,包括頭部昏沉感、頭部緊綳感、顱內壓增高、低顱壓綜合征等,做檢查的時候一定和患者及家屬交代病情,讓患者及家屬權衡利弊的去做選擇,此項操作應在正規三級醫院開展。

『玖』 顱內壓監測常見的並發症是

傳統顱內壓監測多是通過腰椎穿刺或開顱等有創方式測量,存在創傷、感染、腦疝、低顱壓等並發症。

閱讀全文

與顱內壓監測常用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熱水壺打不開了應該用什麼方法開 瀏覽:32
電瓶測試儀使用方法 瀏覽:828
治失眠的簡單方法 瀏覽:548
連花清瘟食用方法 瀏覽:783
經常失眠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78
dna擴增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243
游離鉛的檢測方法 瀏覽:753
低噪音軸流風機和扇葉計算方法 瀏覽:111
快速進入系統的方法 瀏覽:690
鼻囊腫治療方法 瀏覽:62
豬糞便最佳處理方法 瀏覽:76
電腦卡鍵方法 瀏覽:154
羊角姜種植方法 瀏覽:439
創作幼兒童話掌握哪些方法 瀏覽:885
長羽絨服如何加寬方法 瀏覽:895
定向生服務期計算方法 瀏覽:852
同側下肢平衡訓練方法 瀏覽:179
健身器材使用方法圖 瀏覽:216
蘋果系統的許可權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81
餌料籠的使用方法 瀏覽: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