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古琴製作方法和圖片

古琴製作方法和圖片

發布時間:2023-03-11 21:54:39

A. 古琴琴制介紹

古琴琴制介紹

中國音樂縱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但實際上從遠古至唐末,直接的聲音材料(樂譜)極為貧乏。所以研究古代中國音樂史只能從一些間接的資料(如文獻、樂器、雕刻、繪畫等)入手。古琴是中國樂器中保留有較多聲響資料的樂器之一,所以欲了解中國古代及傳統的音樂風貌,古琴實在是一不容忽視的音樂寶庫。源遠流長的古琴音樂已建立起自己一套完整的美學、樂律、記譜法、彈奏法、指法等等體系,故歷來有琴道或琴學之稱。

1、形制

古琴屬於平放彈弦類(zither)的樂器。共鳴箱由兩塊長約三尺六十的木板膠合而成,頭寬尾略收窄,琴面為桐木而琴底為梓木。琴身全部上漆,琴面頭部鑲有一塊稱承露的硬木,木上有七孔的貫琴底以便穿琴弦,承露左面另一稱岳山以的硬木用架弦。琴尾月牙形缺口處兩端用紅木鑲嵌兩片邊飾稱為焦尾(或稱冠角),起系弦和使琴身墊平的作用,焦尾中間為龍齦。琴面鑲嵌上十三個螺鈿的圓點叫“徽”,用以標記琴的音位。近岳山的是一徽,中間較大的是七徽,近琴尾的為十二徽,徽位是根據琴面的.長度分成若乾等分來排定的。底板又稱琴底,形狀與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塊的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琴底有兩個長方形的孔作為共鳴,位於琴底的中央(約於琴面的四徽與七徽間)長六寸許的為龍池,而再下十寸多(位於琴面十徵與十二徽之間)長約三寸的為鳳沼,在鳳沼之右另有足池以插上兩只雁足。琴面的七條弦的頭部系於絨頭,絨頭再系於琴軫,架在岳山上的弦直伸到龍齦,然後分別纏在琴背的兩只雁足上。琴弦多用絲弦,一弦最粗、音最低、靠近徽位最近,依次漸細,一至四弦用纏弦,靠近演奏者的第七弦最細、音最高。

2、琴的製作精神

在明清刊行的古琴專書里,其旨章、題辭或序,多將琴的發明和製作歸功於神農、伏羲、舜等上古時期的先賢。琴的發明年代是否真的早至這些傳說人物,當然不需要盡信,但是從這些追記的傳說中,卻可看出琴乃是儒家所推許的聖賢的發明。既然是由聖賢所制,琴當然應該作為發揚先賢道德精神的工具。琴的製作精神是符合儒家思想的,可見其製作的出發點本身已代表著一種高度文化。當然,儒家之名其實是戰國才出現的,琴之由上述先賢所發明乃是後來琴書追記的傳說。琴制確實可考是西漢以後的事情,不過,由此可見傳統讀書人對琴寄予的“載道”與“言志”的厚望。 “琴者,禁也,禁止於邪,以正人心。”(漢·《白虎通》),可見琴本身的命名及其導引的目的亦不外乎儒家所重視的仁德與中正和平的思想。《樂托·魏文侯》篇說:“君子聽琴瑟之聲,則思志義之臣。”就是企圖以琴瑟絲弦樂器的溫柔音色來聯繫到正直、敦厚的志義之臣。琴之所以如此命名亦因為它與禁諧音,以“琴”來隱喻禁止淫邪以存正氣。所以琴被認為是聖人之樂,聖人之器。明代《神奇秘譜》的序里說:“然琴之為物,聖人制之,以正心術,導政事,和六氣,調玉燭,實天地之靈氣、太古之神物,乃中國聖人治世之音,君子養修之物。” 琴還可以正國風興道德,它應該是讀書人每天生活修養的一部份,所以古人有“君子無故不撤琴瑟”的說法。上述乃相傳造琴之旨,實乃儒家一貫以音樂來進行道德教育的手段。

3、琴制寓意

儒家的世界觀為人為的、政治性的世界觀,認為人應該善用其聰明來處理各種事物。所以,人首先應該團結,這就是為什麼儒家提出仁這個觀念,仁就是推己及人。中國人注重和合性,所以更重人倫,即人與人之間和諧的關系,而人倫的基本是要兩人和合才成倫的,重視人倫即重血統及尊卑的關系,而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等觀念就是這樣產生出來的。從琴各部份的命名亦可著出琴制之受儒家思想的影響。琴前廣後狹,象徵尊卑之別。官、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徵君、臣、民、事、物五種社會等級。後來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稱為文、武二弦象徵君臣之合恩。十二徽分別象徵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徵閏月。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種音色,分別象徵天、地、人之和合。這些古琴形制命名的象徵意義實反映出儒家的禮樂思想及中國人所重視的和合性。因為禮的作用是為了保障個體,使個性有所發揮,樂以同和,其作用是與群體諧協。禮樂之同時並用可使個體和群體之間能互相調劑,形成人與人之間平和而合理的生活。所以禮樂這兩套表面相反的技藝的推行,實為求達到相輔相成的和合性的目的。而從古琴形制命名所借用的社會秩序、等級的名稱來著,可見其製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人倫的深意。

4、音色、音域

古琴共有三種音色。一為散音,即右手彈空弦所發的聲音,嘹亮、渾厚,宏如銅鍾。二為按音(實音),即右手彈弦,左手同時按弦所發的聲音,低音區渾厚有力,中音區宏實寬潤,高音區尖脆纖細。三為泛音,即左手對准徽位,輕點弦上,而右手同時彈弦時所發清越的聲音,高音區輕清鬆脆,有如風中鈴鐸,中音區明亮鏗鏘,猶如敲擊玉磐。

在彈弦樂器中,古琴是一種較獨特的樂器,琴面為指板,沒有柱和品。演奏時,將琴橫置於桌上,右手撥彈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完全依靠琴徽標記(不限定在13個徽位上,很多的音是在徽與徽之間),音準上要求極為嚴格。古琴音域共四組又一個二度,計有散音七個,泛音九十一個和按音一百四十七個。

5、律制

純律——將弦長以二分法、三分法及五分法算出的泛音音位。簡律(三分損益律)——將弦長分別以三分損(減)一、三分益(加)一方法算出的按音音位。

;

B. 古琴製作流程

歷代古琴製作首重選擇良材。面板宜選天然乾燥的桐木或幾百年的杉木,底板選用堅硬的梓木。主要是形制和面板曲率。古琴的造型稱為形制,即規范的形狀制度。將古琴的面板和底板通過用生漆粘合而結合在一起,傳統方式是用繩子均勻緊密的捆紮,待底板完全粘合,這樣就構成了可以發音的共鳴箱。

C. 古琴製作流程

古琴製作方法

一台古箏是由一塊面板、一塊底板、兩塊側板、一塊箏頭板、一塊箏尾板、一塊弦軸板、三塊音梁板組合而成的。蒸煮,斷料,開鑿,等程序。具體方法如下:

1、選木料,主要為紫檀、紅木、楠木、色木、椴木、松木、桐木等

2、木材表面經過刨光後,分清材質的好壞,不達標準的予以報廢,達到標準的再按照箏的等級區分出高中低檔。

3、下料、刨光。

4、抽濕、烘乾。就是製作前的最後一道木材處理。

5、箏體製作,打磨定型。

6、開鑿內部空間,不要用力過度,否則會裂開。

7、觀察是否開裂,進行塗漆處理,然後進行晾曬。

8、開始裝琴碼(雁柱)對音質的發揮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琴弦的質地偏柔或者偏硬、發出噪音或容易斷弦、脫絲等,都與弦本身的質量有關的。

9、對琴體進行裝飾,可以根據自己的風格。

10、裝琴弦固定器。

11、裝琴弦並進行調試。在調試的過程中,主要是區分音色。

D. 製作一把上品古琴需要經過哪些步驟製作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製作一把上品古琴需要經過選材、制底面、挖槽腹、合琴、灰漆等步驟,製作過程中需要注意技術問題。

4.古琴製作有相對簡單的工序,如鑲嵌鋼琴徽章、龍齦和布料,以及油灰等復雜工序。膩子需要10次以上,持續3個月至1年左右。棗庄古琴選材嚴格,工藝復雜嚴謹。所有生產技術均採用傳統技術,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

E. 古琴製作方法

古琴製作方法

在中國古代社會漫長的歷史階段中,”琴、棋、書、畫”歷來被視為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必由之徑。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風凌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而在音樂、棋術、書法、繪畫中居於首位。下面是我為大家分享古琴製作方法,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古琴的製作方法-選材

選材是個古老的話題,東漢蔡邕識良材制焦尾琴的故事被傳為美談。我做了個有趣的實驗:把琴弦綳在書桌及餐桌上,照樣彈出宮商角徽羽,彈出散、泛、按之音。取自不同部位,得出不同音質,此實驗說明任何一種木材(或金屬)都可拿來制琴,木質再劣,做得再差,綳上弦也不至於彈不出聲音,但這聲音的品質甚是懸殊。怎樣得到好的音質,選材是重要環節。古人斫琴上取桐木(陽),下取梓木(陰),以桐之柔配梓之剛,以材之陰陽相合得音之剛柔相濟。但我發現,制琴選材不一定拘泥於上桐下梓,好的杉木就勝過一般的.桐木,好的硬雜木同樣勝過梓木。如今雖然良材難覓,但時刻留意必有所發現,我斫琴面板大都選自古舊老屋之梁枋,底板則採用陳年色木、櫟木、柳木及其它適合做樂器底板的硬樹材。

怎樣選材,依陰陽之理,有以下幾個方面:

古琴的製作方法-選材六究:

一究質地,桐是桐,杉是杉。

二究尺寸,宜大不宜小,宜厚不宜薄。

三究生材令長(生材令:即樹木生長年齡)。

四究熟材令長(熟材令:即樹木砍下或做成物品的年齡)。

五究木紋,不取水雲紋,當取木性條直者。

六究品質,腐朽、霉爛、蟲蝕、疤節、木心、邊材均不入選。

古琴的製作方法-辨材之陰陽

(1)原材縱面辨天地(陰陽):原材(園木)辨天地較易,細頭(天部即樹梢)為陽,粗頭(地部即樹根)為陰。

(2)木材截面辨陰陽:觀年輪早晚材,寬松色淡者為陽,緊密色深者為陰。

(3)木材兩端(兩邊)辨陰陽。

A 入水:仰者為陽,覆者為陰。

B 水濕:吸水多者為陰,少者為陽。

C 吹晾:先干者為陽,後干者為陰。

D 日曬片刻,取回室內,兩手各按一頭試之,溫者為陽,涼者為陰。

E 叩聲:清者為陽,濁者為陰。

F 觀色:淺者為陽,深者為陰。

G 聞氣:輕者為陽,重者為陰。

H 嘗味:淡者為陽,濃者為陰。

I 甲按:松者為陽,緊者為陰,

將以上數法綜合辨材,材之陰陽層層展開一目瞭然。

古琴的製作方法-備材

任何舊材所剖之面均為新面,開得琴材毛胚置乾燥處擱之一年,待木性穩定,方可古琴的製作方法。我曾得三百餘年前之古宅門檻木一斷,麻櫟質地,弦切材,將其制琴底,挖好腹腔後,擱之二月有餘,板材中部竟隆起6--7厘米的駝峰。細究木紋,此材原為一彎樹,駝峰朝陽而長。我根據陰陽之理,將駝面(陽)朝地(陰),晚上置露於家園中(白天取回),不加壓力,觀其動靜,五、六天後果然回復平坦。此實為三百餘年木性未改之證明,也是以陰矯陽之明證。(反之以陽克陰同樣適用)

二、古琴的製作方法-選琴型

琴譜中所見古琴式樣達五十餘種,現今我們所見琴型多數為仲尼式。目前造琴之式樣(細部)一般仿古代名琴,但仿名琴應該考慮名琴其型適其材之因素。我們手中的材料與所仿之琴的材料品質,是接近還是懸殊很大,不得不細究。仿象外型只能說是形似,關鍵還是音質。選琴型首先要注意自身材料的軟硬松緊,疤節紋理,因材賦型,此方為選琴之真諦。

三、古琴的製作方法-髹漆

古琴的製作方法的後道工序是髹中國大漆(生漆)。千年來古琴的髹漆有一整套較為完整的工藝目前我們見到的唐宋元明琴,其漆色渾如鳥木,雖歷千年百年漆層大都堅固完整,而離我們比較近的清琴卻大都漆灰剝落,不能下指。究其原因,所見明及明前琴,絕大多數均施鹿角霜及配以其它材料的底漆層。友人處所藏明琴《古虞南風》,我代其修理時,發現底漆是以銅末、鹿角霜混合成的。徐中偉先gu-qin.net生藏明琴《虎嘯》,漆層則混以碧玉之屑。而清琴所鋪底漆大都以瓦灰為主,如同清及後期漆工髹傢具之法。我看這也是清琴退步的一個方面。

生漆屬陰,性堅質硬,配以一定的底漆料,成琴後按之難成凹槽,音質音量更優,這是中國古琴底漆的奧妙所在。可惜古琴底漆古老的傳統配方奧秘恐怕已被遺忘了。我在操作實踐過程中,視不同質地,不同音質音量的白胚琴,施以我研製的不同配方成分的底漆,或保持或改善或提高了古琴的音質,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同琴施不同配方尤如醫生看病對症下葯。本人藏一張無款之清琴,面為桐木,底為杉木,琴體極輕,稱得僅1.45公斤,剖琴觀之,面板腹腔挖得最薄處測得0.4毫米,此琴原來發音空洞,我將其重新施以合適的底漆後,重量增到2.2公斤,音質大為改觀。目前廠家及個人髹琴漆往往忽略了底漆這個問題,很少考慮琴體先決條件如何,以自己的條件,習慣或降低古琴的製作方法成本來施一二種底漆,孰不知,有些本來條件不錯的琴,就此穿錯了衣裳,損壞了音質,功虧一簣,真正怨哉。

;
閱讀全文

與古琴製作方法和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寶脖子紅疹快速消退方法 瀏覽:14
傳統席架怎麼用草席的編織方法 瀏覽:41
入戶門對人家的門低解決方法圖解 瀏覽:28
常用的墊層中線投測方法有哪些 瀏覽:357
古詩詞鑒賞方法及技巧 瀏覽:55
男膀胱疼痛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115
雲南腌豬肉的腌制方法視頻 瀏覽:562
賭運不好怎麼轉運方法 瀏覽:230
數據結構方法的技術有哪些 瀏覽:670
卒中病人的快速判斷方法 瀏覽:620
調色平塗的正確方法 瀏覽:130
防目鏡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246
襯衣掖入褲子正確方法 瀏覽:657
canmake腮紅使用方法 瀏覽:665
入黨外調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937
電腦蝸牛快速緩解方法 瀏覽:898
山楂干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753
如何用簡單的方法掌握值域 瀏覽:35
做信息如何給企業賦能提供方法 瀏覽:915
excel公式的使用方法 瀏覽: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