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海有哪些特色小吃
話說老上海有許多傳統小吃讓人吃過一次就難以忘懷,今天小編就先為你數出二十種,快來看看你有哪些沒吃過呢?
一、南翔小籠
南翔小籠包,漢族小吃,是上海嘉定南翔鎮的傳統名小吃,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小籠包的皮是用不發酵的精麵粉做成的。蒸熟後的小籠包,小巧玲瓏,形似寶塔,皮呈透明,晶瑩透黃,一咬一包湯,滿口生津,滋味鮮美。如果吃時佐以姜絲、香醋,配上一碗蛋絲湯,其味更佳。南翔小籠包素以皮薄、餡多、鹵重、味鮮而聞名,是深受國內外顧客歡迎的風味小吃之一。

油墩子,最早可追溯到潮州一種叫做「豬腳圈」的小食。師傅用勺子舀一勺稀薄的麵糊,澆進圓槽形的鐵容器里,放上蘿卜絲,最後用箸挾上一條溪蝦,再澆上一層麵糊,放進油鍋里炸,出鍋的油墩子擱在油鍋上端的鐵絲網里「嘀溜溜」地瀝著殘油,香味早已讓百米之內的人折服。 演變後的油墩子省去了蝦的原料,餡料就是清香的蘿卜絲,從當年的5毛錢一個,吃到現在1塊錢一個,誘人的酥香還是讓人留戀忘返。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沈小怡】,謝謝么么噠~
⑵ 上海四大金剛的早餐是什麼
上海四大金剛的早餐是大餅、油條、豆漿和粢飯。
大餅又分兩種,長的是咸大餅,圓的是甜大餅。小時候吃甜大餅特別要當心,一不小心就被包在裡面滾燙的糖面燙傷了嘴巴。
油條是大餅的老搭檔。它可以單吃,和大餅一起吃,沖在咸漿里吃,包在粢飯團里吃,或者用最上海的老辦法,帶回去切成一段段蘸醬油過泡飯吃。
豆漿是將大豆用水泡漲後磨碎、過濾,煮沸而成的一種飲料。老上海人製作豆漿,是與製作豆腐同時進行。
粢飯是江南地區稻米文化的代表。油炸的粢飯糕要吃邊上炸得老一點透一點的,蒸出來的粢飯團要吃米韌點,油條塞足點,白糖加了多點,手上捏起來緊一點的。

上海特色美食
1、生煎包。
上海的生煎包小巧精緻,底酥肉香,非常好吃。在芝麻和蔥花的陪襯下,肉香伴著焦香,一口一個,上海人非常喜歡的早點之一。
2、鮮肉月餅。
提到上海的鮮肉月餅,就不的不提老字型大小「老大房」了。他們家的鮮肉月餅一盒十個,都是剛出鍋的,熱氣騰騰,外麵皮子酥酥香脆的,裡面的肉餡卻軟嫩多汁,肥而不膩,真是滿滿的老上海味道。
3、高橋松餅
又名細沙千層餅,形如月餅,餅面呈金黃色,油潤光潔,四周乳白色,底部不焦結發硬,酥皮層次分明,餡心無雜質,皮薄餡足,酥鬆香甜。
4、南翔小籠
蒸熟後的小籠包,小巧玲瓏,形似寶塔,皮呈透明,晶瑩透黃,一咬一包湯,滿口生津,滋味鮮美。如果吃時佐以姜絲、香醋,配上一碗蛋絲湯,其味更佳。南翔小籠包素以皮薄、餡多、鹵重、味鮮而聞名,是深受國內外顧客歡迎的風味小吃之一。
⑶ 上海有什麼特產,可以帶回去給家人的
1、上海梨膏糖
上海梨膏糖,是上海市特色傳統名點,中華老字型大小產品之一,是上海著名的傳統土特產。梨膏糖,以雪梨或白鴨梨和中草葯為主要原料,添加冰糖、橘紅粉、香檬粉等熬制而成。其歷史悠久、經久不衰,深受全國消費者的喜愛。
2、高橋松餅
高橋松餅為上海市浦東新區高橋鎮四大名點,因其入口酥鬆而得名。又因酥皮層次分明,每層薄如紙,別稱千層餅。通常用精白粉(麵粉)、熟豬油、綿白糖、赤豆、桂花為原料。
經擦酥、包酥、開酥、插皮子、包餡成型、烘烤、冷卻、檢驗、裝盒等工序製作而成。成品後,表面呈黃色,戳記清楚,四周呈乳白色。切開層次分明,皮薄餡多,不偏皮,無雜質,底部無僵硬感。入口松酥,甜糯。
3、五香豆
五香豆又稱奶油五香豆,是上海市知名的傳統小吃,該食品由上海老城隍廟郭記興隆五香豆店首創,故又稱城隍廟奶油五香豆。皮薄肉鬆,鹽霜均勻,咬嚼柔糯。
吃到嘴裡香噴噴、甜滋滋,別有風味。在1930年前,上海已有以桂皮、茴香等香料燒制的小青豆制食品,頗受各地市民歡迎。蠶豆蛋白中的8種必需氨基酸,除甲硫胺酸和色氨酸含量稍低外,其餘6種含量都較高,其中以賴氨酸和亮氨酸的含量最為豐富。

4、顧綉
顧綉」又稱「露香園顧綉」,中國傳統刺綉工藝之一。顧綉是上海地區工藝品中的瑰麗奇葩。起源於明代(公元1368~1644年)上海老城廂的顧氏家族。
顧綉因源於明代上海顧名世家而得名。顧名世曾築園於今黃浦區露香園路,穿池得一石,有趙文敏手篆「露香池」三字,因以名園(今露香園路,即為紀念此園得名)故世稱其家刺綉,為「露香園顧綉」或「顧氏露香園綉」或簡稱「露香園綉」、「顧綉」。它是以名畫為藍本的"畫綉",以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藝術性極高而著稱於世。
5、馬陸葡萄
馬陸葡萄始種於1981年,至今已有30年的發展歷史。馬陸鎮於1992年創建上海馬陸葡萄研究所,2000年升級為上海市葡萄研究所;2002年「馬陸」牌通過了上海市優質農產品認證中心的認證,成為市郊第一批「安全、衛生、優質」農產品。
⑷ 上海有哪些特色小吃
上海有哪些特色小吃?下面這些都是很有特色的上海小吃,哪些你吃過呢?!
1
鮮奶小方
鮮奶小方超多人愛,一定要吃紅寶石的!口味香醇、濃郁,一個下去,超滿足,再搭配一杯解膩的咖啡,百吃不厭!鮮奶小方可能成了一種美食神話了吧,上海這么多蛋糕店,烘焙店,再牛,也改變不了小方在許多人心中第一的地位!
2
小紹興白斬雞
白斬雞似乎是上海人的至愛,上海灘上經營白斬雞的店家之多品名之繁就是明證。說起白斬雞,要數小紹興」,這已成為了許多上海人的口頭禪。 由於「小紹興」精選上海浦東一帶所產著名的「三黃雞」,質量好、味道鮮美,而贏得了廣大顧客的喜愛。「小紹興」也成了上海久負盛名的名店。
3
小紹興雞粥
小紹興雞粥是上海地區漢族傳統小吃,由三黃雞、上白粳米輔以各種佐料製成。本粥雞肉白嫩滑韌鮮美,粥中帶綠,顏色鮮亮,營養豐富,是一道滋補佳品。
4
大閘蟹
吃大閘蟹絕對是上海人的享受啊!俗語說:「秋風起,蟹腳癢,九月圓臍十月尖。」九月要食雌蟹,這時雌蟹黃滿肉厚;十月要吃雄蟹,這時雄蟹蟹臍呈尖形,膏足肉堅。
5
老大房鮮肉月餅
誰說月餅只能在中秋吃,老大房的鮮肉月餅每天都有排隊!外地人說,只有吃了上海的鮮肉月餅,才能感受到上海的味道。一口咬下去,酥皮脆而粉,肉鮮多汁,真是「打個耳光也不肯放」。那滲透著兒時暖暖的回憶,至今想起來還是綿香纏繞。
6
鮮得來排骨年糕
經濟實惠、獨具風味,「鮮得來」的排骨年糕是將麵粉、菱粉、五香粉、雞蛋放在一起攪成浸裹在排骨表面,放入油中氽熟。這種排骨色澤金黃,表面酥脆,肉質鮮嫩。與此同時,將松江大米與紅醬油、排骨一起加上甜面醬,澆上辣椒醬即可。入口糯中發香,略有甜辣味,鮮嫩適口。
7
德興館燜蹄面
上海非常出名的百年老店,創建於一八七八年光緒年間。他家的燜蹄面也深受上海人喜愛,蹄髈酥、湯汁鮮,面條也勁道。
8
七寶白切羊肉
七寶老街白切羊肉出了名,所以基本上家家熟食店都賣白切羊肉。很多人到七寶去就是為了嘗一嘗那邊的白切羊肉的。白切羊肉和一般熟食店裡買的不一樣,熟食店裡買的是冷凍的羊肉,但是白切羊肉就不一樣了。白切羊肉貴在兩個字——新鮮。
9
爆魚
爆魚又稱熏魚,是上海寧非常喜愛的特色魚製品哦!它的製作工藝和配料簡便,色、香、味俱美,宜於直接食用,當然,我們也會把它當做面的配菜吃~
10
春卷
很久很久以前,春卷可只有在年節那幾個月才吃得到。小菜場有人現做春卷皮子:矮凳煤爐,抓一團面在鐵板上饒一圈,一張薄薄的春卷皮子就做好了,而那團面,卻無絲毫粘連,牢牢的還在小販手中握著,煞是有趣。
11
咖喱牛肉湯
牛肉酥嫩,湯清味鮮!採用熬煮氽燉燴燜法製作,在食攤及生煎饅頭店均有,以大壺春、蘿春閣和天樂園製作的最為著名,湯濃味鮮,牛肉酥爛,頗具風味哦!
12
薺菜肉絲炒年糕
看看這白白凈凈的年糕,碧綠青翠的薺菜,粉白的肉絲點綴其間,是不是覺得有一種小家碧玉的感覺?嘗一口,這個味道,嘖嘖年糕軟糯不粘牙,肉絲Q彈鮮美,薺菜清爽甜香,簡簡單單到不行的組合,卻會有令人amazing的口感!
13
兩面黃
此面有硬「兩面黃」和軟「兩面黃」之分,硬「兩面黃」是生面油炸,軟「兩面黃」是下的硬面濾干再炸,要兩面都炸成金黃色,香味飄出,然後撈出放在盤子上,再將澆頭連鹵澆在面上,讓面條吸足鹵汁,味道又香又可口。
14
爛糊面
爛糊面是上海人的叫法,就是把面煮得爛爛的,帶有一定的糊狀,但卻又要爛而不黏,糊而不焦,簡單卻非常「吃功夫」。考究點的爛糊面,裡面有青菜,肉絲、蝦仁,鴨肫干碎粒,茭白碎粒等不少輔料,味道極其鮮美,有「鮮的眉毛掉下來」之稱。
15
冷麵
面在上海夏日裡已經盛行多年,父母輩的兒時就已經享譽上海灘,大大小小的飲食店一到夏日最火爆的就是各色冷麵,三絲澆頭的是最傳統的,歷史悠久,現又多了好些品種,鱔絲的、菌菇的、牛肉絲的等等,味道都各具特色。
16
蟹殼黃
上海久負盛名的特色點心,創始於20世紀20年代初期,它採用油酥面加酵面制坯,做成扁圓形餅,餅面粘上一層芝麻,貼在爐壁上經烘製而成。餡料有咸有甜,咸 的有蔥油、鮮肉、蟹粉、蝦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等。因餅形似蟹殼,熟後色澤如蟹殼背一樣深紅,所以稱為"蟹殼黃"。
17
老虎腳爪
因正面突起六個尖狀物,顏色呈焦黃,由於是手工製作不用模具,六個角時常分得很開,形狀類似老虎的爪子老虎腳爪表面脆而不硬,稍顯堅實是其特色,還有略一點點鹼香味,用老面發酵的傳統方法製作,據說可以幫助消化。以前胃病患者胃痛起來,都要買老虎腳爪吃。
18
鴿蛋圓子
鴿蛋圓子是上海地區漢族傳統名菜,屬於滬菜菜系以糯米和白芝麻為製作主料,鴿蛋圓子的烹飪技巧以煮菜為主,口味屬於甜味。鴿蛋圓子的特色:糯米滑潤,冷而不硬,糯而不粘,香甜清涼。形似鴿蛋,小巧玲瓏,入口香甜清涼。
19
楓涇丁蹄
上海楓涇丁蹄具有冷吃「香」,蒸熟後吃「糯」的獨特味道。湯鹵醇厚,濃油赤醬,糖重色艷,鹹淡適口。選料注重活、生、寸、鮮;調味擅長咸、甜、糟、酸。
20
響油鱔糊
以新鮮鱔魚作為原料,把鱔魚切成段兒後,放入佐料,爆炒。顏色偏深紅,油潤而不膩,新鮮可口。響油鱔糊因鱔糊上桌後盤中油還在辟叭作響而得名。特點在於鱔肉鮮美、香味濃郁、開胃健身。
21
油麵筋塞肉
就是把肉餡塞進油麵筋.肉餡要肥瘦適中,細斬粗切。香菇和冬筍(或荸薺)也切成極細的碎丁,伴以薑蓉,蔥碎,生抽,料酒,鹽,糖調味,做成餡料。春天的時候,加了薺菜,那就更好吃了。很小的時候我一頓就能吃下3個油麵筋塞肉,再用香濃的醬汁就著白飯,我可以吃上兩大腕。
22
四喜烤麩
烤麩,是一種面製品。用帶皮的麥子磨成麥麩麵粉,再在水中搓揉篩洗而分離出來的麵筋,經過發酵蒸熟而成的。上海的特色烤麩色醬紅,香濃醇,咸中帶甜。
23
豆腐花
最早由小食攤創制,清代盛行於無錫,20世紀20年代初期盛行於上海,深受人們喜愛。後來曾一度失傳,近幾年來又重新面市,而且用料考究,質量頗佳。豆腐花的特色:色澤潔白,滑嫩爽口,鮮咸微甜,微辣適口。
24
鹹肉菜飯
鹹肉菜飯是省心省力的家常飯,做起來簡單,吃起來噴香。菜在飯里雖燜得黃爛,但吸足了味道,自有一種爐火炊熟的熱香。
25
酒釀圓子
上海飯店裡的酒釀圓子從來沒有規范,每一家飯店做出來的都不一樣,有的放蛋花,有的放桂花,有的放橘皮,還有的放水果;大部分圓子是白色的,也有彩色的;有的`圓子是圓的,有的圓子是不規則的,有的圓子里還包一點芝麻……但大都很好吃哦!
26
菜肉大餛飩
對上海人來說包餛飩的過程也是重享受。媽媽做的大餛飩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美味。皮一定要用雞蛋皮,具有煮不爛的特點。整隻的大蝦配上冬筍,薺菜和青菜以一定比例搭配加上上等的豬肉,湯底則選用豬骨熬上3個小時直至骨頭酥爛。
27
三鮮小餛飩
上海的三鮮餛飩也有別於無錫的三鮮餛飩。餛飩餡並不是鮮肉、開洋、榨菜製成的餡心,而是純肉的。所謂三鮮名堂皆在湯里,蛋絲、蝦皮、紫菜此三鮮調出薄皮包裹著的鮮肉,口感咸香爽滑。
28
周庄元蹄
採用乳豬之腿肘經褪毛、刷油、入味、過油、燉燒而成,肥而不膩,入口齒頰留香,回味無窮。筷子觸皮即破,外肥內瘦,皮脂毫無肥膩之感,入口即化;瘦肉滑而不柴,遇齒則爛;肥瘦同吃,別有滋味。
29
紅燒肉
濃油赤醬最地道!是有回憶的上海的老味道。肉皮和肥肉部分是絕對的主角,一定要軟軟的、爛爛的、滑滑的,放到嘴裡只輕輕一抿就能化開。瘦肉部分作為配角一定要瘦而不柴,不能塞牙。嘗一口,肥而不膩、酥而不碎、甜而不粘、濃而不咸。
30
水晶蝦仁
曾被評為「上海第一名菜」。清炒蝦仁不加任何配料,滿滿一盤蝦仁,鮮明透亮,而且軟中帶脆,奇香四溢,晶瑩剔透,賽如明珠。
31
田螺塞肉
田螺塞肉是上海的傳統名菜哦!田螺肉豐腴細膩,味道鮮美,素有「盤中明珠」的美譽。雖然是家常菜,但是要想把它做好可是有難度的。
32
鍋貼
鍋貼不同於餃子,堅持生胚下鍋,不光用油,還要用水,所以鍋貼吃到嘴裡皮子有股僵感。在上海,要吃到口味正宗的鍋貼一定得拜訪那些藏匿於街角、弄堂口的點心鋪,他們通常很專心,只販賣一兩種食物。
33
包腳布
所謂「包腳布」,就是雞蛋餅夾油條,裡面再加甜面醬抑或辣椒醬、適量的榨菜、香菜,包起來象舊時的鉛筆盒一樣,是上海街頭的經典小吃。
34
糍飯
上海四大金剛之一。用粢飯包熱油條捏緊,或可加其他配料,如:榨菜等,熱吃甚美,且經濟實惠。用糯米蒸製成飯,裹油條包捏而成。特點軟、韌、脆,邊吃邊捏,別具風味。
35
咸豆漿
上海四大金剛之一。咸漿里有油條片、榨菜末、蝦皮、蔥花——過去還有紫菜,加一小匙兌了一點醋的鮮醬油。豆漿煮得燙嘴,加上高沖而下的姿勢,碗里的咸漿就會起花。喝起來不光味道鮮美,而且賞心悅目。
36
大餅油條
上海四大金剛之一和之二。一根油條一折為二,放在大餅中央;再把大餅對疊,油條就成了餡。父輩們總說,以前如果每天早上都是一副大餅油條,再加一碗淡漿或者是甜漿,那就「小資」得一塌糊塗啦!
37
上海生煎包
也叫生煎饅頭,上海生煎包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皮酥、汁濃、肉香、精巧。輕咬一口,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全部的美味在口中久久不肯散去。
38
南翔小籠
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鮮、形美著稱,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啦!對於小籠而言,自然新鮮的汁水是其精髓。吃小籠可先在底邊上咬破一小口,吮吸兩口汁水,然後將小籠入口咀嚼品味。有口訣這樣唱到:「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吸湯。」
39
油氽饅頭
油氽饅頭是上海市百年老店棗沈大成點心店製作的漢族傳統小吃。饅頭形狀小巧玲瓏,皮呈金黃,色澤美觀,入口鬆脆,肉餡鮮嫩,一咬湯汁四溢,肥而不膩。吃後齒頰留香,滿口生津,若趁熱食用,更會餘味無窮。
40
油墩子
油墩子是江浙滬地區的街頭小吃,又叫油端子或油墩兒。油墩子分為兩種,素材餡又稱蘿卜絲餅,甜味的用豆沙餡。葷菜餡是用肉餡。由於屬油炸食品,外表呈黃褐色,吃起來香脆有味。
41
開洋蔥油麵
上海著名的特色小吃。清末由上海城隍廟食攤點心師陳友志首創。此小吃採用開洋(即較大的蝦米)與蔥油加調味製成的拌面,蔥香撲鼻,口味鮮美。
42
糍飯糕
記得以前,走到上海的哪條弄堂門口,都會遇見賣糍飯糕的攤子。捧著燙口的糍飯糕,從一條一條的弄堂里穿進走出……咬一口,外層是很厚實的香脆,內層是雪白燙口的軟糯糍飯。
43
高橋松餅
高橋松餅上海高橋鎮四大漢族傳統名點,起源於1900年光緒年間,歷史悠久,加工工藝考究。
44
進京乳腐
進京乳腐也稱為南橋進京乳腐,是上海市特產之一,以黃豆、糯米為原料,做成豆腐後使其發酵而成。主要分為紅乳腐、白乳腐和花色乳腐三種。進京乳腐以鼎豐乳腐為代表,興盛於清末同治年間。2007年,鼎豐乳腐釀造工藝被列入首批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5
素菜包
它是以香菇、豆製品等素蔬為原料,用植物油製成餡料,採用發酵麵皮包制而成,故名"素菜包"。此包首創於上海功德林菜館,如今已成為上海素菜館和中式點心店聞名的夏季時令名吃。
46
麻球
上海最著名的大眾化傳統名點。最早始於清代,近100年來,在上海極為盛行。如今用料、製法都有所變化,形狀也有大小不同。色澤金黃,皮薄香脆,甜糯適口。
47
南匯水蜜桃
南匯水蜜桃,具有果形圓整,個體大,色澤美觀,皮薄肉厚,果肉致蜜,纖維少,香味濃,汁多味甜。炎夏酷暑,咬一口南匯水蜜桃,沁人心脾,潤入肺腑。
48
羅宋湯
上至飯店,下至食堂,上海人家家會燒的湯。羅宋湯的主角是番茄,捲心菜和洋山芋。海派羅宋湯的另外一大改造,是加入紅腸,紅腸燒的羅宋湯。
49
城隍廟五香豆
「不嘗老城隍廟五香豆,不算到過大上海!」這是凡到城隍廟中外遊客眾口一致的評語。城隍廟五香豆皮薄肉鬆,鹽霜均勻,咬嚼柔糯。吃到嘴裡香噴噴、甜滋滋,別有風味。
50
八寶辣醬
由「炒辣醬」改良而來的,很多不吃辣的小夥伴都愛這個!「炒辣醬」是個普通家常菜,色深味濃,很適宜下飯。在炒好的辣醬上澆上一個蝦仁「帽子」,又對炒辣醬 的原料進行了調整充實,用蝦仁、雞肉、鴨肫、豬腿肉、肚子、開洋、香菇、筍片等八樣主要原料烹制,故稱它為「八寶辣醬」。
51
崇明糕
崇明糕是上海人必吃的食品之一,崇明糕不僅好吃,還代表著團圓、美滿、幸福和甜蜜。崇明糕有硬糕和松糕兩種,松糕一般吃冷的,硬糕一般都是熱過了以後再吃,有時候是蒸熱,有時候是放些酒釀做成酒釀糕絲湯,很好吃。
52
油豆腐粉絲湯
油豆腐粉絲湯是很有特色的上海特色小吃。創始於20世紀20年代初期,最早由小吃食攤經營者,價廉物美,頗受廣大消費者喜愛。雖然它看上去有點清湯寡水,但看它的燒制過程卻算是一種享受:鍋內湯汁翻滾,煮著鐵絲網勺里的線粉,聞一聞,香氣四溢。
53
水撲蛋
上海人的水撲蛋做法很簡單,一過水就好,考究點的做法可以加入牛奶,或是桂圓。有時候,美味就是這么簡單。
54
澆頭面
澆頭面上海人都很愛,就是澆上菜的面,它的精彩之處就在於上面的澆頭。辣肉、大腸……都是上海人非常愛的澆頭!
55
八寶辣醬
八寶辣醬是上海名菜,用蝦仁、雞肉、鴨肫、豬腿肉、肚子、開洋、香菇、筍片等八樣主要原料烹制,所以稱它為「八寶辣醬」。味道辣鮮而略甜,十分入味。
56
糟缽頭
糟缽頭是一道上海傳統名菜,相傳這個菜是上海嘉定一個農家婦女所創。用的是豬舌頭,豬肺,豬肚,豬大腸,豬腳爪等平時不登大雅之堂的下腳料,這菜吃起來,糟香撲鼻。
57
草頭圈子
草頭圈子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上海菜。此菜色澤深紅間綠,圈子酥爛軟熟,肥而不膩,上海人都知道圈子就豬大腸,豬大腸有潤燥、補虛、止渴止血之功效。
58
上海紅燒獅子頭
這道菜上海人也非常愛,做的濃油赤醬,肉香緊實,配上鮮香的蔥花還有嫩嫩的上海青菜,非常好吃,充滿了童年的味道!
59
炸豬排
炸豬排是很有特色的上海特色小吃,炸豬排以豬肉為主要材料,烹飪的做法以炸為主,口味屬於家常味,配上辣醬油,簡直嗲死了!
⑸ 上海特產有哪些小食品
1、上海鍋貼是上海傳統小吃,鍋貼是一種煎烙的餡類小食品,製作精巧,味道精美,多以豬肉餡為常品,根據季節配以不同鮮蔬菜。鍋貼的形狀各地不同,一般是餃子形狀。
2、金澤狀元糕為青浦著名傳統糕類特產之一。1861-1879年(清同治年間),糕以狀元命名有兩種說法:一以狀元糕為饋贈佳品,科舉時考生都帶糕應試,取吉利之意;一說江南地方農歷正月十五舊稱上元節,有賽花燈之舉,人們以火炙糕作夜宵,稱「上元糕」。
3、上海生煎饅頭是流行於上海、浙江,江蘇及廣東的一種特色傳統小吃,簡稱為生煎。生煎饅頭,則是把肉餡的小饅頭放在大的平底鍋里煎,把饅頭封口的一面煎成黃黃脆脆的底。
4、上海高橋松餅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名點,屬於滬菜系。產自中國上海高橋鎮。用精白粉、熟豬油、綿白糖、赤豆、桂花為原料,精細加工而成,滋味甜肥,松酥爽口,為高橋四大名點(松餅,松糕、薄脆、一捏酥)之一。因其入口酥鬆而得名。又因酥皮層次分明,每層薄如紙,別稱千層餅。
5、城隍廟五香豆是上海的傳統小吃,產地中國上海城隍廟,用料講究,火候適當。所用原料是專門選自浙江省餘姚縣出產的蠶豆。「不嘗老城隍廟五香豆,不算到過大上海!」這是凡到城隍廟中外遊客眾口一致的評語。城隍廟五香豆皮薄肉鬆,鹽霜均勻,咬嚼柔糯。吃到嘴裡香噴噴、甜滋滋,別有風味。
⑹ 上海四大金剛之大餅的資料
大餅。
大餅分兩種,圓圓扁扁的是甜大餅,長長細細的是咸大餅。
師傅在大筒里燒上炭,把大餅貼在桶內壁,灑上芝麻,出爐香噴噴的,甜大餅里還會有甜漿流出來。
好吃死了。
江浙一帶包括上海在內的老百姓習慣稱大餅、油條、粢飯(糯米飯)、豆漿(或豆腐腦)為「四大金剛」,多少年來的早點一直是這樣吃的:大餅夾著油條吃,油條或白糖放在粢飯里吃,豆漿(或豆腐腦)淡吃,或者放糖甜吃,或者放蔥、鹽、醬油、辣油、榨菜末等咸吃。
介紹另外八種吃法,諸君不妨親自下廚試一試,實踐了也許還有比這更好更美的吃法。
1. 中國式三明治吃法。把荷包蛋或香腸或方腿夾在大餅里吃。
2. 北方燴餅或湯餅吃法。把大餅切成寬條,同綠葉蔬菜一起炒來吃,其味道比北方燴餅要好些,或把大餅寬條同剩下來的菜一起煮著吃,這與北方的湯餅差不多。
3. 杭州名菜炒響鈴吃法。把油條剪成二厘米的小段,將用蔥花、薑末、料酒、鹽、味精與肉糜調拌成的餡塞進去,然後放進油鍋用溫火煎到肉餡熟了就可食用。
4. 大餅夾響鈴,或粢飯夾響鈴吃法。把上面所說的響鈴用大餅夾在裡面吃,這也別有一番風味。也可以夾在粢飯里吃,這樣就比傳統的吃法鮮美可口。
5. 仿湖北名點豆皮吃法。把香腸(或臘肉、火腿等)、筍、香菇切成丁,加味精、鹽、糖和買來的粢飯拌在一起,隔水蒸即成。實際就是咸八寶飯。
6. 廣式燒賣做法。把上面的餡子放在餃子皮里一捏,蒸後就是燒賣了。
7. 廣式名點「糯米雞」吃法。上面所講的餡子,如用粽葉包起來一蒸,就成「糯米雞」了。
8. 多味豆漿(豆腐腦)吃法。鹹的輔料可用蝦皮、紫菜、蝦籽等;甜的輔料可加洋參沖劑、樂口福等。