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生大黃的功效和作用、用量
生大黃使用時宜予單包,根據用戶每日瀉下次數調整大黃用量,以每日1~2次為度,以防瀉下太過傷正。
1、利濕退黃:大黃屬於苦、寒之品,歸胃、大腸經,有利濕退黃的功效,可以配伍其它中葯治療腸道濕熱積滯引起的痢疾,肝膽濕熱蘊結引起的黃疸、尿赤等病症。
2、瀉熱通便:具有瀉熱通便功效,用於大便燥結,積滯瀉痢,以及熱結便秘、壯熱苔黃等。與芒硝、厚朴、枳實等配伍。
3、解毒消癰功效,用於火熱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熱毒瘡癤等。配黃連、黃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1)大黃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生大黃使用注意事項:
1、如用大黃瀉下通便,煎服時應後下,或用沸開水泡汁,否則葯效會減弱。
2、服用大黃後,其色素會從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現黃色。此外,哺乳婦女服用後,嬰兒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瀉,因此授乳婦女不宜服用。由於本品又能活血行瘀,故婦女胎前產後及月經期間也必須慎用。
3、大黃苦寒,易傷胃氣,脾胃虛弱者慎用;婦女懷孕、月經期、哺乳期應忌用。
4、脾胃虛寒、血虛氣弱、婦女胎前、產後、月經期及哺乳期均慎服。生大黃內服可能發生惡心、嘔吐、腹痛等副反應,一般停葯後即可緩解。
㈡ 大黃的功效與作用 m.xiangha.com m.pingguolv.com、 m.pingguo
大黃的功效與作用大黃的功效:
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
大黃的作用:
大黃能增加腸蠕動,抑制腸內水分吸收,促進排便;大黃有抗感染作用,對多種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菌均有抑製作用,其中最敏感的為葡萄球菌和鏈球菌,其次為白喉桿菌、傷寒和副傷寒桿菌、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等;對流感病毒也有抑製作用;由於鞣質所致,故瀉後又有便秘現象;有利膽和健胃作用;此外,還有止血、保肝、降壓、降低血清膽固醇等作用。
大黃的應用:
1、積滯便秘。本品有較強的瀉下作用,能盪滌腸胃,推陳致新,為治療積滯便秘之要葯。又因其苦寒沉降,善能泄熱,故實熱便秘尤為適宜。常與芒硝、厚朴、枳實配伍,以增強瀉下攻積之力,為急下之劑,用治陽明腑實證,如大承氣湯(《傷寒論》);若大黃用量較輕,與麻仁、杏仁、蜂蜜等潤腸葯同用,則瀉下力緩和,方如麻子仁丸(《傷寒論》)。若里實熱結而正氣虛者,當與補虛葯配伍,以攻補兼施,標本並顧。如熱結而氣血不足者,配人參、當歸等葯,方如黃龍湯(《傷寒六書》);如熱結津傷者,配麥冬、生地、玄參等,方如增液承氣湯(《溫病條辨》);若脾陽不足,冷積便秘,須與附子、乾薑等配伍,如溫脾湯(《千金方》)。
2、血熱吐衄,目赤咽腫。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之功。常與黃連、黃芩同用,治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如瀉心湯(《金匱要略》)。現代臨床單用大黃粉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有較好療效。若與黃芩、梔子等葯同用,還可治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證,如涼膈散(《和劑局方》)。
3、熱毒瘡瘍,燒燙傷。本品內服外用均可。內服能清熱解毒,並借其瀉下通便作用,使熱毒下泄。治熱毒癰腫疔瘡,常與金銀花、蒲公英、連翹等同用;治療腸癰腹痛
,可與牡丹皮、桃仁、芒硝等同用,如大黃牡丹湯(《金匱要略》)。本品外用能瀉火解毒,涼血消腫,治熱毒癰腫疔癤,如用治乳癰,可與粉草共研末,酒熬成膏的金黃散(《婦人大全良方》);用治口瘡糜爛,多與枯礬等份為末擦患處(《聖惠方》)。治燒燙傷,可單用粉,或配地榆粉,用麻油調敷患處。
4、瘀血證。本品有較好的活血逐瘀通經作用,其既可下瘀血,又清瘀熱,為治療瘀血證的常用葯物。治婦女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者,常與桃仁、土鱉蟲等同用,如下瘀血湯(《金匱要略》);治婦女瘀血經閉,可與桃核、桂枝等配伍,如桃核承氣湯(《傷寒論》);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常與當歸、紅花、穿山甲等同用,如復元活血湯(《醫學發明》)。
5、濕熱痢疾、黃疸、淋證。本品具有瀉下通便,導濕熱外出之功,故可用治濕熱蘊結之證。如治腸道濕熱積滯的痢疾,單用一味大黃即可見效(《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或與黃連、黃芩、白芍等同用;治濕熱黃疸,常配茵陳、梔子,如茵陳蒿湯(《傷寒論》);治濕熱淋證者,常配木通、車前子、梔子等,如八正散(《和劑局方》)。
此外,大黃可破痰實,通臟腑,降濕濁,用於老痰壅塞,喘逆不得平卧,大便秘結者,如礞石滾痰丸(《養生主論》)。
㈢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
1、強壯身體
黃芪泡水有增強體質的功效,科學家曾用實驗證明:服用黃芪水的動物,明顯比未服用黃芪水的動物體重增長快的多。中醫方面認為,日常多喝黃芪水,精神可以變得更好,氣短的情況也會逐漸消失,能夠有效的增強身體免疫力,預防感冒。
2、治療骨質疏鬆症
如果患有骨質疏鬆症的患者,那可以適當地選擇黃芪桂枝五物湯,這樣可以有效地治療下肢酸麻的情況。
3、防治慢性鼻炎
將黃芪和白術、防風一起煎水服用,能夠有效的治療虛汗、盜汗、過敏性鼻炎、哮喘、感冒等疾病,可以有效的防治慢性鼻炎。
4、增強心肌收縮力
喝黃芪水的好處,除了強壯身體之外,還包括了加強心肌收縮力,能夠有效的預防身體循環出現衰竭的情況。
5、治療脾氣虛症
喝黃芪水的好處有很多,其中還包括了防治脾氣虛證。常見的脾氣虛症主要表現為人體精神倦怠、氣短、痰多等等情況。將黃芪和黨參、白術、茯苓等一起煎水服用即可。
6、治療胃炎
如果是患有實驗性胃炎,那麼日常多喝一些黃芪水,能夠有效減輕症狀,並且尿液中,蛋白定量也會出現下降的情況。
(3)大黃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黃芪的禁忌
黃芪一般沒有特別明顯的副作用,或者是不良反應,因為它是一種溫補性的葯物。但是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因為黃芪可以補陽氣。並且可以止汗,所以如果有感冒發熱,並且胸悶人不適合服用黃芪,以免加重病情。
2、如果患有肺結核的人不適合服用。並且平時有發熱,口乾舌燥,或者是吐血的人,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3、孕婦以及哺乳期的女性也不適合服用黃芪。因為黃芪可以使染色體畸變,並且可以使細胞微核率增高。所以孕期女性不建議食用,否則會給胎兒造成一定的影響。
㈣ 大黃的用法與功效
【別稱】將軍、川軍、生軍、馬蹄黃、錦紋。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植物,高達2米。肉質根及根狀莖粗壯。莖中空,綠色,平滑無毛,有縱紋。單葉互生;具粗壯長柄,柄上生短刺毛,白色;基生葉圓形或卵圓形,長寬均達35厘米,掌狀五~七深裂,裂片矩圓形,邊緣有尖裂齒,葉面生白色短刺毛;莖生葉較小(南大黃基生葉5淺裂;雞爪大黃葉裂極深,裂片狹長)。秋季開淡黃白色花,大圓錐花序頂生;6裂花被,9個雄蕊。瘦果矩卵圓形,有3棱,沿棱生翅,翅邊緣半透明。根及根狀莖入葯。秋末冬初採收,去粗皮,切片乾燥備用。
【生長環境】於西北、西南各省有分布,南方高寒山區有栽培。多於陰濕處生長。
【性味功效】味苦,性寒。瀉實熱,破積滯,行瘀血。
【驗方精選】第一方:15克生大黃粉,10克大米粉,100克蜂蜜。
用法:將上方用溫開水適量調勻,每小時服10毫升,至排出蛔蟲,症狀消除為止。
主治:小兒蛔蟲性腸梗阻。第二方:30克生大黃。
用法:取上葯,加200毫升水,煎沸。做保留灌腸,每日上午、下午各1次,療程為五~七日。
主治:腎功能衰竭。第三方:30克大黃,適量米醋。
用法:將大黃研為細末,加適量米醋調成糊狀,敷於兩腳心的湧泉穴,每次2小時,可用2~3次。
主治:腸脹氣。第四方:540克生大黃粉。
用法:每日3次,每次3克,膠囊裝,開水送服。連服2個月。治療期間停服其他葯。
主治:高脂血症。第五方:100克大黃。
用法:取上葯,加入1000毫升米醋,浸泡10日。用該葯液浸泡患手,每次20分鍾,每日2次,7日為1個療程。兒童浸泡時間為10~15分鍾。
主治:手癬。第六方:適量大黃。
用法:每日九~十二克,用250毫升沸水沖泡,待溫後徐徐吞咽。每2小時泡服1次。連服2~4日。停用其他葯。
主治: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第七方:適量大黃粉。
用法:取上葯1份,合陳石灰2份,炒至大黃成黑灰時取出研粉。將粉撒布於創面,或用麻油或桐油調塗患處。
主治:燒傷。第八方:適量大黃。
用法:取上葯,烘乾,研成粉末備用。每次取10克大黃粉,用酒適量調成糊狀,塗於臍部,用紗布覆蓋固定,再用熱水袋熱敷10分鍾,每日1次。
主治:小兒便秘。
㈤ 大黃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大黃主要功能是瀉熱毒、破淤血、盪積滯、利膽退黃,對火眼赤痛、濕熱黃疸、食積、瀉痢、實熱便秘、吐血、衄血、血淤閉經等多種病症有較好療效。臨床上,用其止血宜炒炭,通便宜後下。不過,由於其通下苦寒之性猛,婦女胎前產後及身體虛弱者應慎用。
從宮廷醫寨、醫家著作到民間單方,從配伍內服到炮製外用,大黃都以其瀉熱通便,止痛、破積行淤的功效被醫家和病患所稱道,劑型有湯劑、散劑、丸劑、洗劉、膏劑等。除此之外,大黃茶、大黃酒等也是養生保健之佳品。
大黃是多種蓼科大黃屬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稱,也是中葯材的名稱。在中國地區的文獻里,「大黃」指的往往是馬蹄大黃。在中國,大黃主要作葯用,但在歐洲及中東,他們的大黃往往指另外幾個作食用的大黃屬品種,
莖紅色,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有砂粒感。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芽前採挖。除去細根,颳去外皮,切瓣或段,繩穿成串乾燥或直接乾燥·中葯大黃具有攻積滯、清濕熱、瀉火、涼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5)大黃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中葯大黃的服用禁忌
成人每次1~5克比較適宜;脾胃虛弱、虛寒等病症患者忌服;不能超量服用,更不可長期服用。
用該品瀉下通便,煎服時應後下,或用沸開水泡汁,否則葯效會減弱。
服用大黃後,其色素會從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現黃色。此外,哺乳婦女服用後,嬰兒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瀉,因此授乳婦女不宜服用。由於該品又能活血行瘀,故婦女胎前產後及月經期間也必須慎用。
服用大黃,最好是聽醫囑。
㈥ 炙大黃的功效與作用
大黃經酒制後對其所含大黃蒽醌類衍生物均有影響,其瀉下成分番瀉甙及大黃酸明顯減量,加酒對鞣質影響較小,因此瀉下作用減弱而收斂作用相對增強,現認為大黃所含的鞣質是降低肌酐、尿素氮的有效成分,由此可見,生大黃瀉下作用強,酒制大黃瀉下作用弱,在臨床上患者大便不通暢者用生大黃;大便通暢者用酒制大黃。
㈦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黃芪的功效:黃芪有益氣固表、斂汗固脫、托瘡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黃芪圓片,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黃芪的作用:1.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黃芪圓片,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2.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實驗性,腎炎蛋白尿,增強心肌收縮力,調節血糖含量。
3.增強機體耐缺氧及應激能力,促進機體代謝和改善心功能。
4.有降壓的作用,調節血糖,可以作為糖尿病患者的輔助用葯,黃芪同時具有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
5.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
6.具有氧化性。黃芪的化學成分有:膜莢黃芪含黃酮、皂甙類成分、黃酮類成分如芒柄花黃素
及其葡萄糖甙、
7.病弱體虛的人服用,可以增強體力,增強抵抗力,對病情恢復有一定的幫助。
黃芪食療價值: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產於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春秋採挖,除去
須根、根頭,曬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性能:味甘,性微溫。能補脾益氣,補肺固表,利尿消腫。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種氨基酸、葉酸及硒、鋅、銅等多種微量元素。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實驗性腎炎蛋白尿,增強心肌收縮力,調節血糖含量。
用途:用於脾胃氣虛;脾氣虛,中氣下陷,臟器下垂(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肺氣虛弱,咳喘短氣;氣虛自汗,易於感冒;氣虛水腫,小便不利;氣血不足,貧血萎黃,或肢體麻木,或瘡瘍、創作不易癒合;消渴(糖尿病)
食用禁忌:從體質上來說,黃芪最適合氣虛脾濕型的人,這種人往往身體虛胖,肌肉鬆軟,尤其是腹部肌肉鬆軟。而身體十分乾瘦結實的人則不宜。從身體狀況來說,感冒、經期都不要吃黃芪。從季節來說,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黃芪。為什麼感冒不能喝黃芪粥呢?因為黃芪是固表的,它幫助身體關閉大門,不讓外邪入侵。可是當身體已經感受外邪的時候,就會變成閉門留寇,把病邪關在體內,無從宣洩了。同理,春天是生發的季節,人體需要宣發,吃黃芪就不太適宜了。陰虛患者使用黃芪,必須配伍養陰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參、麥冬、天冬、玉竹等。濕熱患者必須配伍清利濕熱葯,如黃連、茵陳、黃芩等。熱毒熾盛的患者必須配伍清熱解毒葯,如黃連、梔子、大黃、敗醬草等。
西方最新研究的結果也證實,服用黃芪的時候,最好不要服用環磷醯(cyclophosphamide癌得星,安道生,是免疫抑制劑及抗腫瘤葯),否則互相會相剋。
食用方法:1、每天用黃芪1片,泡水喝。用黃芪1片,加枸杞子3粒,對氣血虛弱的人效果更佳2、取黃芪2片,煎湯。用煎過的湯液燒飯或燒粥,就變成黃芪飯、黃芪粥,也很有益。
3、還可以在燒肉、燒雞、燒鴨時,放一些黃芪,增加滋補作用,效果也不錯。
溫馨提示:黃芪泡水喝時,一定要剛燒開的開水,那樣才能夠泡出葯味,多次煮泡效果最好。煎煮效果更佳。
㈧ 姜黃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是什麼呢
姜黃的功效與作用
可活血,止痛,化瘀,行氣,通經,祛風;用於血瘀氣滯,胸脅刺痛,經閉腹痛,腹中腫塊,跌打腫痛,產後瘀阻等症。
姜黃主治
現代葯理研究,姜黃有抗炎、抗菌、抗胃潰瘍、抗腫瘤、利膽作用;還有降血脂、降血壓、抗早孕、抗血凝與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能保護胃黏膜,保護肝細胞。
臨床上選方可用於心痛不可忍、胃炎、膽道炎、風寒濕痹、高脂血症等。姜黃可以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對於出現的腸胃疾病啊還有風濕性疾病有調理的作用,而且也可以起到降脂的功效呢,是不錯的一種中葯材,可以預防跌打損傷。
姜黃日常用法
日常用量:3~10g;外用適量,煎洗患處。
1、塗抹
將適量的姜黃研成細末,塗抹於皮癬痛癢處,不拘時服,經常塗之。可治皮癬痛癢。
2、漱口,研末
姜黃、細辛、白芷各等分。將以上3味中葯研成細末,塗抹於患處,鹽水漱口。可治牙痛。
3、沖泡
姜黃、炒香附3克。將以上2味中葯研成細末,溫水送服,每日3次。治跌打損傷。
姜黃的功效以及日常用法是什麼呢?姜黃如何用,上面針對不同的用法,用量也是不易的,所以大家要注意自己的病情,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哦。姜黃可以治療跌打損傷的作用,而且還可以清熱解毒去火,對於降脂減肥是有好處的,大家可以試試這樣的中葯材。
㈨ 大黃的功效
大黃的作用:
大黃能增加腸蠕動,抑制腸內水分吸收,促進排便;大黃有抗感染作用,對多種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菌均有抑製作用,其中最敏感的為葡萄球菌和鏈球菌,其次為白喉桿菌、傷寒和副傷寒桿菌、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等;對流感病毒也有抑製作用;由於鞣質所致,故瀉後又有便秘現象;有利膽和健胃作用;此外,還有止血、保肝、降壓、降低血清膽固醇等作用。
大黃的應用:
1、積滯便秘。本品有較強的瀉下作用,能盪滌腸胃,推陳致新,為治療積滯便秘之要葯。又因其苦寒沉降,善能泄熱,故實熱便秘尤為適宜。常與芒硝、厚朴、枳實配伍,以增強瀉下攻積之力,為急下之劑,用治陽明腑實證,如大承氣湯(《傷寒論》);若大黃用量較輕,與麻仁、杏仁、蜂蜜等潤腸葯同用,則瀉下力緩和,方如麻子仁丸(《傷寒論》)。若里實熱結而正氣虛者,當與補虛葯配伍,以攻補兼施,標本並顧。如熱結而氣血不足者,配人參、當歸等葯,方如黃龍湯(《傷寒六書》);如熱結津傷者,配麥冬、生地、玄參等,方如增液承氣湯(《溫病條辨》);若脾陽不足,冷積便秘,須與附子、乾薑等配伍,如溫脾湯(《千金方》)。
2、血熱吐衄,目赤咽腫。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之功。常與黃連、黃芩同用,治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如瀉心湯(《金匱要略》)。現代臨床單用大黃粉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有較好療效。若與黃芩、梔子等葯同用,還可治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證,如涼膈散(《和劑局方》)。
3、熱毒瘡瘍,燒燙傷。本品內服外用均可。內服能清熱解毒,並借其瀉下通便作用,使熱毒下泄。治熱毒癰腫疔瘡,常與金銀花、蒲公英、連翹等同用;治療腸癰腹痛
,可與牡丹皮、桃仁、芒硝等同用,如大黃牡丹湯(《金匱要略》)。本品外用能瀉火解毒,涼血消腫,治熱毒癰腫疔癤,如用治乳癰,可與粉草共研末,酒熬成膏的金黃散(《婦人大全良方》);用治口瘡糜爛,多與枯礬等份為末擦患處(《聖惠方》)。治燒燙傷,可單用粉,或配地榆粉,用麻油調敷患處。
4、瘀血證。本品有較好的活血逐瘀通經作用,其既可下瘀血,又清瘀熱,為治療瘀血證的常用葯物。治婦女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者,常與桃仁、土鱉蟲等同用,如下瘀血湯(《金匱要略》);治婦女瘀血經閉,可與桃核、桂枝等配伍,如桃核承氣湯(《傷寒論》);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常與當歸、紅花、穿山甲等同用,如復元活血湯(《醫學發明》)。
5、濕熱痢疾、黃疸、淋證。本品具有瀉下通便,導濕熱外出之功,故可用治濕熱蘊結之證。如治腸道濕熱積滯的痢疾,單用一味大黃即可見效(《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或與黃連、黃芩、白芍等同用;治濕熱黃疸,常配茵陳、梔子,如茵陳蒿湯(《傷寒論》);治濕熱淋證者,常配木通、車前子、梔子等,如八正散(《和劑局方》)。
此外,大黃可破痰實,通臟腑,降濕濁,用於老痰壅塞,喘逆不得平卧,大便秘結者,如礞石滾痰丸(《養生主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