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食用菌催蕾使用方法

食用菌催蕾使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3-06-27 15:13:13

A. 食用菌春季菌袋補水的四種方法是什麼

春季氣溫上升到10℃,盡管氣溫適宜出菇,但由於出過1~2潮菇後,菌袋失水嚴重,往往因水分短缺不能出菇。據筆者生產經驗,總結補水四法,介紹給廣大菇友。

(1)水池浸泡

將水池內灌滿水投入菌袋,上壓竹排、石塊等,使菌袋浸入水中。這是最原始的菌袋補水方式,操作方便,投資較小。此法不適應大量商品生產。

(2)層疊浸泡

建一大型水池,下鋪寬幅塑料膜至池沿,其上排三層菌袋,再鋪一層塑料膜,直到菌袋將水池基本添滿,然後開始注水。這樣靠上層的重量,使下層菌袋不至於漂浮,補水效果不錯。此法缺點是需時較長,一般約3天時間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3)水管補水

將噴霧器金屬管去掉噴頭,尖端製成斜尖口型,前20厘米打上0.3厘米左右小孔約20個,另一端接軟水管套於自來水龍頭即為一個補水器。將金屬管尖端插入菌袋,打開水龍頭,可在10秒鍾左右完成補水(圖3-12)。不足之處是水分只是填充至基料的空隙之中,補水後仍需較長時間的吸水過程。

圖3-12 香菇菌棒水管補水

(4)機械注水

到目前為止這是菌袋補水速度快、效果好的最佳方式。通過高壓水泵將水壓入基質,一般2~3分鍾即可完成對一批菌袋的補水。

在給平菇等菌袋機械注水時,可在水源中加入尿素或磷酸二氫鉀適量,可起到增產效果。補水後將菌袋置於閉光、適溫、通風處休養10天左右,待見有現蕾徵兆時,及時轉入集中催蕾和出菇管理,一般補水後首次出菇的產量可與其第二潮菇相仿。因此實施正確有效的補水方法,是提高產量的較好措施和途徑,可使生產效益大幅增長。

B. 關於種金針菇要用到避孕葯的問題

種金針菇與避孕葯沒有任何關系!!!避孕葯只會對生命體照成反應,刺激激素分泌比如,喂鱔魚避孕葯催肥 金針菇由營養器官(菌絲體)和繁殖器官(子實體)兩大部分組成。

C. 食用菌 工廠化 栽培技術,需 學習 掌握哪些技術 (希望從事食用菌行業的專業人士,能夠給我一些誠懇的建

食用菌的生產流程主要分制種和栽培兩個階段
1.菌種的獲得和選擇標准
食用菌菌種選擇的主要標準是:菌絲體粗壯、密集、潔白,呈棉毛狀,有爬壁現象;菌絲體長滿瓶,菌絲分布均勻一致,剛形成少量珊瑚狀的小菇蕾。
2.培養料的選擇、配方與處理
培養料的選擇 培養料應就地取材,棉籽殼、玉米芯、棉稈粉、豆稈粉、鋸木屑(闊葉樹)、稻草、麥稈等均可採用,其中以棉籽殼最好。使用前,棉籽殼應在日光下曬1~2d,凡霉壞變質的均不能採用。
★培養料的配方 食用菌培養料的來源很廣,主料與輔料的配法也多種多樣。為了防止雜菌污染,可添加0.1%的多菌靈或托布津。生產上常用的配方有下列幾種:
(1)雜木屑78%、米糠或麩皮20%、蔗糖1%、碳酸鈣或石膏粉1%,水適量,pH 6.5。
(2)雜木屑93%、麩皮或米糠5%、蔗糖1%、尿素0.2%~0.4%、碳酸鈣0.4%、磷酸二氫鉀0.2%~0.4%,水適量,pH 6.5。
(3)棉籽殼98%、生石灰(CaO)2%、多菌靈0.1%~0.15%,水適量,pH 6.5。
(4)棉籽殼96%、過磷酸鈣2%、石膏粉2%、石灰水0.5%,水適量,pH 6.5。
上述配方中木屑、棉籽殼,可用稻草、廢棉、玉米芯和甘蔗渣等代替。
3.栽培方式與出菇管理
食用菌的栽培方式很多,主要有椴木栽培、枝束栽培、室內床架式栽培、扎捆栽培、陽畦栽培法、地道山洞和坑道栽培法以及塑料袋栽培法等等。下面介紹食用菌的生料塑料袋栽培法:
(1)裝袋接種
技術要點:一是 一定要選擇新鮮無霉變的棉籽殼,播種前晴天翻曬3~4d,降低棉籽殼的雜菌含量;二是 一般選用長筒形塑料袋,分層裝料接種。裝料前將塑料筒的一端用線紮好,先放一層菌種,厚約0.5~1cm,然後放入拌好的棉籽殼,稍加壓緊後再放1層菌種和1層棉籽殼。按照此方法在袋中共放入2~3層菌種;三是 裝料結束後,用8號醫用針頭在放置菌種的地方均勻地扎20個微孔,以確保通氣順暢。
(2)堆積發菌
技術要點:一是 入室培養時的准備。提前對發菌室(棚)進行消毒,殺死空氣中的雜菌孢子,凈化環境;二是 將菌袋呈「井」字形逐層堆放,每層放4個菌袋,一般堆放7~8層;三是發菌期間,要保持培養室空氣新鮮,每天中午進行通風換氣;四是經常檢查菌袋的生長情況,發現污染菌袋立即剔除,以免向其他菌袋蔓延。在室溫22~23℃條件下,一般經過20d左右,菌絲即在袋內長滿。
(3)出菇管理
技術要點:一是 培養的地點最好在塑料大棚、太陽能溫床或者地下室出菇;二是袋內出現菇蕾時,此時應及時解開袋口,將塑料袋口翻卷露出菌蕾;三是 出菇期間隨時向空間、地面和袋子上噴水,使周圍環境濕度達90~95%。四是 出菇期間要經常補水和通風換氣,以保持食用菌適宜的生長條件。
4. 間歇期管理
第一潮菇採收之後10~15d,就會出現第二潮菇,共可收四到五潮,其中主要產量集中在前三潮。在兩潮菇之間是菌絲休整積累養分的時間,此時要做到:
(1)清理菌板表面老菇根和死菇,防止腐爛。
(2)輕壓菌板並使老菌皮破裂,以利新菇再生。
(3)將門窗打開通風4~5h,換入新鮮空氣。
(4)用清水將薄膜正反兩面徹底擦洗干凈,然後貼菌板覆蓋,清理室內雜物,保持衛生。
(5)一周後按頭茬菇管理法,澆出菇水和用溫差刺激催蕾。以後管理均按頭茬菇管理方法,以後各茬菇照此管理。
5. 病蟲害及雜菌的綜合防治
食用菌菌絲生長的溫度范圍對所有黴菌也都適合,只是黴菌最合適的溫度和濕度略高些,因此,在菌絲培養階段,稍微疏忽溫度上升至28~30℃以上,若濕度也大,雜菌就猖獗起來。而且蟲卵也紛紛孵化,蟎類也隨之而來,病蟲害一旦蔓延就難以驅除,另外,食用菌對敵敵畏極為敏感,低濃度的敵敵畏就會致使小菇蕾枯死。由於不能輕易用葯,只能以防為主,避免病蟲害發生。一旦發生,則採用生態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三者結合的綜合措施來控制蔓延。
(1)控制主要的環境因子:針對溫度、濕度是引起病蟲害的主要原因,所以栽培過程中要採取相應預防措施。
①溫度:根據各氣候條件,掌握各地區各品種的安全播種季節。如果在人工控溫下栽培時,室溫不宜超過22℃,料溫不超過25℃。
②濕度:培養料含水量控制在60~65%之間。菌絲生長階段的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70%左右。
(2)雜菌的預防:①培養料要新鮮,無霉爛變質,配料前先暴曬1~2d。②每次栽培前培養室及用具都要清洗、熏蒸。③生料栽培時,培養料盡量少加或不加有機氮源和糖類物質。④菌種量要大,加速菌絲生長,優先佔領養料,抑制其他雜菌繁殖。⑤注意防鼠,堵塞鼠洞,防止交叉感染。
(3)蟲害防治:食用菌栽培時常見的害蟲有:線蟲、蟎類、蚋、鼠、蟻、蛞蝓、蝸牛、馬陸、果蠅、菇蚊等。葯劑防治可用2.5%溴氰菊脂乳劑2500倍液噴霧;用燈光和糖醋液誘殺蠅類;骨頭烤香誘殺蟎、蟻類;用鹽殺蝸牛、蛞蝓等。

D. 食用菌怎麼種植

食用菌栽培與作物不同,用的不是土壤,地面只是食用菌栽培的支持物。食用菌栽培用的是培養料,食用菌要將培養料分解建造自身。這些培養料絕大多數都是人類不能作為食物直接食用的木質纖維素類的農林副產品,如秸稈、木屑和禽畜糞便等。

食用菌雖然種類很多,但是栽培程序基本是一樣的,即培養料制備→滅菌或發酵→接種→發菌(有的食用菌需覆土)→出菇(耳)→收獲。有的種類只出一茬,有的可以出幾茬。

栽培食用菌的方法主要有生料栽培、發酵料栽培和熟料栽培。

所謂生料栽培,就是將培養料加水攪拌均勻後不再滅菌或發酵而直接接種,然後在適宜環境條件下發菌出菇。目前可以生料栽培的種類只有平菇、草菇和大球蓋菇,其他種類都不能生料栽培。

發酵料栽培是將各種原料拌勻後,按一定規格要求建堆,堆積發酵,當堆溫達一定要求後,進行翻堆,一般要翻3~5次,然後在自然條件下接種,在適宜環境條件下發菌出菇。凡可生料栽培的種類都可進行發酵料栽培。必須使用這一方法的都是蘑菇屬的各種,如雙孢蘑菇、大肥菇、巴氏蘑菇(姬松茸),草菇、平菇、雞腿菇等也常應用此法。

熟料栽培是指將培養料裝入一定大小的容器,常用塑料袋,然後進行常壓或高壓滅菌,將培養料內的生物全部殺死。冷卻後經無菌操作接種,在適宜環境條件下發菌出菇,如香菇、杏鮑菇、金針菇、木耳、銀耳、白靈菇等都是這樣栽培的。

此外,一些共生菌類,如松茸、牛肝菌等非腐生菌類,用上述任何方法都不能栽培出菇。但是由於其美味,市場價格好,為了增加野生狀態的採集量,人們進行了半人工栽培。所謂的半人工栽培,就是人工接種在自然發生的場所,增加菌絲生長量,促使子實體多發生。

E. 關於種香菇的幾個問題。

段木栽培香菇應如何選擇場地及樹種?
一、選擇菇場需要兼顧資源、水源、地形、海拔、林相等條件。菇場四周要有豐富的菇樹資源,應實行砍育相結合,菇樹可長期周轉利用,而且砍伐後有足夠的場地堆放。菇場應水源充足。有足夠樹陰,達到三分流露七分陰蔽,因此,要進行適當的整理。場地以地面沙礫多、偏酸性的緩坡地比較理想,便於排澇防漬。菇場設在海拔400―800米的低山的坐北向南或東南山坡。確定場地後,要著手進行清理,場地內清除什草什樹,把地面平整,開通道路,修築排灌溝。最後在場地撒上石灰,除蟲防蟻,抑制雜菌。

二、菇樹的選擇:各類樹木的養分和質地不同。我省多用殼斗科、樺木科、金縷梅科的樹木。菇樹還要求樹皮厚度適中,不易脫落。木質堅實,邊材多,心材較少。樹種確定下來,就要考慮樹齡、樹徑。樹齡有10―25年,樹徑達12―20厘米較合適。樹木葉片有三成變黃便可砍伐,直至樹木萌芽前砍伐為合適。我省多在晚秋至冬季。砍下樹木要適當留些枝葉,可加速水分蒸發、有利乾燥。樹木乾燥至含水量40―50%時接種為宜。憑經驗可估計樹木的含水量,樹心出現幾條短而細的裂紋,即乾燥合適,含水量約40―50%。假如樹心沒有裂紋或裂紋伸展至樹皮,表明過濕或過干,都是不適合的。經過適當乾燥後,把樹木的小枝截去,截成1.0―1.2米長的木段為宜。截後用5%石灰水塗刷所有截口,防止雜菌污染。
香菇栽培技術
一、栽培香菇的主要特點
1、節省資源,用料廣泛。所有雜灌木,樹木丫材,作物秸稈都可以作為生產原料。2、周期短,見效快。代料栽培香菇,從備料到收獲結束不到一年時間,資金周轉快。3、節省人力,節約基地,男女老少都可以操作,田邊場邊都可以搭棚生產。4、人為控制條件,不受天氣影響。 5、原材料利用率高,栽培香菇後的菌筒可以加工成飼料和作肥料。
二、香菇栽培模式
1、春栽。春季(10-11月份)生產菌筒,3-6月份生產香菇。
2、秋栽。秋季(8月下旬至9月下旬)生產菌筒,冬季生產香菇。
三、秋季栽培香菇菌筒生產應注意幾個問題。
1、接種(培養)室 (1)房間條件。接種(培養)大多都在同一間房子內進行。所以培養室要能密封,能保溫,能通風降溫,不潮濕。(2)嚴格房間處理,清掃干凈,充分乾燥,徹底薰蒸殺菌,進滅菌料筒前3天,用硫磺30克/立方米或甲醛15毫升/立方米薰蒸。
2、配料准確
(1)嚴格配方比例,乾料比,木屑80-85%,麩皮15-20%,石膏粉1-2 %,氣溫高時應加適量殺菌劑防治雜菌污染。(2)水份適量,乾料比1:0.8-0.9,培養料水份絕對不能過重,以免造成污染。(3)裝袋適量,上下松緊一致。
3、滅菌徹底(1)裝瓶不易太緊,袋與袋之間必須留空隙,同時將搬運料袋用的編制袋,接種時的套袋,棉花放到甑內一起滅菌。(2)上甑後,六小時左右使溫度上升到100℃,不掉溫保持20小時以上。(3)使用的溫度計必須是150℃的水銀溫度計。(4)滅菌甑的前後溫度會出現不一致的現象,但以最後上升到100℃的地方記保持時間。
4、料筒出甑 (1)趁熱出甑,停火後,甑內溫度下降到70℃左右開始出甑。(2)無菌搬運,搬運滅菌料筒,必須用無菌編織袋或用滅菌編織物墊好其它搬運工具進行運輸。(3)無菌料筒直接搬到消毒好的接種室,「#」字型堆碼6-8層,讓其自然冷卻。
四、接種
1、待滅菌料袋降至28℃後,將接種所用的用具、菌種、衣服等物品放入接種室,同料筒一起薰蒸滅菌。
2、菌種處理。一是入接種室前去除棉塞用75%的酒精或其它殺菌葯劑將菌種袋(瓶)擦洗一遍。二是接種前再用75%的酒精將菌種袋擦一遍。三是接種時從瓶(袋)底開始接,上部留1-2公分不用。3、操作規范。一是接種必須3人一班,一人運袋擦袋,一人打眼封口,一人接入菌種。二是接種速度要敏捷,隨打眼,隨接種,隨封口。三是接種時間安排在晚上九點以後或陰天,以免灰塵大增加污染。四是短時間內一次接完,接完後再用氣霧消毒劑薰蒸一次。
五、菌筒培養
培養優質菌筒,必須嚴格按照香菇菌絲生長需要的溫、濕、氧、光等最佳范圍進行人工管理控制。
1、保持溫度25℃左右,經常觀察掌握好室內和袋內溫度。
2、注意通風,接種三天後,就開始通風換氣,室溫低上午10點和下午4點各通風一次,每次半小時左右,氣溫高則在早晚通風。
3、適時增氧,加速菌絲生長,盡快達到生理成熟。一般培養七天以後開始刺孔增氧,每隔10-15天刺一次,用大頭針等(刺在菌絲走白處,不可刺在空白的培養基上)用套袋和膠片的,去掉套袋,撕掉膠片可代替第一次刺孔,以後要根據氣溫和菌瘤形成情況,酌情刺孔,溫度低多刺,溫度高少刺,菌瘤形成處可不刺。到第四次及以後便刺孔,便排出白(黃)積水。
六、香菇生產管理
1、建好菇棚,選擇通風良好,光線充足,用水方便的地方建好棚。
2、催好菇蕾。菌筒經過70-80天或者180-210天的養菌培養,在菌筒與塑料袋間的交界處,出現許多紅棕色的粘液,並且逐步出現瘤狀突起,說明菌筒已生理成熟可以進行催菇。催蕾的方法:一是變溫,如果袋內水分充分,可以直接拉大溫差,促使出菇。二是補水,如果菌筒水分低於40%,就得補水催菇,打眼浸泡24小時或注水,使菌筒達到3.5-4公斤(大筒)。
3、香菇管理。一是現蕾後,及時破膜;二是適時疏菇;三是優質管理,浸泡後的菌筒,香菇生長期不再噴水,培養厚菇,控制高溫,保持低溫,培養花菇,加溫排潮,拉大溫差,形成花菇。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20天左右可生產一茬菇。
七、採收與加工
1、干制菇採摘標准。干制菇的採摘最佳期,菌蓋6-8成開傘,欲稱「大卷邊」或「銅鑼邊」。陰雨天前,必須將3公分以上的白花菇全部採摘,並馬上烘乾。
2、采菇技術,一手按住菌筒,一手捏菇柄基部,先左右搖動,再向上輕輕拔起。做到不留根、不帶起大塊基料、不損壞筒袋膜,不碰傷小菇蕾,采成熟留興旺幼菇。
3、脫水技術。為充分利用能源,採取日曬與烘烤結合,每天上午10點鍾以後採摘香菇,有太陽可先曬半天以上,再進烘烤爐烘烤。為提高質量,必須使用脫水烘乾機。
4、烘烤技術。開始溫度30-35℃、30-45℃保持6小時以上,大排風,半回風。50℃保持6小時,大回風,60℃正負2℃,直到烘乾,大排風,大回風,不超過65℃,一般厚菇烘烤18-22小時,花菇約10-12小時為宜。
1.栽培方式和工藝
香菇有段木栽培、人造菇木栽培和地栽三大基本方式,隨著代料栽培技術的不斷完善和人們保護森林意識的增強,近幾年段木栽培已經很少,我國香菇主要來自代料栽培,其基本工藝為配料一分袋一滅菌一接種一發菌一出菇。
2.栽培委節
主要有春栽和秋栽兩大季節,有早春播種春末夏出,春播夏出,春播秋冬出,秋播冬春出這樣幾大生產運作方式。
3.品種類型
香菇品種繁多,可按需要劃分品種類型,可按栽培基質劃分、按出菇早晚劃分、按銷售型式劃分、按大小劃分、按出菇溫度劃分等。
①按栽培法劃分。香菇可段木栽培,可代料栽培,代料又分為若干類型,為木屑、蔗渣、玉米芯、稻草等。因此,可劃分為段木種、木屑種(代料種)草料種、菌草種、段木代料兩用種等五大類型。
②按出菇早晚劃分。按此劃分可分為早生種(接種後70—80天出菇)、遲生種(接種後120天以上出菇)。 ③按適宜的產品型式。這主要分為干銷種和鮮銷種,干銷種相對菇質緊密,含水量低,出干率高,適於干制;鮮銷種則菇質較疏鬆,含水量較高。
④按大小劃分。可分為大葉種、中大葉種、小葉種三大類。前者菌蓋多在5-15厘米,後者4-6厘米,居二者大小之中的為中大葉種。
⑤按出菇溫度劃分。可分為低溫種、中溫種、高溫種、廣溫種4類。
低溫種:出菇的中心溫度大致為5-15℃。
中溫種:出菇的中心溫度大致為10-20℃
高溫種:出菇的中心溫度大致為15-25℃。
廣溫種:出菇溫度范圍較廣,在5-28℃,但以10-20℃出菇最高,品質最好。栽培者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適當品種。
三、代料栽培的主要品種
近年我國代料栽培香菇已佔總產量的90%以上,段木栽培已是一種限制生產的栽培方式,因此,本文不再對段木種和栽培技術進行介紹,而只介紹代料栽培的品種。為了便於栽培者了解品種及其合理使用,本文以栽培季節介紹品種。
1.春栽遲生品種
目前,代料香菇應用的主要有241—4、慶元9015(花菇939)、花菇135三個菌株。
(1)名稱、來源和基本性狀
①241—4241—4香菇菌株是我國第一個大量應用於代料栽培香菇的春栽遲生型品種,從1988年始至今累計應用量約25億袋以上。該品種由浙江省慶元縣食用菌研究所吳克甸主持選育成功。是浙江省法定推廣品種。241—4菌株系從段直木 241菌株的子實體分離獲得的自然變異新菌株。其子實體大葉型,朵型園整,肉厚,菌蓋真徑6—10厘米,肉厚1.8—2.2厘米,柄短而細,品質優,國外稱為「仿生菇」,屬中溫偏低型,出菇溫度范圍6-20℃,以12—16℃為最適,接種到出菇(菌齡18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2—5月,出菇期10-翌年4月。該菌株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在全國香菇產地均有應用。出菇期以低棚保濕、脫袋出菇的方式為主,在一定的溫差范圍內利用干濕刺激催蕾效果最佳。是代料香菇感觀和品質最優的品種,也是香菇出口量最大的品種。 (2)慶元9015(花菇939)該品種由浙江省慶元縣食用菌研究所吳慶甸主持選育成功,並通過認定。是浙江省法定推廣的三個香菇品種之一,屬自然變異新菌株,是目前栽培花菇的當家品種。全國應用9015(花菇939)量占代料花菇總面積75%左右,其朵形圓整,蓋大肉厚,產量高,菌蓋直徑4—14厘米,柄長3.5—5.5厘米,不易開膜,易形成花菇:屬中溫型,出菇溫度為8- 22℃,以14—18℃最適,菌齡90天左右。該菌株最大優點是接種期間可在3—8月之間接種。不同接種期菇木的香菇產量一致,但5—7月接種的菇木香菇的朵形最均勻。該菌株抗逆性強,是所有代料香菇的菌株中耐高溫能力最優的品種,出菇期9月—翌年5月。該菌株是花菇栽培的優良品種,也是採用低棚保濕、脫袋出菇方式的高產優質品種。 ③135該品種系段木栽培香菇的品種,經代料栽培馴化成為栽培花菇的品種之一。 其菌蓋大,肉厚,菇柄短,菇質優,菌蓋直徑5—13厘米,柄長3—4厘米,易形成花菇;屬中低溫型,出菇溫度范圍6—18、,以9-13℃為最適;菌齡200天以上,接種期2—4月,出菇期為10-翌年3月。該品種抗逆性較差,在菌絲生長發育階段遇夏季高溫會影響菇木質量,輕則局部霉爛,重則病蟲滋生。接種的菇木培養環境光線要弱,以免菌膜色太深,菌膜太厚不易出菇。
(2)栽培關鍵技術。①科學安排栽培接種期,春栽秋生型品種從接種到出菇有一個較長的菌絲生長發育過程,接種期過早培養料的營養消耗多會影響香菇後期產量,接種期太遲香菇菌絲營養積累少,第一至二潮菇的畸形菇多。從我國南方的氣候條件來看,春栽秋生型的接種期分別為:241—4為2-5月,慶元9015(花菇939)為4-7月,花菇135為2—4月。我國北方氣溫偏低,秋季出菇適溫要比南方來得早,接種期可稍提前,但要注意,接種期必須安排在氣溫5℃始日之後。
②合理的培養料配比。以上菌株均適宜用雜木屑78%,麥麩20%,糖和石膏各1%,含水量60%左右的常規配方,花菇 135品種的培養料含水量略低些更好。
③適時刺孔通氣。刺孔通氣的工具常用1.5寸元釘製成,每段菇木刺孔的總量視菇木劃分別進行。較緊實的菇木刺孔數要多些,含水量較大的菇木刺孔要深些。每段菇木一般掌握在100個左右,深度為1.5厘米。在菌絲生長過程中一般刺三次孔,第一次在接種孔香菇菌絲圈直徑6—7厘米,第二次在香菇菌絲蔓延到培養料50%左右,第三次在香菇菌絲布滿全袋。第 1-2次刺孔的位置選在香菇菌絲圈內1.5厘米,第三次刺孔則在接種孔的背面。第二及第三次時培養料袋壁必須出現玉米粒大小的白色瘤狀物。 ④調整菇木堆形,調節料溫。接種的菇木一字形排列,堆高8-10層,第二次刺孔通氣的菇木橫二縱三排列,堆高8層,第:次刺孔之後的菇木六角形排列,堆高5-6層。堆與堆之間要有空隙,行與行之間須有40厘米通道。在室內培養的要加強通風換氣。
⑤菇木適時轉場。促使菇木轉色形成均勻菌膜需要較強的散射光線。241-4、9015(花菇939)的菇木,香菇菌絲布滿全袋後2個月左右開始轉場,最遲為出菇前30天;135菇木不宜全面轉色後再轉場,因為轉色太深菌膜太厚,菇蕾不易發生,應採取長期的較暗光線培菌,出菇季節轉場,邊轉場邊出菇。 ⑥促使菇蕾發生均勻。香菇241-4和慶元9015(花菇939)菌株系菇蕾多發生型的品種,在香菇菌絲達到生理成熟和出菇適溫季節來臨時,採取溫差刺激出菇較宜。若採取震動、擊木(驚蕈)刺激,菇蕾就會大量發生影響香菇質量;花菇135菌株則必須有一定的震動或擊木(驚蕈)刺激,否則出菇不均勻。
(3)雜菌和蟲害的預防措施
對春栽遲生型品種,在雜菌和蟲害預防上的重點是越夏管理階段。主要技術措施有:精細管理,盡量疏散菇木,及時通風降溫,菇棚保持良好的遮蔭度以及搞好環境衛生等。發生局部污染的菇木可用清菌素、撲霉靈等塗刷,菇蚊可用專用蚊香、敵敵畏等防治。
2.春栽夏生品種
(1)名稱、來源和基本性狀
①武香1號,是目前應用的出菇溫度最高的品種。該品種子實體大葉,菌肉肥厚,菌菌蓋色較深,柄中粗,稍長,其最大的優點是出菇溫度高,在28℃的高溫條件下能大量出菇,最高至34℃,出菇溫度范圍10-34℃,最適20-26℃,菌齡60天,適易的接種期為3-4個月,出菇期5-11個月。其抗逆性強一般地區可作為夏季出菇的首選品種,主要適宜鮮銷和保鮮銷售。
②CR04,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成功的中高溫型品種。子實體大葉型,朵型圓整,菌肉肥厚,菌蓋為茶褐色,有鱗片,有時蓋頂有稍突起的尖頂,柄中粗,稍長,其出菇溫度范圍10-28℃,最適18-23℃,菌齡7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 1-4月,出菇期4-11月。其抗逆性強,適應性較廣,適宜在中高海拔地區使用,主要適於保鮮和脫水烘乾銷售。
③廣香47,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選育的高溫型品種,其子實體朵型圓整,蓋大肉厚,菌蓋黃褐色,柄中粗,稍長,出菇溫度范圍14-28℃,最適14-24℃,菌齡6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2—5月,出菇期5—11月,出菇高峰期分別在5-6月以及9-10月,冬季出菇量極少。可在中高海拔地區使用,主要適於脫水烘乾和保鮮銷售。
④8001,上海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選育的中高溫型品種,其子實體單生,朵型圓整,中大葉型,肉質肥厚,菌蓋茶褐色或深褐色,柄粗,稍長,出菇溫度14-26℃,最適為18-23℃,菌齡60天以上,適宜接種期2-4月,出菇期5—11月,冬季低溫不宜出菇,適於鮮菇銷售或脫水烘乾銷售。
(2)栽培關鍵技術
①選擇合理的培養料配方,培養料要求有充足的營養,並且碳氮比合適。局部地區在配方中加15%-20%棉子殼,2%— 3%玉米粉。
②菌絲生長階段進行刺孔通氣,菇木接種口不用石臘或膠紙等材料封口時,刺孔通氣2次,總刺孔量50—60個,先少後多。刺孔結合散堆,加強通風降溫。
③出菇適溫前10天左右,日最高溫度25℃左右的天氣轉場,待菇木有部分轉色,手握菇木有彈性,白色瘤狀物軟冗時脫袋。
④脫袋後保濕促轉色,然後拉大溫差催蕾。
(3)雜菌及蟲害預防
夏季高溫高濕,雜菌及蟲害主要發生在脫袋後的出菇管理階段,具體的措施有:搞好菇棚環境衛生及消毒殺蟲工作,掌握適宜的排場脫袋時間,降低菇棚溫度,加強通風散熱,發現雜菌污染可在沒長香菇時用清菌素、撲霉靈噴霧或塗刷,蟲害可用菊酯類農葯防治。
3,秋栽早生品種
(1)名稱和來源、基本性狀
目前,在生產上應用的品種主要有:L82-2、856、L9612、133、L62、L66、L26、Ct02、申香2號等。 ①1.82-2,該品種繫上海農科院食用菌所與慶元縣食用菌研究所合作選育的早生型高產品種,其子實體朵型圓整,中大葉型,單生或少有樅生,菌蓋深褐色,柄較細,中等長,畸形菇少,菇質較好,出菇溫度8—22℃,最適為14-19℃,菌齡60天,適宜接種期為7-9月,出菇期為10月~翌年5月,為秋春多生型。菌絲抗逆性強,宜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區應用,適於鮮菇脫水烘乾銷售。
②865,該品種系福建三明食品工業研究所引進篩選的早熟高產品種,其朵型圓整,中葉,單生或少有樅生,菌蓋茶褐色至黃褐色,肉質肥厚,柄稍長較細;出菇溫度8-22℃,最適14-18℃,菌齡55天,適宜接種期為7月—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以9月-11月和翌年3-5月出菇最集中。一般地區均可栽培使用,高海拔地區更理想,適於鮮菇和脫水加工干品。 ③L9612,該品種由慶元縣食用菌研究所引進篩選,其朵型圓整,大葉,菌肉肥厚,菌蓋茶褐色至深褐色,菌褶較疏,柄短而細,菇質優,產量高而穩;出菇溫度12-25℃,最適17-22℃,菌齡55天,但在菌絲不夠成熟時脫袋畸形菇較多,適宜的接種期 6月-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在秋春季出菇量最多。該品種抗逆性強,一般地區均可引用。適於鮮銷和脫水烘乾銷售。 ④133,系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成功的早生型高產品種,其子實體大葉,朵型圓整,菌肉肥厚,菌蓋顏色較深,柄較短而細,產量高,菇質較優;出菇溫度10-25℃,最適15-22℃,菌齡6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6—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在秋季和春季各有一個出菇高峰期,在一般地區均可栽培應用。主要適於普通鮮菇或脫水烘乾銷售。 ⑤L62,系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的高產型早熟品種,其子實體中等大小,朵型圓整,菌蓋平整,黃褐色或茶褐色,柄短而細;出菇溫度9-23℃,以14-20℃為最適,菌齡65天,適宜接種期6-9月,出菇期9月—翌年4月,為秋春多生型,能適應一般的栽培環境,可適用於栽培普通菇,也是栽培花菇的理想品種,適於脫水烘乾和保鮮銷售。 ⑥L66,該品種系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為早熟型產穩定品種,其子實體中大葉,朵型圓整,肉質肥厚緊實,菌蓋茶褐色至深褐色,柄中粗,稍長,菇質較優;出菇溫度10-23℃,最適為14-20℃,菌齡65天,適宜接種期6-9月,出菇期 9-翌年4月,屬秋春出菇型。該品種適應性較強,一般地區均可栽培應用,適於保鮮銷售,也適合脫水烘乾。
(2)栽培關鍵技術
①秋栽早生品種的菇木製作正處在高溫的夏季,要時刻注意栽培環境的清潔衛生和按操作程序做好滅菌接種,提高接種成品率。 ②在進行菇木的刺孔通氣時,要注意培養場地的溫度。溫度最高在30℃的天氣不進行刺孔通氣。 ③菇木轉場安排在香菇菌絲布滿全袋之後,日最高氣溫低於25℃的天氣。菇木脫袋時需有部分轉色,手握菇木有彈性,瘤狀突起物軟化,個別菇木出現菇蕾。 ④脫袋的菇木覆蓋薄膜保濕促其氣生菌絲萌發,然後掀動薄膜降濕促其菌絲倒伏,噴灑清水促其轉色,拉大溫、濕差催蕾。冬季應盡可能提高棚內溫度,每潮菇結束後,視菌棒情況合理養菌,及時補水。
(3)雜菌和蟲害的預防
雜菌和蟲害的預防重點是接種時雜菌污染(主要有鏈孢霉、木霉、毛霉)、培菌期的悶堆燒菌、脫袋後的木霉和青黴污染及翌年春季的菇蚊。預防的措施有:搞好環境衛生,應用「增溫劑」新技術製作菇木,嚴格接種無菌操作,加套外袋,脫袋後加強通風,發現嚴重污染的及時處理。脫袋後木霉污染的可用清菌素或撲霉靈進行噴霧或塗刷,對菇蚊等可用專用蚊香進行熏蒸防治。
4.地栽品種
目前,生產上應用的品種主要有Cr04、L33、L26、CrO2。
(1)名稱、來源和基本性狀
①Cr04(見春栽夏生品種)。
②L33(見秋栽早生品種)。
③L26,該品種系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引進篩選,其子實體朵型圓整,中大葉型,菌肉肥厚,菌蓋深褐色或棕褐色,少有鱗片或纖毛,菌柄短而細,產量高,菇質優;出菇溫度10-25℃,最適18-22℃,菌齡70天,適宜接種期1-4月份,出菇期4-12月份。該品種抗逆性強,適應性廣,適宜各菇區栽培應用,中高海拔地區更優,是覆土地栽的優良品種,也用於秋栽,主要適於鮮菇銷售和脫水烘乾。
CrO2系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的早熟高產品種,其子實體中葉,朵型圓整,單生或少有樅生,菌肉厚度中等,菌蓋黃褐色至茶褐色,柄短較細,後期菇朵型相對偏小,肉較薄,出菇溫度10-28℃,最適14-20℃,菌齡60天,適宜的接種期1-4月份,出菇期4-12月,適宜地栽,也可作秋栽早生品種使用。其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可在各地栽培應用,適合鮮菇和脫水烘乾銷售,也適於製作罐頭。
(2)栽培關鍵技術
①配製合理的培養料,一般在培養中加入3%-5%的玉米粉和適量的磷酸二氫鉀、硫酸鎂等,並適當增加麥麩。
②選擇好出菇場地,搭建遮蔭度最好的菇棚。場地要求水源充足,日照少,水溫低,排灌方便,沒有白蟻,棚內不應有直射陽光。
③覆土前7-10天對畦面及覆蓋用土進行消毒滅菌和殺蟲工作,消毒的方法有撒石灰、噴福馬林及氣霧消毒盒熏蒸等,殺蟲一般用敵敵畏噴霧和熏蒸。
④在培菌期視發菌情況需進行1-2次刺孔通孔,總刺孔量為50-60孔。
⑤適時脫袋覆土,脫袋覆土期為接種後50-100天(接種早的發菌較慢,發菌要適當長一些)。當菇已有部分轉色,手握菌棒有彈性,瘤狀突起物已變松軟,即為脫袋覆土適期,絕對不可以在已經有大量菇蕾發生時再覆土。
⑥科學的出菇管理:關鍵是降溫、通風、噴水保濕三項工作,覆土後2—3天蓋膜保濕促轉色,之後就一直不蓋膜。但在整個出菇期都是禁止雨淋菇木,每潮菇結束後,停止噴水
一周,後提高畦溝內水位,及時給菇木補水。
(3)雜菌和蟲害預防
雜菌和蟲害預防的重點是脫袋後的木霉,蟲害則為菇蚊、跳蟲、蛞蝓等。預防措施:將有局部污染的菇木與好菇木分開覆土,防止傳染,搞好菇棚環境衛生,對畦面及覆蓋用土進行全面的、徹底消毒滅蟲工作,提高菇棚的遮蔭及四周通風性,防止雨淋菇木。發現有雜菌污染可用清菌素、撲霉靈等進行噴霧或塗刷,蟲害則可用菊酯類農葯對整個菇棚及四周進行噴霧。

F. 食用菌栽培一般過程

配置培養料:食用菌栽培技術培養料的配置,也就是第一步需要配置食用菌栽培所需要的培養料,然後進行發酵一般在7到15天。
滅菌:食用菌栽培技術滅菌接種,一般採用常壓滅菌,水燒開後保持開鍋6~8小時,再悶一夜,待袋內料溫降至25℃以下時,將菌種接種於袋兩頭。接種應在無菌條件或接近無菌狀態的房間進行,菌種應選用活力旺盛、健壯、無雜菌污染的適期菌種。
食用菌栽培技術發菌期管理:接種後將栽培袋放入干凈的培養室內發菌培養,室內溫度保持22℃~25℃,正常情況下,接種後10~15天菌絲可伸入培養基20~25mm。如果發菌順利,接種後20~25天內菌絲可覆蓋整個料面,此階段要求挑出雜菌,並將發菌袋未滿的排在一起繼續發菌。
食用菌栽培技術搔菌及催蕾:發菌結束後要立即進行搔菌,把接下去的菌種塊挖掉, 使子實體從培養基表面一齊發生,如果培養基表面很乾,可以採用刮搔,即把老菌種種皮和5~10mm 培養基一起成塊刮掉,菌絲受搔菌的機械刺激和低溫刺激可形成原基,要保持空氣濕度90%~95%並加強通風,可抑制搔菌後袋錶面氣生菌絲的形成, 有利於催蕾出菇。此期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在95%左右為宜,溫度控制在10℃~15℃為宜,用報紙覆蓋或蓋膜保濕,以誘發出菇,一周後,陸續長出尖狀菌蕾,蕾頭白色為正常。
出菇管理: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通風,加大空氣濕度,保持空氣干凈,減少病蟲害。
食用菌栽培技術適期採收:每種食用菌採收時間不同,需根據品種和使用范圍來確定採收期。
根據高等大型真菌的生物學和生態學特點,以及我國菌物科學家長期以來致力研究開發的進展,許多名貴珍稀菇菌已被人們馴化栽培,形成產業化商品上市的結果,使名貴珍稀菌的類群的劃分也發生了新的變化。這里以現有觀點,綜合劉貴培等(2009)的劃分,大體分為以下三類。
(1)瀕危類主要是那些菇種因其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及對生境要求或因產地分布區域極為狹窄,棲息地或宿主遭到嚴重破壞,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甚至幾近絕跡,而且殘存的種群仍受到嚴重的威脅。諸如塊菌、松茸、乾巴菌、冬蟲夏草等。據雲南貿易真菌多樣性調查考察,瀕危類群菇菌只佔整個菌物類群的1.1%,說明品種極少,且處境極為瀕危。此類品種已引起重視,如松茸已列入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2)珍稀類珍稀類群有重大的科學價值,為我國重要的自然生物可利用資源。諸如腹牛肝菌屬(Gastroboletus)、紅菇屬(Russula)、鵝膏屬(Amanita)、軸腹菌屬(Hydanangi—urn)、雞縱菌屬(Termi tomyces spp)。這些珍稀種群有30多種大都屬於單型種,中國特有特殊種屬,區域性分布代表類群,成為演化過程中的孑遺或殘遺種,對生態環境植被恢復具有重要的生物學和生態學意義。人工栽培雖有成功的報道,但只聞其名,市場不見其貨,價格仍處貴位。如羊肚菌、牛肝菌、紅菇、綉球菌、白參菌、雞縱菌等雖有報道栽培成功,但市場產品奇缺,現有價格為,羊肚菌干品1 500-3000元/千克,紅菇干品400元/千克,雞縱菌鮮品150元/千克,因此仍然是穩坐「珍」位。
(3)稀少類主要指的依賴天然野生的林木外生菌根菌和與昆蟲類共生的類群。諸如塊菌、松茸、牛肝菌、雞土5L菌、紅菇、虎奶菇、紫丁香蘑、雞油菌、松乳菇、奧德蘑(水雞縱)、綉球菌、青頭菌、珊瑚菌、黃柄雞油菌(喇叭菌)、梭柄乳頭菇(老人頭)等。這些珍稀品種產品數量極少。《中國食用茼年鑒))2007年統計資料顯示:全國松茸產量僅有1 535噸,牛肝菌16172噸,羊肚菌1082噸。這三種產品總和為18789噸,僅占列表統計的食用菌27個品種總產量。682萬噸的0.11%,產量極為稀少,身價不凡。因此,對於茵根性和昆蟲性野生食用菌的人工培育,實現可持續利用,一直是世界的難題和創新研究的焦點。

G. 食用菌追肥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1)要講究追肥方法

營養液的添加通常有四種方法:噴施、浸泡、灌穴和注射。

①噴施法的時間以子實體大量出現時為宜。噴施時應注意噴頭不要正對著子實體,同時注意「四不噴」:一是幼小菇蕾不噴,避免「腫死」; 二是剛采過菇或有菇殘體處不噴,以免引起細菌性病害;三是空氣濕度過大時不噴;四是菇棚房內病蟲害嚴重時不噴。

②浸泡法主要用於袋栽的食用菌。在采完1~2潮菇後,若栽培袋呈嚴重缺水狀態,可將其放在配好的營養液中浸泡,直到其恢復到接近原重時為止。採用浸泡的方法添加營養液,只需在營養液池中放入菌袋後搏宴攜壓上重物即可,但浸泡的時間不應過長,若菌袋失水過多,可以分幾次浸泡。

③灌穴法主要在菌床上使用,當菌床出菇較多、養分消耗過大時採用此法。具體方法是:將菌床上的覆土扒開,按10厘米的穴距將漏斗插入料面內,每穴灌4~7毫升營養液,添加完營養液後覆土。

④注射法主要是在菌棒出菇較多,養分消耗過大,空氣濕度過大時採用。

(2)用量、濃度要適當

施肥要結合噴水有計劃進行,採用少噴、勤噴、菇多多噴的方法。即每次噴施濃度要小,中間要隔5天左右,進行清水管理,促進營養的吸收利用,防止營養過剩,否則施肥後造成料表或菇體有機物質的滯留,而招致病蟲雜菌,適得其反。一般在二潮菇後噴施,用量不可一次性過多,否則會使培養料濕度加大,對菌絲生長不利。

營養液濃度過高時,不僅菌絲吸收困難,而且還會因滲透作用而妨礙菌絲的生長;濃度過低時,生理效應不明顯,達不到高產高效的目的。在適宜的濃度下,添加營養液時還要根據培養料的含水量而定。若培養料含水量較高,應加大營養液的濃度,減少用水量,添加後加大通風量;反之,則應降低濃度,增加用水量。常用的營養液濃度為:尿素0.3%~0.5%,磷酸二氫鉀0.2%。激素的施用量、濃祥耐度更應嚴格掌握。

(3)營養液忌成分單一

應經常交替使用幾種營養液,這樣子實體生長所需營養既全面又合理。在菌床上,一般先施用增添養分的營養液,然後再施用高效營養液,這樣才有利於子實體生長。如果用激素刺激食用菌生長,應在補充過營養液之後再使用。

(4)要注意環境變化

當氣溫達20℃以上時,菌絲難以形成優質的子實體(高溫型品種除外),可不添加營養液。若培養料已被雜菌污染,一定要先去除雜菌後再添加營養液。為防止雜菌污染,也可在添加營養液的同時加入一定量的抑菌劑,以防止雜菌孳生蔓延。高溫下不宜採用含糖量高及高蛋白類作追肥,以免病蟲孳生。

(5)充分消毒

對有機肥料,如堆肥和糞尿,要充分腐熟或燒煮消毒,不得含有病菌和蟲卵。補充施用豆漿汁、馬鈴薯汁等植物浸出液,要現配現用,不可久置,以免酸敗變質。

(6)慎重選肥用肥

現在市面上有不少所謂「蘑菇高產素」之類的產品,如增產、增壯、增大、增肥、增白等。在選用時,一定不要為一些偽劣產品的「美麗的謊言」所欺騙,定要先做試驗,且需將施肥後的基伏蘑菇產品送往國家相關檢驗檢測部門進行化驗分析,確認無毒、無殘、效果較好時再擴大使用,尤其是各生產基地的技術負責人員,一定不可麻痹大意。再如,現有人將植物激素如2,4-D、乙烯利、比久等用於食用菌生產,但這些植物激素只是增強或加速了蘑菇體內細胞的分裂和拉長,增加了蘑菇的體積,提高了吸水量,並不能從根本上提高栽培生產的生物學效率,並且入世後,國際、國內市場對無公害食用菌的要求越來越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現麻煩。

閱讀全文

與食用菌催蕾使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投籃瞄準方法和技巧 瀏覽:739
馬粟樂使用方法 瀏覽:314
食用油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675
食用油哪些方法 瀏覽:120
健身地膠點訓練方法 瀏覽:745
透明手機解鎖方法 瀏覽:988
2021年智慧樹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試題答案 瀏覽:706
測量鋪貼瓷磚平整度的正確方法 瀏覽:362
如何確定齒輪的製造方法 瀏覽:611
公路涵洞測量方法 瀏覽:638
對數方程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87
導泄作用的研究方法 瀏覽:94
生態建設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572
職位評價技巧和方法 瀏覽:305
有治療近視的方法嗎 瀏覽:747
蟲草花的最佳食用方法煲湯 瀏覽:377
寶雞扶風種植方法 瀏覽:678
目前術後疼痛臨床最常用的方法 瀏覽:971
衣櫃空心橫桿的正確安裝方法 瀏覽:851
梨花燙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