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艾灸扶陽凳的使用方法

艾灸扶陽凳的使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3-04-01 12:58:18

『壹』 中醫扶陽法的外治方法有哪些如何應用

五臟當中,心屬火,為陽中之太陽,心臟康復患者多為心陽不足或心陽被郁遏,因此扶陽外治方法可用於心臟康復。

心臟康復1期陽(正)虛最為明顯,第一類治法有耗傷正氣之弊,因此第一類一般用於心臟康復2、3期。

心臟康復各期其基本病機都為本虛標實,治療當溫扶陽氣、扶正祛邪,因此第二類在心臟康復1、2、3期皆可應用。其在心臟康復各期的具體用法會在下一節詳細論述。

此類以泄實為主,通過中醫外治手法疏通人體被邪實痹阻之經絡,活血化瘀,除濕消痹,正陽以除邪,溫陽以通里,使機體陰陽相和,營衛協調,氣血得通,津液得化。具體方法如下:

1.針刺療法

針,「金」屬旁,「十」象形,代表鋒利、精準。刺之要,氣之而有效。通過對穴位的精準刺激,形質刺通,激發經氣感傳,即陽氣周流運轉的次序迅速復原,才有《靈樞》中所描述的刺之道。這種自身修復能力的實現,前提在於機體化生的鏈物陽氣尚足以維持失衡狀態的平復。內經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明指光明四達,位指位居相位,然都以火立極。陽氣充沛,君火光明布達,人則神清氣爽,耳聰目明。相火位居相位,輔助人體正常氣血運化。陽虛者,灸之而溫扶其陽;陽郁者,刺之而條達其路;陰陽之氣不相順接者,針灸並施而復其升降浮沉一氣周流之道。

針刺是通過疏經通絡、扶正祛邪、調和陰陽、防治疾病的一種中醫外治法。可用於心臟康復2-3期。

【現代研究】

臨床研究證明缺血性心臟病人的HRV 多明顯降低, 且疾病的程度與迷走神經的損傷呈很強的相關性。說明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均合並自主神經的受損。實驗結果顯示, 針刺內關後LF成份顯著降低, 從而使LF/HF 比值發生顯著變化, 提示針刺內關的效應是以迷走神經的張力相對增強, 交感神經活性顯著降低為主的良性調整作用。並提示針刺治療心臟疾病的機理可能與改善HRN 相關。

電針可以改善肺運動試驗後2min時心率恢復值異常的冠心病患者的心率恢復和心率變異性,提高患者心肺功能以及生存質量。有研究發現針刺結合運動療法對於改善冠心病PCI術棚李液後患者心臟功能,控制危險因素,減少並發症,對於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意義重大。

其意義體現在以下5點:

1.針刺結合運動療法能顯著降低冠心病 PCI 術後患者的血脂水平,控制危險因素,預防術後再狹窄,可明顯改善 PCI 術後患者的遠期療效。

2.冠心病PCI術後患者的6min步行實驗距離經過針刺結合運動療法治療後有明顯提高,可顯著改善患者的運動能力。

3.針刺結合運動療法能顯著提高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能明顯改善患 II 者心臟的泵血功能,提高心臟搏出量。

4.針刺結合運動療法治療後患者的西雅圖心絞痛量表評分較治療前分數明顯提高,經統計學分析有統計學意義,證明針刺結合心臟康復運動療法能明顯改善冠心病PCI術後患者的心絞痛程度。

5.冠心病 PCI 術後的針刺結合康復治療實現了對術後患者的多方面、連續的 健康 管理,擾毀對於提高患者的自我修復能力、控制危險因素、延緩冠心病的進一步發展、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等方面的意義尤為重大。

2.推拿療法

《莊子• 養生 主》「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督脈「總督諸陽」和「陽脈之海」,又循行於脊里人絡於腦,與腦和脊髓有密切的聯系。

《本草綱目》稱「腦為元神之府」,經脈的神氣活動與腦有密切關系。任脈的穴位與五臟六腑密切相關。大量臨床經驗也證明,督脈及任脈是治療臟腑疾病的重要穴位,可直接改善大腦和全身臟腑的氣血運行。

督脈與任脈二經是推拿砭術施治的主要經脈,可總結為「調任督二脈」。推拿任督二脈治療具有擴張血管,增強血液循環,改善心肌供氧,降低血流阻力,促進病變組織血管網的重建,改善心臟和血管功能。並有調整自主神經和鎮痛的作用。

【現代研究】

臨床研究證明推拿療法在心臟康復中對心血管具有直接和間接調節作用。

推拿通過特有的機械刺激方式,直接對心臟、動靜脈及毛細血管、淋巴系統和血液等產生較好的作用,從而改善心功能、促進血液流通、改善血液的流變、降低血流阻力、促進微循環的建立。推拿對神經系統的作用也非常復雜。它可以間接作用與影響中樞神經、外周神經和效應器官。

現代研究表明,推拿後機體血液中白細胞總數增加,白細胞吞噬功能加強,血清中補體、免疫球蛋白含量升高,淋巴細胞數量增多,從而發揮其免疫功能。推拿療法還可以調節康復運動,促進血液循環、解痙、消炎與鎮痛。生理研究表明,調節肌肉張力的神經組織有位於肌腹的肌梭感受器和位於肌腱的腱梭感受器,前者興奮時可使肌肉加強收縮,後者興奮時可抑制肌肉收縮。運動生理研究證實,受累的肌肉充分拉長後可使腱梭感受器興奮。推拿可通過運動關節類手法拉長受損的肌肉,從而消除肌緊張、痙攣。

3.刮痧療法

刮痧療法是起源於我國民間的一種中醫外治法,是應用邊緣光滑或硬物器具,蘸上潤滑液體,在身體表面部位進行刮、提、推、擦,或用手指鉗拉患處,造成皮膚表面淤點、淤斑、點狀出血,以此刺激經絡,改善氣血流通狀態,從而達到調氣行血、活血化瘀、通行陽氣、舒經通絡、驅邪排毒等功效。

4.拔罐療法

拔罐技術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內負壓,使罐吸附於腧穴或相應體表部位,使局部皮膚充血或瘀血,以達到防治疾病的外治方法。

下面重點介紹扶陽罐的幾種操作方法。

扶陽罐點按 以扶陽罐罐底陶瓷部分著力,在體表腧穴或一定部位上,逐漸往下用力,按而留之的方法,稱為扶陽罐點按。

術者一手握住扶陽罐上部,罐體與體表形成一定角度,另一手大拇指抵住罐底陶瓷部分,相對應的另一瓷邊以點接觸體表穴位、陽性反應點或椎問。垂直用力,力度由輕到重。在點按時,不可以有移動,力度要滲透,由淺入深。除了頭面部少量穴位以外,扶陽罐點按在全身大多數經絡穴位都可以應用。

具有溫通經絡、調和氣血、鎮靜止痛的作用。

扶陽罐溫滾 以扶陽罐罐底陶瓷部分著力,在體表進行連續不斷往返滾動的方法,稱為扶陽罐溫滾。

扶陽罐溫滾的操作要領為:術者將扶陽罐橫置,罐底陶瓷部分接觸體表,一手握住罐的上部,另一手用掌壓住陶瓷邊並推動,使罐在體表局部滾動,力度均勻,節奏一致,連續往返滾動,使受術者有壓和技動的感覺。

扶陽罐溫滾多用於肩背部、腰臀部、四肢等肌肉發達部位。可以溫通經絡、調和氣血、緩解痙攣。

扶陽罐溫撥 以溫熱的罐陶瓷邊緣著力,置於肌肉、肌腱等組織一側,作與其走行垂直方向撥動,其狀如彈撥琴弦,從而達到剝離黏連、消散結聚、解痙鎮痛目的之手法,稱為扶陽罐溫撥。

扶陽罐溫撥的動作要領為:術者手持扶陽罐略微傾斜,以溫熱的罐陶瓷邊緣壓住受術部位或陽性反應點,適當用力下壓,由淺入深,朝向與肌纖維垂直的方向撥動。

撥動時要具有滲透力,且罐底邊與表皮沒有摩擦。撥動頻率可快可慢,速度要均勻,用力要由輕到重,再由鶯到輕,剛中有柔。扶陽罐溫撥多用於肩背部、頸項、跟腱等處。具有松解黏連、緩解痙攣、祛瘀止痛、舒筋活血等功效。

扶陽罐溫推 以溫熱的扶陽罐罐底面著力,進行單方向或往返直線或弧線推動,從而達到行氣活血、消瘀散結、扶陽氣目的之方法,稱為扶陽罐溫推。通過扶陽罐溫推操作法的運用,可起到「以罐代手」推拿的目的。

扶陽罐溫推的動作要領為:術者手持扶陽罐,以溫熱的罐底面接觸體表,按循行方向罐前1/3稍抬起,沿經絡或體表循行,操作時力度重而不滯、輕而不浮,路線不偏斜、不跳躍,緩慢地進行溫推。

【現代研究】

臨床研究證明拔罐可以藉助負壓吸附人體皮膚表面形成的局部瘀血以期達到治病防病效果, 其屬於物理療法。

以罐體為工具, 根據患者的病情, 選擇合適的部位開展拔罐活動, 先保持人體皮膚的清潔, 可以塗抹甘油, 罐體吸附5 min 即可, 進行拔罐時避開皮膚受損部位, 該療法多用於治療血瘀質、濕熱質心臟病患者。

拔罐人員必須經過專業訓練, 拔罐前要檢查器具是否完好, 避免火罐口有破損損傷人們的皮膚, 拔罐時嚴格觀察人們的反應, 一旦有不適情況及時取罐。皮膚潰爛、重度心臟病患者嚴禁使用。

5.氣功導引療法

氣功療法氣功療法是以少林內功、易筋經、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六字訣等傳統功法為主要手段指導患者進行主動訓練的推拿醫療技術,以指導患者進行功法訓練為主,也可以在功法訓練的同時進行手法治療。

氣功療法具有疏通氣血經絡、扶正通陽、強身健體的作用,可以與其他推拿技術配合,運用於心臟康復。

【現代研究】

臨床研究證明導引技術通過推行中醫傳統運動形式, 如太極拳、五禽戲、氣功和八段錦等, 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選擇適宜的運動, 引導患者進行訓練, 可以幫助其強身健體, 以便更好地應對病魔。

太極拳 以陰陽辨證為理念, 結合陰陽五行的變化, 是一種內外兼修、緩慢、輕靈、柔和、剛柔相濟的傳統拳術, 適合冠心病患者進行練習, 患者可以根據自身體質調整運動強度, 長時間練習太極拳可以改變人們的用力習慣, 減少人們日常因用力不當導致氣血受阻、胸悶緊張等不良症狀。

五禽戲 作為中國導引 養生 的重要功法, 虎戲13 式、鹿戲9 式、熊戲9 式、猿戲10 式、鳥戲13 式, 動靜結合的引導民眾進行鍛煉, 如虎戲健肺, 鹿戲活腰胯, 熊戲健脾胃助消化, 猿戲活筋骨養肝臟, 鳥戲通脈絡。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幾個動作進行練習。

八段錦 有坐八段錦和立八段錦之分, 又有文八段和武八段之說, 因簡單易學、療效顯著, 備受民眾歡迎, 人們練習八段錦不僅能緩解不良情緒, 調節心情, 同時還能改善睡眠情況, 是冠心病患者最佳的心臟康復運動方式。

此類以補虛為甚,通過溫扶人體先後天之腎陽、脾陽、心陽等,正陽以固精、溫陽以驅寒,補虛以潛陽,此類外治法主要以艾灸、中葯浴、中葯貼敷、石蠟療法為主,具體方法如下:

1.艾灸療法

「灸」,久+火也。火代表光明,代表動力,運用火的能力是人類與其他動物存在的本質區別。除了白天的太陽,唯有火才能給予人類光明和能量。

長久的運用火是為了什麼?補陽氣的不足,是故才有「針不及,灸之所宜」灸法是利用易點燃的材料和某些葯物。燒灼穴位,憑借溫熱刺激,通過經絡的作用,來調整機體的生理失衡,達到治療和保健的一種外治方法。

艾灸具有雙向調節,無副作用,簡便易行,安全高效的特點。包括直接灸、間接灸、艾條灸、溫和灸、雀啄灸、迴旋灸、溫針灸及灸器灸等。

2.中葯浴療法

中葯泡浴 將煎好的中葯方於5000 6000升溫水中混勻,泡浴20分鍾後擦乾皮膚,每周2 3次。

中葯蒸氣浴 將特定中葯方煎煮取汁約500 1000毫升,經汽療蒸發器加熱和形成蒸汽,直接作用於體表,每周2 3次。功效:調和氣血、平衡陰陽、疏通經脈、透達腠理、祛邪和中、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消腫化瘀、通絡止癢、榮 養生 肌的作用。

沐足療法 沐足療法是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理論,將葯物煎煮成液或製成浸液後,通過浸泡雙足、按摩足部穴位等方法刺激神經末梢,改善血液循環,從而達到防病治病、強身健體作用的治療方法

3.中葯穴位貼敷療法

中葯穴位貼敷療法是將中葯或中葯提取物與適當基質和透皮吸收促進劑混合後,製成敷貼劑,貼敷於人體腧穴上,利用其葯物對穴位的刺激作用和中葯的葯理作用來治療疾病的無創穴位刺激療法。將扶陽的葯物和活血行氣、解表散寒等葯物配伍(如扶陽益火膏、散陰膏等),製成敷貼劑。例如臍封,臍封是在神厥穴外敷以溫補、活血化瘀、祛風散寒等葯物,通過緩慢滲透吸收,達到持續治療的目的。其操作方法:臍部填入中葯膏劑,外敷紗布,膠布固定,保持約數小時。機理:臍部即神厥穴,為神氣出入之門戶,具有振奮中陽、溫通血脈之作用。

4.石蠟療法

石蠟是從石油中蒸餾出熱容量較大、導熱性較小的高分子碳氫化合物,經過加熱後的液體,石蠟作為導熱體,塗敷於患處可達到調和氣血、平衡陰陽、疏通經脈、透達腠理、祛邪和中、溫經散寒的作用。

具體有以下兩方面作用:

(1)溫熱作用:由於石蠟具有熱容量大,導熱系數低,保熱時間長等特點,蠟療時蠟療區局部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充血明顯,熱透入可達皮下1 5cm,局部汗腺分泌增加,致使局部大量出汗。

由於蠟療具有較強而持久的熱透入作用,故有利於血腫的吸收,加速水腫消退,並能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提高新陳代謝,故其也具有消炎作用。

(2)機械壓迫作用:由於石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及黏稠性,能與皮膚緊密接觸。在冷卻過程中,其體積縮小,對皮膚及皮下組織可產生柔和的機械壓迫作用,既可防止組織內淋巴液和血液滲出,又能促進滲出物的吸收。

『貳』 艾灸凳的功效

艾灸凳主要作用
1. 消炎殺菌
坐灸時所產生的葯性腔衡煙霧有著很強的殺菌消炎作用,有助於改善女性疾病(陰道炎、盆腔炎、陰部瘙癢、外陰部臭味)、肛門疾患(痔瘡、痔漏、脫肛)、男性疾病(前列腺炎,陽痿)等。
2. 滋陰縮陰,暖宮暖巢
女性坐灸可以強化陰道羨談和伍派做子宮的收縮,艾條燃燒時釋放出的有益成分可以起到滋養陰道和保養宮巢的作用。
3. 驅除宮寒,調經止痛
經血在子宮內寒凝、排出不暢,就會疼痛、月經淋漓不盡。採用坐灸方法,溫暖子宮,促進下腹部的血液與淋巴液的循環,從而起到治療下腹痛、經痛、腰痛、神經痛的功效。
4. 去脂排毒、美容養顏
痤瘡、色斑是體內毒素的面部表現,腸道瘀毒過多,自然會產生痤瘡和色斑。坐灸可以促進下腹部的血液循環、體內毒素和殘渣的排出、從而起到去脂的作用同時保持皮膚溫潤光滑。

『叄』 艾灸,冬天裡的一把火!送給怕冷一族最好的禮物

天氣轉寒、溫度漸低,

父母提醒你添衣加物,

怕冷絕告譽的人不得不開啟空調取暖,

但只是解一時之苦......

別怕,用「艾」溫暖這個冬天

冬天怕冷、身體免疫力不好的你

還不備好小板凳

拿好筆記本劃重點啦

艾法不僅能治病,而且能防病。艾葉性溫熱,味苦無毒,宣理氣血,溫中逐冷,除濕開郁,生肌安胎,利陰氣,暖子宮,殺蛔蟲,灸百病,能通十二經氣血,能回垂絕之元陽。

用於內服治宮寒不孕,經行腹痛,崩漏帶下。外用能灸治百病,強壯元陽,溫通經脈,祛風散寒,舒筋活絡,回陽救逆。

艾灸的特點是既能使亢進的功能得到抑制,也能使衰退的功能興奮而趨向正常生理的平衡狀態。因此艾灸對人體是一種良性刺激,對增強體質大有裨益,不論病體、健體都可友氏以使用,尤其對衰弱兒童有促進發育的作用。

我院針灸科採用精選優質艾絨,自製艾條,保證療效。歡迎廣大病友前來施灸。

一,扶陽灸:一天一次。

優惠活動:做三次送一次。做三次再送艾草足浴湯一盒。

二,周天灸:三天一次。做一次送艾草足浴湯一盒。

艾草足浴湯成分為艾草、金銀花、蒲公英、黃柏、紅花、當歸、花椒、川姜、白芷等中葯組成,能夠通筋活絡、促進血液循環,促進睡眠,強身健體,提高免疫力。

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了,各種風濕骨病疼痛也隨並段之而來!以及氣虛怕冷的朋友們,不妨試一試艾灸,用「艾」溫暖這個寒冬!

『肆』 艾灸條的使用方法

溫和灸: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准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皮膚1.5-3厘米左右,進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5-7分鍾,至皮膚紅暈為度。

對祥彎於昏厥、局部知覺遲鈍的患者,醫者可將中、食二指分開,置於施灸部位的兩側,這樣可以通過醫者手指的感覺來測知患者局部的受熱程度,以便隨時調節施灸的距離和防止燙傷。

雀啄灸:施灸時,將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活動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勻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動或作反復地施轉施灸。

迴旋灸:距皮膚1.5-3厘米左右,艾灸條在皮膚上做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

(4)艾灸扶陽凳的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綜合作用

溫經散寒

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有賴於氣血的作用,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血氣在經脈中流行,完全是由於「氣」的推送。各種原因,如「寒則氣收,熱則氣疾」等,都可影響血氣的流行,變生百病。而氣溫則血滑,氣寒則血澀,也就是說,氣血的運行有遇溫則散,遇寒則凝的特點。

所以朱丹溪說:「血見熱則行,見寒則凝」。因此,凡是一切氣血凝澀,沒有熱象的疾病,都可用溫氣的方法來進行治療。《靈樞·刺節真邪》篇中說:「脈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調,弗能取之」。

《靈樞·禁服》亦雲:「陷下者,脈血結於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應用其溫熱刺激,起到溫經通痹的作用。通過熱灸對經絡穴位的溫熱性刺激,可以溫經散寒,加強機體氣血運行,達到臨床治療目的。所以灸法可用於血寒運行不暢,留滯凝澀引起的痹證、腹瀉等疾病,效果甚為顯著。

行氣通絡

經絡分布於人體各部,內聯臟腑,外布體表肌肉、骨骼等組織。正常的機體,氣血在經絡中周流不息,循序運行,如果由於風、寒、暑、濕、燥、火等外因的侵襲,人體或局部氣血凝滯,經絡受阻,即可出現腫脹疼痛等症狀和一系列功能障礙。

此時,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機能的作用,臨床上可用於瘡瘍癤腫、凍傷、癃閉、不孕症、扭挫傷等,尤以外科、傷科應用較多。

扶陽固脫

人生賴陽氣為根本,得其所則人壽,失其所則人夭,故陽病則陰盛,陰盛則為寒、為厥,或元氣虛陷,脈微欲脫,當此之時,正如《模察素問·厥論》所雲:「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陽氣衰微則陰氣獨盛,陽氣不通於手足,則手足逆冷。

凡大病危疾,陽氣衰微,陰陽離決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陰寒,回陽救脫。此為其他穴位刺激療法所不及。宋代《針灸資生經》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臍中即活」。《傷寒論》指出:「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下利,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無脈者,灸之」。

說明凡出現嘔吐、下利、手足厥冷,脈弱等陽氣虛脫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關元、神闕等穴,由於艾葉有純陽的性質,再加上火本屬陽,兩陽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陽固脫,謹碼悶回陽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臨床上常用於中風脫症、急性腹痛吐瀉、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升陽舉陷

由於陽氣虛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虛下實,氣虛下陷,出現脫肛、陰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靈樞·經脈》篇雲:「陷下則灸之」,故氣虛下陷,臟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療。關於陷下一症,脾胃學說創始者李東垣還認為「陷下者,皮毛不任風寒」,「天地間無他,唯陰陽二者而已,陽在外在上,陰在內在下,今言下陷者,陽氣陷入陰氣之中,是陰反居其上而復其陽,脈證俱見在外者,則灸之」。

因此,灸療不僅可以起到益氣溫陽,升陽舉陷,安胎固經等作用,對衛陽不固、腠理疏鬆者,亦有效果。使機體功能恢復正常。如脫肛、陰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會穴來提升陽氣,以「推而上之」,又如《類經圖翼》雲:「洞泄寒中脫肛者,灸水分百壯」。總之,這也是灸法的獨特作用之一。

拔毒泄熱

歷代有不少醫家提出熱證禁灸的問題,如《聖濟總錄》指出:「若夫陽病灸之,則為大逆」;近代不少針灸教材亦把熱證定為禁灸之列。但古今醫家對此有不同見解。在古代文獻中亦有「熱可用灸」的記載,灸法治療癰疽,就首見於《黃帝內經》,歷代醫籍均將灸法作為本病證的一個重要治法。

唐代《備急千金要方》進一步指出灸法對臟腑實熱有宣洩的作用,該書很多處還對熱毒蘊結所致的癰疽及陰虛內熱證的灸治作了論述,如載:「小腸熱滿,灸陰都,隨年壯」,又如「腸癰屈兩肘,正灸肘尖銳骨各百壯,則下膿血,即差」。「消渴,口乾不可忍者,灸小腸俞百壯,橫三間寸灸之」。

金元醫家朱丹溪認為熱證用灸乃「從治」之意;《醫學入門》則闡明熱症用灸的機理:「熱者灸之,引郁熱之氣外發,火就燥之義也」。《醫宗金鑒·癰疽灸法篇》指出:「癰疽初起七日內,開結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瘡痛灸至不痛時」。

總之,灸法能以熱引熱,使熱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熱,表明對機體原來的功能狀態起雙向調節作用。特別是隨著灸增多和臨床范圍的擴大,這一作用日益為人們所認識。

防病保健

我國古代醫家中早就認識到預防疾病的重要性,並提出了「防病於未然」、「治未病」的學術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療作用外,還有預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這在古代文獻中有很多記載。早在《黃帝內經》就提到;在「犬所嚙之處灸三壯,即以犬傷法灸之」,以預防狂犬病。

《備急千金要方》有「凡宦遊吳蜀,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癘溫瘧毒氣不能著人」。說明艾灸能預防傳染病。《針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預防中風。民間俗話亦說「若要身體安,三里常不幹」、「三里灸不絕,一切災病息」。

因為灸療可溫陽補虛,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氣常盛,而胃為水谷之海,榮衛之所出,五臟六腑,皆受其氣,胃氣常盛,則氣血充盈;命門為人體真火之所在,為人之根本;關元、氣海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氣盛,陽氣足,精血充,從而加強了身體抵抗力,病邪難犯,達到防病保健之功。現代,灸療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延年益壽

穴位: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氣海(位於腹正中線臍下1.5寸處)、關元(位於腹正中線臍下3寸處)。

分組:第一組,關元、氣海、左側足三里;第二組,關元、氣海、右側足三里。

方法:選准穴位後,點燃葯用艾條,分別對准第一組穴位,每穴懸灸10分鍾,以各穴位皮膚潮紅色為度。第二天用同樣的方法懸灸第二組穴位。如此交替懸灸,連續三個月為一個療程。休息一周,再繼續第二個療程。使用時注意力要集中,艾火與皮膚的距離,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熱度為佳。注意不可灼傷皮膚。

說明:關元、氣海、足三里是人體強壯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調整和提高人體免疫機能,增強人的抗病能力。成書於宋代的《扁鵲心書》中說:「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關、中脘,雖不得長生,亦可得百年壽。」特別是女士,艾灸此三個穴位後,神清氣爽,容光煥發,全身特別是小腹部十分舒暢(此種感覺一般要連續灸半個月後才明顯)。

美容

艾灸的美容與一般的化妝品美容,手術美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是本質上的,另一個是表面上的。化妝品可以掩飾你的不足,手術可以改造你的結構,可以滿足你暫時的虛榮心,但這些都無法給你真正的健康。

因為健康而使你青春常駐,容光煥發,思維敏捷,反應靈敏,那又是另一種不同層次上的美。通過吃葯,打針或者鍛煉,你或許也可以或多或少地達到你期望的效果。但沒有灸療好,艾灸是驅散疲勞,恢復元氣,補充體能,平衡陰陽的最有效的手段。有很多女人臉上不光滑潔凈,這往往是內分泌失調引起的,實際上還是陽能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說的上火。

有這么幾種女性:1、臉上痘痘長得成片的女性,往往有嚴重的帶下病,「清熱解毒」往往沒有任何效果,因為她們的這種熱往往是虛熱,而不是實熱,補充陽能尚且不逮,何況雪上加霜。所以艾灸是最佳的選擇。

2、臉上長有黃褐斑的女性,往往肝腎虧虛,體質嚴重偏於酸性,用艾灸治療,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

3、虛胖的女性,並不是營養過剩,但營養過剩不過是西醫上的一個概念,中醫裡面沒有這樣的說法,如果哪個中醫也這樣瞎嚷嚷,那肯定個半吊子。

即使是肥胖的小孩子,也往往並不是營養過剩,而是陽能不足,往往是因為在懷孕期間,父母還有不少的性生活,導致孩子先天不足,肝腎機能失衡,脾臟運化無力。虛胖女性則往往有崩漏暗疾,失血過多。太過肥胖往往是因為脾腎陽虛,太過瘦弱,則往往是肝腎不足。

4、乳頭過早地顏色變暗淡,或者乳頭凹陷的女性,往往嚴重肝腎虧虛,沖脈,任脈虛寒,有的甚至還有咳嗽的毛病。這些問題艾灸都有很好的效果。

『伍』 艾灸凳的功效和副作用 艾灸凳的功效和副作用介紹

1、艾灸對身體副作用較小,艾灸是利用灸火溫熱刺激,經絡穴位,激發全身數瞎氣血,防病治病的治療方法之一。

2、針灸是否有副作用關鍵看艾灸的手法是否正確敬孝,如果使用不當,溫熱性刺激過大,可能會出現耗傷陰液等不良反薯稿空應,因此在使用艾灸的時候,一定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恰當地使用。

『陸』 艾灸條的使用方法

溫和灸: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准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皮膚1.5-3厘米左右,進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5-7分鍾,至皮膚紅暈為度。

對於昏厥、局部知覺遲鈍的患者,醫者可將中、食二指分開,置於施灸部位的兩側,這樣可以通過醫者手指的感覺來測知患者局部的受熱程度,以便隨時調節施灸的距離和防止燙傷。

雀啄灸:施灸時,將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活動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勻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動或作反復地施轉施灸。

迴旋灸:距皮膚1.5-3厘米左右,艾灸條在皮膚上做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

(6)艾灸扶陽凳的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綜合作用

溫經散寒

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有賴於氣血的作用,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血氣在經脈中流行,完全是由於「氣」的推送。各種原因,如「寒則氣收,熱則氣疾」等,都可影響血氣的流行,變生百病。而氣溫則血滑,氣寒則血澀,也就是說,氣血的運行有遇溫則散,遇寒則凝的特點。

所以朱丹溪說:「血見熱則行,見寒則凝」。因此,凡是一切氣血凝澀,沒有熱象的疾病,都可用溫氣的方法來進行治療。《靈樞·刺節真邪》篇中說:「脈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調,弗能取之」。

《靈樞·禁服》亦雲:「陷下者,脈血結於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應用其溫熱刺激,起到溫經通痹的作用。通過熱灸對經絡穴位的溫熱性刺激,可以溫經散寒,加強機體氣血運行,達到臨床治療目的。所以灸法可用於血寒運行不暢,留滯凝澀引起的痹證、腹瀉等疾病,效果甚為顯著。

行氣通絡

經絡分布於人體各部,內聯臟腑,外布體表肌肉、骨骼等組織。正常的機體,氣血在經絡中周流不息,循序運行,如果由於風、寒、暑、濕、燥、火等外因的侵襲,人體或局部氣血凝滯,經絡受阻,即可出現腫脹疼痛等症狀和一系列功能障礙。

此時,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機能的作用,臨床上可用於瘡瘍癤腫、凍傷、癃閉、不孕症、扭挫傷等,尤以外科、傷科應用較多。

扶陽固脫

人生賴陽氣為根本,得其所則人壽,失其所則人夭,故陽病則陰盛,陰盛則為寒、為厥,或元氣虛陷,脈微欲脫,當此之時,正如《素問·厥論》所雲:「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陽氣衰微則陰氣獨盛,陽氣不通於手足,則手足逆冷。

凡大病危疾,陽氣衰微,陰陽離決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陰寒,回陽救脫。此為其他穴位刺激療法所不及。宋代《針灸資生經》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臍中即活」。《傷寒論》指出:「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下利,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無脈者,灸之」。

說明凡出現嘔吐、下利、手足厥冷,脈弱等陽氣虛脫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關元、神闕等穴,由於艾葉有純陽的性質,再加上火本屬陽,兩陽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陽固脫,回陽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臨床上常用於中風脫症、急性腹痛吐瀉、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升陽舉陷

由於陽氣虛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虛下實,氣虛下陷,出現脫肛、陰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靈樞·經脈》篇雲:「陷下則灸之」,故氣虛下陷,臟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療。關於陷下一症,脾胃學說創始者李東垣還認為「陷下者,皮毛不任風寒」,「天地間無他,唯陰陽二者而已,陽在外在上,陰在內在下,今言下陷者,陽氣陷入陰氣之中,是陰反居其上而復其陽,脈證俱見在外者,則灸之」。

因此,灸療不僅可以起到益氣溫陽,升陽舉陷,安胎固經等作用,對衛陽不固、腠理疏鬆者,亦有效果。使機體功能恢復正常。如脫肛、陰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會穴來提升陽氣,以「推而上之」,又如《類經圖翼》雲:「洞泄寒中脫肛者,灸水分百壯」。總之,這也是灸法的獨特作用之一。

拔毒泄熱

歷代有不少醫家提出熱證禁灸的問題,如《聖濟總錄》指出:「若夫陽病灸之,則為大逆」;近代不少針灸教材亦把熱證定為禁灸之列。但古今醫家對此有不同見解。在古代文獻中亦有「熱可用灸」的記載,灸法治療癰疽,就首見於《黃帝內經》,歷代醫籍均將灸法作為本病證的一個重要治法。

唐代《備急千金要方》進一步指出灸法對臟腑實熱有宣洩的作用,該書很多處還對熱毒蘊結所致的癰疽及陰虛內熱證的灸治作了論述,如載:「小腸熱滿,灸陰都,隨年壯」,又如「腸癰屈兩肘,正灸肘尖銳骨各百壯,則下膿血,即差」。「消渴,口乾不可忍者,灸小腸俞百壯,橫三間寸灸之」。

金元醫家朱丹溪認為熱證用灸乃「從治」之意;《醫學入門》則闡明熱症用灸的機理:「熱者灸之,引郁熱之氣外發,火就燥之義也」。《醫宗金鑒·癰疽灸法篇》指出:「癰疽初起七日內,開結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瘡痛灸至不痛時」。

總之,灸法能以熱引熱,使熱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熱,表明對機體原來的功能狀態起雙向調節作用。特別是隨著灸增多和臨床范圍的擴大,這一作用日益為人們所認識。

防病保健

我國古代醫家中早就認識到預防疾病的重要性,並提出了「防病於未然」、「治未病」的學術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療作用外,還有預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這在古代文獻中有很多記載。早在《黃帝內經》就提到;在「犬所嚙之處灸三壯,即以犬傷法灸之」,以預防狂犬病。

《備急千金要方》有「凡宦遊吳蜀,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癘溫瘧毒氣不能著人」。說明艾灸能預防傳染病。《針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預防中風。民間俗話亦說「若要身體安,三里常不幹」、「三里灸不絕,一切災病息」。

因為灸療可溫陽補虛,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氣常盛,而胃為水谷之海,榮衛之所出,五臟六腑,皆受其氣,胃氣常盛,則氣血充盈;命門為人體真火之所在,為人之根本;關元、氣海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氣盛,陽氣足,精血充,從而加強了身體抵抗力,病邪難犯,達到防病保健之功。現代,灸療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延年益壽

穴位: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氣海(位於腹正中線臍下1.5寸處)、關元(位於腹正中線臍下3寸處)。

分組:第一組,關元、氣海、左側足三里;第二組,關元、氣海、右側足三里。

方法:選准穴位後,點燃葯用艾條,分別對准第一組穴位,每穴懸灸10分鍾,以各穴位皮膚潮紅色為度。第二天用同樣的方法懸灸第二組穴位。如此交替懸灸,連續三個月為一個療程。休息一周,再繼續第二個療程。使用時注意力要集中,艾火與皮膚的距離,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熱度為佳。注意不可灼傷皮膚。

說明:關元、氣海、足三里是人體強壯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調整和提高人體免疫機能,增強人的抗病能力。成書於宋代的《扁鵲心書》中說:「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關、中脘,雖不得長生,亦可得百年壽。」 特別是女士,艾灸此三個穴位後,神清氣爽,容光煥發,全身特別是小腹部十分舒暢(此種感覺一般要連續灸半個月後才明顯)。

美容

艾灸的美容與一般的化妝品美容,手術美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是本質上的,另一個是表面上的。化妝品可以掩飾你的不足,手術可以改造你的結構,可以滿足你暫時的虛榮心,但這些都無法給你真正的健康。

因為健康而使你青春常駐,容光煥發,思維敏捷,反應靈敏,那又是另一種不同層次上的美。通過吃葯,打針或者鍛煉,你或許也可以或多或少地達到你期望的效果。但沒有灸療好,艾灸是驅散疲勞,恢復元氣,補充體能,平衡陰陽的最有效的手段。 有很多女人臉上不光滑潔凈,這往往是內分泌失調引起的,實際上還是陽能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說的上火。

有這么幾種女性: 1、臉上痘痘長得成片的女性,往往有嚴重的帶下病,「清熱解毒」往往沒有任何效果,因為她們的這種熱往往是虛熱,而不是實熱,補充陽能尚且不逮,何況雪上加霜。所以艾灸是最佳的選擇。

2、臉上長有黃褐斑的女性,往往肝腎虧虛,體質嚴重偏於酸性,用艾灸治療,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

3、虛胖的女性,並不是營養過剩,但營養過剩不過是西醫上的一個概念,中醫裡面沒有這樣的說法,如果哪個中醫也這樣瞎嚷嚷,那肯定個半吊子。

即使是肥胖的小孩子,也往往並不是營養過剩,而是陽能不足,往往是因為在懷孕期間,父母還有不少的性生活,導致孩子先天不足,肝腎機能失衡,脾臟運化無力。虛胖女性則往往有崩漏暗疾,失血過多。太過肥胖往往是因為脾腎陽虛,太過瘦弱,則往往是肝腎不足。

4、乳頭過早地顏色變暗淡,或者乳頭凹陷的女性,往往嚴重肝腎虧虛,沖脈,任脈虛寒,有的甚至還有咳嗽的毛病。這些問題艾灸都有很好的效果。

『柒』 艾灸凳的功效

消炎殺菌、滋陰縮陰,暖宮暖巢、去脂排毒、美容養顏。
消炎殺菌:坐灸時所產生的葯性煙霧有著很強的殺菌消炎作用,有助於改善女性疾病(陰道炎、盆腔炎、陰部瘙癢、外陰部臭味)、肛門疾患(痔瘡、痔漏、脫肛)、男性疾病(前列腺炎,陽痿)等;滋陰縮陰,暖宮暖巢:女性坐灸可以強化陰道和子宮的收縮,艾內條燃燒時釋放出的有益成分可以起到滋養陰道和保養宮巢的作用;去脂排毒、美容養顏:痤瘡、色斑是體內毒素的面部表現,腸道瘀毒過多,自然會產生痤瘡和色斑。坐灸可以促進下腹部的血液循環、體內毒素和殘渣的排出、從而起到去脂的作用,保持皮膚溫潤光滑。
如果想了解關於艾灸的更多問題,專業人士可以給予我們幫助,在眾多的養生公司中,傳艾健康的口碑很好,針對大數人最關注的技術難題,傳艾人的專家團隊提供前沿、專業的指導幫助,是艾灸的不錯選擇,值得信任。
更多問題歡迎咨詢傳艾健康客服。

『捌』 濕氣重艾灸灸哪個部位艾灸盒的使用方法圖解

艾灸,如今被越來越多的人推崇,甚至在家都喜歡用隨身灸調理身體。那麼,濕氣重艾灸灸哪個部位?艾灸盒的使用方法圖解是什麼?
濕氣重艾灸灸哪個部位
寒濕氣往往通過5大穴位進入體內!

①肩頸部的「大椎穴」

從「大椎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的「肩頸酸痛,肩周炎,頸椎病,頭暈頭痛,失眠多夢;

②前胸的『膻中穴'

從』膻中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的』乳腺腫痛,乳腺管道阻塞,小葉增生乳腺纖維瘤等症狀」;

③肚臍部位的「神闕穴」

從「神闕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存積在我們盆腔,特別是女性,當盆腔內的「寒濕氣」重時,就容易引起我們婦科各種疾病,比如:婦科炎症,月經不調,經血不暢,痛經,血塊,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不育症等「。

④腰部的」命門穴「

從」命門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腰酸背痛,腰膝酸軟,各種腎虛,性功能下降等症狀;

⑤腳底的」湧泉穴「

從」湧泉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往上流動,容易引起膝關節酸痛,風濕關節余粗頌炎等症狀。

」寒濕「是萬病之源,我們日常一定要注意排寒濕凳散和補充陽氣及時恢復體力。

所以,避免寒濕、排寒祛濕非常重要,請在日常生活中護住這五大穴位,胸背腰腹足底等!
艾灸盒的使用方法圖解
艾灸盒,做為一種艾灸輔助工具,適合家庭個人艾灸時使用,他以其小巧,方便,使用方法簡單,成本低在艾灸使用人群中廣受大家歡迎。但是據華夏艾灸網觀察,人們在使用艾灸盒過程當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小問題,今天在這里簡單的給大家講一講艾灸盒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首先我們在使用艾灸盒的時候應該先看一遍新買的艾灸盒是否有使用過的痕跡,再次是看看是否配套齊全。

如今艾灸家庭用戶用得最多的就是竹製單孔或多孔艾灸盒(適用於艾條),另一類就是隨身灸金屬制的艾灸盒(適用於艾柱)

艾條一般要用專用的艾條滅火器來熄滅,並且熄滅時可以把燃著的那頭插在滅火器上放在安全的地方。竹製艾灸盒在身上用的時候,一定要身邊有人經常看看艾條燒到的部位,快燒到孔口上方時,要把艾條往裡塞到接近鋼網的位置。

很多艾灸的朋友都說在使用時,艾灸盒太燙而覺得特別難用。其實只要掌握使用方法就非常方便實用的。艾灸盒使用方法圖解

金屬制的隨身灸艾灸盒主要分普通金屬的、純鋼的、和純銅的,使用的材質不一樣,但使用方法都基本一樣。

艾灸時艾條的選擇也非常關健,好的艾條火力溫和,穿透力強,且艾煙淡,用著比較舒服,而劣質艾條火力暴躁,容易燙傷皮膚,而且艾煙也很刺鼻。

先將艾灸盒旋轉擰開,可以看到上部分內面有一個伸出的鋼絲,把艾柱插在這根鋼絲上,然後充分點燃,然後對准下部分的卡口閉合後旋轉擰一下,直到感覺吻合卡緊,將下部分的塑料豎鄭調風蓋旋到露出金屬通風口三分之二,先讓它稍微充分燃燒,然後將隨身灸盒塞進布套內系在需要艾灸的部位。如果感覺很燙就拿出艾灸盒將塑料調風蓋調節到稍閉合的位置,等於就是調風孔小了,這樣燃燒就小些,溫度就會低些。

艾灸能治什麼病
艾灸有溫經散寒、扶陽固脫、消瘀散結、防病保健等作用,臨床常用於寒濕痹痛、痛經、經閉、胃痛、寒疝腹痛、泄瀉、痢疾;遺尿、脫肛、崩漏、帶下、痰飲;乳癰初期等。

『玖』 艾灸凳一次座多久

一般15分鍾到20分鍾就可以了

閱讀全文

與艾灸扶陽凳的使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用專政的方法解決矛盾 瀏覽:855
3714的計算方法 瀏覽:147
日本蛇毒眼膜使用方法 瀏覽:112
女生尖叫訓練方法 瀏覽:150
家裡烤麵包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927
小米5s運營商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1
用簡單的方法找到市場籌碼集中區 瀏覽:624
中介借鑰匙解決方法 瀏覽:975
網路答題是什麼研究方法 瀏覽:557
避孕葯具使用方法 瀏覽:829
如何改善羊水少的方法 瀏覽:533
ssww浴缸使用方法 瀏覽:775
毛衣分針計算方法 瀏覽:315
遠程紅點訓練方法 瀏覽:405
疑難雜症的治療方法 瀏覽:729
汽車鍍膜蠟的使用方法 瀏覽:669
幽門螺菌治療方法 瀏覽:362
拉桿上籃鍛煉方法 瀏覽:972
陀螺細胞常用的染色方法 瀏覽:762
錯誤3014解決方法 瀏覽: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