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使用和維護恆溫振盪培養箱
恆溫振盪培養箱在日常的實驗工作中應用非常廣泛,集恆溫培養、振盪於一體,解決了試驗中只能培養不能振盪的問題,振盪器與培養箱完美結合,是植物、生物、微生物、生物製品、遺傳、病毒、醫學、環保等科研、教育和生產部門不可缺少的實驗室設備。設備為立式,有鋼化玻璃觀察窗利於觀察,在連續往復振盪工作中平穩可靠。
在日常使用操作過程中我們也要主要以下注意事項:
1.閱讀全部使用說明書。
2.用戶提供的插座的電氣額定參數應不小於本機的電氣額定參數並有良好的接地措施。
3.更換恆溫振盪培養箱保險絲時,應將插頭從插座中拔出。
4.電線或電氣設備故障後,應有專業人士修理。使用生產廠家未推薦的附件,會造成一定的質量問題。
5.在有兒童的環境中使用恆溫振盪培養箱,應嚴密注意。
6.在使用恆溫振盪培養箱過程中,嚴禁將手指伸入上下運動的間隙中。
7.整機嚴禁在陽光直射的環境中使用。
8.恆溫振盪培養箱在使用製冷時,環境溫度應低於32℃,環境溫度在25℃以上使用製冷時敏乎,開門次數應盡量減小。
9.加熱物體應先在環境溫度下冷卻後,再放入機器內,嚴禁將加熱物體直接放入製冷培養箱中,以防產生危險。
10.擦洗機器時,應先拔掉電源。
11.在轉速范圍內中速使用,可延察告長儀器的使用壽命。
12.在工作台上放置物品時,各試瓶之間應保持適量的間隔,以利於冷、熱空氣對流循環。
13.在轉速范圍內中速使用,可延長儀器的使用壽命。
14.儀器應放置在較牢固的工作台上,環境應清潔整齊,通風良好。
15.正確地使用和注意儀器的保養,使其處於良好的工作狀態,可延長儀器的使用壽命。
16.儀器在連續工作期間,每三個月應做一次定期檢查;檢查保險絲,控制組件及緊固螺釘,及是否有水滴,污物等落入電機和控制元件上。
17.傳動部分的軸承在出廠前已填充了適量的潤滑脂(1號鈣-納基),儀器在連續工作期間,每六個月應加註一次潤滑脂,填充量約占軸承空間的1/3。
18.儀器經常期使用,自然磨損屬正常現象。儀器在使用一年之後,若發現電機、壓縮機有不正常的噪音;傳動部分軸承磨損,皮帶松動或出現裂紋,電控元敗拿明件失效等故障,本企業將繼續提供優質服務,予以協助處理。
19.恆溫振盪培養箱壓縮機應避免連續起動。
20.在工作台上放置物品時,各試瓶之間應保持適量的間隔,以利於冷、熱空氣對流循環。
恆溫振盪培養箱的保養對設備的正常使用時非常重要的,養成良好的使用保養習慣,對延長設備使用壽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 用來測定細菌生長量的直接計數法和間接計數法包含哪些具體的方法
顯微鏡直接計數法和稀釋平板計數法是測定微生物數量的常用方 法。 直接計數法中常用的是顯微鏡直接計數法,這種方法是先將待 測樣品製成懸液,然後取一定量的懸液放在顯微鏡下進行計數(圖1- 3-1)。根據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微生物數目來計算出單位體積內的微 生物總數。直接計數法所需設備簡單,可迅速得到結果,而且在計數 的同時能觀察到所研究微生物的形態特徵,其缺點是難以計數微小的 細菌。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純培養懸浮液中各種單細胞菌體的計數。 間接計數法最常用的是稀釋平板計 數法,它是根據微生物的培養特徵而設計 的計數方法。這種方法在樣品中含菌數較 少的情形下,也可以完成計數。 應用稀釋平板計數法計數時,需要 將待測樣品配製成均勻的系列稀釋液,盡 量使樣品中的微生物細胞分散開。再取一 定稀釋度、一定量的稀釋液接種到平板 中,使其均勻分布於平板中的培養基內; 或是將一定量的稀釋液,與溶化後冷卻至 45℃左右的瓊脂培養基混合,傾入無菌培 養皿中,搖勻、靜置待凝。經過培養後, 就由單個微生物生長繁殖形成菌落,這樣 的一個菌落就代表著一個微生物個體。統 計培養基中出現的菌落數,即可推算出檢 測樣品中的活菌數。 FOR EXAMPLE:] 土壤中好氣性細菌的計數 土壤中生活的微生物種類和數量是極其豐富的,這些數量眾多的 微生物對提高土壤肥力有重要作用。因此,測定土壤中的含菌量可以 作為判定土壤肥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材料器具 土壤樣品;牛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附錄二)、無菌水;培養皿、 移液管、天平、錐形瓶、試管、酒精燈、恆溫培養箱、搖床等。 活動程序 1.制備土壤稀釋液 取土壤表層5~10 cm 處的土樣。准確稱取1 g 土樣,放入盛有 99 mL 無菌水的錐形瓶(250 mL,放有小玻璃珠)中,用手或搖床振盪 20 min,即製成102 倍的稀釋液。 用1 mL無菌移液管,吸取10 2倍稀釋液0.5 mL,移入裝有4.5 mL 無菌水的試管中,配製成103 倍稀釋液。 用同樣的方法可製成稀釋倍數為104、105、106 的系列稀釋菌液 (圖1-3-2)。 圖 移液時,要將移液管插入液面,吹吸3 次,每次吸上的液面要高 於前一次,讓菌液混合均勻並減少稀釋中的誤差。每配一個稀釋度要 換用一支移液管。 2.取樣及倒平板 將無菌培養皿編號,依次為104、105、106,每一號碼設置三個 重復。 用無菌移液管三支,分別吸取稀釋倍數為104、105、106的土壤稀釋 液各0.2 mL,注入到相應編號的培養皿中(每個稀釋倍數各三個培養皿)。 將已滅菌牛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溶化,待冷卻至45~50 ℃左 右,傾入到無菌培養皿中,每皿約15 mL,輕輕轉動培養皿,使土壤 稀釋液與培養基混合均勻。 3.培養 將上述接種好的平板培養基冷卻後,倒置放入28~30 ℃的恆溫 培養箱中培養24~36 h,直至長出菌落為止。 4. 觀察記錄 將實驗中得到的菌落數填入表1-3-1。 結果分析 1.選取具有合適菌落數的稀釋倍數並計數。 在計算結果時,從接種的3 個稀釋度中選擇一個合適稀釋倍數, 統計出菌落數(圖1-3-3)。選擇的原則是: 過 (1) 細菌、放線菌、酵母菌以每個培養皿內有30~300 個菌落為 宜。黴菌以每個培養皿內有10~100 個菌落為宜。 (2) 同一稀釋倍數各個重復的菌落數相差不太懸殊。 2.將統計出的菌落數按下列公式計算,得出每克樣品菌數。 每克土壤樣品菌數= 某稀釋倍數的菌落平均數×稀釋倍數
3. 恆溫振盪培養箱的使用說明
1使用條件:
A、環境溫度:10-30℃;含茄
B、無強烈光照、無強烈腐蝕性氣體、通風良好、相對濕度85%以下;
C、使用電源: 200V±10%,50HZ。容量不小於1KW,備有地線的談廳察電源插座;
2使用方法:
A、接通電源:將三芯插頭插入電源插座,把面板上電源開關置「開伏轎」的位置,此時儀表出現數字顯示,表示設備進入工作狀態。
B、按溫度設定方法設定好實驗溫度(溫度控制說明書另附),待溫度恆定之後即可開始工作。
C、智能式和特種要求另付使用說明書。
D、需要搖床工作時,打開搖床電源開關,調節轉速旋鈕至所需轉速即可。
E、詳細設置請參閱儀表說明書。
4. 給細菌染色的方法都有幾種,怎麼操作,都用復紅染色嗎麻煩一一講來,詳細點,本人初學者.
細菌染色分為活菌染色跟死菌染色兩種。其中死菌染色分為正染色跟負染色。正染色又包括普通染色與特殊染色兩種。普通染色有簡單染色法、革蘭氏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特殊染色分為芽孢染色法、莢膜染色法和細胞壁染色法。一般都只用革蘭氏染色法跟抗酸染色法。
革蘭氏染色法(Gram's stain)是最常用的細菌染色法。細菌經結晶紫初染染成藍色。革蘭氏染色陽性菌(G+)細胞壁肽聚糖層數多,且肽聚糖為空間網狀結構,再經乙醇脫水,網狀結構更為緻密,染料復合物不易從細胞內漏出,仍為藍色。而革蘭氏染色陰性菌(G-)細胞壁脂類含量多,肽聚糖層數少,且肽聚糖為平面片層結構,易被乙醇溶解,使細胞壁通透性增高,結合的染料復合物容易泄漏,細菌被脫色為無色,再經石炭酸復紅稀釋液復染成紅色。
①將結晶紫染液加於塗膜上,染色(初染)1min。②水洗後加蘆戈氏碘液處理(媒染)1min。③水洗後用95%酒精脫色,脫色時頻頻搖動玻片,直至流下的液體無色為止(約需0.5min)。④水洗後加石炭酸復紅稀釋液染色(復染)0.5min。⑤水洗,用濾紙輕輕吸干,待標本充分乾燥後進行鏡檢。染色過程中,水洗要用自來水的細流徐徐沖洗,沖洗塗膜的背面,勿使強水流直接沖到塗膜上。
抗酸染色法(acid-fast stain)對分枝桿菌屬等一般染色法不易著色的抗酸性細菌染色。要注意:1)塗片要略厚;2)加溫染色或延長染色時間,加溫時隨時補加染色液;3)分枝桿菌呈紅色(+),其他細菌和背景為藍色。
①石碳酸復紅加溫染色8~10分鍾。②3%的鹽酸酒精脫色約1~2分鍾,脫色是輕搖玻片,直到塗片顏色脫去為止。③水洗後,用鹼性美藍復染1分鍾。④再次水洗,印干。
芽孢染色法是專門給細菌芽孢染色的。要注意:1)芽孢染色用的菌種應控制菌齡,使大部分芽孢仍保留在菌體上為宜;2)染色加熱過程要及時補充染液,切勿讓塗片乾涸。
①孔雀綠加熱染色5分鍾。②水洗。③番紅染色2~3分鍾。④水洗,乾燥。
莢膜染色法是專門給與染料親和性弱的細菌莢膜染色。由於莢膜很薄,且含水量高(90%以上),易變形,所以製片和染色時一般不用熱固定。這個包括黑素負染色法、Leifson染色法跟Tyler染色法。
黑素負染色法:
1.制菌液:在潔凈載破片一端加一滴蒸餾水,按無菌操作要求,用接種環取少量斜面試管培養物於蒸餾水中,輕輕混勻。
2.塗片(推片法):取另一塊邊緣光滑的載玻片,使之一端與菌液接觸,然後迅速均勻地將菌液推向玻片的另一端,使菌液塗成一薄層。置空氣中自然乾燥。注意:勿熱固定。
3.復紅染色:滴加石炭酸復紅染色液覆蓋塗布面,染色4~5分鍾後,除去多餘染液(勿用水洗)。乾燥時間不要太長,防莢膜脫水。
4.黑素染色:在玻片一端加一滴1%黑素液,再取一塊邊緣光滑的裁玻片,當邊緣與黑素液接觸後,迅速均勻地推向玻片另一端,使成一薄層。置空氣中自然乾燥。
5. 鏡檢(油鏡):菌體呈紅色,背景呈黑色,莢膜無色。
注意事項:滴黑色素要量少;取菌要適量。
Leifson染色法
1.制備塗片同前,自然乾燥。
2.滴加Leifson』s染色液覆蓋塗布面,染色10分鍾,傾去多餘染料(勿用水洗)。
3.滴加硼酸鈉美藍染色液,染色5分鍾,輕輕用水沖洗,置空氣中自然乾燥。
4.油鏡下鏡檢,菌體呈藍色,莢膜呈紅色。
Tyler染色法
1.制備塗片同前,自然乾燥。
2.滴加結晶紫冰醋酸染色液覆蓋塗布面,染色5~7分鍾。傾去多餘染料(勿用水洗)。
3.用20%CuS04水溶液輕輕沖去染料,用吸水紙印干後,置空氣中自然乾燥。
4.油鏡下檢查,菌體呈紫色,莢膜呈淺紫色或淺藍色。
細胞壁染色法是觀察細菌細胞壁時採用的染色法。細菌細胞壁很薄,它與染料結合的能力差,不易著色,在細菌的染色過程中,一般情況染料都是通過細胞壁的滲透、擴散等作用而進入細胞,細胞壁本身並未染色,因此,欲通過染色來觀察細胞壁,必須設法使細胞壁能著色,而細胞質則不易著色,常用的方法有單寧酸法和磷鉬酸法。單寧酸和磷鉬酸都是起媒染作用,它們使細胞壁形成可著色的復合物,而使細胞質不易被著色,經結晶紫或甲基綠染色後,便可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細胞壁。
根據細菌細胞在高滲溶液中或用乙醚蒸氣處理後,會產生質壁分離這一現象,經染色後也可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區分細胞壁和細胞質膜。
1.單寧酸法
(1)將培養16—18小時的巨大芽孢桿菌按常法製成塗片。
(2)用5%單寧酸染5分鍾後,水洗。
(3)用0.2%結晶紫染3—5分鍾,水洗,吹乾。用油鏡觀察,細胞壁呈紫色,細胞質呈淡紫色。
2.磷鉬酸法
(1)制備濃厚的塗片,在未乾時浸入1%磷鉬酸水溶液3—5分鍾。
(2)用1%甲基綠水溶液染3—5分鍾。
(3)水洗後,吹乾,用油鏡觀察。細胞壁為綠色,細胞質無色。
3.區分細胞壁與細胞質膜
(1)乙醚蒸氣法
(a)將巨大芽孢桿菌塗布於蓋玻片上,翻轉蓋玻片使其放在乙醚蒸氣瓶的瓶口上蒸3分鍾。
(b)取下蓋玻片置Bouin氏固定液中30分鍾後取出,水洗。
(c)用硫堇染色30秒鍾。
(d)水洗,水封,置油鏡下觀察。
(2)NaCl法
(a)取一滴25%NaCl溶液於潔凈的載玻片上。
(b)挑一小環培養6小時的枯草芽孢桿菌,在25%NaCl水滴中塗布均勻,待自然乾燥。
(c)滴加0.01%結晶紫於其上,使蓋滿有菌部分,30秒鍾後水洗,乾燥,用油鏡觀察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