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龍柏(柏科 圓柏屬)栽培技術有哪些
Sabina chinensis(L.)Ant.cv.Kaizuka
龍柏樹形挺秀,枝葉緊密,葉色蒼翠,側枝扭轉向上,宛若游龍盤旋,是最為常見的庭園綠化樹種。
[形態特徵]
常綠小喬木,樹冠呈三角狀圓柱形或塔狀圓錐形,上部漸尖,下部圓渾豐滿並略向一側偏斜;側枝著生部位很低,近地面而生出,向水平和斜上方伸展,樹冠基部略圓;小枝密生,在樹膛內幾乎沒有空隙(見彩圖 14)。葉有兩種類型,一種呈鱗形葉,一種呈刺形葉,用播種方法繁殖出來的實生幼樹上多為刺形葉,觀賞價值不高,壯齡以後刺形葉逐漸消失由鱗形葉所取代;在扦插苗和老齡樹上多為鱗形葉,它們密聚著生在 1~2年生的小枝上,3葉輪生,排列得當緊密。雌雄異株,花單性。雄球花黃色,橢圓形。果圓形,直徑約6~8毫米,表面藍色,上被白粉,內含種子1~4粒。種子呈卵圓形,略扁,在樹上生長2年後方能成熟。
[分布]
原產日本。中國的長江流域及華北各大城市都有栽培。
[習性]
暖溫帶樹種,耐寒力強,成齡植株在冬季可忍耐-15~-18℃的低溫不會受凍,幼苗的耐寒力較差,在北京地區可露地安全越冬。不怕酷暑,為典型的陽性樹種,喜充足陽光,幼苗也比較耐陰。要求疏鬆而排水良好的中性鈣質土,喜富含腐殖質的土壤,在強酸性土中生長不良,能耐輕鹼;怕水澇,較耐旱。
[繁殖與栽培養護]
龍柏的繁殖有嫁接繁殖和扦插繁殖兩種:
嫁接常用2年生(1年生壯苗亦可)側柏或圓柏作砧木,接穗選擇生長健壯的母樹側枝頂梢,長10~15厘米。露地嫁接於3月上旬進行,室內嫁接則可提前至1~2月,但接後須假植保暖,3月中下旬再移栽圃地,嫁接方法採用腹接,接穗剪去下半部之鱗葉,腹接於砧木根頸部,砧木枝葉全部保留,接後壅土近接穗頂部或用塑料薄膜覆蓋於床面,使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成活後可施薄肥,並修去砧木頂梢,第二年春將砧木上部齊介面剪除。
扦插繁殖有硬枝(休眠枝)和半熟枝扦插兩種。休眠枝扦插又有春插和初冬插之分。春插於2月下旬至3月中旬進行,初冬插於11月上中旬進行。插後用薄膜覆蓋,保溫、保濕,可促進癒合和提早生根。半熟枝扦插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進行。插穗選用側枝頂梢,長15厘米左右,剪除下部小枝及鱗葉,插入土中5~6厘米,株行距可採用5厘米×12厘米,插後掀實,充分澆水,搭棚遮蔭,以後經常噴水,保持苗床濕潤,冬季乾燥時在中午亦須噴水。扦插初期忌陽光直射,需全日庇蔭,待癒合後早晚逐漸增加光照,龍柏發根慢,一般需6~8個月左右,根數少,宜留床1年,第三年春移栽。在培養期需立引桿,注意修剪、摘心、扎枝,使苗木長得挺直、緊密,若培養龍柏球,可去頂摘心,一年行3~4次,逐步養成,龍柏移植在2月中旬至3月下旬或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進行,帶泥球移植。
在江南露地栽培時應中和土壤中的酸,同時補充鈣;在北方庭園中地栽時應栽在背風向陽的地段,如果土壤黏重應大量摻沙。目前北方城市中栽培的龍柏大苗大都是從南方調來的,千萬不要在當年地栽,否則因不適應北方的冬季嚴寒,入冬後會受凍抽干而死亡,春季苗木運到後應栽入大花盆中,先放在背風的疏蔭下,經常噴水來提高空氣濕度,待新葉大量萌發後再逐漸移到陽光下養護,冬季移入冷室,室溫越低越好,給它們創造抗寒鍛煉的機會,因受不到干風侵襲,枝葉不會抽干,來年早春再脫盆地栽,就能在露地安全越冬了。
盆栽時應使用肥沃的腐葉土並摻入1/3的河沙或面沙,為它們創造良好的通氣透水條件,用盆不要太大,10年生以下的苗木也不要急於上入木桶。養護時應見充足的陽光,掌握間干間濕的澆水原則,立秋前經常追施稀薄的液肥,雨季應把花盆放倒以防盆內積水,冬季移入冷室越冬。家庭培養的小型盆株於冬季最好放在冷屋或樓道內,讓它們休眠以適應其自然生長規律,如果冬季室溫過高,對翌年生長不利。
常見病蟲害見「圓柏」。
[觀賞與應用]
龍柏常以規則式列植於建築前廳兩旁,或自然式叢植於草坪,若在外圍搭配一些觀葉小喬木,別具一格。亦可盆栽供室內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