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用微生物染色的方法
革蘭染色
抗酸染色:分支桿菌屬,諾卡放線菌屬。石炭酸復紅染色,金永染色。
芽孢染色:用於區分細菌的芽孢和營養細胞。結果芽孢染成綠色,營養細胞為紅色。
晶體染色:觀察蘇雲金桿菌不同變種的晶體形狀大小。結果晶體染成紫色,芽孢為透明橢圓形,僅見具有輪廓的折光體。
鞭毛染色:有賴夫生染色法、銀鹽染色法,西薩-基爾染色法等。一般以西薩-基爾(Cesares-Gill)染法效果最佳。
異染顆粒染色:用於白喉棒狀桿菌染色,直接塗片或改良阿伯特法染色。
墨汁莢膜染色:觀察菌體有無莢膜,如新型隱球菌。碳素墨汁。
鍍銀染色:螺旋體
吉姆薩染色:螺旋體
熒光染色
魏申染色(wayson)染色:鼠疫耶爾森桿菌。
鉻酸P、A、S真菌類染色。結果:麴黴菌、念球菌屬、細胞漿菌屬、隱球菌屬為紅紫色。麴黴菌絲周邊紫紅色,彈力纖維紫色,背景綠色。
Mann氏甲基藍伊紅染色法:病毒包涵體染色。Negri氏小體紅色。
Nacchiavello氏染色:病毒包涵體染色。結果:包涵體、立克次氏體均染紅色,其餘組織呈藍色。
Crocott-Gomori氏六胺銀法:新型隱球菌
碘染色法吉姆薩染色:衣原體
乳酸酚棉藍染色,糖原染色:真菌,前者適用於所有真菌,呈藍色。
吉姆薩染色,瑞氏染色:鞭毛蟲,滴蟲,錐蟲,瘧原蟲,弓形蟲,隱孢子蟲等原蟲。
三色染色,碘染色:阿米巴等原蟲。
熒光素吖啶橙染色:瘧原蟲。
金胺-酚染色:隱孢子蟲。
甲苯胺藍,四胺銀染色:耶氏肺孢子蟲。
2. 鑒定真菌最常用的簡便方法是
農業生產中,作物病害防治至關重要,要想對症下葯,首先就要做到將作物幾種病害區分開來,本文教您辨別作物細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生理性病害以及葯害。
一、各類病害的主要特徵
(一)真菌性病害
1、會產生不同形狀的病斑
2、病斑上會產生不同顏色的霉狀物或粉狀物,無臭味。
(二)細菌性病害
1、葉片上病斑無霉狀物或粉狀物,而且病斑處很薄易破裂或穿孔。
2、根莖葉易腐爛、有臭味。
3、果實上有瘡痂,在果實表面有小突起。
4、根部尖端維管束易變褐色。
(三)病毒性病害
病症主要表現在嫩葉上,種類雖少,但危害大,易得難治。
1、花葉病毒,葉片皺縮,黃綠相間,金黃易凹,深綠易凸,無病葉平展,葉眉扇形。
2、厥葉型,葉片細長,葉脈上沖,呈線狀。
3、卷葉型,葉片扭曲,向水彎曲。
4、條斑型,在西紅柿要成熟果實上,出現青白色,漸變鐵銹色,不易著色,果實皮里肉外有褐色條紋。辣椒果尖端向上變黃色,在變黃部位出現短的褐色條紋。
(四)生理性病害
屬非生物病害,不具傳染性。一般上午低於20℃,開花結果作物不能正常開花授粉,易出空洞果、畸形果,及落花落果。下午3時至半夜溫度低於16℃,養份不易轉化積累在葉生上和花芽上,造成葉片黑厚而小濃綠、易化瓜落果,形成花打頂、瓜打頂、自封頂。下半夜溫度低於10℃,易低溫受阻,葉易老化、乾枯。
茄果蔬菜缺素症:作物龍頭彎曲,自封頂很容易是缺硼。開花不結實也是缺硼。龍頭下新出來的新葉干尖,干邊是缺鈣。龍頭下新葉是黃葉為缺硫。龍頭下新葉是白葉缺鐵。下部葉片葉全變黃這是缺鎂。下部葉脈綠,葉下垂、葉肉有黃斑這是缺錳。下部葉肉變黃,葉脈是綠色這是缺鋅。下部葉全綠,黃邊是缺鉀。
3. 微生物染色的染色方法
微生物染色方法一般分為單染色法和復染色法兩種。前者用一種染料使微生物染色,但不能鑒別微生物。復染色法是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染料,有協助鑒別微生物的作用。故亦稱鑒別染色法。常用的復染色法有革蘭氏染色法和抗酸性染色法,此外還有鑒別細胞各部分結構的(如芽胞、鞭毛、細胞核等)特殊染色法。食品微生物檢驗中常用的是單染色法和革蘭氏染色法。
用一種染色劑對塗片進行染色,簡便易行,適於進行微生物的形態觀察。在一般情況下,細菌菌體多帶負電荷,易於和帶正電荷的鹼性染料結合而被染色。因此,常用鹼性染料進行單染色,如美蘭、孔雀綠、鹼性復紅、結晶紫和中性紅等。若使用酸性染料,多用剛果紅、伊紅、藻紅和酸性品紅等。使用酸性染料時,必須降低染液的PH值,使其呈現強酸性(低於細菌菌體等電點),讓菌體帶正電荷,才易於被酸性染料染色。
單染色一般要經過塗片、固定、染色、水洗和乾燥五個步驟。
染色結果依染料不同而不同:
石碳酸復紅染色液:著色快,時間短,菌體呈紅色。
美蘭染色液:著色慢,時間長,效果清晰,菌體呈藍色。
草酸銨結晶染色液:染色迅速,著色深,菌體呈紫色。
革蘭氏染色法是細菌學中廣泛使用的一種鑒別染色法,1884年由丹麥醫師Gram創立。
細菌先經鹼性染料結晶染色,而經碘液媒染後,用酒精脫色,在一定條件下有的細菌此色不被脫去,有的可被脫去,因此可把細菌分為兩大類,前者叫做革蘭氏陽性菌(G+),後者為革蘭氏陰性菌(G—)。為觀察方便,脫色後再用一種紅色染料如鹼性蕃紅等進行復染。陽性菌仍帶紫色,陰性菌則被染上紅色。有芽胞的桿菌和絕大多數和球菌,以及所有的放線菌和真菌都呈革蘭氏正反應;弧菌,螺旋體和大多數致病性的無芽胞桿菌都呈現負反應。
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在化學組成和生理性質上有很多差別,染色反應不一樣。現在一般認為革蘭氏陽性菌體內含有特殊的核蛋白質鎂鹽與多糖的復合物,它與碘和結晶紫的復合物結合很牢,不易脫色,陰性菌復合物結合程度底,吸附染料差,易脫色,這是染色反應的主要依據。
另外,陽性菌菌體等電點較陰性菌為低,在相同PH條件下進行染色,陽性菌吸附鹼性染料很多,因此不易脫去,陰性菌則相反。所以染色時的條件要嚴格控制。例如,在強鹼的條件下進行染色,兩類菌吸附鹼性染料都多,都可呈正反應;PH很低時,則可都呈負反應。此外,兩類菌的細胞壁等對結晶紫—碘復合物的通透性也不一致,陽性菌透性小,故不易被脫色,陰性菌透性大,易脫色。所以脫色時間,脫色方法也應嚴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