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食用菌的刺激方法和增產效果

食用菌的刺激方法和增產效果

發布時間:2023-07-31 17:21:36

1. 如何使食用菌「爆發出菇」呢

1、對菌種進行脫毒處理或引進脫毒菌種

眾所周知,科學方法進行脫毒處理的菌種,其自身不會攜帶任何病毒病菌。並且,在脫毒操作過程中,經過連續不斷的高溫或者低溫鍛煉後,結合培養基質的不斷變換,使得菌種的抗性得到大幅度提高,不會存在種性退化等問題,而且一般增產效果在10%左右。因此,大多生產戶都理智的選擇脫毒菌種。菌種的脫毒處理,實際上代表了菌種的一個發展方向。

5、出菇階段配合「葉面施肥」,加強「爆發出菇」的效果

以平菇為例,一般當菌蓋直徑達到2厘米左右時,即可噴施食用菌三維營養精素(噴施型),方法是將三維營養精素對入25~32℃溫水中,對子實體直接噴灑,每潮菇噴3遍即可達到最佳增產效果,並同時有提高菇品品質、提高抗性、增加營養和口感等優勢,近年來受到廣大菇農朋友的歡迎。

「爆發出菇」的生產效果是已經確定了的,但應和幾項措施配合進行,方能顯示出該技術的優勢,建議今年作為重點技術進行推廣應用,以使廣大菇農朋友盡快地提高生產效益,同時盡快發展我們的食用菌產業。

2. 食用菌想增產有哪幾種「特效」方法

根據食用菌菌齡的長短選增產肥料大部分菇友,包括一些老菇農們對化肥的增產作用都不甚了解,那麼,怎樣選擇合適的肥料,對低價、低營養成分的主原料進行配製呢?我們利用化肥配製培養基時,就須考慮其菌齡長的特點,給予它們更適口的緩釋性肥分。在長菌齡品種的培養基里,添加緩釋肥的作用比現流行的磷肥、尿素類的增產效果要理想的多。因為緩釋肥大部分為單體肥,主要品種為緩效氮肥,也叫長效氮肥,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緩釋肥在配製培養料、滅菌的過程中基本上是不釋放肥分。它是通過化學和生物因素使肥料中的養分釋放速率變慢,在釋放時受培養基的pH值、菌絲酶的分解活動、菌絲酶的能量轉變運動、菌棒中積蓄的代謝水分含量、菌棒開口料面裸露空氣中氧化的幅度,以及料面的噴水量多寡等許多外界因素的影響;緩釋肥料的分解,是處於一個逐漸緩慢釋放的過程,這正好符合長菌齡品種菌絲積溫的生物特性,可滿足菌棒在出菇期,子實體對氮源的需求。目前,市場上,香菇類的增產添加劑的配方,就是以這類緩釋肥作為主料的。短菌齡品種是指菌棒滿袋後,菌絲後熟只需十五天內的品種,譬如:金針菇、杏鮑菇、香靈菇、猴頭菇、榆黃菇、平菇、秀珍菇、姬菇類等品種。實際生產中,我們在配製這類菇品種的培養基時,為了增加低價主料,譬如:雜木糠、甘蔗渣、木薯桿木屑、野草粉等原料的產量,往往在配方中添加少量控釋肥。從肥分的釋放角度上來說,緩釋肥與控釋肥之間沒有嚴格的區別。但從控制養分釋放速率的機制和效果來看,控釋肥和緩釋肥是有區別的。控釋肥多為N-P-K復合肥或再加上微量元素的全營養肥。在市場上,各種菇類增產劑的主料配劑就是控釋肥。控釋肥是通過外表包膜的方式把水溶性肥料包在膜內,使養分隨包膜外的溫度變化而釋放。熟料菌棒上的釋過程:由培養基調水分開始,當控釋肥的包膜顆粒接觸濕潤的培養基接觸後,培養基中的水分透過包膜滲透進入內部,使部分肥料溶解,這部分水溶養分又透過包膜上的微孔緩慢而不斷向外擴散,隨著菌棒的滅菌溫度越高,肥料的溶解速度及穿越膜的速度越快,膜越薄,滲透越快。待菌棒滅菌完畢,膜內的肥分已經隨滅菌時,料包內的高溫氣流循環,密散在整個培養基中,基本解決常規無機肥因份量少,拌料不均勻的問題。生料菌棒上的釋放過程:它的釋放速度只受菌棒內菌溫活動的影響。菌棒培養基的能量轉換過程中(生殖期與生長期的互換),隨著菌絲體內代謝水的傳遞運動,菌棒菌溫度的升高,控釋肥的釋放速度與子實體的生長速度同步,源源不斷地滿足子實體伸長期對氮源的需求量。

3. 如何提高食用菌的經濟效益

我國食用菌產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在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下,從弱小到強大,現已發展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用菌生產國、出口國和主要的消費國。食用菌產業已成為我國繼糧、棉、油、菜、果之後的第六大種植產業,並呈現出穩步快速增長的趨勢。
一、加強食用菌產業區劃和規劃
1.根據食用菌種類差異,規劃發展主產區 不同種類的食用菌,需要的生產資源條件不同。在自然界物種競爭選擇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的優勢種將得到快速發展,並形成其主產區。如我國東北地區著名食用菌為黑木耳、榛蘑,而華北地區多為猴頭、平菇,口蘑則生於有牧草的張家口及內蒙地區,福建、廣東則以草菇、香菇等居多。然而,就一個省來說,不同區域資源稟賦差異較大,產業發展的差異性也較大。如吉林省,其東部具有豐富的林業資源和冷資源,比較適合發展平菇、香菇、毛木耳、黑木耳、靈芝、猴頭菇、金針菇、滑菇、黃傘等木腐菌,而吉林省的中部和西部地區擁有豐富的作物秸稈,比較適合發展雙孢菇、杏鮑菇、白靈菇、草菇、雞腿菇等草腐菌。因此,「東木西草」是吉林省食用菌產業區劃和規劃基本原則。
2.根據資源稟賦,確定產業戰略轉移趨勢 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南方早於北方,但是經過規模擴張和持續生產後,南方生產資源匱乏和生產環境惡化。北方擁有豐富的原材料資源、不可替代的冷資源等物質資本和自然資本,及龐大的農村勞動力和研究人員構成的人力資本,多樣的食用菌種質資源和研究成果構成的科技支持,為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有利條件,最終形成食用菌產業由福建、浙江向山東、河南轉移,並繼續向東北三省及內蒙古轉移,形成「南菇北移」的產業發展格局。例如在烏蘭浩特市建立滑菇生產基地,把滑菇生產由東南向西北推進一大步;在敦化市建立的香菇生產基地、黑木耳及靈芝生產基地,為高寒山區發展食葯用菌生產開辟了一條新路等。這樣的產業發展布局和趨勢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遵從產業發展規律的客觀選擇。
3.以產業集群發展理念為指導,進行產業規劃 在產業規劃過程中,要從產業集群發展的高度,對相關產業(部門)進行整體規劃,確保產業的集群發展,以獲得產業最佳收益率。如在某一特定區域進行食用菌產業規劃,要考慮產業發展的規模、需要的生產基質數量和質量,以及交通運輸能力、運輸成本、市場銷售能力、產品加工企業的加工能力、技術服務部門的服務能力、技術研發單位的研發能力、副產物處理企業的加工轉化能力等要素,還要考慮產業發展需要的外部環境條件,如當地政府的支持力度、信貸保障體系完善度、各個部門之間關系等方面,以保證產業集群間的協同力和產業發展的持續性。
4.協同發展食用菌產業與生產林的培育工作 隨著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特別是木腐菌產業規模的擴大,有些地區食用菌生產形成的菌木矛盾日漸突出。據測算,每生產1噸椴木香菇,需消耗闊葉林70立方米,1公斤木屑菇也需耗1.5公斤木屑,導致生產林撫育遠跟不上食用菌生產發展,引出生產與生態失衡的矛盾。但是,只要做好科學規劃,就可有效避免,並形成產業間的協同發展。例如,浙江省慶元縣1986~1995年共發展袋料香菇5.5億袋,年均消耗菇木20餘萬立方米,是該縣菇木林年產量11萬立方米的1.8倍,對生態平衡產生威脅。由於該縣及時認識到食用菌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從食用菌產業長遠發展的角度,適時構建起森林生態、林業產業和森林安全三大體系,使失衡的生態得到及時恢復。據2004年慶元縣森林資源補充調查結果表明,到2003年底,該縣森林總蓄積達599.9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83.6%,分別比1997年增長了121.6萬立方米和提高了1.2個百分點,實現了森林資源、環境和產業三者協調發展。
5.設立種質資源保護區,確保遺傳基礎豐度 食用菌種質資源是指食用菌的基因資源或遺傳資源。為了食用菌產業永續發展,在規劃過程中,除了考慮產前、產中、產後的協調發展外,在推進主產區規模發展同時,還要注重食用菌種質資源保護區的建設與保護工作,確保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潛在創新能力。以雲南為例,雲南的野生食用菌是全國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12個有代表性地區之一。如果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會迅速推廣具有出菇齊、轉潮快、生物轉化率高的優點的改良品種,而傳統地方品種會被取代,並使之加速滅絕,導致遺傳基礎變窄,並向一致性方向發展,降低了新品種對流行病蟲害潛在的遺傳抵抗性。而隨著野生菌資源的減少,地方品種的淘汰,食用菌育種中,遺傳改良所需求的廣泛遺傳基礎也將縮小,並進一步降低新品種改良和創新能力。因此,需要盡早建立食用菌種質資源保護區,確保遺傳基礎的豐度,提高食用菌產業的後續發展能力。
二、加強行業執行標准,確保食品質量安全,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
目前,我國食用菌生產的主力軍依然是各地的農戶,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食用菌種植模式約佔99%。21世紀以來,我國雖然被譽為食用菌最大的生產國,其產量佔全世界的70%,但由於存在生產設備簡陋、生產規模小、技術水平低、管理粗放、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市場風險高等劣勢,我國食用菌的出口創匯能力還是較差的,並屢受貿易「壁壘」、環保、知識產權等「壁壘」。就食用菌而言,歐盟於2007年2月修改了殺菌劑「多菌靈」在新鮮食用菌中的殘留限量標准,由原來的1毫克/公斤提高到0.1毫克/公斤。美國也於2008年1月1日起,採用與歐盟相同的標准。而「多菌靈」是發展中國家在園藝作物,特別是食用菌上廣泛使用的高效、低毒殺菌劑,因此,這對我國食用菌生產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和沖擊,需要進一步強化標准化生產,並推進從餐桌—產品—產地—農戶的溯源體系,具體包括:產地—投入品—菌種—栽培過程產品—收購—加工—包裝—貯存—運輸—營銷等方面形成配套的標准體系,以此約束生產者—技術員—加工者—銷售者的行為,避免因質量安全問題而影響食用菌產業發展和我國食用菌產業的國際聲譽和貿易額。
三、加大宣傳,提高全民對食用菌產業的認識
與傳統種植業和養殖業相比,食用菌產業在我國是一個相對比較年輕的產業,是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為滿足種植結構調整需要而出現的。食用菌經營專業戶、專業公司、專業合作社共同架起栽培與銷售、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梁。但是,多數人對食用菌產業還缺乏整體認識,需要採用科普宣傳方式,提高公眾對食用菌產業的資源保護、產業優勢、健康飲食、科學烹飪、生態經濟、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認識,使之形成有需求導向和受保護的主導產業。例如2003年,中國食用菌協會舉辦「全國食用菌烹飪大賽」,推出多款食用菌菜餚,促進大眾餐飲消費;2008年,中國食用菌協會組織開展的「小蘑菇大產業健康萬里行」活動,提高了公眾對食用菌產業地位的認識;大 三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食用菌協會副會長毛傳福同志2009年6月出版的《菇糧時代——說菌菇話健康》,讓公眾熟知了食用菌與健康之間的關系。今後,還需藉助電視、廣播等現代傳播媒介,定期播放相關主題的科教篇,並製成光碟,進行廣泛宣傳。
四、提高技術創新能力,促進產業發展
食用菌產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產業,產業的發展需要以科技研究為先導,實現研究與應用的協同發展。食用菌產業的技術創新不僅要抓具體環節,如生產環節的菌種開發、病害管理、生產設施創新、生產模式創新等,而且要將食用菌產業鏈條看作一個系統工程,用市場和產業化的眼光來做研究。
1.促進研發實用小型機械 我國生產模式落後,集約化和組織化程度低,以農戶為單元的生產模式將在一定時期內成為主流。隨著勞動力資源優勢的喪失,新生代農民向城市轉移的大趨勢下,農村勞動力老齡化趨勢加快。為了滿足產業發展,急需組織能工巧匠和研究力量,進行實用小型機械等勞動力替代技術的研發。
2.加強生產設施改造 目前,食用菌生產上使用的大棚均來自於蔬菜生產。由於蔬菜生產與食用菌生產需要的條件不同,前者要求形成有利於光合作用的溫、光、二氧化碳等條件,而後者則需有利於子實體生長的微光和溫度條件。因此,需要根據食用菌生產對大棚設施功能進行技術改造。
3.研發安全健康的滅菌技術 在食用菌生產的多個環節,都需要進行消毒、滅菌。然而,滅菌劑的大量重復使用,會導致有些菌農產生皮膚過敏、呼吸道疾病等,嚴重影響生產者的身心健康。因此,研究者在研究滅菌效果和生產環境安全的同時,也要關心生產者的健康,即研究開發更安全更健康的滅菌產品。
五、產業發展需國家「惠菌」 政策助力
我國食用菌產業的發展,難以迴避國際競爭的大環境。日本、韓國食用菌產業的快速發展,均得益於國家食用菌產業政策支持,如政府為農民提供40%~50%的食用菌生產固定資產投入補貼以及出口補貼等。我國要提升食用菌產業的競爭力,也需要國家給與配套的「惠菌」政策支持,根據國情,適度發展,推進機械化、規模化、產業化、規范化進程,確保產業發展的國際競爭力。

4. 食用菌想要實現高產,追肥要點要掌握哪些

切碎10公斤胡蘿卜,加水15公斤,煮15分鍾,過濾汁液,加水40倍,細菌床300平方米至400平方米,蘑菇產量增加10%至15%。採集蘑菇,加工後的蘑菇腳和切碎的蘑菇等集中洗凈,切成薄片,每公斤放入1.5公斤,煮15分鍾,過濾後加水稀釋到10公斤。噴灑蘑菇菌相30平方米。蘑菇達到高峰時使用,會使子實體肥大,蘑菇達到高峰。

豆漿果汁也是可取的。取2公斤大豆,加入水泡,輕輕研磨,製成草,過濾渣,加入80-100公斤清水,可噴灑80-100平方米蘑菇床,使小蘑菇生長結實潔白。蘑菇根湯加工技術收獲和加工蘑菇時,集中洗凈切好的蘑菇腳和切碎的蘑菇,切成薄片,每公斤放入1-1.5公斤,煮15分鍾,塗抹過濾汁至10-15公斤,稀釋至10-15公斤,即可噴灑蘑菇菌相30-40平方米。用在蘑菇的旺季可以使蘑菇的子實體肥大,延長蘑菇的旺季。

浸泡方法主要用於袋裝食用真菌。收獲L~2株蘑菇後,如果種植袋出現嚴重缺水狀態,可以浸泡在調配的營養液中,直到接近原來的重量。冠血法主要用於菌相,可在菌相出蘑菇多,水分和養分消耗大時使用。具體方法是將細菌床與10厘米的血距對齊,睜開眼睛,填滿細菌床配製的營養液,添加營養液後蓋上土。

5. 大棚平菇高產種植技術,平菇如何栽培可獲高產

平菇溫差刺激法在平菇子實體形成發育階段,每天給7—12℃的溫差刺激,可促使提早出菇和子實體發育整齊。具體方法是:白天蓋好薄膜保溫,於晴天傍晚或早晨揭膜露床、通風降溫,使溫差加大;並結合高濕檔頃管理誘導出菇。
(2)高濕刺激法先將菌床(或菌塊)敞開乾燥1~2天,然後每天噴水2~3次,連噴2-3天讓菌塊慢慢吸收水分,使菌塊表面培養基含水量達到手握時有水滴下落。噴水期間可將菌床敞開通風;噴水後用棉布吸干培養料面上積水,蓋上薄膜保溫,幾天後便可現蕾。採取高濕刺激法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菌絲體必須吃透整個培養基,並達到生理成熟,主要標志為吐黃水,結菌膜、菌絲體略呈黃褐色,甚至出現個別菇蕾;二是培養基必須結塊,不能鬆散。

(3)震菌刺激法 當培養基長滿菌絲後,用彈性較強的木條擠壓、拍打,震動培養料表面,能促使菌絲加速生長和子實體迅速分化,從納蠢清而起到增產的作用。震菌時用力要勻,以防破壞料面。
(4)光照誘導法 室內栽培平菇,子實體形成時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平菇播種後宜在黑暗條件下發菌洞前,待菌絲發育好之後再進行曝光,可誘導出菇。菇房缺少光照時,可用電燈光照射補充,也有較好的誘導作用,可加快出菇速度。噴施植物激素法:在幼蕾期用三十烷醇溶液噴灑一次,可促使子實體肥壯和菇色潔白,一般可增產10%~15%;在菇蕾期、幼菇期和菌蓋擴展期各噴施一次0.05%的乙烯利溶液,每次每平方米床面噴液50毫升,可使菇體壯實。

(5)噴施草木灰液法 在每潮菇採收結束後,每100千克水中加入5千克草木灰,浸泡,然後取其澄清液均勻噴灑在床面上,可促使出菇壯實,並且能預防菇體發紅,增產效果比較明顯。
(6)噴灑復合劑法用調節劑5克,配硫酸鎂20克、硫酸鋅10克、硼酸5克、維生素B-250克、尿素50克,加水50千克稀釋配製成復合液劑,在菇蕾形成期均勻噴灑在培養料上,可促進子實體的形成與肥大,增產效果顯著。

(7)施用恩肥法恩肥是一種新型高濃縮有機復合液肥,可加速食用菌菇體生長及菌絲的復壯,並能抑制雜菌生長。在平菇上施用恩肥,可使出菇提早3-4天,並加快轉潮,多採收2~3茬菇。使用方法:在平菇子實體進入桑椹期後,每平方米床面噴灑0.1%的恩肥水溶液100毫升,隔兩天再噴一次,每次噴兩遍,共噴4遍。

6. 食用菌種植生產過程中,怎樣才能刺激菌絲快速生長

食用菌栽培種是食用菌菌種中三級菌種也被稱為生產種。是經過擴大培養(原種)的鍛煉,菌絲分解基質的能力進一步增強,直接用於食用菌生產或菌床接種物,或段木打孔接種物母種的獲得方法是:找一株你想得到栽培種的蘑菇實體,從株體上用鑷子提取一塊組織,放入裝有培養基的試管中培養,這樣在試管中培養出的菌絲體就是母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試管種。

閱讀全文

與食用菌的刺激方法和增產效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向量組選擇題解題方法和技巧 瀏覽:669
手機熱點隱藏方法 瀏覽:886
檢測hcv抗體的常用方法 瀏覽:693
黃金眼霜使用方法 瀏覽:139
計算輔助設計中常用的建模方法 瀏覽:995
舊牆刮大白最簡便方法 瀏覽:246
調查方法有哪些北科大 瀏覽:484
半年獎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瀏覽:199
乒乓球拉球合力的訓練方法 瀏覽:612
跑步機怎麼減肥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806
減肥計劃方法簡單 瀏覽:260
書架隔斷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871
生物老師研究方法有哪些 瀏覽:392
華為手機開關欄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12
三星s6的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86
剪刀淋雨生銹了用什麼方法變新 瀏覽:45
輪滑鞋穿大了用什麼方法 瀏覽:878
如何祛風除濕土方法 瀏覽:763
光回損容限與光回損測量方法 瀏覽:938
造房各大建材的計算方法 瀏覽: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