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細菌學有哪些檢驗方法
直接塗片檢查:取混勻新鮮尿塗片,健康人的尿塗片無細菌。若每個油鏡視野下可見1條或以上的細菌,提示為菌尿。並可行革蘭氏染色,初步確定尿路感染細菌是陽性球菌或陰性桿菌。細菌培養:目前多採用定量接種環法,培養24h,計數菌落。陰性桿菌分裂快,菌落數>l〇5cfo/ml,提示菌尿,菌落數104〜105cfo/ml為可疑。陽性球菌分裂慢,菌落數>103cfU/ml為菌尿。結核菌檢查:尿結核菌檢查是確定有無泌尿系結核的重要方法,尿沉渣塗片抗酸染色較簡單,陽性率為50%〜70%;清晨第1次尿送檢則陽性率高。尿結核菌培養陽性率可達90%,但結核菌生長緩慢。使用改良羅氏培養基,一般需4〜8周始能報告結果。近年常用聚合酶鏈反應(PCR)方法,使含微量結核菌DNA擴增,40條結核菌即可有陽性結果,此法特異性強,2d可有結果,但時有假陽性或假陰性的情況。菌尿的輔助檢查亞硝酸鹽試驗:革蘭陰性桿菌如大腸、副大腸桿菌能將尿中的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而球菌和結核菌無還原硝酸鹽的能力,因此亞硝酸鹽試驗陽性,提示革蘭陰性桿菌的感染。氯化三苯四氮唑試驗(TTC試驗);大部分革蘭陰性活桿菌能將無色TTC還原為紅色的三苯甲替,而球菌及變形桿菌則呈陰性。故可用以初步判定是哪一類細菌感染。尿抗體包裹細菌(ACB):腎盂腎炎為腎實質感染,在細菌抗原作用下,機體可產生相應抗體,抗體將致病菌包裹,在熒光鏡下觀察用熒光素標記的抗人體蛋白抗體處理的尿細菌,若表面有熒光抗體包裹則大多屬腎盂腎炎,膀胱炎為黏膜淺表感染,故細菌表面無熒光抗體包裹。用ACB法有助於上、下尿路感染的定位診斷。但在前列腺炎患者,其ACB試驗亦呈陽性,應注意鑒別。其他:另外還有過氧化物酶試驗、葡萄糖氧化酶試驗、鱟試驗及尿氧壓測定均可幫助診斷尿路感染,但目前臨床上應用較少。
Ⅱ 病原微生物中細菌常見檢測方法有哪些
病原微生物種類繁多,變異迅速,快速鑒定病原微生物的檢驗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前進著。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病原微生物檢測方法主要有直接塗片鏡檢、分離培養、生化反應、血清學反應、核酸分子雜交、基因晶片、多聚酶鏈反應等,該文對這些檢測技術進展做一綜述。 對人和動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稱為病原微生物,又稱病原體,有病毒、細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真菌、放線菌、朊粒等。這些病原微生物可引起感染、過敏、腫瘤、痴獃等疾病,也是危害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來出現的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西尼羅病毒感染等疾病的傳染性極強,往往造成世界性大流行,因此對病原體的檢測必須做到快速、准確。常規病原學檢測方法操作繁瑣,檢測周期長,而且對操作人員技術水平要求比較高。隨著醫學微生物學研究技術的不斷發展,病原學診斷已不再局限於病原體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的檢測手段不斷出現並被應用於臨床和實驗室 J。核酸分子雜交技術、PCR技術、基因晶片技術等檢測方法,自動化程度高,快速省時、無污染、結果精確,可以准確靈敏地鑒定病原微生物。1 傳統的病原微生物的檢測方法傳統的病原微生物學實驗室檢查以染色、培養、生化鑒定等為主,將標本直接塗片染色鏡檢和接種在培養基上進行分離培養是對細菌或真菌感染性疾病進行病原學診斷的常用方法。1.1 直接塗片鏡檢病原微生物體形體積微小,大多無色半透明狀,將其染色後可藉助顯微鏡觀察其大小、形態、排列等。直接塗片染色鏡檢簡便快速,對那些具有特殊形態的病原微生物感染仍然適用,例如淋球菌感染、結核分枝桿菌、螺旋體感染等的早期初步診斷。直接塗片鏡檢不需要特殊的儀器和裝置,在基層實驗室里仍然是十分重要的病原微生物檢測手段。1.2 分離培養與生化反應 分離培養主要用於臨床標本(如血液、痰、糞便等)或培養物中有多種細菌時對某一種細菌的分離。細菌的生長繁殖需要一定時間,檢測周期較長,不能同時處理批量樣本。為解決這一問題,各種自動化培養和鑒定系統不斷產生,傳統鑒定方法也在逐步改進,大大加快了檢驗速度。例如Microscan WalLCAway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可同時做細菌鑒定和葯敏試驗,檢驗500多個菌種。苛養菌如肺炎鏈球菌、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桿菌等對營養要求比較高,常規培養陽性率低。雍剛 等將不要同比例的葡萄糖、玉米澱粉、生長因子、酵母粉、氨基酸等特殊增菌劑加入到巧克力培養基中製成了新型淋病奈瑟菌培養基,大大提高了淋病奈瑟菌的分離培養率。蘇盛通等在營養瓊脂中加人了中葯紅棗、赤小豆培養甲型鏈球菌、乙型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等細菌,生長指數明顯高於血平板。1.3 組織細胞培養 活組織細胞培養適於專營活組織細胞內生存的病原體,包括病毒、立克次體、衣原體等。不同病原體敏感的組織細胞是不一樣的,將活細胞從病原體敏感的動物組織中取出在體外進行原代培養或用病原體敏感細胞系進行傳代培養,再將病原體接種於相應的組織細胞中後,病原體可在其中繁殖增長,引起特異性的細胞病變效應。也可以將病原體直接接種於敏感動物體內,引起相應組織器官出現特異的病理學改變。往往可以根據這些特異的病變對病原體進行鑒定。2 血清學與免疫學檢測血清學檢測是通過已知的抗體或抗原來檢測病原體的抗原或抗體從而對病原體進行快速鑒定的技術,簡化了鑒定步驟,常用的方法包括血清凝集技術、乳膠凝集實驗、熒光抗體檢測技術、協同凝集試驗、酶聯免疫測試技術等。酶聯免疫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血清學檢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不僅可檢測樣本中病原體抗原,也可檢測機體的抗體成分。幽門螺奸菌在我國人群感染率高達50% ~80% ,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唾液中抗HP抗體來診斷HP感染,其結果滿意。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我國人群中感染率極高,ELISA應用於乙型肝炎病人早期血清學診斷的效果最為明顯。臨床上致病菌往往和非致病菌混合在一起,如何從這些細菌中分離出目標菌是關鍵。免疫磁珠分離技術(IMBS)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在微生物檢測領域中一種新技術。其基本原理是將特定病原體的單抗或多抗或二抗偶聯到磁珠微球上,通過抗原抗體反應形成磁珠一目標病原體復合物或磁珠一一抗一目標病原體復合物,在外部磁場磁力的作用下,將目標病原體分離出來。目前已經開發出了針對各種病原體的免疫磁珠,如大腸埃希菌、李斯特菌、白色念珠菌、軍團菌等,廣泛應用到各級科研和實驗室 。經IMBS分離出的白色念珠菌可直接在顯微鏡下檢測,檢測時間縮短至4 h。IM—Bs還可以和其它檢測技術聯合來檢測病原菌,免疫磁珠分離得到的目標菌可繼續用於分離培養使大腸埃希菌0157最低檢測限由200 cfu·g 提高到2 cfu·g~;IMBS結合聚合酶鏈反應(IMBS—PCR)可對培養條件比較特殊的細菌如苛養菌、厭氧菌進行快速檢測,肉類中的產毒素型產氣莢膜梭菌經IMBS.PCR檢測
目前主要普通培養(簡稱標)般報告要用儀器、核酸檢測(PCR)、目前快速檢測(主要包括:免疫磁珠、酶聯免疫試劑盒、金標檢測卡等根據自需求選擇
目前主要有普通培養法(簡稱國標方法)一般出報告的要用,儀器法、核酸檢測法(PCR)、還有目前的快速檢測法(主要包括:免疫磁珠、酶聯免疫試劑盒、金標檢測卡等。這個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吧。
簡述hiv的微生物學檢測方法有哪些
梅毒是由蒼白螺旋體感染引起的一種性傳播性疾病 。梅毒螺旋體感染人體後出現兩種抗體:一種是特異性抗體(TPHA),為lgM。當有補體存在和厭氧條件下,對活螺旋體的動力有抑製作用,並可將螺旋體殺死或溶解,對機體的再感染有保護作用。另一類是非特異性抗體(快速血漿反應素 RPR)。為lgA與lgM的混合物,可與正常生物組織中的類脂抗原發生非特異性結合,對人體無保護作用
傳統檢測有三種方法
1、直接顯微鏡觀察,正常情況,在一定的培養條件下(相同的培養基、溫度以及培養時間),同種微生物表現出穩定的菌落特徵。可以通過顯微鏡觀察菌落特徵對微生物種類進行判斷。
2、選擇培養基培養微生物或人為提供有利於目的菌株生長的條件,選擇培養基,其作用是允許特定種類的微生物生長,同時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長。選擇培養一般是通過觀察微生物的同化作用型別或某一特徵進行間接判斷,得到的微生物往往並不只有一種,但是能夠大致確定這些微生物存在的共有特徵從而對其分類。
3、鑒別培養基,根據微生物的代謝特點,在培養基中加入某種指示劑或化學葯品。與選擇培養相比,鑒別培養基的鑒別所得結果的范圍比較小,一般可直接測定某微生物的種類。
現代定義
微生物:個體難以用肉眼觀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統稱。
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和少數藻類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見的,像屬於真菌的蘑菇、靈芝等。)病毒是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非細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須依賴於活細胞。
根據存在的不同環境分為空間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按照細胞機構分類分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主要特徵
1、體小面大
2、吸多轉快
3、生長繁殖快
微生物的這一特性使其在工業上有廣泛的應用,如發酵、單細胞蛋白等。微生物是人類不可或缺的好朋友。
這個是我在網上找到的的微生物的檢測試紙片,也不知道方法咋樣,你要也可以去網站上看看的
像大腸桿菌測試紙片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是一種新出現的食物傳播性疾病的病因。它除了引起腹瀉、出血性腸炎外,還可發生溶血性尿毒綜合症、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嚴重的並發症。自1982年美國首次發現因該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來,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疫情開始逐漸擴散和蔓延,相繼在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多個國家引起腹瀉爆發和流行。我國已陸續有十餘個省份在市售食品、進口食品、腹瀉病患者、家畜家禽等分離到大腸桿菌O157:H7。大腸桿菌O157測試片(FilmplateTM E.coli O157BO204)3方元方圓生物的採用進口高選擇性顯色培養基作為主要原料,運用專有技術,做成一次性快速檢驗產品,一步培養15~24h就可確認,大大地簡化了檢測程式,非常適合各級檢驗部門和食品企業使用。本品適用於海產品、水產品、各類熟肉製品和冷葷、蛋及蛋製品等的快速檢測。參照標准: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大腸埃希氏菌O157:H7/NM檢驗(GB/T4789.36)。
; 用浸有滅菌生理鹽水的棉簽在被檢物體表面取25cm2的面積,在其內塗抹10次,然後剪去手接觸部分棉棒,將棉簽放入含10mL滅菌生理鹽水的取樣管內送檢。擦拭時棉簽要隨時轉動,保證擦拭的准確性。對每個擦拭點應詳細記錄所在分場的具 *** 置、擦拭時間及所擦拭環節的消毒時間
先配製固體培養基,再劃線培養1天,之後挑每一種菌落的細菌製片,顯微鏡下觀察細菌的種類
Ⅲ 細菌學檢驗有哪些方面的應用
來源:臨床檢驗醫學
近年來,隨著惡性腫瘤的高發、艾滋病的流行、化療葯物、廣譜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畝轎燃劑等葯物的廣泛使用,以及人工導管等侵入性操作、器官移植等有創診療技術的應用,由真菌所引起的感染日益成為臨床各科室面臨的巨大挑戰。
為了提高臨床診斷水平,加強真菌的檢驗能力顯得至關重要,現在臨床微生物實驗室有關真菌檢驗的常見問題匯總如下,供大家學習參考。
1、為什麼培養要設定35℃?
實驗室通常將孵箱溫度設定為35℃,是為了防止溫度的波動對細菌或真菌生長的影響。臨床常見細菌的最適生長溫度為33~37℃(嗜熱,嗜中溫菌除外,佔少數),設定為35℃時上下波動2℃對培養無影響,如設定為37℃C顯然就不合適了。至於真菌培養,要視標本來源而定。
一般懷疑淺部真菌感染的標本如皮屑、甲屑、頭屑及毛發等分離培養於26~28℃。來源於人體深部組織的標本如痰、胸腹水、血及骨髓深部膿腫等,建議放35℃培養,是剛離體的標本在35℃更接近於人體溫度,其次臨床最常見的白念珠菌在35℃能形成更為典型的偽足樣菌落,這與血清出芽試驗在35℃做是同樣的道理。
同時,來源於35℃初分離的光滑念珠菌具有更高的酶活性。懷疑溫度型雙相真菌感染或個別真菌需要較高溫度生長時則需要帆枝兩種溫度同時培養。還要注意培養環境的濕度,一般要求大於60%,如果培養箱的濕度不夠,最好在平板附近放置盛有無菌水的容器以保證濕度。
2、CO2對真菌生長影響大嗎?
真菌屬於異養型微生物,主要從有機化合物中獲得碳源,而自養型微生物才需要從CO2中獲得碳源,所以真菌一般不需要在二氧化碳環境中培養,而且CO2對真菌的生長和繁殖均不利,但一定濃度可刺激孢子形成。
3、在血培養中培養出真菌2次,但是患兒沒有臨床表現,而且臨床也沒用抗真菌葯患兒就好了,是考慮污染嗎?
這種情況要判斷是否為污染菌,調查采血過程是否規范、血瓶轉運過程是否符合要求、針孔是否適當封口、轉運箱是否受到污染等眾多因素,最關鍵的還是患者的臨床表現,如沒有真菌感染的症狀,要麼考慮污染,要麼考慮定植(可能性不大)。
4、我們基層醫院實際工作中做陰道分泌物真菌培養,生化鑒定幾乎做不了,很多直接報白念珠菌,這樣合適嗎?
這樣做不合適。目前有些檢驗科甚至分不清酵母菌和黴菌,在陰道白帶、尿液和糞便中鏡檢發現念珠菌後報告為「找到黴菌」。
黴菌是指絲狀多細胞真菌;酵母菌是指單細胞形態的真菌,二者不可混為一談。陰道中感染的酵母菌大多是白念珠菌,但不排除其他酵母菌。
克柔念珠菌對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天然耐葯,如果遇到類似存在天然耐葯的菌株,會影響後續的治療。
5、痰標本中少量念珠菌需要在報告中體現嗎?還是不報告?
標本要求和檢驗程序用要體現,臨床醫生會綜合考慮。雖然白色念珠菌導致肺部真菌感染的概率很小,遇到痰標本真菌培養中分離出該真菌,還是建議報告,臨床醫生結合影像學結果綜合考慮。
先進性痰標本直接塗片,標本質量合格的情況下,見到真、假菌絲或大量孢子,痰培養有真菌生長,還是要報給臨床醫生,臨床醫生會綜合考慮的。至於是否要做葯敏,可和醫生溝通後決定。
①建議留樣本前5%蘇打水漱口;
②清晨第一口痰;
③連送3d結果是否一致。
最好迅虛和臨床醫生溝通一下,或平時對醫生、護士進行標本採集方法的培訓。報告之前,結合痰塗片鏡檢結果,備注標本質量信息及污染可能性。
6、請問一下:前幾天遇到一個抽出的膿液標本,打到血培養中,報陽後塗片顯示真菌孢子,轉種後塗片,形態上圓形,墨汁染色陽性,但是沒有莢膜,轉種科瑪嘉沒有顏色,後有白色有點黃色,用某國產鑒定顯示近平滑,葯敏全耐。問題是:①這個結果可信不?②墨汁用的是普通汁有影響嗎?③該如何改進?
墨汁染色是針對標本中懷疑隱球菌屬的莢膜進行負染,特別是新生隱球菌才做的試驗,對純培養的隱球菌屬不可作為鑒定試驗。
(1)將之前的膿液標本做個10%KOH濕片檢,尋找真菌孢子和真、假菌絲。
(2)培養結果應該是可信的,最好和臨床醫生溝通一下,看患者是否有症狀。
(3)對某國產品牌不熟悉,鑒定結果和葯敏結果不好判斷
(4)按照全國操作規程配製念珠菌的鑒定生化管,用原衛生部質控真菌鑒定符合率還是很好的,可以考慮自配生化鑒定管,用質控真菌進行驗證。
(5)對每批號的某國產鑒定管用質控真菌進行驗證,如果結果符合,應該沒問題。
(6)最好參加原衛生部微生物質控培訓,無論細菌、酵母菌方面,都會幫助你提高業務水平和驗證你所用的試劑質量。
(7)墨汁只要粗細均勻,顆粒越細小越好,推薦曹素功墨汁,試劑公司也有印度墨汁可采購。
7、臨床常見痰標本初次檢出麴黴後,流程是怎麼進行下去的?
(1)痰標本初次培養出絲狀真菌菌落,前提是痰標本必須是新鮮的或不能立即送檢應4℃冰箱保存。
流程是接受痰標本→鏡檢→培養→鑒定。
在痰標本合格的情況下,先做個10%KOH濕片鏡檢,低倍鏡尋找真菌菌絲,是透明或暗色,是否有45度分枝。
如果痰標本合格,又找到菌絲,電話聯系臨床,告訴醫生有絲狀真菌生長,懷疑是XXXX,容易的直接報告臨床,難的點種沙氏瓊脂平板或察氏瓊脂平板,再做進步鑒定。
(2)若標本不合格或合格但標本中未見菌絲,和臨床醫生電話溝通,告知有真菌生長,讓醫生綜合考慮。鑒定正常進行,並報告臨床,備注不排除污染可能。
8、酵母菌同化試驗為什麼放28℃而不是35C?同化試驗和發酵試驗有何區別?為什麼教科書上說凡能發酵某種糖,一定能同化該糖,同化某種糖則不一定發酵該糖?
多數酵母菌體外最適生長溫度為28-30℃,故其體外試驗選用此溫度。通話和發酵分別指真菌的有氧呼吸和無氧酵解,前者將糖類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後者將糖類分解為二氧化碳和酒精等。
其代謝首先進行的是有氧呼吸獲得能量,再進一步進行無氧酵解,這由細菌和真菌的相關酶類決定。酵母菌多數為專性需氧菌,所以其試驗設計多以糖同化試驗為主。比如隱球酵母只能進行有氧呼吸,所以只能同化葡萄糖而不能發酵,而釀酒酵母可將糧食發酵為酒,既發酵也同化葡萄糖。
9、鑒於目前真菌培養不是很規范,如何選擇培養基、溫度、報告時間和方式?請講述實驗室的具體流程。
(1)培養基:沙氏葡萄糖瓊脂、馬鈴薯葡萄糖瓊脂、腦心浸膏瓊脂等適宜真菌生長的培養基,臨床疑似酵母菌及酵母樣菌感染,有條件實驗室可平行接種顯色培養基,推薦採用螺口管斜面培養法,標本處理後接種於培養基斜面中下部,絕大多數為需氧菌建議平行接種兩管。
(2)培養條件及報告時間:深部真菌28±1℃培養7~14d,如懷疑雙相真菌感染,應同時在28士1℃及35士1℃培養。
懷疑罕見真菌慢生長真菌感染或臨床已用抗真菌葯物時,延長觀察時間至少培養4周。
如CSF宜置28℃及35℃兩個溫度培養至少一周;
痰/尿/糞一般35℃48h即可,如未見絲狀真菌生長,則延長培養時間;
組織標本一般30℃,2~4周。
10、是否可以用科瑪嘉顯色培養基作為真菌初代培養基?
可作為初代培養基之一,建議另外接種沙氏培養基或酵母氮培養基(YPDA),SDA和YPDA一般是酵母樣菌的標准培養基。
11、咽拭子真菌培養有意義嗎?
咽拭子培養真菌意義不大,存在定植除非患者有臨床表現。
12、請問痰標本念珠菌定植率那麼高,痰塗片看到比較多的孢子和假菌絲要怎麼報告才比較合理?
個人覺得還是要如實報告臨床醫生、並將標本質量是否合格告知臨床醫生,至於是否感染,臨床醫生會根據影像學資料、患者臨床表現等綜合考慮的。
13、患者的手上有濕疹一樣的丘疹,懷疑真菌感染,請問怎麼樣采樣好?
對於皮損類的標本採集,需要用70%的酒精先將患處消毒處理,再使用已消毒的不銹鋼刮刀或外科手術刀在皮損邊緣刮取皮屑,裝在無菌容器內送檢。
14、我們用一次性手套裝SDA平板可以嗎?
一次性手套無論是PV還是乳膠,都會產生相對低氧的環境,而真菌是需氧菌會影響真菌的生長,不建議這樣操作。
可以使用透氣性好的膠帶(靜脈輸液固定針頭的)封閉平板,注意不要封太死。
15、用的墨汁在顯微鏡下不是均勻的黑色背景,而是一些細小黑色顆粒,這是不是墨汁的質量不好?還有,生物安全櫃、超凈工作台和通風櫃三者有什麼區別?
墨汁本身就是一些細微小顆粒加入溶媒形成的,墨汁質量的好壞在於顆粒的大小和均一性。
一般的墨汁檢測隱球菌應該能觀察,它只是作為背景,莢膜不染色,為透明的,背景是黑色。
生物安全櫃和超凈工作台的區別在於風吹的方向:
生物安全櫃的風向是先垂直向下再向櫃內,經過循環通過HEPA過濾後再排出,櫃內形成一個相對負壓的環境;
超凈工作台的風向是先向下再向外吹,保證櫃內的清潔無塵,通常用來配置平板和操作一些簡單的分子克隆相關實驗。
通風櫃是通過風機將櫃內的空氣排到實驗室外,通常用來配置有揮發性的化學品試劑,有害氣體排向室外。
16、痰塗片中看到麴黴頭,有多大臨床意義?毛霉有沒有污染可能?或者是定值?在痰里一直檢查到青黴菌,沒有意義嗎?
如果痰標本直接鏡檢發現麴黴頭,那就要考慮是麴黴感染。培養可以確定是哪一種麴黴。
毛霉存在污染的可能性,空氣中也可以存在,但又因其高度的侵襲性,報告需謹慎,定值的可能性很小,但操作中污染的情況還是不少的。若標本合格,濕片鏡檢有90度分枝及粗大、不分隔的菌絲,那就要考慮了,否則有污染可能,最好及時聯系臨床醫生。
青黴菌是一種條件致病真菌,如果痰中直接鏡檢查到菌絲,培養陽性,還是考慮感染。
17、在經驗積累的初期,如何得到足夠的菌株,用於練習各類染色、閱片呢?
有條件的話,最好到相關醫院真菌室進修學習濕片鏡檢、真菌鑒定,將保存的菌株分批轉種後,仔細研究其菌落顏色、大小質地等變化和鏡檢變化,並做好筆記。或參加醫學真菌專業培訓班進行系統學習。
18、如何保存真菌菌株?
最好的方法就是真空乾燥、低溫凍存。國際菌株保藏機構都是這種方法。
(1)將生長的斜面直接放在-10℃冷凍,表皮癬菌和許多接合菌綱菌種不可用此法保存。
(2)蒸餾水保存法:將生長在馬鈴薯葡萄糖培養基上的成熟的菌落,刮取菌絲體、芽孢或酵母細胞或利無菌蒸餾水沖洗斜面表面,再以吸管吸取放在無菌小管中,密封阻止蒸發,置於室溫保存。
(3)另一種方法為直接加無菌礦物油至黴菌生長的瓊脂斜面,至少可保存半年以上。
(4)基礎液體培養基中加入15%~30%甘油,將新鮮成熟菌落挑至其中,-80℃保存。
19、一般什麼樣的患者我們會重點去關注是否為真菌感染呢?
免疫缺陷病患者、器官移植患者、腫瘤患者、中性粒細胞減少患者患者及較長時間使用廣譜抗生素的患者。
20、黴菌培養箱(28C)被污染後如何處理?培養基放進培養箱後很快長污染菌,尤其門上的密封條上也長菌了,怎麼辦?
斷電後,甲醛熏蒸,5%苯酚(石炭酸)擦拭後停留30min後,清水擦拭,打開通風24h後再使用。
21、血培養中可能培養出哪些絲狀真菌?哪些是污染?
血培養陽性的絲狀真菌主要有組織胞漿菌、馬爾尼菲藍狀菌、鐮刀菌、念珠菌、隱球菌、毛孢子菌、賽多孢,人眼球組織(研磨後打入血培養瓶)里曾培養出紫色擬青黴。腹水打入血培養瓶培養出棕黑腐殖霉。
文獻報告皮炎芽生菌、伊蒙菌、球孢子菌都可以從血培養里培養出來。
煙麴黴是污染的,有報告土麴黴的心內膜炎患者外周血培養出來土麴黴[ I Clin Microbiol.1998Nov;36(11):3347-51]。
22、呼吸科患者,男,61歲,診斷支氣管肺炎,HIⅣ陰性,在合格痰內培養出馬爾尼菲藍狀菌3+,可以診斷嗎?有必要復檢嗎?
他肝脾大嗎?是否有骨骼受累及?皮膚受累及?還是僅僅局限在肺部?患者有其他基礎疾病嗎?
建議重送標本,如果反復培養出馬爾尼菲藍狀菌要警惕。痰中培養出馬爾尼菲藍狀菌,應該可以認為是致病性真菌。
馬爾尼菲藍狀菌和麴黴菌絲區別:
如果在直接的臨床標本中(體內),馬爾尼菲藍狀菌是酵母樣的孢子,而麴黴菌是分枝分隔成45度角的菌絲。
如果在體外28℃培養物馬爾尼菲藍狀菌可為淡黃色、黃綠色,背面紅色,有紅色色素滲透培養基中;
而麴黴開始為白色,表面可為不同顏色的顆粒,以此區分為何種麴黴。
馬爾尼菲藍狀菌可以見到帚狀枝,而麴黴可以看到麴黴頭。
以上內容來源:盧洪洲、錢雪琴、徐和平主編的《醫學真菌檢驗與圖解》
求收藏
求點擊
求在看
Ⅳ 進行菌種質量檢測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直接觀察。對引進菌種觀察包裝是否合乎要求,棉塞有無松動,試管、玻璃瓶和塑料袋有無破損,棉塞和管、瓶或袋中有無病蟲侵染,菌絲色澤是否正常,有無發生變化。然後在瓶塞邊作深吸氣,聞其是否具備特有的香味。原種和栽培種可取出小塊菌絲體觀察其顏色和均勻度,並用手指捏料塊檢驗含水量是否符合標准。
2、顯微鏡檢驗。若菌絲透明,呈分枝狀、有橫隔、鎖狀聯合明顯,再加上具有不同品種固有的特徵,則可認為是合格菌種。
3、觀察菌絲長速。將供測的菌種接入新配製的試管斜面培養基上,置於最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進行培養,如果菌絲生長迅速、整齊濃密、健壯有力,則表明是優良菌種,否則即是劣質菌種。
優質菌種的標准
食用菌的種類雖然繁多,但從總體上看,每一個優良菌種均有"純、正、壯、潤、香"的共性。其標準是:
1、菌種的純度要高,不能有雜菌感染,也不能有其他類似的菌種。
2、菌絲色澤要純正,多數種類的菌絲應純白、有光澤,原種、栽培種菌絲應連結成塊,無老化變色現象。
3、菌絲要粗壯,分枝多而密,接種到培養基吃料塊,生長旺盛。
4、培養體要濕潤,與試管(瓶)壁緊貼而不幹縮,含水適宜。
5、具有每品種特有的清香味,不可有霉、腐氣味。
Ⅳ 大腸桿菌檢測方法國標是用什麼方法檢測的
細菌的分離鑒定
1、標本:
腸道
外感染取中段尿、血液、膿液、腦脊液等,腹瀉者取糞便。
2、分離培養與鑒定:糞便標本直接接種腸道桿菌選擇性培養基。血液需先經肉湯增菌,再轉種血瓊脂平板。其他標本可同時接種血瓊脂平板和腸道桿菌選擇性培養基。37℃孵育18~24小時後,觀察菌落並塗片染色鏡檢。採用一系列生化反應進行鑒定。腸致病性大腸桿菌須先作血清學定型試驗。必要時檢定腸黴毒素。
泌尿系統除確定大腸桿菌外,還應計數,每毫升尿含菌量≥100,000時,才有診斷價值。
衛生細菌學檢查
大腸桿菌不斷隨糞便排出體外,污染周圍環境和水源、食品等。取樣檢查時,樣品中大腸桿菌越多,表示樣品被糞便污染越嚴重,也表明樣品中存在腸道致病菌的可能性越大。故應對飲水、食品、飲料進行衛生細菌學檢查。
1、細菌總數:檢測每毫升或每克樣品中所含細菌數,採用傾注培養計算。中國規定的衛生標準是每毫升飲水中細菌總數不得超過100個。
2、大腸菌數指數:指每立升中大腸菌群數,採用乳糖發酵法檢測。中國的衛生標準是每1000ml飲水中不得超過3個大腸菌群;瓶裝汽水、果汁等每100ml大腸菌群不得超過5個。
Ⅵ 大腸桿菌檢測方法國標是用什麼方法檢測的
大腸桿菌檢測方法分為三種:
1、細菌分離鑒定法
分離培養與鑒定:糞便標本直接接種腸道桿菌選擇性培養基。血液先經肉湯增菌,然後轉種血瓊脂平板。其他標本同時接種血瓊脂平板和腸道桿菌選擇性培養基。
37℃孵育18~24小時後,觀察菌落塗片染色鏡檢。腸致病性大腸桿菌須先作血清學定型試驗。必要的時候檢定腸黴毒素。
2、衛生細菌學檢查法
大腸桿菌會不斷隨糞便排出體外,污染周圍環境水源、食品等。取樣檢查時,樣品中大腸桿菌越多,則表示樣品被糞便污染的越嚴重,表明樣品中存在腸道致病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大腸菌數指數:指每立升中大腸菌群數,採用乳糖發酵法檢測。中國衛生標準是每1000ml飲水中不得超過3個大腸菌群,瓶裝汽水和果汁中每100ml大腸菌群不能超過5個。
3、全自動微生物定量分析儀(TEMPO)檢測法
全自動微生物定量分析(TEMPO)儀大腸桿菌群計數檢測有TEMPOTC和TEMPOCC兩種方法。
TEMPOTC的開發是為獲得NF ISO4832標准相當性能水平。
TEMPOCC法是TEMPO儀器上根據BAM方法專門用於24h計數食品中大腸桿菌群方法。
(6)院感細菌學檢測常用方法擴展閱讀:
大腸桿菌在生物技術中的應用
這些菌株由於失去了細胞壁等重要組分,所以在自然條件下已無法生長。甚至普通的清潔劑都可以輕易地殺滅這類菌株。即便由於操作不慎導致活菌從實驗室流出,也不易導致生化危機。
生物工程用的菌株基因組都被優化過,使之帶有不同基因型(例如β半乳糖苷酶缺陷型),可以更好的用於分子克隆實驗。
真核基因在大腸桿菌中表達,必須有合適的表達載體(Vector),常用載體:pBV220,pET系統。
目的基因在大腸桿菌中表達的情況:
大腸桿菌更適合原核基因的表達,外源基因表達產量與單位體積產量是正相相關的,外源基因拷貝數和表達 產物產量之間存在動態平衡,單個細胞的產量又與外源基因拷貝數,基因表達效率,表達產物的穩定性和細胞代謝負荷等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