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巴松(大管)指法高5→高6,左右手的指法,哪個手指打顫音
1、技術分析 這是一首訓練手指間快速交替運動及快速移位的練習曲。Allegro piacevole意為愉快的快板。表情非常輕快活潑,雹槐聲音連貫清晰。6/8拍子,旋律由三連音組成,全部集中在右手,對右手的持續而松馳的彈奏有很好的鍛煉作用。 全曲共二十四小節,分三段進行練習,每八小節為一段。 二、重點難點 1.在這種手指間快速交替運動的練習中,指法的正確運用是使彈奏順利進行的最重要的條件。應將指法列為重點,以引起充分重視。 2.右手不間斷地快速跑動,以腕、臂的協同放鬆為基礎。怎樣讓腕、臂合理地運動起來,是保證樂曲聲音質量的關鍵。 三、練習提示 第一段: 彈奏手指交替運動的音型,不但要做到下鍵迅速有力,起鍵也要迅速適時。掌關節主動活動起來,使聲音之間既連貫滑潤又清晰明亮。右手旋律以源運友左手伴悄早奏音為劃分單位,每三拍為一組,每組之間手腕都有一個自然的調節動作,以保證手腕自始至終都處在鬆弛狀態,這樣,手指便能長時間保持快速演奏而不疲勞的狀態。 將三連音的第一個音組合在一起,便會發現每組三連音存在一條有規律的旋律線。第三小節的第三、六拍兩次換4指很重要。 第六小節第四拍,右手有一個八度大跳,1、3指要努力伸張開,並順勢跳到高八度的位置上,兩音之間盡量連貫。 3指所奏高八度的C(do)有一sf記號,利用這一跳進動作奏出,力度隨後逐漸弱下來。第八小節四、五拍之間的左右手連接時,左手應在休止時間內提前找到位置,連接時應沒有痕跡,速度上也一定與右手保持一致,此時右手則迅速准備好隨後的演奏。 第二段: 左手前三個和弦在高音譜表上,注意找准位置。第三小節開始,右手指法較復雜,且非常重要。將每組第一個音連在一起,旋律呈規律性變化,每三拍一個重音不能改變。 第五、六小節是一句上行的階梯式模進,注意第五小節第四拍處3、2.L指的重復運用,手腕隨音區的變化而運動。左手第六小節開始是四個延留的和弦,要將手臂的重量放下去,奏得十分有力,與前面的和弦斷音形成對比。 第三段: 第三、六、七小節分別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換指,分別是第三小節的第三組三連音、第六小節的第三組三連音的第二個音、第七小節的最後一組三連音的第二個音。左手部分有一定的旋律性,應彈得優美一些,注意按指法彈,聲音可連得更好。
2. 大管(巴松)
巴松
大管(巴松)—Bassoon
樂器本調:C調。
應用譜號:低音譜號,不移調記譜。
實用音域:大字一組降B-小字一組降B(三個八度)。
結構組成:哨子(雙簧片),管體(分四節),弧讓燃形接管和音鍵系統。
使用材質:槭科色木或楓木。
樂器特色:低音區音色陰沉庄嚴,中音區音色柔和甘美而飽滿, 高音富於戲劇性,適於表現嚴肅遲鈍的感情,也適於表現詼諧情趣和塑造丑角形象。
大管又稱巴松管,來自義大利文(fagotto)的原意為「一捆柴」——非常形象。大管是木管 樂器中的低音樂器,是交響樂隊中的重要樂器之一。其高音區音色哀傷痛楚,中音區溫和甜美, 低音區嚴峻陰沉,斷奏時則具有幽默頑皮的效果。 大管還有一種低音的變種樂器——低音大管(低八度),是木管族中的最低音,音色聽起來 陰險狠毒,稱得上是黑暗惡勢力在管弦樂隊里的 總代理人。
大管(bassoon)為雙簧氣鳴樂器。雙簧管族中的次中音與低音樂器。音坦陵虛域很寬,從低音譜表的bB1到高音譜表的e2。管體分為5個部分:嘴管、次中音管、U形膛管、低音管、喇叭口。管體總長達254~260厘米,管身彎曲成U字形,喇叭口朝上,插接雙簧吹嘴的彎管為一條彎細金屬管。大管在雙簧管族中的作用,既可以提供和聲的低音,又能演奏曲調,它和圓號的音色較為和諧,常與之組成和弦。大管音色鼻音濃厚,最低音區bB1~F尤為蒼老。連奏與斷奏都極其靈便,快速斷音顯得特別詼諧,常表現為幽默的效果,因而大管被稱為樂隊中的「丑角」。
應用大管的最早總譜見於1629年。A.維瓦爾迪寫有大量的大管協奏曲與重奏曲。W.A.莫扎特與C.M.von韋伯都寫有著名的大管協奏曲。P.欣德米特也為大管寫過奏鳴曲。
低音大管,雙簧管族中的最低音樂器,音域比大管低八度。第一支低音大管是柏林的И.什萊伯於1616年製造。近代低音大管是1876年由J.A. 黑克爾根據當時在德國出現的新式在大汪余管的結構原理改制的。管長近5米,彎曲成4節或5節, 喇叭口朝下。管體下端裝有撐柱,落地放置。它的最好音區是最低八度音列,音色濃郁而富魅力。由於簧片更為寬大,發音遲緩,不適於過快的斷奏和交替音的演奏。M.拉韋爾的《鵝媽媽》中有著名的低音大管獨奏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