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捏脊療法的操作方法
捏脊的具體操作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用拇指指腹與食指、中指指腹對合,挾持肌膚,拇指在後,食指、中指在前。然後食指、中指向後捻動,拇指向前推動,邊捏邊向項枕部推移。另一種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與屈曲的食指橈側部對合,挾持肌膚,拇指在前,食指在後。然後拇指向後捻動,食指向前推動,邊捏邊向項枕部推移。上述兩種方法可根據術者的習慣和使用方便而選用。
兩手沿脊柱兩旁,由下而上連續地挾提肌膚,邊捏邊向前推進,自尾骶部開始,一直捏到項枕部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風府穴)。重復3~5遍後,再按揉腎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為一個療程。慢性疾病在一個療程後可休息1周,再進行第二個療程。
1、捏脊的部位為脊背的正中線,從尾骨部起至第七頸椎。即沿著督脈的循行路線,從長強穴直至大椎穴。如頭面部症狀明顯(目紅赤、癢澀羞明、鼻腔紅赤、牙齒松動、牙齦潰爛、面黃肌瘦、唇紅煩渴、面紅煩急、驚悸咬牙等)者,可捏至風府穴。捏拿完畢,再按腎俞穴。
2、施術時患者的體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為宜,務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鬆弛為目的。
3、在捏脊的過程中,用力拎起肌膚,稱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稱「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稱「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單捏不提。其中,單捏不提法刺激量較輕,「捏三提一法」最強。
4、施術時可根據臟腑辨證,在相應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挾提,以加強針對性治療作用。如厭食提大腸俞、胃俞、脾俞;嘔吐提胃俞、肝俞、膈俞;腹瀉提大腸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腸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腎俞、照明俞、肺俞;尿頻提膀骯俞、腎俞、肺俞;煩躁提肝俞、厥陰俞、心俞;夜啼提胃俞、肝俞、厥陰俞;失眠提腎俞、脾俞、肝俞;呼吸系統病症提腎俞、肺俞、風門等。
B. 捏脊背的具體方法捏脊有什麼好處需要注意什麼
捏法分三指捏法和二指捏法,具體操作如下:
1.三指捏法:兩手腕關節略背伸,拇指橫抵於皮膚,食中兩指置於拇指前方的皮膚處,以三指捏拿肌膚,兩手邊捏邊交替前進。
2.二指捏法:兩手腕關節略尺偏,食指中節橈側橫抵於皮膚,拇指置於食指前方的皮膚處,以拇指、食指捏拿皮膚,邊捏邊交替前進。
捏脊的動作要領如下:
1.應沿直線捏,不要歪斜。
2.捏拿肌膚松緊要適宜。
捏脊應注意以下幾點:
1.捏拿肌膚松緊要適宜。
2.應避免肌膚從手指間滑脫。
3.應沿直線捏,不要歪斜。
捏脊療法是以中醫的陰陽、氣血、經絡學說作為理論指導並以中醫的辨證施治為原則,通過在脊柱部由下而上且連續地夾起肌膚,邊捏邊向前推進,起於尾終於項枕部來達到防病治病之目的。它的操作部位是脊背部,所涉及的經絡主要有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脊柱為督脈循行之主幹,《難經》曰:「督脈者,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里,上主風府,入屬於腦。」督脈與六陽經有聯系,稱為「陽經之海」,故其統攝一身之陽,全身陽氣的運行無不與之有關。足太陽膀胱經行於脊柱兩旁,各臟腑背俞穴均在背部膀胱經上。捏脊療法通過對督脈及五臟背俞穴的刺激,可以達到調整陰陽,調和氣血,恢復臟腑功能的作用。現代醫學已經闡明,脊柱既是支撐人體的骨性主幹,又是腦、脊髓通向軀體各臟器、組織發出神經根的地方和通道,人體的植物神經節、干,主要分布於脊柱兩側。捏脊療法通過對這些神經節、乾的刺激,藉助復雜的神經、體液因素,整體地、雙向地調整內臟功能,從而達到增強體質治病保健的目的。捏脊療法簡單易行,治療廣泛,療效確切,痛苦小,無副作用,很符合目前無創痛療法的發展趨勢注意事項
1.
捏脊宜在室內進行,並應注意室溫適中。在冷天捏脊,室內應升爐子,以免著涼;在熱天捏脊,則應注意通風,但不要讓風直接吹著病人。
2,捏脊的時間,最好在早晨進行,剛吃飽,不宜捏脊,捏脊後,也不宜馬上進食。
3.捏脊的手法要輕柔,兩手用力要均勻,不要捏得太快。
C. 如何正確給寶寶捏脊
你好,捏脊法的操作方法: 一、每晚睡前施治,受術者最好空腹。 二、先用雙手拇指及食指夾起尾椎兩旁的皮下組織,食指及中指在前導引,拇指下壓並往前推,一松一緊,由腰部開始往肩頸部有規律地捏。最好不要中途間斷,以利經氣流通。 三、到頸部時算作一次完成,再重覆第一步,由尾椎往上捏脊,每晚由下而上捏六遍,背部...輕松感,第二天晨起通體舒暢。一開始經絡阻止嚴重者在捏完後的幾天內,背部還會有疼痛感,但會越來越輕松,不必擔心。 四、遇到肌肉僵硬、阻塞嚴重的情況,被捏者可能會疼痛難忍,此時可力度稍減或稍停片刻(但手指不可放開)。 五、大人小孩均可捏,小嬰兒則建議用食指及中指沿脊椎兩旁按摩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