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食用菌最新種植技術
場地選擇 應遠離畜禽場、垃圾堆、化工廠虛此和人流多的地方,且要求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且清潔無污染。栽培管理選擇菌種:不得使用老化或受到污染的菌種,應選用健壯、優質、抗病的菌種。精細管理:注意原料、菌袋和工具的衛生。 科學育菌:對於不同種類的食用菌,要按其對生長發育條件的要沖旅求,科學地調控培養室的 溫度、濕度、光線和pH值等,並要適當通風換氣。施肥:噴施蛋白腖、酵母膏溶液,可使菇體肥厚、促進轉潮;噴施腐熟人糞尿,噴完後,可再用清水噴1次;噴施米醋。在平散譽凳茹生長中後期,用300倍的食用米醋液進行菇面噴施,在採收前1~3天每天1次,一般可增產6%,且色澤更加潔白;噴施培養料浸出液,可延長出菇高峰期,並使子實體肥厚;噴施葡萄糖、碳酸鈣溶液,有促進菌絲生長的作用。
⑵ 食用菌種植 食用菌種植方法介紹
1、選擇在近河流,空氣流暢,四周寬闊,遠離禽畜養殖場、釀造廠、生活區、醫院、垃圾場的場地。場地要採取翻土、曬土、灌水等措施取代農葯消毒。水源水質要求選清潔的井水、自來水,遠離污水源。菇棚要求棚體牢固、地勢較高、排水暢通,棚內不積水,覆蓋塑料薄膜和遮陽網,防日曬雨淋。覆蓋物要厚一點,利於保溫,四周用草簾圍住,留通風孔。
2、培養料以樺木料的木屑為最好,配以棉子殼、黃豆桿、玉米心等,輔以麥麩皮、米糠,並添加微量元素。原材料新鮮、乾燥,沒有蟲蛀、霉爛變質、結塊是成功的基礎。此外培養料使用前需經過消毒處理。
3、食用菌胞子發芽和菌絲體生長的適宜溫度是20~30℃,但不同種有機食用菌在促成子實體分化的溫度上,差異較大,大體可分為下列三種類型:(1)低溫型:子實體分化最高溫度在24℃以下,最適溫度在20℃以下。(2)中溫型:子實體分化最高溫度在28℃以下,最適溫度為20~24℃。(3)高溫型:子實體分化最溫度在30℃以上,最適溫度在24℃以上。
4、有機食用菌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水分絕大部分都來自培養料,一般培養料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為宜。子實體生長發育過程中,由於蒸發或採收而使培養料的水分減少。因此,平時必須經常噴水,使菇房中保持一定的空氣相對濕度,防止培養料水分的過度蒸發。空氣相對濕度可由普通干濕計測定。
5、有機食用菌在子實體發育階段要求有較高空氣相對濕度,適度的相對濕度是80%~95%,如濕度過低,則會影響子實體的分化和發育,嚴重者,則子實體不分化,即使已分化的幼菇也會姑死。但菇房濕度也不宜超過96%。否則,不但菇體發育不良,還會滋生病菌。
6、一般適宜菌絲生長的pH值在3~8之間,最適pH值為5.0~5.5。
7、氧與二氧化碳也是影響食用菌絲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二氧化碳過多,對食用菌生長發育不利,生產上為防止二氧化碳積存過多,菇房內經常需要通風換氣,這是食用菌栽培中確保子實體正常發育的一項關鍵性措施。通風換氣能補充菇房內的新鮮空氣,排除過多的二氧化碳和其它代謝廢氣,此外,適當通風不定期能調節空氣中的相對濕度,減少病菌的滋生。
8、食用菌不同於一般綠色植物,不能進行光全作用,不需要直射的光線,又由於日光紫外線有殺菌作用,直接暴露在陽光下不利於食用菌不能象種莊稼那樣栽在田間,暴露在陽光下,而需要培養在專門的菇房或遮蔭棚內。
⑶ 食用菌的種植方法
一、 菌種製作的基本設備 1、 食用菌菌種製作的工藝流程 培養料的貯備和預處理------- 容器、工具的洗滌------ 配料、培養基製作------ 滅菌------ 冷卻------ 接種------ 培養------- 貯存 2、 基本設施 ① 廠房:② 原料庫③原料預處理場地④ 洗滌室:5配料室⑥ 滅菌室⑦ 接種室⑧ 化驗室 ⑨ 培養室⑩貯存室 二、 純種分離 菌種的分離方法主要有:孢子分離法、組織分離法、基內菌絲分離法和土中菌絲分離法。 1、 孢子分離法:屬有性繁殖。對於香菇、平菇異宗結合的菇類,為避免產生單孢不孕現象,必須採用多孢分離法。單孢分離法主要用於雜交育種的研究。 ⑴ 種菇的選擇和處理 種菇選擇的標准:必須純正,具有本菌株性狀,發育健壯,無病蟲害,成熟度適當。種菇選定後,首先除去附著在菇體表面的雜物,如蘑菇、草菇可用0.1%升汞浸泡消毒2-3分鍾,然後用無菌水漂洗3次,以洗除表面附著的葯物,最後用無菌紗布吸干水分。香菇、平菇可用75%酒精進行表面消毒。 (2)多孢分離法 ① 整菇播種法② 鉤懸法③ 貼附法 4菌褶上抹取孢子法⑤ 孢子印分離法 ⑥ 空中孢子捕捉法 (3)單孢子分離法 一般採用方法:平板稀釋法、連續稀釋法、毛細管法等。 2、 組織分離法 (1) 子實體分離法(2)菌核分離法(3)菌索分離法:對一些不易找到子實體及菌核的菌類 3、基內菌絲分離法 對於子實體只有在特定的季節下出現,平時不易採到,或子實體小而薄或呈膠質狀態(1)菇木(或耳木)分離法 在食用菌繁殖旺盛期 (2) 代料基質分離法 分離前,選擇一批子實體發生早、產量高、菇體尚幼嫩且生活力強而無病蟲害的栽培袋,待子實體將近成熟時,去掉子實體,然後用75%酒精將培養袋進行消毒後,在培養料下1.5cm處挑取0.3cm的培養料小方塊組織,接入試管培養基的中央,置於恆溫下培養。 3、 土中菌絲分離法: 用於採集生長在土中的菇類菌絲體 三、制種技術 採用孢子分離、組織分離和基內菌絲分離等方法分離培養而獲得的純菌絲,經過原種的擴大培養和母種、栽培種的製作,即可作為食用菌生產用的菌種。 1、 菌種的類型 母種、原種、生產種 2、 培養基的種類 天然培養基、合成培養基、半合成培養基 3、 原種製作 從擔孢子或菇體組織直接分離培養獲得的原種或引進的原種 4、 母種及生產種製作 將原種菌絲體移植到由糞、草、木屑、棉籽殼或麥粒等原料配製成的培養基上,而製成的菌種稱母種。將母種再擴大繁殖製成的菌種,稱栽培種或生產種。 5、 培養基滅菌 (1)高壓蒸汽滅菌法 瓊脂培養基採用1.05kg/cm2 壓力,溫度121℃ ,滅菌45-60分鍾;母種和栽培種固體培養基採用1.2-1.5kg/cm2 壓力,溫度123-129℃ ,滅菌1-1.5 小時。 (2) 常壓蒸汽滅菌 6、 接種室消毒滅菌 熏蒸消毒法:甲醛與高錳酸鉀混合熏蒸法 (2)紫外線消毒:(3)石碳酸滅菌 7、 接種 在無菌條件下,將原種或母種菌種移接到經過嚴格滅菌的培養基上,稱為接種。 8、 菌種培養 (1)原種培養 接種後的試管原種,置於25℃左右的恆溫箱中培養,經過2-3天即可檢查生長情況,純潔菌種經過7-15天的培養,原種菌絲即可長滿斜面培養基。 (2)母種及栽培種培養 栽培種接種後置於25℃左右的培養室內培養。當菌種瓶中菌絲體伸入培養基的1/3時,培養室內的溫度可降低2-3℃,以避免菌絲生長代謝加強,料溫上升而引起高溫障礙。培養室內保持60-70%的空氣相對濕度。一般經過20-40天的培養,菌絲即可擴散生長到整個培養基,再經過7-10天即可培養出優質的菌種。 四、菌種保藏方法及復壯技術 1、 菌種保藏方法 菌種保藏的基本手段是採用低溫、冷凍、乾燥、減少供氧量等方法,終止其繁殖,降低其代謝強度,使之處於休眠狀態。 (1) 斜面低溫保藏法:保藏時間不長。(2) 液體石蠟保藏法:保藏期限可達3-5年。 (3)濾紙保藏法:保藏期限可達2-5年。(4)真空冷凍乾燥保藏法:保存時間可達數年(5)液態氮超低溫保藏法:近年國際流行的新技術。 2、 菌種復壯技術 提純復壯。主要有組織分離法及菌絲體復壯的方法。
⑷ 蘑菇如何生產
如何種植蘑菇
現在由於食用菌種植的經濟效益較好,從事生產的農戶越來越多。究竟怎樣才能種植好食用菌,記者采訪漏虧了有關農業專家。
食用菌是知識密集和勞動密集相結合的產業,是三分栽培七分管理,要用科學的態度來指導發展食用菌,沒有成熟、過硬的技術,想達到理想的經濟效益肯定不行。那麼,怎樣才能提高食用菌的經濟效益,降低市場風險,一是選擇營養價值高、無霉爛的原料作為栽培食用菌的營養料。二是適時栽培。如果夏季栽培秋冬季品種肯定不行,冬季栽培夏季品種同樣不返猜神行,遲栽也不行。三是選擇優質、高產的菌種。俗話說「好種出好苗」,沒有好的菌種就達不到好的產量。四是提高產品質量。做到適時採摘。食用菌生長分為前期、中期、後期三個時期,後期大量的孢子已經分生、老化,重量和品質都會下降。據了解,市場上最常見的平菇,大部分採收都在後期,同時有些從事食用菌銷售的商販還加些水,但消費者對此不清楚,買回去後烹飪,出現大量的水,一點鮮味也沒有,逐漸地消費者對這種產品就不再購買。還要注意增加室內通風和濕度,創造適合食用菌生長的環境。
發展一個產品要了解和掌握其市場信息,不能憑空想像。要了解市場上哪一種品種今年會走俏,哪一種品種適合在當地銷售,投入有多大、產生的效益如何、技術能不能接受等。靠「自產自銷」的思路來發展食用菌是不行的,可以考慮找一家有實力、技術過硬、信譽度好、可靠的兆輪單位與其聯手或簽約合同,生產出來的產品由單位來銷售。必須採取公司加基地帶農戶的發展方式來發展食用菌,由公司提供技術、新品種和市場,通過基地來生產,跟銷售方簽訂合同,帶動農民一家一戶生產,才能把食用菌生產風險降到最低
如何用牛糞種植蘑菇,及如何發酵,及如何選種子?
答:雙孢蘑菇牛糞、鋸末堆料發酵制種
傳統的雙孢菇制種技術成本高,成功率偏低,菌絲不易長到瓶底,水分不易控制,菌種易老化2000年夏季,我們採用了牛糞、鋸末堆料發酵技術進行雙孢菇制種,制母種的成功率達99.9%,制原種的成功率達98.1%.制栽培種的成功率93.2%。
制種方法如下: 牛糞、鋸末的發酵 選未變質的鋸末,過篩後在陽光下暴曬2~3天。曬時要攤勻、曬透。然後貯存備用。將牛糞曬干、打碎後備用。另外,備足碳酸氫銨、磷酸二氫鉀、生石灰、輕質碳酸鈣等輔料。將牛糞、鋸末,按體積比1:1的比例混合。同時,加入牛糞和鋸末總重量0.3%的碳酸氫銨、2%的磷酸二氫鉀、約2%的生石灰(生石灰的加入量,根據其質量而定,要求混合均勻後,pH值為7.5~8)、2%的輕質碳酸鈣。混合均勻後加水,使水分含量達68%~70%。然後建高1米、寬1.2米,長度不限的料堆。建好堆後插入溫度計。當溫度上升到75℃左右時進行第一次翻堆(時間約為10 天)。每次翻堆前,給料堆表面噴少量的石灰水,在發酵過程中,若發現料堆的中下部有變黑的趨勢,可用木棍適當打孔通氣。一般翻堆4~5次,時間間隔為10、9、8、7天。若時間來不及,可翻堆3次。發酵完後曬干備用, 發酵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與處理辦法:
(1)料堆不升溫或升溫緩慢。鋸末發酵不如秸稈升溫快,若發現升溫較慢,可適當加入碳酸氫銨,調節碳氮比,促其升溫。若溫度能升到60℃以上,則不必調節。
(2)料堆中下部變成黑褐色,有異味。這種現象是由缺氧引起的,原因是料堆堆得過大或過實,應抓緊翻堆,翻堆後打孔通氣。 配製培養基 將麥粒煮透後,加入麥粒體積1/4左右的鋸末發酵料,然後加人生石灰,將pH值調至7.5~8。按干麥粒的重量,加人1%~2%的輕質碳酸鈣,拌勻後裝瓶。鋸末料必須細碎,不能有大塊,防止因塊內干心而導致滅菌不徹底裝瓶時要將料充分混合。裝瓶時瓶子要放正,不能過度傾斜。否則,裝瓶後麥粒偏向一側,鋸末偏向一側,裝料後接入菌種。
據《中農網》報道:從2002年秋冬至今夏食用菌市場的總體情況來看,生產與銷售、消費、效益呈同步增長的趨勢,產銷形勢令業內人士極感欣慰,用部分菇農的話就是:沒有賣不出去的蘑菇,沒有不賺錢的品種。但品種不同、同品種的菌株不同、生產季節不同,導致其價格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並由此形成了較明顯的效益差異。當然,生產戶之間的效益差別不僅僅取決於上述原因,生產技術的實際操作水平、管理責任心及其技術水平和生產大環境等都是重要的制約因素。
雙孢菇
雙孢菇作為國際消費型食用菌品種,絕大多數國家均對其青睞有加。國外一般採用工廠化的生產方式,而國內受投資水平限制,絕大多數是一家一戶、純人工、分散性操作生產。由於國內經濟水平以及勞動力價格極低,產品售價亦很低,一般內銷市場價為4~6元/千克,少有7元/千克以上的價位,客商收購鮮菇價一般為3~3.6元/千克,最低為2.4元/千克,最高曾達5.6元/千克,鹽漬品噸價一般在4500元以上,但沒有突破7000元。
根據調研和菇農反映,由於受上季利好的帶動,今年秋季相當多的菇農准備擴大栽培面積,一些鄉鎮和村裡也將該品種作為主導品種,甚至將增加一倍投料量。預計今年秋冬雙孢菇生產面積將增加20%~30%。10月下旬以後,鮮菇將維持2.4~2.6元/千克的價位水平,千克價超過3元的可能性較小。進入低溫季節後,由於部分菇棚不再出菇,可能出現貨少價揚的現象,但難以突破5元/千克的價位。如果排除人為因素,跌破1.8元/千克的概率也很小。品種仍以2796為主。
假姬菇
假姬菇又叫袖珍菇,去冬至今春鮮品千克價一般在4元左右徘徊,鮮銷量不大。鹽漬品噸價為4000~5000元。受銷售數量的限制,今年秋季生產將基本維持原有水平並略有下降,預計市場價格不會有大的起伏。品種以農科96號(脫毒菌株)為主。出口商現大多求購純白色菌株,灰色、灰黑色菌株逐漸失寵。
金針菇
預計今年的金針菇生產仍以黃色、淺黃色菌株為主,主導品種有農科F16、金雜19、三明一號等。白色菌株有純白、白金201、農科F8等品種。
平菇
去年9月下旬至11月中旬,平菇深色菌株價為3~4元/千克,進入11月下旬後千克價下滑1元左右,個別地區跌至1.4~1.6元/千克。由於受厄爾尼諾氣候影響,去冬氣候相當寒冷,一部分不規范的蔬菜大棚受凍害嚴重,個別地區的蔬菜大棚絕產面積達80%左右,致使冬季蔬菜貨緊價揚,平菇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菇農著實賺了一把。平菇淺色(白色)菌株的銷量相對較少,但價格較高,個別地區千克價比深色平菇高出1元。此外,白色平菇大多為加工外銷,一般鹽漬品保持每噸約3200元的價位。
與雙孢菇的市場狀況相同,今年秋冬平菇的栽培數量將有大幅增加,預計將會增加30%以上甚至更多。如果遭遇暖冬,反季節蔬菜供應充足,加之脫毒菌種、食用菌三維營養精素等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使產量大幅度提高,這無疑會給有限的市場增加更多的壓力。預計9月深色菌株鮮菇批發價將在2元/千克左右徘徊,突破3元/千克的概率很小,銷售價大多將維持在2~3元/千克。進入11月以後,批發價將維持在1.2~1.6元/千克,銷售價大多將維持在2元/千克。白色菌株價格也將同步下降。深色脫毒菌株有農科12、黑平119、黑霸王、8801、雙抗黑平等品種。白色脫毒菌株有農科8號、農科32號、佛羅里達、日本台白、特白等品種。
香菇
香菇厚菇鮮品一般在3~4元/千克的價位上浮動,干菇價一般在30元/千克左右,花菇一般維持在40~60元/千克的價位水平,較前幾年下降幅度較大。
由於去年個別地區菇農受菌種、技術等因素影響,經濟上受損不小,故今年秋季產量將有所下降,但因南方地區產品上市,價格仍將維持去冬今春水平,不會有突破。生產中多以香農系列等閩、豫、滬培育的菌株為當家品種。
雞腿菇
雞腿菇在高檔珍稀食用菌品種中屬栽培難度小、產量高的品種,越來越失去其珍稀的特點,銷售價格亦「風光不再」。國內鮮菇價一般為2~4元/千克,鹽漬品噸價則保持在4000元左右,受今春人為攪市的影響,最低時每噸價為2000元,難現2001年7000元/噸的「輝煌」。
受今春超低價格的影響,預計今秋栽培面積將有大幅度的減少。根據今年供應菌種的數量和各地三級菌種廠的生產數量以及栽培戶的選擇,估計今年雞腿菇的生產面積降幅將達50%以上,預計深秋至冬季的鮮菇價格將達到或超過4元/千克,如果排除人為攪市等因素,鹽漬品將逐漸恢復到4000元/噸的價位水平。品種以CC833、瑞迪2000等脫毒菌株為主。
杏鮑菇
柱形杏鮑菇產量較高,鮮菇價僅為4元/千克,在山東等地最低曾跌至2.8元/千克。鹽漬品噸價一般在3200~4500元,難有突破。
保齡球狀杏鮑菇發菌後熟期偏長、產量低、管理難度較大,故其鮮菇價格偏高,一般鮮品價為6~8元/千克。該菌株鹽漬品雖然較少,但價位不高。
由於去年秋冬菇價與菇農的期望值相差過大,生產效益遠遠沒有個別供種單位宣傳的那麼高,個別單位承諾的回收價格也沒有執行,令菇農大失所望,故今秋栽培投料量有下降的苗頭,並且生產多以柱形菇為主。品種以XZ21(柱形菇)等脫毒菌株為好,可適當輔之以XB09(保齡球狀菇)。
阿魏菇
阿魏菇的基本生產性狀同柱形杏鮑菇,市場狀況亦相仿,生產菌株可選PA63。
白靈菇
從分類學上講,該品種應歸類於阿魏菇,故有「白阿魏蘑」之稱,但從其子實體的形態特徵上來看則不盡相同,從管理角度而言也完全不相同。由於白靈菇菌絲後熟期偏長、出菇難度大、管理技術復雜而且產量偏低,該品種的價位一直較高,今年1月菇價曾達20元/千克,2月以後逐漸下滑,4月降至6~8元/千克。
白靈菇市場的不穩定性和季節性使得栽培生產的風險性較高,除非有確切的商業訂單或真實的供銷合同,否則難以有大面積的商業化栽培。預計今年冬季至明年1月,該品種仍將保持15元/千克的價位水平,無法突破20元/千克的上限,春節過後將降至6~10元/千克,不會有大的變動。當家菌株主要有PB—1號、天山2號,前者出菇較早、菌蓋稍厚,後者出菇遲但個頭稍大。
楊樹菇
楊樹菇作為珍稀品種,栽培較晚,發展較慢,市面上難見鮮菇出售,多以干品形式上市,菇價一般為110~140元/千克。
北方地區氣候冷熱不勻且空氣乾燥,不利於其子實體生長。因為栽培技術的制約,該品種生產數量極為有限。異地引種後應做嚴格的出菇試驗。目前主導品種有楊樹菇3號、粵楊02等脫毒菌株。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⑸ 食用菌類的繁殖方式有哪些
食用菌的繁殖方式有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一)無性繁殖
無性繁殖是食用菌繁殖的基本方式,即不經過兩性細胞的配合,就能產生新的個體。它的特點是能反復進行,產生個體多。大多數食用菌的無性繁殖是通過無性孢子如節孢子、芽孢子、厚垣孢子等來實現的。這些孢於萌發後能形成新的個體。具體方式有:
1、節孢子(粉孢子)是一種薄壁的無性孢子, 通常由菌絲斷裂而成,呈短枝狀,每段可長成一個新個體。銀耳菌絲體(不論單核菌絲或雙核談畝菌絲),受到不良環境條件(如熱、浸水、攪動等)的刺激會斷裂成節孢子,待環境條件適宜,節孢子萌發成菌絲。含悔森
2、厚垣孢子是一種細胞質密集, 四周細胞壁增厚的休眠細胞,常形成於菌絲細胞間。如草菇菌絲在老熟時形成的紅色物即厚垣孢子堆。當條件適宜時,厚垣孢子又萌發為菌絲體。
3、分生孢子由菌絲的一部分轉變成分生孢子梗,由分生孢子梗生出的孢子叫分生孢子。如毛柄金錢菌的菌絲體能斷裂成單細胞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在適宜條件下又能萌發成單核菌絲或雙核菌絲。
4、芽生孢子(芽孢子)是從一個細胞以出芽 方式形成的無性孢子,又稱酵母狀分生孢子。如銀耳的單核菌絲或雙核菌絲均可產生芽孢子,芽孢子在一定條件下又能萌發成單核菌絲或雙核菌絲。
(二)有性繁殖
食用菌的有性繁殖是經過不同性別細胞配合後產生一-定形態的有性孢子來實現的。主要經過質配、核配和減數分裂三個階段。質配是兩個細胞的細胞質發生融合的現象;核配是將兩個單倍體核融合為一-個雙倍體的合子核;誠數分裂把合子核的染色體減半,又重新產生四個單倍體核。
食用菌是通過形成有性前棚的子囊孢子和擔孢子來實現其有性生殖的。
1、子囊孢子的形成子囊孢子是子囊菌的主要特徵,發生在子囊細胞內。子囊細胞是由雙核細胞的鉤狀側枝發育成的。雙核菌絲細胞的兩個核融合(核配)成為染色體雙倍的合子核後,經三次細胞分裂,其中一次為減數分裂,染色體減半,結果在一個子 囊里形成了八個單倍的核,這些核粒外囊細胞質後,就成了八個子囊孢子。
2、擔孢子的形成擔孢子是擔子菌特有的特徵,它外生在擔子上。擔子是由雙核菌絲細胞末端(呈棍棒狀)發育成的。棍棒狀的擔子細胞,經核配和二次細胞分裂,其中一次為減數分裂,染色體減半,形成四個單倍體的子核,每個子核分別進入擔子上部所出生的四個小梗,之後四個梗就發育成為四個擔孢子,當擔子內的核進行減數分裂時,性基因發生分離,異宗結合的食用菌,核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配合型,由於不同型核分別進入擔孢子,就構成了不同性別的擔孢子。
⑹ 食用菌制菌種技術是什麼
食用菌制菌種技術是:
一、母種製作
1、母種特徵。
優質母種一般要求菌絲潔白、濃密、粗壯、生長整齊、氣生菌絲少,有菇香味。
2、母種培養基配方。
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瓊脂20g,磷酸二氫鉀1g,硫酸鎂0.5g,水1000ml,ph控制在5.5-6.5之間。
3、培養基制備。
挑選出尚未發芽,無病害,不發青的新鮮馬鈴薯。在洗凈去皮後,稱取200g,並將其切成小塊,裝入燒杯之中。倒入1000ml清水,加熱煮沸並保持20-30分鍾左右,直至馬鈴薯酥而不爛(加熱過程中略微加以攪拌)。
使用三層紗布進行過濾,然後取出過濾液,並加水補至1000ml。在馬鈴薯汁液中加入瓊脂,並繼續加熱至瓊脂完全融化,最後加入葡萄糖、硫酸鎂、磷酸二氫鉀,並加水補至1000ml。
使用試紙檢測ph。將其裝入試管中,添加高度以試管高度的八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為宜,然後加棉塞,並進行包紮。
接著將其放入高壓鍋內進行滅菌處理,等到指針指向0.04MPA時,排放冷空氣,然後接著升壓至0.105MPA,並保持半個小時左右。自然降溫至60℃後出鍋,擺放成斜面。
4、接種
按照常規方法進行接種。接種結束後,將其放入培養室內,溫度保持在23-25℃,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65%左右。在培養7-10天後,即可用於原種接種。
二、原種製作
1、原種配方
配方一:小麥(玉米)95%,石膏粉2%,過磷酸鈣2%,尿素0.5%,白糖0.5%,ph保持在5.5-6.5之間。
配方二:籽殼87%,麩皮10%,蔗糖、白糖0.5%,石膏粉1%,過磷酸鈣1%,尿素0.5%,並加水120-130%。
2、培養基制備(配方一)
將小麥(玉米)篩檢干凈,並稱重,然後放置於清水中浸泡2小時左右。浸泡結束後,將其放入開水之中,一邊煮一邊攪動,並及時檢查煮的程度,尤其是煮至15分鍾後,需要更加頻繁的進行檢查。
當小麥粒(玉米)沒有白心,熟而不爛時,將其撈出,並放置在尼龍布上進行晾曬。等到小麥粒(玉米)表面無多餘水分時,加入過磷酸鈣和石膏粉,並攪拌均勻。
將其裝入瓶中,並使用高溫塑料和橡皮圈將瓶口封好,然後進行滅菌處理。滅菌時,壓力保持在0.105MPA左右,並維持2-3小時。滅菌過程中,注意冷空氣的排放時間。
3、培養基制備(配方二)
將白糖、石膏粉、尿素、過磷酸鈣溶化製成母液,然後加水進行稀釋。用稀釋液將棉籽殼拌濕,堆放2-3小時左右。
加入麩皮,不斷攪拌,等到用手捏緊培養料,指縫中有水外滲而不滴落時為宜。裝瓶,然後按照配方一的制備方法進行接下來的操作。
4、接種
等到培養基出鍋冷卻至室溫後進行接種。
接種後,將其放入培養室內,溫度保持在23-25℃,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65%左右。在培養20-25天後,即可長滿瓶子(培養至10-12天時,需要搖晃瓶體)。
三、栽培種製作
1、培養基配方及製作
培養基配方及製作方法與原種相同。
2、接種
使用75%酒精擦洗手部,並對原種瓶外進行消毒。倒出少量原種於滅菌瓶中(該步驟於酒精燈火焰上方進行),每瓶原種大約可以接種20-25瓶。
將其轉移至溫度為23-25℃,空氣相對濕度為65%的環境下進行培養,20-25天後即可長滿。
培養結束後,立即進行播種。如果暫時不用,在低溫環境下保存(10-14℃環境下,保存時間不超過10天,2-4℃環境下,保存時間不超過20天)。
經過低溫保存的菌種,在使用前需要放置在常溫環境下恢復1-2天左右。
製作食用菌菌種的意義:
菌種性狀的優劣直接影響到產量的高低和品質的好壞。優良的菌種應具備遺傳性狀穩定、生命力旺盛、高產、優質、純度高、抗逆性強等特性。
因此,選用優良菌株,掌握好制種技術,嚴格菌種質量,做好菌種的保藏工作,是食用菌生產中的重中之重。
⑺ 食用菌想增產有哪幾種「特效」方法
根據食用菌菌齡的長短選增產肥料大部分菇友,包括一些老菇農們對化肥的增產作用都不甚了解,那麼,怎樣選擇合適的肥料,對低價、低營養成分的主原料進行配製呢?我們利用化肥配製培養基時,就須考慮其菌齡長的特點,給予它們更適口的緩釋性肥分。在長菌齡品種的培養基里,添加緩釋肥的作用比現流行的磷肥、尿素類的增產效果要理想的多。因為緩釋肥大部分為單體肥,主要品種為緩效氮肥,也叫長效氮肥,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緩釋肥在配製培養料、滅菌的過程中基本上是不釋放肥分。它是通過化學和生物因素使肥料中的養分釋放速率變慢,在釋放時受培養基的pH值、菌絲酶的分解活動、菌絲酶的能量轉變運動、菌棒中積蓄的代謝水分含量、菌棒開口料面裸露空氣中氧化的幅度,以及料面的噴水量多寡等許多外界因素的影響;緩釋肥料的分解,是處於一個逐漸緩慢釋放的過程,這正好符合長菌齡品種菌絲積溫的生物特性,可滿足菌棒在出菇期,子實體對氮源的需求。目前,市場上,香菇類的增產添加劑的配方,就是以這類緩釋肥作為主料的。短菌齡品種是指菌棒滿袋後,菌絲後熟只需十五天內的品種,譬如:金針菇、杏鮑菇、香靈菇、猴頭菇、榆黃菇、平菇、秀珍菇、姬菇類等品種。實際生產中,我們在配製這類菇品種的培養基時,為了增加低價主料,譬如:雜木糠、甘蔗渣、木薯桿木屑、野草粉等原料的產量,往往在配方中添加少量控釋肥。從肥分的釋放角度上來說,緩釋肥與控釋肥之間沒有嚴格的區別。但從控制養分釋放速率的機制和效果來看,控釋肥和緩釋肥是有區別的。控釋肥多為N-P-K復合肥或再加上微量元素的全營養肥。在市場上,各種菇類增產劑的主料配劑就是控釋肥。控釋肥是通過外表包膜的方式把水溶性肥料包在膜內,使養分隨包膜外的溫度變化而釋放。熟料菌棒上的釋過程:由培養基調水分開始,當控釋肥的包膜顆粒接觸濕潤的培養基接觸後,培養基中的水分透過包膜滲透進入內部,使部分肥料溶解,這部分水溶養分又透過包膜上的微孔緩慢而不斷向外擴散,隨著菌棒的滅菌溫度越高,肥料的溶解速度及穿越膜的速度越快,膜越薄,滲透越快。待菌棒滅菌完畢,膜內的肥分已經隨滅菌時,料包內的高溫氣流循環,密散在整個培養基中,基本解決常規無機肥因份量少,拌料不均勻的問題。生料菌棒上的釋放過程:它的釋放速度只受菌棒內菌溫活動的影響。菌棒培養基的能量轉換過程中(生殖期與生長期的互換),隨著菌絲體內代謝水的傳遞運動,菌棒菌溫度的升高,控釋肥的釋放速度與子實體的生長速度同步,源源不斷地滿足子實體伸長期對氮源的需求量。
⑻ 食用菌市場很暢銷,現在關於食用菌有哪些改進栽培技術呢
將按配方攪拌,經發酵好或經滅菌消毒的培養料在畦底鋪好,厚度約5厘米,然後在培養料上撒菌種2厘米。以此類推,共三層料三層種,最上層菌種上覆沙質土2厘米。熟料栽培是指將培養料裝入一定大小的容器,常用塑料袋,然後進行常壓或高壓滅菌,將培養料內的生物全部殺死。冷卻後經無菌操作接種,在適宜環境條件下發菌出菇,平菇採用原料廣泛,棉籽殼、玉米芯、豆秸、棉短絨、甘蔗渣、麥草、稻草等都可以用來栽培平菇,原材料的廣泛適應性是其它食用菌品種不能比擬的。
⑼ 食用菌的栽培技術,食用菌栽培的方式多種多樣
食用菌品種多樣,特性各異。只有經過栽培管理,生產出各種食用菌產品,才能顯示出它們的食用價值,葯用價值和經濟價值,供人們享用,因此,食用菌栽培具有重要的意義。那麼食用菌的栽培技術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食用菌栽培的方式多種多樣。按培養料分,有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按栽培方式分,有畦栽、床栽和箱栽;按培養場所分,有室內栽培、室外栽培等。段木栽培越來越少,原因是因為破壞林木資源。
食用菌的代料栽培包括生料栽培、熟料栽培和發酵料栽培。生料栽培是指按照配方將培養料加水拌勻後直接用於食用菌栽培的方法;熟料栽培是指按照配方將培養料加水拌勻、裝袋、滅菌後再接種栽培食用菌的方法;發酵料栽培是指將培養料加水拌勻後經發酵以殺滅有害雜菌和蟲卵,並使培養料腐熟,然後用於食用菌栽培的方法。
用於生料栽培的棉籽殼等材料必須新鮮,不結塊、不霉變,氣溫在15℃以下。用於熟料和發酵料栽培的材料不必新鮮,高溫、低溫季節均可。平菇可用生料栽培;雙孢蘑菇、雞腿菇、巴西蘑菇、金頂側耳等可用發酵料栽培;靈芝、香菇、金針菇等用熟料栽培。雙孢蘑菇、巴西蘑菇等多用床栽,其他食用菌多用袋栽。
一、雙孢蘑菇的栽培
1、常用栽培原料
1)農作物秸桿;
2)糞肥;
3)輔料
4)化肥。
配方舉例:牛糞58{bf}、麥草40{bf}、石膏1{bf}、過磷酸鈣1{bf}。
2、培養料的堆積發酵
1)目的:殺死有害雜菌和蟲卵;料腐熟有利於菌絲利用。
2)時間:前發酵12天,後發酵6天,時間隨氣溫而定。
3)方法:前發酵,2-3天翻堆一次;後發酵,控溫發酵。
3、接種
1)穴播法;
2)混播法;
3)層播法。
4、覆土
1)目的:促進原基形成;保持料面濕潤;支撐子實體生長。
2)時間:菌絲長至培養料2/3,時間隨菌絲生長情況而定。
3)方法:粗土粒1-2厘米;細土粒0.5-1厘米。先覆粗土,以不露床面為宜;再覆細土,蓋在粗土粒上面;土層共厚4~5厘米。
5、出菇管理
覆土後7d,當菌絲爬上土層後,噴一次出菇水,噴水量為1kg/m2左右,以後應根據培養料和土層的干濕、出菇的密度和子實體的不同生長發育期靈活噴水。空氣濕度保持在85{bf}-95{bf},並注意通風換氣和利用散射光誘導原基的形成。一般在覆土後15d左右出現菇蕾,20d左右開始採收頭潮菇。
6、頭潮菇後管理要點
在最適栽培條件下,巴西蘑菇的菇潮間期一般為10~12d。調節好溫度、水分、通風、保濕、光線等環境因子,適時誘導子實體形成,對縮短栽培周期,減少呼吸消耗,提高產量意義重大。在頭潮菇後,床面噴水應以輕噴與重噴相結合的原則,堅持每潮菇噴一次重水。一般可出5潮菇,產量20kg/m2。
二、平菇的栽培
1、常用栽培原料
1)主料:棉籽殼、玉米芯、豆秸等;
2)輔料:麥麩、玉米面、米糠等;
3)化肥:尿素、過磷酸鈣、石膏等;
4)農葯:生石灰、多菌靈等。
2、生料
1)配方舉例:棉籽殼97{bf},石灰2{bf},三元復合肥1{bf},料水比1:1.3;
2)堆積方法:按配方將料拌勻後,堆積2小時後,噴灑0.1{bf}多菌靈,即可裝袋;
3)要求:料必須新鮮,不結塊、不霉變;氣溫在15℃以下。
3、發酵料
1)配方舉例:棉籽殼88{bf}、麥麩10{bf}、石灰2{bf},料水比1:1.3。
2)發酵方法:按配方將料拌勻後,堆積成高1米、寬1米左右的長堆,兩天後開始翻堆,以後每天翻堆一次,共發酵6天左右,料內長滿放線菌。
3)要求:料不必新鮮,高溫、低溫季節均可。
4、栽培方法
1)袋栽;
2)床栽;
3)出菇管理:35天後可采頭潮菇,清除菇腳和死菇,補水。15天後,又出一潮菇。
三、香菇的栽培
1、常用栽培原料
1)主料:闊葉木屑、棉籽殼等;
2)輔料:麥麩、玉米面、米糠等。
2、栽培袋的製作
1)配方舉例:木屑78{bf},麥麩20{bf},石膏1{bf},糖1{bf};
2)拌料、裝袋:料要過篩,袋規格:17×33聚丙烯塑料袋、17×55聚丙烯塑料袋。
3、滅菌
按常規方法121℃滅菌2h。
4、接種與培養
打孔接種,扎孔通氣培養。
5、栽培方法
1)袋栽;
2)菌棒試栽培;
3)塊栽。
6、出菇管理
轉色、采菇、注水、二潮菇。
四、金針菇
1、原料
1)配方:與香菇相似,但麥麩的含量為25{bf}-30{bf},比香菇高5{bf}-10{bf};
2)處理方法:熟料法。
2、栽培方法
1)袋栽:17×33聚丙烯塑料袋,裝半袋料;17×55聚丙烯塑料袋,兩頭接種。
2)瓶栽:750、800、1000mL瓶,瓶口直徑7厘米,瓶口套一硬質塑料套,出菇用。
五、雞腿菇
1、原料
1)配方:主料為棉籽殼、麥草、稻草等;
2)處理方法:發酵法。
2、栽培方法
與平菇袋栽法相似。
六、木耳
1、原料
1)配方:主料為木屑、棉籽殼等,輔料為麥麩米糠等,配比與香菇相似;
2)處理方法:熟料法。
2、栽培方法
熟料法,袋栽,17×33聚丙烯塑料袋,兩頭接種,菌絲長滿後。在袋上開三角形口,子實體從口中長出。可採用掛袋法或床架式栽培法,
七、其它食用菌的栽培
1、靈芝:原料與香菇相似,菌絲滿袋後,採用地栽法。
2、猴頭:原料與香菇相似,採用袋栽(套頸圈)或瓶栽法。
3、巴西蘑菇:原料及栽培方法與雙孢蘑菇相似。
⑽ 食用菌(蘑菇)的生產流程方法以及在新農村示範村的市場可行性分析
一、食用菌市場情況調研分析
中國已成為世界上食用菌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年生產量達到1000萬噸,佔世界總產量和出口量的70%。致富5000多萬中國人。食用菌是一種投資低、見效快、利潤高的項目,一般利潤至少百分之百,產出是投入的2—3倍,經濟效益高於其他行業。
但是,近年來國內有一些生產食用菌大棚,由於設備簡陋不配套、衛生管理水平低下、菇農素質不高,加上使用大量農葯,導致香菇產品的質量和產量不合格與不穩定。
依照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新型食品開發發源符合「天然、營養、保健」的原則之外,還要求具備營養功能、嗜好功能和生理功能,故此,中國食用菌要走出國門,打入世界市場。就必須在食用菌栽培與加工上作到科學管理,無公害環保。
二、項目的介紹
食用菌(`````)實驗基地,經過實地考察,項目擬投建在.``````
佔地約25畝(標准為例).項目擬投資900萬元,.項目是以節能、低耗、無公害、環保為宗旨,項目技術水平將定位在高品質、高產值、高附加值的無公害食用菌栽培與加工的產品方面。
項目實行國家指導,地方政府扶持,企業經營,帶動農戶,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為農民增產增收,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貢獻。
(一)項目主要內容
該基地擬建三個項目:
一是建立以食用菌為主產品的三級制種生產流水線;
二是建立以順季節生產食用菌為主的無公害栽培基地;
三是建成食用菌保鮮加工車間。
1、建立年產120萬袋食用菌栽培種的生產線
(1)擬建一流的食(葯)用菌保育種中心;
第一階段有地收集可適於當地氣候的使用菌優級菌種作為生產的當家品種;
第二階段對引進的優良菌種進行小規模的出菇試驗,成功後再擴大面積栽培;
第三階段全面收集野生可食用菌,針對性的進行栽培試驗,為生產提供新品種、新菌株。
(2)對培養基進行探研,研究出能充分利用當地原料資源並能提高產量與品質的最適配方;
(3)簡化制種原料加工工序及相關設備;
在生產中應將枝椏條與粉碎工序合二為一,將桔桿類切斷與粉碎工序集為一體,將大簡化生產工序與生產成本;
(4)節能型的滅菌生產線的技改工程
1)投建軌道車與常壓滅菌鍋並在外殼包覆100——200mm厚的 膨脹珍珠
岩與礦渣棉,將大大提高保溫效能;
2)在常壓滅菌鍋後面建成開放式接種車間,並使用生產栽培種的數量達到
4000袋以上。
(5)在環保工程方面
應定時、定量嚴格檢測生產原料中的農葯殘留量與金屬含量是否超標,另應防止轉基因抗蟲棉的棉籽殼、施過倭壯素的稻草及使用過抗菌劑的雜木屑作為培養料。
對水質與空氣應定時進行送樣或現場抽樣檢測,凡不符合環保標准與衛生標準的一律不準進行生產。
2、擬建立54座鋼塑結構標准化的栽培大棚
栽培大棚式的選擇——採用鋼塑結構的栽培大棚
1)栽培大棚規格:跨度:8米;肩高:1.5米;頂高:2.5米:長度:25米:
2) 鋼管直徑:22毫米:管壁厚:1.2毫米;
3) 技術指標:抗風能力:風壓652pa;風力11級;承壓:雪壓294pa;
4) 其它配件:門、遮陽薄膜、防蟲網、噴水系統等;
5) 在栽培場所應建可調試的圍棚,頂部與四周用一層或多層遮陽網,內層再用高密度防蟲網,為生防起雙重調節與保護作用。即將遮陽控光,棚內控濕、控溫與防蟲等多功能溶為一體。
3、 擬建年產100噸保鮮菇流水線
1) 投建500立方米的高溫冷庫;
2) 投建分撿車間、加工車間、包裝車間、下腳料處理車間。
該項目以節能、低耗、無公害、環保為宗旨,使之成為適於國情、高效型的現代化菇類工廠,達到國外同類生產水平。
本項目採用高起點、高投入、高產出,成為現代化食用菌產業化的楷模之一。項目的技術水平將定位在高品質、高產值、高附加值的無公害鮮菇栽培與加工產品方面。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 全部設計應立足在使食用菌生產集約化、產業化、商品化;
2) 選育出適於在本設施內進行多種菌類栽培的優質高產新菌株;
3) 不斷總結出優質、高產、高效的栽培配方與生產技藝,同時還應與其設備生產流程相配套;
4) 堅持以生物防治與物理防治的方針、建立無公害、無污染、環保型的病蟲防治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