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觀察細胞,用什麼染色方法
線粒體用詹納斯綠 B染色,(Janus green B)是線粒體超活染色的毒性較小的特異性鹼性染料,也是線粒體的專一性活體染色劑.在還原狀態下它是無色的,但是在「活細胞」的線粒體中細胞色素氧化酶系使染料保持氧化狀態呈藍綠色,而在周圍的細胞質中染料被還原,成為無色狀態.從而將線粒體染色
『貳』 wright染色法是什麼
瑞特(Wright)染色法:為發觀察細胞內部結構,識別各種細胞及其異常變化,血塗片必須嘲行染色。血塗片的各種染色方法大多是羅氏染色法衍變來的。目前常用瑞特染色法。
瑞特染料是由酸性染料伊紅和鹼性染料亞甲藍組成有復合染料。亞甲藍為四甲基硫堇染料,有對醌型和鄰醌型兩種結構。通常為氯鹽,即氯化美藍。
注意事項
1、血膜要乾燥,否則易脫落。
2、室溫高,染色時間短,室溫低,染色時間長。
3、骨髓片染色時間要長一點,沖洗前可先用低倍鏡觀察有核細胞是否染色清楚,核質是否分明,然後再沖洗。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瑞氏染色法
『叄』 顯微鏡觀察白細胞可以用什麼染色
瑞氏染色(Wright's)-姬姆薩(Giemsa's)混合染色:
●瑞氏染色的染料配方濃度對細胞核著色程度適中,細胞核結構和色澤清晰艷麗,對核結構的識別較佳,但對胞漿著色偏酸,色澤偏紅,對細胞漿內顆粒特別是嗜天青顆粒及嗜中性顆粒著色較差。
●姬姆薩染色對胞漿著色能較好的顯示胞漿的嗜鹼性程度,特別對嗜天青、嗜酸性、嗜鹼性顆粒著色較清晰, 色澤純正,而對胞核著色偏深,核結構顯示較差。
●故採用以瑞氏染液為主,姬姆薩染液為輔的混合染色。
染色步驟:
1. 先用瑞氏染液將塗膜面充分覆蓋;
2. 稍等片刻再加姬姆薩染液2-3滴加減(根據塗片上細胞多少及增升程度酌情而定);
3. 稍等1-2分鍾後,再加磷酸鹽緩沖液,加時應緩慢地一滴一滴加在塗片膜上,直至膜面上染色液形成表面張力而終止染色液加入;
4. 染色30-40分鍾;
5. 分色:用自來水緩緩沖洗至少3分鍾以上,待干,勿用濾紙吸干,以免濾紙纖維污染塗片。
『肆』 觀察細菌形態時為何要用染色法常用的染色法有幾類
觀察細菌形態時為何要用染色法?因為細菌細胞微小,透明,不易觀察,需染上顏色.利用單一染料對細菌進行染色,使經染色後的菌體與背景形成明顯的色差,從而能更清楚地觀察到其形態和結構.
常用的染色法有:
1.簡單染色法:簡單染色法是利用單一染料對細菌進行染色的一種方法, 一般用於觀察個體形態與細菌排列。
由於細菌在中性、鹼性或弱酸性環境中帶負電荷,所以通常採用一種鹼性染料如美藍、鹼性復紅、 結晶紫對細菌進行染色。美藍是美藍的鹽酸鹽,可解離為帶正電荷的美藍,很容易與細菌結合使菌體著色。染色後的細菌細胞與背景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顯微鏡下更易於識別。
簡單染色過程:塗片→固定→染色→水洗→乾燥→鏡檢
塗片→ 固定→ 乾燥→ 水洗、吸干→鏡檢→染色 1mim
2.革蘭氏染色法:
革蘭氏染色法是由丹麥醫生 Hans Christian Gram於 1884 年創立。它是細菌學中很重要的鑒 別染色法,因為通過此法染色,可將細菌鑒別為革蘭氏陽性菌(G + )和革蘭氏陰性菌(G - )兩大 類。
革蘭氏染色過程:塗片→固定→結晶紫初染(1min)→碘液媒染(1min)→乙醇脫色(95% 酒精,30s)→番紅復染(30 秒)→乾燥→鏡檢
陽性菌:紫色; 陰性菌:紅色
『伍』 實驗室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哪幾種
印染行業的化驗室一般的都是浸染法,就是拿染液通過染色工藝把布浸染到上色,還有扎染,卷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