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醫學檢驗常用標本採集有哪些
醫學檢驗常用標本採集有哪些
正確的檢驗結果對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後判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正確的檢驗結果與正確採集標本關系密切。作為標本採集者,護士應了解各種檢驗的目的,掌握正確採集標本的方法,採集過程中嚴格執行查對制度、遵守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及標准預防措施,以保證檢驗結果的准確性。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常用標本採集的知識,歡迎閱讀。
一、血標本採集
(一)評估和觀察要點。
1.評估患者病情、意識及配合程度,需空腹取血者了解是否空腹。
2.評估穿刺部位皮膚、血管狀況和肢體活動度。
(二)操作要點。
1.真空采血法:根據標本類型選擇合適的真空采血管,將采血針與持針套連接,按無菌技術操作規程進行穿刺,見回血後,按順序依次插入真空采血管。
2.注射器直接穿刺采血法:根據採集血標本的種類准確計算采血量,選擇合適的注射器,按無菌技術操作規程進行穿刺。採集完成後,取下注射器針頭,根據不同標本所需血量,分別將血標本沿管壁緩慢注入相應的容器內,輕輕混勻,勿用力震盪。
3.經血管通路采血法:外周血管通路僅在置入時可用於采血,短期使用或預期使用時間不超過48h的外周導管可專門用於采血,但不能給葯。采血後,血管通路要用足夠量的生理鹽水沖凈導管中的殘余血液。
(三)指導要點。
1.告知患者血標本採集的目的及配合方法,如需空腹采血應提前告知。
2.告知患者按壓穿刺部位及按壓時間。
(四)注意事項。
1.在安靜狀態下採集血標本。
2.若患者正在進行輸液治療,應從非輸液側肢體採集。
3.同時採集多種血標本時,根據采血管說明書要求依次採集血標本。
4.采血時盡可能縮短止血帶的結扎時間。
5.標本採集後盡快送檢,送檢過程中避免過度震盪。
二、血培養標本採集
(一)評估和觀察要點。
1.評估病情、治療、心理狀態及配合程度。
2.了解寒顫或發熱的高峰時間。
3.了解抗生素使用情況。
4.評估穿刺部位皮膚、血管狀況和肢體活動度。
(二)操作要點。
1.注射器直接穿刺采血法(同血標本採集)。
2.經血管通路采血法(同血標本採集)。
3.經外周穿刺的中心靜脈導管取血法:取1支注射器抽生理鹽水20ml備用,另備2支注射器。取下肝素帽,連接1支空注射器,抽出5ml血液棄去;如正在靜脈輸液中,先停止輸液20s,再抽出5ml血液棄去。另接1支注射器抽取足量血標本。然後以生理鹽水20ml用注射器以脈沖式沖洗導管。消毒導管介面,清除殘留血跡。連接肝素帽或三通管(或正壓接頭),如有靜脈輸液可打開輸液通道。
4.成人每次採集10~20ml,嬰兒和兒童1~5ml。
5.用75%乙醇消毒培養瓶瓶塞,待干,將血標本分別注入需氧瓶和厭氧瓶內,迅速輕搖,混合均勻。
(三)指導要點。
告知患者檢查目的、方法、注意事項和配合方法。
(四)注意事項。
1.血培養瓶應在室溫下避光保存。
2.根據是否使用過抗生素,准備合適的'需氧瓶和厭氧瓶。
3.間歇性寒戰患者應在寒戰或體溫高峰前取血;當預測寒戰或高熱時間有困難時,應在寒戰或發熱時盡快採集血培養標本。
4.已使用過抗生素治療的患者,應在下次使用抗生素前採集血培養標本。
5.血標本注入厭氧菌培養瓶時,注意勿將注射器中空氣注入瓶內。
6.2次血培養標本採集時間至少間隔1h。
7.經外周穿刺的中心靜脈導管採取血培養標本時,每次至少採集2套血培養,其中一套從獨立外周靜脈採集,另外一套則從導管採集。兩套血培養的采血時間必須接近(≤5min),並做標記。
三、血氣分析標本採集
(一)評估和觀察要點。
1.評估患者的體溫、吸氧狀況或者呼吸機參數的設置。
2.評估穿刺部位皮膚及動脈搏動情況。
(二)操作要點。
1.患者取卧位或坐位,暴露穿刺部位(成人常選擇橈動脈或股動脈,新生兒宜選擇橈動脈)。
2.宜選用血氣專用注射器採集血標本。若使用常規注射器,應在穿刺前先抽取肝素鈉0.2ml,轉動注射器針栓使整個注射器內均勻附著肝素鈉,針尖向上推出多餘液體和注射器內殘留的氣泡。
3.選擇並消毒患者穿刺部位和操作者的食、中指,以兩指固定動脈搏動最明顯處,持注射器在兩指間垂直或與動脈走向呈40°角刺入動脈。若穿刺成功,可見血液自動流入注射器內,采血1ml。
4.拔針後立即將針尖斜面刺入無菌橡皮塞或專用凝膠針帽,壓迫穿刺點5~10min。
5.輕輕轉動血氣針,使血液與抗凝劑充分混勻,以防止凝血。
6.經動脈測壓管取血法:先用注射器抽出沖洗用肝素鹽水並丟棄,緩緩抽出約5ml血液,換2ml肝素化的注射器抽取標本1ml。
(三)指導要點。
1.告知患者檢查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2.告知患者按壓穿刺部位及按壓時間。
(四)注意事項。
1.洗澡、運動後,應休息30min再采血。
2.標本應隔絕空氣,避免混入氣泡或靜脈血。
3.凝血功能障礙者穿刺後應延長按壓時間至少10min。
4.採集標本後30min內送檢。
四、尿標本採集
(一)評估和觀察要點。
1.排尿情況及配合程度。
2.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經期,若在月經期,則不宜留取尿標本。
(二)操作要點。
1.晨尿:留取晨起後第一次尿液的中段尿放入清潔容器送檢。
2.餐後尿:留取進餐後2h的尿液。
3.尿定量檢查:將規定時間內的尿液裝入含有防腐劑的潔凈容器內,混勻後記錄總量,取100~200ml送檢。
4.尿膽原檢測:以留取14:00~16:00時間段的尿液為宜。
5.尿培養標本檢測
(1)中段尿採集法:一般要求在膀胱內存留4~6h或以上的尿液為佳;用清水充分清洗會陰部,再用滅菌水沖洗尿道口。若男性患者包皮過長,應將包皮翻開沖洗。排尿,將前段尿棄去,留取中段尿10ml,置於滅菌容器內。
(2)尿管尿液採集法:尿瀦留者用導尿管棄去前段後,留取10~15ml尿液置於滅菌容器內送檢;留置導尿患者應先夾閉尿管30s,消毒導尿管外部及尿管口,用注射器通過導尿管抽取尿液,防止帶入消毒劑;長期留置尿管者,應在更換新導尿管後留取尿標本。
(三)指導要點。
1.告知患者正確留取尿標本對檢驗結果的重要性。
2.告知患者留取尿標本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項及配合要點。
(四)注意事項。
1.會陰部分泌物過多時,應先清潔或沖洗會陰後再留取。
2.避免經血、白帶、精液、糞便或其他異物混入標本。
3.選擇在抗生素應用前留取尿培養標本。
4.不能留取尿袋中的尿液標本送檢。
5.留取尿標本前不宜過多飲水。
6.尿標本留取後要及時送檢。
五、便標本採集
(一)評估和觀察要點。
1.評估患者的病情、治療、排便情況及配合程度。
2.了解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經期。
(二)操作要點。
1.自然排便採集法:自然排便後,留取便標本。
2.無法排便者:將肛拭子前端用甘油或生理鹽水濕潤,插入肛門4~125px(幼兒2~75px)處,輕輕在直腸內旋轉,沾取直腸內粘液後取出,置於容器內。
3.採集標本時,應選取中央部分或含有黏液、膿血等部分。
4.檢查蟯蟲卵:取透明薄膜紙於夜晚12點左右或清晨排便前由肛門口周圍拭取,立即鏡檢。
5.找寄生蟲體或蟲卵計數:採集24h便。
6.便隱血試驗:檢查前3天內禁食肉類、肝類、血類食物,並禁服鐵劑,按要求採集標本。
7.檢查阿米巴原蟲,應在採集前將容器用熱水加溫,便後連同容器立即送檢。
8.服驅蟲劑或做血吸蟲孵化檢查時,應留取全部糞便及時送檢。
(三)指導要點。
1.告知患者正確留取標本對檢驗結果的重要性。
2.告知患者糞便標本留取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四)注意事項。
1.灌腸後的糞便、糞便過稀及混有油滴等不宜作為檢查標本。
2.便標本應新鮮,不可混入尿液及其他雜物。
六、呼吸道標本採集
(一)評估和觀察要點。
1.評估患者的年齡、病情、治療、排痰情況及配合程度。
2.評估患者口腔黏膜有無異常。
3.觀察痰液的顏色、性質、量、分層、氣味、粘稠度和有無肉眼可見的異常物質等。
(二)操作要點。
1.自行咳痰採集法:晨痰為佳,用冷開水漱口,深吸氣後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痰液,標本量不少於1ml,痰量少或無痰患者可採用10%鹽水加溫至45℃左右霧化吸入後,將痰液咳出。
2.難於自然咳嗽、不合作或人工輔助呼吸患者的痰液採集法:患者取適當卧位,先叩擊患者背部,然後將集痰器與吸引器連接,抽吸痰液2~5ml於集痰器內。
3.氣管鏡採集法:協助醫生在氣管鏡引導下,直接採集標本。
4.咽拭子採集法:患者用清水漱口,取出無菌拭子蘸取少量無菌生理鹽水;用壓舌板輕壓舌部,迅速擦拭患者口腔兩側齶弓及咽、扁桃體的分泌物,避免咽拭子觸及其他部位;迅速把咽拭子插入無菌試管內塞緊。
5.24h痰標本採集法:在廣口集痰瓶內加少量清水。患者起床後進食前漱口後第一口痰開始留取,至次日晨進食前漱口後最後一口痰結束,全部痰液留入集痰瓶內,記錄痰標本總量、外觀和性狀。
(三)指導要點。
1.告知患者正確留取標本對檢驗結果的重要性。
2.告知患者痰標本留取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3.告知患者避免將唾液、漱口水、鼻涕等混入痰中。
(四)注意事項。
1.除24h痰標本外,痰液收集時間宜選擇在清晨。
2.查痰培養及腫瘤細胞的標本應立即送檢。
3.避免在進食後2h內留取咽拭子標本,以防嘔吐,棉簽不要觸及其他部位以免影響檢驗結果。
七、導管培養標本採集
(一)評估和觀察要點。
1.評估患者病情和導管局部皮膚情況。
2.了解導管留置時間。
3.評估穿刺部位皮膚狀況和肢體活動度。
(二)操作要點。
1.採集血培養標本兩套,一套從可疑感染的導管採集,另一套從獨立外周靜脈採集(方法同血標本採集)。
2.協助患者擺放體位,使導管穿刺點位置低於心臟水平。
3.緩慢移出導管,迅速按壓穿刺點,檢查導管尖端是否完整。
4.用滅菌剪刀剪取導管尖端和皮下部分,分別置於無菌試管內塞緊,註明留取時間。
(三)指導要點。
1.告知患者留取標本的重要性。
2.告知患者標本留取的方法及配合方法。
3.告知患者按壓穿刺部位及按壓時間。
(四)注意事項。
1.採集標本的時機盡可能選在使用抗生素之前。
2.留取導管標本應與採集血培養標本同時進行,採集時間宜在5min內完成。
;㈡ 動脈血氣標本採集及血氣分析要點
動脈血氣標本採集及血氣分析要點
血氣分析能反映機體的呼吸和代謝功能,監測酸鹼平衡、缺氧、二氧化碳瀦留及電解質情況,判斷急慢性呼吸衰竭及病情進展程度,為疾病診斷提供依據。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動脈血氣標本採集及血氣分析要點,歡迎閱讀。
動脈血氣標本採集操作要點
操作步驟:
1.自身准備:
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備:
方法1:使用一次性動脈采血器,將動脈采血器針栓推至底部再拉到預設位置1.6mL。
方法2:使用常規注射器,先核對葯物,抽取肝素鈉0.2mL,轉動注射器使整個注射器內均勻附著肝素鈉,針頭向上排出多餘的液體和注射器內殘留的氣泡,把備好的注射器放入治療盤內。
注意:塑料注射器和玻璃注射器均可使用。應用一次性動脈采血器進行穿刺可保證血樣不混入空氣,明顯減輕疼痛。
3.操作過程
確認患者身份,核對檢驗單;解釋采血目的,取得患者配合;評估病情。評估患者的體溫、吸氧狀況或呼吸機參數的設置;取舒適體位,暴露穿刺點。
橈動脈:將手腕平穩放於一小的面墊卷上,腕部背屈約30°,定位在腕橫紋上兩橫指動脈搏動最強處。橈動脈較為理想,但痛覺敏感,對循環衰竭病人不易成功。
股動脈:向外旋轉患者的大腿,選擇靠近腹股溝皺褶處的部位,大約在腹股溝韌帶下2cm處。股動脈粗大,對循環衰竭的病人及兒童適用。
肱動脈:讓手臂伸展,並在肘部下放一面墊卷,將腕部向外選擇。
進行橈動脈穿刺時,應進行艾倫(Allen)試驗,檢查手的側枝循環情況。
艾倫(Allen)試驗的步驟:
抬高患者的手和前臂幾秒,囑患者緊握拳頭,檢查者同時按壓患者橈動脈和尺動脈
囑患者松拳,其手掌部由於血供被阻斷而變得蒼白
持續按壓橈動脈並松開對尺動脈的按壓,密切觀察手和手掌有無立即變紅。若手能在10s內立即恢復紅色,表明側支循環豐富,該側橈動脈可以進行穿刺;若10s後仍處於蒼白狀態,表明側支循環不充分,應避免該側橈動脈的穿刺
艾倫(Allen)量化試驗:
如果患者意識不清或不能配合操作,可將患者拇指或食指連接血氧飽和度指套,先記錄血氧飽和度數值;檢查者以雙手按壓於患者腕橫紋上方動脈搏動處,同時壓迫阻斷橈動脈和尺動脈,使血氧飽和度描計曲線為直線。
檢查者繼續按壓橈動脈並松開尺動脈,觀察血氧飽和度變化,如描計曲線恢復正常狀態或2s內血氧飽和度下降≤2%,則視為Allen量化試驗陰性。
艾倫(Allen)量化試驗
4.采血方法
A.觸摸動脈,采血者將食指沿患者血管走向,通過「一按一提」感覺動脈搏動,選擇動脈搏動最強的部位。
B.帶無菌手套。
C.消毒皮膚2遍,以穿刺點為中心,直徑大於5cm(未帶手套時,應同時消毒操作者食指)。
D.左手食指在穿刺點最強處定位。
E.橈動脈采血用斜刺法,使用常規方法把持注射器,操作者手的小魚際貼在患者手的大魚際處,針頭斜面向上,以30~45°角進針。還可從解剖學角度定位,以橈骨莖突為基點,向尺側移動1cm,再向肘的方向移動0.5cm作為進針點。
對小兒可在B超引導下行橈動脈穿刺。股動脈采血多用直刺法,針頭與皮膚呈90°進針。注意動作輕緩,觀察回血。
橈動脈斜刺法采血
F.穿刺成功後,血液自動流入針管內,色鮮紅,采血量1.6mL(一次性動脈血氣針)。
G.采血後立即拔針,將針頭斜面刺入無菌橡皮塞(或針塞)內,用棉簽或注射敷貼壓迫穿刺點5~10min。對有出血傾向、凝血機制不良或高血壓的病人,壓迫時間應延長。如為動脈采血器,擰好安全針座帽。
H.顛倒混勻動脈血標本5次,手搓5s,讓血液與抗凝劑充分混合,防止凝血。
注意:進針幅度不應過大,以免刺破對側動脈壁。用玻璃注射器穿刺時,血液可以靠動脈壓自動流入注射器內;塑料注射器較澀,當觀察動脈血液在注射針柄內的乳頭處波動時,即可拉針栓抽血。
標本避免混入氣泡或靜脈血,如有氣泡,將針筒直立,用手指輕彈氣泡使之到達針筒的頂端,將氣泡排出。
5.操作完成
操作後再次核對,采血器上貼條碼送檢;整理用物,做好宣教;觀察有無並發症並記錄。
如何判斷抽到的是靜脈血?
抽血氣時判斷抽到的標本是動脈血還是靜脈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這會直接影響到對病情的判斷和對疾病的診治。
1.看顏色:最直觀,血液顏色取決於還原性血紅蛋白含量多少,一般判斷沒有問題。但存在各種各樣顏色變異的因素,高血色素時候,動脈血變成黑色。
高吸入氧氣濃度時候,靜脈血像動脈血;針管內混有水分,靜脈血稀釋後變成動脈血顏色;嚴重貧血時候,靜脈血像動脈血,要結合臨床情況來綜合分析判斷了。
2.通過血氣來判斷:如果對顏色沒有把握,或者存在上述各種干擾因素,在排除這些干擾因素後,可以通過血氣來判斷。
動靜脈血在血氣分析方面的主要區別在於氧分壓和氧飽和度。正常人的動脈血PaO2在80~100mmHg之間,SaO2>95%;正常人的靜脈血PvO2在40mmHg左右,SvO2在75%左右。
大家可以查看這篇文章,裡面有詳細說明:動脈血氣誤抽了靜脈血?記住這3點輕松辨別
3.血管內壓力的判斷: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抽血氣時有回血,然後拔出針管,看針頭是否快速噴血,但要注意如果針頭貼壁的問題;再就是將針尾接輸液,如果快速滴入,就是靜脈了;第三就是用專用的血氣針,動脈血會自行將血液壓入血氣針中,靜脈血一般沒有這么大的力量。
最後就是血管B超探頭加壓時,可以被輕易壓癟的血管就是靜脈了,相並行的動脈同樣壓力下不容易被壓癟。以上對壓力的判斷都不適用於嚴重循環衰竭的患者,因為這樣的患者動脈壓力也極低。
4.通過血管解剖形態和血流判斷:這個主要靠彩超,彩超看動靜脈是一目瞭然的。所以彩超定位下穿刺是最放心的,還可以減少誤穿刺。
血氣分析的影響因素及控制
1.病人狀態的穩定性:病人若心理狀態不穩定,在短時間內可以影響病人的呼吸狀態,從而影響血液中pH值、PaCO2、PaO2等不穩定參數的結果。采血前應對患者狀態進行評估,啼哭患兒待呼吸平穩後30min再行采血。
2.治療因素:吸氧及吸氧濃度對PaO2有直接的影響。采血前,應停止吸氧30min。如果病情不允許,采血時要記錄給氧濃度。當改變吸氧濃度時,要經過15min以上的穩定時間再采血。同樣,機械通氣病人取血前30min呼吸機設置應保持不變。
臨床用鹼性葯物、大劑量青黴素鈉鹽、氨苄青黴素等輸入人體後短期內會引起酸鹼平衡暫時變化,從而掩蓋了體內真實的酸鹼紊亂,以致造成誤診,因此采血應在病人用葯前30min進行。
含脂肪乳劑的血標本會嚴重干擾血氣電解質測定,還會影響儀器測定的准確性和損壞儀器。應盡量在輸注乳劑之前取血,或在輸注完脂肪乳劑12h後,血漿中已不存在乳糜後才能送檢,而且血氣申請單上必須註明病人使用脂肪乳劑及輸注結束時間。
3.抗凝劑的影響:肝素溶液對血氣測定值的影響主要是稀釋。稀釋對PaCO2、HCO3-測定值影響最大。預設型動脈血氣針內含100單位固體肝素鋰,無液體稀釋效應。
採用肝素鈉抗凝時,應將肝素鈉與血液樣本的比例控制在1∶20以下,即5mL和2mL注射器取血量分別應>3.3mL和2mL,否則誤差極大。
4.標本的存放:血液中含有可呼吸的活性細胞(白細胞、網織紅細胞),在取樣後仍然繼續消耗氧氣產生CO2。抽血後應立即送檢,一般從標本採集到完成測定,時間不超過30min。
遇特殊情況不能立即測定時,應放在含有冰水的容器中,但保存時間不超過2h。測定前要在室溫下放置數分鍾,因為溫度每下降1℃可使pH上升0.014,對PaO2、PaCO2也有影響。
5.體溫的影響:溫度會影響pH、PaCO2、PaO2的.測定值。必須在化驗單上註明患者的實際體溫,實驗室測定時即可應用儀器中的「溫度校正」按鈕,校正到患者的實際溫度,保證測定結果的准確性。
拓展:動脈血氣採集技術護理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0年1月一2O11年8月我科行動脈血氣分析病人378例,男283例,女95例;年齡25歲~76歲;經橈動脈穿刺240例,穿刺一次性成功212例;經肱動脈穿刺243例,穿刺一次性成功238例。
1.2採集方法
核對病人,向病人做好解釋工作,病人取自然安靜狀態,如活動後要休息約30min,測量體溫。選擇動脈搏動明顯且穿刺點及穿刺側肢體無感染、動靜脈栓塞及其他疾患的動脈。臨床上常選擇橈動脈、股動脈、肱動脈等進行采血,采血完畢排除針管前端0.1n1L~O.2mI血液,注人血氣檢測分析片,插入測試片,輸入病人相關信息,檢測完畢,列印結果。
2、護理
2.1采血前的護理
2.1.1心理護理
向病人做好解釋工作,病人取自然安靜狀態,如活動後要休息30min。同時針對病人對動脈采血了解極少,易產生緊張、恐懼心理,有針對性地做好解釋疏導工作,消除緊張情緒,避免各種因素致呼吸過度或屏氣而引起的血氣誤差。
2.1.2血氣分析儀的檢測我科選用的是美國雅培公司旗下i—STAT公司生產的i~STAT系列攜帶型血氣分析儀與與之配套的7+血氣分析檢測片。快速、簡便、床邊測定無需抗凝劑,且采血量少,全血檢測,無需分離血漿或血清,結果精確,3min出檢測結果。可同時測定電解質、血糖等。
2.1.3測量體溫和計算吸氧濃度
采血前需要測量病人的體溫,因為溫度會影響動脈血的pH值、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動脈血氧分壓(PaO)的測定值,體溫>37。C,每增加1C,PaCO2增加4.4、PaO2增加7.2,pH值降低0.015;體溫下降時對pH值、PaCO。影響不大,主要影響Pa0。。吸氧和吸氧濃度會影響結果,所以采血前要停止吸氧30rain,如病情不允許,則檢測時要輸入實際吸氧濃度。含脂肪乳的血標本會嚴重干擾血氣電解質的測定,還會影響儀器測定的准確性和損壞儀器。應盡量在輸注脂肪乳前采血或者在輸注完脂肪乳後12h後,血液中不含乳糜才可采血檢測。
2.1.4動脈選擇
選用搏動明顯且穿刺點及穿刺側肢體無感染、動靜脈栓塞及其他疾病的動脈。臨床上常選擇橈動脈、股動脈、肱動脈等。本組病例選擇的是橈動脈和肱動脈。
2.2采血的護理
2.2.1橈動脈采血
上肢外展、腕關節下墊一小軟枕,手心朝上,病人采血部位及采血操作者手指常規消毒,綳緊穿刺部位的皮膚,動脈搏動明顯處為進針點。
2.2.2肱動脈采血
病人平卧或斜坡卧位,上肢伸直略外展,手心朝上,肘關節下可墊一軟枕,使病人舒適伸直,穿刺點在肱二頭肌內側溝肱動脈搏動明顯處。病人采血部位及采血操作者手指常規消毒,動脈搏動最強處作為定標點進行穿刺。
2.2.3根據進針角度分為垂直法和斜刺法應用垂直法采橈動脈血時,食指、中指在撓動脈搏動最明顯處的縱向兩端,相距1.5cm~2.0cm固定橈動脈,食指、中指應都能摸到橈動脈的搏動,中間是搏動最明顯處。右手持注射器,對准橈動脈垂直進針,如無回血,可緩慢退針,見有鮮紅色回血,右手固定穿刺的深度及方向,左手以最快的速度抽取血液。肱動脈取血時,在搏動明顯處壓一指印,做進針點的標志,餘下步驟同橈動脈。斜刺法:左手綳緊皮膚,右手拿注射器與皮膚呈近4O。~5O。,在動脈搏動明顯處進針,快速刺人動脈,見回血後右手固定穿刺針的方向及深度,左手快速抽取所需血量0.6mL~0.8mL。若無回血,可稍退針,左手食指摸著動脈搏動後,使針頭向搏動方向,再次進針。
2.3采血完畢後的護理
采血後要立即去除針管前端0.1InI~0.2mL血液,立即進行檢測。按壓穿刺點15min,根據血凝情況可適當再延長,注意觀察局部出血情況。
3、結果
本組病人均采血成功,其中經橈動脈穿刺240例,穿刺一次性成功212例;經肱動脈穿刺243例,穿刺一次性成功238例。
4、討論
血氣分析是判定呼吸衰竭和各種搶救治療措施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標,對指導氧療、調節機械通氣的各種參數以及糾正酸鹼平衡和電解質紊亂均有重要意義[。所以對血氣分析結果的准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血氣分析對標本的敏感度最高,如何正確採集血標本,將標本的誤差降到最低,是保證動脈血氣分析結果准確性的保證。若病人心理狀態不穩定,短時間內會影響病人的呼吸狀態,從而影響血液中的pH值、PaCOz、PaO。等不穩定參數的結果。如由於害怕采血,有些病人會呼吸急促,引起pH值、PaCO2增加,PaO減少;而瞬間憋氣則會使pH值、PaCO減少,PaO增加。采血前一定要向病人做好解釋工作,指導其配合方法,穿刺時力求一針見血,減少痛苦,使病人處於情緒穩定狀態。
操作前先檢查血氣分析儀,確定無故障方可使用。血氣分析片保管於2。C~4C冰箱中,保質期6個月,過期不可用,以免影響結果。取出的血氣分析檢測片需置於室溫中15rain後方可使用,取血氣分析檢測片時不可擠壓血氣片的正面,做到輕拿輕放。肝素濃度直接影響血氣分析結果,肝素過多會造成稀釋性誤差,動脈血稀釋達5時,使得PaCO下降,碳酸氫根濃度、鹼剩餘(BE)值減少,PaO增加,pH值無影響。肝素過少又會容易引起血液標本凝固,如果能立即檢測,可以不需要肝素的稀釋,我科室自備血氣分析儀,采血後能立即進行檢測,所以我們所做的血氣分析檢測標本不含肝素,其准確度有所提高。
目前臨床上對不同部位行動脈穿刺采血的定位方法、采血方式及採集效果都進行了一定研究。由於采血對象不同,如年齡、原有基礎疾病及生理條件等不同,文獻報道有一定差異。在確保病人安全、舒適的前提下,如何快速、有效的採集動脈血,需要我們不斷提高穿刺技術,從而提高采血的成功率和血液標本的合格率,減輕病人的痛苦,降低感染幾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