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竹木結構食用菌大棚如何建造
石家莊有很多在建的竹木結構大棚。經濟使用。不妨現場考察一下。
Ⅱ 大棚種植食用菌的方法是什麼哪種食用菌容易種植呢
①選址做畦。栽培畦,一般選擇背風避陽的地方做畦,畦深80~100厘米,長寬依地勢而定,如果過寬,畦內可設過道,過道間距離,按便於採摘,伸手可及為標准。通常農村個人或者合作社採取這種模式,也是我國精準扶貧的主要幫扶對象。工廠化投資大,產量高,品質可控,通常為企業行為,通過資本化獲得支持。
Ⅲ 食用菌專用大棚建造要注意什麼
在蔬菜栽培中,完全用框架支撐使用塑料薄膜建造的蔬菜栽培設施才稱為大棚,而在食用菌栽培中,常將有屋面的各類溫室也統稱為大棚。在食用菌栽培中,有屋面的大棚要較框架支撐塑料薄膜建造的蔬菜栽培用大棚更好用,更適合食用菌生長對環境的要求。這種有屋面的大棚更利於保溫、保濕。
食用菌專用大棚建造要充分考慮食用菌喜陰喜濕、少光好氣的特點。各地氣候條件不同,食用菌的栽培季節也不同,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設計和建造。原則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保溫、保濕和通風性能良好,這就要求牆皮要厚,最好達到平均80厘米左右,北方冬季要達到早晨溫度8℃以上,最高溫度在30℃以下。
(2)建造方向要順應當地栽培季節的主要風向,以利通風換氣。要前後通風,形成對流,通風口不可一面有一面無,並備好不需要通風時通風口的封閉材料,通風口安裝窗紗防蟲進入。
(3)棚內外預留吊掛遮蔭層的裝置。
(4)面積不可過大,以利病蟲害的控制,以200~700米為好。
Ⅳ 大棚蘑菇養殖技術
1、選用優良菌株
保證產量的同時盡量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首要的是選用優良菌株。如菌株36的特點是子實體大,出菇密度小,菌株20的特點是子實體小,出菇密度大。
2、優化栽培技術
雙孢蘑菇採用層架式立體栽培,床架上安裝塑料網,用來鋪放培養料,能充分利用菇房內空間。培養料可以進行二次發酵,充分分解原料,病蟲害少,產量高。
3、建堆發酵
將玉米芯(當年或上年無霉病)粉碎至花生粒大小,按100m2栽培面積配料:玉米芯2200kg,干牛糞2200kg,尿素15kg,過磷酸鈣50kg,熟石膏粉50kg,干石灰粉100kg。
預濕
建堆前3d,將玉米芯、干牛糞預濕。在干凈整潔的水泥地上將玉米芯鋪在底層,蓋一層干牛糞,堆置成高1m,長度不限的堆,每天澆pH8.5的石灰水,直到底部有水溢出,使料充分濕透[3]。
建堆
選擇地勢較高、近水源且靠近菇房、地面硬化的場地,建成堆寬2.0m,高1.5m,長度不限的發酵堆,料和牛糞盡可能混勻,料偏干加水,用草苫覆蓋保溫保濕(雨天用塑料膜覆蓋),第2天開始測料溫,正常情況下堆溫在第3天應升到70℃。
翻堆
第一次翻堆在建堆後5~6d堆溫開始下降時進行。先在外層料上噴水,然後上下內外交替翻料,同時把尿素、過磷酸鈣、石膏粉、石灰粉全部撒入料內混合均勻。
翻堆後重新建堆,寬為1.7m,高度不變。在建堆中心線上,按間隔0.5m打直徑2~3cm的孔,以利透氣散發氨氣,堆頂覆膜以利升溫。經過2d料堆溫度上升到70~80℃時,揭開薄膜,增加料內通氣性。
第二次翻堆一般在第一次翻堆後4~5d進行,方法同上。翻堆時加入0.5kg三氯殺蟎碸,1.5kg多菌靈,防治蟎類及雜菌。料堆寬度變窄為1.5m,高度不變,覆蓋塑料薄膜。翻堆2d後掀開料堆頂部部分塑料薄膜,同時捲起四周底部塑料薄膜,進行透氣發酵。
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後3~4d進行,此次翻堆要求均勻噴灑2.5%敵敵畏0.5kg,40%甲醛溶液2kg,調節pH8,調整料含水量為65%~70%。此次建堆寬度為1~2m,高度為0.8~1m,以利透氣,降低料堆溫度,培養大量的放線菌。
4、菇房消毒
在培養料進房前3d,密閉菇房按100m2用40%甲醛和2.5%阿維菌素各2kg,或用硫磺點燃熏蒸,密閉24~48h,徹底殺滅病蟲雜菌,然後打開門窗通風換氣。
5、二次發酵
趁熱將前發酵結束的培養料運到床架上,密閉門窗,利用管道式蒸汽發生器將蒸汽通入棚內升溫,當溫度上升到63℃時壓火控溫,必要時可打開門窗降溫,溫度60℃維持12~24h。之後打開通風口,降溫到50℃,維持5~7d,最後通風降溫,排出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及殘留的氨氣。
6、做床播種
料溫降低到28℃以下時鋪料播種。鋪料時,應將培養料混勻抖松,料面平整,中間比邊緣厚2~3cm,培養料的厚度為20cm左右。
7、發菌
播種後1~5d,以保溫保濕為主,在菌絲萌發正常的情況下不通風或少通風,促進菌種盡早萌發定植,封住料面。發菌6~10d,菌絲已基本封面,隨著菌絲吃料的深入,逐漸加大通風量。
發菌11~18d,當菌絲長至料層1/2時,要及時打孔通氣,同時加大通風量,增加料內氧氣含量。當菌絲長至料層2/3以上時,准備覆土。
8、覆土及管理
選距表層15~30cm以下菜園土,土粒直徑以1~1.5cm為宜。使用前,在陽光下曬1d,然後用0.5%的敵敵畏或4%~5%甲醛溶液噴灑,每1000kg干土噴葯液5~6kg。噴葯後將土粒堆成堆,加蓋薄膜15~20h,以消滅土粒中的害蟲。之後,用1%的石灰水調土粒含水量達16%~18%。
覆土前,如果床面有雜菌應噴灑300~500倍殺菌劑;若床面太乾燥可噴灑0.5%的石灰水,然後通風晾乾;若料面濕度太高可提前通風。
覆土土層厚度在3.5~4.5cm,期間要將料溫控制在28℃以下,必要時夜間通風或料床打孔,以及在棚內牆壁、門窗處經常噴水控制溫度。棚內空氣相對濕度最好控制在65%~70%。
9、出菇管理
結菇水
當菌絲長至距表層1cm時,要及時按3~4kg/m2用水量噴結菇水,使覆土的含水量恢復到16%~18%。一般氣溫較低時早晚噴水,輕噴、勤噴,2~3d噴完,棚溫最好控制在10~20℃,同時通風1~2h。
出菇水
大部分菇蕾長至黃豆粒大小時,要在1~2d按1.5~2kg/m2用水量再噴一次水,噴水方法與噴結菇水相同。
維持水
為了維持空氣相對濕度和覆土層的水分,滿足子實體生長過程中對水分的需要,一般按500g/m2用水量每天噴1~2次。維持水要根據「菇多多噴,菇少少噴,菇蕾生長前期多噴,生長後期少噴」的原則,結合氣候條件和菌絲生長情況靈活掌握。
轉潮水
在每潮菇採收基本結束後,立即清除死菇及老菇根,及時填平采菇後留下菇穴,減少或停止噴水2~3d。待土層內的絨毛菌絲生長後,按1kg/m2用水量在1~2d內噴完,促使菌絲再扭結形成菇蕾。
(4)食用菌大棚安裝方法擴展閱讀
採收標准
從菌蓋直徑達2cm開始,直到將近成熟,菌幕破裂前均適於採收,用於制罐頭的需用菇體較小的幼菇,以直徑2-3.5cm為宜。出菇期如氣溫高於18℃時,菇床上易產生薄皮開傘菇,故應提前採收。蘑菇除鮮食外,可用鹽漬或制罐頭的方法加工貯藏。還可製成干蘑菇片。
鹽漬時,將菇分級後,切去柄根,洗凈,放在飽和食鹽水中煮沸約5分鍾,撈起瀝干,置加有飽和食鹽水的容器內鹽漬。容器內插入通氣管,每日通氣2-3次,或每隔數日翻動1次。2-3周後,將腌好的菇體置飽和食鹽水中,在低溫(15℃以下)下可保存半年。
Ⅳ 大棚中如何種植食用菌
食用菌生產中,栽培發菌是決定產量的關鍵環節,大棚空調器在對大棚溫度濕度進行調控的同時,大流量通風可以有效改變菌袋的生長環境:實現菌袋周圍的空氣循環,在降低二氧化碳濃度的同時,穩定菌袋內的溫度,使菌絲的發育健壯.在食用菌的生長出菇期於發菌期的控制除溫度濕度條件有所不同外,其他條件基本一致.
大棚空調器通過束流進出風設計,對食用菌大棚進行循環通風,在降低棚內溫度的同時,可有效殺滅棚內害蟲及防止雜菌感染。為各類蘑菇的菌種制備及生產栽培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
你也可以看下視頻的:
http://v.ku6.com/show/lSPrHBRuTTeSQfxh.html
Ⅵ 食用菌室內種植方法
食用菌室內種植方法有準備菇房、配製養料、接種覆土、生長環境。
1、准備菇房:菌菇生長的環境較為濕潤,在室內養殖菌菇時,應該選擇背光的房間,並在房間的地面和牆壁蓋上塑料膜,避免水分蒸發,如果房間內有窗戶,則應該使用遮光布將其擋住,並向房間的中心位置安裝一個白熾燈。
2、配製養料:種植菌菇時,要使用稻草、麥拍正秸、玉米秸、玉米芯等材料混合配製養料,並將養料裝入塑料袋,放入鍋中,並向鍋里倒入清水,開火加熱,直到清水煮沸後,等待一小時的時間,然後將養料撈出。
3、接種覆土:撈出的養料晾涼後,即可將其均勻的鋪灑在房間的地面上,並將厚度保持在十五厘米,然後向養料上方撒上捏碎的菌菇原種,再使用過篩的細土覆蓋,後向土面噴灑一次水分,兩周後就會有菌菇長出。
4、生長環境:在養殖的過程中,要將環境溫度枝答保持在二十度左右,便猛賀慧於菌菇的子實體長出,在菌種生長期間,要將環境濕度保持百分之七十,菌菇出菇後,則應該將濕度保持在百分之六十,使其更好的生長。
食用菌介紹
食用菌是指子實體碩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稱為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