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葯怎麼吃葯效最好
服用中葯如果想要保證其效果,患者一定要按照醫囑定時服用,尤其是慢性病的調理。患者服葯最好選擇吃飯以後,或者空腹的時候,兩者至少要間隔半小時到一小時左右的時間,避免葯食同服。中葯的飲用方法,主要與其中葯物的葯效有關,如果是滋補的葯物,一般建議清晨空腹飲用,可以增強葯物吸收速度。如果是解表的葯物,一般建議中午之前服用。喝中葯一定要根據時刻,這樣可以提高葯物功效。中葯怎麼喝效果才最好,這個問題涉及很多個方面。首先,喝中葯是治療疾病的,而疾病的產生很大程度上與人的生活習慣、作息是密不可分的。比如治療痤瘡,有些患者的職業性質決定了作息時間是黑白顛倒的,這樣不論吃什麼葯物,都決定了治療效果不會太好。因此,想要喝中葯效果好,首先需要人的作息要規律。另外就是服葯期間需要忌口的問題:不要喝濃茶及咖啡,忌生冷油膩食物;特殊疾病,如患皮膚過敏疾病時,需忌口魚、蝦、蟹、牛羊肉等腥膻食物;水腫患者忌食鹽等。服葯期間注意情志的舒暢,也有利於葯效的發揮。
近年來,由於中葯的服用方法越來越簡單,許多患者選擇了中葯治病,中葯的療效非常顯著。但要注意的是,在某些時間點最好不要喝中葯,否則會影響療效。今天,我將詳細介紹如何正確服用中葯。
Ⅲ 中葯有哪些性質和特徵
中葯的性質指的是中葯作用的基本性能和特性的高度概括,又稱葯性,主要包括四氣、五味、升降沉浮,歸經、毒性等。四氣是:溫、熱、寒、涼,五味是辛、甘、酸、咸、苦。升降沉浮是指葯物對機體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內四種不同的作用趨向。
中葯的特徵是,使用簡便,易種易收,成本較低,屬於天然物質,保持了各種成分的生物活性和自然性,成分更容易被吸收。
相關信息:
四氣反映了葯物對人體陰陽盛衰、寒熱變化的作用傾向,是對葯物治療寒熱病證作用的概括。一般而言,能夠減輕或消除熱證的葯物屬於寒性或涼性,如黃芩、板藍根等有清熱解毒作用;而能夠減輕或消除寒證的葯物屬於溫性或熱性,如附子、乾薑等有溫中散寒作用。
葯物寒熱溫涼是由葯物作用於人體所產生的不同反應和所獲得的不同療效而總結出來的,它與所治療疾病的性質是相對而言的。
四氣的作用及適應症。
一般來講,寒涼葯分別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滋陰除蒸、瀉熱通便、清熱利尿、清化熱痰、清心開竅、涼肝息風等作用;而溫熱葯則分別具有溫里散寒、暖肝散結、補火助陽、溫陽利水、溫經通絡、引火歸原、回陽救逆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