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感染性疾病常用分子診斷方法

感染性疾病常用分子診斷方法

發布時間:2023-03-13 17:29:29

❶ 感染性疾病病原檢查方法有哪些

感染(infection)是病原體(pathogen)和人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作用的病理過程,感染的病原體包括各種細菌、病毒、寄生蟲、真菌、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等。病原體的來源可分為外源性和內源性感染兩種類型。外源性感染是由於外界的病原體侵入人體,如志賀菌、結核分枝桿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等引起的感染。內源性感染是人體內經常寄生的微生物,如大腸埃希菌、腸球菌、某些真菌等在一定條件下引起的感染。感染後是否引起感染性疾病(infection diseases)與病原體的數量、毒力和人體的抵抗力有關,並決定感染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病原體感染後機體可以出現不感染、隱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顯性感染(overt infection)、持續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或病原體攜帶狀態(carrier state)幾種類型。感染性疾病是由於感染的病原體毒力強、數量多,超過了機體的抵禦能力,定植在機體一定部位增殖、擴散或蔓延、釋放毒素,引起機體免疫病理反應,導致組織、器官等損傷,生理功能紊亂,並出現一系列的臨床症狀和體征。感染性疾病的檢查主要包括病原體的檢查、感染的血清學試驗等,並由此確定感染性疾病的發生和性質;通過病原體的葯物敏感試驗、耐葯株監測和醫院感染的監測報告,為臨床感染性疾病的最佳治療葯物選擇,採取最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感染的傳播或流行提供及時、有效的實驗數據。
隨著現代社會與臨床醫學的發展,目前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學特點發生了明顯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由強毒性病原體引起感染的疾病,如鼠疫、白喉、傷寒、天花、小兒麻痹逐漸減少或絕跡,而條件致病的病原體引起的感染、醫院感染逐漸增多。②由新的病原體、原有的病原體變異引起的新感染性疾病,如艾滋病(AIDS)、瘋牛病、O157出血性腸炎、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等陸續出現。③以前的感染性疾病,如淋病、梅毒、結核病等又重新流行。④多重耐葯株,如耐萬古黴素的腸球菌(VRE)、耐苯唑西林的葡萄球菌(MRS)、耐異煙肼的結核桿菌等,導致抗感染治療無效或低效。因此,臨床感染性疾病的檢查應密切結合上述新的變化趨勢進行。
細菌感染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占首位;病毒性感染在人群中的發生率最高,但不一定致病;真菌感染的發病率近年來顯著上升;寄生蟲,如隱孢子蟲、卡氏肺孢子蟲、滴蟲等感染開始受到普遍關注。病原體的檢查是臨床確診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手段,根據需要鑒定到一定水平即可。例如,作為臨床病原學診斷,細菌感染只需鑒定到種,必要時才進一步鑒定;若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細菌鑒定應達到血清型或基因型。臨床病原體檢查必須通過採集標本,經過各種試驗後才能明確診斷。標本採集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診斷結果,早期採集、無菌採集、適當與適量採集是確保查明病原體的前提。臨床病原體檢查的方法有多種,包括塗片檢查、分離培養、血清學鑒定和分子生物學診斷(molecular biological diagnosis)等,可根據臨床需要和標本類型進行選擇。臨床標本分離培養的陽性結果最具確診意義,但陰性結果並不能完全除外病原體感染的可能。病原體抗原成分檢測可早期、快速診斷感染性疾病,陽性結果表明感染病原體的存在。分子生物學診斷為病原體感染的早期、快速、敏感、特異診斷成為可能,但應排除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

❷ 感染性疾病分子診斷臨床意義

感染性疾病:凡是由各種病原體(包括病毒、細菌、支原
體、衣原體等)引起的疾病。如:乙型肝炎(HBV)、
肺結核(TB)、愛滋病(HIV)和人乳頭瘤病毒
分子診斷:應用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患者體內病原物的基因
或特異基因表達水平的變化而做出診斷的技術。
意義是盡早發現病原物侵染,盡早治療,對患者的早期治療和治癒後篩查有重大意義。

❸ 分子診斷和基因治療應用前景

長期以來,疾病的診斷主要依據病史、症狀、體征和各種輔助檢查,如血液學、病理學、免疫學、微生物學、寄生蟲學乃至物理學檢查等。然而,上述檢查方法都具有其各自的局限性,使得許多疾病未能被及時准確地診斷,從而延誤了治療良機。因為許多外科疾病在病人出現症狀、體征及生化改變之前就已存在相當一段時間,所以人們一直在盼望能找到一種技術,在疾病一旦發生,甚至尚未出現症狀、體征及生化改變之前,就能作出診斷;對於某些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食品、水質、環境中存在的病原體,人們也期望能有簡單准確的方法及時進行檢測。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使人們渴望已久的上述願望得以實現,這種在分子生物學理論和技術發展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門全新的診斷技術就是分子診斷。

生物大分子主要指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質,通過從分子水平上完成DNA, RNA或蛋白質檢測,從而對疾病作出診斷的方法稱為分子診斷,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基因診斷和腫瘤標志物檢測兩種。

(一)基因診斷 基因診斷是用分子生物學的理論和技術,通過直接探查基因的存在狀態或缺陷,從基因結構、定位、復制、轉錄或翻譯水平分析基因的功能,從而對人體狀態與疾病作出診斷的方法。基因診斷檢測的目標分子是DNA或RNA,反映基因的結構和功能。檢測的基因有內源性(即機體自身的基因)和外源性(如病毒、細菌等)兩種,前者用於診斷基因有無病變,後者用於診斷有無病原體感染。

基因診斷的意義在於不僅能對某些疾病作出確切診斷,如確定某些遺傳病,也能確定基因與疾病有關聯的狀態,如對疾病的易感性、發病類型和階段的確定等。就目前已經開展的工作而言,外科領域的遺傳性疾病、遺傳易感性疾病、多種惡性腫瘤、感染性疾病、器官移植反應等都可以用基因診斷的方法加以診斷。

基因診斷的主要技術有核酸分子雜交、聚合酶鏈反應和生物晶元技術。

1.核酸分子雜交技術

(1)原理:具有一定互補序列和核昔酸單鏈在液相或固相中按鹼基互補配對原則締合成異質雙鏈的過程,稱為核酸分子雜交。雜交的雙方是待測核酸序列和探針序列。應用該技術可對特定DNA或RNA序列進行定性或定量檢測。

(2)基因探針及其標記:基因探針是一段與待測DNA或RNA互補的核昔酸序列,可以是DNA或RNA,長度不一,可為完整基因,也可為其中一部分。根據探針的來源和性質分為基因組DNA探針、cDNA探針、RNA探針和人工合成的寡核昔酸探針。作為探針至少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應為單鏈(或通過變性形成單鏈),二是應帶有可被示蹤和檢測的標記。有了合適的探針,就有可能檢測出目的基因,觀察有無突變,也可根據探針的結合量進行定量檢測。選擇探針最基本的原則是要有高度特異性,其次也需考慮到制備探針的難易性和檢測手段的靈敏性等其他因素。

(3)常用核酸分子雜交技術:①Southern印跡雜交;②Northern印跡雜交;③斑點雜交( dotblotting);④原位雜交(in situ hybridization);⑤夾心雜交(三明治雜交);⑥液相雜交。

2.聚合酶鏈反應(即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1)原理:PCR是模板DNA,引物和四種脫氧核糖核昔三磷酸(dNTP )在DNA聚合酶作用下發生酶促聚合反應,擴增出所需目的DNA。包括三個基本步驟:雙鏈DNA模板加熱變性成單鏈(變性);在低溫下引物與單鏈DNA互補配對(退火);在適宜溫度下TapDNA聚合酶催化引物沿著模板DNA延伸。

(2) PCR引物:PCR技術的特異性取決於引物和模板DNA結合的特異性,引物設計決定PCR反應的成敗。由於致病基因是在正常基因序列中發生點突變、片段插人和(或)缺失,基因兩翼的DNA序列和正常基因仍然相同,因此根據基因兩翼的DNA序列可設計出各20個鹼基左右的一對引物。

(3)常用PCR技術:利用PCR技術,在適當條件下擴增目的基因,然後分析PCR產物,便可判斷其是否為致病基因及其變異性質。PCR技術具有快速、靈敏、特異性高等特點,為擴大其應用范圍,根據需要目前已衍行和發展出以下方法:①常規PCR;②復合PCR;③反轉錄PCR (RT-PCR);④原位PCR;⑤反向PCR;⑥膜結合PCR;⑦彩色PCR;⑧定量PCR;⑨固著PCR;⑩免疫PCR。

3.生物晶元技術是近年發展起來的分子生物學與微電子技術相結合的核酸分析檢測技術。最初的生物晶元技術主要目標是用於DNA序列測定、基因表達譜鑒定和基因突變體檢測和分析,所以又稱為DNA晶元或基因晶元技術。由於目前這一技術已擴展至免疫反應、受體結合等非核酸領域,出現了蛋白質晶元、免疫晶元、細胞晶元、組織晶元等,所以改稱生物晶元技術更符合發展趨勢。

1)N八晶元技術的基本原理是將cDNA或寡核昔酸探針以105 ~ 106位點/c耐的密度結合在固相支持物(即晶元)上,每個位點上的cDNA或寡核昔酸探針的順序是已知的,將該探針與熒游標記的待測樣品DNA,RNA或cDNA在晶元上進行雜交,然後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對晶元進行掃描,並配合計算機系統對雜交信號作出比較和檢測,從而迅速得出所需的信息。由於它攜帶信息量大、體積小、分析過程自動化、分析過程快及所需樣品和試劑量少,因而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迄今能在臨床L用於疾病診斷的晶元主要見於傳染性疾病,如丙型肝炎、乙型肝炎及艾滋病等少數幾種疾病病毒檢測晶元。如果將該技術廣泛用於疾病診斷,目前仍存在較大困難。原因在於當前對基因功能的認識仍不充分,而且疾病的發生與很多因素有關,要從大量基因庫中篩選出疾病相關的特異性基因製成晶元,難度相當大。

(二)腫瘤標志物檢測腫瘤標志物是指腫瘤細胞和組織由於相關基因或異常結構的相關基因的表達所產生的蛋白質和生物活性物質,在正常組織中不產生或產量甚微,而在腫瘤病人組織、體液和排泄物中可檢測到。此外,在病人機體中,由於腫瘤組織浸潤正常組織,引起機體免疫功能和代謝異常,產生一些生物活性物質和因子,雖然這些物質和因子特異性低,但與腫瘤發生和發展有關,也可用於腫瘤輔助診斷。

1.腫瘤標志物的測定方法

(1)生物化學技術:用於測定由腫瘤細胞產生並分泌到體液中的腫瘤標志物,因其含量與腫瘤活動度有關,所以適用於絕大多數腫瘤病人的監測、療效和預後觀察。

(2)免疫組化技術:可從形態學上詳細了解細胞分化、增殖和功能變化的情況,有助於確定腫瘤組織類型、預後和臨床特徵的分析。

(3)單克隆抗體技術:臨床上已用於甲胎蛋白(AFP )、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

2.腫瘤標志物分類

(l)原位性腫瘤相關物質:在同類正常細胞含量甚微,而當細胞癌變時迅速增加,如各種癌細胞內的酶氣

(2)異位性腫瘤相關物質:是由惡變的腫瘤細胞產生,不是同類正常細胞的組分,如異位性激素、在肺癌時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明顯升高。

(3)胎盤和胎兒性腫瘤相關物質:癌細胞的特點是無限增殖,並向周圍組織侵襲和轉移,甚至向遠隔組織轉移,而胎盤絨毛細胞和胎兒組織細胞也有這樣的特點。當胎兒成長後,有一些物質就消失,如果成人組織細胞發生癌變,這類胎盤性或胚胎性物質就會產生或表達癌胚性物質,如AFP、CEA;癌胎盤性物質,如hCG(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等。

(4)病毒性腫瘤相關物質:凡能在人或動物引起腫瘤或細胞惡性轉化的病毒,均稱為腫瘤病毒。與腫瘤有關的病毒有HTL-1病毒(成人T細胞白血病)、EB病毒(Burkitt淋巴肉瘤)、HS病毒(宮頸癌與皮膚癌)、HB病毒(肝癌)和人巨細胞病毒等。

(5)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產物:各種致癌因素誘發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及其表達產物異常,是腫瘤發生、發展的重要標志。

需要指出的是,同一腫瘤可含有多種腫瘤標志物,而不同腫瘤或同種腫瘤的不同組織類型除有共同的標志物外,也可有不同的特異性標志物,即某一腫瘤的標志物對另一腫瘤來說不一定是標志物,而某一組織的正常產物對另一組織來源的腫瘤卻可成為較好的腫瘤標志物。

檢測腫瘤標志物的臨床意義在於:早期發現或診斷原發腫瘤;篩查腫瘤高危人群;鑒別腫瘤的良、惡性;判斷腫瘤的發展過程;觀察腫瘤的治療效果;預測腫瘤的復發和預後。
http://www.51report.com/html/2005120710018.shtml

什麼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分子診斷

幽門螺桿菌的分子診斷主要是檢測其相關基因。通過聚合酶鏈反應(包括PCR、real time-PCR、nested PCR等)技術檢測幽門螺桿菌相對保守基因,可用於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診斷等。這一診斷方法多用於唾液、牙垢斑、糞便、水源等標本的幽門螺桿菌檢測,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方法是檢測幽門螺桿菌DNA,檢測陽性並不反映存在活菌,主要用於流行病學調查。

閱讀全文

與感染性疾病常用分子診斷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賭運不好怎麼轉運方法 瀏覽:230
數據結構方法的技術有哪些 瀏覽:670
卒中病人的快速判斷方法 瀏覽:620
調色平塗的正確方法 瀏覽:130
防目鏡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246
襯衣掖入褲子正確方法 瀏覽:657
canmake腮紅使用方法 瀏覽:665
入黨外調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937
電腦蝸牛快速緩解方法 瀏覽:898
山楂干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753
如何用簡單的方法掌握值域 瀏覽:35
做信息如何給企業賦能提供方法 瀏覽:915
excel公式的使用方法 瀏覽:995
普洱茶餅正確沖泡方法 瀏覽:968
糖類和苷類的常用鑒別方法 瀏覽:836
湖北小規模殘保金計算方法 瀏覽:344
plc無線連接方法 瀏覽:542
電影作者研究的方法有 瀏覽:981
期貨技術分析方法是一面鏡子 瀏覽:274
生產食用植物油的方法 瀏覽: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