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石菖蒲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石菖蒲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是什麼
1、石菖蒲豬心湯
石菖蒲30克,豬心1個。將豬心切片洗凈,在鍋中加入適量清水,把切好的豬心和石菖蒲放入燉盅內隔水燉熟,然後加精鹽調味,飲湯食豬心。
功效:豬心有安神靜心之效用,再加上石菖蒲的功效,此湯很適合精神分裂症情感淡漠、目瞪如愚、傻笑自語者食用,療效極好。
2、石菖蒲茉莉茶
石菖蒲6克、茉莉花6克.烏龍茶10克。將上述材料用沸水沖泡,加蓋悶泡10分鍾後飲用,不拘時,代茶飲。
功效:此茶可理氣化濕,治療心煩氣躁、不思飲食的症狀。
3、石菖蒲梅棗茶
石菖蒲3克、酸梅肉2枚、大棗肉2枚、紅砂糖適量。將上述材料全都放入保溫杯中,用沸水沖泡15分鍾後即可飲用。
功效:此茶具有寧心安神之功效,可治療失眠、健忘、多夢之症。
4、石菖蒲實用方劑
(1)治溫熱、濕溫、冬溫之邪
連翹15克(去心),犀角5克,川貝母15克(去心),鮮石菖蒲5克。加牛黃至寶丹一顆,去蠟殼化沖。(《時病論》)
(2)治好忘
志、人參各2克,茯苓100克,菖蒲50克。上四味治下篩,飲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開心散)
(3)治心氣不定
菖蒲、遠志各100克,茯苓、人參各150克。上四味末之,蜜丸,飲服如梧子大七丸,日三。(《千金方》定志小丸)
(4)治諸食積、氣積、血積、鼓脹之類
石菖蒲400克(銼),斑蝥200克(去翅足,二味同炒焦黃色,揀去斑蝥不用)。上用粗布袋盛起,兩人牽掣去盡蝥毒屑了,卻將菖蒲為細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酒或白湯送下。(《奇效良方》)
(5)治少小熱風癇,兼失心者
菖蒲(石上一寸九節者),宣連、車前子、生地黃、苦參、地骨皮各50克。上為末,蜜和丸,如黍米大,每食後服十五丸,不拘早晚,以飯下。忌羊肉、血、飴糖、桃、梅果物。(《普濟方》菖蒲丸)
B. 食用石蒼蒲有何功效
石菖蒲是一種綠色的觀葉植物,它的莖與葉子也可以入葯,它們帶有自然香氣,能做成香料也能驅除蚊蟲,那麼這種石菖蒲到底有什麼功效與作用呢?它的食用方法又有哪些呢?想具體了解可以隨小編一起去看看。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1/2)
石菖蒲的功效與作用
1、石菖蒲能化濕和胃
石菖蒲這種中葯材味辛苦而氣香,能入胃經具有定化濕濁和開胃消食等多種功效,它對人類的胃部脹痛食慾不振還能形體瘦倦等多種不良症狀都有明顯緩解作用。
2、石菖蒲能散寒除痹
石菖蒲入葯以後性質溫和,溫能勝寒,而辛香能散溫,因此石菖蒲以有驅除人體內的寒濕之氣,它對人類的風濕痹痛以及關節腫痛都有很不錯的治部作用,它與烏頭一起搭配時,對人類全身痹痛治療作用最為明顯。
3、石菖蒲能去濕止癢
去濕止癢也是石菖蒲的重要作用之一,它能治療濕瘡也能殺蟲止癢,平時需要時可以把新鮮的石菖蒲直接研成泥狀以後外用,也可以把它煎湯以後清洗患處,都能起到明顯的去濕止癢作用。
石菖蒲的食用方法
石菖蒲入葯以後曬干可以用薑汁炒制一下,炒勻以後取出可以直接泡水喝,也能與其他中葯材一起煎湯服用。
C. 石菖蒲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石菖蒲的功效與作用
石菖蒲別名香菖蒲、昌本、菖蒲、昌陽、昌草、堯時薤、堯韭、木蠟、陽春雪、望見消、水劍草、苦菖蒲、粉菖、劍草、劍葉、菖蒲、山菖蒲、溪菖、石蜈蚣、野韭菜、水蜈蚣、香草。
石菖蒲是古代文獻稱菖蒲以「一寸九節者良」,故亦稱九節菖蒲。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莖。每年秋季採挖,除去莖葉及須根,洗凈,切成10厘米左右的小段,曬干即可入葯。尚有變種植物細葉菖蒲(又名錢菖蒲)的根莖亦同等入葯,如用鮮品,稱為鮮菖蒲。
鎮靜作用。
用菖蒲揮發油的1/6和1/3半數致死量可以減少小白鼠的自發活動,減弱麻黃鹼的中樞興奮作用,並可解除獨居小鼠的攻擊行為,這些作用顯示石菖蒲揮發油具有鎮靜效果,此外還能顯著延長戊巴比妥鈉的麻醉時間。
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菖蒲內服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胃腸異常發酵,並有弛緩腸管平滑肌痙攣的作用。
除痰開竅。
石菖蒲味辛性溫,芳香清爽。辛能開泄,溫勝寒濕,芳香開竅。且入心經,則能除痰濁、開心竅、寧神志,故凡痰濕蒙蔽清竅致致的神志昏亂,癲癇獃痴等症,每多常用,乃豁痰開竅、寧心安神佳品。《本草從新》謂其「辛苦麗溫,芳香而散,開心孔,利九竅」,故《梅氏驗方新編》即以本品配生薑,共搗法灌服,專治痰迷心竅。
聰耳治健忘。
石菖蒲芳香利竅、疏散開達,《名醫別錄》謂其有「聰耳明目、益心智」之功,故善治迷惑健忘、耳鳴失聰等症。如(《證治准繩》不忘散),即以菖蒲配遠志等、專治迷惑善忘;《千金方》開心散,亦以本品配他葯,主治健忘。
化濕和胃。
石菖蒲辛苦氣香,入胃經則能宣化濕濁、開胃消食,乃化濕和胃良葯。《本草備要》謂其「去濕逐風,脘痞不飢者,症見:胃脘脹滿悶痛、飲食無味、食慾不振、形瘦體倦、苔膩脈細等,用之多效。皆取其苦燥除濕、辛香宣散、利竅開胃、消積寬中之功也。
散寒除痹。
石菖蒲芳香辛溫,溫可勝寒,辛香散濕;更走中焦、則可開發脾胃之氣雨除風寒濕痹。正如《本草求真》謂:「《本經》首言治風寒濕痹,是取其辛溫開發脾氣之力。」本品既「主的肢濕痹,不得屈伸」(《名醫別錄》),亦治邪風冷痹、身體俱痛,如(《聖濟總錄》菖蒲散),以本品配烏頭等,治冷痹身痛。
去濕止癢。
石菖蒲辛苦而溫,辛溫能化濕;苦燥可殺蟲,故本品外用塗敷,有去濕療瘡、殺蟲止癢之功。《葯性論》亦載,本晶「殺諸蟲,治惡瘡疥瘙。」對皮膚濕瘡、疥癬等疾,皆可應用。如《濟急仙方》以菖蒲配蛇床子組方、為末塗搽,主治:陰汗濕癢。
開竅寧神。
用於濕濁蒙蔽清竅之神志昏亂及健忘、耳鳴、耳聾。本品芳香開竅、寧心安神,兼有化濕、豁痰、辟穢之功。本品單用或配伍平肝、安神葯同用,又可治癲狂、痴獃等證。
抗驚厥。
本品所含其β-細辛醚有抗驚厥作用。
改善記憶。
其水煎醇沉液具有增智、促進記憶獲得、改善記憶障礙的作用。
抗癌。
本品煎劑體外實驗有抗癌作用。
抗菌。
高濃度浸出液對常見致病性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
健胃。
菖蒲能刺激胃液分泌,並對制止胃腸的異常發酵有一定幫助,常配厚朴、陳皮等同用。此外,治療噤口痢,用菖蒲解胸膈之熱閉,開胸進食,也取其健胃理氣作用,配參苓白術散。
通淋。
取其有利尿作用,在治石淋或熱淋的方劑中,可用作輔助。
明目。
試治角膜潰瘍,配枸杞子、菊花、琥珀等,有名目作用。
其它作用。
揮發油對小白鼠有較強的降溫作用。但不能對抗小鼠的扭體反應,提示它沒有鎮痛作用。對小自鼠的急性中毒主要症狀為抽搐,外界刺激可誘發和加劇抽搐,最後死於強直性驚厥,說明中毒主要在興奮脊髓。對某些真菌在試管內有抑製作用。菖蒲、艾葉、雄黃合劑可作煙熏消毒。石菖蒲煎劑在體外的篩選試驗中,初步證明能殺死腹水癌細胞。
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
據說,在先秦時代,人們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個惡日,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在五日要插菖蒲、艾蒿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後來的人們插艾蒿和菖蒲也是為了防病。艾蒿,又名家艾,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以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上等葯物。人們在端午節這天灑掃庭院,插艾蒿,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也是為了激濁除腐,殺菌防病。
(二)石菖蒲的性味歸經
【性味】 辛,微溫。
《本經》:"辛,溫。"
《另口錄》:"無毒。"
《葯性論》:"味苦辛,無毒。"
【歸經】 入口、肝、脾經。
《綱目》:"手少陰、足厥陰。"
《雷公炮製葯性解》:"入心、脾、膀胱三經。"
《本草經解》:"入足厥陰肝經、手太陰肺經。"
【功能主治】 開竅,豁痰,理氣,活血,散風,去濕。治癲癇,痰厥,熱病神昏,健忘,氣閉耳聾,心胸煩悶,胃痛,腹痛,風寒濕痹,癰疽腫毒,跌打損傷。
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用於脘痞不飢、噤口下痢、神昏癲癇、健忘耳聾。
《本經》:"主風寒濕痹,咳逆上氣,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出音聲。"
《別錄》:"主耳聾,癰瘡,溫腸胃,止小便利,四肢濕痹,不得屈伸,小兒溫瘧,身積熱不解,可作浴湯。聰耳目,益心智。"
《葯性論》:"治風濕頑痹,耳鳴,頭風,淚下,殺諸蟲,治惡瘡疥瘙。"
《日華子本草》:"除風下氣,除煩悶,止心腹痛,霍亂轉筋。治客風瘡疥,澀小便,殺腹藏蟲。耳痛:作末、炒,承熱裹窨,甚驗。"
王好古:"治心積伏粱。"
《滇南本草》:"治九種胃氣,止疼痛。"
《綱目》:"治中惡卒死,客忤癲癇,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癰腫。搗汁服,解巴豆、大戟毒。"
《本草備要》:"補肝益心,去濕逐風,除痰消積,開胃寬中。療噤口毒痢,風痹驚癇。"
《本草再新》:"止鼻血,散牙癰。"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葯手冊》:"治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消化不良,胃炎,熱病神昏,精神病。"
《廣西中草葯》:"治癲狂,驚癇,痰厥昏迷,胸腹脹悶或疼痛。"
石菖蒲的食用方法
加工炮製
1、凈制:除去雜質。
2、切制: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曬干。
3、炮製:
(1)姜製取石菖蒲片用中火炒熱後.均勻加入薑汁炒干,取出,放涼。每100公斤,用生薑12.5公斤。
(2)麩制:取麩皮撒於鍋內,待麩皮冒煙時,倒入石菖蒲片,用文火炒至黃色為度,取出篩去麥麩,放涼。每石菖蒲100公斤,用麥麩12.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