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手術室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1.紫外線照射滅菌
紫外線主要適用於空氣的消毒,此外用於空調導管等物體表面的消毒。
常用低壓型汞燈,發射波長253.7nm的紫外線。消毒房間照射劑量(所需燈數及功率),應根據室內容積和距燈管的遠近計算,平均照射劑量為1w/m3,照射時間為30一60分鍾,每日2-3次,如30 m3的房間,可用一支30W的紫外線燈,距離光源60一100cm內滅菌效果較好。
應定期對消毒裝置進行檢測,常用方法有:①ZnSiO3,熒光法:距紫外線20cm處放置熒光粉(ZnSiO3),若呈亮蘋果綠色為良好,不變色為無效;②紫外線輻射儀測定:如不低於標准燈的60%可繼續使用;③平皿培養對比法:照射5分鍾,培養24小時(37℃),若殺菌率在90%以上可以使用。照射環境,要求室溫以10℃一25℃為宜,濕度在40%一50%殺菌力最強。空氣的潔凈度及燈管表面的塵埃均可影響消毒效果。此外,紫外線照射可引起眼結膜炎、皮炎,照射時工作人員或病人應離開室內或採取防護措施。
2.乳酸熏蒸消毒
消毒前地面噴灑少量清水,緊閉門窗。按每100m2空間用80%乳酸12ml,加等量水,倒入容器內,下置酒精燈加溫,待葯液蒸發完後將火熄滅,封閉30一60分鍾,再打開通風。適用於普通手術後的消毒。
3.甲醛、高錳酸鉀消毒
按室內容積計算用量,40%甲醛(福爾馬林)12mL/m3、高錳酸鉀1g。房間相對濕度應在60%以上,室溫在18℃以上。先將高錳酸鉀置於容器內,再倒入甲醛溶液,即沸騰產生甲醛蒸氣,封閉6-12小時,再開窗通風。適用於破傷風、氣性壞疽等特殊感染手術後的消毒。
4.過氧乙酸熏蒸法
20%,過氧乙酸3.75ml/m3,置於耐熱容器中,加熱蒸發,室溫應超過18℃,密閉l一2小時。用於手術室空氣消毒。
手術室牆壁、門窗、地面、手術台的消毒常用化學消毒劑,如用2%一3%來蘇兒(煤酚皂)溶液噴灑、擦洗,5%過氧乙酸2.5mL/m3噴霧,0.05%一0.1%新潔爾滅或洗必泰溶液噴霧、擦拭等。
2. 手術室常用的滅菌方法有那些
(1)加熱滅菌法
利用高溫來殺死微生物(超過最高生長溫度)的方法。加熱滅菌的原理:當高溫作用於微生物時,首先引起細胞內生理生化反應速率加快,機體內對溫度敏感的物質如蛋白質、核酸等,隨著溫度的增高而遭受不可逆的破壞,盡而導致細胞內原生質體的變化、酶結構的破壞,從而使細胞失去了生活機能上的協調,停止了生長發育。隨著高溫的繼續作用,細胞內原生質便發生凝固,酶結構完全破壞,活動消失,生化反應停止,滲透交換等新陳代謝活動消失,細胞死亡。加熱滅菌可分乾熱滅菌和濕熱滅菌兩大類。
1)乾熱滅菌 利用灼燒或乾熱空氣滅菌而沒有飽和水蒸氣參加的滅菌法稱為乾熱滅菌法。由於乾熱滅菌使用方便,方法簡單,故在生產上廣泛應用。如火焰滅菌法:直接利用火焰把微生物燒死,故又稱焚燒滅菌法。採用此法滅菌既徹底又迅速,但只適用於金屬制的接種工具、試管口及污染物品等的處理。熱空氣滅菌法:即在電熱恆溫乾燥箱中利用乾熱空氣來滅菌。
2)濕熱滅菌 即利用蒸汽進行滅菌的方法。濕熱滅菌又分為高壓、常壓、間歇滅菌和巴氏滅菌4種。
①高壓蒸汽滅菌 由於高壓蒸汽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和較常壓高的溫度,能大大縮短滅菌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加之蛋白質在濕熱條件下容易變性,在熱蒸汽條件下,細菌的芽孢在120℃,經20~30分鍾可全部被殺死。如滅菌材料體積較大,不易被穿透時,可將壓力增加到0.152兆帕,延長至1~2小時。在高壓蒸汽滅菌中,滅菌溫度隨蒸汽壓力的增加而升高(圖2-6)。
圖2-7 簡易常壓滅菌法
③常壓間歇蒸汽滅菌法 這是利用常壓蒸汽反復幾次滅菌的方法。具體做法是將待滅菌物品放在鍋內,100℃處理1小時左右,殺死微生物的營養細胞,讓其冷卻至30℃左右,此時芽胞會萌發,再以同樣方法加熱處理,反復3次,可達到滅菌目的。該方法可用於不耐高溫的葯品、營養物、特殊培養基的滅菌。
④低溫巴氏滅菌法 即在60~70℃下,經一定時間,殺死有害微生物的方法。適應於不耐高溫的物品消毒。有些培養基,在高溫下遭到破壞,用此法既可殺死致病微生物的營養體,又能使培養基的成分不致受到嚴重破壞。食用菌生產中培養料堆積發酵工藝,就是利用這個原理殺死其中的病蟲、雜菌。
(2)過濾除菌法
又分液體過濾和空氣過濾兩種,就是採用機械的方法,設計一種濾孔比細菌還小的篩子,做成各種過濾器,通過機械過濾,只讓液體培養基或空氣從篩孔流出,各種微生物菌體則留在篩子上,從而達到除菌的目的。這種方法適用於對熱不穩定的體積小的液體培養基(如動物血清、蛋白質、酶、維生素等)及氣體的滅菌。超凈工作台的工作原理就是將帶菌空氣通過過濾滅菌形成無菌空氣,從風洞中吹出,來造成工作台范圍的無菌狀態。過濾滅菌的最大優點是不破壞培養基中各種物質的化學成分。常用的過濾器有用硅藻土製的、石棉製的、陶瓷土製的,也有用火棉膠、硝化纖維素濾膜製成的。
(3)輻射滅菌法
利用輻射產生的能量進行殺菌的方法稱輻射滅菌。輻射可分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兩種,α-射線、β-射線、γ-射線、X-射線、中子和質子、微波等屬電離輻射,紫外線、臭氧、日光為非電離輻射。
1)紫外線滅菌 紫外線殺菌的原理是利用紫外線的輻射作用。用燈管直接照射細菌使其發生光化學反應,將細菌細胞質誘導形成胸腺嘧啶雙聚體,從而抑制DNA的復制而發生變性、致死。另一方面,空氣在紫外線照射下產生的臭氧(O3),也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紫外線的有效作用距離為1.2~2.0米。紫外燈一般懸吊在接種室或培養室的上方,個數依房間大小而定,容1~2個人操作的接種室,安裝一個30瓦的紫外燈就可以了。在每次接種前,應將所需的器具一起放入接種室(箱)內,然後打開紫外燈照射。如果接種室體積較大,開燈照射2小時才能達到滅菌效果;如果較小,只需開燈半小時左右既可達到滅菌效果。由於紫外線穿透力弱,即使是普通玻璃也不能濾過,因此,只適於空氣或物體表面的滅菌。紫外線對人體皮膚,尤其是眼睛有殺傷作用,應避免直視,工作時應將紫外燈關閉。紫外線消毒時工作場所如果處在稍暗無光的情況下,能提高殺菌效果。細菌接受致死量紫外線照射後,隨即給予可見光照射,部分細菌有復活的可能。幹細胞比濕細胞對紫外線的抗性強,孢子比其營養細胞對紫外線更具抗性。
2)微波滅菌 由於微生物的細胞中都含有70%~90%的水分,水分子在微波電場中被極化,並隨著電場方向的改變而轉動,在轉動過程中分子之間高速度摩擦產生熱能,這種熱能不同於外部加熱,可在短時間里使細胞爆破而物體本身的溫度卻只有極微增加,從而達到滅菌效果。用YM7601型微波爐只需60秒鍾就能殺死食品中192萬個大腸桿菌。
3)臭氧發生器消毒 臭氧(O3)具有強烈的氧化作用,能破壞微生物的細胞膜與核酸。O3也是一種暫態物質,常溫下能自然分解,還原成氧。其滅菌原理實際上和紫外線消毒極相似。
3. 手術室空氣消毒最常用的方法
空氣消毒滅菌是手術室控制感染的重要環節,人員流動、房門開關次數及手術時污物增加,都可能造成空氣細菌總數急劇增加,因此手術室空氣消毒是手術室工作中重要的一個環節。
1、紫外線燈照射
紫外線燈是國內外常用的一種無毒、經濟、方便、有效的空氣消毒方法。安裝方式以無罩懸空吊式最佳,照射30分鍾至1小時基本能使室內空氣達Ⅲ類環境標准;2小時達Ⅱ類環境標准。強調最佳安裝方式,合理安排消毒間隔時間,照射時保持室內清潔乾燥,燈管無塵,溫度20-25℃,濕度50%-60%,紫外線殺菌效果受室內溫度、濕度、照射時間、距離、燈管質量、照射強度、灰塵及消毒對象等影響。照射距離要求燈管懸掛在距地面2.5米以下,桌面上方1米處.紫外線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對人體皮膚及眼睛均有傷害,可致皮膚燒傷、角膜發炎、皮膚癌等,紫外線產生的臭氧催人老化,其氣味使人難以接受,吸入過多會使人中毒,臭氧進入血液與血紅蛋白競爭氧氣,故只能在無人的狀態下進行空氣消毒。盡管如此,只要合理操作紫外線照射仍是手術室空氣消毒的有效方法。
2、 使用電子滅菌燈
是利用電解空氣產生臭氧來達到殺菌的目的,它不僅起到與紫外線燈相同的空氣消毒效果,且不受有效消毒范圍的限制,沒有消毒死角存在。但每周仍需用化學消毒劑熏蒸。
3 、使用化學葯物熏蒸
手術室運用紫外線燈或電子滅菌燈照射,結合每周末使用規定濃度及用量的福爾馬林氧化熏蒸或採用乳酸加熱熏蒸,均為可靠的空氣消毒手段。但這些化學制劑對工作人員的皮膚、神經系統、胃腸道及呼吸道存在一定不良影響,可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由於配料不準、用量過低、作用時間短暫、葯液使用過久、忽略容器的防護與消毒等,非但起不了消毒的作用,反可造成二次環境污染。
4、 新一代動態臭氧消毒機
對空氣和物體表面的微生物、細菌、病毒滅活率>99.9%。由於其採用彌漫性循環消毒,無論有無遮擋物均無消毒死角。消毒機在產生大量臭氧氣體的同時,產生大量的空氣負離子,從而達到除異味,凈化空氣的效果。尤其適用於手術進行中及連台手術。
4. 手術室消毒分哪幾種
為了保障環境的清新和潔凈,手術室的消毒方法有以下幾種,人和凈化為您介紹。空氣消毒方法有物理消毒法和化學消毒法。1)物理消毒法包括紫外線、層流式通風過濾除菌等;2)化學消毒法包括乳酸、甲醛等熏蒸法。紫外線、乳酸、甲醛等臨床上常用的傳統消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