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秋季食用菌生產方法

秋季食用菌生產方法

發布時間:2023-06-12 10:16:55

⑴ 平菇菌種如何製作

一、生產季節
平菇的制種和播種時間,因各地氣候不同、品種耐溫程度不同而有差異。以華中、華東、華北地區為例,利用自然氣溫生產平菇,一般中、低溫型品種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制原種,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制生產種;中溫型品種在11~12月制原種,1~2月制生產種;高溫型品種在3~4月制原種,4~5月制生產種。播種可分為秋播、冬播和春播。秋播的播種期在8月中旬至10月上旬。8月上旬以前播種的,因日平均氣溫在25℃以上,雖然出菇較快,但在發菌期容易遭致雜菌污染。秋菇的最適播種期在8月下旬至9旬下旬,此時日平均氣溫已降至20℃以下,於雜菌生長不利,一般經35~40天方可出菇,從事大批量商品菇生產最好在這段時間內播種。冬播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播種。10月下旬播種的,約經兩個月方可出菇,春節前後進入盛產期,有較好鮮菇市場;11月下旬播種的,需80~90天,至次年3月初氣溫回升時方可出菇。春播在2月以後播種,雖然氣溫較低,發菌慢,但很少有雜菌污染,至4月中、下旬出菇,遲至3月以後則不宜播種。
二、配料和拌料
傳統配方一:玉米芯80%,麥麩18% 石膏1% 石灰1% 多菌靈 0.15%
傳統配方二:棉籽殼70% 麩皮12% 過磷酸鈣 1% 稻草1.5% 糖 l% 石膏1% 多菌靈 0.15%
傳統配方三:玉米芯69% 豆稈30% 石灰0.5% 過磷酸鈣0.5% 多菌靈 0.15%

雪梅內部配方:即用「菇耳壯」拌料,為食用菌提供全面營養,以利菌絲體的生長繁殖,達到適合平菇生長發育的碳氮比。本配料方法在降低成本方面,每一萬袋節省精料1200元,並會增產30%-40%。
雪梅推薦配料方法
二級種配方
鋸末:80斤
麥麩:3斤
玉米粉:2斤(或白糖半斤)
菇耳壯:0.16斤
石膏:0.8斤(必須純石膏)
三級種配方
棉籽殼、鋸末(或混合料):80斤
菇耳壯:0.18斤
石灰:1斤
多菌靈(無硫、25%粉劑):0.15%

原料要求無霉爛。混合料比單一料效果好。秸稈、玉米芯等原料要粉碎成粗屑或玉米粒大小顆粒狀。
以上配方中,用棉籽殼、木屑、玉米芯作培養料生產平菇的,先把各配方的乾料拌勻,再分別把菇耳壯和多菌靈溶於溫水中,邊拌料邊加水,勿使拌水流失,含水量達到65%左右。拌完料後堆在一起燜12小時,讓其充分吸足水,將酸鹼度調至pH7.5左右,此時含水量65%(用手用力握,指逢間有水滲出,但不下滴為宜),然後裝袋、 滅菌。
若用秸桿粉作培養料的,為防止吸入粉塵,應帶口罩操作。
以上摘自 柴河食用菌學會《平菇栽培技術》,希望對你有用。

⑵ 食用菌(蘑菇)的生產流程方法以及在新農村示範村的市場可行性分析

一、食用菌市場情況調研分析

中國已成為世界上食用菌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年生產量達到1000萬噸,佔世界總產量和出口量的70%。致富5000多萬中國人。食用菌是一種投資低、見效快、利潤高的項目,一般利潤至少百分之百,產出是投入的2—3倍,經濟效益高於其他行業。

但是,近年來國內有一些生產食用菌大棚,由於設備簡陋不配套、衛生管理水平低下、菇農素質不高,加上使用大量農葯,導致香菇產品的質量和產量不合格與不穩定。

依照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新型食品開發發源符合「天然、營養、保健」的原則之外,還要求具備營養功能、嗜好功能和生理功能,故此,中國食用菌要走出國門,打入世界市場。就必須在食用菌栽培與加工上作到科學管理,無公害環保。

二、項目的介紹

食用菌(`````)實驗基地,經過實地考察,項目擬投建在.``````

佔地約25畝(標准為例).項目擬投資900萬元,.項目是以節能、低耗、無公害、環保為宗旨,項目技術水平將定位在高品質、高產值、高附加值的無公害食用菌栽培與加工的產品方面。

項目實行國家指導,地方政府扶持,企業經營,帶動農戶,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為農民增產增收,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貢獻。

(一)項目主要內容

該基地擬建三個項目:

一是建立以食用菌為主產品的三級制種生產流水線;

二是建立以順季節生產食用菌為主的無公害栽培基地;

三是建成食用菌保鮮加工車間。

1、建立年產120萬袋食用菌栽培種的生產線

(1)擬建一流的食(葯)用菌保育種中心;

第一階段有地收集可適於當地氣候的使用菌優級菌種作為生產的當家品種;

第二階段對引進的優良菌種進行小規模的出菇試驗,成功後再擴大面積栽培;

第三階段全面收集野生可食用菌,針對性的進行栽培試驗,為生產提供新品種、新菌株。

(2)對培養基進行探研,研究出能充分利用當地原料資源並能提高產量與品質的最適配方;

(3)簡化制種原料加工工序及相關設備;

在生產中應將枝椏條與粉碎工序合二為一,將桔桿類切斷與粉碎工序集為一體,將大簡化生產工序與生產成本;

(4)節能型的滅菌生產線的技改工程

1)投建軌道車與常壓滅菌鍋並在外殼包覆100——200mm厚的 膨脹珍珠

岩與礦渣棉,將大大提高保溫效能;

2)在常壓滅菌鍋後面建成開放式接種車間,並使用生產栽培種的數量達到

4000袋以上。

(5)在環保工程方面

應定時、定量嚴格檢測生產原料中的農葯殘留量與金屬含量是否超標,另應防止轉基因抗蟲棉的棉籽殼、施過倭壯素的稻草及使用過抗菌劑的雜木屑作為培養料。

對水質與空氣應定時進行送樣或現場抽樣檢測,凡不符合環保標准與衛生標準的一律不準進行生產。

2、擬建立54座鋼塑結構標准化的栽培大棚

栽培大棚式的選擇——採用鋼塑結構的栽培大棚

1)栽培大棚規格:跨度:8米;肩高:1.5米;頂高:2.5米:長度:25米:

2) 鋼管直徑:22毫米:管壁厚:1.2毫米;

3) 技術指標:抗風能力:風壓652pa;風力11級;承壓:雪壓294pa;

4) 其它配件:門、遮陽薄膜、防蟲網、噴水系統等;

5) 在栽培場所應建可調試的圍棚,頂部與四周用一層或多層遮陽網,內層再用高密度防蟲網,為生防起雙重調節與保護作用。即將遮陽控光,棚內控濕、控溫與防蟲等多功能溶為一體。

3、 擬建年產100噸保鮮菇流水線

1) 投建500立方米的高溫冷庫;

2) 投建分撿車間、加工車間、包裝車間、下腳料處理車間。

該項目以節能、低耗、無公害、環保為宗旨,使之成為適於國情、高效型的現代化菇類工廠,達到國外同類生產水平。

本項目採用高起點、高投入、高產出,成為現代化食用菌產業化的楷模之一。項目的技術水平將定位在高品質、高產值、高附加值的無公害鮮菇栽培與加工產品方面。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 全部設計應立足在使食用菌生產集約化、產業化、商品化;

2) 選育出適於在本設施內進行多種菌類栽培的優質高產新菌株;

3) 不斷總結出優質、高產、高效的栽培配方與生產技藝,同時還應與其設備生產流程相配套;

4) 堅持以生物防治與物理防治的方針、建立無公害、無污染、環保型的病蟲防治體系。

⑶ 菌種製作方法 教程,附食用菌種植技術

首先將用來製作菌種的枝條剪成小段,放在消毒池內,壓蓋好加入清水沒過枝條。泡透後再加入少量的生石灰,直到pH值呈現偏鹼性為止。製作時一定不要使用培養基已干縮或老化的一級種,以免影響菌種的成活率或導致生產性狀退化。啟用保藏的一級種時,應認真檢查是否有污染現象。

一、菌種製作方法教程

1、首先要將用來製作菌種的枝條剪成一小段,然後將其放在消毒池內壓蓋好加入清水,清水一定要沒過枝條。將枝條泡透後加入少量生石灰,直到pH值呈偏鹼性為止。然後將枝條瀝干水分裝入聚丙烯菌種袋,袋子一定要放在高壓鍋內蒸煮3-10個小時進行滅菌,放涼後就可接種。

2、接種時要注意,不要使用培養基已干縮或老化的一級種,這樣可以避免影響菌種成活率或導致生產性狀退化。長期保藏的菌種,在使用前必須放在恆溫箱中活化培養,提高培養溫度,活化培養時間一般是1-3天左右。

3、如果要使用保藏的一級種,必須要檢查是否有污染現象。比如試管斜面上呈現黑色、綠色、黃色等菌落,就說明菌種已遭受黴菌污染。將試管迎亮光觀察,如果在氣生菌絲下面有黃褐色圓點或不規則斑塊,也表明菌種被細菌污染了。

二、食用菌種植技術

1、首先調配好合適的基質,食用菌和植物不同,它適宜生長在木質纖維的基質中。因此可以使用玉米芯、棉籽殼、木屑等進行壓制消毒殺菌,然後將其作為栽培食用菌的基質使用。

2、食用菌包括了很多種菌類,大部分的菌類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就是不耐高溫。菌類在溫度過高、氣候炎熱的天氣裡面會生長緩慢或停滯生長,因此植株的溫度必須控制在24-27°C之間。

3、食用菌一般對陽光沒有需求,它和植物不一樣,菌類不需要進行光合作用。因此一定要為栽培食用菌的容器做遮光處理,不能有太明亮的光線進入其中,如果沒有做好遮光處理,食用菌也可能會死亡。

4、大部分食用菌喜歡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所以它們不需要人工澆水,只靠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和基質中的水分生存。種植者必須保證栽培食用菌的容器周圍有一定空氣濕度,這樣可以為食用菌提供充足的水分。

⑷ 食用菌母種製作技術

在食用菌生產中,母種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母種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食用菌產量的高低和栽培的成敗。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了食用菌母種製作技術,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食用菌母種製作技術

製作培養基

先將新鮮無病害搜斗的馬鈴薯洗凈,去皮後切成小薄片,稱20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20分鍾後過濾,其濾汁為馬鈴薯煮汁。然後在馬鈴薯煮汁中加瓊脂20克和蔗糖20克煮溶,後補足水至1000毫升,調節pH值在5.5~6。調好pH值後進行分裝,一般將培養基裝至試管的1/4處,而後加蓋棉塞,再用牛皮紙將試管每10支捆成一捆。分裝時,注意培養基不可沾在近試管口的壁上,以免日後生黴菌。分裝後要立即進行高壓滅菌,不可過夜。

高壓滅菌

將用牛皮紙捆好的試管 (棉塞朝上)豎直放入高壓鍋內進行滅菌。在0.11兆帕壓力下維持30分鍾,即可達到滅菌目的。滅菌時,放汽要充分,否則影響滅菌效果。開鍋取出試管後趁熱擺放,使培養基成斜面。試管的斜面以距棉塞3厘米為宜,斜面擺成後,不宜再擺動。

一級菌種擴管

擴管要在無菌條件下進行,先將擴管工具、培養基及菌種放到擴管箱內,然後按每立方米用高錳酸鉀5克、40%的甲醛溶液10毫升的量進行熏蒸消毒30分鍾。擴管方法:先將擴管鏟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消毒,然後拔掉母種管上的棉塞,鏟一塊米粒大的母種,在酒精燈火焰無菌區內迅速送入菌種試管內。擴管後的母種培育10~15天即可投入生產。

食用菌母種怎麼製作

母種製作:

母種培養基配製:母種培養基的原料是馬鈴薯,葡萄糖,蛋白腖,水,瓊脂粉,以配製一千毫升的母種培養基為例,將馬鈴薯去皮後稱重200克,葡萄糖20克,瓊脂粉20克,蛋白腖10克,用量杯量取1000毫升的水倒入鍋中,用刀將馬鈴薯切成片加入鍋中,用文火煮沸,煮至用筷子輕輕一插既可插入,這時可以用四層的紗布過濾煮好的馬鈴薯汁,然後倒在量桶里,看一下,如果不足一千毫升可加水補足一千毫升,在倒入鍋中煮,最後加入稱好的葡萄糖、瓊脂粉、蛋白腖,為了防止鍋底燒焦要邊加熱邊攪拌,煮至完全溶化,母種培養基就配製好了。

母種培養基的分裝:

母種培養基配製好後要分裝以試管中,這里用到的試管規格為18毫米X200毫米,每7根試管紮成一捆,分裝培養基時用漏斗下面接一根塑料管,在通塑料管接裝到試管內,分裝量為試管高度的五分之一左右,分裝完後及時用棉塞裝試管口塞住,防止其它雜菌侵蝕。要注意,母種培養基的溫度降到45度以下時凝固,所以分裝過程要在母種培養基凝固之前完成。

母種培養基的滅菌:

用白紙包裹試管口,在用繩子將白紙扎緊,將試管放入高壓來菌鍋中高壓來菌,蓋上鍋蓋,壓緊螺帽,在壓力為0.5MPa條件下持續來菌30分鍾,來菌完後在讓其在鍋內自然冷卻一小時,待壓力為零時就可以打開鍋將試管取出來,這樣母種的培養基就製作好了。

製作母種:

母種接種:母種的接種也是在無菌工作室的無菌箱中進行的,另外要選取品質優,長勢好的蘑菇來提取菌絲,分別用酒精棉球擦拭雙手和蘑菇表面進行消毒,點燃酒精燈然後把長柄小刀放在酒精燈火焰上消毒2至3秒鍾,用消毒後的小刀割開新鮮蘑菇的菌柄,在菌柄與菌蓋連接處用小刀切割一小塊蘑菇組織,打開母種培養基試管瓶塞,為了避免雜菌感染,要將試管口靠近酒精燈火焰,用長柄鉤針鉤取切割好的蘑菇組織帶到試管中,放在試管培養基斜面的中部,退出長柄鉤針,將棉塞在褲盯火焰上消毒,塞住試管口,母種的接種工作就完成了。

接種以後把試管放在攝氏25度的培養箱里進行培養。蘑菇的種子在適宜的溫度下開始了生長發育,長出了嫩嫩的菌絲,蘑菇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以菌絲體的形式積累和吸取營養,逐漸發育的。5——胡漏和10天左右,培養基里長滿了菌絲體,這就是蘑菇的母種。

由於母種的數量少還需要擴大種源增加繁殖。

食用菌母種其他製作方法

母種多用半合成培養基培養。母種的生產應有一個計劃,即預計某一時期內所用生產種的數量,從而確定母種生產的數量。母種第一代盡量多轉出斜面管,減少轉管的代次,避免造成菌絲生活力下降、出菇率低等現象。斜面管在攝氏4度冰箱可保存3個月,但最好在一個月內使用。加石蠟油的斜面在攝氏4度時保藏時間可長些。母種擴大生產前要經嚴格檢查是否污染病蟲害、標簽是否齊全,是否經過出菇試驗等全面考核才能進行擴大生產。第一次母種轉管,每管可轉出60-80管第二次母種。第二次母種一部分用於轉接原種使用,一部分保藏。同樣做法,一般母種經3-4次代轉傳為好。

斜面母種轉管方法:轉管過程應在無菌箱或無菌室進行。工作人員、工作環境、一切器材要經嚴格消毒或滅菌。接種前斜面試管用75%酒精抹擦,酒精燈旁用拿接種鏟的手的指間拔下棉塞向外夾著,火焰輕輕燒過管口才轉管,已滅菌後稍涼的接種鏟先在母種斜面上縱向切成2毫米寬的長條,再用接種鏟沿斜面的水平方向深約2-3毫米鏟離,然後用接種鋤將斜面橫向切成寬2毫米、長4毫米的小塊。用接種鏟把斜面前段約1厘米的部分除去,其餘菌種逐一小塊接入空白斜面培養基內,菌種塊放在空白斜面的中部為好。把管口燒過,塞上棉塞。以上操作在無雜菌條件下進行,稱為無菌操作。離開酒精燈,寫上標簽。新接上的菌種立即進行適溫培養。當原菌絲塊的菌絲萌發新菌絲時,可將原來溫度調低攝氏2-3度,讓菌絲緩慢生長,會更強壯,更有生命力。至菌絲長滿斜面即為菌種成熟。

⑸ 食用菌栽培有哪幾種方法

微生物的培養方法有三種,即純培養法、選擇性培養法和優勢培養法。
一、 菌種製作的基本設備
1、 食用菌菌種製作的工藝流程 培養料的貯備和預處理------- 容器、工具的洗滌------ 配料、培養基製作------ 滅菌------ 冷卻------ 接種------ 培養------- 貯存 2、 基本設施 ① 廠房:② 原料庫③原料預處理場地④ 洗滌室:5配料室⑥ 滅菌室⑦ 接種室⑧ 化驗室 ⑨ 培養室⑩貯存室 二、 純種分離 菌種的分離方法主要有:孢子分離法、組織分離法、基內菌絲分離法和土中菌絲分離法。
1、 孢子分離法:屬有性繁殖。對於香菇、平菇異宗結合的菇類,為避免產生單孢不孕現象,必須採用多孢分離法。單孢分離法主要用於雜交育種的研究。
⑴ 種菇的選擇和處理 種菇選擇的標准:必須純正,具有本菌株性狀,發育健壯,無病蟲害,成熟度適當。種菇選定後,首先除去附著在菇體表面的雜物,如蘑菇、草菇可用0.1%升汞浸泡消毒2-3分鍾,然後用無菌水漂洗3次,以洗除表面附著的葯物,最後用無菌紗布吸干水分。香菇、平菇可用75%酒精進行表面消毒。
(2)多孢分離法 ① 整菇播種法② 鉤懸法③ 貼附法 4菌褶上抹取孢子法⑤ 孢子印分離法 ⑥ 空中孢子捕捉法
(3)單孢子分離法 一般採用方法:平板稀釋法、連續稀釋法、毛細管法等。
2、 組織分離法
(1) 子實體分離法
(2)菌核分離法
(3)菌索分離法:對一些不易找到子實體及菌核的菌類
3、基內菌絲分離法 對於子實體只有在特定的季節下出現,平時不易採到,或子實體小而薄或呈膠質狀態
(1)菇木(或耳木)分離法 在食用菌繁殖旺盛期
(2) 代料基質分離法 分離前,選擇一批子實體發生早、產量高、菇體尚幼嫩且生活力強而無病蟲害的栽培袋,待子實體將近成熟時,去掉子實體,然後用75%酒精將培養袋進行消毒後,在培養料下1.5cm處挑取0.3cm的培養料小方塊組織,接入試管培養基的中央,置於恆溫下培養。
3、 土中菌絲分離法: 用於採集生長在土中的菇類菌絲體
三、制種技術 採用孢子分離、組織分離和基內菌絲分離等方法分離培養而獲得的純菌絲,經過原種的擴大培養和母種、栽培種的製作,即可作為食用菌生產用的菌種。
1、 菌種的類型 母種、原種、生產種
2、 培養基的種類 天然培養基、合成培養基、半合成培養基
3、 原種製作 從擔孢子或菇體組織直接分離培養獲得的原種或引進的原種
4、 母種及生產種製作 將原種菌絲體移植到由糞、草、木屑、棉籽殼或麥粒等原料配製成的培養基上,而製成的菌種稱母種。將母種再擴大繁殖製成的菌種,稱栽培種或生產種。
5、 培養基滅菌
(1)高壓蒸汽滅菌法 瓊脂培養基採用1.05kg/cm2 壓力,溫度121℃ ,滅菌45-60分鍾;母種和栽培種固體培養基採用1.2-1.5kg/cm2 壓力,溫度123-129℃ ,滅菌1-1.5 小時。 (2) 常壓蒸汽滅菌
6、 接種室消毒滅菌 熏蒸消毒法:甲醛與高錳酸鉀混合熏蒸法
(2)紫外線消毒:(3)石碳
酸滅菌
7、 接種 在無菌條件下,將原種或母種菌種移接到經過嚴格滅菌的培養基上,稱為接種。 8、 菌種培養
四、菌種保藏方法及復壯技術
1、 菌種保藏方法 菌種保藏的基本手段是採用低溫、冷凍、乾燥、減少供氧量等方法,終止其繁殖,降低其代謝強度,使之處於休眠狀態。

⑹ 我想知到食用菌的培育方法.

食用菌是集「天然、營養、保健」於一體的優秀綠色食品;又是利用秸桿、凈化環境、投資少、見效快,少用耕地,立體栽培,高效生產的生態工程;而且消費量大,國內外市場廣闊,是21世紀具有發展前景的生物產業。

一、食用菌的栽培價值

食用菌是指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如磨菇、香菇、草菇、平菇、木耳、靈芝、猴頭等,它們與植物不同,沒有葉綠素,不能利用光合作用形成營養物質,而是靠腐生或寄生方式生存。我國已知食用菌不少於850種,能夠人工栽培超過60種,有生產規模的有20多種。

1、營養價值:

食用菌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被譽為「山珍」。一般含蛋白質(鮮菇)4%左右,比蔬菜、水果的含量高4-12倍。一斤干菇蛋白質含量20-25%,相當於2斤瘦肉,3斤雞蛋,12斤牛奶的含量。而且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維生素、礦質元素都很豐富。

2、葯用價值:

食用菌中含甾類、三萜類、有機鍺和多糖體對調節人體機能,提高免疫力、抗腫瘤、降血壓、降血脂和膽固醇、抗病毒、延年益壽、抗衰老都有顯著效果,是一種保健食品。

3、生態價值:

食用菌能直接利用農作物秸桿中的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轉化為人類可食用菌的蛋白質。全世界每年可生產2000億噸有機物,但只有1%的是澱粉、脂肪、蛋白質,絕大多數都是纖維、木質素等,如果利用食用菌來轉化,可以支持10倍以上人口的生存,而且減少污染,促進生態平衡,是二維農業(植物、動物)向三維農業(動物、植物、微生物)發展的重要內容。

二、育菇致富的有利因素

據有關部門統計:1986年我國食用菌年總產58.5萬噸;1994年為264.09萬噸;2000年超過450萬噸,預計到2010年發展到600萬噸以上,成為世界強國,這是我國農村地區發展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農民致富的好門路。

1、原料多,成本低,投資少。稻草、木屑、玉米芯、豆秸、棉子殼等秸稈,以及麥麩、米糠、畜禽糞,都是長菇的優質原料,所需器材罐瓶,塑料袋等也很平常;場地要求不嚴,空餘房屋、大棚、樹林、家前屋後都可發展;一般說二、三百元就可上馬,一兩千元就可辦一個象樣的菇房。

2、生產周期短,見效快。長菇與栽培其他作物和養殖相比,見效快。從播種到采菇,草菇只需10-12天;平菇25天;金針菇30天;猴頭菇40天;香菇60-70天;在生產中可根據各品種對溫度的不同需求,搭配利用,四季長菇,月月銷售,經濟效益更好。

3、操作簡便,勞力不強,技術易學。長菇並非深不可測,高不可攀的項目。只要認真、細心、嚴格,經過5-7天實際操作訓練,均可學會1-2種菇的制種栽培技術。

4、產量高,效益好,易銷售。一般說每公斤原料可產鮮菇1.5-2.5公斤,其中草菇產量低,平菇產量高。若一個家庭年投料5000公斤,一般產菇7000公斤以上,年收入1.5-2萬元,這是通常的情況。至於長什麼菇最賺錢,必須根據生產季節、自然資源、消費習慣、市場行情和技術能力而定,有一個發展和壯大的過程,一般說長菇效益為1:1.5-2.5。

三、食用菌對環境條件要求

食用菌生長發育所需的環境條件主要是營養、溫度、水分、空氣、光線、酸鹼度等因素。

1、營養:一般有腐生、共生、兼性寄生三種類型。

①腐生類型:分解枯草枯木獲取營養,如草菇、平菇、香菇等。
②共生類型:必須在活的樹木上生長,如鬆口蘑、牛肝菌。
③兼性寄生類型:如蜜環菌,既能在枯木上生長,又能侵入到天麻中生長。

營養物質主要是:碳原:纖維、木質素、澱粉、糖等,在酸的作用下分解供食用菌吸收。
氮 原:來源於蛋白質、氨基酸、尿素、氨、硝酸鹽等。
無機鹽:其中以磷、鉀、鎂元素最重要。

2、溫度:食用菌一生對溫度分三個階段要求:

①菌絲體生長階段,絕大多數的食用菌菌絲體生長范圍是5-33℃,適溫為20-25℃,一般菌絲體不耐高溫,但草菇在40度生長良好。

②子實體分化階段:一般比菌絲體低一些。

分為低溫型:最適溫度18度以下,如平菇、香菇等;秋季、冬季、初春出菇。中溫型:最適溫度20-24度,如雞腿菇、銀耳等,多在春秋出菇。高溫型:最適溫度24度以上,如草菇、高溫平菇多在夏季生產。

③子實體發育階段:比菌絲體要高些,但比分化階段要低些。

3、水分:培養料含水量十分重要,栽培過程中,空氣濕度也很關鍵。

培養料含水量一般為60%左右,空氣濕度一般為85-95%。

4、空氣:食用菌屬好氣性真菌,一定要滿足通氣條件。

5、光線:一般都在遮光條件下栽培,發菌需黑暗條件,子實體發育需散射光,否則出現畸型菇。

6、酸鹼度:(PH值)

絕大多數食用菌喜酸性環境,菌絲生長PH值最適為5-5.5,大於8則受到影響。由於滅菌和料易酸化的關系,配料時,培養基應略高於菌絲需要值。

四、食用菌生產的基本設備

食用菌生產包括制種和栽培。制種設備較多,由簡到繁,由粗到精,直至系列化、現代化生產,有一個發展過程;栽培需場所和菇房,也有一個規模和規程,都需要逐步投資和發展。

1、滅菌鍋:有高壓滅菌鍋和常壓滅菌灶兩種。高壓滅菌在1.1公斤/厘米2壓力下滅菌30分鍾,可殺死斜面試管中的雜菌;在1.5公斤/厘米2壓力下滅菌1小時,可殺死蘑菇瓶中棉子殼、木屑等培養料中雜菌。有條件可購置手提式醫用消毒鍋,一次可消毒50-60支試管或10隻蘑菇瓶。常壓滅菌灶:是用磚塊水泥製成,蒸鍋上放消毒物,只需把水燒開並保持6-8小時;停火後再燜1-2小時;一般做為生產種消毒使用。

目前簡易消毒有採用蒸籠間隙消毒,把水燒開並保持1-1.5小時,停火降溫30分鍾,再用大火燒開並保持1-1.5小時,消毒即可完成。微波爐消毒可用中高檔,開10分鍾時間消毒就可完成,也可採取間隙消毒法。

2、接種箱:一切菌種轉接、分離、擴繁都需在接種箱中進行;要求封閉嚴密,便於操作。一般簡易接種箱高50厘米,寬47厘米,長82厘米;在長的一側上方安裝一塊30×32厘米玻璃,以便觀察,下方留兩個直徑為14厘米的洞口,洞口上裝33厘米長的布袖套,袖口用松緊帶扎牢。箱內裝燈,有條件再裝一支紫外線燈。現在大面積生產上常採用開放式接種,這就需要購置一台接種器,在無菌風區域內接種。

3、恆溫箱:有專制的,也有土製地,土製的木箱可用雙層板,內填木屑保溫,箱內裝幾種規格燈泡,進行調節。現在也有用烘箱進行改制,一般保溫效果也很好。

4、培養室:要求乾燥、清潔、通風、有散射光,菌種入室前要消毒,室內應備有多層培養架,也需加溫爐,鐵皮管導出室外,以便排氣。夏季要有風扇,便於降溫。

5、制種用具

天平: 500克的普通天平
量杯: 用來計量水的體積有500、1000毫升兩種
試管:一般採用20×200毫米規格
小漏斗:
菌種瓶:
菌種袋:耐高溫的聚內烯薄膜,規格另種
酒精燈:
接種刀、鏟、針、鑷子、棉花、紗布等。

6、消毒葯物:甲醛:用於空間熏蒸消毒,每立方米需2毫升

高錳酸鉀:配成0.1%溶液,用於材料表面消毒,也可5克高錳酸鉀加10毫升甲醛混合熏蒸消毒。

新潔爾滅、漂白粉、多菌靈、石灰等都是常備消毒物品。

7、菇棚建設:

菇棚的建設,基本要求能遮陽,保持棚內三分陽,七分陰,只能散射光,不能直射陽光;其次能通風換氣,有出氣孔,同是能保溫保濕,便於操作管理和採收。主要形式有:

1、塑料小地棚:拱園形塑料小地棚一般寬1.0-1.5米,應根據菇床寬度來定。棚架用細竹竿或毛竹片,相互間距為0.3-0.6米,其上覆蓋薄膜,小地棚有很好的增溫保濕作用,是室外簡易菇棚的一種。

2、半地坑式大棚:半地坑式大棚是因地制宜、因陋就簡設計的較為適用的大棚,主要結構和特點是:⑴東西或南北走向都可以,一般長50米,寬6米,中間兩肋用竹竿撐起,上用竹或竹片弓成弧形。⑵四周用土垛牆,棚內地面下挖30公分左右,四周圍牆高50公分左右,中間起脊棚高2米左右。⑶用鐵絲加固骨架,上蓋農膜,四周用土壓實,上蓋稻草遮陰。這種棚造價低廉,保溫保濕,散射光均勻,通風性能良好,操作也方便。

3、日光溫室:這是一種利用日光作為能源的溫室,其保溫性能好,一般比外界高10℃以上,且溫差變幅也不大,它的後牆有土牆或雙層磚砌成,前面由支柱、橫梁等構成,棚面復蓋薄膜和草簾,後牆要留通風口。

此外還有鋼架大棚,栽培面積大、增溫快,但必需要加層遮陽網,冬季還要覆蓋草簾,才能保溫。

五、食用菌生產基本技術

(一)三級菌種的培育

用於生產的菌種一般要經過三個步驟。母種(一級試管種)的培養擴凡——原種(二級廣口瓶種)的生產——栽培種(三級菌袋種)的生產。

1、母種的培養:從孢子分離或組織分離得到的純菌種,在生產上叫母種。培養母種時,應根據不同食用菌菌絲所必須的生長條件選擇合適的培養基,進行擴大培養。⑴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PDA培養基),⑵馬鈴薯、蔗糖、瓊脂培養基(PSA培養基)。

配製方法:將馬鈴薯洗凈去皮,稱20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20分鍾左右;用紗布過滬去渣,在汁液中加20克瓊脂和25克白糖,加熱溶化,再補足水分至1000毫升,煮沸後趁熱分裝試管。後經高壓消毒,成斜面培養基,接種培養,成母種。

2、原種和栽培種的生產:將試管中培養好的母種分割成4-6塊,移接到棉籽殼、木屑或糞草等廣口瓶培養基中,經過恆溫培養得到的菌種叫原種。把原種轉接到同一培養基上進行擴大培育,用於生產上的菌種為栽培種。一般一支母種試管接5瓶原種,一瓶原種接成10袋生產種。原種和栽培種在培養期間,要掌握溫度、濕度,還要經常檢查,注意透氣,防止陽光直射,防止雜菌污染。

原種麥粒培養基:麥粒1000克
石膏 2克
碳酸鈣 5克
水 1500毫升
先把小麥粒浸3-5小時,加熱煮沸15分鍾,麥粒發亮不爛,過滬晾乾,拌石膏碳酸鈣。
熟料栽培種培養基:棉子殼 50%
木屑 30%
麩皮 18%
石膏 1%
糖 1%

(二)四季育菇的季節安排

要根據不同菇類品種對溫度的要求,結合本地氣候狀況,選擇安排制種期、播種期,以求得最佳的出菇期,獲得更高產量。

根據不同食用菌在子實體分化階段對溫度的反映,可將它們分為三大類型。

1、低溫型:子 實體分化最高溫度24℃以下,最適溫度在20℃以下,如平菇、蘑菇、香菇、金針菇、猴頭菇等。一般都在9月制生產種,10月份播種,秋、冬、春三季生產、出菇。

2、中溫型:子實體分化最高溫度在28℃以下,最適溫度在22-24℃,如木耳、銀耳、雞腿菇(中溫偏低)等。一般在8月中旬制種,9月中下旬播種,秋季生產出菇,也可春季生產。

3、高溫型:子實體分化最高溫度在30℃以上,最適溫度在24℃以上,以草菇為代表,大肥菇(高溫蘑菇),鮑魚菇(高溫平菇、台灣平菇)。

一般在5-6月制生產種,7-9月生產出菇。

(三)培養料的調制原則

培養料的配方是指在製作培養基時採用主要原料和輔料的種類及其數量的配比,要根據不同菇種要求和充分利用本地資源而定。一個較合理、科學的配方必須具備營養性、透氣性、持水性三個條件來決定,只有這樣才能使菌種發菌快,菌絲旺盛,產量高,品質好。

⑴營養性:食用菌在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都需要大量的碳源、氮源、無機鹽類和生長素,在一般情況下,碳源的吸收利用率為25%,碳源不足,菌絲容易早衰。氮源不足菌絲生長弱、且又緩慢、氮源過量,菌絲過旺、不利積累代謝產物。一般食用菌在營養生長階段碳氮比以20:1左右為好;在子實體發育階段以40:1左右為好。調節補充碳源輔料主要是糖分,補充氮源的輔料主要是麩皮、豆餅、米糠、二銨、尿素。

⑵透氣性:若在配方中加入質地細密、透氣性差的原料多,菌絲體在生長階段就會積累較多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氣體,會抑制生長,甚至死亡,透氣性好的培養基,菌絲旺盛、子實體壯實。

⑶持水性:保持水分較好的原料,能夠充分滿足菌絲及子實體對水分的需求和營養成分的吸收,減少噴水和保持培養料內的營養成份。否則出現菌絲體或子實體因沒有及時補充水源而乾枯,停止生長發育。持水性能較好的培養基原料有麥秸、玉米等。作物秸桿的營養與棉子殼相比,沒有棉子殼好,所以要盡量配置復合培養基(幾種秸桿混合配製)盡量不使用單一秸稈,以防止營養缺乏或者單一。豆秸、玉米心混合豐富、透氣好,但持水性差;豆秸營養豐富,處理好透氣性差,持水性好;麥秸、稻草營養一般,但透氣性好,持水性差,木屑富含碳素,持水性好,透氣性差,在配製時,既要充分利用廢棄的農作物秸稈,又要考慮幾種原料,採取優勢互補的原則,進行組合配比,這樣配製出的混合培養基具有營養豐富、透氣性強、持水性好,能夠充分滿足菌絲體的子實體生長發育。

(四)食用菌栽培方法

栽培方法很多,不同品種也有所不同,在原有的畦栽、袋栽基礎上,近幾年有許多新突破,如園田化栽培、保護地栽培、立體栽培、地下栽培、覆土栽培、反季節栽培等等,應當指出,採用這些技術時,都是有利有弊,必須結合當地實際進行。這里介紹一些比較先進的栽培方法。

⑴平菇床畦覆土蓋草法:既有復土出菇的優點,又克服菇根沾泥的缺點,方法是在大棚內設床畦,寬1米左右,深30厘米,將坑底泥土挖松,鋪一層肥泥,將成熟菌袋從中間切開成二節,脫去筒膜,豎立排放在畦內,覆土層不能厚,澆足水,然後蓋膜發菌,當見到土面爬滿菌絲後覆一層長15-25厘米的稻麥秸(預泡石灰水)覆草厚度以明顯看不見復土層為宜,然後再復蓋薄膜,發菌,要注意通風換氣,過幾天後就有大量原基發生。

⑵單排式泥面菌牆復土法。要預先准備好復土和抹牆泥材料,以河泥塘泥為好,菜園土次之,土中加4-5%菜並浸出液,0.5-1%磷肥,0.2%尿素,0.1%-0.2%磷酸二氫鉀,1-3%石灰粉,加水適量,調和成營養稀泥備用。大棚內按間距80-100厘米築土埂或砌牆腳(高15-25厘米)將脫袋菌棒依次平排在土埂上,淋一次追肥液(4-5%的菜並浸出液,加0.4¥-0.6%尿素)蓋一層營養稀泥,如此堆放7-10層,高90-110厘米,然後用泥板收漿,將牆面抹平,待牆面稍干後,次日再抹營養稀泥,菌牆頂部用泥土做成蓄水池,經常灌水,讓其自然滲透,以保持濕潤。

⑶袋式復土栽培:將發好菌的菌袋脫去薄膜後直接進行棚、畦床復土栽培。選擇排水良好、土地肥活的地塊,挖深10-20厘米,寬100-150厘米,長度不限的畦床,畦床南北向,周圍挖好排水溝,床底要求平整,撒上少量石灰消毒,然後將脫袋後的菌棒橫放縱向排列於畦床上,菌棒間隙3-5厘米,用肥土或發酵料填滿,再於菌棒表面復3-5厘米厚的粗細混合土(或菜園土)覆土材料使用前用1-2%石灰水消毒,復土後蓋薄膜和草簾,避免陽光直射,然後按出菇狀況進行管理。

⑷窄壟穴播栽培。例如平菇生產,按床寬一米,料厚10厘米,然後用木板將上層料分開,做成窄壟,使整個床面呈波浪狀。波峰相距30厘米,用木板壓實,然後用穴播法播種,穴距10厘米×10厘米,並在表面撒一層菌種,撒一層料,用木板拍平,上面蓋一層用2%石灰水調濕的碎稻草,加蓋薄膜發菌,進行常規管理。

⑸室內床式栽培:一般蘑菇、平菇等都能在室內、大棚內設架使用。床架要牢固,一般床寬1米,4-5個層次,上、下層距離50厘米,保證有散射光照到床面,床面鋪塑料薄膜,使用前用5%石灰水噴灑四壁和地面,如播種蘑菇時,先墊鋪培養料,厚薄一致,料面平整,厚度一般15厘米,為了發揮菌種優勢,一般都採用穴播,穴距為8×10厘米,穴深3-4厘米,一般750毫升的蘑菇瓶菌種可播種0.27-0.33平方米面積。方法是:用手指挖穴,將菌種置於穴中,蓋一層培養料,輕壓,使菌種和料貼緊,播後用薄膜覆蓋保濕,暗光發菌。

(五)食用菌生產減少染菌污染的措施

發展食用菌生產控制雜菌污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所謂雜菌就是指在培養基上生長的、非特定培養的食用菌之外的一切抑制或防礙食用菌正常生長的微生物,統稱為雜菌。一般減少雜菌污染主要措施:

1、成團、結塊的培養料要打碎、培養料要先發酵或石灰水處理。

2、母種、原種培養棉塞不能吸濕污染,松緊要適中,過松易進雜菌。

3、高壓滅菌要注意要壓力、溫度、時間關系。要掌握好二次排氣,母種試管滅菌不低於半小時,原種不少於1小時。常壓滅菌達計時溫度後不少於10小時。

4、接種時一定要嚴格按無菌操作要求進行,不能減少程序,盡可能減少污染源。

5、培養室要通風乾燥、及時消毒。

6、防止雜菌污染應貫徹預防為主,葯物為輔的方針,才能減少污染,提高產量,降低成本,改善品質,保障食用者的安全和健康。

7、常見的雜菌:高溫季節常見鏈孢霉(紅色麵包霉),綠色木霉,初期為白色,後變綠色,根霉初為白色,後變灰白色到黑色;青黴菌絲呈掃帚狀,還有麴黴、毛霉和鬼傘類雜菌。防止的根本辦法在於每個環節嚴格操作,發病後及時發現,採取措施,防止擴散傳播為害,

六、平菇的栽培與管理

平菇是側耳屬,一群可供食用的種或品種的泛稱,目前品種很多,習性基相似,學會平菇栽培,再種其它的菇就很容易了。

1、基本習性:①、溫度范圍廣,菌絲體雖要求20-28℃,但子實體則分高、中、低、廣溫六種類型,可依生產需要選擇品種。②、較高濕度培養料含水量60-70%;子實體空氣濕度85-95%。③屬好氣性菌類在通風不良時,子實體柄長、蓋薄,呈畸形菇。④、喜偏酸環境,培養料PH為5.8-6.2。⑤、對光照要求是,菌絲宜暗,但子實體宜散射光,光強色暗,光弱色白。⑥、屬木腐菌,先利用澱粉,後分解纖維,木質末。

2、栽培方法

①有條件的採用熟料、發酵料,一般播種生料栽培。採取棉子殼85%,玉米粉15%,一般用多菌靈0.3%消毒,拌料時還可加0.5%的食鹽,無殘毒,還能促進生長發育,料水比為1:1.3,加過磷酸鈣。

②二銨、尿素等都需成溶液,才能拌和均勻。生料需堆悶一天,隔日裝袋播種,菌種量是料的10%,三層菌二層料,接種後接著打眼通氣發菌。

③管理:a.菌絲生產階段:力爭20-25天,完成菌絲生長,溫度22-24度,三天萌動,6天深穿透,15天發菌三分之一以上,要注意清除雜菌污染和通風透氣,要翻袋檢查。

b.出菇階段:一般採取牆式栽培,為了早出菇,出好菇,要注意增加晝夜溫差,白天閉簾,夜晚通風,溫差6-8℃,出菇階段不超過20℃,屬變溫性菇類。要注意散射光;若發現老皮,應抓動破除,重新菌絲扭結出菇。

現蕾後,不能迎頭噴水,只能地面牆面噴水,或者空中噴霧,要注意及時采菇,采菇後可注射營養液和補充水份,注意消毒衛生,約半個月後再出二潮菇,也可進行復土栽培,能增產30%以上。

⑺ 食用菌種植 食用菌種植方法介紹

1、選擇在近河流,空氣流暢,四周寬闊,遠離禽畜養殖場、釀造廠、生活區、醫院、垃圾場的場地。場地要採取翻土、曬土、灌水等措施取代農葯消毒。水源水質要求選清潔的井水、自來水,遠離污水源。菇棚要求棚體牢固、地勢較高、排水暢通,棚內不積水,覆蓋塑料薄膜和遮陽網,防日曬雨淋。覆蓋物要厚一點,利於保溫,四周用草簾圍住,留通風孔。

2、培養料以樺木料的木屑為最好,配以棉子殼、黃豆桿、玉米心等,輔以麥麩皮、米糠,並添加微量元素。原材料新鮮、乾燥,沒有蟲蛀、霉爛變質、結塊是成功的基礎。此外培養料使用前需經過消毒處理。

3、食用菌胞子發芽和菌絲體生長的適宜溫度是20~30℃,但不同種有機食用菌在促成子實體分化的溫度上,差異較大,大體可分為下列三種類型:(1)低溫型:子實體分化最高溫度在24℃以下,最適溫度在20℃以下。(2)中溫型:子實體分化最高溫度在28℃以下,最適溫度為20~24℃。(3)高溫型:子實體分化最溫度在30℃以上,最適溫度在24℃以上。

4、有機食用菌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水分絕大部分都來自培養料,一般培養料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為宜。子實體生長發育過程中,由於蒸發或採收而使培養料的水分減少。因此,平時必須經常噴水,使菇房中保持一定的空氣相對濕度,防止培養料水分的過度蒸發。空氣相對濕度可由普通干濕計測定。

5、有機食用菌在子實體發育階段要求有較高空氣相對濕度,適度的相對濕度是80%~95%,如濕度過低,則會影響子實體的分化和發育,嚴重者,則子實體不分化,即使已分化的幼菇也會姑死。但菇房濕度也不宜超過96%。否則,不但菇體發育不良,還會滋生病菌。

6、一般適宜菌絲生長的pH值在3~8之間,最適pH值為5.0~5.5。

7、氧與二氧化碳也是影響食用菌絲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二氧化碳過多,對食用菌生長發育不利,生產上為防止二氧化碳積存過多,菇房內經常需要通風換氣,這是食用菌栽培中確保子實體正常發育的一項關鍵性措施。通風換氣能補充菇房內的新鮮空氣,排除過多的二氧化碳和其它代謝廢氣,此外,適當通風不定期能調節空氣中的相對濕度,減少病菌的滋生。

8、食用菌不同於一般綠色植物,不能進行光全作用,不需要直射的光線,又由於日光紫外線有殺菌作用,直接暴露在陽光下不利於食用菌不能象種莊稼那樣栽在田間,暴露在陽光下,而需要培養在專門的菇房或遮蔭棚內。

⑻ 食用菌的正確種植方法是什麼

食用菌是能供人們食用或葯用的菌類總稱。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食用菌是怎麼 種植 的 。以下就是我給你做的食用菌的種植 方法 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食用菌的介紹

八十年代初期以來,食用菌栽培做為一項投資小、周期短、見效快的致富好項目在中國得以迅猛發展,食用菌產品曾一度供不應求,賣價不菲。食用菌產業是一項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於一體的短平快農村經濟發展項目,食用菌又是一類有機、營養、保健的綠色食品。發展食用菌產業符合人們消費增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農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徑。有些國家還建成了年產鮮菇千噸以上的菇廠,還發展了既供觀賞又供食品的家庭種菇和用菌絲體液體發酵生產食品添加劑的技術21世紀食用菌將發展成為人類主要的蛋白質食品之一2005年中國食用菌的總產量達1200萬噸,居世界第一,據中國食用菌商務網調查統計,2010年中國食用菌的總產量達2000萬噸,佔世界70%。由全禾菌業、九發集團等單位開發了食用菌液體菌種生產和工廠化栽培技術,大大提升了中國食用菌生產水平。食用菌產業已成為中國種植業中的一項重要產業。國內市場潛力巨大。因此,對國內市場要加大宣傳力度及產業整合。

食用菌的種植

1、菇房要求:菇房要求大小以 1000—2000 平方尺栽培面積為宜,菇房要求密縫,尤其屋頂 不要漏氣,瓦房、草房都可以。

2、培養料配比(以 1000 平方尺面積計算)

(1) 、干牛糞 6000 斤(或牛糞和豬糞各 50%) 。

(2) 、干大麥草 2000 斤,干稻草 1000 斤。

(3) 、尿素 15 斤,硫酸銨 50 斤,石灰氮 40 斤。

(4) 、菜籽餅 200 斤,雞糞 200 斤。

(5) 、過磷酸鈣 50 斤。

(6) 、石膏 150 斤,石灰 1000 斤。

(7) 、氨水 100 斤(拌餅肥用) 。 堆料最好採取豬牛糞混堆、干濕糞混堆和稻麥草混堆。

3、培養料室外堆制發酵(前發酵) : 培養料經過堆制發酵後,必須做到:一是物質要轉化好,二是料內臭要消除,三是培養 料草要較長、疏鬆、彈性好,四是殺死雜菌蟲害,五是高溫發酵不要低溫腐熟。

(1) 、堆料時間的選擇:一般正式建堆時間選擇在 8 月台 18—20 日。

(2) 、大麥草預濕:培養料在正式建堆前應預先把大麥草堆制起來,每天澆水連續預濕 三天,把麥草逐漸吃足水份。

(3) 、正式建堆:把稻草和預濕過的大麥草與糞肥一起堆制。堆料場地應選擇高燥不易 積水的地方,堆制前應將場地打掃干凈,用農葯除蟲一次。將豬牛糞在堆料前一天下午用豬 尿或人尿拌濕過夜。堆料開始時,先在地上鋪上一層稻草,厚約 4—5 寸,寬度 7 尺,長度 不限,然後在草上撒上一層糞,這樣一層草一層糞,直至堆完為止。一般以 10—12 層高 4.5 尺為宜。稻草堆在底部兩層和表面兩面層。預濕過的大麥草堆在中間 6 層。在中間 6 層中除 掉每層撒上糞肥外,菜籽餅、雞糞、尿素、石灰氮也要逐層加入。菜籽餅應在堆料前 10 天 用氨水預先發酵、消毒。料堆應堆得前後平直,上下平直,堆頂稍成瓦背形。從第三層開始 每層都要澆水,最好澆豬尿或人尿水,水要澆在草上,不要澆在糞上,以免糞肥流失,並且 下面少澆,上面多澆,以水從料堆四周流出為度。建堆後第 5 天進行第一次反堆,並加入硫 酸銨,石膏;第 9 天進行第二次反堆,並加入石灰;第 12 天進行第三次反堆,加入過磷酸 鈣。再過 2—3 天,當料溫達到最高時,趁熱進房。每次反堆應將糞草抖松反勻,堆平直。

4、培養料室內後發酵:後發酵技術的幾個關鍵問題;

(1) 後發酵開始加溫時培養料溫度, 、 最好保持在 45℃左右, 料溫過低帶來升溫的困難。

(2) 培養料進房時的含水量掌握在 68%, 、 後發酵結束後的培養料的含水量掌握在 65%, 比常規發酵的含水量略偏高。培養料的成熟略偏生,這樣發菌順利,後力足。

(3) 、加溫時,10 小時內一定要把室溫和料溫都升到 60℃左右,並保持 60℃溫度 3—5 小時, 如果達不到這個溫度, 則起不到能巴斯德消毒的作用, 也就是起不到殺蟲滅菌的效果。 然後將料溫降到 52℃左右,並保持該溫度 3—5 天,室溫保持 45—48℃,保溫時間長短,視 三個指標出現的情況和培養料的成熟度而定。

(4) 、培養料水份的調節在料溫降到點 52℃時進行為好。這時室溫只有 30 來度,人吃 得消。

(5) 、若用炭爐加煤球爐加溫,每 1000 平方面積最少要用 20 只爐子,寧多勿少。

5、栽培管理: 在蘑菇栽培中搞好培養料的室外堆制發酵和室內後發酵以後, 主要是如何搞好種菌後到 出菇前後的栽培管理工作。做好菇房保溫、保濕、通風、換氣、復土、調水等管理,發好菌, 出好菇。發好菌以後,菇房管理主要是如何把溫度、濕度和空氣三者關系合理處理好,以滿 足蘑菇生長需要。一般來說,上述三者缺一不可,但應以溫度作為主要條件來考慮,其餘二 個條件,必須根據溫度的情況相應給予考慮。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種菌及種菌後的菇房管理;後發酵結束後,馬上打開門窗,拔去拔風筒的堵塞物 進行大通風一天,把菇房內的二氧化碳排盡,排除菇房熱量,降低室溫,然後進行菇床反格 降低料溫。如果料層水份偏干,應再用石灰清水調正。反格應進行兩次,通過反格,一是散 失料溫,二是把糞草抖松反勻,拿去大的糞塊和雜質,整平床面,為以後復好土創造條件。 當氣溫穩定在 28℃以下時,即可種菌。種菌方法:一般以穴播種 70%,30%散播在料面。

(2) 、復蓋粗土、調節粗土水: 復粗土時間掌握在菌絲體發到料層底部後為好, 這樣菌絲體較老練。 粗土水份要求先濕 後干,底濕上干。

(3) 、復蓋細土、調節細土水、結菇水: 當菌絲體將要長到粗土平時,馬上復蓋細土,細土水份要求先干後濕。第一次要關窗復 干細土,一間菇房一天復蓋完,復得厚薄均勻以看不見粗土為度。細土復好後,通風一天, 然後進行調節細土水 6 兩左右,分兩天調好,第一天調 2%石灰清水 3 兩,分 6 遍調,每遍 0.5 兩;第二天調清水 3 兩左右,調法同前面一樣,調到細土捏得碎即可。當部分小白點菌 蕾形成後,開始調結菇水 3—4 兩,一天分 4 次調好,每次一兩左右。

(4) 、調出菇水: 當大部分子實體長到錄豆大小時,就可開始調出菇水,共調水 7 兩左右,分二天調好, 第一天調 4 兩,分 4 遍調,每遍 1 兩,第二天調 3 兩左右,分 6 遍調,每遍 0.5 兩。這次用 水用到粗土上半顆、細土發亮。

食用菌的發展前景

1,由單一品種向多品種發展.為了保證菇農的穩定收入,菇農要適應市場要求,一種品種價格銷量不好,另外的品種可以補充.

2,從生產方式上由人工向機械化發展.因為人工的代價會越來越高,加之難以保證質量,所以必須向機械化發展.

3,從小規模向大規模發展.小的規模難以適應市場需要,就是群眾經常所說的"生意要成樁",這樣才能吸引大量的客商來本地收購,銷售.才能保證市場的產品不積壓.

4,從產量型向質量型發展.菇農生產出不僅是大量產品,而且保證質量,如香菇要多產花菇和厚菇,農葯含量不能超標等.就從平菇而言,日本要求平菇不是大而厚,而是小而厚,只有5分錢人民幣那麼大.

5,從季節性栽培到全年型栽培.為了提高經濟收入,一年只在旺季生產很難保證菇農的效益,而且大量的機械設備閑至,相對就減少了收入,可以採取多品種,多季節的栽培方法,保證每年各個季節都有菇出售.

6,從平地向立體化栽培.菇棚不只是地面上種植,而要搭架分層種植,以便充分利用空間.

7,從木材,料食向農副產品.下腳料和菌草上發展.根據國家森林法,木材的砍伐要限量並要有計劃,所以有木材和鋸沫為原料的品種要及時更換,可用農副產品下腳料和種植菌草來滿足菌類生產的需要.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改變,國內市場潛力很大,加之中國又是食用菌出口大國.中國每人每年吃2斤食用菌,就可以增加銷售收入80多個億,由此可看菇類市場將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但是並不是每一個菇農生產者都有很大的收入.為了保證菇農的經濟收入,發展食用菌還必須認真的做好 市場調查 和分析工作,以確定你種植的品種和生產規模.應做好以下幾項調查.

1,做好本地市場調查與分析:根據當地市場的容量和飲食習慣,確定生產規模和種類.

2,做好國際國內市場調查.國內市場可根據你離城市的遠近,所需的品種和數量,價格,國際市場可根據外貿,海關提供信息,簽定合同,確定生產種類和規模.

3,生產因素和調查.在做好市場調查的基礎上,根據氣象條件,能否生產,生產原料和來源,價格,距市場的遠近,土地,勞力資源是否充足,來確定生產與否.在食用菌生產之前,需要做好市場調查和生產因素的調查,而後進行匯總分析,成本核算,市場預測,計算出成本和收益,再開始生產.

食用菌的保鮮方法

食用菌化學保鮮具有方法簡單、成本低、保鮮程度高等優點。

氯化鈉

將新採的平菇、鳳尾菇等經整理後浸入0.6%的食鹽水中約10分鍾,瀝干後裝入塑料袋儲藏,能保鮮5~8天。

焦亞硫酸鈉

將新採收的平菇攤放在干凈的水泥地面上,向菇體噴灑0.15%焦亞硫酸鈉水溶液,邊噴邊翻動菇體,以便噴灑均勻。噴後裝入塑料袋,立即封口儲存在陰涼處,在10℃~25℃下可保鮮8~10天。食用時,要用清水漂洗。

米湯膜

用做米飯時的稀米湯,加入1%純鹼或5%小蘇打,冷卻至室溫。將採下的鮮蘑菇浸入米湯鹼液中,5分鍾後撈出,置陰涼乾燥處。此時在蘑菇表面形成一層米湯薄膜,可以隔絕空氣,保鮮3天。

抗壞血酸

金針菇、香菇、草菇等採收後,往鮮菇上噴灑0.1%的抗壞血酸液,裝入非鐵質容器內,可保鮮3~5天,其鮮度、色澤基本不改變。

氯化鈉

用0.2%氯化鈉加0.1%氯化鈣製成混合浸泡液。將剛採收的鮮菇浸泡於混合液中,用一竹箅蓋上並加一重物,使菇體浸入液面以下30分鍾,在15℃~25℃下可保鮮5天左右,5℃~10℃下可保鮮10天以上。

檸檬酸

將0.05%抗壞血酸和0.02%檸檬酸配成混合保鮮液,把鮮菇浸泡在保鮮液中10~20分鍾,撈出瀝干,用塑料袋包裝密封。

比久

比久是一種植物生長延緩劑。用0.1%的比久水溶液浸泡鮮菇10分鍾,取出瀝干裝袋密封,於5℃~25℃下保鮮,可保鮮15天以上。適用於蘑菇、香菇、平菇、金針菇等菌類保鮮。

麥飯石

將新鮮草菇裝入塑料盒中,以麥飯石水浸沒菇體,置於0℃以下低溫保鮮,保鮮期可達70 天。而且氨基酸含量與鮮菇差別不大,色澤、口感均較好。

看了怎麼種植食用菌還看:

1. 玉米芯種植平菇配方

2. 大棚蘑菇怎麼種植方法

3. 怎麼辦法讓香菇高產

4. 農廣天地秀珍菇種植

5. 種植蘑菇的方法

⑼ 食用菌怎麼種植

食用菌栽培與作物不同,用的不是土壤,地面只是食用菌栽培的支持物。食用菌栽培用的是培養料,食用菌要將培養料分解建造自身。這些培養料絕大多數都是人類不能作為食物直接食用的木質纖維素類的農林副產品,如秸稈、木屑和禽畜糞便等。

食用菌雖然種類很多,但是栽培程序基本是一樣的,即培養料制備→滅菌或發酵→接種→發菌(有的食用菌需覆土)→出菇(耳)→收獲。有的種類只出一茬,有的可以出幾茬。

栽培食用菌的方法主要有生料栽培、發酵料栽培和熟料栽培。

所謂生料栽培,就是將培養料加水攪拌均勻後不再滅菌或發酵而直接接種,然後在適宜環境條件下發菌出菇。目前可以生料栽培的種類只有平菇、草菇和大球蓋菇,其他種類都不能生料栽培。

發酵料栽培是將各種原料拌勻後,按一定規格要求建堆,堆積發酵,當堆溫達一定要求後,進行翻堆,一般要翻3~5次,然後在自然條件下接種,在適宜環境條件下發菌出菇。凡可生料栽培的種類都可進行發酵料栽培。必須使用這一方法的都是蘑菇屬的各種,如雙孢蘑菇、大肥菇、巴氏蘑菇(姬松茸),草菇、平菇、雞腿菇等也常應用此法。

熟料栽培是指將培養料裝入一定大小的容器,常用塑料袋,然後進行常壓或高壓滅菌,將培養料內的生物全部殺死。冷卻後經無菌操作接種,在適宜環境條件下發菌出菇,如香菇、杏鮑菇、金針菇、木耳、銀耳、白靈菇等都是這樣栽培的。

此外,一些共生菌類,如松茸、牛肝菌等非腐生菌類,用上述任何方法都不能栽培出菇。但是由於其美味,市場價格好,為了增加野生狀態的採集量,人們進行了半人工栽培。所謂的半人工栽培,就是人工接種在自然發生的場所,增加菌絲生長量,促使子實體多發生。

⑽ 食用菌培育方法

食用菌內容很多,這里下載不下,只能下載一篇,可能對你有所幫助。
第二章 雞腿蘑
一、概述�
雞腿蘑又名毛頭鬼傘、毛鬼傘、刺蘑菇,屬真菌門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鬼傘科。�雞腿蘑幼時肉質細嫩,鮮美可口,色香味皆不亞於草菇。�雞腿蘑還是一種葯用蕈菌,味甘性平,有益脾胃、清心安神、治痔等功效,經常食用有助消化、增進食慾和治療痔瘡的作用。據《中國葯用真菌圖鑒》等書記載,雞腿蘑的熱水提取物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抑制率分別為100%和90%。另據報道,雞腿蘑含有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成分,以每公斤體重用2克雞腿蘑的濃縮物投給小白鼠,1.5小時後降低血糖濃度的效果最為明顯。近年來,美國、荷蘭、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相繼栽培雞腿蘑成功,其生產的鮮菇、干菇(切片菇)、罐頭菇,在國際市場都很受歡迎。�
為了開發這種寶貴的食用和葯用蕈菌資源,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山西省生物研究所、雲南省食用菌科技開發中心、遼陽市食用菌研究所等單位的科技人員對雞腿蘑進行調查、採集、分離和栽培試驗,為雞腿蘑的商業化生產做了不少工作。河北省和北京市已試栽成功,目前有少量供應市場,具有十分可觀的生產和市場潛力。�
二、生物學特性�
1.形態特徵�
子實體群生。菇蕾期菌蓋圓柱形,連同菌柄狀似火雞腿,雞腿蘑由此得名。後期菌蓋呈鍾形,高9~15厘米,最後平展。菌蓋表面初期光滑,後期表皮裂開,成為平伏的鱗片,初期白色,中期淡銹色,後漸加深;菌肉白色,薄;菌柄白色,有絲狀光澤,纖維質,長17~30厘米,粗1~2.5厘米,上細下粗,菌環乳白色,脆薄,易脫落;菌褶密集,與菌柄離生,寬5~10毫米,白色,後變黑色,很快出現墨汁狀液體。孢子黑色,光滑,橢圓形,有囊狀體。囊狀體無色,呈棒狀,頂端鈍圓,略帶彎曲,稀疏。�
2.生態習性�
(1)習性春夏秋季雨後生於田野、林園、路邊,甚至茅屋屋頂上。子實體成熟時菌褶變黑,邊緣液化。保鮮期極短,可食,但少數人食後有輕微中毒反應,尤其在與酒或啤酒同食時易引起中毒。�
(2)分布世界各國均有,我國主要產於華北、東北、西北和西南,河北、山東、山西、黑龍江、吉林、遼寧、甘肅、青海、雲南、西藏等省(區)均有報道。筆者在北京市海淀區的山地也曾採集到。�
3.生活條件�
雞腿蘑是一種適應能力極強的草腐土生菌,其生活條件要求如下:�
(1)營養雞腿蘑能夠利用相當廣泛的碳源。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麥芽糖、棉籽糖、甘露醇、澱粉、纖維素、石臘都能利用。利用木糖比葡萄糖差,利用乳糖相當好,但不是最好;某些菌株利用半乳糖和乳糖好於利用甘露醇、葡萄糖、果糖;利用軟石臘能力較差。�
蛋白腖和酵母粉是雞腿蘑最好的氮源。雞腿蘑能利用各種銨鹽和硝態氮,但無機氮和尿素都不是最適氮源,在麥芽汁培養基中加入天門冬醯胺、蛋白腖、尿素,菌絲生長更好。�缺少硫胺素時雞腿蘑生長受影響。在培養基中加入含有維生素B�1的天然基質,如麥芽浸膏、玉米、燕麥、碗豆、扁豆、紅甜菜、野碗豆、紅三葉草、苜蓿等綠葉的煎汁,可以大大促進雞腿蘑菌絲的生長。�
雞腿蘑可以進行深層培養。在麥芽汁培養液中,每升可以產生25~28克干菌絲體。在只含無菌水、磷酸鹽和碳源的培養液中,雞腿蘑的菌絲也能生長。�
(2)溫度雞腿蘑菌絲生長的溫度范圍在3~35℃,最適生長溫度在22~28℃。雞腿蘑菌絲的抗寒能力相當強,冬季零下30℃時,土中的雞腿蘑菌絲依然可以安全越冬。溫度低時,菌絲生長緩慢,呈細、稀、絨毛狀;溫度高時,菌絲生長快,絨毛狀氣生菌絲發達,基內菌絲變稀;35℃以上時菌絲發生自溶現象。子實體的形成需要低溫刺激,當溫度降到在9~20℃時,雞腿蘑的菇蕾就會陸續破土而出。低於8℃或高於30℃,子實體均不易形成。在12~18℃的范圍之內,溫度低,子實體發育慢,個頭大,個個象雞腿,甚至象手榴彈。20℃以上菌柄易伸長、開傘。人工栽培,溫度在16~24℃時子實體發生數量最多,產量最高。溫度低,子實體生長慢,但菌蓋大且厚,菌柄短而結實,品質優良,貯存期長;溫度高時,生長快,菌柄伸長,菌蓋變小變薄,品質降低,極易開傘和自溶。�
(3)濕度雞腿蘑培養料的含水量以60%~70%為宜,發菌期間空氣相對濕度80%左右。子實體發生時,空氣相對濕度應為85%~95%,低於60%菌蓋表面鱗片反卷,濕度在95%以上時,菌蓋易得斑點病。�
(4)光線雞腿蘑菌絲的生長不需要光線,但菇蕾分化時和子實體發育長大時均需要500~1 000勒克斯的光照。�
(5)空氣雞腿蘑菌絲體生長和子實體的生長發育都需要新鮮的空氣。在菇房中栽培,子實體形成期間每小時應通風換氣4~8次。

閱讀全文

與秋季食用菌生產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視頻回答問題及解決方法 瀏覽:79
腦梗保守治療方法 瀏覽:763
橡膠履帶橫擋安裝方法 瀏覽:206
木蠟油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685
21歲正確的增高方法 瀏覽:647
溫度控制迴路聯校的方法和步驟 瀏覽:31
假櫻桃的種植方法 瀏覽:443
自己家存酒的正確方法 瀏覽:688
冬釣大鯽魚調漂最佳方法 瀏覽:150
cpu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648
夾鼻器使用方法 瀏覽:225
不可恢復式感溫電纜的連接方法 瀏覽:323
兒童簡單的畫冰淇淋方法 瀏覽:514
哪裡普及急救知識方法 瀏覽:749
海桿漁輪的使用方法 瀏覽:675
求對稱軸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811
腿彎疼痛檢查最佳的方法是什麼 瀏覽:696
紫蘇的食用方法 瀏覽:965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用什麼方法 瀏覽:752
用熱水洗衣服的正確方法技巧 瀏覽: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