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五花肉的食用方法
1.五花肉可切小方塊或厚肉片,適宜於燒、燜、燉等,亦宜作肉丸。
2.豬肉要斜切,豬肉的肉質比較細、筋少,如橫切,炒熟後變得凌亂散碎,如斜切,即可使其不破碎,吃起來又不塞牙;豬肉不宜長時間泡水。
3.豬肉烹調前莫用熱水清洗,因豬肉中含有一種肌溶蛋白的物質,在15攝氏度以上的水中易溶解,若用熱水浸泡就會散失很多營養,同時口味也欠佳。
4.豬肉應煮熟,因為豬肉中有時會有寄生蟲,如果生吃或調理不完全時,可能會在肝臟或腦部寄生有鉤絛蟲。
食用功效
味甘咸、性平,入脾、胃、腎經;補腎養血,滋陰潤燥;主治熱病傷津、消渴羸瘦、腎虛體弱、產後血虛、燥咳、便秘、補虛、滋陰、潤燥、滋肝陰,潤肌膚,利二便和止消渴。豬肉煮湯飲下可急補由於津液不足引起的煩躁、乾咳、便秘和難產。 [3]
怎麼吃
五花肉
五花肉
五花肉本身已經有足夠的油脂,口感通常不會太干澀,燉煮時添加一兩滴黑醋,可以讓瘦肉部分肉質軟嫩一點。此方式適用於五花絞肉,用力將絞肉團甩打,增加肉質的彈性,讓做出來的肉餡吃起來味道更美。
加蛋白 適用於五花絞肉,加上蛋白一起攪拌,吃起來的口感更滑嫩,同時亦可留住肉汁的美味。
添加色拉油或香油 在腌五花肉時,添加一點色拉油或是香油,可以增添肉質的嫩度,不過由於五花肉已經有相當多的油脂了,要適量添加,以免過於油膩,而且對健康不利。
氽燙 經過沸水氽燙,可以去除五花肉上的血水、黏液、雜質、腥味,也可以將五花肉多餘的油脂一並去除,這樣的五花肉吃起來會比較不油膩。
加入瘦肉一起燉煮 由於五花肉本身已經有一定量的瘦肉,若用燉煮的方式料理,應將油脂吸收。若覺得還是過於油膩,可再添加一些去皮瘦肉,以吸收一些油脂。
爆炒 料理前經過大火爆炒,作用如同油炸一樣,會將五花肉的表皮油脂逼出,使五花肉吃起來更香。當然爆炒後要用廚房紙巾吸去表面油脂,否則爆炒時加入的油,反而讓五花肉更油膩。
火烤 利用火烤的方式,除了可以將五花肉表皮的細毛燒除外,也可以讓皮質更酥,亦可去除五花肉部分的油脂
② 豬肉怎麼煮最好吃
豬肉要煮嫩才是最好吃,以下教你怎麼做豬肉才嫩
1、炒之前用生粉腌一下:對於大多數炒肉的菜式來講,下鍋之前先用生粉黃酒等腌一下會更嫩滑。在炒之前先把肉切好放在器皿里,加入生粉(或者嫩肉粉)、食用油以及適當的調味料,充分攪拌之後再下鍋,炒出來的肉就會鮮嫩多汁並且不會韌。
2、凍豬肉用高濃度鹽水解凍:冷凍豬肉可以用高濃度的鹽水來解凍,成菜後肉質爽嫩。冷凍豬肉不能用熱水來解凍。用熱水解凍,會使豬肉會失去一部分蛋白質和其香味物質,還會生成丙醛,而丙醛是一種強致癌物。選擇將冷凍豬肉放在鹽水裡解凍,可以縮短解凍時間,也能保持豬肉的鮮嫩。
3、在開水中晃動幾下:將切好的肉片放在漏勺里,在開水中晃動幾下,待肉剛變色時就起水,瀝去水分,然後再下炒鍋,只需3-4分鍾就能熟,並且鮮嫩可口。
4、啤酒加干澱粉調糊:將肉片用啤酒加干澱粉調糊掛漿,炒出的肉片鮮嫩爽口。
5、加蛋清:先將豬肉切成肉絲或者是肉片,然後拿一個雞蛋,敲一個小口子,讓雞蛋清流出來,滴在裝肉的碗里,攪拌均勻後放十來分鍾,再下鍋炒。
6、加入一勺食用油拌勻:在切好的豬肉絲里,加入一勺食用油拌勻,放幾分鍾後炒,也能解決你豬肉怎麼炒才嫩的問題。
7、水果汁嫩肉:木瓜、獼猴桃、菠蘿等水果中含有天然嫩肉成分,不僅能夠起到更好的嫩肉效果,還能夠讓大家避免食入過多食品添加劑。水果汁嫩肉法簡單易行,首先將木瓜、獼猴桃、菠蘿分別去皮,用打漿機製成細漿液,加入相應肉類中,均勻攪拌後腌制20分鍾即可。
8、加芥末:把肉切成4cm見方的塊,清洗干凈後放入容器,加入2湯匙芥末拌勻,放入冰箱中冷藏12小時。取出肉塊用流動水沖洗干凈表面的芥末,然後正常烹調。通過這種方式處理後再燉出的肉口感更加松軟鮮嫩,而且可以縮短燉肉所需的時間。
9、肉要嫩不要小火慢炒:對於炒肉來說,如果用小火慢慢炒,會因為害怕不熟而炒的時間過長,這樣肉質內部的水分會比較容易喪失,炒出來的肉就會變得干而且硬。如果想要炒出嫩滑多汁的肉,應該選擇大火快炒,在肉還沒有完全喪失水分之前起鍋,這樣的肉一咬下去都是鮮嫩的肉汁,十分可口。
③ 怎樣吃豬肉才更健康營養
豬肉身上有非常多的部位,也能夠給我們提供非常多的營養
比如說我們的孩子在六個月開始就要從食物中進行鐵的補充,豬肉的豬肝,豬腎,豬心,這些都是含有非常豐富的鐵,不但含量高而且吸收率非常高。家長可以每個星期給孩子吃2到3次的豬肝,對孩子預防缺鐵性貧血是非常的有效的。
最後豬肉很好,每天也是限量,成人一天肉蛋類最好不要超200克,建議豬肉每天吃不超過100克。
④ 豬肉各個部位的吃法
裡脊肉:是脊骨下面一條與大排骨相連的瘦肉。肉中無筋,是豬肉中最嫩的一部分。水分含量多,脂肪含量低,肌肉纖維細小,炸、熘、炒、爆等烹調方法都適合。
臀尖肉:位於臀部的上面,都是瘦肉,肉質鮮嫩,烹調時可用來代替裡脊肉。
坐臀肉:位於後腿上方,臀尖肉下方。全為瘦肉,但肉質較老,纖維較長,一般多在做白切肉或回鍋肉時用。
五花肉:為肋條部位肘骨的肉,是一層肥肉、一層瘦肉夾起的,適於紅燒、白燉和做粉蒸肉。
前腿肉:又稱夾心肉,位於前腿上部,半肥半瘦,肉老筋多,吸收水分能力較強,適於做餡和肉丸子。在這一部位有一排肋骨,叫小排骨,適宜作糖醋排骨或煮湯。
前排肉:又叫上腦肉,是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塊肉,瘦肉夾肥,肉質較嫩,適於做米粉肉和燉肉。
奶脯肉:在肋骨下面的腹部,結締組織多,均為泡泡狀,肉質差,一般做臘肉或煉豬油,也可燒、燉或用於做酥肉。
彈子肉:位於後腿上,均為瘦肉,肉質細嫩、筋少、肌纖維短,適用於炒、煸、炸等。
蹄膀:位於前後腿下部,後蹄膀比前蹄膀好,紅燒和清燉均可。
頸肉:又稱血脖、槽頭肉,在前腿的前部與豬頭相連處,是宰豬時的刀口部位,多有污血,肉色發紅,肥瘦不分,肉質差,一般用來做餡和叉燒肉
豬體有很多部位,各部位的肉肥瘦老嫩和味道不盡相同,營養成分、食用方法也不一樣。買豬肉時要根據烹調需要選購。
豬體各部位分法和名稱並不完全一樣,大體上可做如下劃分:
裡脊肉:肉中無筋,時豬肉中最嫩的部位,可切片、切絲、切丁。適合做溜、炒、爆。
坐臀肉:都是瘦肉,但較老,質地實,纖維長,可做白切肉,回鍋肉。
臀尖肉:肉質細嫩,多是瘦肉,可炒、燉或做醬油。
五花肉:是肋條部位剔去肋骨的肉,肥瘦相間,五花三層,適用於紅燒、白燉。
奶脯肉:又名下五花,結締組織多,多時泡泡狀肥肉,肉質差,不易煮爛,可煉油。
夾心肉:質老有筋,吸水力較強,適用於剁餡、制肉丸。
前排肉「瘦中夾肥,肉質較嫩肉,做燒、燉、米粉肉。
勃肉:俗稱血勃、槽頭肉,這塊肉肥瘦不分,肉老質次,吃起發脆,只能煉油或做餡。
此外,整隻豬各部位的肉,質量有好有壞,有的地方是「一刀切」一個價,有的地方分質量定價,一般可蔥質量上分以下幾等:
特級:裡脊;
一級:通脊、後臀;
二級:前臀、五花;
三級:血脖、奶脯、前肘、後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