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聞圖片的要求和拍攝技巧與注意事項
在工作上,特別是檔案管理、痕跡管理和工作宣傳越來越多的需要照相。攝影技術,無論是個人生活還是工作需要,都顯得比以往更為重要。為了普及攝影知識,提高新聞圖片的質量,我們從網上收集整理出這篇文章,從新聞圖片的要求、拍攝技巧與注意事項,介紹了一些實用的知識,供大家學習參考。
1、什麼是新聞圖片
新聞圖片,用新鮮、真實、生動、感人的圖像和簡短的文字說明,及時報道新聞事件,其主要特徵是藉助視覺圖像及時生動地報道新聞。
2、新聞圖片的要求
①求真,新聞中圖片必須是這一事件中真實的照片,無修飾無PS。
②求新,圖片包含的景象必須新鮮,色彩鮮明,清晰!
③求活,圖片可以將新聞事件的現場氣氛表現出活力,富有感染力!
④求情,能夠抓住圖片主體的表情特徵,藉以抒發主體的心理感情!
⑤求意,根據整體新聞的要求,新聞圖片必須對新聞內容的側重點有所表現。
⑥文字說明要規范,描述畫面的事實,包括日期、人物、事件等要素必須精確嚴謹,然後說明新聞事件的背景,最大限度地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
3、新聞圖片的攝影技巧
(1)善於捕捉信息含量大的瞬間,圖片含有的信息要能表達這則新聞的主題,交代新聞的背景及時間等。例如拍會議,有會標的就要把會標拍下來;拍防汛,要將水面與建築物和植物的關系甚至水的洶涌等環境交待出來。讓人一眼就從畫面中了解新聞事件。
(2)善於捕捉象徵性瞬間,它是一種以形象的概括性和寄寓性見長的瞬間,其畫面形象常常表露出某種若明若暗的寓意,喻示著某種畫外的內涵,更多地滲透著攝影記者的主觀認識和思想情感。
(3)善於捕捉幽默瞬間,新聞圖片中如果加有幽默的鏡頭,既從另一角度、側面反映事件意義、本質,又能啟人心智、令人輕松愉快。例如在比賽時,將一些鴿友歡笑、談論的表情攝入鏡頭,可以表現出鴿友對比賽勝利的堅定信心。
(4)善於采攝新穎瞬間,即在新聞事件發生的現場,在不同的拍攝位置和角度,所采攝到的新聞事件讓人耳目一新、與眾不同的瞬間形象。這種瞬間以畫面的新穎、獨特見長。
(5)仔細觀察人物動作,對於人物動作的拍攝,能夠表現人物的精神、氣質和性格特徵等。如會議中的聚精會神,服務中的熱情、發放補貼時群眾的喜悅、防汛中的緊張氣氛等等。
4、新聞攝影的注意事項
(1)抓拍的時候要注意新聞人物的姿態。不能把眼神、口型、行走和其他情形中看起來表情和姿態不好的動作拍下來用作新聞圖片。如半睜眼、打哈欠、伸懶腰等。
(2)不能把新聞人物抽煙、撓頭、摳鼻子等看起來不文明不雅觀的照片拍下來用作新聞照片。如穿著過於暴露或衣裝不整,或與人握手時將一支手插在兜里等。還有非特定場合不能出現吃東西、打手機的畫面。
(3)拍新聞人物照片的時候不能拍背影,特別是新聞人物作為主體時,更不能拍的分辨不出是誰,這樣就不好了。新聞人物的主體應該在畫面突出位置或突出顯示,不能被次要人物遮擋或搶風頭。
(4)拍攝新聞人物事件照片時,要以突出主題為准越簡潔約好,畫面盡量讓讀者一看就知道反映的是什麼內容,切不可畫面凌亂,沒有主次之分。
5、一般攝影知識
(1)橫幅表現寬廣,豎幅表現高聳。即使是手機,也要根據需要採用橫拍還是豎拍。
(2)構圖有很多方法,最常用的是井字形構圖,簡單地說就是把主體或重點放在畫面的三分之一處。在構圖時要注意避開雜物和破壞畫面的因素,還可以在後期進行裁剪取捨。
(3)合理的機位。同樣的場景,不同的機位拍出的畫面有不同的視角效果。根據需要可以把相機或手機舉高腑拍(現場有條件可以站到較高的位置拍)或是蹬下仰拍。
(4)盡量保證相機穩定,相機不穩照片就拍糊了。可將機相或手機靠近牆壁、樹桿等較穩定的地方進行拍攝。
(5)自動拍攝時避免畫面過亮過暗控制曝光的簡單方法。相機本身對光線強或非常亮的地方(如逆光和白牆)人物往往會暗甚至出現剪影,而對較暗的地方拍人物會過亮。控制曝光的簡單辦法是:畫面過亮時稍對亮一些的地方拍,過暗時稍對暗一些的地方拍。
6、攝影構圖常見錯誤
(1)畫面太滿 有些初學攝影者拍照時喜歡讓被攝主體頂天立地充滿畫面,這很不利於照片後期製作過程中進行裁剪。同時也會令到作品顯得拘謹、死板。
(2)畫面歪斜 有的人為了將一些高大的景物拍全,便在取景時採取了讓畫面傾斜的方法。這實在是個得不償失的做法。如此,勢必造成地平線傾斜,畫面失衡,視覺感受不舒服。
(3)頭撞南牆 拍攝側面的人像或帶有向前沖勢的物體時,沒有在畫面主體的前方留一定的空間,給人一種頭撞南牆的感覺,畫面顯得沉悶、壓抑。
(4)附物纏身 背景選擇不當,產生了煙囪長在肩膀上、腦袋上冒出大樹杈等現象,破壞了人物原來的形象。
(5)人景落格 當被攝者與高大的襯景在一起時,顧景不顧人,一味將鏡頭抬高,結果是拍全了,可人物在畫面上常常只剩下個腦袋,落在畫面的下端,非常難看。
(6)畫面分裂 取景時沒有處理好地平線的位置,將其置於畫面正中,於是畫面被一分為二,呈分裂狀,缺乏和諧、統一之感。
(7)喧賓奪主 在畫面中過多地表現了陪襯體,使主體物處於次要的地位,反而不引人注目。
(8)缺乏趣味 取景時缺乏忍痛割愛的精神,“魚”區,“熊掌”亦取,意欲兼收並蓄,反而造成了畫面無主次、小頭緒、結構鬆散、雜亂無章的現象。
(9)各顧東西 在拍攝眾人合影照時,人物的位置沒安排好,不能形成一個向核心靠攏的趨勢,畫面形勢呈分裂狀,與作品所欲表現的主題不相符。
⑵ 新聞圖片拍攝技巧
新聞攝影是新聞媒體日常工作中的必備環節。新聞攝影集新聞性、思想性、真實性、時效性和形象性於一身,能將新聞主題的情感濃縮於畫面中,「一圖勝千言」,給人以簡潔震撼的效果。新聞攝影要求在圖片內容和形式上實現真善美的統一,要運用藝術的手法把握典型瞬間,讓圖片「說話」,這樣才會有較強的思想性和感染力,才會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因此,在實際拍攝過程中,切實把握好新聞圖片的拍攝技巧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新聞的抓拍
新聞攝影是新聞事件中適合用攝影表現的手法記錄和傳播的可視形象,它不同於照相館里的人像攝影,「以靜對靜」,「一切聽從指揮」,而是「以動對動」,順其自然,把握瞬間是照片成敗的關鍵。要想獲得一幅好的新聞照片,就必須要特別注意:
1.抓情。任何一幅紀實類作品或藝術作品都是以「情」感人,」新聞照片中的人物情感是決定作品成敗的關鍵,是作品最感人的因素。情感表露出人的精神、氣質和性格「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種心理反映。
2.抓動作。沒有動作的題材照出來經常是死板的',沒有生命力的。拍攝對象動得越厲害,照片就越生動、越真實。在人物拍攝決關健是個「活」字,必須調動一切藝術手段把人物拍活,刻畫人物的性格,表現人物氣質,目的是把人物拍活。
3.抓神態。有的拍攝對象沒有動作,那麼可以關注他的神態和表情。神態往往是人物內心世界的表現,有些神態往往無法用語言表達。
4.抓細節。為使作品更加真實可信,就必須得抓細節,細節可以增加照片的可感性和趣味性,沒有細節往往導致照片平淡乏味。
5.抓特寫。一個人物、一個地點,都具有各自的獨特性,抓特寫能使照片的表現力增強。由於繁雜而又快節奏的生活,人們很難停下腳步仔細觀察一件事物。所以把取景的范圍推向極端,近到無法再近、少到無法再少、畫面精練到極致,就會得到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二、拍攝角度對主體的影響
拍攝點,是由拍攝距離、拍攝角度和拍攝高度三個坐標構成的。
在新聞圖片的拍攝中,拍攝角度直接影響著主體,即新聞事件中的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的突出。無論在任何環境條件下,攝影者必須始終注意新聞事件主體的變化,在其頻繁的變化中掌握運用拍攝角度,抓住拍攝時機,充分利用有效果的畫面構圖和現場有限的光源准確曝光,為一幅完美的新聞圖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拍攝高度對主體的影響
在新聞攝影中,新聞事件主體與環境、條件的變化,往往因拍攝高度的不同,影響形象。「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東坡這首《題西林壁》道出了觀察景物時選擇視點的重要性。從攝影學說,視點即照相機的拍攝位置。攝影者所拍的對象,絕大多數是立體的,它們呈現出許多的「面」,有正面、側面、背面、頂面和底面,這些面,各自展示出自己的特徵。在拍攝構圖之前,需選取不同的方位、角度對被攝體進行觀察、研究、比較,從中找出一個最佳視點。同一被攝體,由於拍攝方位不同,畫面會展現多種多樣的構圖效果。
四、抓拍中構圖是先決條件
抓拍是新聞攝影中最基本的手法,又是一幅圖片成功與否的先決條件。假如有些攝影者,在新聞事件中從頭到尾不注意主體變化,見什麼拍什麼,主體成了陪體,甚至把要反映的主體排斥到了畫面之外,或者說不應該突出的反而突出了,其結果就是失敗。
五、現場光線是突出主體的必要條件
通常情況下,一些會議和大型活動都是在弱光氛圍下進行的,這就給攝影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遵循現場的光線進行工作(新聞現場一般不允許使用閃光燈)。在這種情況下,需要調高相機的感光度,以增加快門速度,保證拍攝質量。利用現場光線拍攝時我們盡量選用大口徑鏡頭,如70--200mm等鏡頭,這類鏡頭光圈較大,配合感光度可以確保一定的快門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